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節日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早在前幾天,懷集一些地方也在過“十月十”節、“十月十三”節,形式和寓意與“十月十四”節相同,都是邀請沒過這個節日的親友來家中吃節或“送節”,以慶賀晚造豐收。這些傳統的“十月節”古已有之,年年傳承。
如同“十月節”這樣的民俗節日,懷集縣每個月至少有一個節日,有的月份甚至出現四五個節日,除其他地方共有的之外,有不少是當地獨有的。據統計,該縣一年間的歲時節日就有近30個。
在一年中,最隆重、時間延續最長的節日當數春節,俗稱“過年”。在懷集農村,人們在除夕夜就守歲迎接新年。年初一凌晨燃放鞭炮后,首先向祖先敬上茶、果、糕點等供品,然后舉行舞獅、舞龍、舞馬、舞鳳和放“孔明燈”等活動。這一天,大部分地區都是三餐吃素。年初二開始吃葷,俗稱“開年”,各家各戶皆殺雞慶賀。年初五“放馬”,年初七“人日”,十五“元宵節”,也稱“上元節”,至正月二十才算過完春節。懷集的正月二十還有一種寓意,就是新結婚的新娘要回娘家挑谷種返夫家,預示著春天播種季節到了,過節后就要開耕了。
懷集的二月二“搶炮節”和二月十九的“炮會節”,也是很有特色的民間節日。農歷二月初二,懷集一些地方沿襲幾百年歷史的風俗習慣舉行“搶炮”活動,幾十個人為爭搶一個“炮乸”而疊羅漢式滾爬在泥地上,場面激烈熱鬧,目的是寄托人們對平安吉祥、美好生活的渴望。而農歷二月十九日在連麥鎮、中洲鎮等地舉行的“炮會節”,則是四方八鄰的村民敲鑼打鼓,吹奏八音,舞動醒獅,抬著三牲和鞭炮,集中到觀音廟附近的空曠草坪上,男士身穿黑色長袍、頭戴黑禮帽,婦女穿著黑襟衣、頭戴黑布巾,在有節奏的鼓樂聲中,先向觀世音菩薩鞠躬作揖拜謁,隨后燃放鞭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持續一兩個鐘頭,場面蔚為壯觀,目的也是祈求風調雨順,平安和諧。
三月三稱“禁春”節,在當地,是日有“不入園圃,不走親戚,不外借物件,也不借火種”等禁忌,俗例煎蛋卷、吃糯米飯,如詩洞鎮等地以此日為“南歌節”,男女徹夜對歌,或借歌找情侶。
四月初八為“牛王節”,在肇慶市唯一的民族鄉——下帥壯族瑤族鄉最為熱鬧。相傳古時的這一天,壯族的祖先在打獵中捕獲一頭野牛,并馴養成家牛,后來逐步代替人力拖犁之苦。壯族人民為了銘記牛的功勞,將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定為“牛王誕節”。每年的這一天,壯民們便清掃牛欄,祭牛王神,不役牛,讓耕牛休息一天,并用香茅、嫩竹葉、艾葉青等,包裹黃梔子或楓葉榨汁浸過的糯米蒸煮,或用熟薯藤葉拌甜酒喂牛,讓牛更加體健力壯,目的是保護耕牛,祈求牛群繁盛,糧食豐收。為此,壯鄉瑤寨的村民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歡慶,不但殺雞宰鴨椿糍邀請親友喝酒,還表演春牛舞、采茶舞等民間藝術節目慶賀,“牛王誕節”因此成為下帥鄉最有特色的民俗節日。
六月初六是橋頭鎮的“耍巖節”,四面八方的游客都聚集燕巖觀賞萬燕飛舞、攀巖絕技表演的壯觀場面。“七月半”是中元節,又稱“鬼仔節”,俗例對新喪親人,男的在十三日,女的在十四日,請喃么佬誦經“超度亡魂”,謂之“應目蓮七”,有人于晚上沿河邊或路邊點香燭焚紙錢和撒水飯、豆腐之類食品,言是以此饗陰間餓鬼,俗稱“施幽”。那時夏收剛結束,人們需要休養竭息、慶賀豐收,所以這個“七月半”節也特別隆重。該縣上坊片在十三、十四兩天過節,下坊片在十四日過節,馬寧、梁村等鎮有少數村寨在初十至十五都過節。“中秋節”是國人共有的節日,但懷集一些地方是八月初二過節,有的村寨則在八月十二或十三日提前過節。在梁村鎮湘田村,這里的村民都是八月十三過節的,因為他們的祖先是道家過去齋“三寶”,中秋節不殺牲不吃肉,所以提前三天過節,這種風俗在當地一直沿襲下來。
九月的“重陽節”除登山、敬老活動外,上坊片不少村寨還有“九月九,跑火簍”活動,各村寨的青少年,手舉禾稈扎就的火簍,飛快地跑到指定地點后,馬上用水滅火簍,意在消滅火災,但這種活動現在很少見了。而十月秋收后,十月十、十月十三、十月十四過節就多以殺雞宰鴨、樁糍粑為主?!岸痢惫澰谵r村并不算隆重,民間說“有錢冬,無錢空”,意為這個節可過可不過,有的地方認為冬至日短,在冬至前就簡單過節了,但城鎮的人就較熱鬧。
據懷集縣文史專家介紹,懷集的歲時節日是廣東最多的,而且很有當地特色,這與當地的生產生活環境、人們信仰和民俗習慣有密切聯系。據悉,懷集古為南粵地,至南朝劉宋元嘉時,仍屬待開發的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那時“民瑤雜居”,風俗習慣各不同。解放前懷集屬廣西省平樂行政專員公署,1951年5月才劃入廣東省,屬西江專員公署。
