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國慶的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各國的奧運行情有多大
奧運會是否意味著當地的股市一定會有上漲行情?讓我們一起看看從1998年開始的歷屆奧運會主辦國股市的表現。
1988年漢城奧運會舉辦國是韓國。1986年、1987年、1988年這3年,韓國漢城綜合股價指數漲幅分別高達68.9%、98.29%和70.51%,并在1988年12月15日創下930點的歷史新高。此后在1989年4月1日,股指再創新高到達1007點。至此,韓國奧運大牛市告一段落,1990年,即奧運會后第3年,漢城綜合股價指數下跌了近20%。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主辦國西班牙的情況則較為不同。自1992年開始,西班牙IBEX指數持續盤整,同時從5月開始進入下降通道,直到奧運會結束后1個多月,指數才再次發力走出一波上漲行情。但從數據來看,這波行情也僅持續了1年左右,1994年開始,市場再次進入下降通道。
1996年的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美國股指當年大漲19%,此后2年也均保持接近20%的增長。
此后2000年悉尼奧運會主辦國澳大利亞股市的表現也不錯。2000年悉尼奧運會前夕,澳大利亞股市突破了3300點,創出歷史新高。而且自1993開始,澳大利亞股市即呈持續上揚走勢,至2000年悉尼奧運會召開的8年內共上漲10.3%,期間僅1994年出現小幅回調,年平均上漲12.94%。奧運結束后,澳大利亞股市繼續上行,2000年至2006年的6年內,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共上漲76.07%。
2004年雅典奧運會舉辦國為希臘,奧運會前后希臘股市一直表現為溫和上漲。2004年當年,股市指數上漲23%。此后兩年也都保持每年約10%左右的漲幅。
這5個國家中,除了西班牙,均出現了所謂的“奧運行情”,但就幅度而言,事實上只有韓國股市的漲幅是較為突出的。因而韓國市場走勢,也常常用來作為中國“奧運行情”的參照物。
在1987年10月517點階段高點之后,漢城綜合指數開始出現階段性調整,并在11月26日達到了調整低點455點,調整幅度為12%。之后,漢城綜合指數快速上揚,并在奧運會前3個月即1988年6月9日到達階段高點737點。漢城綜合指數階段見頂時間在奧運會9月17日開幕之前3個月。至此,3年時間,漢城綜合指數整體漲幅達462%。
同時,在737點奧運會前的階段頂部之后,漢城綜合指數并未出現大跌,而是窄幅整理,調整幅度僅有10%,并在奧運結束后繼續快速走高,于1989年4月1日創下1007點的最高點。至此,韓國奧運大牛市告一段落,漢城綜合指數整體漲幅668%,歷時近4年。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韓國也是唯一和中國具有可比性的國家。不過從其市場走勢來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走勢上穩扎穩打,其間調整震蕩幅度始終較小,調整多以震蕩橫盤為主,最大調整幅度也沒有超過15%。這一點和A股市場具有天壤之別。
奧運≠股市上漲
事實上,從過去的數據可以發現,把股市的漲跌和奧運會掛鉤其實有些牽強附會,以奧運會召開來作為股市上漲的依據很難自圓其說。
首先從地區經濟實力來看,漢城、悉尼、雅典占全國經濟的比重和北京占全國經濟的比重難以相提并論。韓國有4000萬人口,其中一半人口居住在漢城(現首爾),奧運經濟對其形成的影響顯然是全局性的;澳大利亞一共才6000萬人口,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悉尼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奧運會對其經濟的帶動作用也相當明顯。雅典亦是如此。
相比之下,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北京,其人口只占全國人口的1.1%,經濟總量占GDP的比重也不高,其所形成的奧運經濟輻射效應,相對于整個中國來說只是局部性的,甚至是小范圍的。究竟能帶來多少所謂的“奧運效應”,還有待觀察。
另一個問題是,舉辦一屆奧運會,并借助奧運經濟效應為舉辦國帶來幾百億至多上千億美元的收益,對小經濟體國家來說可能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提振效用,但對中國這樣一個月貿易順差就超過200多億美元的大經濟體來說,權重較為輕微,影響還是非常有限。
對小經濟體來說,舉辦一屆奧運會可能帶來超過1%以上的經濟增長率,但對年增長率本身就超過10%,且經濟總量甚為龐大的中國來說,奧運所帶來的增長,可能還不及四川地震的損失。
