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兩分鐘英語自我介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的今天,其主流地位和作用將會愈加凸顯。能否準確純熟地使用英語,特別是交流和演講能力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到在校大學生今后的就業問題以及能否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大學生尤其迫切需要在不斷的鍛煉、比較和競爭中,注重培養英語交際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英語水平,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找到自身的發揮之地。
二、活動目的:本次由學習部舉辦的信息學院英語演講比賽,旨在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同學們的英語口語水平,以及提供一個可以展現自我,激勵他人的舞臺,并且加強在校大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活動細節:
1、活動時間地點及參賽人員:
初賽 : C317 11月4日晚六點半
決賽 : C317 11月10號晚六點半
參賽對象:山師信息學院所有學生
2、.組委會成員:
宣傳部:海報設計,活動前期宣傳。
記者站:記錄活動現場情況,帶相機,人員2~3名。
自律部:維持現場秩序和處理突發事件,人員4~5名。
女生部:負責禮儀方面,選手頒獎。人員4名.。
學習部:指揮和安排整個活動進程。所有成員。
3、活動流程:
初賽:
亮出自我
2分鐘以內有創意的自我介紹(有新意,印象深刻,要求感情豐富到位,發音清楚準確,語速適中,控場能力強。)
.“詞匯王”爭霸場
每位參賽選手五道詞匯分析填空題,每題答復限時10秒,積分制。
決賽:
.“PPT英語口語show”(滿分100分)
幻燈片主題可以為人物,風景,建筑,大事等感興趣話題,由選手自定。支持原創,即相機手機記錄身邊事,或激動或批評或感悟,難忘等,結合英語配講。酌情加分。
.即興演講(滿分100分)
十六位晉級選手隨機自選多媒體屏幕所示十六道題號中一道(此為不同主題的情景題問答形式),30秒現場準備時間,口頭英語表達觀點,三分鐘時間上限。
要求:觀點新穎,發音標準,語速適中,語體正確,切忌漢式英語表達。
.秀出風采(100分)
英文秀藝前提下或歌曲或詩朗誦或情景模擬口語對話或其他。由選手自定。
如果是情景模擬對話要求至少兩人,時間適當,內容豐富,主題鮮明有啟迪意義。
評分標準:(表格我另作,先內容)
初賽:
一、亮出自我
1.主題內容(30分)
主題突出,思想感情健康向上,材料充實,結構完整。
2.語言表達(25分)
發音準確,表達流暢,富有情理,有感召力。
3.綜合形象(20分)
儀表大方,恰當運用肢體語言,能與聽眾產生互動,上下場執意、答謝:
二、詞匯積分制,滿分25分,每道五分。
決賽:內容 30% 語言 35% 臺風15% 時間 5% 脫稿 10% 親友團5%
1、內容:(滿分30分)
2、語言:(滿分35分)
3、臺風:(滿分15分)
關鍵詞: 話題選擇 培養信心 創設情境 演講 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一提到演講,很多人可能會立刻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聲情并茂等詞聯系起來,而提到小學生英語演講,則好像遙不可及。其實,所謂的“演講”,就是在公共場合,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為輔助手段,表達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
《英語新課程標準》對提高學生語言技能中的聽、說、讀、寫四個技能提出了九個級別的目標要求,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其中聽讀是理解的技能,重輸入,說寫是表達的技能,重輸出?,F在很多學生到了小學高年級便羞于開口,課上發言的只有少數學生,很多學生不能保證有效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如何激發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英語表達和運用能力呢?課前演講就是其中一種,讓學生利用課前一至兩分鐘的時間,就一定的話題展開演說,這對有效鞏固舊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聽說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大有益處,也為英語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那么,如何進行一分鐘演講呢?怎樣使這項活動更高效呢?
