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李白黃鶴樓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張豆豆不解:“為什么?”李樂樂說:“因為唐代詩壇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平生不登黃鶴樓,就稱詩人也枉然!’所以唐朝的大小詩人們,一輩子肯定要去一趟武漢的黃鶴樓,如果不去的話,以后自稱詩人肯定會讓大家笑掉大
牙的。”
張豆豆來了興致,忙說:“樂兄,快給我講講,黃鶴樓上都有什么好故事,我要快點去黃鶴樓,說不定太白兄正在那里等著我呢,哈哈!”李樂樂略一思索,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
因為李白是名滿天下的詩仙,人人都想見他,而黃鶴樓又是天下詩人必去的地方,所以經常有詩人圖個方便,邀請李白去黃鶴樓飲酒。李白是個酒鬼,只要聽見“酒”字就坐不住了,當然逢邀必去。去了之后喝完酒,大家要分手的時候自然依依不舍,李白的詩情就上來了。所以李白在黃鶴樓留下了多首送別詩,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送別詩,樂豆們知道是什么嗎?哈,當然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咯,大家都知道啊――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看看這首詩,寫得真是無限深情,離別的眼淚都掉進江里了。哎喲,太白兄好多情啊!不過,我們最最浪漫最最飄逸的大詩人太白兄去黃鶴樓也有不爽的時候。話說這一天,李白又登上了黃鶴樓,面對著樓上樓下的美景,詩仙自然詩情大發,于是從懷里掏出一支毛筆,準備在墻上寫詩。不料李白一抬頭,嚇了一大跳,只見墻上已經有了一首詩,詩名為“登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讀之下,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天吶,這是誰啊?把這么牛的詩寫在這里,還讓不讓人活了?嘆息良久之后,李白擦干眼淚,把毛筆一扔,走下樓去,邊走邊喃喃自語:“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啊,不會吧,詩仙也有如此失意的時候啊?看來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
這個令李白為之擱筆的崔顥雖然詩風激昂豪放、氣勢宏偉,但是好像沒怎么聽說過呀?是啊,史書上記載并不多哦,作品也很少。
不過,這一首《登黃鶴樓》在《唐詩三百首》中名列七律第一耶,這足以讓他名傳千古了。
哇,真牛啊!李樂樂講完了,張豆豆說:“我準備去黃鶴樓了!我要常駐那里!一定要等上李白!我一定要陪他大喝一場!沒準兒太白
兄一高興,就會寫一首《黃鶴樓送張豆豆之21世紀》,那我就在文學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翻譯:老朋友在黃鶴樓向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前往揚州,孤帆的影子越來越來遠,慢慢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到長江水流滾滾好像自天邊而來。
最初的黃鶴樓是三國鼎立時孫權為便于水上作戰而在黃鶴磯上修筑的望臺。晉滅東吳后。三國歸于一統。從軍事的角度上說,它已失去意義,但隨著江夏城的發展,黃鶴樓演變成登臨游憩的勝地。到了唐代,經濟與文化的共同繁榮,使開發最早的黃金水道長江成為各種信息交匯輻射的樞紐。宋代的黃鶴樓由樓、臺、軒、廊組合而成。雄居于城墻高臺上,游人從城下拾階而上,通過牌坊式的拱門,進入一個用白玉圍欄隔成的獨立空間,然后穿廊入主樓。樓上雕窗危檐,飛闥四敞,人們可以借月品茗,亦可目窮千里。飽覽煙雨山色,碧葉水光。宋代的黃鶴樓整體布局比較合理。重檐飛翼。錯落跌宕而又渾然一體,顯得有條不紊。繁而不亂。在當時無疑是一座了不得的建筑,可惜毀于一場戰亂。明代是一個多事之秋,建了毀、毀了建的黃鶴樓終難保全。在清王朝統治的200余年里。黃鶴樓如同浩浩長江之中的一葉孤舟,目歷祖國受盡劫難,最后慘遭火焚,只留下一片灼手的瓦礫、幾截扭曲的斷木于凄風苦雨中,任后人憑吊和沉思。
歲月悠悠,白云千載。無數個風雨蹉跎的晨昏之后。黃鶴樓更以勃然雄姿傲立在蛇山之首。駐足大江堤頭,舉目仰望。“黃鶴樓”三個鎦金大字直撲眼簾,真有點吐納江漢的磅礴氣勢。續建后的黃鶴樓,既繼有唐宋一脈柑承的雍容偉岸。又融入了當代力學美學的科技成果,它由主樓、配亭、軒廊、牌坊組成,分布于三層平臺上。樓為鋼筋混凝土木結構,72根大柱頂天立地,60個翹角層層凌空,清一色的琉璃瓦富麗堂皇,每個角上均懸掛著銅鑄的風鈴。步入主樓,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巨型壁畫《白云黃鶴》。上有黃鶴飛舞,下有如沸江濤,悠悠白云若隱若現地繚繞于水天之間。