與中國情況相類似的就是美國。我們應關注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對美國這樣一個大經濟體的影響,幾乎可謂微乎其微。當然從這個角度來看,由于經濟體大小不同和本身增長率的不同,相信北京奧運會結束后,中國經濟出現韓國和澳大利亞那樣經濟明顯低落的“奧運會后經濟疲軟癥”的概率也比較低。
從理性的角度看,國際上并沒有召開奧運會股市必漲的規律,西班牙就是最好的例子。真正決定股市走向的,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基本面。
主辦國GDP先升后回
此前摩根斯坦利的一份報告,特別提到了很多奧運會主辦國在奧運之后出現經濟減速現象,此種現象被認為是奧運經濟的歷史定式。
縱觀1956年以來奧運會各舉辦國的經濟表現,可以發現一個驚人的共同點。奧運會當年,舉辦國的GDP會加速增長,而次年的GDP增速卻會低于正常水平。在1956年以來的11屆奧運會之中,只有舉辦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美國未在會后出現經濟減速。澳大利亞(1956年奧運會)、日本(1964年)、美國(1984年)和韓國(1988年)的減速尤其明顯。西班牙(1992年)甚至在1993年陷入了衰退。就最近兩次奧運會而言,希臘和澳大利亞在奧運會前后兩年的減速幅度達到了1.5~2.0個百分點。
這份報告中分析了歷屆奧運會前后的10個季度之中,舉辦國的經濟增長、工業生產增長和投資增長3項指標相對于同時期相應指標平均水平的變化情況。GDP增長方面,在奧運會前一年,GDP增速比平均水平高1.1個百分點,奧運會當年高0.9個百分點,次年則比平均水平低1.2個百分點。
投資增長的減速趨勢更加明顯,會前的投資增速比平均水平高3.3%,會后則比平均水平低接近7%,前后波動幅度高達10個百分點。此外,就時間關系而言,可以直觀地看出,投資帶動了奧運會前后的經濟上升和下滑周期。工業生產方面也存在類似的起伏,其波動幅度介于GDP和投資增長之間。
【關鍵詞】詩經;愛情;婚姻;愛情觀
愛情是人類恒久不變的話題,也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筆下經常捕捉的閃亮元素。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以愛情為主題的篇章更是占據了相當的比例。《詩經》的精華在《國風》,《國風》中又以描寫愛情、婚姻為主題的“婚戀詩”最為精彩動人。在《國風》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寫愛情的,此外還有許多以家庭婚姻為題材的詩歌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愛情內容。對《詩經》中的愛情詩進行分析,不僅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古代女子純正、健康的愛情觀,對現代女性也有很好的啟示,可以讓我們領略到愛情的真諦所在,對愛情有更理性的認識和更高尚的理解。
一、熱切地渴求愛情
《國風?召南》中的《坑忻貳肪吞逑至松倥對愛情的無限渴望。詩中描繪了一位姑娘在春末看到梅子成熟落地,聯想到歲月匆匆,青春易逝,紅顏易老,而自己仍然待字閨中,所以姑娘以落梅比興,委婉卻又大膽地吐露出對青春的珍惜和對愛情的渴求。而在《鄭風?褰裳》中,女孩子們與河對岸的小伙子隔河對歌:“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她們直接詢問男子的態度,感情表達的更加熱烈潑辣。可見當時女子對美好愛情是熱切渴望的,在愛情面前她們敢于大膽表露自己的心聲,作風坦白直率,情感深情直接。
二、大膽地追求愛情
當時女子既敢于表達自己對愛情的渴望,更敢于去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如《王風?大車》中的姑娘為了與心愛的人在一起,不顧家人反對,與心上人海誓山盟,一起私奔,駕著大車,追求他們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在《齊風?東方之日》中,女子對男子的追求大膽熱切,不惜自薦枕席,跑到男子房中與他幽會。
此外,當時的女子為了追求愛情,還常常主動向男子贈與信物以定終生。如《邶風?靜女》中“靜女其孌,貽我彤管”,《衛風?木瓜》中“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等。
三、勇敢地捍衛愛情
《{風?柏舟》就塑造了這樣一位勇敢捍衛自己愛情的女子。她選中的夫婿未能得到母親的認可,所以她憤然反抗母親,大聲疾呼:“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誓死捍衛自己的愛情。據考證,當時婚戀普遍的狀況已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齊風?南山》),男女的自由戀愛已經受到諸多干涉和制約。所以詩中女子為了爭取愛情自由而勇敢反抗的意識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她也成為了一位爭取婚姻自由,大膽反抗禮教束縛的先鋒。
