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李隆基與楊玉環

李隆基與楊玉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李隆基與楊玉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李隆基與楊玉環范文第1篇

洛陽牡丹紅。

楊家小女靈秀,

深閨初長成。

一笑群芳失色,

一舞萬眾心驚,

傾國又傾城。

天真自快樂,

不為悅己容。

公子怒,

皇子恨,

天子病。

真心難斷,

花有顏色人有情。

享盡榮華富貴,

走罷歌舞人生,

過眼煙云夢。

驪山冬水暖,

馬嵬夏月冷。

第二十五集

1,白天。壽王府。后園花廳內。李瑁陪楊玉環賞花。王英進。

王英:啟稟王爺,高力士奉旨帶太醫來給娘娘問病了。

李瑁:快快有請。(高力士帶太醫進。)

高力士:奴才拜見壽王千歲、王妃娘娘。萬歲爺聽說王妃娘娘身體不適,特命劉太醫前來為娘娘切脈問診。

劉太醫:拜見王妃娘娘。(楊玉環背對著不理。)

李瑁:玉環。

楊玉環:好吧。(有人搬來桌椅。楊玉環坐下,伸胳膊讓劉太醫號脈。)

劉太醫:娘娘請。(號脈。眾人看著。楊玉環忽然冷笑。)

楊玉環:你說說看,我得的是什么病?

劉太醫:這個……

楊玉環:你說呀。

劉太醫:依下官之見,娘娘沒病。

楊玉環:沒病你來干嘛?哼!(起身離開,徑自出花廳而去。)

李瑁:玉環……敢問劉先生,王妃她到底有無疾病?

劉太醫:王爺放心,王妃娘娘脈像正常,身體安康得很呢。

李瑁:噢……不對吧?那她為何總說身體不適?

劉太醫:這可就難說了。恕下官冒昧,娘娘或許有些神經過敏亦未可知。下官醫道粗淺,殿下若實在放心不下,可另請高明。

高力士:哎,萬歲爺相信先生,先生的論斷自然是錯不了的。壽王千歲盡可放心。

李瑁:多謝父皇!

2,白天。皇宮。室內。李隆基聽劉太醫匯報。

李隆基:噢。如此說來,壽王妃果然沒病?

劉太醫:回陛下,壽王妃氣色潤澤,六脈平穩,內無病機,外無病候,實乃健康之態。

李隆基:這朕就放心了。你下去吧。

劉太醫:是。(退出。)

李隆基:力士,玉環她說了什么沒有?

高力士:回爺的話,壽王妃她什么也沒說?

李隆基:一句話也沒說?

高力士:沒有。

李隆基:嗯?

高力士:……她就問劉太醫自己生了什么病,劉太醫說刀子沒病,她起身就走了。

李隆基:還是的。那你為何說她一言不發?

高力士:奴才錯了。

李隆基:大錯特錯!

高力士:爺!

李隆基:難道她對朕的關心真就無動于衷?

高力士:奴才不敢說謊,壽王妃她壓根就沒多說一句話。不信,您誤碼跟班的李建馬安,他們都在旁邊聽著呢。

李隆基:唉,真是個沒用的東西!

高力士:是,奴才無能!(李隆基不語,拿起一支做了一半的金釵,繼續用銼刀打磨。高力士湊到跟前:)萬歲爺,您該午睡了。

李隆基:不用你管。你走吧。

高力士:是。(退出。)

3,晚上。壽王府。室內。李瑁陪楊玉環飲酒解悶。幾個江湖藝人在席前表演鉆圈、頂壇子之類的雜技。楊玉環借酒澆愁狀。

李瑁:姐姐喜歡嗎?

楊玉環:挺好玩兒的。

李瑁:這是王英他們出城辦事,路過安樂坊時遇見的,他們知道你喜歡,就帶回來了。(楊玉環飲酒。)姐姐別喝了。

楊玉環:為什么?

