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青春殘酷物語

青春殘酷物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青春殘酷物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青春殘酷物語

青春殘酷物語范文第1篇

懂得放棄,你才能得到更多……放棄是另一種美。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該放棄時就放棄,放棄并不代表失去啊!

美麗的往事飄零,午夜最后一班地鐵,掌心中的歲月;她是一條河, 靜止的黃昏, 永遠的微笑永遠的Julia.只有完整的樹葉,沒有完美的樹葉,命運靠自己掌握.聚散都是緣,路要自己走.

在最后的海邊,一切的秘密都將被解開……才了解到-不論你心中有什么秘密……每個人生來就不應該孤獨!物換星移,正行就像行星一樣圍繞在像恒星一般的守恒身旁,像是一個定律般。記憶與虛妄交織,溫柔與殘酷交戰!冥冥蒼穹,是否聽得見我的吶喊?是否容得下我的青春殘酷青春物語,一個屬于我們的青澀時代!與你告別時候,離別的線,我的淚在眼里打轉,但又意識到這種情感的虛偽。我總是這樣,在最動情處最快...

青春要有桃花般的爛漫,要有荷花般的圣潔,要有桂花開放的芬芳,梅花開放的堅強。青春像一只銅鈴,系在我們的手臂上,只有不停地奔跑,才會發出悅耳的聲音。青春是多么美麗!發光發熱,充滿了彩色與幻想,是...

青春殘酷物語范文第2篇

關鍵詞:青春;死亡;物哀;虛幻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最開始為中國讀者所知的書,一直被劃歸為青春小說范疇。“青春”其實是村上小說里揮之不去的母題。這和村上春樹自己本人的情結也有關系,他一生活得像一個老男孩,剪干凈的頭發,穿白襯衫,保持瘦削的身材。而青春里的死亡主題也是村上很喜歡在小說里表現的,在《挪威的森林》里表現的尤為明顯。

一、日本物哀情結的體現

小說里與主人公相關的直接死亡的人有木月和直子。木月是主人公的好友,后來自殺。直子是木月的女友,后來成為主人公心中揮之不去的女孩。關于木月的死描繪地極其理智,死者預謀已久,慢慢地細心地封閉汽車,讓自己封閉而死。小說對于木月之死描繪的異常仔細,甚至好似在彰顯一種特別之美。這可能也與日本文學一直崇尚的物哀之美有關,青年的死亡也在體現一種美。后來小說中也對木月的死做了解釋,木月與直子從小青梅竹馬,彼此相伴,繞過了青春期的苦惱與惶惑,所以后來必須做出犧牲和補償。這其實也彰顯了小說作者的一種哲學,青春必然是充滿躁動與苦痛的,是繞不過的,如果逃過,必然會做另外一種犧牲。小說里另一個死者是直子,開始是木月的女朋友,后來與主人公發展出一段戀情。小說里把直子描繪的異常美好,長而黑的頭發,干凈的眉眼,淡淡的憂傷,偶爾又有些小俏皮,一切都是初戀該有的模樣。但是這樣的美好的直子,卻一直困在憂郁里無法自拔,直至最終死亡。好像完全美好的人物不該活在現實里,死亡是其必然結局。這樣的直子也必然不會和主人公長久地生活下去,離開是個必然的選擇,而主人公終其一生也必然活在失去摯愛的惆悵里。

二、小說里的死亡可能并非現實意義上的死亡,更是一種精神的死亡

《挪威的森林》整部小說充斥著死亡,包括直子姐姐的死亡,直子的死亡,木月的死亡,永澤初戀初美的死亡。在本該生機勃勃的青春歲月里,卻有著揮之不去的死亡陰影,仿佛故事在圍繞死亡連軸轉一樣。所以《挪威的森林》里表現的死亡可能并非實在意義上的死亡,可能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死亡。你最好的朋友必然離去,這是一種死亡;你最愛的那個女孩必然會失去,這也是一種死亡;你所留戀的青春也必然遠離,這也是一種死亡。小說里有這樣的一句話:真希望今年19,明年20,然后再是19,這樣重復多好啊,無法想象變老后的生活。青春就是這樣一種殘酷的東西,在給予你一切之后又收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青春的離去,就是生命某一層面的死亡。青春結束了,我們就必須面對這個現實世界的殘酷法則:你所珍視的朋友和你所摯愛的那個女孩必然會離開,必然會帶著你的青春一同死去。當你意識這一事實并且不得不接受它時,你的青春也就死了。

