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考物理壓軸題

中考物理壓軸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考物理壓軸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考物理壓軸題

中考物理壓軸題范文第1篇

1利用一次函數圖象知識

一次函數圖象具有形象、直觀、動態變化過程清晰等特點,使物理問題簡化明了.許多抽象的物理概念用圖象表示更加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將物理與數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例1(2011年無錫)如圖1甲所示是小華同學設計的一種測定油箱內油量的裝置,其中R0為定值電阻,R為壓敏電阻,其阻值隨所受壓力變化的圖像如圖2所示.油量表由量程為0~3 V的電壓表改裝而成.已知油箱重80 N,壓敏電阻R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力為800 N.電源電壓保持6 V不變.(g取10 N/kg)

(1)若壓敏電阻與油箱的接觸面積是4×10-4 m2,則壓敏電阻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多大?

(2)若油箱內油的密度為0.8×103 kg/m3,則此油箱最多可裝多少立方米的油?

(3)若壓敏電阻受到最大壓力時,電壓表的示數達到最大值,則定值電阻R0的阻值為多大?

(4)為了判斷此油量表的刻度是否均勻,需了解R0兩端電壓U0與油量V的關系,請推導此關系式.

解析本題的難點是第(4)小題,解題的關鍵是如何確立壓敏電阻R與壓力F之間的函數關系,這必須用到數學中的一次函數知識,根據圖像寫出數學表達式,然后再結合電學知識進行解答.

答案(1)P=F S=800 N 4×10-4 m2=2×106 Pa.

(2)G油=800 N-80 N=720 N,

m油=G油 g=800 N 10 N/kg=72 kg,

V油=m油 ρ油=72 kg 0.8×103 kg/m3=0.09 m3.

(3)由圖2可知,當壓敏電阻R受到最大壓力時,其阻值為80 Ω,則

UR R=U0 R0,

6 V-3 V 80 Ω=3 V R0,

R0=80 Ω.

(4)由圖2可知,壓敏電阻R的阻值與受到的壓力F的關系式是

R=240-0.2F (Ω),

R=240-0.2(80 N+0.8×103 kg/m3×V×10 N/kg) (Ω),

R=224-1600V (Ω),

U0 R0=6 V-U0 R,

U0 80 Ω=6 V-U0 224 -1600V (Ω),

R0兩端電壓U0=30 19-100V (V).

2利用一次函數列表知識

應用數據表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之一,在進行抽象思維的同時,利用列表的視覺感知,準確把握物理量之間的定性和定量關系,有利于深刻理解問題的物理意義.

例2(2011年衡陽)有一種測量人的體重和身高的電子秤,其測體重部分的原理如圖3中的虛線框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踏板和壓力杠桿ABO,壓力傳感器R(電阻值會隨所受壓力大小發生變化的可變電阻),顯示體重大小的儀表A(實質是電流表).其中AO∶BO=5∶1,壓力傳感器R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2×106 Pa,且已知壓力傳感器R的電阻與所受壓力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壓力F/N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電阻R/Ω 300 270 240 210 180 150 120 …設踏板和杠桿組件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接通電源后,壓力傳感器兩端的電壓恒為4.8 V.請回答:

(1)踏板空載時,電流表讀數是多少mA?

(2)若壓桿與壓力傳感器之間的接觸面積是2×10-4 m2,則該秤的最大稱量值是多少?

(3)為了把電流表A的表盤改裝成電子秤表盤,我們需要確定踏板上人的體重G與電流表的示數I的關系.請你寫出這個關系式.

解析本題的難點是第(3)小題,解題的關鍵也是如何確立壓力傳感器R的電阻與所受壓力F的函數關系,也必須用到數學中的一次函數知識,根據列表寫出數學表達式,然后再結合電學知識進行解答.

答案(1)I=U R=4.8 V 300 Ω=0.016 A=16 mA.