鏈 接
懷集民間藝術匯演喜迎新年
■特約記者 徐維寧
2012年歲末,懷集縣城體育中心彩旗飄揚,鼓樂齊鳴,隆重舉行該縣首屆民間藝術節。龍魚舞、春牛舞、貴兒戲、鳳舞等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一大批富有嶺南特色的民間藝術精品精彩匯聚,競相綻放,共同演繹了一場精彩的“民間藝術嘉年華”,為懷集百萬人民喜迎新年送上一臺豐盛的文化盛宴。
藝術節上,來自全縣19個鄉鎮和縣直機關的29支民間演出團隊800多名演員身穿盛裝,激情演繹,“龍魚舞”、 “火龍舞”、“竹韻舞” 等表演依次上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的的民間歌舞,將演出現場推向一個又一個。
沒有人希望緊張的活著,但又不得不緊張的活著,所以節日成為我們的期待,若能在節日來臨之際,給您的家人,朋友,客戶稍上一句問候,那個溫馨相信我們自己也感受到。我個人是從事OKCRM外貿軟件的研發銷售,在軟件中就很注重這一點,希望借助軟件工具的幫助,讓業務員們可以省心,把工作做好。
1月
元旦[1/1]
臘八節[1/17,農歷十二月初八]
2月
世界濕地日[2/2]
除夕[2/8,農歷十二月三十]
春節[2/9,農歷正月初一]
情人節[2/14]
元宵節[2/23,農歷正月十五]
3月
全國愛耳日[3/3]
婦女節[3/8]
植樹節[3/12]
國際警察日[3/14]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3/15]
世界森林日[3/21]
世界水日[3/22]
世界氣象日[3/23]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24]
4月
愚人節[4/1]
清明[4/5]
世界衛生日[4/7]
世界地球日[4/22]
5月
國際勞動節[5/1]
青年節[5/4]
全國碘缺乏病日[5/5]
世界紅十字日[5/8]
國際護士節[5/12]
國際家庭日[5/15]
全國助殘日[5/15,第三個星期日]
世界電信日[5/17]
國際博物館日[5/18]
全國學生營養日[5/20]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22]
世界無煙日[5/31]
母親節[5/8,第二個星期日]
6月
國際兒童節[6/1]
端午節[6/11,農歷五月初五]
世界環境日[6/5]
全國愛眼日[6/6]
父親節[6/12,第三個星期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
國際奧林匹克日[6/23]
全國土地日[6/25]
國際反日[6/26]
7月
日[7/1]
黨誕辰紀念日[7/1]
中國人民紀念日[7/7]
世界人口日[7/11]
8月
八一建軍節[8/1]
七夕情人節[8/11,農歷七月初七]
9月
勞動節[9/2]
中秋節[9/18,農歷八月十五]
國際掃盲日[9/8]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9/16]
世界愛牙日[9/20]
國際和平日[9/20,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聾人節[9/22]
世界旅游日[9/27]
10月
國慶節[10/1]
重陽節[10/11,農歷九月九日]
國際音樂節[10/1]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10/2]
國際住房日,世界建筑日
[10/3,第一個星期一]
世界動物日[10/4]
全國高血壓日[10/8]
世界視覺日[10/8]
世界郵政日[10/9]
世界精神衛生日[10/10]
國際盲人節[10/15]
世界糧食節[10/16]
世界消除貧困日[10/17]
世界傳統醫藥日[10/22]
聯合國日[10/24]
萬圣節[10/31]
11月
中國記者日[11/8]
119消防宣傳日[11/9]
世界糖尿病日[11/14]
國際大學生節[11/17]
感恩節[11/28]
12月
世界艾滋病日[12/1]
世界殘疾人日[12/3]
37%的人通過網絡尋求送禮靈感
根據谷歌《2012節日季消費者意向報告》,網購消費者比去年增加了3%,傳統購物渠道都有所下降。37%的人會選擇在網絡上尋求送禮靈感。移動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假期購物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中55%的人選擇電腦搭配智能手機完成購物交易。