三、虛幻的超現實描寫是村上春樹小說常用的寫法

虛幻的描寫在村上文章中并不鮮見。《挪威的森林》里可能并不多,可是也有顯現。例如安美X療養院,就仿佛不存在人世的作者虛幻出的一個世界。這里的人也都不同常人,帶著與眾不同的臉在這里生活著。這里的環境也具有虛幻感,在現代化發展迅速的日本好似不可能存在的地方,有非常好吃的蔬菜,有很多小動物,像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更像小說《魔山》里的情境。關于療養院直子也說過類似的話:這里好似一座魔山,進來的人就會走不出去。整個療養院的描寫就非常具有超現實感。并且關于直子之死也寫得非常玄妙,直子最后死在一片幽暗森林里。這里的死亡暗合里主題“挪威的森林”。在青春的森林里消失不見,就意味著死亡。所以,在小說里村上描繪的死亡更多著眼于精神層面上的,是非常有象征意義的,可能并非屬于現實。虛幻的描寫在村上后期的小說創作中越發明顯,例如最近的作品《1Q84》明明具有紀實性質,卻寫得如玄幻小說般,深刻地揭示了的魅人本質。所以《挪威的森林》里作者也想用一種非現實的筆觸來表現現實。

死亡仿佛是青春的結果,它仿佛一層陰影籠罩在青春歲月之上。歲月流逝,青春不再,青春里那些閃亮的人和物也必然隨之死去。走過青春的人,不得不面對成人的慘淡世界,這就是《挪威的森林》里死亡的意義。村上春樹說,《挪威的森林》表達的就是一種現實里的愛情。大概村上就是用一種青春特有夢幻的、脫離現實的筆觸來表達一種真實的感情吧。

參考文獻:

[1]藍泰凱.村上春樹和他的青春小說《挪威的森林》[J].貴陽學院學報,2007(3).

青春殘酷物語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巖井俊二 成長純愛 交叉剪輯 視聽唯美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05

所謂青春電影,主要是講述青少年的生活故事,并以其作為影片主角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1]臺灣電影大師楊德昌曾經說過:“臺灣只有兩類電影――青春片與非青春片。” 新世紀臺灣青春電影以2002年易智言導演的《藍色大門》為開山之作,影片講述了三位臺灣高中生對愛情與友情、成長與現實、未來與夢想之間的迷茫和抉擇,展現出青春期特有的清新質地與浪漫溫馨的基調,給當時死氣沉沉的臺灣影壇帶來了一股清風。

臺灣電影研究學者孫慰川在《當代臺灣電影(1949―2007)》中提及:“易智言電影的題材、主題、情調和風格與日本新生代電影導演巖井俊二的《情書》(1995)、《四月物語》(1998)等片頗為接近,但卻沒有巖井俊二的《夢旅人》(1995)、《燕尾蝶》(1996)和《關于莉莉周的一切》(2000)中的社會批評和人性批判。”[2]日本導演巖井俊二是青春電影的大師,他的影片以含情脈脈的筆觸舒緩地展現青澀的愛情、純真的友情等多種情感的相互交織,多用交叉蒙太奇的方式來敘述故事,唯美的畫面、大塊的色彩、感人的音樂等因素形成了他獨特的青春電影風格,他因《情書》、《關于莉莉周的一切》、《花與愛麗絲》等青春影片,表現出的清新映像、細膩的感情基調而受到中國影迷的喜愛,并被親切地稱為“日本王家衛”。有電影評論家指出,巖井俊二一生只拍了一部電影,那就是“青春片”。

一、純愛與成長的主題

1、純愛的主題

巖井俊二在1998年拍攝的電影《四月物語》講述了一個簡單而美好的暗戀故事,女主角榆野卯月因為暗戀學長而考入東京武藏野大學,最終她在書店如愿找到了暗戀的學長山崎,當她得知學長同樣記得自己時,她拿著破舊的紅雨傘在大雨中興奮不已。這是屬于青春期特有的暗戀情結,影片洋溢著溫暖的氣氛、淡淡的情愫,巖井俊二沒有表現出這場暗戀的結局是喜是悲,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相見,就足以讓觀眾會心一笑、暖人心間。

新世紀臺灣青春電影在表現青春的主題時,受到巖井俊二電影的影響,同樣抓住了青春期學生時代的“純愛”。2002年,易智言導演的電影《藍色大門》同巖井俊二的《情書》一樣,也是講述了一個學生時代的模糊不清的三角戀的故事,影片中充滿了對愛情的迷茫、對將來的未知,女主角孟克柔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歡男生還是女生,這種懵懂與無知也許僅僅屬于純真的青春期。電影中林月珍沒有因為孟克柔與自己喜歡的男生交往而生氣;孟克柔也沒有因為被朋友當作替身而要與其絕交;張士豪即使與孟克柔分手,兩人也依然是好朋友……易智言在影片中借鑒了《情書》的情節發展及對主題的處理方式,沒有糾結于“誰到底愛誰”這一命題,而是讓電影中的少年在最后都學會釋懷,他們仍然穿著校服、騎著單車,在馬路上開懷大笑,一切都發生了,一切也好像并沒有發生。

2、成長的主題

巖井俊二在2001年的電影《關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放棄了原來善于表達的“純愛”的主題,他在這部電影中開始探討青春的另一個同義詞――“成長”。在這部風格類似于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電影中,巖井俊二用大量的性和暴力等因素來表現青春的殘酷與現實,盡管這部電影依然色彩明快、音樂優美,但掩飾不了故事的灰色氣息。這部影片最后沒有了以往樂觀的氣息,而是以“一把刀”結束了整個青春故事。

