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手術室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優質護理服務是2010年衛生系統護理模式改變的核心。我院積極參與優質護理示范工程活動,手術室為配合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為擇期手術患者實施術前訪視、術中支持和術后隨訪的規范化護理服務,使患者在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中都能享受到人性化、系統化、規范化的優質護理服務。為適應醫學科學的發展和護理模式的轉變,為手術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手術室護理服務質量,增加手術患者對手術室護士的信任感,確保手術安全順利完成。現報告如下。
術前訪視
掌握每位手術患者的宣教內容,積極開動腦筋,開拓創新,提出護理綱領,完善服務細節,發揮護理文化的特色作用,使護理工作向個體化、魅力化、超值化的護理模式轉變[1]。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可導致患者產生較強烈的生理和心理反應。術前大多患者存在焦慮、恐懼、睡眠不佳等問題。要以“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角度出發,對擇期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手術前1天,巡回護士會到病房收集有關病歷資料。進入病房內主動做自我介紹,消除護患間的陌生感,了解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診斷、手術名稱、手術方式、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及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及患者的精神狀態、營養狀態等。簡要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的醫療設施,介紹手術醫師及麻醉醫師的大概情況,術中的,可能的不適及必要的配合,入室前的注意事項,,禁食禁飲的時間及重要性。根據患者的性格職業、文化程度等適當地向患者解釋病情、手術目的、方法、意義,并且耐心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解決患者的疑慮。訪視完畢,感謝患者的配合并告知次日手術會一直陪在他身邊,安撫患者緊張的情緒。術前訪視要善于觀察患者的言談舉止、面部表情、姿勢等。以了解患者的感受,最終達到消除患者術前緊張和恐懼心理的目的[2]。
術中護理
手術當天,有訪視的巡回護士去病房接患者,減少患者的陌生感,與病區護士進行交接,檢查患者皮膚準備情況、患者皮膚受壓情況等,患者隨帶物品如病歷、X線片、術中所需藥品等,核對無誤后帶患者進入手術室,室溫控制在22~25℃,濕度50%~60%。保持手術間的安靜,避免不必要的噪聲和不必要的閑談,不隨意議論患者的病情,協助麻醉醫師擺好患者,以利麻醉順利進行,留置導尿應在麻醉起效后方可操作,以減少對患者造成的不適感,在麻醉師允許范圍內適當的為患者墊一薄軟枕[3]。手術開始前協助手術醫師擺好患者,使患者處于功能位,在各個容易產生壓瘡的部位墊上軟枕或者棉墊,防止術后壓瘡的形成,還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如在患者的頸部圍上圍脖,外展的手臂套上保暖套,帶醫生洗手開始消毒時再將蓋被從患者身上移開,對清醒患者無論做每一步操作或采取一些措施時,都應耐心解釋,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如給患者用約束帶,要向患者解釋作用及必要性,是否過緊,有無不適感等。當他們表現出緊張不安心理時,不僅要用語言安慰患者,還可以握住患者的手,讓其做深呼吸,呼吸的調節使他們的身心處于松弛狀態,同時也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這樣,患者很快就能安靜下來。手術中各項護理工作都要做到穩、準、輕、快,注意調節室溫,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保持輸液通暢,并認真觀察患者面部表情,觀察各種儀器使用情況,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和患者的安全。嚴格執行手術室各項護理操作常規,認真做好各種護理記錄,手術過程中不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不高聲喧嘩、談笑,體現人性的關愛。手術結束時,用生理鹽水紗布擦凈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和消毒液痕跡,包扎切口,如有引流管,固定穩妥,保持通暢。術后給予患者安撫。如果是全麻患者,蘇醒期可能出現躁動,手術室護士應協助麻醉師吸痰拔管,妥善束縛患者,防止發生患者墜床,引流管、靜脈留置針脫落等意外情況發生。待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穩定后與麻醉師一同送患者回病房,注意保暖,與病房護士交接后,待病房護士測完血壓,監護正常時返回。與患者分別前有1句鼓勵的話,給患者送去最衷心的祝福,告訴他過兩天再來看他,請他放心,以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術后隨訪
手術后第2~3天進行術后隨訪,如患者手術范圍較大等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遲訪視時間,訪視者仍是該手術巡回護士,要求儀表整潔、語言親切、態度和藹,詢問患者術后一般情況,包括切口疼痛、腸動情況,查看肢體血運,肢體活動度,肢體腫脹情況,有無壓瘡及其他手術并發癥等。同時對患者現有的不適給予適當的處理。安慰和解釋,及時與麻醉醫師和手術醫師聯系,將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通過交談了解患者的術后心理情況,根據病情進行一些必要的衛生宣教,了解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程度,制定整改措施,提高護理配合質量,征求手術科室意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
優質護理服務理念的轉變,有效提高了護士的服務意識。將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充滿信心,感受到護士以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服務于患者,感受到高質量的服務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為手術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減少術后并發癥,使患者早日康復[4]。讓我們以優質護理服務為契機不斷提高手術室護士的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參考文獻
1 張利巖,高歌,王穎,等.現代護理管理中如何提高人員素質[J].護理進修雜志,2008,23(5):407-408.
