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林徽因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林徽因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感情傾向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119-02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聘婷的你是,天真莊嚴的冠冕,你戴著你的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林徽因女士生平寫了許多、又為數不多的文章。我們為什么說林徽因寫了許多、又為數不多的文章呢?因為林徽因女士的文學作品如果從數量上講,是為數不多的,因為她生平只有數十首詩歌、部分小說和散文,與那些文學大家或者說那些高產的作家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不值得一提;可是從質量上講林徽因女士無論是詩歌作品還是散文作品或者唯一一部小說作品《九十九度中》,均在當時的文壇刮起了一陣新鮮的旋風,她的作品不僅是膾炙人口的,而且還是被當時許多文壇大家所推崇、贊嘆的……林徽因女士不僅具備強大的審美能力,她與夫君梁思成作為那個時代的建筑家為中國的建筑事業、為世界建筑歷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林徽因女士的人生還不止這些,總之很多人都認為林徽因女士是一位偉大的女性,是一位幸福的女性,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士,林徽因正因為她的才華,得到當時文壇大才子徐志摩的青睞,最后在報紙上公開與妻子離婚消息,只是為了與林徽因女士交好。正因為她的才華橫溢,所以建筑界的奇才梁思成才會一見傾城,二見傾人國,三見就癡戀上了林徽因,就連當時大人物梁啟超都對自己這個兒媳婦贊嘆尤佳;更有甚者就是當時大學者或者說詩人作家金岳霖,為了對于林徽因女士的癡情,忠貞不渝又保持距離的愛,終生未娶,一直默默地伴著林徽因女士生活,二人互相愛慕又保持了極好的距離,相伴一生。這就是林徽因女士專屬的幸福。今天我們來探討的就是林徽因那首最著名的詩歌《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究竟是寫給自己的情郎文壇大才子徐志摩,還是寫給自己剛出生的寶貝兒子梁從誡的。針對這個問題,學術界以及相關林徽因女士的研究者意見不一,但是主流意見就是以上兩種:一種是部分人主張這篇文章是寫給徐志摩的,表達自己對于文壇大才子徐志摩的情誼,或者說對于徐志摩與林徽因一起的康橋回憶的重要寫照;二是極大部分研究者認為《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是剛剛做母親的林徽因女士為了表達對于自己新出生兒子梁從誡先生的喜悅之情而有感而發、撰寫成詩的。
那些研究者中認為《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歌是寫給林徽因女士剛出生的兒子梁從誡的占有絕大多數,或者說壓倒性勝利。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體現林徽因女士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寫給自己的兒子梁從誡的,而不是寫給自己所謂或者在別人眼中看作情郎的徐志摩的。
一、林徽因女士與丈夫梁思成兩人之間愛情十分的忠貞堅定
