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西安地鐵電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牽引負荷。
由于牽引變電所中的整流機組采用24脈波整流方式,牽引負荷的總功率因數可約為0.95。牽引負荷的用電單一且易控制,功率因數較高且相對穩定,無功功率需求量較少。
1.2變壓器及電纜。
各類變壓器消耗感性無功,中壓環網電纜及低壓電力電纜都能提供一定的容性無功。供電網絡一旦建成,變壓器消耗的感性無功及電纜提供的容性無功都基本穩定,較易控制。
1.3動力及照明負荷。
城軌動力及照明負荷涉及多個用電系統,如通風空調環控系統、通信系統、電扶梯屏蔽門系統、信號系統、人防系統、車站隧道照明系統等等。每個用電系統內容大不一樣,開啟時間不定,其功率因數也不相同,一般為0.5~0.8,較難控制。
2補償方案
補償方案的選擇與供電局考核點有關,由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組成及負荷構成分析,其無功特點是:電纜無功影響大;夜晚停運功率因數低,無功倒送;無功波動大;存在沖擊性負荷。目前供電局一般要求用戶自身功率因數達到要求即可,至于輸電110kV電纜無功倒送問題,在后期負荷升高后自然抵消或是在變電站110kV饋線端加電抗器解決。為達到地鐵中壓網絡中的無功平衡,一般在主變電所設置無功補償裝置進行集中補償,以改善高壓側電源的功率因數,提供降壓變電所的電壓和補償變壓器的無功損耗。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在不同時期,相應的技術條件下選用了以下的集中補償方案:(1)采用電容和電抗器進行無功補償;(2)靜止無功補償器(SVC);(3)靜止無功發生器(SVG)。
3補償比較
3.1電容和電抗器無功補償。
該方案投資低,但無功補償效果差,投切速度慢,不適合負荷變換頻繁的場合,易產生欠補償和過補償。同時可能會引起某次諧波諧振或放大,因此城軌供電系統補償基本不采用此方案。
3.2靜止無功補償器(SVC)。
靜止型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即StaticVarCompensator(SVC)是目前國內外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普遍采用的方法,在無功負荷接入點處接入SVC裝置后,無功負荷沖擊得到抑制、高次諧波得到濾除、三相電網得到平衡、PCC點電壓得到穩定和提高了電力系統的穩定性。TCT型SVC,TCT名稱含義是晶閘管控制變壓器(ThyristorControlledTransformer,簡稱TCT),結合其實際用途,把它理解成晶閘管控制變壓器型可調電抗器。TCT實際上是將常規TCR中的耦合變壓器和電抗器合二為一。TCT組成:高阻抗變壓器本體+晶閘管閥+控制器。原理:晶閘管閥連接在高阻抗變壓器本體的低壓側,通過調整晶閘管閥的導通角,改變低壓繞組電流,高阻抗變壓器高壓繞組的電流立即會按相應的匝數比改變,從而改變TCT無功功率大小。通過晶閘管控制變壓器的副邊電流,從而控制原邊連續變化的感性無功功率,當晶閘管完全導通時,相當于副邊短路運行,此時輸出感性無功功率最大,即達到可控電抗的額定容量。TCT特點:(1)響應速度,全波采樣需要20ms,半波采樣10ms。(2)可靠性,本體是高阻抗變壓器,抗沖擊能力強,晶閘管運行在變壓器的低壓側;(3)結構,TCT的結構簡單,經過簡單的培訓就能操作。(4)噪音,TCT的整個磁路上沒有飽和的區域,不會因為磁滯伸縮的作用產生很大的噪音,TCT上沒有大功率風扇等運動部件發出噪音。(5)損耗,與其它可調電抗器不同,TCT的整個磁路上沒有飽和的區域,鐵損小;TCT磁場不會泄露到本體外部,附加損耗小。
3.3靜止無功發生器(SVG)。
