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規劃

信息化規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規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信息化規劃

信息化規劃范文第1篇

一、煤炭企業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過去的客觀條件所限制,煤炭企業所使用的大部分信息系統是分散開發或引進的,是面向具體業務和部門的,一般不會統一考慮數據標準或信息共享問題。大多數信息系統完成的是一些數據錄入、簡單查詢和報表打印功能,主要解決生產過程的事后統計管理問題。數據庫是面向人工報表建立的,數據流程大多是模擬手工業務流程的,信息編碼是隨意的,雖然有些企業、有些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中有了總體規劃,制訂了一些代碼信息標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卻缺乏整個企業層面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考慮,造成信息化低水平重復開發現象嚴重。由于數據平臺的不統一,同樣的一個數據項多次錄入,在不同的平臺之間保存,因而不能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各部門間、各系統間信息不暢通,自成體系,各自為政,沒有統籌兼顧,信息無法實現有效共享。因而,各部門已建成的信息系統之間形成了若干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島”,將企業管理陷在信息難以全面流動的“信息孤島”之間。長期以來,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普遍存在“重硬輕軟”、“重軟件輕數據”的認識誤區。許多人以為,計算機和網絡設備的先進就是信息化的高水平。他們在設備選型和網絡構筑上肯下工夫,肯花大錢,卻忽略了對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而導致對“信息孤島”問題熟視無睹。許多部門辛辛苦苦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只因為沒有建立信息的基礎標準,等到想再上一個臺階時,所有的代碼都得重新制訂,積累多年的應用系統都得推倒重來。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整體信息資源規劃??茖W的規劃應是建立統一的信息分類編碼,如“職工編碼”,在各系統中應是惟一的,無論財務系統還是人事系統。因此,要想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就必須進行信息資源規劃。美國信息資源管理學家霍頓和馬錢德等人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就指出,信息資源與人、財、物資源同樣重要,應該像管理其他資源那樣管理信息資源;要使每個部門內部、部門之間、部門與外部單位的頻繁、復雜的信息流暢通,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作用,不進行統一的、全面的規劃是不可能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資源規劃能從根本上解決“信息孤島”問題;能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一直無法解決的計算機應用系統跟不上管理變化的被動局面。

二、信息資源規劃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

信息資源規劃(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IRP)也稱為企業信息資源規劃,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信息,從產生、獲取,到處理、存儲、傳輸及利用進行全面的規劃。其核心是運用西方國家先進的信息工程和數據管理理論及方法,通過總體數據規劃,打好數據管理和資源管理的基礎,促進實現集成化的應用與開發。企業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無論是自行開發還是引進,都應該建立在信息資源的統籌規劃之上。只有做好基礎性、先導性的信息資源規劃,才能建立起集成化、網絡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待規劃的信息資源既包括管理系統中最小的數據實體,也包括經過數據分類、挖掘后提取出的信息,還包括信息關聯處理、邏輯判斷后形成的決策知識。信息資源在管理流程的每一個必要環節中得到增值,從信息資源的低級形態逐步轉變為高附加值的精加工產品,為管理和服務提供支持。離開信息資源及其在系統內的有機循環流動,管理系統就會失去運行基礎,成為一個“零輸人、零輸出”的空殼。

成功的信息化建設首先要對系統信息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美國管理與信息技術專家詹姆斯·馬丁提出的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統的方法論—信息工程的一條基本原理是信息系統以數據為中心,應用開發應該面向數據,而不應該面向處過程。數據是穩定的,而數據處理是多變的。威廉·德雷爾有句名言:“沒有卓越的數據管理,就沒有成功高效的數據處理,更建立不起整個企業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毙畔⒐こ淌謴娬{信息系統建設的高層規劃工作,即以總體數據規劃為中心的總體規劃與總體設計。在信息工程的理論指導下,總結MIS開發的經驗教訓,認識到以往的MIS建設所犯的通病是:“重功能輕數據”,沒有把信息資源規劃放在核心地位,只追求功能的羅列,不管數據組織是否合理,結果是“信息孤島”叢生,根本無法實現信息共享,不能提高科學管理的水平。為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MIS建設局面,必須確立“先搞信息資源規劃,后搞MIS開發”的技術路線,堅持在信息資源規劃中實施以數據為中心的關鍵技術。通過總體數據規劃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不僅適應了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也為后續應用開發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統一平臺是基礎,共享數據是核心,有了統一,才有共享。有了統一的數據平臺,可以連通“信息孤島”,形成“共享數據板塊”,進一步集成“信息資源大陸”,實現數據共享并挖掘增值,才能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信息資源規劃過程就是建立數據標準的過程。

