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bim技術論文

bim技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bim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bim技術論文

bim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我國現階段的項目管理體系采用以CAD為主要工具并結合項目管理方法,為了和采用bim的項目管理流程區別開,本文將其稱之為二維工程項目管理流程.工程項目管理發生在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內,包括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營管理階段,旨在通過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組織、協調、控制等,在既定的資源限定下,實現項目的工期、質量、投資等目標.傳統的項目管理流程存在著如下幾個缺陷:

1)項目各階段相互割裂,導致項目信息割裂,前后階段的信息不連貫,對參與各方來說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2)信息交換方式雜亂,是一種分散的信息交換方式,信息傳遞速度慢,各個參與方必須與其他所有參與方進行信息交換才能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將信息傳遞出去;

3)各參與方處于相互獨立的狀態,多數流程是企業內部的,從項目整體角度來說,缺少協同工作的平臺;

4)項目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分散存在,給項目信息管理帶來很大的不便.二維工程項目管理中存在的這些弊端降低了工程項目管理的效率,制約了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也給建筑業的信息化管理帶來不便.而BIM技術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決二維項目管理實施流程中的這些缺陷.BIM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有效整合了建設項目的所有信息,包括項目屬性信息以及管理行為信息,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提升了各參與方對建設項目的控制力.對于大型項目與異形項目來說,BIM的管線綜合能力以及施工模擬等技術可以提高各參與方對項目的主動控制能力.BIM數據庫為建設項目的協同管理提供了基礎,為建設項目參與方提供了協同工作的平臺,提高交流溝通的效率.另外,BIM模型隨著項目的進展不斷完善,跟隨項目一起成長,使業主能夠真正實現對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各參與方的BIM管理流程

二維項目管理流程是一個長流程,從項目前期開始到項目運營維護是由多個階段組成的,項目管理中更多的是事中控制與事后分析.而在項目管理中,事前控制也被稱之為主動控制,是效率最高的環節,但在二維的項目管理流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實現.BIM技術強大的管線綜合能力以及模擬能力能夠為項目各參與方實現事前控制提供基礎.鑒于此,可以基于強化事前控制這個原則來構建新的基于BIM的項目管理流程.工程項目在不同的階段由不同的參與方執行,只有各個參與方相互配合、協同工作才能順利地實現工程項目的目標.

2.1設計單位的BIM流程

在傳統二維CAD設計中,最明顯的缺陷就是信息之間沒有關聯性,所以一旦發生設計更改,相應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都必須手動修改,這就導致設計團隊很大的精力都放到了改圖上,而且很容易出現漏改、前后信息不一致的情況,設計周期、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另外一個缺陷就是,各個專業的設計是分開的,等最后施工時才能發現各管線之間的碰撞問題,而基本上碰撞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BIM參數化建模的特性及其強大的管線綜合能力,設計單位不再需要被動地等待施工時發現問題再做修改,而是可以提前在設計過程中發現并修改.對于小型簡單項目,BIM的管線綜合能力可能并沒有太大的優勢,但在大型項目以及異形項目等復雜項目中,BIM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2.2施工單位的BIM流程

施工單位主要利用BIM虛擬建設的功能,通過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提前發現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防患于未然.施工之前,施工單位進行管線碰撞檢查,提前排除構件間的碰擦,調整設計,不用等到實際施工時發現問題才進行設計變更;另外可以利用BIM模型的4D模型進行施工進度的安排,合理安排好資源的采購與組織,避免資源的沖突.同時BIM技術還可以與激光掃描、GPS、移動通訊、RFID和互聯網等其他高科技相結合應用到施工管理的現場跟蹤中.在新的流程中,施工單位的前期成本較傳統模式有所提高,實際開始施工時間節點有所延后.實際施工之前,施工單位需要反復進行施工模擬,排除構件間的碰擦,安排后期施工中所需要的施工安裝空間.通過細化施工方案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施工方案,因此施工單位還需要通過模擬優選出比較合適的施工方案.而這些,都需要相應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前期的成本與時間會較傳統模式有所提高.與傳統模式相比,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區別是,施工單位能實現成本動態管控.在BIM模型中,構建信息不僅包括幾何尺寸、材料信息,價格,供應商等施工成本信息也包括在內,結合無線射頻技術,施工單位可以實時跟蹤項目進度,從而可以實現成本的實時動態管控.