四、執著地堅守愛情
《詩經》中有很多思婦詩,丈夫遠征在外,作為妻子,她們在家中默默等待丈夫的歸來,飽嘗相思之苦但卻堅貞如一,沒有紅杏出墻或者另嫁他人。
如著名的思婦詩《王風?君子于役》。丈夫戍邊,妻子心中惦念的是丈夫的歸期以及饑渴冷暖,以至于她看到羊牛歸來,都會自然聯想到久役不歸的丈夫。盡管愁腸百結,但她還是執著地等待丈夫早日歸來。又如《周南?卷耳》說:“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彼周行。”詩中的妻子在采蒼耳時心里想的都是遠征的丈夫,由于心不在焉,連淺淺的籮筐都采不滿。在《唐風?葛生》中,妻子更是以“百歲之后,歸於其室”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堅貞,生前相愛,死后也要同歸一穴,這種對愛情的堅守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五、理智地對待愛情
在古代社會,女子地位低下,她們作為男人的附屬,常常成為婚姻和愛情的犧牲品,避免不了慘遭拋棄的命運。可是她們也并非一味的沉溺于痛苦中,向不公的命運妥協。在愛情中,她們表現出自己的理智和反抗。如《衛風?氓》就給我們塑造了這樣一位女子。戀愛時期,女子對氓一往情深,拋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身相許。而婚后的生活卻并不美滿,她付出了很多,也承擔了很多,“靡室勞矣”、“靡有朝矣”,對丈夫的暴虐也全無怨言,盡管她忍辱負重,卻依然被丈夫拋棄。她也曾自怨自艾,,“躬自悼矣”,但她并沒有一直傷痛下去,而是大聲控訴丈夫的暴行和社會的不公,敢于表達對丈夫的不滿。詩的最后,女子決絕的喊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明了她與氓的徹底決裂,也表現了她對封建社會的反抗。她在婚姻破裂時保持了一種難得的理智和自主,保持了一種人性的獨立。
《詩經》中的愛情詩,是古人用詩歌詮釋對愛情看法的典范,通過分析和梳理《詩經》中的愛情詩,可以使我們領略古時候人們那種情真意切,不含任何雜質的美好感情,可以使我們學習到古代女子那種健康、純真、積極的愛情觀。它是現代人的愛情課堂,它能凈化我們的心靈,教會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愛情,把握好自己的幸福。
參考文獻
[1]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朱東潤.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尹建章,蕭月賢. 詩經名篇詳解[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4] 曾巧燕.詩經時代的愛情文化[D].百度文庫.2009
作者簡介:
2010年5月,美國“亞特蘭蒂斯”號為國際空間站送去一個俄制小型實驗艙。為了把它與空間站對接,瑞斯曼和同事史蒂芬?鮑恩要執行一次6.5小時的太空行走任務。
當他們工作了2小時后,空間站突然停電了,讓機械臂的主控電腦瞬間崩潰。當時瑞斯曼被固定在17.6米長的機械臂末端,而正在操作其他儀器的鮑恩也被迫停止工作,所幸他們的氧氣供應都沒有問題。
空間站的備用電源立刻啟動,但機械臂的主控電腦重啟需要時間,這也讓瑞斯曼像件衣服一樣在外太空“曬”了半小時。當他們準備返回時,瑞斯曼還和鮑恩開玩笑說“不如多待一會兒”,結果被站內航天員們一陣吐槽――因為停電,他們比瑞斯曼還緊張。
蜘蛛“走失”
2008年11月20日,國際空間站服役10周年紀念日,航天員在準備派對的同時,還得忙著尋找一位走失的“嘉賓”――一只蜘蛛。
就在3天前,美國“奮進”號把兩只蜘蛛帶入空間站,以讓科學家觀察蜘蛛如何在零重力狀態下織網。蜘蛛們原本分別裝在站內實驗室的兩個彼此隔離的容器中,但是11月20日當天,航天員發現其中一個容器里空無一物,于是把蜘蛛列入丟失物品清單。
一只可能會咬人的東西在空間站失蹤了,想想航天員們的感受吧。為了安撫他們,NASA官員不斷重申:這種蜘蛛沒有毒,也不會咬人;根據技術安全規定,空間站里不會有任何可以威脅人類的動物。
在失蹤了5天后,蜘蛛終于現身了。據俄新社報道,這只蜘蛛由于失重而“神經高度緊張”,在容器里的隱秘角落中昏迷了好幾天,清醒過來后才爬出來。
廁所“罷工”
2009年5月,不幸的航天員們遇上了這一ISS史上的“頭等大事”。
當時,“奮進”號剛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兩邊的航天員加起來共有13人之多,而偏偏此時ISS的廁所發生故障,無法回收尿液(尿液經過凈化后將變成飲用水);據航天員報告,用來沖馬桶的水錯誤流進了其他地方。
為了“方便”問題,修馬桶成了ISS的最優先任務――在太空你可沒法打電話叫修理工。為了修好它,兩名航天員先是進行了一系列復雜的遙控動作;在多次嘗試未果后,比利時航天員弗蘭克?溫尼戴上了護目鏡、手套和面罩,進入異味彌漫的廁所里手動維修馬桶。
【關鍵詞】古代;情志病癥