一、課前計劃,教師指導準備
無準備之仗必輸無疑,那樣只會磨滅學生的自信,降低他們參與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早預設、早布置,確定人員后,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個別指導,從演講的內容到表現的形式等都可以進行預演,提出參考意見,讓學生修正,這樣學生才會成竹在胸,在全班同學面前演講時才能更自信、更大膽,表達才會更流暢、更準確、更富表現力,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培養信心,鼓勵全員參與
不管準備得多么充分,真正在幾十個人面前講話時,學生難免會緊張、怕犯錯,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在細節中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1.事跡引導,讓學生主動培養自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吳”,古今中外勤能補拙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常用“瘋狂英語”的創立者李陽的故事來激勵學生,也時時不忘用班級中有明顯進步的學生的事例鼓勵他們,使他們樹立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別人可以勇敢地上臺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我也可以做到。
2.表揚激勵,讓學生重新拾起自信心。
多給學生關心和愛護,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他們會在老師的一個點頭、一個微笑,同學給予的掌聲中感到自己被賞識、被重視,以更愉快、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英語學習和體驗中;反之,則會情緒低落、被動、缺乏信心。因此,在評價演講時,教師應多發現和挖掘他們的優點,不要為某一個詞的發音準確與否或某一句型的表達是否合理而中途打斷他們,這樣既影響了他們表達的連貫性,又使他們失去了繼續演講的自信,變得小心、怕犯錯。
3.創造機會,讓學生始終保持自信心。
平時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會害怕站上講臺表現自我,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和個性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為他們創造機會,幫助他們確定一個適度的目標,使其經過努力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從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樹立自信,提高參與積極性,長此以往,他們的表達能力必將有大的進步。
三、激發興趣,設計多個話題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面對一成不變的單一的形式和話題,喜愛新鮮、求知欲旺盛的小學生會很快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語言積累,不斷設計、調整學生喜歡的話題,讓他們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從而激發他們參與的興趣。牛津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這樣幾個話題很實用。
1.自我介紹。
當學生會說自己的名字,能初步表達自己的外貌特征時,可鼓勵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多數學生都能模仿運用所學詞句介紹自己,提高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
2.討論食物、水果、飲料。
學生掌握了食物、水果、飲料等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單詞后,可利用一分鐘演講談談自己的喜好。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搜集資料,介紹各國的飲食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3.談論家庭。
在學完家庭成員的稱謂及職業類單詞后,請學生準備家庭照片,介紹家庭成員的姓名、職業、特點、喜好等,因為有了信息差,所以他們說得開心,聽得起勁,能達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4.談論教室、學校設施。
學校是學生最主要的活動場所,對于里面的一草一木他們都很熟悉,讓學生介紹教室、學校及相關設施,并引導他們利用體態語和示意圖輔助講解,有聲的語言再加上有色的圖片,視聽結合,一舉多得。
5.談論自己或朋友的愛好、周末活動、周末計劃。
學習了不同的時態后,學生的表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輸出量增大。因此,可鼓勵他們在演講中運用不同的表達方法,進一步鞏固語法,提高他們正確、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創設情境,豐富演講形式
小學生最易產生聽覺和審美疲勞,如果只是一名學生站在講臺上發表看法,別的學生就會抱著事不關己的心態,必將一無所獲,這時可適當變換活動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1.看圖說話。
可有選擇地提供圖片,或用課本中的圖片,讓他們一看到圖片就能很快表達出來;基礎好的學生則可提供與話題相關、有創造性的、拓展性的圖片,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這樣的任務中得到提升。
2.角色表演。
大段的語言文字輸出對部分學生來說有困難,可請學生協助表演,把演講演化成簡單的“演”和“講”,簡單的可分角色表演文中對話,稍難點的可拓展開去,讓學生模仿編新對話,這樣能激起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調動全身各種感官,順利引導學生完成簡單的英語輸出任務。
3.動畫配音。