(2)F=PS=2×106 Pa×2×10-4 m2=400 N,

F ×AO=F′×BO,

F′=F×AO BO=400 N×5 1=2000 N.

(3)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壓力傳感器R的電阻與所受壓力F的關系式是

R=300-0.6F (Ω),

R=300-0.6G 5 (Ω),

I=U R=4.8 V R,

I=4.8 300-3G 25×1000 (mA).

3利用二次函數圖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驗根知識

利用二次函數圖像及解一元二次方程不僅可以直接求出或讀出某些待求物理量,還可以用來驗證某些物理規律,測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決某些復雜的物理過程.

例3(2011年河北)圖4是小明設計的調光電路圖,他將粗細均勻的電阻絲AB通過滑片P連入電路,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6 V.閉合開關S后,滑片P從最左端A滑到最右端B的過程中,小燈泡的I-U關系圖像如圖5所示.(電阻絲AB的阻值不隨溫度變化)求:(1)小燈泡的額定功率;(2)電阻絲AB的阻值;(3)當AB連入電路的阻值R1=2.5 Ω時,燈泡消耗的功率為3.2 W,此時燈絲阻值為多少?

解析本題的難點也是第(3)小題,解題的關鍵也是確立燈泡消耗的功率P與燈絲的阻值RL的關系,用到數學中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識,寫出數學表達式,然后對解答出的結果進行驗證.

答案(1)當滑片P在B端時,由圖4得知電源電壓與小燈泡額定電壓相等,UL=6 V,對應的電流IL=1 A, 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PL=ULIL=6 V×1 A=6 W.

(2)當滑片P在A端時,由圖得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1.5 V,電流如圖

I最小=0.5 A,

由于R與L串聯,則電阻絲兩端電壓

UAB=6 V-1.5 V=4.5 V.

由歐姆定律得電阻絲AB的電阻

RAB=UAB I最小=4.5 V 0.5 A=9 Ω.

(3)燈泡消耗的功率為

P=I2RL=(U RL+R1)2RL,

將U=6 V、R1=2.5 Ω、P=3.2 W代入上式中, 解得RL=1.25 Ω或RL=5 Ω.

由圖可知,燈泡連入電路中的最小阻值為

RL最小=1.5 V 0.5 A=3 Ω,

中考物理壓軸題范文第2篇

關鍵詞:電學綜合題型;方法;步驟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24-01

電學綜合題作為中考壓軸題,一直以來是學生頭疼的題型。如何使學生能夠在中考中快速準確的解決這個難題呢?

電學綜合題,一般由實際生活中的電器元件引入,綜合電路圖知識、歐姆定律知識、圖像分析,銘牌信息等一系列常見易考知識點,綜合考查學生的能力。

當然,初中電學部分的主要考查知識點包括有串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電功率特點,歐姆定律,斷路和短路特點,電功和電功率,焦耳定律等電學知識。學生要有基本的電學知識儲備才能解決電學綜合問題。

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講的熱鬧,學生常常聽的高興,但課后,學生普遍反映"聽得懂,不會做"。上課老師講解的知識都能聽懂,課后遇到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時無從下手。那么,怎樣使學生真正掌握這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呢?

1.善用分析,求未知找已知

解答電學綜合題,要從題目要求入手,不要急于從開頭題干讀起,而是先讀題目中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認清所要計算求解的未知量,腦海中快速閃現對應的物理公式,然后再從題目中尋找相關已知量。當題目中已知量好似不足時,就要注意題目中的特殊字眼,善于發現隱含條件,如"串并聯""恰好正常發光"等等。

2.認清“短路”

初中物理學習的短路有兩類,"短路電源"和"短路用電器"兩類。"短路用電器"也叫部分短路,部分短路僅造成該用電器不工作,并不會損壞該用電器,因此是可以的。部分短路較抽象,在實際應用中比較多,中考主要考查的形式為結合開關的通斷或者滑動變阻器的移動來形成局部短路情形。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可將開關接通時當做導線,只要出現"用電器與導線并聯"的情形,我們就認為出現了局部短路,"電流只走導線,不走用電器。"