登樓眺遠,楚天極目,甚是暢懷。在導游的熱情講解和指點下,從李白的“壯觀碑”到崔顥的《黃鶴樓》,從岳飛憑欄吟詠憶忠良到樓前賦詞論江山……游客們身游名勝遺跡。耳聞名人傳奇,不覺游興倍增,流連忘返。
我原先以為,黃鶴樓。一座舊樓而已。沒想到登臨之后竟長了許多見識,引出許多感受,真是不虛此行。作為名揚四海的中華古建筑,1700多年來,黃鶴樓曾迎送過無數騷人墨客、英雄俊杰,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先后在此留下足跡、手跡和事跡,為該樓增添了濃重的文化色彩,使之不再是一處孤立的遺跡,而成為一部歷史的讀本,一分文化的積淀。或許,黃鶴樓的魅力正在于此。“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國的名勝古跡、青山秀水哺育了大批名人,而歷代的名人又不斷地為這些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注入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內涵和持久的生命力,使之逐漸聞名于世。他們登山求其境,遇水索其源,觀其形,悟其神,寄情抒懷。千古流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釋】
金陵:江蘇省南京市古稱。
吳宮:三國時吳國建都金陵,故稱。
【經典背后】
人們當今到南京尋訪的古跡白鷺洲公園,其實與李白詩里的“白鷺洲”完全是兩碼事。
白鷺洲公園原為明朝中山王徐達的東花園,系一個半城湖,民國初年始定名“白鷺洲”。而李白登鳳凰臺所看到的白鷺洲,據《景定建康志》,那是石頭城外長江中一長形沙洲,將江水一分為二,曲繞中分。洲上多蘆葦,常有白鷺群集, 因名白鷺洲。
南唐時,白鷺洲邊有入江船碼頭,洲上是江鷗棲息之所,人至不驚,時人有“白鷺洲邊江路斜,輕鷗接羽滿平沙”的詩句。白晝白鷺翻飛,柳色照行人,衣白者皆碧;夜晚棲息其上,“波光搖江月,星影入城樓”,實是一風景優美之地。李白詩中的白鷺洲,明代被列為“金陵十八景”之一。清康熙、乾隆南巡時,都曾到此一游。隨著歲月流逝,長江泥沙淤積,江道西移,沙漲水落,白鷺洲與長江南岸漸漸相連,形成了沙洲圩,即今江東門外、上新河北、板橋之西一帶。 雖已舊跡莫辨,卻依然留有“白鷺洲”的村名。
白鷺洲的方位定了,那李白詩里的鳳凰臺到底在哪兒?既然李白登上鳳凰臺就可以看到白鷺洲,想來不會離白鷺洲太遠。
中華門內西南隅,有一處叫花露崗,崗西有鳳游路和來鳳街,這一帶便是歷史上的名勝之地鳳凰臺。
李白寫《登金陵鳳凰臺》詩還有一段真實的故事。那次李白到黃鶴樓,詩興勃發,突然見到墻上崔顥的題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誦讀之后贊賞不已, 只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隨即扔筆郁郁下樓,拂袖而去。
后來李白到金陵,登鳳凰臺,詩興突發,且登黃鶴樓時的詩情猶在,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用的是崔顥的《黃鶴樓》詩原韻,不僅開首句法模仿前詩,而且將武昌的鸚鵡洲與金陵的白鷺洲相呼應,真是天造地設。(海 然 輯)
晉代:東晉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門貴族。丘:墳墓。
練市小學 朱丹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這個字念?
生:故
師:你能給它組組詞嗎?
生:事故 故人 故事
師:剛才有同學說到故人,你知道故人是什么意思?
生:老朋友
師:我們把自己的老朋友稱為故人,那么說到朋友,有沒有誰想介紹介紹自己的朋友的?
生自由說,可以從姓名,特點,愛好,等多方面來說。
師:今天,朱老師也要帶大家去認識一對好朋友,讓我們上課好嗎?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一、解詩題
師:這對好朋友是(課件出示:李白 孟浩然)?
生:李白 孟浩然
師:通過昨天的預學,我知道,你們已經對他們有所了解?我們請小先生沈嘉程帶我們去了解一下!(小先生沈嘉程交流)
沈嘉程:通過昨天的預學,我們已經搜集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的一些資料,拿出我們的預導學案,哪個小組的同學想來交流?