2.3業主的BIM流程

現階段BIM的應用與發展,業主是BIM技術的最大獲益人.同時,在新的項目管理流程中,業主也起著主導作用.BIM的應用為項目各參與方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臺,加強了業主方對建設項目的控制力,有效克服了業主方工程專業知識不足的缺點,對業主來說,對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也成為可能,特別是運營階段的管理.對于建設項目來說運營階段是時間最長的階段,也是成本花費最大的階段,從長遠來看,BIM在運營階段的運用是未來BIM給業主帶來利益最大的階段.運營階段的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設施三方面的信息,分別是法律(建筑編號、出租信息、各項法規等)、財務(運營收入、折舊、維護成本等)和物理信息(來源于交付時的各項運作參數).利用BIM模型中的信息可以對建筑物進行空間與設施運營管理,實現能源管理、設施維修、租金管理等功能,全面提升BIM的應用價值.業主單位的BIM流程如圖4所示.業主運用BIM技術的運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業主通過招標選取能夠進行3D設計的設計單位,設計單位根據業主的意圖設計出可行的3D設計方案;然后業主進行施工招標,要求施工單位能夠提供3D的投標方案,并根據3D投標方案進行評標,選定出合適的施工單位后將設計單位交付的3D模型移交給施工單位,由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模型的維護與擴展,直至項目竣工完成后連同項目一起交付給業主;最后,業主根據此模型進行項目的維護與運營.

3基于BIM的項目管理流程構建

從項目管理角度來說,BIM應用于項目管理中的流程是協作式的流程,發生的所有管理行為都是基于同一個BIM模型.不管設計單位還是施工單位都是在同一個模型上進行擴展與應用,最后交付給業主的除了實物外還包括BIM模型.基于BIM的項目管理流程與工作內容還是與二維項目管理流程大致相同,BIM在項目管理中的改變體現在對信息流程和業務流程的改變.信息流程的改變是指由傳統的分散式信息傳遞模式轉變成基于BIM數據庫的信息傳遞模式,各參與方只需將信息數據提交至BIM信息數據庫,其他各參與方就可以獲取項目信息,同時也可以在BIM數據庫中獲取自己相關的信息,這種信息交換模式簡化了信息的傳遞路徑,提高了信息傳遞效率.業務流程的改變主要是指與傳統項目管理流程相比項目管理任務前移.用BIM的管線綜合以及模擬施工,可以提前發現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規避風險,有效降低工期、成本增加的風險.

4結語

bim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1.1建筑節能評估體系的發展現狀全世界對建筑節能的關注到目前已有30余年,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也開始試行了相關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但對于建筑節能設計的評估起步較晚,目前,主流的建筑節能評價體系主要為國外建立,如20世紀90年代初英國提出的“建筑研究中心環境評估法”(BREEAM)、美國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導”(LEED)、加拿大等國的“綠色建筑桃戰2000”(GBC2000)等,這些評價標準以可持續發展原則為指導,具有清晰的組織體系,并兼顧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分析,受到廣泛的認可。我國建筑節能評估發展晚于國外,不及國外成熟,國內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評價主要采用國外標準,但隨著近年來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國家也陸續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節能建筑評價標準》等相關建筑節能評價標準,對建筑節能工作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1.2對當前主要評估體系的思考盡管目前國內外相關評估標準比較成熟,但通過分析上述主要的建筑節能或綠色建筑評估體系,可以發現這些評估體系主要采用后評估方式,即一般在建筑投入使用1年后進行,但眾所周知的是,影響建筑節能的關鍵在于規劃設計階段,設計前期的場地選擇、規劃布局、節能措施、材料選擇、設備選型等對建筑節能設計的最終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后評估方式的滯后性,使設計者失去了在前期進行彌補和優化的最佳時機。而目前在建筑設計階段的能耗模擬分析也往往在施工圖完成后進行,一旦在模擬計算中達到預期的節能目標,則基本上沒有再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的動力。如何使建筑節能設計評估更方便及時地反饋給設計人員,以便最大程度地為改進設計而服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BIM技術在建筑節能設計評估中的應用

2.1BIM技術應用于節能評估的階段及目標通過上述對建筑節能設計評估的現狀分析與思考,筆者認為應用BIM技術進行建筑節能設計評估應區別于其他相關評價方式,主要在建筑前期規劃設計階段進行,即以預評估的方式出現。其目標應不僅僅局限于對某建筑的節能效果作出評判,而更應著眼于為建筑節能設計的進一步優化完善提供準確的參考。雖然當前在建筑設計階段應用計算機進行能耗模擬分析計算已是普遍的評價方式,但相比成熟的后評估體系,這樣的評價往往不夠全面,重定量分析而輕定性分析,綜合性和系統性有所欠缺,且由于技術上的局限,通常能耗分析軟件專業性很強,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來完成,造成了建筑設計與能耗分析、建筑專業與設備專業一定程度的脫節,不利于各專業的協調工作和效率提升。BIM技術的出現使得建筑設計與節能設計可以結合得更加緊密,使建筑師能更加直觀地對所設計的建筑進行節能評價,促進設計方案的優化完善。