2010年臺灣導演鈕承澤的電影《艋胛》在當年的臺灣電影市場可謂大放異彩,票房豐收。究其成功的原因,就在于這部青春電影貼上了“黑幫片”的標簽,與日本電影《關于莉莉周的一切》相比,它同樣摒棄了唯美的愛情風格,把鏡頭轉向了青春期的盲打莽撞、叛逆熱血與成長體驗。電影《艋胛》除了擁有大量的性、暴力、義氣等因素外,在影片結局的處理上更是借鑒了巖井俊二《關于莉莉周的一切》的結尾方式。影片最后,蚊子被和尚用槍打死,隨后和尚也死在了志龍的刀下,這是黑幫仇殺的后果,也是對背叛友情的懲罰,更是年輕的代價。影片中的蚊子和《關于莉莉周的一切》中蓮見雄一一樣,原本是一個相信朋友、熱愛生活的人,可是殘酷的社會現實和友情的背叛讓他不得不學會反抗、學會打架,甚至學會殺人。

二、多線索的敘事方式

巖井俊二的影片經常采用多條線索來敘述故事,以交叉式蒙太奇的方式來展現時間與空間的錯亂、虛擬與現實的交織,這也構成了他青春電影的又一特色。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的時空分為兩個時空:現在時與過去時,兩種時態是交混在一起的――過去由現在帶動,而現在又與過去呼應。[3]

巖井俊二這種交叉剪輯的技巧對新世紀臺灣青春電影的敘事風格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2007年周杰倫導演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是一部典型的“時空錯亂”的影片,一首名叫《Secret》的鋼琴曲成為連接影片兩段時空之間的橋梁,使得年齡相差20歲的小雨和湘倫在現實中相遇,讓兩個本來絕沒有理由產生交集的人穿越時空,慢慢相愛。影片以小雨的身世作為故事中最大的懸念,層層遞進,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可以說,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這首鋼琴曲的設置與巖井俊二的《情書》中設置的寄望天國的情書在作用上如出一轍。而影片《不能說的秘密》在蒙太奇上同樣采用了巖井俊二所擅長的交叉剪輯的方式,使得影片中1999年的現在時與1979年的過去時交織出現,引出現實與過去兩條線索來敘述故事,用現在時提出疑問,以過去時的回憶片段將謎團一個一個解開。

2008年魏德圣導演的電影《海角七號》被稱為是臺灣電影的“救世之作”,影片中所表現出的愛情的美好、友情的堅定以及夢想的偉大,不僅給處于金融風暴中的臺灣觀眾帶來了一絲心靈的慰藉,更是給低迷的臺灣電影市場帶來了振興的曙光。魏德圣在《海角七號》中,體現兼容并蓄的“寬容”意圖非常明顯:全片沒有壓倒式的英雄人物,相關人物的戲份平均,彼此從沖突、敵視到包容:“新的、舊的、月琴、搖滾樂、原住民、客家人……”[4]這與巖井俊二在處理影片《關于莉莉周的一切》的手法非常相似,多個不同交錯的場景:在音像店里偷唱片的蓮見、將莉莉周的海報撿回家的星野、不良少年的搶劫、沖繩之旅的死亡事件、被迫的津田、遭到的久野……零散的人物、錯落的時空、多條線索的交織,最終都集中于一點――網絡BBS。而魏德圣在表現《海角七號》的另一個主題“跨國之戀”時,也借鑒了《情書》的敘事手法,采用交叉剪輯的方式,用七封未寄出的情書來連接過去與現實兩段時空,在《野玫瑰》的音樂聲中表現了世界一家親的和諧意味。

三、視聽語言的唯美

巖井俊二,與其他享譽世界的電影導演不同的是,這位“日本新電影運動”旗手一直以來都以青少年作為電影的描述對象,以成熟細膩的筆觸,勾勒出視聽覺的唯美藝術,注重影片的形式美感,被贊譽為“映像詩人”。這是一種源于對電影的抒情詩本性的理解而出現的電影風格樣式,叫做“詩電影”,它是通過蒙太奇技巧的運用,在銀幕上造成系統喻、象征性效果和帶有極強節奏性的電影。[5]