林徽因女士與梁思成先生兩人是自由戀愛,而不是由父母包辦婚姻而結合的,林徽因女士對梁思成先生、梁思成先生對林徽因女士同樣是忠貞不渝的,所以林徽因女士與梁思成先生的婚姻是經得住時間、空g以及其他各種事情的考驗的。即便是文壇巨匠、文壇才子、詩壇璀璨的新星徐志摩先生各種求愛示愛依舊不改自己對梁思成先生忠貞不渝的愛。所以說這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被認定為寫給眾人眼中的情郎徐志摩是極為不合理的,正因為寫給所謂的情郎徐志摩不合理才使這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寫給自己剛出生兒子變得合理。因為那個時候林徽因女士與梁思成先生的二兒子梁從誡恰好是這個時候出生,為了表達一個母親對于新出生孩子的喜愛之情,賦詩一首較為符合林徽因女士作為文人的文人情結,也是極為符合林徽因女士與梁思成先生深情真摯的愛戀,所以為了表達自己與梁思成先生的愛寫了這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極為合理的。
二、每一個詞匯無不巧妙地展示了一位母親對于自己兒子真摯的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輕靈在春的光焰中交舞著變……”
四月是一個代表生命的季節,所以林徽因女士才用四月告訴或者說慶祝自己新出生兒子梁從誡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把他形容成四月的云煙,輕靈像是春的光焰,交舞著變化,可想而知,林徽因女士對于自己和梁思成先生的愛的結晶是多么的喜愛,來自一位母親最深的喜悅之情。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在《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中,她把新出生的兒子比作黃昏之后風吹過的暖,她把新出生的兒子比作是天空中新出現的不斷閃爍的星星,她把自己的兒子比作是灑在花前的那種春天里的春雨,那溫柔纏綿的春雨一樣。林徽因女士在她膾炙人口的詩歌《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也表達了一種對于自己新出生兒子的戀人情節,從而表達了一位母親對于這個新出生小生命的深深的依戀與熱愛之情。
“那輕那聘婷的你是,你戴著你的天真莊嚴……”林徽因女士展開自己極為豐富的想象力與感性思維,將自己新出生的兒子形容得細致入微,從各個方面、各個視角展示新出生兒子所帶給家里的喜悅之情與幸福之情,表達了一種兒子的出現給家中所有的一切都帶來了極為可喜的變化,這就是一位母親對于自己孩子母愛的力量。
“你是夜夜的月圓,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你是燕子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林徽因女士在詩中將自己新出生的兒子比作是月圓、花開、燕子呢喃、是愛、是暖、是希望。這些無不體現一位母親對于新出生孩子的愛戀,月圓、花開、燕子呢喃,這種意向并不適合表達自己對于情郎或者說是對于情侶的思念,尤其是從燕子在梁間呢喃一句中體現出一位母親對于新生兒的愛戀,只有還沒離開母親喂養的乳燕才會在梁間呢喃,好像這并不符合部分人所說那種對于自己情郎徐志摩的愛戀表達的那種情感吧。是愛,當然要數是母愛;是暖,當然要數是一位母親對于孩子或者一個孩子長大后對于母親的暖了;是希望,更是一位新出生孩子的所帶來的希望了,林徽因女士與梁思成先生所誕生的愛情結晶可以代表世界上絕大多數生命那樣,生命繁衍、生生不息的,只有充滿愛、充滿暖、充滿希望的世界才值得人民去生活,只有一位母親對于自己新出生兒子的愛,才能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才能如此感情充沛。
三、由第一任當事人所傳送的信息
除了林徽因女士與梁思成先生忠貞不渝的、真摯的愛戀以及字里行間展示出來那種母親對于新生兒的喜愛之情之外。還有就是梁從誡先生長大之后,或者說在林徽因女士去世之后的幾年里,他曾經跟自己的父親梁思成先生在私下里或者日常生活中談論文學作品的時候就談論到了母親這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所展示的情感傾向,后來得到自己父親梁思成先生的證實,這首詩是為了慶賀或者說慶祝新的生命的誕生而特意撰寫的一首愛子的詩歌,并非像是傳言中的那樣是寫給大家眼中所謂的情郎徐志摩的詩,這種由第一任當事人所傳送的信息,或者說這位與林徽因女士朝夕相處的梁思成先生所親口說出來的那種“這首詩的寫作目的是對于新生兒梁從誡先生的喜愛與嵐之情”,這比那些只依靠冰冷的無生命的文字所推理出來的寫給林徽因女士情郎徐志摩的更有說服力吧?