李瑁:姐姐身體不適,不宜過量飲酒。

楊玉環:可我覺得多喝些,心里才舒服。

李瑁:是嗎?(楊玉環點頭。)那好吧,我陪姐姐多喝幾杯。(斟酒。二人碰杯。)

4,晚上。皇宮。室內。李隆基獨自面對一桌飯菜毫無食欲,只顧繼續打磨金釵。高力士進。

高力士:爺……

李隆基:你有何事?

高力士:爺快用用膳吧,飯菜又要涼了。

李隆基:朕不是說過讓你統統給我撤下去嗎?

高力士:撤下去,您吃什么呀?

李隆基:讓他們給朕弄碗米湯即可。

高力士:這怎么行?

李隆基:怎么不行?朕已是將死之人,想喝口米湯都不行了?(高力士跪。)

高力士:爺!奴才斗膽求您了!爺以萬乘之尊而身系天下,卻奈何為一紅顏女子而置江山社稷于不顧耶?

李隆基:放肆!你弄不來她,還有什么臉面在朕跟前說風涼話?

高力士:奴才說過,爺要是想要,怎么著也給您弄來了,可即使天下人不說什么,以壽王妃之性情,您是知道的——她能順當得了嗎?求爺再三思之!(李隆基發愣。)爺……

李隆基:出去。出去!

高力士:是。(退出。李隆基看看桌上飯菜,繼續打磨金釵。)

5,晚上。壽王府。室內。酒席前只剩下李瑁和楊玉環。二人都有三分醉意,仍不住碰杯。

楊玉環:來,再喝一杯。

李瑁:喝!

楊玉環笑:殿下都喝醉了。

李瑁:姐姐也喝醉了。

楊玉環:我沒醉。

李瑁:我也沒醉。

楊玉環:你沒醉?那你怎么臉紅了?

李瑁:姐姐臉也紅了。姐姐的臉色平時艷如桃花,此時則爛若云霞。(笑。)

楊玉環:我……真的那么好看?

李瑁:寡人決無虛言。記得母后在世時,常夸我艷福不淺。……(想起母親,轉悲。)

楊玉環:看,你又說母后。算了,不說了。來——(二人碰杯。)

李瑁:我太愛你了。

楊玉環:我知道。就因為我長得好看,是不是?

李瑁:姐姐不知,其實你比洛神還要美呢。

楊玉環:別逗了。

李瑁:真的。

楊玉環:還說!洛神是神仙,我是凡人,怎么能比神仙比美?

李瑁:姐姐錯了吧——洛神其實不過也是個凡人,她本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曹植暗中愛慕之,卻又不敢直書其美,所以才編出一個洛神來。

楊玉環:噢,原來是一個皇后?

李瑁:然也。皇后不也是凡人嗎?

楊玉環:言之有理。哎,你們男人是不是全都好色?

李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姐姐何出這不雅之言?

楊玉環:那,要是我將來老了、丑了,你還會喜歡我?

李瑁:笑話!誰都會老的,可姐姐決不會變丑!

楊玉環:又說假話!唉,要是……要是……

李瑁:要是什么?

楊玉環:算了吧,哪兒來的那么多要是?來,喝酒。(碰杯。)

李瑁:姐姐心里一定有事吧?

楊玉環:什么事?

李瑁:姐姐不說,我怎么知道?

楊玉環:沒事。我能有什么事?

李瑁:不會的。我看得出來。

楊玉環:是嗎?那你就說說看。

李瑁:姐姐自打從驪山回來,就變得怪怪的,所以我想,你……

楊玉環:我怎么?

李瑁:你是不是得罪父皇了?

楊玉環:……沒有!

李瑁:真的?

楊玉環:你別問了。

李瑁:可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姐姐那天晚上為何匆匆跑回長安,回來后又不肯進宮去見父皇!(楊玉環低頭不語。)是父皇嫌姐姐的舞編得不好?

楊玉環:不,是我嫌他的曲子編得太差!

李瑁:啊?!這……

楊玉環:這怎么了?我就是不喜歡嘛!(起身,笑著往外走。)不喜歡!不喜歡!