靜止無功發生器StaticVarGenerator,簡稱為SVG。其基于電壓源型變流器的補償裝置實現了無功補償方式。是通過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的高頻開關實現無功能量的變換。具備如下主要功能:(1)在電力系統擾動情況下,提供有效的電壓支撐;(2)提高輸電系統的靜態和動態穩定性;(3)降低暫態過電壓;(4)阻尼系統的低頻和次同步振蕩;(5)減小電壓和電流的不平衡,抑制不對稱負荷;(6)減小由于電壓波動引起的閃變;(7)增加輸電線路的有功功率傳輸容量;(8)濾除流入系統的諧波電流。目前已經投運的SVG主要分為兩種結構,即多重化/多電平結構和鏈式結構,西安地鐵一、三號線采用鏈式結構。SVG是目前最先進的無功補償設備,目前全國范圍正大力推廣,但其技術還在發展階段,維護率較高,有待在運行中進一步考驗。
4結語
【關鍵詞】漏泄電纜實時監測
一、概述
漏泄同軸是在同軸管外導體上開設一系列的槽孔或隙縫,使電纜中傳輸的電磁波部分能量從槽孔中漏泄到沿線空間,具有頻段寬、場強分布均勻穩定、可控性高、對外界干擾小、多系統兼容性好等優點,在鐵路應用廣泛。漏泄電纜配合直放站或中繼器,用于鐵路隧道、山區、彎道、路塹、地鐵等無線信號傳播受限的弱場區間,是無線信號弱區間信號覆蓋的有效手段。
二、功能特點
1、檢測漏纜的完好性;2、根據漏纜的傳輸損耗判斷漏纜的工作狀態;3、漏纜故障監測報警;4、遠程監測漏纜狀態;5、數據管理及分析功能;6、檢測系統獨立射頻通道,對直放站射頻及監控鏈路不產生影響。
三、設計方案
1.工作原理。按監測軟件的上行或下行漏纜損耗“查詢”后,由遠端機處發出一查詢命令通過RS232串口線到達漏泄電纜監測主機,主機把查詢數據調制在載頻的FSK信號上并經漏泄電纜發送給從機。從機收到主機查詢命令后發兩次信號,第一次發射時檢測自已的發射功率,第二次發射把檢測到的主機功率經漏泄電纜送回主機。主機接收到從機信號后經功率檢測電路檢出接收電平,再把這個接收電平的大小同從機傳過來的發射功率數值相比,得出漏泄電纜傳到遠端機的損耗值,經光纖直放站鏈路傳到網管的上位機界面上并以dB為單位顯示出來,如圖2。
當漏纜的損耗值高于設定門限值時上位機自動告警,如圖3。
2、輪詢時間設置。在網管界面上可設自動輪詢時間,設置范圍1~255分鐘。如果只用到一路的話,可以只設置一路。考慮到內部繼電器使用壽命,輪詢時間不宜設置太短,調試時可以設置較短,正常工作時一般設置為240m,即4小時。此時,每隔設置的時間自動查詢一次,如果成功查詢到數據,則根據設置的門限值來決定是否告警。如果此次未能查詢到數據,即則過5分鐘再進行一次查詢。如果連續3次查詢不到數據,則判定線路故障(電纜斷路或者主/從機停電),向網管中心發出告警信息。手動點擊查詢不受輪詢時間影響,點擊查詢會返回查詢到的值,此時輪詢時間清0,從新開始計時。如果出現異常(損耗值過大或線路故障)則會以告警信息發送到網管。
3、告警門限設置。根據實際漏泄電纜的工作情況,故障告警門限進行相應的設置。信號衰減5dB,20dB:可能由于漏纜嚴重損壞,接頭接觸不良等因素造成。信號接收不到:可能由于漏纜有斷點,或者接頭未接觸等因素造成。
四、工程應用(雙漏泄電纜應用)
上圖是當光纖直放站遠端機(或中繼器)接雙漏泄電纜的應用方式,遠程人工或者定時發起查詢命令時,從機在收到命令后,確認主機發起的檢測命令是檢測本機,并打開通道對漏泄電纜損耗情況進行檢測。從機輸出端可接天線也可接50歐負載。
五、小結
本文主要對漏泄電纜監測設備工作鏈路工作中的一些關鍵部份進行分析和探討,并給出來了指標和工程應用方案。該產品已在西安鐵路局的部分鐵路線上應用。
采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設計數字廣播系統。光纖數字廣播系統由揚聲器、光纖數字廣播機、兩芯光纖、集中控制器、管理軟件等組成,光纖數字廣播機的光收發模塊采用波分復用技術,將網連結組成自愈環網,在一芯光纖上可以同時傳兩種不同波長的光信號,使系統能夠遠距離傳輸和高速度傳輸,具備更高的穩定性。
關鍵詞
光纖廣播 時分復用
中圖分類號:TN913文獻標識碼: A
目前國內高速公路上隧道、收費亭及廣場、地鐵、校園等場所應用的廣播系統主要是電纜型的公共廣播系統。電纜型的語音傳輸系統存在以下缺陷:(1)電纜受環境如潮濕等影響比較大,通話質量不穩定,設備故障率較高;(2)電纜傳輸易遭受雷擊,造成整個公共廣播系統出現故障;(3)頻率資源占用多、能量消耗大;(4)采用電纜傳輸受到距離限制,一般不超過2公里。針對電纜型的廣播系統存在的這些缺陷,我們設計了采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高保真語音傳輸的光纖數字廣播系統。該系統以光纖作為傳輸介質,能夠遠距離傳輸和高速度傳輸,其獨特的自愈環組網方式使系統具備更高的穩定性。