四、從林徽因女士個人性格來分析
林徽因女士是那種生活在舊時代的新時代女性,既然是新時代的女性勢必會有新時代女性那種時刻迎接新事物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可這并不影響林徽因女士作為舊時代女性那種愛一個人就要忠貞不渝的方式方法,就連曾經為了林徽因女士而終身不娶的金岳霖先生依舊沒有得到林徽因女士的青睞,始終和他做著好朋友,始終不會跨越雷池一步的金岳霖先生都沒有從梁思成先生那搶走林徽因,何況是一個拋棄妻子的詩壇浪子的徐志摩呢?所以我們再次可以通過人物的性格分析之后,可以斷定這首詩是林徽因女士寫給新出生的兒子梁從誡的,而不是那位被人誤認為是林徽因女士的情郎徐志摩的。
綜上所述,林徽女士作為當時的文壇新星,當時的一位偉大的建筑家,作為名人梁啟超先生的兒媳,作為偉大建筑師梁思成先生的妻子,作為當時文壇新星或者說文壇才子徐志摩先生所一生追逐的愛人,作為當時名人金岳霖先生一生未娶的對象,作為中國文壇中偉大的女性,作為未來幾位優秀兒女的母親,無疑會收到這樣或者那樣的關注,會受到這樣那樣的期待,當然緋聞或者流言蜚語一定是不能少的,和其他領域的明星一樣,會飽受其他人或者百姓、群眾甚至是評論家的關注。而且林徽因女士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還是那種極為優秀的文章,林徽因女士又是那種極為傳奇的女性,所以由一位傳奇的女性寫出的傳奇文章勢必會受到各界研究者以及評論家的強烈的關注。所以在這里,作為林徽因女士文章與個人的喜愛者,我也來迎合一下目前對于林徽因女士研究的潮流,對于林徽因女士這首最膾炙人口的詩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來加以評論,提出自己的一些關于林徽因女士的個人觀點,或者說這對這首詩究竟是寫給情郎徐志摩的還是寫給自己的兒子梁從誡的加以評定,找準屬于自己的站位。
參考文獻:
[1]藍棣之.作為修辭的抒情――林徽因的文學成就與文學史地位[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2]李向珂.試論林徽因詩歌中的“孤獨”情感[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6).
我走了,帶著記憶的錦盒,里面藏著我們的情,我們的誼,已經說出和還沒有說出的話走了。我回國了,倫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從柏林回來就會打火車站直接來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騰的熱情,也怕我自己心頭絞痛著的感情,火,會將我們兩人都燒死的。
原諒我的怯懦,我還是個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將自己一下子投進那危險的旋渦,引起親友的誤解和指責,社會的喧囂與誹難,我還不具有抗爭這一切的勇氣和力量。我也還不能過早的失去父親的寵愛和那由學校和藝術帶給我的安寧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絕大海的誘惑,逃避那浪濤的拍打……
我說過,看了太多的小說我已經不再驚異人生的遭遇。不過這是誑語,一個自大者的誑語。實際上,我很脆弱,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條,經不住什么風雨。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雙眼睛。上次您和幼儀去德國,我、爸爸、西瀅兄在送別你們時,火車啟動的那一瞬間,您和幼儀把頭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邊,她張著一雙哀怨、絕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著我。我顫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靈的底蘊,那里藏著我的知曉的秘密,她全看見了。
其實,在您陪著她來向我們辭行時,聽說她要單身離你去德國,我就明白你們兩人的關系起了變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會和我無關。我真佩服幼儀的鎮定自若,從容裕如的風度,做到這一點不是件易事,我就永遠也做不到。她待我那么親切,當然不是裝假的,你們走后我哭了一個通宵,多半是為了她。志摩,我理解您對真正愛情幸福的追求,這原也無可厚非;我但懇求您理解我對幼儀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實是好的,您說過這不是真正的愛情,但獲得了這種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經大大有福了。盡管幼儀不記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為拆散你們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倫敦居住下去。我要逃避,逃得遠遠的,逃回我的故鄉,讓那里濃蔭如蓋的棕櫚、幽深的古宅來庇護我,庇護我這顆不安寧的心。
我不能等您回來后再做這個決定。那樣,也許這個決定永遠也無法做出了。我對爸爸說,我很想家,想故鄉,想馬上回國。他沒問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切都清楚,他了解我,他永遠是我的朋友。他同意了。正好他收到一封國內的來信,也有回國一次的意向,就這樣,我們就離開了這留著我的眼淚多于微笑的霧都。
我不能明智如哪個摔破瓦盆頭也不回的阿拉伯人,我是女人,總免不了拖泥帶水,對“過去”要投去留戀的一瞥。我留下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這個我喜歡的哀愁、憂郁、悲劇性的顏色,就是我們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嗎?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嗎?又真的奉還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嗎?