2.2BIM技術實現節能預評估的可行性

2.1BIM可提供足夠詳細的數據信息建筑節能設計及評估需要大量的數據信息,而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建立起來的建筑模型所含信息有限,在此基礎上進行建筑節能的評估,需要專業人員輸入大量的數據,既費人力,耗時也較多,這就容易造成建筑能耗分析往往成為建筑設計后的附加工作,難以對前期的建筑設計產生影響,即使根據分析結果來對設計進行優化,也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效率不高。而BIM提供了設計信息極其完整的設計模型,只要模型達到必要的詳細度和可信度,就能在前期設計階段完成能耗分析,實現對建筑節能設計的預評估。

2.2BIM可實現數據信息的可交互操作盡管能耗分析軟件數量眾多,但這類軟件通常需要不同的接口,采用不同的數據形式,彼此之間兼容性較差,往往需要重新建模并輸入大量的專業數據,造成建筑節能各項評價之間比較孤立,綜合性較差。BIM技術可有效地解決這樣的問題,由于其支持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標準和GreenBuildingXML(gbXML)數據傳輸協議,使得建筑信息模型和大量第三方分析應用軟件之間有了良好的接口,可以將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數據傳輸到分析軟件,從而實現單一數據平臺上各個工種的協調設計和數據集中,解決了建筑設計和節能過程中數據流被割裂、重復輸入、數據流失、出現信息歧義和不一致的問題,提高了評估的效率和準確性。

2.3BIM可對建筑全生命周期進行精確控制BIM的應用不僅局限于設計階段,而是貫穿于整個工程項目從設計到施工、再到運營管理、直至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因此能夠更精確地控制工程的各個環節,保證工程質量。BIM精確的建模及碰撞檢查技術可以使各專業設計相互矛盾沖突之處在設計階段就得以被發現,避免在施工階段頻繁出現設計變更,造成延誤工期乃至返工的情況。模型里詳細的材料、構造、工程量、造價、生產廠家等信息使施工過程更加精確地被控制,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而這些信息也使得項目建成后的運營管理更加方便,做到可視化管理。可以說,一個準確、詳細的BIM模型可以真正達到“所見即所得”的程度,為預評估提供了最接近實際的對象,使預評估真正具有實際意義。

2.3BIM技術應用于節能預評估的方法

2.3.1建立評估體系建筑節能設計預評估的關鍵首先在于如何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以全面準確地預測建筑建成后的能耗情況,就評估的內容而言,預評估與目前國內應用的建筑節能或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并無本質差別,但由于預評估在項目前期進行,其評估內容主要針對設計階段。參考GB/T50668-2011《節能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國內評價體系,其內容主要包括建筑規劃、圍護結構、暖通空調系統、給水排水系統、照明系統、室內環境等方面

2.3.2建立建筑三維信息模型建立信息準確詳盡的建筑信息模型是進行預評估的基礎,模型包含的有效信息越豐富,預評估的準確度與詳細程度也就越高。目前比較成熟的三維建筑設計軟件有Autodesk公司的Revit、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Bentley公司的MicroStationTriforma等,盡管其各自特點和優勢不盡相同,但它們都是以BIM技術為核心的參數化設計軟件,建筑師運用此類軟件建立起一個包含足夠多預評估所需信息的建筑信息模型,如建筑的場地信息、周邊建筑、道路、建筑材料、構造、物理性能以及設備等各專業相關數據,為建筑節能設計預評估各項指標分析提供數據信息支持。

2.3.3數據信息分析及評估在建筑信息模型完整建立的基礎上,將模型信息導入性能化分析模擬軟件,如Ecotect、GreenBuildingStudio、EnergyPlus、DOE-2、IES等,可對建筑規劃設計、圍護結構、設備系統、室內環境等方面的數據進行提取、計算、分析。在此模擬分析基礎上,結合預評估的內容體系進行評價,并及時反饋給各專業,進行優化調整。