1、系統的工作原理
1.1系統組成及工作流程
光纖數字廣播系統由揚聲器、光纖數字廣播機、兩芯光纖、集中控制器、管理軟件等組成。由麥克風、AM/FM調諧器等音源輸入的音頻信號經前置放大器進入光纖數字廣播系統集中控制器,控制數據信號經電腦串行口輸出至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將音頻信號作數字處理,并和低速數據信號一起復接在一芯光纖上傳至遠端光纖數字廣播機,光纖廣播機將音頻信號和低速數據信號分出,音頻信號經放大后輸出至揚聲器,控制命令主要用于控制揚聲器工作。本系統中音頻和低速數據信號的傳輸是全雙工的。
1.2光纖數字廣播機的工作原理
光纖數字廣播是利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更有效地利用先進的光纖通信技術。光纖數字廣播機結構如圖1所示,它主要由光纖傳輸電路和揚聲器切換電路以及功放電路組成。控制中心將經過A/D及PCM編碼后的數字音頻信號和低速數據信號按照不同的時間間隙安排進一芯光纖上傳至光纖廣播機光模塊,光模塊接收到后轉換成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FPGA)可以接收的TTL邏輯電平標準的信號,FPGA取出這些信號的幀同步碼,將音頻信號和低速數據信號碼流正確地分揀出來,這在光纖數字通信技術里叫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技術,具體說,就是把時間分成一些均勻的時間間隙,將各路信號的傳輸時間分配在不同的時間間隙,以達到互相分開,互不干擾的目的。音頻信號按時序傳至高保真音頻編解碼電路,由其完成對數字音頻碼流接收處理,并經A/D轉換成模擬雙通道高保真音頻信號輸出給功放電路,再通過繼電器組或者模擬開關切換給各揚聲器輸出廣播音頻信號,低速數據信號傳至單片機,單片機在這里是對各個揚聲器進行切換廣播,以實現分區廣播。
圖1 光纖數字廣播機原理圖
1.3系統的自愈環組網原理
由于光收發模塊采用了波分復用技術,在一芯光纖上可以同時傳兩種不同波長的光信號(見圖2),在網絡已經連結成“環”的情況下,環路1與環路2傳輸的數據可以完全相同,但數據流傳輸方向相反,每一個光纖數字廣播機有兩個光模塊,光模塊的作用是將光信號和電信號的信號轉換,進行一體收發。其收發一體的性質大大節省了光纖資源,前者是以1310nm波長光發送,后者是以1550nm光發送,接收的光波長則相反。
圖2 光纖廣播系統組網圖
2、系統優勢
光纖數字廣播系統具有諸多明顯優勢:
(1)高穩定性。系統自愈環的組網方式使其能夠在故障中自動恢復。
(2)聲學性。語音清晰、自然、音質良好。
(3)先進性。使用現有的最先進的光纖和全數字化技術。
(4)易用性。界面簡明易懂。
(5)模塊化。可以根據需求靈活組合和擴充系統的功能。
(6)該應用有助于控制流量、減少設備投資、簡化網絡管理、提高網絡的安全性。
(7)每個光纖數字廣播機可根據需要帶多只揚聲器、可分音區,廣播系統可以程控定點、定片、全線呼叫。
(8)本系統可以廣泛應用于高速公路上隧道、普通道路、地鐵、收費站收費亭、校園、廣場等等場所。光纖數字廣播系統的這些優勢使其得到許多用戶的一致青睞,可以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廣場、收費亭、地鐵、隧道、校園等,廣泛應用。
3、工程應用
光纖數字廣播系統在高速公路收費站收費亭及收費廣場中應用,其針對高速公路收費亭及廣場的廣播系統,主要由信號傳輸放大和處理設備、通信系統的傳輸光纖、揚聲器組成。信號放大和處理設備包括集中控制器、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各種控制器及音響加工設備等,這部分設備是整個廣播系統的“控制中心”,其首要任務是信號放大和信號的選擇。功率放大器則將前置放大器送來的信號進行功率放大,再送入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對經過前置放大器放大的信號的接收、A/D轉換、電光轉換并進行信號的編碼,此外還擔負音量和音響效果進行各種調整和控制,有時為了更好地進行頻率均衡和音色美化,還另外單獨投入音頻均衡器。主機操作界面簡明易懂,設備操作步驟簡單,選用的設備為模塊化結構,可根據需求靈活組合和擴充系統的功能,使系統得以最大地發揮其作用。