3.分析電路圖,認清串并聯關系

分析電路圖是解題成敗的關鍵。如果學生在分析電路圖時出現錯誤或者偏差,往往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關系就會計算錯誤,造成"一分不得"的局面。當然,串并聯關系的分析前提是認清"短路",排除了"短路"的干擾后,綜合串并聯電路特點,畫出等效電路圖(畫等效電路時認為開關和電流表相當于導線,電壓表相當于斷路),然后綜合分析電路圖。一般情況下,"一個圈"的是串聯,"多個圈"的是并聯。

4.依據串并聯特點列方程

電學計算題的特點是物理信息量大,公式多,過程變化多,要想在綜合題中很快找到解題思路,對于基本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掌握這一類解題的技巧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電學綜合題中常考的問題設置有:求電流,求電阻,求電流做功,求實際電功率。那么就需要學生掌握一些技巧,我們以2014年陜西中考電學綜合題(部分)為例說明。

(陜西.2014.33)中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不同的茶葉沖泡方式不同,圖甲所示為一煮茶器,圖乙是它工作電路的簡化圖。接通電源后,當水溫達到沸點時溫控開關自動斷開。沸騰后,當水溫降低到80℃時溫控開關再次閉合,直到水溫升到85℃時電路再次斷開。它的銘牌如下表所示:

(1)若指示燈開始工作時的電壓為55V,與它串聯的電阻是560kΩ,通過指示燈的電流是多少mA?(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2)煮茶器正常工作r,發熱管的阻值是多少?

[解析]

首先看電路圖和銘牌信息,分析電路圖,由圖中看到有"兩個圈",因此是并聯電路,然后找見加熱額定功率600W和額定電壓220V。

問題1:

總之,初中物理電學部分的學習很大程度上側重應用,因此,知識的考查多以應用題的形式出現。我們在面對電學綜合知識的應用型題目時,作為教師應當為學生做好引導,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相關物理知識及解題技巧,從而真正幫助學生解決解題過程中的困難。

參考文獻:

中考物理壓軸題范文第3篇

一、物理試題重在從很多文字中找出有利的關鍵字眼,問什么答什么。如:三輛汽車用同樣大小的牽引力和速度行駛,甲沿上坡路,乙沿水平路,丙沿下坡路,都行駛相同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車的功率最大 B、乙車的功率最大

C、丙車的功率最大 D、三輛車的功率一樣大

首先學生要在題目中劃出有效信息,不能看到題目中出現很多文字就害怕或者沒有任何思考,三輛汽車用同樣大小的牽引力和速度行駛,甲沿上坡路,乙沿水平路,丙沿下坡路,都行駛相同的時間,然后從題目問題出發繼續思考,題目考察的是功率問題,從功率公式入手,之前所學的功率公式有P=W/t,P=Fv,W=FS,選擇合適的公式,把題目中的已知量代入,同樣的牽引力,同樣的速度,所以功率相同,選擇D。

二、抓住試卷中的大分題目的得分。整個中考試卷,計算題是所有題目中分值最大的,分析歷年的中考試卷不難發現,計算題并不是壓軸題。

三、用口訣法學電學,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在初中階段,無論怎樣強調電學的地位和作用都不過分,中考中考查比重大且學生最容易丟分的也是在電學知識。學生尤其害怕這一類題,如根據題目的要求連接實物電路、故障電路、動態電路的分析;電路的計算等。究其原因,有的是串聯、并聯混淆不清;有的是電表測量什么物理量張冠李戴;有的則是不注意電路的非正常部分,如電流表并聯,電壓表串聯等。之所以會產生這些錯誤,歸根結底就是不會分析電路,電路到底是串聯、并聯,是發生了斷路、電源短路、還是局部短路,都必須通過仔細分析題意搞清楚。電路分析正確了,后面的進一步思考和解題才有意義。我把分析電路與連接實物電路的方法編成口訣,讓學生在分析電路時有法可依,有路可思。