在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最基礎的工作就是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在信息資源規劃過程中,標準化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實現信息共享、數據交換、數據庫設計、應用軟件設計和系統建設的保證。信息標準化工作,主要包括信息分類編碼標準化、數據源定義標準化、技術規范標準化、信息化技術應用平臺標準化和業務標準化等。信息分類編碼標準是信息標準中的最基礎的標準,應遵照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的序列,建立健全企業信息系統所使用的信息分類編碼標準。

根據“木桶理論”原理,企業信息化建設選擇最薄弱、最需要解決的環節—信息分類編碼標準化作為突破口,可以帶動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全過程中,注重應用,保持技術的傳承性,強化標準化,整合現有資源,是必須時刻引為準繩的工作原則,是建設的關鍵,是規避風險并戰勝挑戰的重要武器。提高認識,改變觀念,在資源整合的有效管理和技術的標準化上狠下功夫。同時,還要改變設備越新型、越高檔,系統就越先進的錯誤觀念。擁有昂貴的新型、高檔設備完全不能說明系統的先進性。只有花錢少、應用水平高的系統才是真正先進的系統。由應用產生的數據流才是真實的寬帶,它不是買來的,而是一項項應用系統的艱苦開發和得到實際運行,才能逐步“培育”出來。一個時期以來,許多企業飽嘗了分散開發、外購和“下發”軟件的苦頭,在“系統集成”的浪頭,又把希望寄托在聯網和系統軟硬件更新集成上,以為有了新的環境,只要做出一些應用“接口”就能實現系統集成。實際上,他們仍然在誤區中輾轉。最好的出路是:一是抓好數據重組工作,即建立信息標準化;二是重新規劃設計共享數據庫,建立穩定的全域數據模型;三是重組原有的信息資源,改造雜亂無序的數據環境。

只有從數據集成抓起,才能走出系統集成的困境;只有用全域數據模型來控制與協調信息系統的開發,才能取得信息系統建設的主動權。同一數據必須一次、一處進人系統,而不是多次、多處輸人系統,只有保證其準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經由網絡—計算機—數據庫系統,才可以多次、多處使用。那些“第一次產生數據,,就是“源點數據”。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源點數據”,也都需要用到別人的“源點數據”,這些數據是本部門信息系統的必要基礎。信息化建設,有賴于從“源點數據”開始的整體規劃。到數據源頭去,從數據開始規劃,而非從技術開始規劃,是信息化建設回歸本源的關鍵。整合信息資源,建設和改造企業管理數據庫,必須打破部門之間對公共信息資源的壟斷和封閉,加大信息資源的共享開放程度,共同對信息資源進行開發、更新和維護,讓信息資源在各環節的流動過程中不斷增加價值。協調部門與整體的信息利益,克服信息私有和自采自用的傾向,追求信息共享和全局信息資源優化管理。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對企業各領域、各部門信息化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協調,避免重復建設、條塊分割、自成體系。

三、信息資源規劃的基本技術和方法

信息資源規劃方法就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它的主體部分是信息工程的總體數據規劃,旨在解決分散信息系統的集成和集·成化信息系統建設的問題,建立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和數據管理規范。將信息資源管理基礎標準的建立貫穿于總體數據規劃的過程,就是信息資源規劃。信息資源規劃所涉及的技術方法主要有:

1.IRP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資源規劃的第一階段,包括對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對數據的需求分析首先,功能需求分析的技術方法是通過業務過程矩陣、關鍵因素分析(CSF)等,得到業務模型。其次,數據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用戶視圖分析、數據流分析(DFD)、數據元規范化。用戶視圖是一些數據的集合,它反映了最終用戶對數據實體的看法,這種分析可簡化傳統的實體一關系(E-R)分析方法,主要使用分類編碼技術和范式理論;數據元的規范化在信息資源規劃有重要意義,數據元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單位,是數據對象的抽象。分析清楚一個數據元素可能出現在哪些用戶視圖中及出現的頻度,可以提取出共享度高的數據元素,這些元素的標準化尤為重要。

