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會寫“綴、幽、雅”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宅院、幽雅、伏案”等19個詞語。
2.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
3.揣摩文中描寫丁香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4.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理解、感悟丁香結的象征意義和作者賦予丁香結的情感。品味、積累文章中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重難點
1.訓練朗讀,品味文中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自己獨特感受的寫法。
1.字詞教學
本課共有11個生字,可以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識字方法來識記。生字的書寫按結構進行歸類,在寫“綴、雅、拙、糊、襟、恍”這6個左右結構的字時,注意左窄右寬;“案、薄、蕾、怨”這4個上下結構的字中,要注意“薄”字筆畫較多;強調半包圍結構“幽”字的筆順。
2.閱讀理解
本文語句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可引導學生細細品讀,邊讀邊想象畫面:四幅丁香圖,唯美有深意。學生通過品讀優美的句子,學習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和借景抒情
的手法,深切地感受到丁香花的美,感悟丁香結的象征意義和作者賦予丁香結的情感。
3.表達運用
學生通過讀課文,了解丁香花的美,體會了作者的感受。此時,老師挖掘讀寫結合點,讓他們及時表達,一吐為快。然后進行遷移訓練,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1.預習提綱
(1)搜集宗璞的相關介紹和作品。
(2)搜集有關文學作品中賦予花草樹木某種品格的材料等。
(3)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借助工具書或其他方法弄懂詞語意思。
(4)再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宅院、幽雅、伏案”等詞語。
2.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感受丁香的特點。
3.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品味、積累文章中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
讓學生舉出在文學作品中具有象征意義的花草樹木的例子。
課件出示:
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對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列舉學過的文學作品中具有象征意義的花草樹木(如落花生、白楊等),為本課的學習預埋伏筆;通過看丁香花,為理解“丁香結”的內涵做鋪墊。看似無心,實則有意。
2.檢查學生生字詞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
綴
幽
雅
案
拙
薄
糊
蕾
襟
恍
怨
(指名學生讀,糾錯正音。)
課件出示:
宅院
幽雅
伏案
渾濁
笨拙
眼簾
單薄
照耀
文思
夢想
迷蒙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順心
平淡
(學生進行多種形式認讀,教師相機正音。)
二、初探“丁香”,整體感知
1.先從題目入手,關注“丁香結”。
提示:這個詞對學生來說有些陌生,不易讀懂。(1)學生初讀課文時,一方面讀準字音,讀不通順的句子多讀幾次;(2)提取含有“丁香結”的相關句子,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結”,把相關句子用橫線畫出來。(3)關注“丁香結”出現的位置——多集中在文中后三段,由此引出對文章結構內容的關注。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提出問題:作者在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了什么?
引導學生劃分課文結構層次。課文的第1~3自然段寫的是丁香花,第4~6自然段寫的是丁香結。前3個自然段“賞花”,后3個自然段“悟花”。
【設計意圖】
從題目入手,巧妙地用問題導向,讓學生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言簡意賅,單刀直入。學生通過找寫“丁香結”的句子,由句子到段落,水到渠成地理清課文脈絡。
三、研讀課文(第1~3自然段),感悟丁香花的特點
1.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哪四幅丁香圖?
①城里街旁的丁香花②城外校園的丁香花
③斗室外三棵白丁香④雨中丁香
2.描寫角度有哪幾個?
①顏色②形貌③氣味④姿態(視覺、嗅覺)
3.寫出了丁香什么特點?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嬌俏靈動
④鮮潤嫵媚
可結合課本練習“朗讀課文,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進行講解。
4.賞析描寫優美的語句。
課件出示:
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種有十數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
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種有十數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紫的丁香花都好看。
學生對比讀,了解表達上的不同;把描寫丁香的詞語做上記號,談談表達效果,并試著讀出這種效果。
【設計意圖】
通過研讀課文,了解作者描寫的角度,在讀中懂得能從所讀到的內容想開去,想象畫面,讀懂畫意,體會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思想感情。整個過程老師帶領學生準確解讀,幫助學生消除閱讀障礙。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寫丁香花的部分。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自己獨特感受的寫法。
2.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理解、感悟丁香結的象征意義和作者賦予丁香結的情感。品味、積累文章中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一、回顧前文,感受丁香花的特點
1.丁香花有什么特點?