40%的女性迷戀節日促銷商品
消費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女性是半數消費品、商品的購買者,控制著國內消費額的60%,決定著77.5%的家庭購買力。女性雖然購物比較“挑剔”,但很多時候少了一些理性,超過40%的女性都對節日促銷商品有購買欲,這個比例大大超過了男性。
1件母嬰產品=7.8件服飾箱包鞋
據《中國女性網民消費行為報告》:服飾、箱包、鞋是女性網購最多的品類,高達78.9%。中國女性網民每在網上購買1件母嬰產品,就預示著同時有1.3件家具廚具、1.7件食品飲料、2.4件IT數碼家電、2.6件圖書音像、4.7件美容護膚、7.8件服飾箱包鞋帽以及1.9件其他的產品被賣出。
光棍節支付寶總交易高達191億元
2012年的光棍節,一個原本屬于光棍的節日,成了電商企業狂歡數錢的盛宴。當日僅在天貓平臺上,就產生了接近1億筆的交易和8000多萬個需要郵寄的包裹,并以支付寶總交易額191億元收官。
4.25億人出游
2012年的中秋國慶假期被稱為“史上最長的黃金周”,全國共接待游客4.25億人次,比2011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0.9%,實現旅游收入2105億元,其中,納入全國假日旅游統計預報體系的119個旅游景區(點),雙節期間共接待3425萬人次,門票收入17.7億元。
1、寒食古詩描寫了傳統節日寒食節。
2、《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愛該詩,歷來評價也很高。
3、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歷冬至后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后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4、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思親 思家 思鄉
思親懷鄉,是一切遠游客子共有的情懷,也是人類擁有的共同美好情感?!坝星樘斓貎?,多感是詩人”(唐·顧非熊),感情豐富、感受敏銳的唐代詩人,用樸素真摯的詩筆表達了自己眷戀故鄉、思念親人的生活體驗和真情實感。思親懷鄉乃人之常情,但在不同的環境下這一情感的內涵也會有所不同。唐詩表現了人們在各種特定情景下的鄉思親情,使這一題材真摯感人,且豐富多彩,像節日思親便是其中一類。傳統佳節,合家團聚,歡聚一堂,理所應當,然有時卻異鄉作客、他鄉漂流、遠鄉回望,王維重陽登高、白居易冬至賀節、高適除夜守歲,值此佳節之際,詩人卻歡愉之情甚少,愁苦之感倍生。他們利用對寫法與對比的藝術創作手法,通過宦游人漂泊的傷感獨語,遠行者飄流的辛酸滋味,羈旅客飄零的凄然神傷,表達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共同心聲,質樸的詩句之中透露出一絲幽幽的酸楚、一縷淺淺的憂郁和一股淡淡的感傷。
一.思親:宦游人漂泊的傷感獨語
王維于重陽節憶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重陽節,是古代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相聚登高,插茱萸,飲酒。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旅居京華時所作。對于十七歲的王維來說,“獨在異鄉為異客”,兩個“獨”字一個“異”字,凸顯一種不得其門而入的漂泊感,展示一種身世浮萍的孤獨感,彰顯一種異鄉流浪的悲涼感?!懊糠昙压澅端加H”,是哀傷幽怨的神色中一瞥充滿溫情的目光。“佳節”既是事實現狀,也是自己孤獨無依情感紐帶所系。唐代是一個浪漫的朝代,一個開放的時期,也是一個特重節令的時代,人們用各種娛樂游藝活動,來沖淡節日中祭祀、禁忌、祈福等宗教內涵,來沖淡積壓中日常生活中的悲涼和無助。晚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有云:“塵世難逢開口笑,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在一個悲傷的節令里,人們追逐著快樂,用快樂來緣飾自己對時光的恐懼?,F代歌謠《中華民謠》唱的是往日的歲月又上心頭,“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大雁飛過插滿頭……”秋日登高遠望,目送雁陣,頭插,歡快淋漓,然醉人的笑容之下仍是寂寞滿懷。這種快樂,包含著團聚和親情,蘊藏著和諧與溫馨。“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飄流在外頭,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九月九的酒》),重陽應聚首卻難,該快樂而憂愁,卻漂流他鄉,愁緒不斷,思念不斷。這種愁緒,寄托了凄涼與悲傷,蘊藉了孤獨與流浪。