2.IRP的系統建模。

系統建模是需求分析的繼續和“定型”,是信息資源的總體的概括和描述,是要解決“系統要干什么”的問題,是建立信息系統的通訊網絡方案、計算機體系結構方案、應用系統開發方案、信息管理制度與人員機構建設方案的基礎。系統建模分為系統功能建模、系統數據建模、系統體系結構建模。系統功能建模是對系統功能結構的概括性表示,一般采用“子系統—功能模塊—程序模塊”的層次結構來描述;系統數據建模是建立信息組織的框架、進行信息的組織。一般是通過E-R圖、數據庫的范式理論建立全域數據模型和子系統數據模型;系統體系結構建模是建立系統數據模型和功能模型的關聯結構,它是決定共享數據庫的創建與使用責任、進行數據分布分析和制定系統開發計劃的依據,這種關聯結構通常采用U/C矩陣來表示。

四、實施信息資源規劃應注意的事項

理論指導下的企業信息資源規劃實施,對我們來說還剛剛起步,不完善的地方還很多,需要進一步探討。

1。信息資源規劃的工具的研制十分必要。在規劃過程中有大量的規格文檔,其建立工作非常繁瑣,大連圣達計算機發展有限公司的IRP2000軟件工具具有很好的功能,如果能在系統的輔助設計方面再增加一些模塊,那將更為實用。

2.很多單位的領導認識不足。他們認為信息資源規劃是“空”理論,重應用輕規劃的現象非常普遍,即使有規劃,也不用,非常隨意,致使設計與規劃脫節。因此我們認為應該像城市規劃一樣,將規劃、設計、實施三個環節緊密地結合起來,以項目合同的法律形式確定下來,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

3.設立專門的數據管理部門來抓數據管理工作。不必新設立科、處、室,可以在信息中心或相關部門中設立一個專門工作組。數據管理人員要在計算機教育、數據處理方面有一定的經驗。

信息化規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城鄉規劃法; 規劃信息化; 城市規劃管理; 珠海

Abstract:Promulgation and enforcement on January 1,2008,“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law ”. Comparing with “the Urban Planning Law ”, be law's turn to plan as a whole emphasizing city and countryside , encourage further adopt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scientificalness , improve the put supervision into practice and administrative efficacy of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How to make use of the new that the informationize plan administration means puts into effect“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law”to require that lifting plans control level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be worthy for the plan information chemical industry author to ponder over the matter. Important several content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promulgated right away“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law”,has planned informationize construction current situation combining with present , has suggested that at present, the urban planning there exists several problems ought to pay attention to in informationiz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s in the days to come, and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expounding combining with informationize construction of Zhu Hai City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example.

Keywords:city and country planning law; plan informationize; the urban planning managed; Zhuhai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08)11-0128-03

1前言

信息化技術進入我國城市規劃領域的近20年間,為城市規劃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支撐,逐步成為城市規劃編制和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極大提高了城市規劃水平和效率,并在人類社會城市規劃進程中為城市規劃龍頭作用的體現提供了強大的科技平臺。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規劃法》已不能滿足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2008年1月1日《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實施,打破了原有的城鄉二元結構,將規劃制定、實施、修改和監督檢查等各項工作以城市為中心擴展到城鄉一體化,其覆蓋的業務范圍和地理位置都有很大的增加,要求更為規范、更為嚴格。這意味著在新法的指引下,規劃信息化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規劃信息化的發展如何能較好地應對城鄉規劃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的變化,規劃信息化建設支撐部門有不可推卸的職責。面對全面實施《城鄉規劃法》而引起的規劃管理體制改革、規劃管理模式的變動、管理程序的調整,都需要信息技術支撐部門的跟進。因此,及早研究和謀劃才不至于陷于被動。

2規劃信息化發展現狀

我國城市規劃行業在近20年的發展中,在規劃編制、規劃設計、規劃管理等多方面推進信息技術已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全國已有200多個城市建成了具有空間定位的基礎設施管理系統;有近300個城市建成了規劃(審批)管理系統用以輔助業務管理;全行業初步達到了圖形數據管理數字化,規劃設計可視化和方案成果網上展示;大多數城市政府規劃部門所建立的政府專業網站,通過數字化、可視化、網絡化及圖文一體化的公共平臺實施政務公開和公眾參與,實現政府與公眾的溝通和互動。[1]

然而,當前城市規劃信息化建設與規劃管理的實際工作還有較大差距。在2007年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暨規劃新技術運用20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唐凱司長[1]在主題報告中,總結了目前規劃信息化建設需要重視和有待解決的幾個問題,比如規劃信息化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有待提高;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少地方建成的規劃管理系統功能比較單一等。

《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實施對完善和指導當前規劃信息化工作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又對規劃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中國規劃信息化發展中面臨的新課題。