廣播音頻信號由數公里以外的監控分中心傳至收費站各個收費亭及收費廣場,傳輸距離遠,其自愈環的組網結構增強了系統的穩定性,使系統可靠穩定。
4、結束語
光纖數字廣播系統主要應用于高速公路收費站廣場、收費亭、地鐵、隧道、校園等,其傳輸方式高質及高效,是當今廣播系統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光纖通信系統》顧畹儀李國瑞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1999年229-236
2 《數字信號處理》丁玉美高西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151-170
各大系統供應商都希望通過無線電傳輸系統減少軌旁信號線纜的鋪設以及線纜的日常維護工作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這種期望得到了業界內廣泛的認可。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使用何種無線傳輸技術實現CBTC功能。
CBTC系統需要高度依賴列車、軌旁以及控制中心之間的高速雙向通信傳輸,因此,必須擁有一套可靠性、穩定性高的車地無線傳輸系統。組建一個無線通信系統必須充分考慮無線電波的傳播問題。下面將針對車地無線傳輸系統的實現方式展開探討。
1 漏纜
由于城市軌道交通的特點使得它必須是線性無線覆蓋,并且要在列車行駛的線路上均勻覆蓋。對于使用漏纜或漏泄波導管作為傳輸介質的網絡有先天性的優勢,因為它們的特性使它們非常容易在復雜的傳輸環境中與鋼軌形成一個平行的無線覆蓋網絡。
漏纜一般由內導體、絕緣介質和開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導體三部分組成。電磁波從發射端通過同軸電纜傳至另一端。電磁波在漏纜中傳輸的同時通過槽孔向外界輻射電磁波;而外界的電磁場則通過漏纜上的槽孔感應到漏纜內部并傳送到接收端。漏纜的頻段覆蓋在450 MHz~2 GHz以上,能夠適應現有的各種無線通信體制。與傳統的天線系統相比,漏纜天線系統具有以下優點。
(1)適用頻率寬,場強覆蓋均勻穩定。
(2)漏纜衰減等傳輸參數更加均勻穩定,對安裝環境適應能力強。
2 漏泄波導管
目前,北京地鐵2號線就是利用此種方式來實現CBTC功能。波導管是一種用于傳導高頻電磁波的元件,是一種空心、內壁十分光潔的金屬導管或內敷金屬的管子,在其表面每隔一段距離刻有一條細微的裂縫,使無線電波從此裂縫中向外傳送超高頻電磁波。波導管物理特性和衰減性能很好,最大傳輸距離可達1 600 M,能夠呈現良好的方向性分布,可在隧道及彎曲通道中傳輸。通過它脈沖信號可以以極小的損耗被傳送到目的地。波導管具有以下優點。
(1)無線場強覆蓋均勻,抗干擾能力較強,衰耗小。
(2)傳輸速率大、傳輸距離長,可以減少列車在各AP之間進行漫游和切換。
3 無線電臺
目前,西安地鐵1、2號線、北京地鐵10號線均使用此種方式來實現CBTC功能。國內大多數地鐵都采用此類信號系統,工程投資少,列車運行間隔短,軌道交通運輸能力高,滿足了大客流和運能的需求。它是根據IEEE802.11無線局域網的標準建立起的一套寬帶通信系統。由軌旁、車載、骨干三部分網絡組成。無線傳播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傳播方式。它以無線信道作傳輸媒介的計算機局域網絡,是計算機網絡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提供傳統有線局域網的功能,能夠使用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寬帶網絡接入。它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從車載天線到軌旁天線雙向傳遞行車數據。這種空間自由傳播的方式能夠節省大量的軌旁設備,在軌道交通狹窄的隧道安裝上具有特殊的優勢。相對于有線網絡,具有安裝簡單、靈活性強、終端設備可移動和可擴展等優點,已成為幾乎所有行業網絡便攜式、固定式終端設備的接入標桿性應用。無線電臺具有以下優點。