3結語

bim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BIM技術;暖通空調設計;規劃設計

建筑信息模型(英文全稱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簡稱“BIM”),是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發展進入到新階段的產物。當建筑行業信息技術滲入到建筑設計相關的領域中,就意味著建筑設計被引入了綠色生態理念,實現了建筑空間的智能化管理。隨著中國城鎮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建筑空間的功能性越來越受到重視。暖通空調作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人們提供了生活便利。引用BIM技術設計暖通空調,在提高空調設計的專業協同性的同時,還可以而確保暖通設計的各項信息正確,確保了暖通空調設計的二位參數化。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概念的淵源

早在二十世紀70年代,BIM概念就已經被提出來。查理?伊斯特曼在《AIA雜志》中所發表的論文,對BIM概念以描述。此時,對于BIM技術的描述,查理?伊斯特曼運用了“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即為“建筑描述系統”。但是,此時很有的研究學者“建筑描述系統”的概念并沒有充分地認識。直到二十世紀90年代,“BIM”被正式提出來,才引起多方注意。G.A van nederveen和F.Tolman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了“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當時是作為英文專業術語出現的。通過對BIM概念的演進的歷史以簡單了解,可以明確建筑信息模型的功能性。通常而言,BIM實現了系統的集中化、一體化,因此而被劃入到建筑設計的管理范疇,并作為一種方法進行研究,以對建筑項目的生命周期進行有效管理。在建筑信息模型發揮管理功能時,在交互政策、過程與設計技術之間相互作用,并結合于一體。關于“BIM”的狹義概念,是從其特征性上進行理解。

對暖通空調設計采用BIM技術模式雖然與傳統的CAD模式有所雷同,但是CAD英文全稱:Computer Aided Design)模式,即為“計算機輔助設計” ,其是設計人員運用計算機以及圖形設備開展設計工作。BIM技術模式則有所不同,其是將與暖通空調相關的建筑信息模式化,對相關功能性和物理性特征以數字化方式表示,將所獲得的數據信息滲入到工程項目的各個環節中。BIM技術模式可以做到運用建筑信息服務于項目全壽命周期,為項目決策提供有力保障。

二、暖通空調設計

本次暖通空調設計對象為某高校的建筑物。主體地上5層,包括辦公樓、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地下一層為冷熱源機房,安裝有地源熱泵機兩臺,制熱量可以達到285千瓦,熱水供應溫度介于45℃~55℃之間;制冷量為275千瓦,冷水供回水溫度介于 5℃~15℃之間。

(一)冷熱源設計

在學校建筑物的暖通空調設計,主要是對學生宿舍、餐廳、教學樓和辦公樓進行冷熱源設計。學生宿舍和餐廳的暖通空調設計,分為冬、夏兩季,設計較為復雜。冬天采用學校鍋爐房所提供的二次供水進行供暖,溫度介于70℃~90℃,經過熱轉換器后,供回水溫度有所減低,為60℃~85℃。夏季,暖通空調有制冷功能,冷負荷由多聯機空調提供。另外,學生宿舍還安裝有太陽能熱水器。

與學生宿舍和餐廳相比,辦公樓和教學樓的暖通空調設計相對簡單。地源熱泵系統為冷熱源設計的主要對象,具有供暖效果和制冷效果。

(二)暖通空調設計

在學校建筑物的暖通空調設計中,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和餐廳是重要的設計區域。教學樓的暖通空調為定風量全空氣熱回收空調,配合地板輻射值班和散熱器供暖,可以獲得良好的供暖效果。辦公樓的暖通空調為多聯機空調供暖,配合散熱器供暖。學生宿舍的暖通空調所采用的是分體空調,配合散熱器供暖。學校餐廳的暖通空調為循環風空調,設計有新風系統,配合風機盤管。

三、暖通空調設計引入BIM技術

在學校建筑物的暖通空調設計中,BIM技術的適用范圍為教學樓、學生餐廳和地下一層的冷熱源機房。所能夠涉及的內容均為暖通空調常用系統,包括空調、散熱器、地源熱泵等等。

(一)BIM設計繪圖通過實體組成來表達

本次暖通空調的BIM設計的主體是對產品進行選擇后,建立管道模型,設備的布局以及管道的尺寸和高度都在三維信息模型中顯示。比如,對地源熱泵機房的設計,就是根據地源熱泵機房的實體組成而設計為三維信息模型。

由于在BIM設計中需要將管道的大量數據信息,諸如管道的直徑、各項尺寸等等輸入進去,才可以形成設計人員所需要的直觀形象模型。但是,要獲得良好的設計效果,需要將大量的信息輸入進去,因此而減低了繪圖效率。