3規劃信息化建設的新要求

從1990年《城市規劃法》正式施行到2008年《城鄉規劃法》正式施行的近20年時間里,城市規劃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規劃法制建設為規劃信息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支撐環境,規劃信息化建設也促進和推動了規劃法制建設?!冻青l規劃法》對新時期規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給規劃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在規劃管理方面,《城鄉規劃法》強調城鄉規劃綜合調控的地位和作用,完善了“一書三證”的城鄉規劃行政許可制度和公眾參與的制度框架,確立了嚴格的監督檢查制度,強調城鄉規劃制定、實施全過程的民主和公開。根據《城鄉規劃法》的要求,規劃信息化應盡快完善“一書三證”的規劃審批信息系統的建設,采用GPS、遙感等技術增強規劃監督檢查,完善規劃服務網站,增強規劃公示的參與力度,豐富規劃參與內容,并開展城鄉規劃信息資源的整合,確立城鄉規劃信息化一體化建設體系,盡快將城市規劃信息化的建設成果應用普及到各區縣的規劃管理部門。

3.2在規劃編制管理方面,在《城鄉規劃法》“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下,各地都在開展城鄉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規劃編制任務加重,對規劃編制成果的科學性也有更高的要求。應建立規劃編制管理平臺,對規劃編制工作進行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借助高新技術加強對城市發展重大問題的前期研究,建立規劃成果數據庫平臺,規范規劃成果數據管理,實現各類規劃成果的銜接,指導規劃成果的實施和管理。

3.3規劃數據共享方面,“三規合一”是規劃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城鄉規劃法》第五條規定[3],城鄉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目前城鄉總體規劃與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三大規劃間就存在內容不一致、相互銜接差等缺陷,不利于城鄉發展。需在統一規劃目標及統一空間管制基礎之上,加強數據標準和數據共享機制的研究,統一空間數據管理,協調和銜接各類規劃。

4《城鄉規劃法》下規劃信息化的發展對策

針對《城鄉規劃法》對規劃信息化建設的新要求,以下結合珠海規劃信息化建設實例,對規劃信息化發展的思考進行詳細闡述。

4.1城鄉規劃信息化一體化建設

《城鄉規劃法》的頒布,意味著城市規劃管理進入城鄉一體規劃時代。城鄉一體規劃信息化最關鍵的是規劃數據整合,建立統一的標準,形成健全和完善的機制,最終實現在統一的平臺上互通互聯,保證信息上傳下達。珠海市規劃信息化建設在市域骨干網絡的基礎上,逐步開展了市――區規劃信息化的一體化建設。

在城鄉規劃信息化一體化的建設前期,珠海市開展了規劃業務辦公系統的一體化建設,解決了市局和區分局的業務規范、規劃信息、系統應用的一體化,提高了系統運行性能和數據安全性。

4.1.1業務規范一體化。統一了市局與區分局之間的業務規范。建立了市局與分局一致的業務立案標準、業務審查依據、業務審批流程,為城鄉規劃審批管理平臺的整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1.2規劃審批信息一體化。實現市局、區分局各類規劃審批信息的整合。市局分局的審批信息在同一數據庫平臺下進行集中管理。在各區分局信息化人才貧乏的現實條件下,為分局數據的管理和維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提高了規劃數據管理的安全性。

4.1.3應用一體化。實現了統一的規劃業務辦公平臺。按照權限管理,市局可查看各分局的業務審批信息,實施業務的督察督辦及行政效能統計分析,提高了城鄉規劃市、區間縱向的規劃業務管理水平。

4.2城鄉規劃編制管理

珠海市新一輪總體規劃《珠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年-2020年)》已編制完成,依據《城鄉規劃法》“先規劃后建設”的要求,目前城鄉控規編制工作已全面啟動,城鄉規劃編制任務繁重。為加快城鄉規劃編制工作,指導城市建設,實現城鄉統籌規劃,珠海市前期開展了全市區地域編碼體系的研究,建立了基于“綜合分區―分區―片區―編制單元―管理單元―地塊”六級體系的全市城市規劃地域劃分,并統一賦予各級唯一的地域編碼,將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在內的全部城鄉規劃編制工作進行統一管理,建立了珠海市規劃編制管理平臺,提高了城鄉規劃編制效率和管理水平。

4.2.1規劃編制工作的統一平臺管理

珠海市城市規劃編制單位包括市政府各職能部門、市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分局,各編制單位在統一的規劃編制管理平臺上進行規劃編制工作的開展,制定統一的規劃編制工作規范標準,實現規劃編制工作的規范化、流程化、信息化、科學化管理。