李瑁:不喜歡?(看著楊玉環出門。)原來是這樣……(忽然酒醒。)

6,晚上。太子府。室內。李亨獨自喝悶酒。張良娣進。

張良娣:殿下,你不是說要看書嗎?怎么又一個躲在這里喝起了悶酒?

李亨:良娣呀。你們在干什么?

張良娣:我和王妃姐姐下了幾盤象棋,她說困了,就讓我來叫你過去。

李亨:急什么?來,你陪我喝兩盅。(張良娣坐下,斟酒。)

張良娣:你到底怎么了?莫非又有什么心事?

李亨:我還能有什么心事?

張良娣:殿下也真是的,都這么些年了,卻總也忘不了那個女人。

李亨:忘了誰也忘不了她!(喝干杯中酒。嘆氣。)說實在的,我覺得不妙呀。

張良娣:有何不妙?

李亨:你說,父皇會不會也看上玉環了?

張良娣:父皇?(笑。)你說什么呢?

李亨:不!我感覺得出來!

張良娣:瘋話!

李亨:不是瘋話!

張良娣:你看出什么來了?

李亨:你沒看見每次去宮中赴宴,玉環一回也沒去過嗎?為什么?

張良娣:她不想去唄。

李亨:不對!她是怕見父皇!我看得出來,父皇每每總忍不住往十八郎身邊的空位子上瞅,他瞅什么?

張良娣:你是說——

李亨:上次去驪山,父皇把玉環留在山上,我就覺得不對勁。聽說當天晚上玉環就匆匆下了山,半路上連腳也沒歇就回長安了。這是偶然的嗎?

張良娣:這些你都是聽誰說的?

李亨:我聽陳玄禮手下人說的。

張良娣:你倒會打聽!

李亨:能不打聽嗎?父皇要是惦記上玉環,我怎么辦?

張良娣:阿彌陀佛!(冷笑。)要依我說,如果真是那樣,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呢。

李亨:你什么意思?

張良娣:我的意思再簡單不過,好孬讓你死了那條心!

李亨:胡說!……好,好,就算此事與我無關,那父皇的名聲怎么辦?啊?我大唐的國格國威又將往哪兒放?啊?

張良娣:行啦,你別扯得太遠了,有沒有這回事還不一定呢。瞧把你給急的。

李亨:我相信我的直覺!

張良娣:就算你是對的,就算父皇有了那種心思,你又能怎樣?你勸得了嗎?你敢去勸嗎?

李亨:這……(韋孺人進。)

韋孺人:瞧你們,聊什么呢,這么熱鬧?

張良娣:姐姐怎么也來了?

韋孺人:我能不來嗎?本指望你來請殿下過去早些休息,沒成想你們倒只顧在這里喝上交杯酒,說上貼心話!(笑。)

李亨:行了,咱們也別說了,睡覺,睡覺去!(起身和二女人出屋。)

7,晚上。皇宮。室內。李隆基聚精匯神打磨金釵。高力士進。

高力士:萬歲爺。

李隆基:又什么事?

高力士:壽王千歲來了。

李隆基:什么?

高力士:壽王千歲他非要見您。

李隆基:他所為何事?

高力士:奴才不知。他不肯說,只說要當面稟明萬歲爺。

李隆基:快!快讓他進來!……等等!((匆忙收起金釵及工具。)把奏章給朕拿過來。(高力士忙把成摞的奏章抱到桌上。)去吧。

高力士:是。(退出。李隆基拿起一份奏章假裝翻看。片刻,李瑁進。)

李瑁:兒臣拜見父皇。(李隆基故意動作緩慢。)

李隆基:哦,是瑁兒呀。這么晚了,你找朕有事?

李瑁:兒臣罪該萬死!(跪。李隆基大驚。)

李隆基:瑁兒,何出此言?

李瑁:父皇!全怪兒臣馴妻不嚴,致使玉環對父皇出言不遜,冒犯了父皇天威,請父皇責罰兒臣吧!

李隆基:……怎么?玉環都跟你說了?

