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元宵節繪畫作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當代文化情境下,藝術作品逐漸朝著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繪畫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也更加豐富。我國的藝術作品中蘊含著大量的民族文化,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也會將多種民族元素融入到自身的作品中,使作品更具特色。我國的傳統美術作品為油畫的創作帶來了大量的靈感,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運用這些民族元素,不斷增加油畫作品的內涵成為藝術家們所共同思考的問題,也成為中國油畫作品是否能夠長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關鍵所在。
民間作品色彩對油畫的影響
在繪畫色彩的選擇上,我國與西方國家有著本質的區別。西方國家在創造繪畫作品時更加注重自然色的使用,并以此來完成事物的客觀在現。其在色彩的搭配上強調固有色與環境色彩的結合,利用豐富的色階變化來呈現事物的本來面貌。中國的繪畫作品在色彩的選擇上更注其達到的心理效果,著重表達事物的內在性質,繪畫作品中還會包含大量的社會內容和觀念性內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民間繪畫作品多追求紅火、吉利、喜慶的情感,用色鮮艷明麗,符合人們追求幸福、祈禱平安的心理特點,表達了人們對生命的崇拜。
民間美術作品色彩對油畫的創作有著一定的影響,也為油畫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靈感。如很多油畫作品用紅色作為山地的主體顏色,并以此來襯托綠色草地,這樣的色彩對比增加了繪畫作品的活力,奠定了作品歡樂的基調。將民間繪畫中常用的色彩融合在油畫作品中,不僅能夠豐富作品的表現力,也能為作品增添特有的東方情愫。如畫家費正在《元宵夜》中,將翠綠、大紅、明黃等顏色運用于作品中,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將元宵節的熱鬧景象完整的體現了出來。王玉平在其作品《白塔寺》中,大量的運用紅、白、藍、綠等對比強烈的顏色,不僅體現出了建筑的特點,也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將繪畫的主題更好的呈現了出來。
民間作品思想對油畫的影響
中國民間的美術作品經過漫長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及具備精神文化底蘊是其他作品所不能比擬的。由于民間美術中蘊含著大量的本源文化和哲學思想,長久以來受到了廣大藝術家的關注,其中的思想也對油畫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很多藝術家在進行油畫創作時,會將傳統的中國元素融入到繪畫作品中,以此來表現中華的特征。如油畫家羅中立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將作品提升到生命意識的高度,將人的生存方式以繪畫的手法表現出來。其創作的美術作品《巴山農民》,不僅完整表現了本土特色,也體現出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梢娫谧髌分屑訌妼γ褡逅枷氲膫鬟_,能夠豐富油畫作品的思想色彩,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民間作品觀念對油畫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變遷,中國的美術作品也在不斷的發生著演變,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我國特有的藝術體系,這一體系也將我國的藝術精神完整的體現了出來,反應出了民族的審美特點??v觀我國的民間作品可以發現,民間作品在創造上往往會受到傳統哲學觀念的影響,善于運用對稱與平衡的結構,善于將對立與統一的觀念應用于美術作品中。民間作品往往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同時也遵循著特定的節奏和準則。民間作品中那些樸實的造型,真切表現出了我國人民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現出了人們豐富的內心世界。民間美術作品多以組合、分割、物化的方式來表現事物的特點,表達了對生命的主觀認識。
中國民間藝術作品所具備的這些特點為油畫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擴展了油畫的表現形式。如著名畫家吳冠中在其作品中將西方的美學特點與東方的造型藝術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其作品以中國的美學意境為支撐,不斷豐富外在的表現形式,繪畫的特點得以更好的展現出來。
結語
加強學校藝術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項迫切任務。如何通過藝術課和開展課外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是學校藝術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中小學校要加強藝術教育,就必須通過多種途徑滲透優秀民間藝術,形成自身特色。
一、重視優秀民間藝術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騰飛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從語言到服飾,從節日到習俗,外來文化都在強烈沖擊傳統民族文化。在這種氛圍中成長的孩子的傳統民族文化的缺失顯得尤為嚴重,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他們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漸漸淡忘傳統文化。針對此,中小學校應在堅持常規教育的基礎上,大膽引入優秀民間藝術,把傳承民俗文化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的一個重點。