分析電路的口訣1、分析電路應有方法:一路到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聯。2、還請注意以下幾點:A表相當于導線;并時短路會出現。如果發現它并源;毀表毀源實在慘。若有電器被它并;電路發生局部短。V表可并不可串;串時相當電路斷。如果發現它被串;電流為零應當然。

中考物理壓軸題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高考物理;全國卷;福建卷;對比研究

2015年高考是福建省自行命題的最后一年,2016年將采用國家卷。為盡快了解福建卷與國家卷的區別,把握2016屆高三復習教學的方向,現就兩卷的結構和物理試題特點作如下的對比分析,供高三物理復習參考。

一、理綜卷的結構和分值對比

全國課標I卷和福建卷在試卷的結構、各學科題量和權重分配上都有所差異,具體如下表所示。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全國課標I卷的物理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和不定項選擇題兩部分,而福建卷中物理選擇題只設單項選擇題。

對比上表中全國卷與福建卷各學科所占的分值可知,化學分值兩卷都是100分,但在全國卷中物理只有110分,比福建卷減少10分,物理減少的分值加在生物學科上。鑒于兩卷對比有較大的結構性差異,因此學校在制定復習計劃和各學科進行高三復習時,都要有針對性的措施,以適應高考從福建自行命題到使用國家卷的 變化。

二、物理考查內容與形式對比

下表以2014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和2014年高考福建卷各知識塊考查權重進行對比分析。表中加粗數據為必考內容,全國卷選考部分為三選一,福建卷為二 選一。

從表中數據可知,力學和電磁學所占分數比例總和都在 80%以上,是高考的重點內容。下表為2015年全國課標I卷考查的內容與形式,從中可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以便把握高考復習的重點和復習的 方向。

2015年全國課標I卷:

三、全國課標I卷命題特點分析

1.選擇題特點分析

全國高考物理卷的選擇題命題經歷過幾次的改革:從早期物理卷只考計算題不定項選擇題+實驗題+計算題單項選擇題+實驗題+計算題單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實驗題+計算題。這是物理學科的考查更加注重考查學生思維過程的特點所決定的。

比較全國課標I卷和福建卷,選擇題的命題有較大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必考部分的選擇題數量相差較大:全國卷設8道題,福建卷設6道題。近四年全國課標I卷8道選擇題中,力學兩個模塊跟電磁兩個模塊幾乎平分,各4 道題。

二是福建卷必考部分的6道選擇題中,有2道題是《選修3-4》的內容,這是福建卷與全國卷較大的不同,全國卷采用的是“三選一”,即三個選修模塊中選考一個模塊。

三是兩卷的必考內容中都有較為顯著的命題特點,如:兩卷都有一道萬有引力的試題;兩卷都有一道交流電、變壓器的試題。

四是全國課標I卷的選擇題命題顯著特點有:

(1)注重力學基礎考查。每年基本是4道力學題、4道電磁學題,其中一般都設有2-3道力學基礎試題。

(2)注重電場知識考查。基本都有設一道考查靜電場中的電場、電勢分析試題。

(3)注重磁場和電磁感應考查。一般設2-3道安培力、洛侖茲力、電磁感應的試題。

(4)必考的八道選擇題中,后面三道題干雖然明確說有多個選項正確,但這些年來多為“雙項”選擇題。

從試題考查的內容上看,選擇題的命題側重點有所表現,主要有:

(1)關注物理學史中的原始實驗。如2014年第14題和2015年第19題。

案例:2015年第19題,1824年,法國科學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圓盤實驗”。如圖所示,實驗發現當銅圓盤繞中心軸旋轉時,正上方懸掛的磁針也隨之轉動起來,但略有滯后。要求判定穿過圓盤的磁通量是否變化,圓盤是否產生了感應電動勢,分析磁針旋轉的原因等。