我們還會重逢嗎?還會繼續那殘斷的夢嗎?
作為民國時期著名的才女,林徽因在婚前婚后都有大把的傾慕者,比
>> 王軍 梁思成、林徽因是我的“向導” 我最親密的朋友梁思成林徽因 朝圣:追尋梁思成林徽因的路 林徽因梁思成婚姻的導演——梁啟超 梁思成、林徽因在李莊的歲月 丑男為什么總能娶到美女老婆? 看到是幸福——循著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跡走山西 《林徽因與梁思成》等 建筑大師梁思成與林徽因的風華歲月 梁思成故居被拆林徽因的預言被言中 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 日本奈良為什么要為梁思成立像 男人的10萬個為什么 男人的承諾為什么總是落空 為什么男人的鼻子更大 為什么男人的喉結更明顯 男人不懂為什么 論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的藝術創造性 林徽因嫁給梁思成幸福不幸福 林洙回憶梁思成和林徽因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醫學 > 為什么娶到林徽因的男人是梁思成 為什么娶到林徽因的男人是梁思成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編輯部")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37℃的嫉妒,捍衛了他們的愛情
作為民國時期著名的才女,林徽因在婚前婚后都有大把的傾慕者,比如徐志摩和金岳霖。對此,身為丈夫的梁思成既沒有表現得無所謂,也沒有讓自己被妒火吞噬。他巧妙地讓林徽因知道自己對這些傾慕者的擔憂,甚至是厭惡。一方面讓林徽因知道自己非常愛她,另一方面又讓林徽因知道他的底線在哪里。
1922年3月,徐志摩和剛生完孩子沒幾天的張幼儀離婚,決定不顧一切地追求林徽因。不成想,當他回到北京時,卻發現早他一年回國的林徽因,已經和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交往。徐志摩雖然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卻還是不死心。梁思成和林徽因經常去北海快雪堂松坡圖書館約會,徐志摩就頻繁去那里,試圖靠近林徽因。梁思成索性在圖書館的大門上貼了一張紙條: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到打擾),用這種特別的方式告訴徐志摩,他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也在林徽因面前幽默地表現出了自己的嫉妒。
反觀徐志摩,歷經千辛萬苦才將陸小曼追到手,卻對陸小曼與京劇名伶翁端午的曖昧關系熟視無睹,任憑他們在家中打情罵俏,還為兩人合演的戲當配角。
弗洛伊德認為,只有當男人感到嫉妒的時候,他們的熱情才能升達沸點,對象的價值也能相應發揮到最大。有分寸的嫉妒是愛情的催化劑。何況,嫉妒往往是因為把一個人放在了心上。徐志摩不表現出嫉妒,陸小曼怎么能相信丈夫愛她呢?她更無從知道,丈夫容忍的底線究竟在哪里。于是,她一次次地試探,直到把徐志摩逼得離家出走。
如果用溫度打個比方,30℃以下的嫉妒,愛得毫無激情可言;35~37℃的嫉妒,愛得恰如其分;38~39℃的嫉妒,讓人躁動不安;40℃以上的嫉妒,讓人昏頭轉向。所以,愛情的藝術在于使嫉妒控制在正常溫度下:溫度太低則興味索然,溫度太高則昏頭昏腦。
梁思成的37℃嫉妒,成功地捍衛了他們的愛情。 尊重和信任,維護他們的婚姻
在林徽因眾多的追求者中,梁思成既不是最英俊的男人,也不是最有才華的男人,更不是最有權勢的男人,但是,他是一個心胸最寬廣的男人。可以說,他給予了林徽因最大程度的尊重與信任,幾乎是一種無條件的愛。
徐志摩飛機失事后,梁思成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料理后事,還帶回一片飛機殘骸交給妻子林徽因,作為紀念。梁思成的做法,既維護了自己作為丈夫的尊嚴,又尊重了妻子的感受,怎能不讓林徽因感激呢?