優秀民間藝術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挖掘整理、繼承優秀的民間藝術,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重視民間藝術教學是當前藝術教育的必然選擇,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藝術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挖掘當地民間藝術精華,將之補充到藝術教育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形成自身特色。
優秀的民間藝術記錄和再現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是中國傳統人文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當地人民審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蘊藏著藝術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秀的民間藝術進課堂或組織學習觀摩,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在課余時間或節假日欣賞觀摩、參與其中,普遍感受到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有效貼近生活體驗和感受,加強對本地區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因此,挖掘整理優秀民間藝術資源,培養一批愛好者和接班人,是廣大藝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學校藝術教育滲透優秀民間藝術的途徑
課堂上注重民間藝術教育的同時,學校教學大環境也應充滿民間藝術文化氣息,因為學校的整個環境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無聲的教科書,學校應利用教學樓墻壁及文化長廊展示各種民間藝人的作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間藝術的美。除此之外還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入社區,親身體會優秀的民間藝術。優秀的民間藝術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等方面具有獨特功能和作用。
因而,弘揚優秀民間藝術,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藝術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一)藝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來源于生活實踐,同人們日常的生產勞動和生活行為密切相關。民間藝術的實踐屬性與課程的實踐屬性自然相契合,這使得民間藝術在藝術課堂中的滲透成為可能。另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具有獨特和優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為一種大眾的、生活的文化,不僅反映著勞動人民獨特的生活情趣,而且代表著本地方群眾的審美和生活習慣,是當地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藝術課堂中滲透民間藝術,是吸收民間文化的重要形式,更使教學生活化、趣味性。藝術教師可結合專業優勢,有側重地選擇本地民間藝術精華,靈活用于課堂。如美術類,可側重挖掘農民畫、社火臉譜、刺繡香包、編織、彩繪泥塑、剪紙、龍獅燈飾制作等;音樂類,可挖掘地方民歌、秦腔、小曲、民間舞蹈、皮影、民間傳說的精華,編寫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地運用于課堂,展示獨特的藝術教學范例。
(二)校園環境創建中加強民間藝術的滲透。
在學校文化長廊的墻上,設計一個完整的本地優秀民間藝術的主題框架,它包括:主題名稱——主題由來——主題網絡圖——主題資料(師生教學活動的照片、學生作品、本地民間藝術文化特色的圖片及文字資料)——主題總結。其次,也可以利用教學樓走廊墻壁將學生的繪畫作品、剪紙作品、編制作品、陶藝作品等,經過裝飾、裝裱后展示出來。注重營造教育性、豐富性、藝術性、參與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校園環境氛圍,以此充分激發學生探索、創造、表達的欲望,讓學生在自然、愉快的環境氛圍下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獲得自我認同,提高審美能力,發揮其創造性。
(三)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觀參與民間藝術,加強藝術教育。
跟動物們一起過春節
媽媽:王軼美 女兒3歲半
春節快到了,想到過年似乎總是走親戚、吃飯局、拿紅包,至于給孩子送禮物自然更是不能缺少的。于是,我覺得今年應該給女兒過個特別而有意義的春節。
女兒晴晴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禮物寶貝”,每天我下班回到家,第一句話就是:“媽媽,你帶禮物了嗎?”哪能每天都要有禮物呀,我只好每次琢磨著帶給她一粒糖、一本書、一個玩具……有時候,實在沒什么東西了,我就對她說:“把媽媽當你的禮物,好嗎?”她會馬上撅起小嘴一本正經地說:“你是我媽媽,不是禮物!”過年了,晴晴的禮物欲一定會更加“變本加厲”了。我正思量著送給她一個怎樣特別的“新年禮物”時,一個念頭突然從我的腦子里冒出來――“帶她去動物園過春節吧!”