“遙知兄弟登高處”,一“知”即對往日的回憶,于故鄉的思戀,對于漂泊的王維,具有極大的誘惑,家鄉兄弟歡聚,在彼此親昵而關切的打量與尋問之中,縹緲著一絲隱隱的缺憾。思念的感傷,彌漫的深情,一個孤獨的人,就這樣感動了,在異鄉的秋風中深深地感動著。茱萸成為了思念的載體,“遍插茱萸”是一個理想,但它只能招來一陣裊裊的秋風,在長安和蒲州之間浮動,寒意陣陣襲人。“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采桑子·重陽》)重陽節表達了個人的情感,凝結了生活的內涵,如此真切而形象,具有普遍而悠久的意義,成為節令的一個情感標志?!懊糠昙压澅端加H”,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客思情愁,非王維一人獨有,隱隱之中透露出淡淡的感傷,“臨川多悲風,秋日苦凄涼??妥右诪槠荩写擞冒!保ㄈ瞵r《雜詩》)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對寫與對比手法的精妙結合。首先是對寫的手法。前兩句直筆深入,后二句從對方落筆,謂之對寫法。清人浦起龍稱之為“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浦起龍《讀杜新解》)之意象創造手法。這一方法,與其說是一種藝術創造手法,莫如說,是對人們情感經驗的成功提煉,對人們情感世界的更深刻、更細膩的挖掘。在懷人思親的世界里,情到深處,所謂刻骨銘心,朝思暮想,它已不再是一種抽象的念頭或執著的想法,而是眼前幻化出所懷所思之人的具體場景、具體形象和具體言談行止,一句話,是歷歷在目、耿耿于懷的一個活生生的對象,憑藉于此,聊以慰懷?!对娊洝分性S多杰出的懷人詩,就采用了此類藝術手法,把自己思戀的情感通過對方的行為來體現,“詩從對面飛來”。如《詩經·周南·卷耳》描摹了一個不勝思戀之苦的思婦形象,文字純是思婦的想象之詞,思婦之苦幻化成遠行的丈夫對自己的不勝思念?!对娊洝の猴L·陟岵》描寫役夫對家人的思念,呈現的卻是登高之處遙想父母兄長對自己的牽腸掛肚?!对娊洝め亠L·東山》刻畫了戍卒的家園幽思,鑲嵌了妻子等候丈夫歸來的細節。
對寫,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蓄,也是袁枚所謂“詩文貴曲”(《隨園詩話》)之妙,這是古典詩歌中的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唐詩中最為傳誦的當屬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杜甫的《月夜》
從對方入手,寫妻子思念丈夫,其實恰恰是詩人自己感情的折光。詩中寫道:今夜在鄜州,只有妻子獨自看月了??蓱z我那幼小的兒女,還不懂得思念遠在長安的父親。夜霧沾濕了妻子濃密的發絲,清冷的月光使她的玉臂感到寒意。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夠倚著薄帷望月,讓月光照干彼此的淚痕。此詩的妙處,正如明人王嗣奭《杜臆》所說:“意本思家,而偏偏寫家人之思我,已進一層。至念及女兒之不能思,又進一層。”從對面落筆,寫出兩地相思,一種情懷。對寫之至,兒女“未解憶”,不但襯托出妻子內心的孤苦,而且詩人憐惜兒女的一片慈父之情,也躍然紙上,感人肺腑。施補華謂《月夜》詩為“無筆不曲”(《峴傭說詩》),究其原因,乃對寫法之結果,處處曲寫,盡置想象之辭,將詩人一往情深的愛憐寫得深沉感人,頓挫郁積,令人味之不竭。
“遙知兄弟登高處”,一個“知”字,遙相呼應,不具體表達自己如何思親,而從對面落筆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想念自己,這樣既曲折表達出家人對自己的思念,又更深一層地寫出了對家人的相憶和體貼之情。“每逢佳節倍思親”,一經寫出,便萬口傳誦,表達了人人容易遇到的事實和人人容易產生的感情。故俞陛云說:“詩到真切動人處,一字不可移易也?!保ā对娋硿\說續編》)此詩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從中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精心意象,展示一個頗有情趣的兄弟共樂的場面,從而把“共樂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寫得令人心顫而余味無窮。