4.2.2規劃編制項目的全過程管理

對規劃編審業務的編制任務計劃擬定、計劃審核、經費使用、合同簽訂、評審會議紀要(初步方案、中期成果、成果、技術委員會)、公示、審批、成果歸檔等全過程實現流程化管理(圖1)。結合《城鄉規劃法》的要求完善了規劃編制單位的資質管理。保證了規劃編制的科學性,提高了城鄉規劃編制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4.3控制性詳細規劃成果數據庫的建設

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介于總體規劃與修建性詳細規劃之間的中間環節,在城市規劃管理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冻青l規劃法》明確了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法律地位,嚴格規劃實施的管理??匾幊晒鳛槌鞘幸巹澒芾韺嵤┑谋匾罁?,目前控規成果數據的管理尚不能滿足規劃管理的實際需要。主要體現在上下層次規劃成果銜接不足、與規劃歷史數據和現狀數據的時態關聯不足、與實際規劃業務審批管理的聯系不足等方面。

珠海市以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工程為契機,依據《珠海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技術規定》、《珠海市地域劃分及編碼規則》及《珠海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成果數據標準》等技術標準,以城市用地規劃管理的實際需要為導向,建立了基于GIS的控規成果數據庫平臺,實現了對控規成果數據的科學管理。

4.3.1制定了珠海市城市規劃成果數據標準化體系

建立一整套規劃成果及基礎數據的數據標準,完善的數據采集、監理、入庫、更新、維護、分發和共享機制,保證系統數據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規范性。

4.3.2建立珠海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成果管理平臺

對中心城區內控規編制的現狀調研數據、控規編制成果數據以及規劃審批數據進行入庫管理,實現規劃數據的管理和應用,建立了珠海市城市規劃管理空間信息數據庫平臺。主要包含的功能模塊有:監理入庫模塊、圖形操作模塊、信息查詢與統計模塊、數據決策分析、數據管理模塊、元數據管理模塊、對外服務模塊、三維效果分析模塊。

4.3.3控規成果數據的關聯設計

4.3.3.1規劃數據的時態關聯。城市規劃數據信息來源于過去,存在于現實,并在現實中發生變化,是一組動態變化的信息。因此,基于時空約束條件,我們設計空間數據組織和地塊編碼關聯性,用于實現對歷史信息的動態回溯以及歷史信息、現狀信息和成果數據的關聯;

4.3.3.2與上下層次規劃成果的關聯。控制性規劃成果數據庫作為珠海城市規劃空間數據庫的子庫,與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數據都存在著邏輯上的派生關系。將規劃成果數據先分成不同規劃區域,再分為不同規劃層次:總規、分區規劃、控規,明確各區域數據的不同規劃專題信息,定義各規劃專題間的層次關系,理清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在珠海市統一的地域劃分編碼體系下,利用地域編碼建立各層次規劃成果之間的關聯,實現規劃成果在時空上相互銜接。

4.3.3.3與業務審批管理和規劃編制管理的銜接。實現控規成果數據庫、規劃編制管理系統及業務審批系統的銜接。規劃編制管理系統有效地對規劃管理空間信息數據庫中的數據以項目為單位建立關聯關系,使用戶可以便捷地從規劃編制管理系統的圖形模塊中查閱關聯的已入庫的規劃成果數據,實現規劃編審系統的圖文一體化管理;在規劃審批管理系統中完善控規管理圖形模塊,實現對規劃審批過程中對控規成果數據的查閱及統計分析。

5結語

中國規劃信息化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積累了一定的技術應用和實踐經驗,逐步顯示出快速發展的潛勢,具備走向規?;l展的初步條件。隨著《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實施,如何提升法律監督能力,促進城鄉規劃法的實施,是中國規劃信息化建設面臨的新課題。由于機構改革的原因,珠海市規劃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目前城鄉規劃信息化建設還僅僅是個開端,今后仍需要不斷地探索。結合《城鄉規劃法》的要求,力求在城鄉規劃管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及規劃實施監督等方面提供更廣、更深的信息化支撐,促進數據共享,推進“三規合一”,提升城鄉規劃管理的服務水平,提高城鄉規劃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唐凱.新技術在城市規劃信息化應用的二十年[A].2007年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暨規劃新技術運用20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昆明,2007-11-24. 昆明:昆明市規劃局,2007.57~6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Z].1989-12-2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Z]. 2008-1-1.

[4] 于卓,吳志華. 信息技術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的應用體系研究[J].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2(05):47~50.