李白的背景。
孟浩然的背景資料。
(得根據同學的回答,隨機應變,適當評價,如:
是呀,你們的預學可真充分。你知道的可真多。謝謝你們組的交流。你們組的資料可真全面。)
總結各小組的發言:
同學們了解得可真多,據我所知,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時,李白才28歲,而孟浩然40歲左右,兩人年紀相差12歲,我們把這樣的朋友稱為忘年交。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李白專程前往鹿門山謁見浩然,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于是,相約來到江夏,游歷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廣陵,于是二人在黃鶴樓相別。看著好友離去,李白思緒萬千,欣然寫下千古絕唱《送孟浩然之廣陵》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吧!
1、 讀詩題
師:感謝我們的沈先生,好,誰先來給我們來讀課題!
一生讀。
師:讀正確了,孟和陵是后鼻音,讓我們一起讀!
2、 解詩題
師:讀了題目,你知道了什么呀?
自由說:李白送孟浩然 在黃鶴樓
師:那題目中哪個字表示去?
生:之
師:帶著理解,讓我們再讀課題。
齊讀
師:那么長的題目,我們不妨在地點和人物后面稍作停頓。再來一次!
齊讀
師:聲斷氣別斷,像我這樣!(師范讀)一口氣讀完
生再讀。
二、讀古詩
1、 自由讀詩:把詩讀正確讀流利。
師:打開書本,自己讀一讀這首詩,試著把它讀通順讀連貫,多讀幾遍,自己讀自己的,開始。(生自由讀詩)
2、 檢查交流。
師:現在,誰來為我們讀一讀這首詩?(一生讀詩)
讀得不準的:正音。(盡量請差一點的學生)正確的:讀得真美,正確又流利,還讀出了古詩的一些節奏。
師:讓我們合作著試試,我讀一句,你們讀一句!(師讀前一句,生接后一句,師注意在讀前一句的時候把古詩的節奏示范出來)
交換順利,再讀!
師:同學們,讀古詩呀,聲音不要太響,想學著老師讀一讀嗎?最后一句,我們試試好嗎?(師范讀:唯見長江天--際--流--)
生學習讀
師:有讀古詩的感覺了,我們連起來一起試試!(生齊讀一遍)
3、 完成練習。
師:讀了那么多遍,你記住些什么了嗎?拿出我們的預導學案,找到當堂打標的部分,我們一起來寫一寫。(課件出示填字部分)
師;昨天我們已經通過預學,找了找,學了學你們認為難寫的字,這部分我們請小先生王思源來給我們交流。
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預學過這些字,那么你們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其他同學自由說,可以是孤、帆、唯等任意一個,并適當評價。 我們組都覺得“辭”字較難寫,我們看,辭左窄右寬,在寫得時候左右兩邊要進行穿插,右邊的辛的幾橫要穿左邊,這樣整個字才能變成一個整體。來,再在預學案上端端正正地寫兩遍,與你昨天預學時寫得比一比,有沒有進步。 小老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提醒坐姿: 我們的某某同學,書寫時挺直了腰板,可真精神,瞧瞧他的字也跟他的坐姿一樣,精神大氣的很。 師:在我們小先生的提醒下,我們這個辭字寫得真漂亮,那辭是什么意思啊? 生:告別 師:那西辭呢? 生說自己的理解 師:我們來看他說得對不對,這張圖能不能加深你的理解?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地圖) 師: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 師:孟浩然就是要從西邊的黃鶴樓出發,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到東邊的揚州,明白了嗎?讓我們再看著自己填好的詩一起來讀(齊讀) 三、想象畫面
1、 想象畫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 交流畫面。
師:同學們,這學古詩不僅要讀好,而且要邊讀邊想象,讓古詩當中的畫面浮現在你的眼前。板書:畫面現在再請你默讀這一首詩,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生默讀)
a師: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說,可適當引導,前一句詩的內容。
師:你是從哪兩句詩看到這個畫面的?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那這故人指的是誰?(孟浩然)
師:誰也看到了這幅畫面,能再具體地說一說當時的情形嗎?(生自由說)
師:在這幅畫里除了人之外,還有什么?三月,這個三月是怎樣的呢?誰來給我們描繪一下這個三月?(煙花)
師:可不是我們過年放的煙花,這個煙花是在形容春天?煙花是一副怎樣的場景?一個怎樣的春天?
生自由說春天的美景!草翠花開,桃紅柳綠,
師:你是從注釋中發現的,結合注釋讀古詩能把古詩讀得更透。誰能把這煙花三月說得再美些?
生自由說!
師:真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你看,在你們看到的畫面里有人物,有時間,還有那么美的春光,誰來讀?(幾個學生讀)
b師:這一路詩情畫意,風景獨好,那么你還看到哪些畫面呢?
后一句詩的交流。
師:在你想象的畫面中,這一只船有什么變化嗎?(漸漸消失)
師:消失在哪里?