其次是對比的手法。一是內容的反差對比。以樂時寫哀情,倍增其哀。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歡快的時刻,應是融融泄泄,不應是愁緒滿懷,哀思盈膺。重陽登高,冬至賀節,除夜守歲,節日之熱鬧,歡聚之快樂,人生之繁華,于王維、白居易、高適而言,卻是孤獨、凄涼、寂寞充斥詩里行間,憂愁、感傷、悲戚縈繞胸次心間。王維逢重陽節,“獨在異鄉為異客”,一語道破心機,語雖平淡,情已深摯,非情動于衷不可解也。旅居為“客”,漂泊他鄉,此一層意也;為“異客”,孤寂比客尤甚,此二層意也;“異鄉”之“異客”,又著一“異”字,凄涼倍生,此三層意也;“獨”在異鄉為異客,突出一個“獨”字,哀傷幽怨,此四層意也??途铀l,客心凄然。二是形象的映襯對比。用孤單作愁思,愈見其愁。“遍插茱萸少一人”,“遍插茱萸”與“少一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相憶之情與孤獨之思相得益彰。
質樸之中見深厚。真理是樸素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就像家常話一樣脫口道出的詩句,樸素無華,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跡,卻高度概括了人們“獨在異鄉”時的普遍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佳節思親這一生活現象體驗的深刻。
二.思家:遠行者飄流的辛酸滋味
白居易于冬至日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念著遠行人。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冬至是一個與新年媲美的人文節日,民間至今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俗語,有“肥冬瘦年”之諺。唐人又以“小歲”稱冬至,白居易在小歲日對酒吟出了“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的佳句。冬至是個重要節日,朝廷放假,民間互贈飯食,穿新衣,賀節,一切如年。這樣一個佳節,在家中和親人一起歡度,才有趣味,如今在他鄉的客店碰上這個佳節,該如何過呢?“抱膝燈前影伴身”,“抱膝”,活畫出枯坐的神態,“燈前”二字既渲染環境,又照應“夜”、烘托“影”,“伴”字,綰和“影”與“身”,著一個“伴”字,世運之滄桑,人事之變幻,自身之凄涼流離、悲愴孤寂俱在其中。“影”乃“身”之魂靈,“身”乃“影”之軀體,身隨影動,影與心通,“影徒隨我身”(李白《月下獨酌》),“殘燈無焰影幢幢”(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煢煢孓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氨羟坝鞍樯怼敝洑v,但凡有此閱歷之人皆親身體驗過,誦之令人倍感親切,柔腸萬種?!耙龟@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杜甫《羌村三首》)那是杜甫之悲欣交集,“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晏幾道《臨江仙》)那是晏幾道之喜出望外,“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那是李商隱之郁悶孤寂,“抱膝燈前影伴身”,此乃香山居士之思家情結,何等曲致、何等深婉、何等含蓄、何等雋永。
“想得家中夜深坐”,一個“想”字,思接千里,思家之情溢于言表。明明是自己思家,卻說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家中夜深圍坐,絮說遠行未歸之人,驛館孤燈影伴,想念家中圍聚之親,兩廂映照,思之愈切,念之愈切,情之愈切。獨在旅途,只影伴身,孤于行程,一心思親。白居易冬至日“抱膝燈前影伴身”,思家無限,“抱膝燈前影伴身”,“影”與“身”構成淡淡的映照,思家之情與孤寂之感如影隨身。
三.思鄉:羈旅客飄零的憂郁神傷
高適于除夕夜思鄉: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高適《除夜作》