(二)BIM設計繪圖中空調設備采用的是產品庫中的設計模型

使用二維設計進行繪圖,往往是將空調組、水泵等等以投影輪廓線表示,通過制作圖塊的形式來表示。BIM設計有所不同,其擁有內容豐富的產品庫,各個廠家支持的空調設備產品數據都存放在其中,設計人員所選用的設備模型可以在產品庫中選擇,調取產品的外形尺寸數據、性能參數等等。在BIM設計繪圖中,設計人員對于調取的模型,還可以根據工作實際自定義參數,并以修改的產品模型豐富產品庫。具體操作上,是復制既有尺寸的產品模型,使用產品制作器對數據進行編輯、修改,形成新的產品模型。要對新產品模型的數據信息調取,就要通過項目管理文件將所有的信息調出,將數據信息的關聯性建立起來后,關聯到項目中。

(三)BIM設計繪圖通過三維信息模型實現專業間協作

BIM設計繪圖采用三維信息模型,所有空調設備的數據都在統一的數據平臺上。模型設計中,暖通空調的設計都可以立體、直觀地呈現出來,空調的各個專業構建,其形狀、型號以及所安裝的位置都有所顯示,從而使各個專業之間協作的錯誤率有所降低。在數據平臺上管理三維信息模型的各項數據,其優點在于,空調設備的專業寫作率有所提高,設計人員要查閱相關信息,可以通過網絡進入到數據管理平臺,實施查閱共享信息。

(四)BIM設計繪圖的管線綜合

BIM設計的管線綜合與二維設計的不同之處在于,并不是簡單的管線特定位置布局,而是通過較高的透視化程度,使暖通空調的管線所在區域在模型中直觀地呈現出來,包括管線的交叉、轉角以及相互之間的觸碰,都可以觀察到,避免了額外圖紙繪制。除此之外,BIM設計的模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只要設計人員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選擇剖切面,就可以生成剖面圖。

(五)BIM設計成果

BIM設計模型的優勢在于,其無需設計人員要具有一定的設計經驗才能夠將圖紙讀懂,而是三維模型的直觀呈現。只要將暖通空調的BIM設計模型打開,空調設備整體架構、管道的布局、形狀和材質、熱功能性等等各項數據參數都會呈現出來。

bim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引言: 

BIM論文人才的培養則是制約我國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高校探索一種新的BIM人才培養模式非常重要。 

一、BIM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BIM的出現并非偶然,而是順應整個建筑設計行業發展潮流而生,它是通過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而得到的所有數字信息的總和,具有以下特點:1)可視化;2)協調性;3)模擬性;4)優化性;5)可出圖性。 

BIM是人類用信息技術對建筑從業人員思維過程與建筑業各主體、對象和活動的模擬、代替與優化的一次突破,利用BIM模型輸出,建筑師與業主直接溝通交流,各專業利用BIM模型參數化設計解決設計錯誤,在工程實施前,解決錯漏碰缺問題。同時BIM將工程中幾乎所有的數據整合起來,為全行業帶來全新的管理運營模式,優化了項目全生命周期中各階段的工作內容,使項目的功能定位更合理,設計成果更精準,施工管理更科學,項目運維更便捷。 

二、現有BIM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如今,世界各地都在推廣BIM技術,我國也不例外,但是國內缺乏BIM人才已經成為BIM在我國發展的瓶頸,在大學課程中開設BIM課程,才能夠實現BIM人才的量級突破,才能夠進入BIM時代。但在實現量級突破的同時,我們更要保證BIM人才質的要求,BIM技術要求使用者要有足量的知識儲備和熟練的軟件操作能力,并且能熟練的對實際項目進行指導。而現在BIM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與教學卻遇到以下問題: 

1、理論教學與實踐培訓交互少。現有BIM教學是把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培訓分開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培訓交互很少,學生不能很好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不能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應用于實踐。 

2、BIM相關課程的開發不完善。BIM是基于項目全生命周期做出任何決策的可靠信息資源共享,基于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性就要求BIM的使用者具有精通的相關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軟件操作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內容,延緩了教學進度,現有的BIM課程開發尚未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3、教學中使用BIM軟件遇到的問題,例如軟件數量多、軟件間的兼容性差、軟件數據標準不統一、軟件購買的費用缺乏等。 