表現力強的學生可進行一些拓展性練習,如給《貓和老鼠》、《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動畫配音,進行簡單的創編,提高創造能力和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4.互動游戲。
將一分鐘演講變成生生互動的平臺,進行根據描述猜謎語、聽口令做動作、聽聽畫畫、做一做猜一猜等常見的活動。學習昆蟲類單詞后,鼓勵學生描述昆蟲或動物特征,學生積極性會特別高,描述的學生有聲有色,猜的學生聽得仔細,想得到位。既能使全員參與,又能有效鞏固本單元的單詞和句型。
5.現場解說。
真實的、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東西最能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在學完國家、國籍單詞及相關句型后,我提供各國奧運健兒的畫面,鼓勵學生進行解說,介紹其姓名、國籍、語言、喜愛和擅長的運動項目等,學生都感覺意猶未盡。
當然,教無定法,要想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能力,方法有很多,演講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我們要根據學生實際,利用各種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1―0060―01
高考英語改革的意義和目的在于:解決傳統教學啞巴英語的現狀;走出功利化語言學習的誤區,回歸英語工具學科應用的位置;突出英語作為語言的實際應用功能;在更真實的環境中考察語言運用;更多借鑒國際化語言能力考試標準和方法,使高考更科學。
從一個高中英語教師的角度來看,應深刻認識高考英語改革的意義和目的,真正達到“通過考試改革的方式,倒逼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用更靈活、更實用的方式學英語才是根本。本文就此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如何改革,談一些淺顯的認識。
一、突出英語聽力和口語表達訓練,解決 “啞巴英語”的現狀
傳統英語教學中,“漢語標識式”的學習方式,有形或無形地影響著一大批學生的學習思維習慣,把語言知識當成語言能力,死記硬背單詞、語法,最終導致眾多學而不能用的啞巴英語學習者的產生。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應該有目的地突出英語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1. 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話習慣。筆者在英國培訓學習時,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他們的課堂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并重,聽說讀寫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的聽話習慣的培養,甚至用聽和說代替一部分的讀和寫?!昂苡腥?,說下去,我在注意聽你的話”成為教師微笑傾聽、鼓勵學生表達的一種常態語言,學生因此也獲得了更多的自信和表達的欲望,也收獲了更多表達后的喜悅和成就感。
2. 運用TQLR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TQLR是國際教育研究者提出的一種增強學生聽的效果的訓練方法,T即調頻――聽者的大腦要像無線電調頻一樣調向說話人和話題,喚起自己所知的關于話題的每件事,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Q即提問――聽者應在頭腦中形成問題,即說話人關于這個題目將說些什么,說話人的背景如何,會不會說到這樣或那樣的內容;L即聆聽――努力聽清說話人的每句話、每個詞,預測他下面將說的話,對聽到的每件事、每個問題作出心理上的反應;R即復現――經?;仡櫵f過的話,并把它與現在正在說的話聯系起來。教師在教學中可先向學生說明這種方法,然后在各種活動開始前一再提示、強調,讓學生練習應用。例如,選出四名學生,每人在班上作兩分鐘的自我介紹,教師規定內容,介紹后讓學生復述四個同學介紹的內容,以檢查聽的效果,并讓學生總結如何聽得更好。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就可以培養學生注意聆聽、邊聽邊思考的習慣,自覺掌握TQLR的方法,形成聽話時的一種熟練技巧。
3. 在聽的訓練中培養理解能力。聽是一種認識過程,不只是一種生理過程,聽是為了獲得理解。學生積極地聽,實際上是在通過聽覺的刺激,發展他們的理解能力。要理解對方的話,集中注意力是前提,漫不經心地聽往往是聽而不聞。培養學生理解的能力,就應注重學生注意力的訓練。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聽力接力”游戲,以一則新聞或一個小故事,要求一個一個地傳遞下去(參與者捂上耳朵),最后聽到的人把聽到的說法寫在黑板上,與原來的比較,以培養學生聽話時的注意力與記憶力。
二、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及英語運用能力
傳統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以“單詞識記”、“語法練習”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把英語分解、固化成概念化的英語,離英語學習的生活化、交際化相去甚遠。因此,要突出英語的實際應用功能,讓學生進行各種說話實踐,在實踐中進行指導,使學生獲得各種實踐經驗,樹立在各種場合積極說話的信心和勇氣,掌握運用各種說話的技巧。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創造情趣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6-0062-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體。”情境教學就是一種促使教學過程變成一種永遠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能激發學生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的教育方法。正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