梁思成和林徽因住在總布胡同時,哲學家金岳霖就住在他們家的后院,他們經常在一起聚會座談。金岳霖是一個很有思想和深度的男人,讓林徽因大為欣賞。
有一天,林徽因對梁思成說,她苦惱極了,因為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怎么辦才好。梁思成非常震驚,輾轉反側一夜未睡。第二天,他只對林徽因說了5個字:“你是自由的。”正是因為梁思成真正愛林徽因,尊重她作為一個自由人的存在,尊重她選擇的權利,才會有這種與眾不同的反應,而不是拿婚姻或孩子去威脅她、禁錮她。
林徽因聽了丈夫的話大為震動,隨即告訴了金岳霖。金岳霖說:“思成能說這個話,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不愿你受一點點委屈。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退出吧。”后來,他們3個人始終是好朋友。在這場婚姻危機中,梁思成用最大的包容給予林徽因尊重與信任,這樣的愛更加深沉和偉大。
關鍵詞:林徽因 詩歌 詩情畫意
中圖分類號:I20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01
林徽因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可圈可點的人物,她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之一,是“新月”詩派的重要使人,她的詩歌作品如同她的氣質一般含蓄、自然,然而在她溫婉的筆觸之下卻透露著堅韌、自信中蘊藏著冷峻,她的詩歌中既有古典詩歌中的意象之美又有現代詩歌所倡導的獨立意識,是美和智慧的結合。至誠至善、至真至美又不乏堅強的生命意識塑造了其詩歌的靈魂,那溫婉的氣韻和獨立的靈魂剛柔并濟、相得益彰,處處彰顯了藝術的氣息。
一、格調清新自然
在《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中,林徽因那清新的筆調、自然的語言帶給人如沐春風一般的親切,“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雪化后那篇鵝黃,你象;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那四月早天里的云煙、黃昏中的軟風、初放的草綠……都是自然的語言,沒有華麗的辭藻,亦無刻意點染修飾的語言,只一句“雪化后那片鵝黃”你便感知到春天的氣息。又如《八月的憂愁》“黃水塘里游著白鴨,高粱梗油青的剛高過頭”、“天是昨夜雨洗過的,山崗”,季節的變換自古就是文人創作的題材,而林徽因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她能捕捉到自然的聲響、讀懂自然的語言。如果清新自然是林詩歌創作風格的一大特色,那還不足以深入人心,因為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詩歌對清新自然追求歷來沒有改變,其優秀的作品更是層出不窮,而林徽因的詩能夠堪稱別致的原因還在于其格調的高雅。無論是《人間四月天》中對愛的贊美、對希望的期盼,還是《深笑》中的天真和諧,亦或《激昂》中的堅定和從容都袒露出至情至善、至真至美的人格,那一種期盼和那一種期許是在等待中流露的熱情。
二、委婉真摯的抒情
林徽因詩歌的一大特點還在于她委婉真摯的抒情,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她都在自己的詩歌中點點的流露出來,沒有語重心長的教導、亦無海誓山盟的諾言,淡淡的每一句詩便能溫暖你的心田,為之動容。在詩歌《情愿》中林徽因這樣寫道:“我情愿化成一片落葉,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藍天,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但抱緊那傷心的標志,去觸遇沒著落的悵惘……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痕跡,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經在這世界里活過。”這是她對愛情真摯的訴說,與梁思成的結合縱然是齊眉舉案,但是我們也不禁為她錯過的緣分扼腕嘆息,無論是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岳霖,還是為她癡情不改的徐志摩,在她的心里應該會有些許的遺憾吧,而這首詩正是訴說著某些情愫。而在另一首詩《深夜里聽到樂聲》中,林也細膩委婉的訴說著某種情思,“除非在夢里有這么一天, 你和我同來攀動那根希望的弦。”讀到這一句是總會不禁讓人發出這樣的感慨:縱是此生無緣相聚,但卻有緣相知長相憶!