(1)設備安裝位置限制較少,受其他因素影響小。
(2)AP數據傳播速率較高,可實現網絡冗余覆蓋。
(3)安裝、維護容易,成本較低。
4 交叉感應環線
由交叉感應環線構成的雙向通信系統主要用于車地設備之間的無線雙向通信。系統內包括環形電纜、車載設備及軌旁設備。環形電纜需要沿著鋼軌的中心對稱進行敷設,每隔一段進行一次交叉。車地間傳輸的數據通過直接數字頻率合成技術轉換為信號,在經過功率放大器的放大后輸送至環線上,與車載設備進行車地無線通信。交叉感應環線具有以下優點。
(1)使用經驗成熟,施工工藝成熟,環線使用壽命較長。
(2)環線設備及施工投資較少。
5 結語
眾所周知,電波在隧道中的傳播特性和自由空間不同。當隧道直線距離短、彎道多時,直射波傳播將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另外,由于隧道內有吸收衰減和多徑效應,使傳播衰減大大增加。因此,空間自由傳播的方式在工程實施時必須提前進行勘察,設備布置的不確定性較大。在開放空間的區段(如高架橋,車輛段區域),因存在其他的民用WLAN,傳輸更加容易受到污染。該文僅從現有車地無線傳輸方式中進行比對,列舉了目前各信號系統供應商及投入使用的信號系統無線傳輸系統各自的優點,下面將這幾種方式的缺點統一列出。
(1)漏纜缺點:在地面和高架段施工安裝時工藝復雜、美觀效果差、漏纜采購價格較高。
(2)波導管缺點:工程施工難度較高,需全線安裝,安裝精度要求較高。設備造價較高,后期養護投入較大。
(3)無線電臺缺點:電波傳輸受彎道和坡度影響大,隧道內反射嚴重,容易受到無線環境影響。頻繁漫游切換,降低了無線傳輸連續性和可靠性。
關鍵詞:電力監控系統;調試
中圖分類號:F40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電力監控系統(Power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簡稱“PSCADA”,即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它的控制對象為地鐵供電系統的所有設備,就西安地鐵而言,包括:110kVGIS、110/35kV主變壓器、SVG靜態無功補償裝置、35kVGIS、動力/整流變壓器、DC1500V開關柜、0.4kV開關柜、排流柜、交直流盤、上網隔離開關、軌電位限制裝置、單向導通裝置等。因此該系統的穩定運行對地鐵供電系統供電好壞、穩定性及地鐵運營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系統組成及特點
PSCADA 系統是以計算機及通信技術為基礎的生產過程控制與調度自動化系統,對地鐵變電所現場運行的供電設備進行集中監視和控制,以實現數據采集、設備控制、測量、參數調節及各類信號報警等各項功能,使調度中心實時掌握各個變電所設備的運行情況,保障地鐵運營的安全。
以西安地鐵為例,其供電系統主要由110 kV/35kV主變電所及分布于沿線各站的牽引降壓混合變電所、降壓變電所組成,地鐵內部由35kV電壓組成一個獨立開環供電網絡,該網絡以雙回路饋電電纜向各牽引降壓混合變電所和降壓變電所供電。針對該供電系統特點,西安地鐵PSCADA系統采用了集中管理,分散布置的模式,分層、分布式的系統結構,系統由管理層,網絡通信層、間隔層設備組成。變電所管理層通過通訊網絡與所內各供電系統智能設備進行接口數據交互,完成數據采集與控制功能。PSCADA系統對全線上述各類變電所的供電設備進行監視控制、數據采集以及對接觸網電動開關設備的運行狀態監視控制,負責全線牽引及電力供電系統的運行管理、正常檢修及事故搶修的調度指揮,以確保整個供電系統及設備安全、可靠地運行。地鐵的間隔層設備接入系統的網絡主要有三種方式:
(1)間隔層設備直接接入到變電站的管理層網絡中,如交直流屏等間隔層設備。
(2)間隔層設備先聯網后再接入到管理層網絡中,如33kV保護測控單元、1500V保護測控單元、低壓智能測控單元等間隔層設備。
(3)通過轉換單元接入管理層網絡,如軌電位、上網隔離開關、排流柜等間隔層設備。