臺灣年輕導演沿襲了巖井俊二對視聽語言的處理方式,將電影畫面詩意化,力求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所以新世紀臺灣的每部青春電影都如同一首散文詩一樣的唯美抒情,娓娓道來地講述著青春的故事。2007年陳懷恩導演的電影《練習曲》是一部“公路電影”,講述了一位有聽力障礙的少年騎車環島的旅程,逆時針的環島路線,東岸到西岸的逆風行,一路所遇見的十二組人與景,帶有濃濃的臺灣本土文化氣息。這是一部青春電影,但是影片中隨處可見的長鏡頭和跟蹤拍攝的手法,使得它可以堪稱是一部臺灣風光的紀錄片。如果說巖井俊二的電影《花與愛麗絲》的一個個畫面截圖,都像極了德加油畫;那么臺灣電影《練習曲》的畫面則是一幅幅中國山水畫,清淡干凈、意境幽遠,達到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把臺灣的風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臺灣流行音樂是亞洲的佼佼者,也是青春電影必不可少的因素,配以唯美細膩的畫面,每一部電影都像是一部加長版的MV。2007年鄭文堂導演的電影《夏天的尾巴》是一部風格清新的青春電影,四個高中生在“秘密基地”里一起體驗愛情,尋找生活的樂趣,解救企圖自殺的父子……實踐著搖滾樂中標榜的熱情與正義,分享青春年華最后的時光,這是夏天的尾巴,也是青春的尾巴。導演鄭文堂一向注重電影音樂,他導演的電影《深海》曾經獲得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的肯定。電影《夏天的尾巴》邀請臺灣新銳搖滾樂團阿飛西雅擔綱電影作曲,并且收錄了橙草、滅火器以及女主角Enno的創作歌曲。電影配樂以重金屬的搖滾樂為主,不時的穿插著淡雅的憂傷小調,營造出簡單而又溫馨的浪漫氛圍,更加襯托出了青春糾結的愛戀和堅定的友情。自彈自唱的女主角Enno有別于以往的民謠女聲,她以獨特且具有穿透力的嗓音,唱出了青春記憶里的勇往直前與義無反顧的搖滾精神。

結語

近幾年,臺灣青春電影秉承了巖井俊二影片獨有的清新質地,并且結合臺灣本土文化特征,獲得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而隨著內地國產電影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以及風格迥然的新銳導演的加入,商業化傾向的青春片也逐漸增多,例如《十七歲的單車》、《青紅》、《獨自等待》、《杜拉拉升職記》、《觀音山》等青春電影越來越受到關注。戴錦華教授曾指出:“所謂青春片的基本性,在于表達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諸多的尷尬和匱乏、挫敗和傷痛。可以說是對‘無限美好的青春’的神話的顛覆。”[6]因為文化語境和成長環境的不同,青春的表現形式也各種各樣,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但是其中煩惱與甜蜜、苦澀與激情的碰撞卻是可以引起共鳴的,這使得青春電影有了共同的特性,也為臺灣青春電影對內地青春電影的啟示與促進奠定了基礎和前提。

注釋

[1]周齊.“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從影片看臺灣電影的青春表達[J].電影評介,2009,18期.

[2]孫慰川.當代臺灣電影(1949―2007)[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271.

[3]宋杰.視聽語言――影像與聲音[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63.

[4]程青松.青年電影手冊[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15.

[5]汪流.電影編劇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0:290.

[6]戴錦華.電影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63.