信息化規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城市規劃 測繪 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發展迅猛的社會,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飛速發展,我國的信息技術也得到了不斷地發展,并且已經滲透到我國社會及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成為了我國提升勞動生產力以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一個綜合考評基礎。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與應用,給城市規劃行業也帶去了非常多令人驚喜的變化,但是,從目前看來,我國的城市規劃及其基礎設施方面、整體的管理水平等方面水平并不是很高,大部分的城市規劃與管理都還是處于一個以紙質統計為主要的信息管理手段,絕大部分還是基于純粹的數據庫的方式來進行的,缺乏了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信心表達,將很難實現空間上的信息查詢、信息統計以及信息分析等等一些系統功能。信息化測繪對城市的相關基礎設施資源進行可視化的分析與管理,并且能夠達到充分利用城市化基礎設施資源,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以及設計、建設和維護的全過程的管理。

一、城市測繪的主要內容

測繪是以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空間科學、信息科學為基礎,以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技術核心,將地面已有的特征點和界線通過測量手段獲得反映地面現狀的圖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和行政管理之用。城市以及地籍、房產測繪共同構成了整個城市建設當中具有交叉作用的三大塊,通過城市測繪的相關數據能夠反應出整個城市的地表的自然以及經濟和社會等多方面要素的特征以及位置、形態、大小和一些其他的重要信息等等。通過城市測繪的相關資料可以很直觀的反映出城市的面貌,在做城市規劃的時候也需要經過城市測繪的相關資料,測繪資料的準確性以及完整性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城市規劃及城市建設。關于城市測繪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城市現狀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地下管線的測量、城市平面以及建筑用地界線選定等等。

二、測繪的社會需求

有關測繪工作的具體體現主要在以下方面:測繪對于行政區域的劃分來說,關系到行政區域的布設以及加密城市的控制網,能夠使得整個城市的建設以及規劃能夠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下有序進行,而且還能夠為政府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提供一些可靠的多比例尺的地形圖,同時還能夠滿足各個行業的使用需求,能夠根據具體的設計需求來規劃整個城市的建設用地,并且還能夠對城市的用地情況進行實時監控,能夠獲得一些有效的可靠的信息。另外,社會對于測繪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大部分的需求單位主要是政府機關,然后是一些企事業單位。經過測繪之后的絕大部分的資料都將運用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規劃當中,城市規劃的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測繪資料的輔助。包括從建設用地之前的選址、建設工程的有關設計以及實施等多方面,測繪是始終貫穿到城市規劃的每一個環節的。所以,重視以及促進依法測繪,這樣才能夠保證整個城市的完整性、連續性以及統一性。在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工作中,必須進行土地測量和測繪各種地圖,供規劃和管理使用。在地質勘探、礦產開發、水利、交通等建設中,必須進行控制測量、礦山測量、路線測量和繪制地形圖,供地質普查和各種建筑物設計施工用。

三、信息化測繪服務城市建設的方式

(一)服務內容多樣化

服務內容從數字地圖產品到數字地圖的補充產品,從普通的DMI到Web-GIS,Mobile-GIS和網格GIS、從4D產品到5D產品:一個可量測的實景影像擴展成5D產品。

(二)三維可視化

通過運用ImaGis軟件能夠使用一些交互式的應用程序,并且使用者還可以自行建立起虛擬的三維場景,能夠進行瀏覽以及分析和查詢等。并且,所獲得的信息將更加直觀、完整以及清晰,能夠進行空間分析、漫游以及一些屬性編輯等等,比如說需要對某一棟高樓進行查詢的話,可以對這棟高樓建筑周邊的街道以及周邊的建筑進行模擬實現實時場景畫面更新,對這棟建筑的日照以及交通情況進行模擬,還有對這棟大廈的大概人口以及周邊的加油站等等做一個信息匯總,這些信息將會受到用戶的喜歡。

(三)可測量

用車載GIS導航進行多CCD相機拍攝,然后將每一個像片的元素都求出來,讓后再把前方交會的公式進行計算并且掛到網上去,所以就可以在網上看到模擬出測量出整個街道的寬度以及被測量對象的高度等等??赡懿恢勒l會需要這些信息,但是知道做這些東西是一定有人需要的,先把所拍攝到的影像放在網上,用戶能夠根據此測量出所需要的目標的相關信息,使用者可以進行自由的操作并且參與到其中。其實這一功能并不是只有專業人員才能夠做到的,希望普通用戶就可以將自己看到的影像上傳到網上,進行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服務,并且這種做法可以很有效的降低成本。

四、GIS的應用與發展方向

雖然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有關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及其應用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出于空間的復雜性以及特殊性,GIS的發展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一)數據采集、共享、更新以及分析