(2)重視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分析。如2014年第16題和2015年第14題。

(3)均在必考選擇題中設一道萬有引力題。如2014年第19題和2015年第21題。

案例:2014年第19題,把太陽系各行星近似為在同一平面內沿同一方向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當地球恰好處在外行星和太陽之間,三者排成一直線的現象,稱為“行星沖日”。題給2014年各行星沖日時間和各地外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半徑與地球公轉半徑的比值,判定地外行星發生沖日現象的有關問題。這道題要在運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相關地外行星公轉周期的基礎上,算出相鄰兩次某行星沖日的時間間隔再開展分析,其運算量較大。

(4)均在電磁感應內容中考查變壓器問題。如2014年第18題和2015年第16題。

(5)重視對靜電場概念和規律的考查。如2014年第21題和2015年第15題。

(6)重視對力學核心概念和規律考查。如2014年17、20題和2015年17、18、20題。

案例:2014年第17題,如圖,用橡皮筋將一小球懸掛在小車的架子上,處于平衡狀態。現使小車向左加速,加速度逐漸增大到某一值后保持此值,小球穩定偏離豎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彈性限度內)。判定小球前后高度的變化情況。這是考生所熟悉的情境,看似容易,實則不簡單。考生應能抓住前后橡皮筋彈力大小:F0= kx0= mg和F=kx=mg/cosθ,得到x0=xcosθ,由此推斷小球原來離懸點的豎直高度 h0= L0+x0一定比后來豎直高度 h=(L0+x)cosθ,也就是說,小球的高度升高了。

案例:2015年第18題,乒乓球發射機安裝在臺面左側邊緣的中點,如圖所示。水平臺面的長和寬分別為L1和L2,中間球網高度為h。發射機能以不同速率向右側不同方向水平發射乒乓球,發射點距臺面高度為3h。不計空氣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求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網右側臺面上,發射速度v的最大取值范圍。這道題單從物理學來說只是考查平拋運動的知識,而從考查考生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上看,本題考查了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用幾何知識的能力。應能分析得出,最小發射速度對應的是沿中央發射,且恰能過球網,即vmin= ;最大發射速度對應的是球恰能落在桌角,即 vmax= 。

2.實驗題特點分析

近四年的全國課標I卷中實驗題幾乎都是創新試題,打破了教材已有的實驗模式,體現了命題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思想,具有很強的挑戰性。除2012年第22題考查螺旋測微器的零誤差和讀數可以歸屬常規試題外,其它7道實驗題都很有特點,值得我們認真去研究這些實驗題的命題特點和方向,對搞好實驗復有裨益。

下表羅列了近四年的8道實驗題涉及的大致內容和考查形式。

案例:2013年第23題,除涉及到歐姆表的工作原理和電壓表讀數外,重點考查了歐姆表內部電池的電動勢和歐姆表內阻,試題很有新意。2014年第23題,則是利用右圖所示的電路通過特殊的方法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案例:2015年第22題,通過托盤秤測小車過凹形橋最低點的壓力而測量速度的大小;第23題,則是考查雙量程毫安表的改裝和校準。這兩道實驗題都注重實驗原理的考查,注重實驗數據讀取和分析處理,運算量較大。

3.計算題特點分析

全國課標I卷在必考計算題中只設兩道題,第一道題相對簡單些,其難度與福建卷的第一道題相當;第二道題作為壓軸題難度相對較高,但考生入手比福建卷的壓軸題容易,可要完整作答卻更難,這就確保了試題適當的難度和合理的區分度。

案例:2014年第25題,第1小題是將小球自O點水平向右拋出,恰過同一豎直面內的A點,求過A點的動能與初動能的比值;第2小題是讓該小球帶正電,并加一勻強電場,方向與ΔOAB平行。已知小球從O點以同樣初速度沿某方向拋出,恰過A點的動能是初動能的3倍;若小球從O點以同樣初動能沿另一方向拋出,恰過B點的動能為初動能的6倍。求電場強度的大小和方向。