為何叫作除夜?光陰過去為除,《詩經·唐風·蟋蟀》有云:“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歲月其除。”這大概是有關除歲之“除”的最早使用。當此除歲迎新之際,“當此之時而不樂,則日月將舍我而去矣?!背χ梗瑐鹘y習俗,一家歡聚,“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風土記》)。詩人卻于萬家燈火其樂融融之時,卻“旅館寒燈獨不眠”,一個“寒”字,“寒”氣襲人,旅館之凄涼,除夜之凄寂,“客心”之“凄然”,著一“寒”字,情愫盡現,境界全出?!八W明朝又一年”,一個“霜”字,“霜”意盎然,思之久、戀之深、想之苦,躍然紙上,得環其中。將故鄉之思與寒燈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歡樂色彩的除夕之夜,將“愁鬢”的生命體驗置于“明朝又一年”的時間流逝的臨界點,詩意盎然,思緒不斷。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次北固山下》),除舊迎新之際,更具有宏大的盛唐氣象和普遍的生活意義,將北固山下的具體景象升華為一幅宏偉雄奇的海日除夕圖,含蓄了生命新舊交替的哲思詩魂。除夜之詩,含蓄哲思,涵詠不盡,體味無窮,積極向上,樂觀宏達。除夜之時,心境平淡沖和者也有: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后,便是平頭六十人。
——白居易《除夜》
多是對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怡然自得,是那種“七十期漸進,萬緣心已忘”的閑適和“堂上書帳前,長幼合成行”(《三年除夜》)的愜意。這其中不乏一種詼諧與,然缺少一份昂揚與激情。除夜之時,感受“霜鬢”、“衰鬢”與“愁顏”者亦有:
旅館誰相同?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長期漂泊,客中寂寞,除歲夜闌;他鄉逆旅,寒燈相親,人何以堪。孤苦冷落,蒼茫百感,寥落辛酸,凄苦萬端;一意連綿,寄慨深遠。
“故鄉今夜思千里”,一個“思”字,聯系兩地,客心凄然思故鄉。沈德潛說“作故鄉之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保ā短圃妱e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親人思念詩人,其實恰恰是詩人自己感情的折光,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蓄。高適除夕夜“客心何事轉凄然”,眷戀不斷。“旅館寒燈獨不眠”,“寒燈”與“獨”相映成趣,相憶之情與孤單之思油然而生。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绷_鄴《雁》:“想到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寫思鄉之情,都從對面著筆,有異曲同工之妙。
“每逢佳節倍思親”,它表達了人人容易遇到的事實和人人容易產生的心情。以上三首節日思親唐詩運用對寫和對比的藝術手法,迫使讀者探尋所呈現的簡樸語言中的更深刻意義。每逢佳節,正是詩人情感最活躍,也是最脆弱的時候;倍思親,正是詩人情感最直露,也是最深沉的體驗。思從對面飛來,詩從對面飛來。詩作境界開闊,意義宏遠,將難盡之情盡于意象之中,不淺露,不直白,委婉深沉,一波三折,余韻無絕。
參考文獻:
[1]張明非.唐詩咀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張愛華.唐詩二十講[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4]宇文所安 賈晉華.盛唐詩[M].北京:三聯書店,2004.
[5]李浩.唐詩的美學闡釋[M].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6]李元洛.唐詩之旅[M].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
[7]林庚.唐詩綜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8]尚永亮.唐詩藝術講演錄[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9]李敬一.壯哉唐詩[M].北京:華藝出版社,2008.
[10]王兆鵬 邵大為 張靜 唐元等.唐詩排行榜[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1]王先霈.中國古代詩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