2 崔東辰.擇期手術患者的心理應激與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9):69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09
手術室是給手術患者提供手術治療、危重搶救的重要場所,手術護理安全是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部分,根據十幾年來的臨床經驗,發現細小環節,易忽略的,更容易出現問題、差錯,所以通過分析,學習,查找原因,杜絕或減少手術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保證每個患者整個手術護理過程安全有效順利完成。
手術室是給手術患者提供手術治療、危重搶救的重要場所,手術護理安全是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部分,根據十幾年來的臨床經驗,發現細小環節,易忽略的,更容易出現問題、差錯,所以通過分析,學習,查找原因,杜絕或減少手術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保證每個患者整個手術護理過程安全有效順利完成。
分析手術室存在護理安全問題
分析手術室存在護理安全問題
手術室個別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積極性不高,勞動強度大,節奏快,易發生醫療差錯事故。
手術室個別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積極性不高,勞動強度大,節奏快,易發生醫療差錯事故。
獨生子女多,勞動承受能力和精神承受能力有限,造成工作熱情工作的主動性較低,也易造成醫療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獨生子女多,勞動承受能力和精神承受能力有限,造成工作熱情工作的主動性較低,也易造成醫療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人員素質,有個別護理人員學歷較低,知識較窄,遇到新的問題應對能力較差,機械做事情,所以容易出現差錯事故。
人員素質,有個別護理人員學歷較低,知識較窄,遇到新的問題應對能力較差,機械做事情,所以容易出現差錯事故。
團結協作,手術臺上的器械護士和臺下巡回護士工作不和諧也可能造成差錯。
團結協作,手術臺上的器械護士和臺下巡回護士工作不和諧也可能造成差錯。
工作人員的思想情緒,有時和家人鬧意見,夫妻打仗,把不良的情緒帶到工作崗位,也易造成差錯。
工作人員的思想情緒,有時和家人鬧意見,夫妻打仗,把不良的情緒帶到工作崗位,也易造成差錯。
易造成的差錯
易造成的差錯
接錯患者,開錯手術部位:接患者必須認真核對患者的科室、姓名、性別、年齡、床號、手術部位,特別是連臺手術,小兒更應注意核對。
接錯患者,開錯手術部位:接患者必須認真核對患者的科室、姓名、性別、年齡、床號、手術部位,特別是連臺手術,小兒更應注意核對。
:不當而引起的神經麻痹或時間過長造成組織壓傷,嚴格掌握各種手術的擺放及注意事項,充分暴露術野,使手術醫生便于操作,患者舒適,呼吸通暢,不影響循環,牢固。
:不當而引起的神經麻痹或時間過長造成組織壓傷,嚴格掌握各種手術的擺放及注意事項,充分暴露術野,使手術醫生便于操作,患者舒適,呼吸通暢,不影響循環,牢固。
術中用藥和術中輸血: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手術時用藥通常口頭醫囑,要做到重復1次口頭醫囑、吸藥后與麻醉醫生核對藥瓶后方可用藥,用藥后,藥瓶保留、輸血時嚴格執行輸血規程,與麻醉醫生核對后方可輸入。
術中用藥和術中輸血: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手術時用藥通常口頭醫囑,要做到重復1次口頭醫囑、吸藥后與麻醉醫生核對藥瓶后方可用藥,用藥后,藥瓶保留、輸血時嚴格執行輸血規程,與麻醉醫生核對后方可輸入。
灼傷、燙傷患者:常見為電刀灼傷,使用電刀時,臺下器械護士管理不善,手術醫生操作不當,2005年有關例骨科患者,股骨干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手術醫生給患者復位牽拉時,使電刀頭灼傷患者健康部位皮膚,術后當時分析,查找原因,追查責任者責任、要求器械護士、巡回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各負其責,密切配合,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灼傷、燙傷患者:常見為電刀灼傷,使用電刀時,臺下器械護士管理不善,手術醫生操作不當,2005年有關例骨科患者,股骨干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手術醫生給患者復位牽拉時,使電刀頭灼傷患者健康部位皮膚,術后當時分析,查找原因,追查責任者責任、要求器械護士、巡回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各負其責,密切配合,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手術物品遺留在體腔內: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清點核對制度,術前、術后認真清點物品,特別是術中需添加物品時,需及時記錄,術中剪下的鋼絲、克壓針、線等都要及時清理回收。