不知道是遺傳的緣故,還是受家人的影響,晴晴從小就喜歡小動物。每當看到有動物的書就興奮地嚷嚷,要求講故事給她聽。甚至在她的強烈提議下,家里還添置了3尾漂亮的小金魚,4只個頭相同的小烏龜。對于那些體形較大的貓狗類動物,因為覺得孩子太小了,沒讓她養。動物園可是晴晴最喜歡的地方,在那里她能看到很多在圖畫、照片上曾經認識的動物――老虎、獅子、熊貓、鹿、猴子、天鵝……一定特別開心。據說,每年春節,動物園的動物也有自己的新年大餐,再配合些節日的動物表演。想必這次的“新年禮物”,一定會讓晴晴大開眼界!春節帶寶貝去親近大自然,跟動物親密接觸,是否很有創意呢?我和晴晴已經開始期待這次美好的“動物園之行”了!
在春節體驗成長
媽媽:劉春梅兒子6歲
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帶他到我的爺爺、奶奶那邊的農村過了一次新年,他過得很開心。這兩年沒時間陪他去,今年我想一定要抽時間讓他再去一次。我覺得男孩子特別需要這種歷練的機會。今年,我打算年前10天就將孩子送過去,讓他體驗一下農村濃濃的“備年”氣氛。
每年的年夜飯都是讓孩子唱主角,由他在飯桌前給我們穿插一道道節目。一來可以帶給我們大人帶來快樂,二來可以讓他好好鍛煉一下自己的表演能力,另外就是作為他這一年來所學新本領的一個總結。所以,飯沒什么大變化,但孩子表演的節目卻是新的。想想現在平時吃得就不錯,年夜飯也難搞出什么新花樣,用孩子每年的新節目就可以調動出很多新味道。
去年孩子在語言方面學了不少特長,他自告奮勇地表演了山東快板等;今年給他報了一個學前繪畫班,所以初步打算讓他提前準備一些自己得意的作品,待到吃年夜飯的時候拿給大家展示,再給大家表演些新學會的跆拳道。
另外,還想利用年假再抽1天的時間,帶他到兒童醫院或敬老院,看望一下不能像他那樣快樂過大年的孩子和老人。我更想借著這個機會對孩子的愛心做個測試:讓孩子帶上自己的壓歲錢,在不給他任何暗示的情況下,看看他會怎樣處理。我想也許會有一些我們想象不到的結果。我覺得這是個一舉兩得的事情――孩子了解了社會,你了解了孩子。
豆豆的新年拍賣會
媽媽:葉如燕 兒子 5歲
兔年新春就快到了,我和豆豆爸爸又開心又發愁。往年的春節,大多都是在吃吃喝喝中度過,無甚新意。特別是壓歲錢的問題也讓我們很頭疼:這錢算是他的吧,不勞而獲不可??;算我們代為保管吧,也太名不符實了。
和屬兔的爸爸商量這個春節怎么過。經過一番“頭腦風暴”之后,一個特別的創意誕生了:為豆豆舉辦一場家庭拍賣會,拍品是他的繪畫作品,全家人都來競拍,最后用拍賣所得設立一個“教育基金”,用于支付他今后的學費。另外拿出一部分購買禮物,分送給老家鄰里的小朋友。
拍賣將在除夕夜的金山老家舉行。白天,我們會將拍品陳列在大堂里,算是“拍賣會預展”。豆豆從3歲開始畫畫,我們已經收藏了近300幅作品。在中班的時候,豆豆在學校里舉辦過一次畫展,我們把裝幀好的畫擺滿了整整一個教室,孩子們排著隊興奮地欣賞豆豆的畫,都不相信這是班里“皮大王”的作品。
我的設想是:提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好招呼,屆時大家作為觀眾,先參觀豆豆的畫展,再拍下自己看中的繪畫作品,隨后將壓歲錢偷偷分解,變成購畫資金。瞧,豆豆爸爸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籌備拍賣用的小錘子和畫展用的畫框去了。今年春節,好令人期待!