青春殘酷物語范文第4篇

【摘 要】巖井俊二在自己的電影作品中,對青春有著無限的回憶和深沉的思考。從《情書》開始,他的每一部影片在電影主題和故事內容上都有或唯美或殘忍的極端。本文通過巖井俊二的電影對聲音進行分析,明確影片中的聲音和畫面所構成的電影元素可為觀眾帶來獨特的視聽心理感受。 【關鍵詞】巖井俊二;電影;音樂中圖分類號:J61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097-02巖井俊二作為新銳導演之一,作品有的唯美清新風格和殘酷的青春感受深受年輕人的喜歡,被譽為日本電影界最具潛質的“映像作家”。巖井俊二從小就愛好廣泛,他在學生時代就瘋狂地迷戀電影、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MTV的導演工作。早期MTV拍攝的經驗,使他日后導演的諸多電影中的音樂和畫面更加融洽。經歷了《情書》的溫婉美好,《夢旅人》的決絕不忍,《燕尾蝶》的激昂夢想,《四月物語》的唯美奇跡,《關于莉莉周的一切》的青春殘酷,到平靜親切的《花與愛麗絲》的回歸。一、電影中的音樂(一)音樂之路第一部――《情書》1995年時,巖井俊二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電影《情書》在日本和東南亞引起了空前的轟動。《情書》對于音樂的運用也成為了典范。由香港導演黃精蒲執導的影片《阿嫂》中,大部分背景音樂就是來自《情書》里的插曲,比如《Forever Friends》。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節目《藝術人生》有時也會將這部影片中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影片開頭鋼琴曲《his smile》就已悄悄縈繞在耳際。音樂停止于小轎車的引擎聲中,音樂在這里就起到了音樂功能中的以語言形式補充畫面的作用。藤井樹在醫院里想到死亡時,空曠安靜的走廊里有醫生和護士推著擔架車的聲音和跑步的聲音。在故意放大的呼吸聲中,原本輕柔的鋼琴曲突然變得大聲,配合著快慢鏡頭的切換,不難感受到藤井樹對死亡的恐懼。(二)音樂之路第二部――《燕尾蝶》1996年的巖井俊二在短片《夢旅人》獲得“柏林電影節記者評審委員會獎”后,又立刻將小說《燕尾蝶》在熒幕上呈現出來,該片奠定了巖井俊二在世界文壇和影壇的地位。音樂家小林武史的加入成為本片的一個亮點。1.影片中的音樂創作影片挑選Chara擔任女主角,她以特有的嗓音演唱了影片中大部分的插曲,這乍聽起來所有人都覺得是囈語的聲音,也是巖井俊二在音樂追求上的一個轉變。人群中的固力果穿著紅色的裙子,坐在那里低聲吟唱著《南海姑娘》,這首改編的鄧麗君歌曲就這樣悄然觸摸到觀眾內心柔軟的地方。音樂起到了敘事的作用,為后面開酒吧、固力果做主唱,后來被發掘為明星埋下伏筆,元盜們在垃圾場撿著垃圾,背景音樂是固力果演唱的《sunday park》,這是整部電影中最美好的場景。音樂控制了畫面節奏,也以歡快的形式烘托了畫面,渲染了溫馨的氛圍。2.影片中的歌曲改編影片中的《My way》這首歌,用告白的口吻講述了一個男人對人生的態度。這首歌第一次出現是在路上用錄音機放著找到的磁帶時,飛鴻他們聽著聽著就唱起來了。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固力果站在舞臺上演唱了這首歌,在打擊樂器的間奏中結束了。第三次出現時是飛鴻臨死時,《My way》作為背景音樂,在渾厚的男聲原唱中,畫面閃回大街上奔跑的飛鴻,歡快的畫面配合著低沉的歌聲。最后一次出現,是固力果和鳳蝶祭奠飛鴻時,兩人哼唱的低吟像是歷經滄桑后的平靜。《My way》四次出現,把包含的主題與影片中人物的情緒相互交織在一起,也是這個故事的主線。(三)音樂之路第三部――《四月物語》在這部影片中巖井俊二參與配樂。片中女主角松隆子也是影片中全部的鋼琴曲的彈奏人,雖然她的鋼琴水平并不高,甚至很多時候都會彈錯音,但是渾然天成的稚嫩和溫婉簡約使得《四月物語》中的鋼琴部分明顯區別于《情書》里鋼琴運用的細膩。鋼琴音樂響起在榆野把手放在火車車窗上,聽起來只有幾個十分簡單的鋼琴音符,卻為整個影片定下了十分溫柔的調子。在榆野騎著自行車在四月陽光下的街道上穿行時,流暢無比的吉他聲正是想象中的生活;穿行在飄著櫻花的街道上時,長笛與鋼琴交相呼應,那也是生活的味道。架子鼓的清脆鼓點響在榆野在學校遇到尷尬后,混在操場中帶著些許嘈雜的鼓聲就像心中的無奈和失落。雨中的鋼琴聲已不同于之前的平靜,依然是幾個簡單的音符但旋律卻變得跳躍。(四)音樂道路第四部――《關于莉莉周的一切》這是一部關于音樂的電影。《關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音樂的功能已經不是簡單地配合畫面來打動觀眾,音樂自身被創作的情緒與意境已足以表達巖井俊二所要描繪的世界。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正是在于影片主題與音樂,電影人物與音樂的幾度融合,像是在電影中做音樂、在音樂中譜寫電影一樣。1.德彪西鋼琴曲與電影的融合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是一位受浪漫主義色彩影響的作曲家,他也是“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他的大部分音樂卻顛覆了浪漫主義,像某種情緒的宣泄,一個一個如波浪的音進行的和聲給人一種冷漠飄忽的感覺。巖井俊二通過色彩、光線、畫面、音響和音樂達到與德彪西的共通。如在電車上,小山內老師帶上耳機同蓮見雄一一起聽莉莉周開始,《芭蕾舞姿》響起,在剪輯上連接了下一個彈鋼琴的畫面。2.音樂人物莉莉周與電影的融合莉莉周的新專輯主打《呼吸》,帶有少許的搖滾風格,依然迷幻詭異的夢囈。莉莉的歌迷是近乎瘋狂地等待這盤專輯,歌曲伴奏中的管樂配器也迎合了歌迷的心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蓮見雄一和星野的關系就發生了莫名其妙的變化,星野欺負蓮見的時候,背影音樂是莉莉周的《you see me,I see you》,部分的扭曲變調則表示了兩人的關系就此發生變化。(五)音樂之路第五部――《花與愛麗絲》《花與愛麗絲》中所有的配樂都由巖井俊二親自創作,大部分配樂是鋼琴和小提琴,曲調雖然簡單,卻回應了片中浪漫的青春氛圍。小提琴的演奏有很強的存在感,音色悠揚而深情,很容易將聽眾帶入情緒,像是女主角愛麗絲溫暖的性格。影片中有段很有意思的小插曲,花接到宮本的電話,當花按照宮本的指示看到照片的時候,快速地點鼠標與音樂節奏的速度是一致的,此刻的花無疑是緊張的,緩慢的念經聲同快速的音樂結合,更突顯了花內心的急促。說到照片時間的問題時,音樂突然停止了,這時鏡頭里呈現的緊張感反而更強了。接著音樂繼續,但宮本問道:“你到底是誰?”的時候,音樂再次停止。之前所營造的氛圍已相當明顯,完全不需要音樂繼續也可察覺出花內心的心虛和害怕。這些都表現了影視音樂中的特點,要配合劇情的需要間斷或者連續地出現來營造畫面氛圍。電影中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一個場景是:愛麗絲穿著紙杯做的芭蕾舞鞋在挑選明星的工作室里酣暢淋漓地跳芭蕾的時候,音樂是小提琴和鋼琴協作完成的《我愛你》,也是影片的部分。若沒有這段音樂,愛麗絲的舞蹈在畫面里就顯得單調,這段合奏與優美的芭蕾舞姿完美融合,是對青春的最好贊頌。小提琴的聲音纏綿悠長,像愛麗絲細膩的情感,鋼琴流暢的音階反復出現,使得整段音樂有一種透明的質感。二、總結從來沒有人否定過他的影像,但終要有人聽懂他的聲音。聲音已是巖井俊二作品中的一個元素,對于他的電影,最好的標簽就是“不是電影,就是音樂”。巖井俊二在導演的道路上,將電影與音樂發揮得淋漓極致,他會走得更遠,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參考文獻:[1]蘇靜,江江.嗨,巖井俊二[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6.[2]姜艷.影視聲音藝術與制作[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3]巖井俊二.關于莉莉周的一切[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作者簡介:王蕓萱,云南藝術學院影視學院影視聲音創作與理論方向研究生。