李隆基與楊玉環范文第2篇

楊貴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的妃子。

楊玉環,字太真。她先為壽王李瑁的王妃,后為公爹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天寶四載,27歲的楊玉環被李隆基冊為貴妃,距楊玉環被冊為壽王妃整十年。天寶十五載六月十四日,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禁軍嘩變,37歲的楊貴妃被縊死,香消玉散。楊貴妃天生麗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堪稱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無出其右者。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蟬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來源:文章屋網 )

李隆基與楊玉環范文第3篇

人生在世,知己難求啊!問那世間有誰沒有追求?可是又有誰想擁有知己吶?你可曾問道:“紅顏知己多禍水,咋就要尋求知己吶?”這你就有所不知了。何謂知己吶?何謂的知己表面含義是知道自己。可想而知有個美麗佳人知道自己的心事,愿示撫媚、安慰,難道不說很高興嗎?難道反而說別人是什么禍水?這難道說的過去嗎?你可以說楊貴妃是禍水,也可以說西施是禍水、貂禪是禍水。那你有憑證嗎?

哪個美人不是因為男人而成名的。西施原本不過是一個打漁的姑娘,后因勾踐的關系送給夫差,這能說是西施的過錯嗎?就算西施這么做,也是為了整個越國的百姓,這樣做也值得。然而人家一提到“紅顏禍水多薄命”,肯定就會想到楊貴妃,我認為楊貴妃并非禍,只是李隆基昏而已。楊貴妃原初只是李亨的妻子,后來被李隆基看上,就封為貴妃,這難道是楊玉環愿意的?后來的安史之亂,也并非楊玉環的錯,一、李隆基昏庸無能;二、安祿山野心太大;三、楊國忠亂國。這三條是導致安史之亂開始的三大主犯,其實根本就沒楊貴妃的事,更可笑的是什么白居易,寫了《長恨歌》來貶斥楊貴妃的事,我認為楊貴妃就是有錯,也是楊國忠和李隆基逼的。白居易對楊貴妃的恨雖然不明顯,但是從他的《長恨歌》,我可以感受出白居易顯示文人的憐逸心軟,轉而對貴妃和李隆基的蕩氣回腸的愛情加以描寫,在國家大事的“恨”下又莞爾生出卿我千古之愛的生死離別之恨。這讓我從中明白,只要有知己,無論有何苦惱之事,都可以侵訴。李隆基雖然逼迫楊玉環成為自己的女人,但是卻得到楊貴妃這樣的知己,并且有一段讓人羨慕的愛情,此二人之愛原本無罪,卻因角色的不同終成悲劇。

雖然天下人都在覓尋自己的真愛,但是依我而言知己與心中的她或許相似,或許相差,無論如何我也要找到向楊貴妃那樣的知己,伴隨我度過苦惱的日子來迎接快樂的日子。

我渴望得到知己,可惜不知那時終究在何時?

沙門中學初一:a***

李隆基與楊玉環范文第4篇

《長恨歌》的主旋律是以“情”為中心,并以之統攝全詩。詩人把“情”作為寫作與歌頌的對象,那種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以其獨特的人性之美奔涌傾瀉于作者的筆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詩歌用對比夸張的藝術手法極寫楊玉環的美麗與嬌媚。正因為此,才引發了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荒唐誤國之舉。“漁陽鼙鼓動起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悲劇的序幕拉開了,劇情進一步發展。“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馬嵬坡生死離別的動人一幕,使大唐帝王李隆基完全轉化為愛情悲劇的男主角,他真正的愛情生活也劃上了最后的句號。日后的李隆基便處在一種不盡的悲痛、悵恨、留戀之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便是這種余痛在心,無情無緒心態的真實寫照。我們知道,唐玄宗之后的唐肅宗聽信宦官李輔國之言,把唐玄宗遷于西宮,實際上等于軟禁。此時的李隆基寂寞憂思,孤燈難眠,真是“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詩人抓住了悲劇男主人公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裂肺的“情”,用酸惻動人的筆調來寫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夢牽魂繞、哀婉纏綿、孤寂傷感的相思之情,讀來真是令人蕩氣回腸,慨嘆不已。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對愛情無奈的嘆息,是對愛情受命運捉弄,被政治倫理摧殘的深深痛惜,此恨之深,穿越時空,永恒回響。