在中國古代醫學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對情志病癥的理論認識和醫療實踐,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茲按四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簡述如下:
1先秦――兩漢時期
有關情志及其與健康和病癥的關系問題,在先秦諸子的一些著作中,已多有涉及。關于情志致病的思想,在《管子》、《左傳》以及漢初的《淮南子》等古籍中,也有不少記載。并進一步認識到不同的情志刺激對人體有著不同的影響。
《黃帝內經》的問世,標志著中醫學對情志病癥開始有了比較系統和全面的認識。《內經》中有關情志病證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從病因病機診斷治療和預防都有比較系統的論述,為中醫情志病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東漢末年,張仲景為診治多種心理病證和情志病證確立的理、法、方、藥,彌補了《黃帝內經》臨床部分的不足,被后世醫家尊為規范。因此可以說,到了仲景時期,中醫對情志病癥的認識已達到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臨床醫學新階段。
2晉――五代十國時期
在這一時期,中醫對情志病證的認識更為廣泛和深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由于((內經))的整理和注釋在這一時期取得很大成就,因此,《內經》中有關情志病的理論也得到進一步闡述和發揮。例如王冰在《素問.至真要大論》的注釋中把“悲怒喜憂,想慕憂結……病生于內”等情志活動明顯作為“病生于內”的致病因素之一,為后世中醫病因學“三因學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2在情志病癥的臨床研究方面也有進展。這一時期出現的一些重要的醫學著作中,如巢元方等編撰的《諸病源侯論》以及王煮編纂的《外臺秘要》等都分門別類記載了許多情志病癥。此外,關于中醫的心理治療和養生保健也有論述,
2.3在藥物學和方劑學方面,這一時期也有很大發展,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本草著作和方書,在這些書籍中,收載了大量治療情志病證有效的方藥,藥物和方劑的進一步積累,豐富了情志病證的治療與內容。
3宋、金、元時期
宋金元時期,陳無擇七情學說的提出,金元醫家的學術爭鳴,推動了中醫對情志病證的進一步認識。南宋醫家陳無擇編著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是這一時期出現的有關中醫病因病機學方面的重要專著。他提出“內則七情,外則六,不內不外,乃背經常。”他的“三因學說”突出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他還創立了“七氣湯”、“大七氣湯”、“小定志丸”、“營蒲益智丸”等方劑,為中醫認識和診治情志病證提供了新的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
金元四大家為中醫情志病癥學說充實了新的內容。劉完素創立了“火熱論”,認為五志過極亦能化火。李皋以“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立論,他認為情志不和,內傷脾胃是導致病癥發生的重要原因。他在論述“陰火”產生的病機時,也強調情志因素,、張從正對七情病機及其臨床表現在《內經》的基礎上重新做了歸納,在臨床治療方面重視心理因素,是杰出的中醫心理治療大師,宋代嚴用和的《濟生方》中有許多關于情志病癥的精辟論述,并創立了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所致健忘,怔仲的名方--一歸脾湯。陳師文等人編著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也收載了不少治療情志病癥的方劑,其中以逍遙散一方尤為著名,成為中醫治療情志病癥應用最廣的一個方劑。綜上所述,中醫對情志病證認識的發展,到了宋金元時期,無論在深度還是在廣度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4明清時期
【關鍵詞】古典園林;意境;美學;表現
中國古典園林多出于文人構思,在中國古代,一為“文人”,大多皆善詩、書、畫,許多名人都像鄭板橋一樣,具有“三絕詩、書、畫”的才藝,工藝大師也多精通詩文、繪畫者,所以園林屬于詩畫藝術載體,園中以詩情畫意為尚,以文學意境為宗,“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中國山水園林式山水詩、畫的物化形態,一向被稱為凝固的詩,立體的畫。