該系統采用三級控制方式,即控制中心遠方控制、所內控制信號盤上集中控制、設備本體控制。三種控制方式互相閉鎖,以達到安全控制的目的。中央監控中心主要有控制、數據采集處理、顯示、報警、維修及事故搶修調度等功能。調度人員在此進行日常控制、監視和調度管理等工作。設在變電所的就地監控系統由控制信號盤(包括通迅控制器、測控單元、饋線隔離開關控制回路、交換機等)、下位單元、維護機及所內通信網絡等部分組成。
3 調試工作
3.1 準備工作
在開始調試工作前,需進行調試方案的編制及確定,主要包括人員組織、分工及各方職責;所需儀器儀表及工器具的準備;時間的安排及確定;參與調試工作人員安全注意事項及調試方法的學習等。
3.2 前提條件
必須在各個變電所順利完成設備安裝、工程數據配置、供電設備單體測試、通信信道測試工作后,才能進行各測控單元至控制信號盤所有設計功能的調試(單系統調試),單系統調試結束后才允許實施供電設備各測控單元至中央級監控系統的調試,以最大限度驗證接口功能是否與設計相符,并滿足運營要求。
3.3 調試內容
主要對電力監控系統的“四遙”功能進行點對點測試,包括:遙信、遙測、遙控、遙調。
3.4 調試方法
3.4.1 遙測、遙信功能測試
系統測試需將控制信號盤“遠方/當地”切換至“當地”位,實際操作現場供電設備或使用繼電保護測試儀等儀器在柜體控制回路內加電流模擬斷路器故障跳閘等信號,觀察開關動作信息及開關狀態經所內通信網絡傳至控制信號盤后臺機,觀察后臺機發生的事件信息及主接線開關狀態,按照合同點表進行一一測試,即完成“遙信”測試。綜合聯調則需在中央級調度站進行觀察,查看信息是否及時變化且是否與現場設備動作一致。
由于單系統調試及聯調期間,各系統所帶負荷有限,以致某些相關的電量值偏低,加之各采集單元精度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遙測值存在一部分誤差;同時若供電系統一次部分帶電進行測試,頻繁分合閘易對設備本體造成損壞且對供電系統造成沖擊。故在測試期間一般采取將系統停電,在系統一次側加壓加流的方式,模擬系統電壓及電流,并用0.2級儀表進行監測并記錄,同時核對同一時刻后臺機及中央級調度站與現場供電設備的數據,即完成遙測及遙脈的測試。
3.4.2 遙控功能測試
單系統調試時,需將控制信號盤“遠方/當地”切換至“當地”位,在后臺機“變電所一次主接線圖”上點擊相應開關按鈕,對各開關進行遙控分、合閘,并確定現場供電設備是否成功執行后臺機發出的分、合閘命令,并在后臺機確定相關信息及開關狀態是否根據執行的命令進行相應的變化,即完成遙控功能測試。若在聯調時,則需將控制信號盤“遠方/當地”切換至“遠方”位,在中央級調度站按照在站級后臺機的操作步驟進行操作,并進行設備狀態確認及中央級調度站的信息確認即可,若為程控測試(僅為中央級),則需在中央級調度站點擊程控卡片的描述命令,確認現場設備狀態,同時查看并確定相關信息及開關狀態是否根據執行的命令進行相應的變化即可。
3.5 PSCADA聯調典型問題總結與分析
(1)現場供電設備狀態與遙信信息不一致。
問題分析:站級PSCADA為中央級調度站進行數據上傳的轉發表配置出錯;中央級調度站的圖元編輯錯誤。
(2)現場供電設備不執行遙控命令。
問題分析:中央調度站遙控節點信息描述與點表描述相反;現場供電設備本體故障。
(3)現場供電設備的模擬值顯示與中央級調度站及站級PSCADA不一致。
問題分析:間隔層設備綜合測控裝置內部換算公式存在誤差或缺陷。
(4)遠方遙控現場某設備時,出現被遙控的設備未發生狀態變化,相近的設備反而發生遙控指令下的狀態變化。
問題分析:中央級調度站在相近的兩臺設備配置點表顛倒,或中央級調度站圖元編輯錯誤。
(5)中央級調度站頻繁顯示現場單個開關分、合閘信息。
問題分析:供電現場設備輔助接點連接線松動、接觸不良導致。
(6)中央級調度站界面功能缺失或點信息描述與站級PSCADA不一致。
問題分析:廠家在進行功能配置時未嚴格按照合同書條款內容及最終確定點表內容執行。
4、結語
本文在介紹系統組成基礎上,對PSCADA系統單系統測試及聯調測試的基本方法進行了思路的梳理及方法總結,并將西安地鐵二號線工程綜合聯調中發現的PSCADA相關問題進行了歸納并加以分析,望對后期運營管理工作提供豐富的經驗積累,同時希望能為新線的設備安裝及系統調試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