青春殘酷物語范文第5篇

[關鍵詞]美術設計;情節建構;真實化

懷舊大抵是人類擁有的一種最為美妙的情感。在懷舊情感的作用之下,過往歲月中的難忘時光如同海灘邊的美麗貝殼一樣被重新撿拾起來,并得以長久凝視。同時,懷舊的運作機制也有著某種特殊的方式。因為“人的記憶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系統,它并不是像電腦那樣機械地記錄下所有的一切,而是有選擇地記錄下那些對記憶主體有意義的、帶來情感波動的事物。也就是說,記憶的本質是人類對于外部世界印象的加工,而非簡單的拷貝”①。正是由于這種運作機制的存在,懷舊題材影片就天然具有電影的美感。

懷舊電影中青春題材影片又是最為人關注的一個類別。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為青春題材影片所表現的內容、所關注的對象往往同主流觀影群體高度吻合。因此,當他們在影片中看到自己所期待、所推崇的生活方式出現在銀幕上時,往往會對這些作品報以高度的認同。《小時代》等影片就是很明顯的例子。除此之外,或許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青春歲月是每一個人心中最好的一段時光,因此自然就會吸引那些有懷舊情結的潛在受眾對此類作品的關注。

《我的少女時代》講述了一段屬于校園的美好愛情故事,相貌平平的林真心愛上了同學間公認的帥哥歐陽非凡,但是這段感情注定只能是單戀,因為歐陽非凡選擇的是美女陶敏敏。徐太宇是一個無所事事的小混混,他在學校的最大樂趣就是被一批同為小混混的同學視為老大,行為乖張。就是這樣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因為不甘心自己的初戀對象走到了一起,組建了一個所謂的“失戀陣線聯盟”,在千方百計拆散了帥哥美女組合并心愿得償之后,他們卻發現自己已經深深愛上了對方。《我的少女時代》上映后,獲得了觀眾的高度認可,成為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之后又一部創造票房奇跡的青春題材影片。該片不僅在臺灣榮登年度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寶座,而且也以傲人的成績成為內地市場有史以來的臺灣電影票房冠軍。一眾主演如宋蕓樺、王大陸也紛紛成為人氣新星。那么,這部影片為什么會取得如此優異的票房成績呢?通過對影片本文的細讀,我們認為正是因為影片整體構建的真實化嘗試,使得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形成了高度的身份認同,從而幫助影片建立起一個高度逼真的銀幕幻象。

一、真實化的電影美術設計

電影美術是指通過“場景空間造型、人物造型以及在畫面造型和聲畫合成的過程中所構成的造型語言,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念”②。

在當前的國產影片,尤其是青春題材影片的電影美術設計中,對客觀世界的復現往往是有選擇的,也就是說它們多數是表現的,而非再現的。《小時代》《匆匆那年》等影片,往往發生在高度物質化的國際都會。在場景空間造型的設計上,基本以刺破天際的摩天大樓作為故事發生、發展的主要環境場所。主角多為面目模糊的都市人的符號,人物造型以都市白領作為基本模版。影片色彩對比基本比較強烈,光線運用也多采用高調照明,畫面明亮。在這一類影片中,美術設計往往為了迎合主流觀眾的期待和想象,僅選擇再現生活中光鮮亮麗的一面,而視生活的真實性如無物。它們反映的更多的是觀眾的“白日夢”,是普羅大眾理想中而非現實中的生活。因此,這些影片很少能為觀眾提供更為真切的人生經驗,也難以得到觀眾發自本心的認可。