一、積極營造英語氛圍
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境才能學得好。比如,我們北方人學普通話,若能到南方生活一段時間,受到地道的普通話的熏陶,學習幾年,勝過讀書。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學習英語是在漢語的氛圍下進行的。沒有英語環境,教師就要刻意創造英語環境。因為我相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我對六年級學生,一開始上課就用英語向他們問好,作自我介紹: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You may call me Miss zhang.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課堂用語也是用英語說的。例如: Let’s start.Open your books at page 1. At first,learn the new words.Look at the first one.Please read flow me.當有些學生在不注意聽課時,我會說:Be quiet!根據學生朗讀對話、回答問題的完善程度,我會分別說Good/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說這些話時,不必擔心學生因聽不懂而影響教學效果,可用明顯的體態語言,或者在必要時用中文翻譯,使學生明白。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會用了。其次,要淡化課堂意識,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實際生活語境,如借學習用品、互相打招呼、問路、上學、回家、道別等內容,讓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學生學以致用,參與性很強,使呆板的課堂變成了生動活潑的英語交流場所。
二、教法變換多樣
每堂課都有一定量的課堂交際活動。其表現方式是課堂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大量的交際活動,就像做游戲、根據圖片或例句做對話。其中主要以學生為主,教師一切設計的活動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教師還要通過多種激勵方式,如獎品激勵、榮譽激勵和情緒激勵。尤其是情緒激勵,有的同學有表演才能,但是不喜歡自我表現。這時教師要把握他們的心態,調整他們的情緒,引導激勵他們。讓他們大膽地站出來,主動展現自己的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愿望,使他們喜歡學、樂于學,要經常鼓勵、夸獎學生,多表揚,少批評,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的興趣,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例如:
1.英語課上合作伙伴時常不同,需要用英語去尋找。如你是red,那green/black/purple這一組詞就是你們這個colour的成員;如你是LanZhou,那你就要找GanSu;如你是Paris,那你就要找France;如你是mother,那你就是family的組員。
2.練習一個重點句型,也可通過小組活動。有兩個小組,其一組不動,另一組則依次移動。每個句子限時兩分鐘。這是一種快速交換partners的極好方法。
3.把全班分成幾組,每組每人一句英語,限時一分鐘記憶,然后小組成員將自己的句子說出,并排列順序。看哪組速度最快,最后按順序排好隊,給全班演示,給每個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間,從而使practise這一部分作用推向。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教學
現代教學,不能停留在過去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而應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為現代基層教育者,就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收錄機、幻燈機、錄像機等輔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就使學生直接地、具體地獲得英語知識。例如,我在教“學習用品”一類單詞時,我拿出一支鋼筆說:This is a pen.又指著鉛筆說:That is a pencil.然后讓學生學習“pen”和“pencil”這兩個單詞,學生就很直觀地學會了它們。在講到“職業”類內容時,我先出示醫生、護士、教師、農夫身份的掛圖,接著邊指著彩圖,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doctor,nurse,teacher,farmer等單詞。他們耳朵聽著單詞讀音,眼里看著圖畫,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單詞。有時也可以帶一些水果、茶杯、雜志封面、玩具等東西,進行實物教學。有時可讓學生作出一些表情、動作,或讓他們到黑板上畫出簡筆畫或編一些短劇進行即興表演,創設一些情景。除了用圖片、實物教學外,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服務于教學。教讀課文時,可用錄音機播放課文,讓學生仔細聽音,認真模仿,學習標準的語音語調,還可利用錄音機的錄音功能,自制符合課文內容的錄音,供學生學習。
四、多利用游戲教學
我是從一所從城鎮中學轉入農村小學支教的英語教師,幾年的英語教學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農村學生與城里學生的差別,在各個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差異,以下對口語交際能力上的差異進行淺顯分析。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只是樂意于做一些筆頭上是的練習,而口語交際卻遠遠不如城市的孩子,英語脫口而出,樂意和別人用英語進行交際。為什么城鄉的學生之間有如此的差異,我們又該如何提高農村孩子的英語交際能力?