本題突出考查力學和電學的主干知識,重點考查平拋規律、動能定理,以及靜電場的知識,涉及的知識點較多。本題設置了一個臺階,第一小題容易得分,第二小題才提高難度。作為壓軸題,本題涉及的情境看似簡單,其實由于電場方向的不確定性,需要考生根據計算結果去猜測電場的分布,難度還是相對較高的。

案例:2015年第25題,如圖所示,左端有一小物塊的長木板,其右端離墻4.5m。t=0時刻開始,物塊與木板一起向右滑行,直至t=1s時木板與墻壁碰撞,碰后瞬間木板原速反彈,運動過程中物塊始終未離木板。已知碰撞后1s時間內物塊的v-t圖線如圖所示。木板的質量是物塊質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木板與地面間及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木板的最小長度、木板右端離墻的最終距離。

本題的情境并不難,考生很熟悉,但過程比較復雜,受力分析與運動分析需要極其謹慎,運算量大、稍不小心就容易出錯。題設3個小題,第2、3兩小題并不具備難度梯度,過程最為復雜的是第2小題。這樣純動力學問題情境的壓軸題,往年高考全國卷也常遇到,比如2004年全國高考物理卷的壓軸題就是選用從盤子下抽桌布的情境命題。這樣的壓軸題從設計的考點來看只是突出考查了動力學知識,但試題考查的重點卻是考查考生的嚴謹、執著、認真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的探究精神。考生應非常細致、很有耐心、又干凈利落地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恰恰是許多考生所做不到的。這卻是高層次人才所必需的品質,也是落實對情感態度價值觀考查的體現。

中考物理壓軸題范文第5篇

本人通過對20套2008年全國各地中考試卷(所選試卷滿分均為100分)進行分析,將本單元知識點在各地中考中的分布情況總結如下:

1. 碳元素的三種單質:南通市第10題(選擇),2分;揚州市第15題(選擇),2分。

2.碳的化學性質:南通市第16題(選擇),2分;臨沂市第19題(實驗),6分。

3.實驗室制取CO2的原理、裝置、收集、驗滿、檢驗:北京市第37題(實驗),4分;重慶市第23題(實驗),6分;安徽省第4題(選擇),2分;南通市第11題(選擇),2分。

4.根據實驗室制備CO2氣體的基本原理,分析、評價一些典型的實驗裝置和方案:哈爾濱市第34題(實驗),7分;南昌市第22題(實驗),7分;樂山市第45題(實驗),5分;眉山市第25題(實驗),6分。

5.利用一些常見儀器設計CO2等氣體的制備裝置,對氣體制備問題進行探究:福州市第15題(實驗),13分;南昌市第21題(實驗),4分。

6.CO2對自然界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與溫室效應:重慶市第1題(選擇),2分;廣東省第7、11題(選擇),4分;哈爾濱市第33題(填空),3分;鹽城市第3題(選擇),2分;廈門市第21題(填空),6分。

7.CO2的物理性質:太原市第16題(選擇),2分。

8.CO2的化學性質:煙臺市第24題(填空),4分;重慶市第19題(填空),4分;安徽省第14題(實驗),9分;河北省第31題(推斷),4分;咸寧市第20題(實驗),5分。

9.CO2的用途:北京市第12題(選擇),2分;哈爾濱市第30題(填空),3分;黃岡市第16題(選擇),2分;煙臺市第18題(選擇),2分。

10.CO的物理性質:海南省第5題(選擇),2分。

11.CO的化學性質:北京市第35題(選擇),6分;山東省第14題(實驗),8分;廣東省第22題(實驗),4分;安徽省第13題(填空),6分;南京市第19題(選擇),2分;太原市第6題(選擇),2分;樂山市第26題(選擇),2分。