回重慶老家過“火辣辣”的大年
媽媽:Elaine 女兒 3歲半
今年春節,我打算帶女兒回重慶老家過年,讓她感受下老家重慶的風土人情。在江南出生長大的女兒,自小就有著江南人的溫軟和細膩,卻少了些直爽和熱情,而這正是重慶人所獨有的個性,于是計劃春節帶她回一趟老家,感受那里的風土人情,對她的性格成長或許有不少收獲吧!
有句古話叫“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形容的就是巴蜀之地,重慶雖沒有成都峨眉山的險峻,但大山不少,這次回去我就打算帶女兒去爬北碚的縉云山,讓她體驗體驗回歸自然的樂趣,在那兒,她可以盡情地大口地呼吸清新空氣,看看書中學到的動、植物。當她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爬上山頂時,望著腳下的城市美景,我想,成功的喜悅也一定會讓她明白,通過自己努力得來的快樂是多么值得驕傲。到時候,我還會跟女兒一起在山頂上呼喊“新年快樂”,為來年加油鼓勁!
此外,今年我還有個“紅色旅游”計劃,就是帶女兒參觀烈士墓、白公館,給她講小蘿卜頭的故事,告訴她眼前的幸福生活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有很多人犧牲了自己的幸福來給我們創造的,讓她懂得分享自己的幸福,讓她學會關心身邊的人,讓她從小有一顆感恩的心。 春節計劃,將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實現。過年嘍!
美國媽咪的新年創意
編譯/馬艷
看過了中國媽媽們的新年計劃,是否有些意猶未盡?“圣誕節”相當于美國的春節。在這個新春將近的時候,美國媽媽們又是著怎樣的心情,施展怎樣的才華為寶貝們編織出最美麗的節日計劃呢?
認識花草媽媽:凱西
新年帶寶貝去植物園、鮮花市場認識冬日里常青的植物和盛開的花種。和寶貝一起選購一些植物帶回家中(如水仙花、臘梅等),讓他們欣喜地看著“自己”的植物茁壯成長,散發芬芳,即使在足不出戶的日子里也能夠接近自然。還可以適時的給寶貝講一些有關小花的故事,寶貝必然會將這些冬日里最具生命力的事物與節日一并記住:想象,生命和喜悅,這些美麗的事物還不足以來形容節日的意義嗎?
節日卡片媽媽:瑞貝卡
做一張漂亮的賀卡作為禮物,送給寶貝。問寶貝是否也愿意自己動手做賀卡送給他喜歡的人呢?然后拿出亮色厚紙作為賀卡底,讓寶貝在上面畫些內容,或者挑選最愛的照片、圖案、不干膠貼紙貼在上面。媽媽可別小看了寶貝們的“藝術”天分。
非“電化”節目替代電視媽媽:金吉兒
平日,電腦和電視就像衣服一樣附著在我們的生活中。冬日可是個看書的好季節。新年了,作為媽媽我會到書店里挑選幾本可愛的童話書,依偎在暖和的地毯上,與寶貝邊看著書里彩色的圖案,邊聽著珍妮用七色花補花瓶的故事,寶貝還會一連幾小時對著頻閃不斷的電視目不轉睛嗎?
給予記憶媽媽:蘇森
當我們圍坐在我95歲曾祖父的身邊,聽著曾祖父講那本老相冊里70年來的故事,我感激這神奇的相冊讓我知道了家族的變遷。我同樣希望小菲也能夠知道她從哪里來,我們全家是怎樣緊密地生活在一起。所以今年,當全家人相聚的時候,我們不僅會分享美味,更會分享每個人帶來的幸福照片,這會讓我們的小不點兒也慢慢體味全家人的快樂。等到明年、后年,我們會回憶上一次、再上一次的相聚,這將是她最珍貴的記憶。
春節里的禮儀課
鞭炮聲聲的新年里,寶貝們可不能忘記給長輩拜個年,先做一個會感恩、懂禮儀的中國好孩子哦!