而對于親情的抒發林徽因卻兼具委婉和深沉,在她寫給兒子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中,他把對孩子的愛寄托到自然之中,委婉卻又如此真誠,如同春天一般清新自然。而在另一首詩《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戰陣亡》中卻袒露出不同以往的清新流利,而是帶上了些許的感傷和深沉,這一種深沉中帶著為弟弟征戰沙場的壯烈,為弟弟的離去感傷不已“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著你哭?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么給自己,小時我盼著你的幸福,戰時你的安全,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恤同安慰,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親人的離去是一種止不住的痛,為國捐軀的弟弟在離去后作為姐姐的林徽因除了感傷自己親人的離去之外,更在抱怨這萬千的國民竟然忘卻了這一為奮戰沙場的英雄,這首詩是追憶、是贊美、更是無限的傷痛。
三、兼具詩歌的“三美”
著名的詩人聞一多先生曾經提出了詩歌創作中的“三美”原則,所謂詩歌“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筑美”三個詩歌藝術創作原理,這一詩歌美學原理的提出使得現代詩歌的創作更具藝術的氣息。在現代詩人中徐志摩將詩歌“三美”發揮的淋漓盡致,而在林徽因的詩歌中卻不乏這樣的藝術氣質。如詩歌《深夜里聽到樂聲》“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輕彈著,在這深夜,稠密的悲思;我不禁頰邊泛上了紅,靜聽著,這深夜里弦子的生動。一聲聽從我心底穿過,忒凄涼,我懂得,但我怎能應和?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太薄弱,是人們的美麗的想象。除非在夢里有這么一天,你和我,同來攀動那根希望的弦”。作為建筑設計師的林徽因而言,她的詩歌創作中亦包含了建筑美學的靈感和元素,錯落中不乏對稱的傳統之美,變換中不違反規矩和原則,形成了感官上的審美效應。在《深夜里聽到樂聲》一詩中每一節的字數相等,每一句詩排列錯落有致,形成建筑的美感。而在第一節詩中每一句詩都押“i”韻,第二節押“ong”韻等,韻律的和諧和優美是林徽因的詩歌在追求現代詩歌的自由之時又增添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元素,這一種美感本身不僅突出了詩歌本身的特點,更使得這首詩歌的抒情更為自然,仿佛一曲動人的音樂流動到心靈的空間,直待你去聆聽。而在一首詩歌《山中一個夏夜》中你卻能夠感受到如同畫卷一般的美,“山中一個夏夜,深得象沒有底一樣;黑影,松林密密的;周圍沒有點光亮。對山閃著只一盞燈――兩盞象夜的眼,夜的眼在看!滿山的風全躡著腳象是走路一樣;躲過了各處的枝葉各處的草,不響。單是流水,不斷的在山谷上石頭的心,石頭的口在唱。均勻的一片靜,罩下象張軟垂的幔帳。疑問不見了,四角里模糊,是夢在窺探?夜象在祈禱,無聲的在期望幽郁的虔誠在無聲里布漫。”在這首詩歌中出現了很多古典文學中的意象,夏夜山中的松林、清泉流水、山谷細石,雖是黑夜,但是你依然可以描繪出一幅山水畫,讓人不禁想到了王維的《山居秋暝》,林徽因的很多詩歌都兼具“三美”的藝術特征,而這一種創作的來源不是刻意的雕琢,而是自然的流露。
綜上所述,林徽因的詩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無論是清新自然的格調、委婉細膩的抒情,還是詩歌藝術表現中的“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這“三美”原則,林徽因都能游刃有余地駕馭,輕松自然地流露。林徽因的詩歌之所以能夠讓人愿意去讀就在于她獨特的藝術創作方式,她打破了詩歌較為固定的樊籠和窠臼,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建構著詩歌的美學樣式。
參考文獻:
[1]索斌,試論林徽因的情詩心跡及其意象對象[J],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2]梁從誡.倏忽人間四月天――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C],陳鐘英,陳宇。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319。
[3]王元中:《林徽因詩歌題材類型和詩藝表現》,載《天水師范學院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5月第3期。
[4]林徽因詩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48?