多數情況下,采用的跟蹤數字化方法速度慢、精度低;掃描數字化尚未普遍采用;軟件運行不穩定、智能化程度差。數據多來自地圖,遙感動態信息的應用基本沒有解決;多數數據源數據采集方法及其技術集成程度低。數據采集與更新落后狀況阻礙了GIS的發展。

(二)系統功能深化

大多數GIS仍是側重于數據獲取、存儲、管理和查詢檢索的初級階段,空間分析、預言預報、決策支持功能很低。已經建立的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系統、圖像數據處理系統、自動觀測臺網系統,將為GIS提供大量、及時、動態的數據,為GIS建立動態地理數據庫、模型庫提供條件,為GIS走向高級支持決策創造了條件。

(三)3S集成問題

GIS、RS、GPS各自代表地圖制圖、攝影測量、遙感和大地測量等學科的前沿技術,目前還沒有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一體化進程還在初步階段。但是,衛星遙感技術的進步,從全球到局部、從宏觀到微觀的人類認知過程,傳統的地圖測繪模式也將從根本上發生變化,這將不利于GIS的發展。

(四)方法學問題

目前缺少明顯的認知方法學以及能夠面對大眾的程序設計方法學及其指導,這將導致整個設計的分析以及實現需要經過一個系統的過程,并且這種系統過程的認識方法和一般的系統認識方法是不一樣的,就好比計算機語言與一般的人類語言,傳統的系統設計以及系統分析,還有系統實現都和人類認識問題的整個過程以及宏觀層次上存在著差異,而且整個軟件系統的維護性以及可靠性也比較差。

小結

總之,為了更好地發揮測繪保障服務水平,發揮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建設管理中的作用,應由政府測繪主管部門牽頭,規劃管理、土地管理、房產管理、路政、水利、交通和市政建設等部門共同擔綱,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相關政策,確定唯一的地理信息基礎數據的作業要求、精度、成圖質量,整合現有測繪力量。制定相應的維護、更新機制,確保地理數據的正確性和現勢性,進行統一的城市大比例尺基礎圖提供,各部門在基于一個共享數據平臺的基礎上掛接本部門的專業數據,直接獲得數字化的地形信息,從而極大地減少重復勞動,降低全社會的信息收集與輸入成本,保持空間位置的統一性和精確性。

參考文獻

[1]孔祥元、郭際明、劉宗泉等.大地測量學基礎[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5

信息化規劃范文第4篇

然而,很多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忽視了這個關鍵的常理,在沒有對自己企業信息化進行很好規劃的前提下,匆匆上馬,甚至盲目聽從軟件商的建議,直接進入具體功能的實施,如同病人在未確診前就盲目開刀一樣。

這樣實施的后果是:難以保證企業實施信息化的最終效果,大大增加了實施的風險性,甚至會導致整個項目的失敗。而如果項目失敗,不僅會使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導致企業的高層領導對信息化建設的效果產生懷疑,并且對信息化主管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設中變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因此,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有必要、也必須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進行全面的、整體的、合理的規劃,做到“成竹在胸,有的放矢”。

那么,企業的信息化規劃應該由誰來完成呢?

答案非常簡單,即,引進“外腦”,借助專業的信息化咨詢公司,與企業一道來實現企業信息化的規劃工作。

道理有三:

首先,為什么不是企業自己?

雖然企業不乏IT人才,但他們大多處于執行層,是信息化的具體實施者,而企業信息化項目是一個戰略和戰術結合得非常緊密的項目,是同企業的發展戰略息息相關的,這部分人很難站在企業全局的角度進行信息化整體規劃;另一方面,企業的高層領導雖然對企業的戰略非常了解,但對信息化知識理解得不深、不全面,或是對信息化知識有很深的了解,但因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很難靜下心來親自對信息化進行整體規劃。

其次,為什么不是產品提供商?

現在很多產品供應商(包括硬件、網絡、軟件等)將“為企業進行免費的信息化規劃”作為其營銷過程中的殺手锏。但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無論這些信息化專家水平多么高,其規劃能力多么好,都擺脫不了其咨詢的最終目的――推銷自己的產品,從而使咨詢的權威性大打折扣。軟件企業提供的方案以自身的產品為基礎,其出發點是企業如何適應自己的產品,怎樣使自己的產品能夠改動得最少,怎樣能夠盡快簽訂合同,把軟件賣出。

這種情況的一個真實的寫照就是,以技術見長(C4P,即CAD/CAE/CAM/CAPP/PDM)的集成商給企業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最終是PDM項目,而以財務見長的集成商的最終方案則是“財務+進銷存””。由此可見,企業的信息化規劃不可能寄希望于產品提供商來提供。

最后,為什么不是大專院校?