TIPS:拜年小禮儀
大年初一清晨,孩子起床裝扮一新后,首先要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外出相遇鄰居、朋友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四季如意”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相互登門拜年。
一般拜年的傳統禮儀是:1叩拜,即跪拜磕頭,在一些較講究傳統文化的家族中,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會施行叩拜禮儀。2鞠躬,不僅在晚輩對長輩,還可用于平輩間。
貼心提示:
3歲的孩子,可以學習簡單的祝福語,如“新年好!”、“恭喜恭喜”。讓孩子知道,過年了,自己又大一歲,應該更懂事。中班的孩子可以說稍微復雜的祝福語,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等。大班孩子(5~6歲)最好能自己制作一些繪有圖畫、粘貼卡通人物的小賀卡送給長輩,再送上祝福語。爸媽還可利用假期進行傳統節日方面的教育和熏陶,解釋春節和元宵節的來歷、風俗,培養孩子對“家庭”、“團聚”、“親情”等概念的理解。
熱情待客小主人
春節新年里,家里免不了會來很多親戚朋友。孩子的小主人待客方式,會給大家帶來不少樂趣,對于孩子自己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成長鍛煉機會。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小主人的待客程度各有要求。
貼心指導:
可以提前告訴孩子:客人來了,我們的態度要熱情,主動跟客人打招呼,說些基本的禮貌用語,如請進、歡迎、請坐、請吃水果等。同時,當好“小導游”,帶領客人參觀自己家,給客人作簡單的介紹。爸媽可以向客人推薦自家寶貝的本領,在眾人面前肯定寶貝的“成就”,增強他在親友面前的榮譽感與自信心。
學做禮貌小客人
新年里帶孩子作客是經常的事情。孩子能夠做個禮貌小客人,懂得尊重別人,學會講珍惜友誼,都可以為他今后的人際交往打下良好基礎。
貼心指導:
1問候他人。教孩子學會稱呼、問候很重要。特別是不常見到的客人,父母更應該教孩子要主動問候。比如家長稱姑姑的長輩,孩子須稱姑婆、姑公等。有些稱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如果與客人見面現場教孩子,孩子會因覺得別扭而不肯開口。所以,家長最好和孩子提前練習稱呼,這樣孩子不僅自然,還顯得非常大方。
2告訴孩子,到別人家中,亂翻人家的東西是不受歡迎的行為。同樣,應尊重別人家的家庭環境,不亂丟垃圾。
3. 親友之間的家境富裕程度不盡相同,如果孩子嫌棄人家房間太小,沙發太臟,電視不大,都會讓主人難堪。所以,家長要提前給予提醒,講解一下這位親友與爸媽的友誼,對自家曾經的幫助等,讓孩子從情感上進行補償性認同。
4告訴孩子吃飯時要有修養。好吃的東西大家都喜歡,不能自己獨自吃,要學會謙讓。例如,飯桌上有6對大蝦,自己不能吃了一只又一只,要懂得留一些給別人吃。
博愛寶貝樂分享
如今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習慣了享受“獨一份”的快樂,他們很自我。因此,學會分享是十分重要的。春節是個走親訪友的好時節,無論走出去,還是迎進門,都會有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家長要充分抓住分享教育的時機。
貼心指導:
家長要教育孩子,在家要做好“小主人”,主動把玩具、零食拿出來與小客人一起分享。出門也做個討人喜歡的“小客人”,更可以自己帶喜歡的玩具,到其他小朋友家中一起玩耍。如果孩子表現得好,家長要好好表揚,強化他的好表現。
培養孩子FQ
春節是孩子們最愛的節日,除了穿新衣,吃食物,走親訪友,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收到許許多多的紅包,如何科學計劃就考驗到家長平時教育中的一些技巧了。
儲蓄意識
爸爸媽媽應在平時生活中建立孩子“儲蓄”的意識。春節前,幫孩子買一個或是親手做一個存錢罐,讓孩子親手把收到的紅包放進去,春節后,帶他去銀行,開賬戶,讓他知道,自己有筆“財產”在銀行里,當“財產”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可以滿足自已一個愿望,買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會從延遲滿足的心理動機角度來培養孩子養成愿意通過等待來獲得更多或更好禮物的成就感,使其愛上持續性的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