《我的少女時代》在這一點上則恰恰相反。該片在場景空間造型、人物造型等方面和大多數時下流行的青春題材影片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在藝術上側重于對外部客觀世界的再現或模仿,通過外部客觀世界的再現性表現,表達創作者的主觀世界”③。正如前文所言,它描寫的不是男神、女神間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男女主人公不僅名字、相貌平平,而且在性格刻畫、造型設計等方面也力圖使角色和普通觀眾的生活經驗別無二致,從而使影片成為生活的鏡面映像。

在場景空間造型層面,由于這部影片的主體故事情節都發生在校園里,所以,影片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對這樣一個特定空間的再現性的還原。從最后的實現效果來看,影片的這種努力應該可以看作是比較成功的。觀眾對校園空間的認知,基本上得到了較好的視覺呈現。在強調校園空間的普遍共性之外,影片也注意到了其內部的特異性存在。徐太宇所在的班級學生普遍存在著厭學情緒,對學校的規章制度及管理都有著強烈的抵觸心態。因此,在該班教室的場景空間設計上就刻意強化了無秩序、不規則感。教室里桌子擺放凌亂不堪,黑板上到處是亂寫亂畫的痕跡,這不僅同林真心所在的班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為對立的角色之間的沖突提供了一個具體可感的空間環境。

為了給觀眾帶來更加真實的視覺體驗,創作者也精心安排了許多細節。這些細節往往帶有強烈的時代色彩,而借由這種熟悉的時代印記帶來的親切感最終也實現了觀眾的情感認同。桌腳的“灌籃高手”貼紙、影院的“九二神雕俠侶”海報,以及“小虎隊”的招貼和“草蜢樂隊”的流行歌曲,所有這些細節都能和劇中角色的青春記憶緊緊勾連在一起,并賦予打動觀眾的情感力量。

場景空間造型之外,該片在人物造型設計上也并沒有忽視。從宏觀層面來說,場景空間造型的作用是要建立起一個特定的情境,并使該情境同人物性格的確立結合起來,從而為情節推進服務;在微觀層面,人物造型設定要結合導演創作意圖,并最終建立起一個豐滿的、有個性的人物形象。

我們可以看到,在當前的絕大多數國產青春題材影片中,人物造型層面基本以多變見長,角色自身以及角色之間的造型設計少有雷同成分。但在《我的少女時代》一片中,角色的造型并沒有強烈的辨識度。從服飾上來看,基本以素色為主,少有艷麗的色彩,學生穿著多為黑白色校服,教師著裝也基本以灰色調為主,這不僅暗合那個時代相對并不豐裕的物質條件,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昭示了校園空間的相對保守。在這樣一種情境里,強調的是服從而非質疑反對,服飾設計風格因此成為個性湮沒的外在呈現。木秀于林的張揚并不受上位階層的歡迎,代表權力的教師認可的只有那些寡淡無奇的從眾者。因為對個體(個性)的忽視,所以某種程度上也導致了對人的權利的漠視。影片中獎掖十佳學生的段落,女主角林真心正是對此發難,發出了“人不需要在一個不知道你是誰的地方浪費你的人生”的吶喊,構成了電影最激烈的沖突與對抗。美國的青春題材影片中,人物造型和性格定位上絕少見這種對個性的遮蔽。無論是特立獨行的衣飾,還是出位的言行,他們追求的基本不是整齊劃一的秩序感,更多的是參差的變化。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大多數青春題材影片,在這一點上卻和《我的少女時代》保持了相當的默契,或許這是受到儒家文化強烈影響的東亞地區的共同特點。

二、真實化的情節建構

1960年,日本導演大島渚推出了影片《青春殘酷物語》。該片以凌厲的影像和對青年人命運的戲劇性描寫一時聲名大噪,成為電影史上青春題材的代表作品。《青春殘酷物語》的成功,自有其取勝之道。青年群體大體上可以被認定為最具反叛意識的一個群體。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席卷全球的青年運動。我們可以明確地說,該片正是因為利用戲劇化的手段強化了青年人同社會的沖突,從而在夸張的基礎上還原了整個時代的氛圍。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刻意設置的戲劇化、夸張化的情節設定在微觀層面、在對具體角色的刻畫層面反而失去了真實性。人物成為時代的、歷史的符號,從而失去了個性化的鮮活色彩。