一、阻礙農村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因素
(一)“恐講心理”的影響
農村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膽小,羞于說英語。很多學生怕開口說錯,受到老師的責備同學的嘲笑,這種恐懼心理常導致學生口語表達時顯得焦慮和緊張,影響他們正常的思維和順利的表達,說話時吞吞吐吐,結結巴巴的。而造成恐懼心理的原因就是學生平時缺少足夠的口語練習機會,在平時沒有一種自主感,同時又過多考慮所說句子的對錯,因而阻礙了口語訓練的順利進行。
(二)缺少英語交際的氛圍
交際教學思想的倡導者歐萊特認為語言學習的成功在于將學生放在一個需要用目的語交際的環境之中,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語言形式的得體與否做出判斷的能力和結合語境理解語言形式與意義的能力。但是我們農村學生接觸真實英語交際情景的機會非常有限,他們的語言學習和習得的主要環境就是課堂,而且由于受師資力量的局限,老師在課堂上的用語用得較少,往往是一支粉筆、一本書、一言堂、一板書的形式,口語練習也局限于書本上機械的操練,缺乏師生和學生間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義的交流。
(三)重視程度不夠
在農村,仍有許多家長認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以筆試的成績來衡量英語學得好壞,甚至有的家長說“反正不出國,好不好無所謂”,根本不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大家都對英語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與學都仍停留在語言知識點上,對教材中口語活動也只是浮于表面,做做形式而已,結果造成學生只會讀不會講。
(四)學生的“惰性心理”
英語學習不同與其他學科,它具有其獨有的特點,需要學生課后花時間去聽、去說、去練,要勤奮好學。但有部分學生懶學,課后對英語不聞不問,只是局限與課上的一點時間,口語訓練受到了嚴重的局限性。
二、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
(一)立足課堂,營造民主氣氛
大部分學生膽小不愿意說話,是處于一種膽怯心理,尤其在課堂上,不敢回答老師的提問,羞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生怕說錯被老師批評,同學嘲笑。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交際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自由度和自,使作為主體的學生愿意說,敢于說,樂于說。尤其是對那些性格膽小的學生,教師要多給予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笨谡Z交際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產生的言語活動,口語交際離不開特定的語言環境。農村孩子與外界有關英語方面的內容接觸得很少,他們學習英語的時間大多是在學校里,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和機會為學生創造一個交際訓練環境。在課堂上我經常采用創設有關情景達到方法,讓學生用所學的句型與同伴對話,然后表演給老師和學生欣賞。比如在“Buying fruit”一課時,我讓學生帶來各種水果,把教師布置成一個水果店,讓學生置身于水果店中,不但給學生提供了說的素材,也大大增添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經常創設類似的情景,如大電話、看醫生、問路等生活情景,使學生在模擬情景中對話,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
(三)注重實踐,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作為一種技能,技巧的訓練,它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我們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如教學“At a PE lesson”一課時,我將學生組織到操場上,使英語課與體育課相結合,學生走出課堂感到比較新奇,比較放松,整堂課在說說、做做、練練中很快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并且要求他們在以后的體育課中,盡量用學過的交際用語進行對話;再如,學習了有關干活的用語后,我讓學生在值日或者大掃除是就要用語所學的交際語來分配工作。這些做法使得學生的口語訓練更具有實用性,內容更為豐富多彩,形式更為生動活潑,更能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和開口說話的欲望。
(四)利用多種形式,加強口語訓練
英語口語交際的訓練既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生活實踐進行,還可以根據需要組織專門的訓練活動,它的訓練方式是豐富多彩的,訓練的時空也是不受限制的。介紹以下幾種常見的訓練方式。
1.課前演說。每節英語課前利用兩分鐘的時間進行free talk,讓1―2名學生上臺,就一個話題,如自我介紹、介紹朋友、介紹家庭等進行演說,全班輪流進行,人人參與,對英語口語能力進行訓練。
2.模擬會話。利用實物或多媒體創設情景與角色的模擬會話活動。訓練打電話、購物、開生日Party、圣誕節晚會等對話的技巧。
3.英語角。在班中開辟一個英語角,讓班里的優等生做好帶頭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同學,保證每一天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
4.講故事。利用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表演課本劇。這是一種既能增添學生情趣,又能訓練藝術語言,還能訓練形體語言的綜合訓練方式。
(五)、家校聯系,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