中國園林與中國文學更是盤根錯節,難分難離。具有文學內涵的園林命名、富有文采韻致的景觀題名,以文學家高人雅士所只景觀。如莊子的濠上關魚、濮水釣魚、孔顏樂處、《史記》的三神山、王羲之蘭亭雅集、謝安的東山風流、陶淵明的桃花源、陶弘景的愛聽松風、王維的竹里館、禮盒的尋詩經,都成為古典園林及園中景點立意構思的主要藝術藍本,即造景依據。莊騷的理趣,唐詩的風韻,宋詞的清雅,遠去的陽剛,路南區的陰柔,集于一體,徜徉園中,猶穿行回旋與古代詩文阡陌之中,給人以無盡的回味和永久的美的魅力。
成熟的中國山水園林,都有“主題”,園中各景點圍繞主題而展開,用文學性品題標示出來,偌大的景致沒有標題,景觀就失去了靈魂,也就黯然失色。這些標題用匾額、磚刻和楹聯的形式,懸掛在園林中的廳堂、楹柱上,鐫刻在門樘和庭院的石崖、粉墻上,即匾額、楹聯等題刻。
由于中國園林品題內容遵循著“述舊”、“刻古”的原則,大量采自古代詩文名句,或采用文化含量豐富的典故,借助古代詩文、典故中的有沒意境深化景觀文化內涵,加大美學容量,使人們獲得竟可能豐富的美感和視覺的享受。這些文學性作品與景觀空間環境相融合,詩化了園林景觀,升華了景觀意境,已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也就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獨特風采,其中的楹聯,更被成為中國文化的“名片”。
中國園林被成為畫意式的山水園,由于園林大多有文人畫家參與設計,所以,中國造園理論與中國畫論一脈相承。集成“少以繪名,…….最喜關仝、荊浩筆意,每宗之”、所以《園冶》純以畫理論園,好像唐李昭道所畫的小幅景物,將劈石成山巖,就類似園畫家黃公望所畫的半壁山水。
如山水畫采取試點運動的鳥瞰畫法,即“散點透視”,類似于電影鏡頭。這種鳥瞰動態連續風景畫構圖,與園林布局關系密切。園林是空間與時間的綜合藝術,從設計原則到棗園手法與山水畫基本一致。文人山水畫畫面的安排,十分講究構圖層次。園林的空間構圖講究深遠而有層次。反映在布局上,就是成功地運用因借、障景、觀景、對景、點景等手法。
明董其昌《兔柴記》云:“幸有草堂、輛川諸粉本,……益公之圓可圖,而余家之畫可園”。一則寓園于畫,一則寓畫于園,蓋至此而園與畫之能事畢矣。
明清是中國山水畫和花木竹石圖等風景小品發展的。明代流派眾多。有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以周臣、唐寅、仇英為代表的“院體派”,以沈周、文徵明為代表的“吳門派”,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派”等。徐渭以風格豪邁。潑辣的大寫意水墨畫蜚聲花壇,使詩、書、畫、印的結合獲得新的發展。清初有代表性的畫家是“四王”和“四僧”,前者即王時敏、王鑒、王原祁,以臨摹古人為能事。后者為朱耷、原濟、弘仁、另有龔賢、梅清等。康熙、乾隆時期以鄭板橋為代表的“揚州八怪”以及任頤、吳昌碩等都是清花壇重要畫家,他們中的許多人直接參與了構園,如活躍在江浙地帶的有吳門畫派、浙派、虞山派、云間派等畫派,大多參與造園。蘇州的園林幾乎都與畫家有關:在清廷如意館供職的畫家,均直接參加了清代皇家園林的規劃設計,如暢春園是江南籍的山水畫家主持規劃、疊山名家張然疊石的,園成后,宮廷畫家們又依園景一一描摹成圖,圓明園四十景圖、避暑山莊七十二景圖就是他們的作品。當年構筑圓明園時,來中國傳教的少數幾個西洋畫家如蔣友仁、郎世寧等也參與了繪圖設計。他們繪畫的意境、技法、風格等對園林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文人畫正是中國文人山水園之母。
中國南北園林風格就如南北不同的山水畫風格。北方皇家園林風格如唐代李思訓及其子李昭道的青綠山水風格:李思訓,唐宗室,官左武衛大將軍,時人稱為“大李將軍”:其子李昭道,稱為“小李將軍”,父子均善山水,創立了青綠山水的畫法,以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繪畫材料。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即大青綠山水多鉤輪廓,著色濃重,裝飾性很強,在皇家園林建筑裝飾中,常常再加上一層泥金色,金碧輝煌、富麗堂皇;小青綠山水則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薄地罩一層青綠,淡雅朦朧,能增添園林的抒情氣氛。男宗文人山水畫猶如江南園林的風格,色彩淡雅,畫中有詩。
詩畫意境使中國古典園林充溢這氤氳的文氣。
參考文獻: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 社,1999.
[2]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陳 植.園治注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81.
[4]周忠武.尋求伊甸園[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1.
[5]陳 植.園治注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 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