那么,遷居西宮的李隆基,雖說過上了“軟禁”的生活,難道真的是到了“落葉滿階紅不掃”的悲慘境地嗎?我的猜測有三:他一人孤獨地生活,無人侍候,無人清掃;他無情無緒,沒心思讓人清掃;睹物思人,觸景生情,自己不愿意掃,也不讓人掃。

知道些歷史知識的人都明白,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的皇親國戚被看押于“專府”――宗人府。宗人府是中國古代管理皇室宗族的譜牒、爵祿、賞罰、祭祀等項事務的機構。例如:明初設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稱宗人府,以親王任宗人令,其后事權歸于禮部。清代宗人府沿襲明制,設于順治九年(1652年)。長官改稱宗令,由親王或郡王內選充。宗人府負責收發文件、管理宗室內部諸事、登記黃冊、紅冊、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據《光緒會典》規定,本府及所屬各單位共有職官219人。清代宗人府位居內閣、六部之上,以抬高皇族成員的身份。試想宗人府那里對犯戒的皇室子弟尚且有宮中官員專門伺候,何況李隆基居住的是皇宮中的西宮。就是“軟禁”,那里自然也會有“失勢”“失寵”的前朝太監、宮女的侍候,更不用說還有一群前朝的妃嬪等的陪伴。分析到這里,我們就可以大膽地排除前兩種猜測,而第三種正是我們所要共同探討的。李隆基失去楊貴妃之后的心情,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悲痛、悵恨、留戀、哀婉孤寂的無限相思。“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作者對李隆基思“ 情”傷“恨”的宣泄性描寫已大大超越了帝王妃子間的感情糾葛,甚至詩人主觀的理想成分也一覽無余。

物是人非,心何以堪。睹物思人,觸景生情。那片片“落葉”不正象征他們過去甜蜜愛情生活的歲月與日子嗎?那地上的“落紅”也就是落花,不正象征著永遠失去的艷妃楊玉環嗎?“落葉滿階紅不掃”不正是風流帝王李隆基對他的寵妃楊玉環以及他們過去愛情生活的全身心投入的回憶、陶醉與紀念嗎?

歷史上文人所寫的詩中,有關“落葉”與“落紅”的詩句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屈原《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劉勰《文心雕龍》中“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孫逖《淮陰夜宿二首》中“木落知寒近,山高見日遲”;郎士元《送別錢起》中“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 陸游《北窗》中“北窗鳴落葉,愁絕夜迢迢”。這些詩中的“木葉”或“落葉”就是時光流逝,令人感傷,生活如片片葉子的象征。

元稹《行宮》詩中“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歐陽修的詩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晏幾道的詩中有“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名句。《紅樓夢》中有“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透過這些詩詞中的“落紅”或“落花”,我們想象到的不僅是枯萎的鮮花,更重要的是這些意象的背后是指如花一樣的人,即曾經艷麗無比使人賞心悅目,最終又枯竭了生機失去了生命的美麗女子。“落葉滿階紅不掃”也正形象地展示了唐明皇李隆基的情感世界:回憶與感傷曾經如葉片般的活力四射的日子,迷戀于珍惜如鮮花般的傾城傾國的艷妃楊玉環。寫花名詞“花開猶是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花開寂寞紅”。古人對花與女子的巧妙聯系已是早成定論,在此我不再細說。“落葉”總讓人想到生命的流逝,懷念過去曾經擁有過的日子。“落紅”總讓人產生一種傷春惜玉的綿綿情思。龔自珍不是也曾說過“落紅不是無情物”嗎?