(長江的盡頭,天空的盡頭)
師:除了小船的變化外,在畫面里你還看到什么?
(李白)
師:還有這滾滾?(長江,一瀉千里)奔向了哪啊?(天空的盡頭)這就是,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有同學還看到李白了,那你看到李白當時的表情了嗎?
(依依不舍,愁眉)眉宇間有離愁,后兩句,來讀!(一生讀)
師:誰也感受到這離愁了,讀。
師:帶著依依不舍,齊讀后兩句。(齊讀)
師:原來詩中藏著那么多豐富的畫面啊,想象著這些畫面,(配上音樂)這是一個春光明媚的季節,孟浩然在黃鶴樓與李白辭別,李白他就站在江邊目送著他,船遠去,李白卻久久不愿離開,讓我們帶著理解,一起吟讀!(配樂齊讀)
四、編故事
1、 質疑問難。
師:讓我們再走近些,你們看,這就是長江,長江是我們古代的黃金水道,每天在這里往來的船只?(很多很多)
師:那么當你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呢?
生質疑,詩里只有一只船,(孤帆)。
師:這是為什么?不妨讓我們從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說起怎么樣?板書:故事
2、 創編故事。
師:話說有一天,李白正在院中吟詩作對,仆人送來書信一封,原來是孟浩然這位故人約自己到黃鶴樓,李白收到信后特別高興,于是李白如約趕到黃鶴樓,這一玩就玩了一個多月,這一個月來,他們朝夕相處,情意綿綿,完全沉浸在這煙花三月的美景中.(貼故人呵黃鶴樓兩張紙片),他們兩個在這一個月來,都做了些什么呢?也許就是在這個鮮花盛開的季節,他們來到了?(花園里)一邊賞花,一邊(作詩),你說的是他們賞花作詩的故事。還有其他同學能來說說他們的其他故事嗎?他們又去干了什么?(飲酒談心的故事)(吟詩作對的故事)這些都是他們難忘的回憶啊,可是此時此刻呢,江邊只剩下李白一個人,他看著(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望著孟浩然的船越來越遠,但是往事卻歷歷在目,此時此刻,李白的眼前肯定浮現出孟浩然在黃鶴樓邊的身影,那時,故人孟浩然會做些什么呢?你能試著改改這句詩嗎?
3、 改寫詩句。
師:來拿起筆,試一試,我們來吟一吟我們自己的詩,從這里開始,沒人說一句,開火車。(生讀自己改的詩)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作詩 觀景 飲酒 賞月 賞花 對詩
4、 感情誦讀。
師:你們都是小詩人啊,這滿滿地都是李白當時的回憶,曾經李白與故人作詩王鶴樓,現在只留下李白一個人,孤零零地看著(讀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多次重復,讀詩。一生讀,一生讀,齊讀。
師:現在你知道為什么李白只看到孤零零地一只船了嗎?(自由說)一個孤字,寫盡了李白當時內心的(不舍)。你來讀讀。一個孤字還道盡了李白當時內心的?(離愁),你來讀讀。一個孤字訴說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友情)讀讀。
齊讀后兩句。
師: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奉送孟浩然。讓我們一起來!(配樂齊讀整首詩)
師:你們不僅讀出了詩人的感受,還有這首古詩的韻味。同學們當古人深深陶醉在這種情感中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吟唱起來,也許會像我這樣(師吟唱)
師:古詩吟唱沒有固定的曲調,也可以這樣唱(課件播放吟唱聲音),有興趣的同學也去找找相關資料。
五、拓詩文
師:你們知道嘛?這唐代大詩人李白啊,一身云游四方,他豪邁浪漫廣交朋友,寫下了100多首送別詩,你讀過哪些啊?
1、 拓展古詩。
一生吟誦《贈汪倫》
師:這首詩是汪倫用什么在送李白?(踏歌)這叫以歌相送。我們再來看下一首。
生讀詩,分別請三位學生讀詩
師:發現了嗎?這是在以什么相送啊?(以酒相送)
師:再來看我們今天的這首詩,他又是以什么在相送(目送),這是飽含真情的目送,在這么多送別詩里,要數我們今天這首最為出名,廣為流傳,他被無數的書法愛好者寫成了書法作品,你們想欣賞一下嗎?
2、 回扣古詩。
師:這是楷書,沒有標點,從右寫到左,出現了繁體,誰會讀?
一生讀。
師:這是篆書,和花一樣的字,誰還會讀?
一生讀。
師:這是在扇面上寫得行書,誰還會讀,男女生合作讀,一半一半。
分工讀。
師:最后一張最難,古詩配畫,(音樂響起)字都看不見了,還會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