手術物品遺留在體腔內: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清點核對制度,術前、術后認真清點物品,特別是術中需添加物品時,需及時記錄,術中剪下的鋼絲、克壓針、線等都要及時清理回收。
標本:手術切下所有標本,保存好,固定好,杜絕丟失,遺棄,填好標簽,及時送檢。
標本:手術切下所有標本,保存好,固定好,杜絕丟失,遺棄,填好標簽,及時送檢。
患者墜床、碰傷:對小兒、老人術前使用鎮靜藥,全麻醉患者清醒前期出現燥動,側臥位硬膜外麻醉時,都需要有人看護,防止墜床。
患者墜床、碰傷:對小兒、老人術前使用鎮靜藥,全麻醉患者清醒前期出現燥動,側臥位硬膜外麻醉時,都需要有人看護,防止墜床。
術畢送患者:全程監測,特殊患者有帶氧氣,床頭與病房護士認真交接,并記錄,無誤方可返回。
術畢送患者:全程監測,特殊患者有帶氧氣,床頭與病房護士認真交接,并記錄,無誤方可返回。
每一個手術過程中,整個護理工作都存在著風險因素,警鐘常鳴,不可忽視,護理安全是護理質量的重要保證,建章立制,使管理有章可循,安全管理科學化、人性化,將差錯消滅在萌芽中。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路徑;腹腔鏡手術;護理效果;應激反應
腹腔鏡手術屬于近年來常用的一類治療方案,屬于微創性手術,具有術后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等優勢,同時其還能夠減輕對患者組織損傷,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但無論哪類手術方案,均可對機體造成一定損傷,而一項良好、有效的護理方案,能夠減輕對患者的損傷[1]。而本文旨在探索手術術室護理路徑對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臨床意義,具體的內容可見下文描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腹腔鏡手術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觀察組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齡(31.56±5.47)歲。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齡(31.76±5.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案,由手術室護理人員在手術前一天,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基本步驟、目的、重要性,且在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術后當病房詢問患者滿意度情況。觀察組采用手術室護理路徑,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點:(1)組成護理路徑小組:由1名麻醉師、1名主治醫師、1名護士長,若干名護理人員組成,通過分析以往腹腔鏡手術中不足之處,并將其列成表格形式,且在小組談論會中分析,發揮頭腦風暴法,討論出解決方案。同時定期在院內舉行腹腔鏡相關知識講堂,促使小組成員了解手術步驟、目的,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質量。(2)手術前護理:在接受當手術通知單后,通知手術醫生,確定具體手術時間后,由當天的巡回護士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現存狀態、既往史、過敏史,對于存在過度緊張情緒的患者,應告知患者腹腔鏡手術的優勢以及當天手術醫師的成功案例,盡可能緩解患者緊張情緒[2]。(3)術中護理:在手術前1h,將手術室溫度、濕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從而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手術環境。在接受患者時,應實施雙人核對制度,確定無誤后,方可送入相應手術間。在手術過程中,巡回護士應積極配合麻醉醫師檢測患者尿量、血氧飽和度、呼吸功能、心電圖、中心靜脈壓、動脈血壓等指標,同時在不影響手術進展情況下,盡可能為患者擺放舒適的,術中一旦發現患者異常現象,立即通知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而器械護士主要工作是配合手術醫師完成手術,且準確、速度的遞于手術醫師器械,從而提高手術效率,縮短手術時間。同時在手術前、手術結束前10min、關腹前,由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共同完成清點器械工作。(4)術后護理:帶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往麻醉清醒時,且在期間密切觀察患者意識恢復情況,當患者意識逐漸恢復后,便可送回病房,且在送往過程中,加強保暖護理。同時告知患者和其家屬手術很成功,不必過度緊張。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率以及術中體溫、血氧飽和度、心率。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案后,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滿意率為70.73%(29/41),而術中血氧飽和度為(91.02±2.45)%,心率為(95.14±2.69)次/min,體溫為(37.01±1.45)℃。