李隆基與楊玉環范文第5篇

做演員苦,做戲曲演員更苦。十年的寒窗苦練,無非是為了舞臺上那一瞬間的精彩綻放。然而,卻幾乎與這“綻放”失之交臂了!這就無法不教人感慨“緣分”這個東西的奇妙。好像劇中的楊玉環,“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誰曾想,“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作為演員,能夠演一出戲、扮一個角色,就是和這出戲、這個角色結下了不解之緣。于是,受傷的,帶傷上陣也要演,可謂精神可嘉;替補的,哪怕只有一分鐘,也會傾盡全力,可謂盡職盡責。無論是帶傷上陣的,還是替補出演的,此時此刻,都是為了成全一個千嬌百媚的楊玉環。最終,成全了觀眾。

演出當然是沒有閃失的。整出戲的舞臺和程式都是以極其傳統的樣式呈現給觀眾,因此有人用“‘移步’不‘換形”’來評價。飾演楊玉環的王芳,無論是扮相還是唱功都可圈可點,她把楊玉環的“嬌媚”表現得入木三分。但是,前幾場中,卻嬌媚得過于清純了,不像一個宮圍中的貴婦,與唐明皇從《定情》到《制譜》,都像是一對閑云野鶴、神仙眷侶。

在《夜怨》一場中,情形有了改變。楊玉環因圣上夜不回宮,心底生怨,打發永新、念奴去打聽,知悉皇上贈珍珠給一度受到冷落的梅妃,并與梅妃一同下榻翠華西閣,不由怨怒辛酸之極。《絮閣》一場,更是突出地表現了楊玉壞的過人“手段”。她得知圣上臨幸梅妃,便拂曉趕來,高力士在閣門外望風,立即向唐明皇報警,唐明皇驚惶失措,忙不迭命梅妃躲藏在夾道之中。楊玉環拾得梅妃遺下的鳳鞋和翠鈿,撒嬌使性,賭氣將金釵鈿盒交還唐明皇,并要求出宮。唐明皇陪笑認錯,才平息了這場風波。只見那楊玉環,使出渾身解數,活脫脫一個似嬌似怨、亦嗔亦怒的美婦嬌娃。躲在夾道中的梅妃,無需出場,就已經永遠地輸在了“夾道”之中。

最喜歡的是那場《驚變》,也叫《小宴驚變》,其實可以分成《小宴》和《驚變》兩場。但是,之所以合為一場,或許就是要借《小宴》的浪漫和歡愉,來烘托出《驚變》的驚詫和猝然。常言道,禍福相依,否極泰來。災難和不幸總是與歡樂如影隨形。歡樂到了極點,災禍也就在不遠的地方了。推杯換盞、把酒問情。酒也罷、情也罷,都是醉人之物。于是,美人微醉,憨態可掬。好一幅醉人的佳人才子圖!

《小宴》過后就是《驚變》。霎時間,邊疆起亂,風云突變。高力士進宮面圣,奏請出宮避禍。唐明皇身為帝王,雖然權傾天下,但卻往往有太多的無奈與悲哀。對唐明皇而言,即使無法保全女人的性命,也希望她能夠睡一個安穩的好覺;即使無力拯救自己的江山社稷,也要憂心愛人的“玉貌花容”。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愛呵!

人世間的皇帝與妃子,最終還是成為了神仙眷侶。《重圓》中,玉帝傳來旨意,命李隆基與楊玉環回歸仙位,永結夫妻,居忉利天宮。從此以后,相愛的一對曠世男女,在天上過起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愛情在神話中得到了永恒。于是,廣寒宮里奏響了《霓裳羽衣曲》,團圓終場……

相關期刊更多

鈾礦冶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華手外科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江市| 陵水| 方正县| 遂昌县| 清丰县| 崇左市| 定襄县| 阿瓦提县| 安图县| 平南县| 马边| 且末县| 万全县| 三门县| 安顺市| 和龙市| 汉寿县| 禹州市| 泗洪县| 开化县| 郸城县| 桑植县| 赣州市| 昌邑市| 崇阳县| 从化市| 屯昌县| 城口县| 罗定市| 郸城县| 唐山市| 收藏| 手机| 弥勒县| 潮安县| 海丰县| 南昌市| 富锦市| 寿阳县| 阿克苏市|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