12.與CO2相關的計算題:北京市第35題,3分;南昌市第24題,6分;黃岡市第44題,5分;煙臺市第32題,6分;濰坊市第26題,10分;三明市第27題,6分;臨沂市第20題,6分;眉山市第27題,6分。

由上述統計可以看出:CO2的性質、制法以及用途是歷年中考的必考內容。預計在今后的中考中相關的開放性、綜合性題目會有所增加,運用CO2的性質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根據化學現象分析CO2的性質等問題將會成為熱點。此外,綜合性實驗集氣體的抽取、除雜、干燥、氣體的性質于一體,可以全面檢測考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及探究能力,也將成為中考的熱點。

考點一:金剛石、石墨和C60

考點主要集中在:金剛石、石墨和C60分子等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由于它們的分子結構不同,因此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高溫下能跟很多物質發生反應。考查方式以選擇、填空為主。

例1 (2008年南通考題)下圖是金剛石、石墨、C60、碳納米管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四種物質都很軟,可作劑

B.這四種物質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這四種物質完全燃燒后的產物都是CO2

D.這四種物質的結構中都是每個碳原子連接3個碳原子

考點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其考點主要集中在:實驗室制取CO2的原理、裝置、收集、驗滿、檢驗等;根據實驗室制備氣體的基本原理,分析、評價一些典型的實驗裝置和方案;利用一些常見儀器設計有關CO2等氣體制備的裝置,對氣體制備問題進行綜合探究等。并多與實驗室制取O2、H2相融合,方式以選擇、填空、實驗設計為主。

例2(2008年青島考題)請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請填寫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② ;

(2)實驗室中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應選擇的發生裝置為(填寫裝置代號,下同),將藥品加入裝置前,應進行的操作是;

(3)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CO2氣體時,應選用的收集裝置是,用該裝置收集的氣體所具有的物理性質是,制取CO2氣體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考點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其主要考點為:CO2對自然界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與溫室效應;CO2的理化性質;CO的理化性質;CO2與CO的用途。其中CO2的化學性質、CO的化學性質成為今后中考中的重中之重。

例3(2008年哈爾濱考題)某無色氣體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種或幾種,依次進行以下實驗(假設每步反應均完全進行);①通過赤熱的炭層后,恢復到原狀態,氣體體積不變;②通過灼熱的CuO時,固體變成紅色;③通過白色CuS04粉末時,粉末變成藍色晶體;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氣體中一定沒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根據①④,可推斷實驗過程中一定有CO2生成

考點四:知識的綜合運用

其考點主要集中在知識的拓展、與物理、生物知識的融合、CO2與NaOH反應時的實驗設計、尤其在2008年中考中,共有十多個省市的壓軸題是以圖表形式呈現的與CO2相關的計算。

例4(2008年福建考題)下圖所示裝置用于測定蝗蟲呼吸作用的速率,圖中的NaOH溶液能夠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氣體,據圖回答問題(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期間蝗蟲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

(l)該裝置可測定的是蝗蟲呼吸作用過程中吸收O2的速率,還是釋放CO2的速率?

(2)15分鐘后,U形管左右兩側的管內液面位置有何改變?

(3)B瓶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1.C;2.(1)酒精燈、試管,(2)B,檢驗裝置的氣密性;(3)D, 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CaCO3+2HCl=CaCl2+H2O+CO2;3.BD;4.(1)吸收O2的速率,(2)左升右降,(3)作對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泰县| 鄢陵县| 洪江市| 逊克县| 锡林浩特市| 小金县| 枝江市| 彝良县| 福海县| 张北县| 白沙| 汉寿县| 泾源县| 盱眙县| 南汇区| 正蓝旗| 达拉特旗| 增城市| 荔浦县| 尼木县| 长宁区| 青冈县| 卢湾区| 高邑县| 青海省| 托克逊县| 崇信县| 裕民县| 定边县| 伊吾县| 黄平县| 黄梅县| 南召县| 宁海县| 枞阳县| 山阴县| 怀集县| 都昌县| 崇文区| 西城区|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