《我的少女時代》則不然,影片描繪和展示的是發生在你我周圍的普通人的生活。女主角不僅沒有令人驚艷的容顏,而且名字也是普普通通的“林真心”而已,這和現在電影中常見的“Angelia”之流可謂是有了天壤之別。女主角如此,男主角似乎也沒能“高大上”許多。這種站在普通人的視角,著力刻畫日常生活圖景的嘗試不得不說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真實感。這個屬于我們時代的我們的故事在內地青春題材影片中往往是難以想象的。在時下所流行的青春題材影片中,故事往往發生在豪華的大都市,主角都有著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名字,他們基本上不為衣食發愁,所從事的職業也基本頂著耀眼的光環。在如同飄浮在空中的樓閣一樣的校園和社會里生活的他們,如同生活在終南山下的古墓派高手,充滿了生人勿進的高冷氣息。輔之以影片中常見的校園里的回眸一笑、大雨中的痛苦分手,往往會出現的高速攝影下的影像就像技巧本身一樣失去了生活的本來面目。

在那些強調戲劇沖突的青春題材影片中,往往追求刻意的偶然性因素對劇情的推動作用。承載情節的主人公或是蒙上天所鐘的寵兒,或是命運備嘗艱辛的被棄者。而情節設計一旦無法構建強烈的戲劇色彩,創作者甚至會“為賦新詞強說愁”,刻意強化本不激烈的矛盾沖突,使得劇情偏離真實生活路徑,這種刻意求工若能有力強化主題、很好地展示角色性格,倒也未嘗不可。可怕的是,劇情發展既無生活邏輯,角色性格設定也經不起推敲,這樣的創作選擇就值得商榷了。

相對前述作品,《我的少女時代》可以說平淡得過分,但也因此真實得過分。它既沒有撕心裂肺的、被人詬病卻大量出現的所謂“墮胎”等情節,也沒有醉生夢死的放浪青春。影片始終聚焦于校園內真實的學生生活,反映他們面對學習時的困惑、愛情的迷茫以及師生之間隱隱存在的矛盾沖突。尤其值得我們贊許的是影片對于主角遭遇愛情時的艱難選擇。徐太宇即將面臨出國,為了不讓愛著自己的林真心受到傷害,他假意和陶敏敏確立了戀人關系。按照一般的戲劇式電影的情節設定,這個時候往往要強化幾個角色之間的矛盾沖突,并以此情節作為關鍵節點,推動故事發展。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影片并沒有給我們奉獻一出涕泗橫流的悲劇,反而用舉輕若重的手段刻畫出這種痛徹心扉的愛情體驗。林真心面對這種局面,幾乎沒有猶豫地就選擇了避讓,她一邊微笑著祝福,一邊在飛奔下樓跌倒時默默流淚。

這種情節推進的方式雖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緊張刺激,反而更加接近生活的本來面目。它就像普通觀眾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那些選擇一樣,平淡且真實。

三、中國電影的未來路徑選擇

一部優秀的、能真正得到觀眾認同、觸及觀眾心靈的作品應該呈現怎樣的樣態,從以上我們對影片《我的少女時代》的探討中似乎可發現一絲端倪。無論觀眾的觀影需求是什么,那些能在電影中再現我們生活的每一次嘗試都會得到觀眾的熱烈回應。所謂爆米花電影更注重的往往是炫目的視覺影像、強烈的戲劇化沖突,它更多作用的是觀眾生理層面的強烈影像刺激。但《我的少女時代》這一類影片則不然,它們更多期待能夠在觀眾的心理層面留下更深的烙印。以情動人成為這類影片的至高追求,并往往以對情境的真實刻畫、對情感的深刻描繪成功地吸引觀眾的眼球。中國的電影工作者也曾經大量推出此類型的優秀作品,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隨著電影工業化進程的顯著加速,電影的娛樂以及商業屬性顯得越發重要起來。我們并不是要推崇藝術至上的理念,我們也并不是要求每一部電影作品都完整、真實地刻畫整個時代,描寫真實的情感。但在強調商業屬性的基礎之上,做到商業與藝術的兼顧,難道不是一個比較現實且明智的路徑選擇嗎?

當下的中國電影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以好萊塢為代表的電影強國。也許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在先進技術研發還是在影像效果層面我們都無法望其項背。但是我們也有屬于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對中國人心理的真切理解與把握,對中國人生活的真實再現。這也許是我們能夠取得這場電影市場爭奪戰勝利的最強有力的武器。

注釋:

① 聶欣如:《動畫概論第三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51頁。

② 周登富:《電影美術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年版,第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大理市| 石景山区| 毕节市| 江安县| 托克托县| 丰城市| 旌德县| 根河市| 台北市| 鄂伦春自治旗| 昆明市| 贺兰县| 宁蒗| 合川市| 赤水市| 班戈县| 康定县| 高台县| 兴山县| 房产| 柳林县| 临高县| 凉山| 临朐县| 宁陵县| 营山县| 堆龙德庆县| 怀远县| 响水县| 桦南县| 根河市| 吴忠市| 筠连县| 宁国市| 苏州市| 图片| 英吉沙县| 罗甸县| 巧家县|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