觀察組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路徑后,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滿意率為100.00%(41/41),而術中血氧飽和度為(96.85±2.41)%,心率為(84.41±1.58)次/min,體溫為(36.14±0.12)℃。觀察組患者術中應激反應、滿意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腹腔鏡手術具有恢復快、創傷小、安全性高等特點,可適用于各類患者,能夠防止患者病情惡化,加速病情恢復。但由于腹腔鏡手術需將手術器械侵入患者體內,從而導致患者出現恐懼心理,以至于發生較為嚴重的應激反應,而過度的應激反應,可影響手術效果,同時也是導致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對此應加強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從而改善患者應激反應[3]。早期的常規護理屬于被動模式,較為機械化,不具備針對性,從而導致護理效果不顯著,而手術室護理路徑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分析臨床工作中不足之處,可提高護理人員對腹腔鏡手術的認知,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率。同時手術室護理路徑屬于新型的護理方案,具有針對性、全面性等特點,能夠改善患者術中應激反應,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4]。
總而言之,對腹腔鏡手術實施手術室護理路徑,能夠提高手術安全性,改善患者應激反應,值得推廣。
作者:許宏志 單位: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1]唐松林,韓芳,趙海生,等.腹腔鏡下精索靜脈結扎術中是否保留動脈與術后并發附睪炎的相關性[J].實用醫學雜志,2015,85(11):1784-1785,1786.
[2]周玲珍,林碧芳,詹美鶯,等.泌尿科腹腔鏡手術45例的手術室護理存在問題與對策[J].福建醫藥雜志,2016,38(5):164-165.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 缺陷 管理
手術室擔負著手術治療和搶救的重要業務,業務面廣、技術性強,極易發生護理缺陷,輕者給病人造成痛苦,重者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這就要求手術室護士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技能,高度的責任心,較強的法律意識。
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20年來,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現將常見的護理缺陷、原因、預防措施和對策介紹如下:
1 手術室常見的護理缺陷
(1)手術不正確(病人、手術、部位、側向錯誤)。
(2)用錯藥物。
(3)消毒液灼傷。
(4)壓傷(擺放不正確或支撐物過硬)。
(5)墜床。
(6)手術室火災。
(7)電灼傷、燒傷。
(8)異物遺留。
(9)手術感染。
(10)病理標本遺失、搞錯、變質。
(11)輸錯血。
(12)儀器設備出.故障。
(13)輸液管脫落。
(14)新生兒性別鑒定錯誤。
(15)用錯氣體。
(16)收費項目、金額錯。
2 發生護理缺陷的主要原因
2.1 執業作風不嚴謹,護理工作量大,由于疏忽大意、精力分散或缺責任感和同情心、或對本質工作產生厭倦心理等,均是易致護理缺陷的原因。
2.2 護理規章制度執行不力,盡管在護理管理中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質量要求,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沒有采取嚴格的監控措施,不能常抓不懈地進行檢查、督促,甚至出現問題后隱瞞、護短,輕描淡寫,都是釀成護理缺陷的隱患。
2.3 業務素質差、技術水平低。一些護理人員缺乏嚴格訓練和考核,基礎護理知識和基本技能較差,從事專科護理工作由于經驗少,不求甚解,不能勝任專業工作,特別是剛從事臨床工作不久的青年護士,技術操作不熟練、不規范,缺乏老師的指導、幫助,容易忙中出錯。
3 防范護理缺陷的措施
3.1 錯誤的病人、部位 要求巡回護士手持通知單接病人,并仔細核對。
3.2 用錯藥物 認真落實三查七對;不離開麻醉操作臺和物臺;腎上腺素、的卡因等劇毒藥品,一旦吸出,注射器上也必須貼有明顯標簽;搶病人,執行口頭醫囑時,須大聲重復一次;手術病人術中使用的藥物瓶、安瓿保留到病人離開手術間。
3.3 跌傷、皮膚損傷、壓傷 護士協助督促檢查消毒部位的脫碘是否完善;消毒液是否流到其它部位;消毒紗球是否遺落在身體周圍。進入到手術室的病人盡可能避免去廁所,而是使用便器。手術期、麻醉復蘇期必須固定好病人以免墜床。
采用柔軟的手術墊。手術室護士經過手術安全舒適擺放訓練,將手術擺放作為專科考核項目之一。
3.4 手術室火災、電灼傷、燒傷 手術室內禁止使用明火。使用電外科設備時避免局部有易燃性液體和氣體,避免用電刀切開腸腔、胸腔、氣管等腔臟,注意病人有無安裝心起搏器,有無內置入物。使用電刀極板時,選擇合適的部位。所有護士經電外科安全培訓和考核,儀器設備專人負責,定期檢查,清潔、維護、保養,保持正常運轉。