梁思成、林徽因于1940年12月, 攜母親和兒女由昆明來到四川宜賓李莊, 開始了6年的在川旅居。此前, 一代才女林徽因以她的詩詞、建筑學研究,尤其是同徐志摩的情誼而名聞京滬。
從宜賓出城,過橋順長江邊的公路往東,右邊是連綿不斷的山峰,10多公里后拐下公路,順竹林遮掩的小路前行200米左右,便是“中國營造學社舊址”,也是梁思成、林徽因在李莊的故居。林木環繞的院落中,一長排板壁小間,后是一教室形長工作間,擺放著梁思成打造的工作臺,林徽因及家人的照片掛在其居處墻上。營造學社所在的月亮田離李莊鎮約1公里。李莊背靠山峰,又處在江邊長滿竹林的坡地河灘地形,這里的房舍和村鎮因而不易被日軍飛機所注意。抗鵪詡洌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館等10多家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遷居此地。3千余居民的李莊迎來1萬余外省文化人, 這里儼然成為大后方文化中心之一。
宜賓號稱“萬里長江第一城”,金沙江和岷江在這里匯入長江,從李莊往東順流而下可到重慶,逆流而上經岷江可到成都。李莊以“九宮十八廟”、美酒(五糧液)、佳肴(李莊白肉)聞名遐邇。然而,四川雖物產豐饒,但這些外省人的遷入使得物價飛漲。公職人員的薪水微薄,梁家生活極為困頓。再加上四川天氣陰濕,冬季室內無取暖設備,林徽因很快得了肺病,整夜咳嗽不止。戰時藥品短缺,林徽因的病得不到治療,偶爾有朋友從重慶帶回一小罐奶粉就是林徽因難得的營養品。在最困難的時候,梁思成用自己的手表換回兩條草魚,補充家人的營養。貧困之中,梁林二人還是努力根據輾轉千里攜帶的大量照片和文獻資料,編寫出《中國建筑史》和《圖像中國建筑史》等中國古代建筑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李莊是川南著名古鎮,建筑多為明清風格,鎮北石牛山上文昌宮,明代修建的木結構八方形“旋螺殿”高25米。西邊的張家祠堂,占地近4000平方米,尤以雕刻有形態各異的祥云仙鶴的楠木窗框著稱。故宮博物院的幾千箱文物曾存放在此長達5年之久,并在此舉辦過多次文物展覽。鎮內的鎮武宮門宇高大,同濟醫學院當時搬遷于此,并舉行過多次科普展覽,引來遠至重慶的參觀人流。臨江的禹王宮氣勢恢宏,有山門、戲樓、正殿和魁星閣。1942年同濟大學35周年校慶曾在這里舉辦。江安國立劇專也在此上演過《雷雨》《日出》等戲劇。
李莊的文化生活雖不寂寞, 但山河破碎,貧病交加,林徽因的心態受到很大影響。她在李莊所寫的幾首詩,意境多為黃昏、夜晚和鄉愁;寂寞、沉郁和迷茫代替了此前飄逸、婉約的詩情。偶爾,友人遠道而來。金岳霖、傅斯年、費正清、李約瑟等人的來訪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波瀾和情趣。直到1946年,梁思成、林徽因舉家返京,困頓的歲月才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