4、不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等等。 

三、產學研一體化BIM教學發展的必要性 

產學研一體化是以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核心,在政府、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等的大力支持和協同下,以優勢互補和利益共享為基本原則,按照一定的機制和規則進行合作。這是以學生為主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教學、科研和企業生產相結合,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高校在BIM人才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產學研一體化運用BIM項目型教學解決,同時對于企業來講,通過產學研合作進行BIM人才的培養,企業可以節約成本,有利于企業的技術更新和發展,也有利于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儲備人才。 

產學研一體化BIM教學模式能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各自的優勢,達到優勢互補進行人才培養的目的。 

四、產學研一體化BIM教學模式 

高校是理論教學的基地,企業是實踐培訓的場所。高校與企業有各自的優勢,共同承擔人才培養的責任,達到優勢互補,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首先,在學校內,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在理論教學與實際項目的應用中交互進行。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和軟件操作能力后,參與企業項目應用,用理論知識指導項目實踐,再由項目實踐反饋理論知識學習,這樣能夠加快理論知識的吸收、理解和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參與實際項目的過程中能夠及時檢驗自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能夠有重點的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和鞏固。 

其次,對企業來說,通過BIM項目參與教學活動是一種工作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選拔優秀學生參與企業項目,完成項目任務,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就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識進行學習和了解,并且可以與項目各參與方進行互動。同時企業可以節約成本、獲得智力支持和潛在的優秀人才。    最后,是以科研促進教學的形式。高校既有教學的職能又有科研的職能,且高校科研力量相對薄弱,科研水平不高。科研的主要作用是提升教學水平,培育學術氛圍,促進產學研結合等。因此,高校的科研成果不僅僅體現在科技成果的轉化上,更體現在對教學的反哺,形成教學和科研協調發展的局面。企業可以就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高校老師和學生搭建平臺從事研發活動,一方面可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問題,另一方面老師可以從研發中提取素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實現教學與科研的互動,最后是學生獲得符合企業要求和學科發展的知識。 

五、產學研一體化BIM教學模式的優點 

1、高校教學實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交互進行,縮短高校教育周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以產學研一體化BIM項目為核心進行教學能夠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縮短高校教育的周期。學生在一個相互反饋的過程中學習,不斷地進行理論知識的積累和軟件操作能力的提升,極大地加快了教學的進度,縮短了高校教育的周期。不僅如此,學生通過實際應用升華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再指導實際項目,提升了自身對實際項目應用指導能力,也提升了學生以后走向社會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產學研一體化BIM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主動學習和接受新知識,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鍛煉了他們從實踐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歸納性思維方式,同時也鍛煉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判斷力和操作能力,獲得補充新知識的激勵,在這個過程中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2、企業與高校間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 

產學研一體化BIM項目為核心進行教學能夠實現校企資源整合。對高校來說,得到企業的資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校軟件購置以及老師和同學軟件培訓等相關費用及軟件標準的統一;對老師來說,老師運用課題的形式直接參與科技研發和企業生產過程,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地更新自身的學識,學習新的技術,提高完善自身能力,再將這些新的知識反饋給學生,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對生產企業來說,廣泛的合作教育,使教學、科研和生產緊密相連,及時向高校反饋科學技術、社會需求等信息,使高校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生。 

bim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BIM;畢業設計;三維建模;工程造價

1引言

畢業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教學過程中最后一個綜合性的教學實踐環節,是學生綜合運用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實施獨立工作和創新研究的演練過程。它是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專業素質的全面檢查,同時也是對教師的教學質量的評價。土木工程專業目前主要就業去向是設計公司、施工企業、咨詢單位和建設單位,這些單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或多或少與工程造價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在高校進行工程造價畢業設計,鞏固專業知識,加強工程造價的綜合訓練和利用經濟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尤為必要。BIM是以三維數字為基礎,以建設工程的全壽命周期為主線,將建設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招投標、施工、竣工移交、運營等各個環節并聯起來,集合成建設工程整個壽命期的相關信息數據模型,具有直觀、快捷,便于管理等特點,可應用在工程建設各個階段,是建筑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工程造價方向畢業設計為例,介紹基于BIM技術的土木工程專業工程造價畢業設計的選題、設計內容、成果類型、成績評定以及設計過程如何組織等,供同行借鑒與交流。