3.5 異物遺留、手術感染 術前、關閉體腔、手術結束認真核對器械用物,特別注意縫針、敷料、器械螺釘。手術中使用所有敷料,必須能X光顯影。按規定對手術器械、敷料、環境進行消毒、滅菌和監測,并保留原始記錄資料。
3.6 病理標本遺失、搞錯、變質 切下組織及時裝入標本袋內,貼上標簽,術后由巡回護士及時交與手術醫生并簽名。
3.7 輸液管脫落 近手術區的靜脈輸液部位應使用帶螺旋接口延長管,肢體和管道要妥善固定好。
3.8 新生兒性別鑒定錯誤 未確切嬰兒性別時別隨便說。及時戴上識別嬰兒的手帶。
3.9 用錯氣體 各種氣體放在規定的位置,并有明顯的標志。
4 預防護理缺陷對策
4.1 強化醫德教育,提倡敬業精神 抓好醫德教育的同時,針對不同的人和具體思想狀況,做詳細的工作,不斷完善手術室護理規章制度和質量要求、考核標準、采取措施、嚴格監控護理的環節質量,如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操作規程落實情況等,一定要做到經常化和具體化。
4.2 加強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有計劃地訓練手術室護士,結合科室特點,合理安排業務學習的時間和內容。
4.3 定期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檢查 針對節假日夜班和重危搶救中的薄弱環節,不失時機的強化安全意識,警鐘長鳴,認真檢查搶救器械、設備和藥品是否完善,內外藥是否分開放置,及時發現漏洞,予以彌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之間在我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20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其中試驗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齡23~71歲,平均(32.4±2.1)歲;對照組100例,男49例,女51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31.7±2.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基本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細節護理,主要包括:手術前進行訪視交流,告知患者麻醉方式、術中以及如何配合治療等注意事項,對手術室內各項物品進行仔細檢查,確保手術設備、物品處于完好備用狀態。患者進入手術室時要熱情接待,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認真、仔細核對患者信息,確保患者安全。手術前將手術室溫度根據手術性質、情況控制室溫在23~26℃之間,并且保持室內空氣的濕潤,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根據患者需要調整室溫,同時要注意對患者重要部位的保暖,注意對患者隱私的保護。手術過程中用到的沖洗液體放在36~38℃的保溫箱中,避免使用時給患者帶來不適;③密切觀察手術過程中醫療設備的檢測狀況,同時要時刻關注患者的身體特征等基本情況,及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適要立即進行調整;④對患者進行護理時,動作要保持迅速而又輕柔,避免讓患者感到不適。⑤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及時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護理,給予患者關懷與鼓勵,建立信任,讓患者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下配合麻醉及手術。
1.3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對手術護理質量的評價以及患者的滿意度。其中對手術護理質量的評價內容包括護理人員職業素養、術前護理評分、術中護理評分、術后護理評分及心率波動和血壓波動情況,各項評分滿分為10分;術后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太滿意和不滿意四種類型。1.4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計數資料用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對手術護理質量的評價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試驗組患者對護理人員職業素養、術前護理評分、術中護理評分、術后護理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且心率波動和血壓波動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試驗組患者出現非常滿意、滿意、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人數分別為51、39、6、4,顯著優于對照組的25、40、25、10。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