大專院校有大量的、信息化理論知識非常深厚的學者、教授,但是信息化規劃工作不是一個學術問題,而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項目,需要對企業的工程實際、需求和相關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有深入的理解,這是學者們相對欠缺的。此外,有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是,目前很多咨詢項目往往是導師簽單,研究生和博士生具體實施,所提交的最終規劃往往是“紙上談兵”。

因此,企業信息化規劃的重擔必然落到專業的信息化咨詢公司肩上。

這里提出的專業的信息化咨詢公司是指不以銷售某種軟件產品為目的,而是以咨詢費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信息化咨詢服務企業,是用戶企業(甲方)、信息化產品供應商(乙方)之外的第三方。

專業的信息化咨詢公司應該擁有專業的信息化人才,這些人才應具有深厚的信息化理論基礎和長期的信息化實踐經驗,還應該對企業管理有深入的理解。

具備專業的信息化人才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詢公司,具有獨立性、中立性的特點,不以推銷產品為目的,因此,可以從企業的實際出發,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提交出符合企業現狀和發展要求的信息化規劃。

同時,第三方咨詢公司通常還承擔幫助企業選型、進行項目實施的監理和實施效果的評測等工作,實際上就需要承擔一定的保障信息化項目成功的責任。這樣就可以使企業有效地規避風險。

信息化規劃范文第5篇

一、培訓內容

本次培訓首先介紹了什么是企業信息化架構,并通過企業信息化缺乏架構表現出來的問題,引出了企業信息化架構的意義,進而講述了企業信息化架構的內容和本質。

培訓老師講解了主流的四種信息化架構方法:美國國防部體系結構設計(DoDAF)、美國聯邦體系結構設計(FEA)、企業架構框架(TOGAF)、面向服務的建模和架構(SOMA)。其中DoDAF和FEA是相對離散的結構,約束力不強,TOGAF是目前企業信息化架構建設的主流,而SOMA是基于面向服務的架構方式,是未來信息化架構的發展趨勢。

重點以IBM公司作為咨詢公司,為某國有大型集團進行信息化架構建設為例,講解了信息化架構建設的五大實施步驟,及各步驟的實施方法、工具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分別為:

(一)業務架構設計

這里需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和愿景,建設、優化和調整企業的業務流程、機構以及職能,并據此通過圖表、調查問卷、研討會等形式,分析并找出企業IT建設的問題和詳細需求,確定IT建設的建設點和關鍵點。

(二)數據架構設計

此步驟需從數據編碼標準化開始,逐步建立數據倉庫、建立歸檔的數據庫,建設完善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建立系列數據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從而形成全局的可共享的數據中心。

(三)應用系統架構設計

此步驟將形成一個描述企業現有或未來概念應用架構的單一視圖,規劃定義IT系統和他們之間的接口以及集成方式,展示企業應用系統的組成部分和他們之間的關系。需要注意的是應用架構不是對某個系統的設計或者需求分析,而是定義企業向業務部門提供的整體的IT應用系統和功能。

(四)IT基礎設施架構設計

這步又稱為技術架構,它主要定義了如何建立一個IT運行環境來支持數據和應用架構,包括IT基礎設施的組成、網絡部署方案、數據中心建設方案、災備體系的建立、安全機制的建立等內容。同時還需要考慮業務架構、數據和應用架構、現有的軟硬件和網絡技術、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

(五)總體實施策略與IT治理

這里主要包含5塊內容:1、通過一系列的工具和討論預計項目任務量,并確認項目的優先級;2、進行通過比較分析進行產品選型,并制定項目實施計劃;3、制定企業信息化發展階段,和需求變更管控機制;4、建立基于信息技術基礎架構庫(ITIL)的IT服務管理;5、IT運維工作服務化、流程化的方法,及問題管理的方法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超| 咸丰县| 崇文区| 交口县| 五莲县| 利辛县| 濮阳县| 额尔古纳市| 滨州市| 肃南| 龙川县| 南靖县| 宁武县| 临泉县| 时尚| 吉林省| 新余市| 江华| 双桥区| 婺源县| 保靖县| 措美县| 张家川| 城固县| 宁晋县| 偏关县| 拉萨市| 乌兰县| 喀什市| 临猗县| 昔阳县| 邯郸市| 同心县| 宜都市| 分宜县| 黔西| 旬阳县| 定日县| 成武县| 资溪县| 依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