2基于BIM的工程造價方向畢業設計的特點

傳統的土木工程專業工程造價方向畢業設計是結合一套完整的施工圖紙,主要采用手工和少量應用相關軟件計算工程量,計算鋼筋用量和工料分析等,而BIM技術主要采用軟件計算,其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1)設計選題均為綜合性選題,團隊合作、任務分解、分工協作、交流學習,能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2)主要采用計算機軟件分析、計算和繪圖,選題廣泛,便于修改,也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成果形式豐富多樣,便于溝通和理解,分工協作關聯成果,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4)畢業答辯體現集體答辯與個人答辯相結合,集體成果與個人成果相結合,突出個人在團隊中的合作和貢獻等。

3基于BIM技術工程造價畢業設計的主要選題

土木工程專業除基礎課和相關的結構課程外,與工程造價相關的課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工程造價、建設工程經濟、建設工程法律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等,基于BIM技術土木工程專業工程造價方向畢業設計的選題,主要考慮與工程造價密切相關的知識,如施工方案、土建造價、安裝造價、招投標文件、竣工結算所需資料等。

4基于BIM技術工程造價畢業設計的實踐

基于BIM技術的畢業設計涉及的內容多,任務量大,各內容間關聯性大。安徽建筑大學的做法是在第7學期結束前1個月,教師網上公布畢業設計選題后,全體師生見面,教師介紹畢業設計選題的內容和要求,然后師生網上互選,確定人員后召開第一次畢業設計團隊會議,布置利用寒假學習軟件和復習相關知識。在寒假期間,要求學生每星期在群上匯報學習進程,學生之間相互比較、督促,教師也能全面掌握學生情況。

4.1畢業設計進程安排

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在第8學期整個學期進行,持續時間16周(不含畢業實習2周,畢業答辯1周)。

4.2畢業設計過程督促與檢查

畢業設計是個較長的過程,一環緊扣一環,前面的任務就是后續任務的基礎,某一環節耽擱時間或疑難點沒有解決,就影響下一個環節。基于BIM技術的畢業設計尤為明顯。例如:識讀圖紙是造價建模與軟件計算工程量的基礎;施工措施的確定是計算措施費的前提;工程量計算完畢才能組價和取費等。因此,必須加強畢業設計過程的督促、檢查與指導教師的引領。期初答辯:開學后的第一周,即畢業設計開始的第一周,答辯組織者和成員是指導教師,目的是檢查學生寒假期間的準備和軟件學習情況。中期答辯:大約在第十周(含2周畢業實習),答辯組織者是指導教師,成員是指導教師和相關專業教師,目的是檢查進度情況、基本概念掌握情況、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的計劃和安排等。模擬畢業答辯:大約在第十七周(含2周畢業實習),答辯組織者是指導教師,成員是指導教師、相關專業教師和相關工程單位的工程師,目的是檢查成果情況、基本概念掌握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等,同時也是為畢業答辯做準備。畢業答辯:在第十九周,答辯組織者是土木學院,答辯成員是本院和其他院系相關專業教師和相關工程單位的工程師,目的是檢查畢業設計完成質量、基本概念掌握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集體成果與個人成果等。

4.3基于BIM技術土木工程專業工程造價畢業設計成果

畢業設計成果有集體成果和個人成果。集體成果:每人都要完成和掌握。主要有單位工程三維實體模型;進度計劃(橫道圖、時標網絡圖、單代號網絡圖);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基礎、主體、裝飾裝修、屋面等工程量清單;鋼筋翻樣、土建工程組價和成果集成等。個人成果:根據任務分工,每人必須完成的內容。主要有水衛安裝工程造價;電氣安裝工程造價;招標文件與投標書編制;工程結算編制;單位工程竣工資料等。

4.4畢業答辯方式與成績評定

基于BIM技術的土木工程專業工程造價畢業設計是團隊力量與個人貢獻的融合,團隊成果與個人成果的展示,畢業答辯如何體現團隊合作、個人在團隊中的作用以及知識掌握程度是個難點。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采取的辦法是集體答辯與個人答辯相結合。首先在每組隨機抽一人匯報整體設計情況,對共性部分答辯教師提出問題隨機抽學生回答,對專題設計部分由設計學生匯報情況,答辯教師提出問題由該學生回答,若答不出來或回答不正確,其他學生可以回答,因為有的學生在完成了自己的內容外還學了其他專題,為鼓勵和激勵,回答正確的加分,通過這種方式,促使每個學生必須掌握共性設計部分,同時突出自己的優勢,展示自己。成績評定按照平時成績40%,由指導教師給出;中期答辯10%,由答辯組給出;其他教師評閱10%,由評閱教師給出;畢業答辯40%,由答辯組給出。

5基于BIM技術土木工程專業工程造價畢業設計的體會和感悟

5.1培養學生能力與學習熱情

5.1.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基于BIM技術的畢業設計,每完成一步都能實現可視化,因此,成功的喜悅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就工程造價畢業設計而言,部分內容以前沒有學過或學的深度達不到畢業設計的要求,但由于有興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熱情,每人都完成了2個以上的模塊。

5.1.2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

BIM技術是團隊力量集成的成果,因此,需要成員間不斷溝通和交流,這是課本知識所學不到的,也正是需要培養的。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做法是經常討論,集思廣益,使學生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5.1.3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基于BIM技術的土木工程專業工程造價畢業設計需掌握的軟件較多,僅共性部分就涉及4個,專題部分每人至少要掌握1個軟件,同時理論知識點要能正確應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很多,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小組集體討論、網絡咨詢、軟件開發商指導等方法解決。其中小組集體學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法是由組長牽頭召集小組成員,每周不少于2次,學生集體交流、討論、互相學習,每人必須帶著問題和體會集體學習。

5.2教師引導

5.2.1指導教師貫通講解,加強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

基于BIM技術的土木工程專業工程造價畢業設計,由于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極易導致學生重軟件操作輕基礎理論知識,設計成果重觀感輕質量的問題。為避免此類問題發生,指導教師的指導思想、指導方式方法和內容安排十分重要。安徽建筑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指導教師每周不少于3次貫通講解學生即將要進行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例如:造價計算程序、依據,各分部分項工程工程量計算方法;鋼筋在圖紙中的放置形狀,鋼筋下料的原理與方法;水電安裝工程識圖,水電安裝工程與土建工程造價計算的異同點等。雖然教師的指導量非常大,但通過系統性串通講解,不僅加強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2.2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由于知識點多,實踐性與應用性強,指導教師不僅要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而且更要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同時選題廣,涉及面寬,教師指導量非常大。師資力量不具備時可聘請校外工程單位工程師兼職指導,同時對一些涉及工程實踐方面的問題,設計組集體到工地現場指導學習,效果非常明顯。

5.3校方配合

5.3.1如何解決設計過程需要的軟件和硬件問題

基于BIM技術畢業設計需要很多軟件,可以采取學校購買的辦法,但必須是購買網絡版,這樣可以多個學生同時學習;也可結合一些BIM設計比賽,利用一些軟件供應商提供的試用版;也可利用學生交叉學習時間解決等。硬件方面主要是計算機配置,可利用學生的個人電腦、借用他人電腦和學校的公共機房等。

5.3.2如何處理畢業設計與就業的關系

畢業設計階段也是學生就業階段,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不至產生嚴重的沖突。安徽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做法是根據學生就業面試的時間,調整集體學習和指導時間及內容,早晨、中午、晚上、周六或周日等都可以,同時盡可能利用互聯網進行文件傳輸、問題解答和視頻輔導等。

5.3.3學校要積極支持教學改革和實踐

基于BIM技術畢業設計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較多,學校要積極支持教師的教學改革和實踐,要分期分批組織對教師進行BIM技術培訓,送教師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性鍛煉,積極引進BIM人才,對教師教學工作量的考核要有所傾斜,加強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同時要根據教學要求配置相關硬件與軟件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基于BIM技術的畢業設計得以很好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朱芳琳.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造價精細化管理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5.

[2]鄭小俠,徐志超,尹貽林.BIM對高等院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的沖擊及對策研究[J].建筑經濟,2016(5):115-120.

[3]崔新壯,金青,董琳琳,等.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現狀調查與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05-108.

[4]黃恒振.基于大數據和BIM的工程造價管理研究[J].建筑經濟,2016(9):56-59.

[5]史文海,楊柯.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2(3):136-139.

相關期刊更多

淮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安徽省教育廳

低溫物理學報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院

電瓷避雷器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西安電瓷研究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林甸县| 本溪市| 鄂州市| 无棣县| 玉田县| 井冈山市| 兴义市| 民和| 安仁县| 民丰县| 张家港市| 于都县| 汉阴县| 铁力市| 漳州市| 泸定县| 华宁县| 娄烦县| 昌图县| 淮安市| 濮阳县| 新龙县| 拜城县| 安顺市| 班玛县| 改则县| 和硕县| 静海县| 彰化市| 渭源县| 温宿县| 荥阳市| 务川| 贵德县| 邵阳县| 方城县| 阜平县| 班玛县| 当涂县|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