2.雨中的丁香花又有什么特點呢?
課件出示:
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1)雨中丁香具有怎樣的特點?想象畫面。
(2)作者為什么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二、朗讀課文,感悟丁香結
結合文章,說說作者為什么把丁香花喻為“丁香結”。
可圍繞“丁香結”的意象展開梳理:
(1)
課件出示:
丁香花蕾之所以稱為“丁香結”,從外形上看,也許是因為它跟衣襟上的盤花扣很相似。
(2)理解古人何以發明“丁香結”:
課件出示: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商隱《代贈》
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陸龜蒙《丁香》
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
——馮延巳《醉花間》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李璟《攤破浣溪紗》
結合“閱讀鏈接”,也可以再補充其他詩句,讓學生了解“丁香結”常出現在表達閨怨、愁思的詩境中。思考:文章引用詩句的作用?
課件出示: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3)朗讀,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結合文段的理解,此處的“丁香結”指的是生活中不順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丁香一般開在暮春時節,詩人面對美麗易謝的丁香,
便易傷春,說丁香是愁思,而丁香花的花苞便成了詩人眼中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以“丁香結”喻愁思固結不解是一種慣常用法,而本文作者反其道而行之,認為:“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么?”這體現了作者超然物外、從容豁達的人生態度。
三、結合實際,感悟人生
結合自身經歷,賞析文中哲理性的語句: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理解,師適當點撥。
【設計意圖】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語文學習要結合生活實際。這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自身經歷,自然能讀懂作者,讀懂作品,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回顧寫法,學表達
體會并學習本文的寫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
【設計意圖】
讀寫結合。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兩根“柱子”。此時學生領略了作者寫作的精髓,心中的情感噴薄欲出,抓住身邊的事物引起“我對人生的思考”這個讀寫結合點,表達訓練就水到渠成了。
1.出示圖片,初識丁香。丁香花常見又普通,開課之初,出示丁香花的圖片,讓學生對丁香花有所了解,讓學生知道丁香花的特點,為后文理解“丁香結”的內涵做鋪墊。
一、教材分析
《海濱小城》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座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抒在情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寫海濱,再寫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濱這個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麗。海天遼闊,小城玲瓏,渾然一體,美不勝收。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字詞.會寫本課生字。
2.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本課分為兩部分,感受海濱的美麗.
三、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海濱的美麗
難點:感悟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觀察順序。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引發興趣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優美,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走進一座具有南國風光的美麗的海濱小城。(板書課題)???板書時,教學濱字,前鼻音,形聲字,表示水邊,近水的地方。因此海濱指的就是海邊。教讀?海濱?,所以其實這篇課文從海濱和小城兩個地方展開了介紹。
2、我想大家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從課文中欣賞這海濱小城的美景了,下面請大家自讀課文,讀之前,老師有幾點自讀要求。請一位同學大聲、清晰的讀給大家聽。下面開始自讀課文吧。
自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思考,課文哪一部分寫的是海濱,哪一部分是小城?
(二)
、初讀課文
1、檢查生字詞讀音
出示詞語:
海濱??浩瀚??海鷗??胳臂
遍地???滿載??栽樹??理睬
每逢???榕樹??石凳??咯吱
(1)
帶拼音檢查詞語?提示最后一橫行注意后鼻音讀準確
(2)去拼音檢查詞語
(3)提示:第一行藏著一個多音字,出示?臂?的兩種讀音
(4)目光聚焦到第二橫行?有兩個形近字:載?和?栽
出示圖片連線?區分兩個生字的不同,再提及還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師板書生字,生描紅、臨寫。
解決了生字詞的難題,相信現在我們能順利的瀏覽這海濱小城的風景了。
(三)、品讀課文,感受海濱之美
1、指名分段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哪一部分描寫了海濱景色,哪一部分描寫了小城景色?
指名回答,1-3段寫的海濱??4-6寫的小城
2、其實從課文中我們不難發現,整篇文章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句展開的,是哪一句呢?你找到了嗎??出示:這座海濱小城真是又美麗又整潔。
從這個句子中我們知道了這座海濱小城的兩大特點:美麗、整潔。
3、下面請各位同學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海濱小城的哪些景象體現了其美麗和整潔?
大海、沙灘、庭院、公園、街道
4、這么美麗整潔的地方,你們愿意跟隨老師一起細細游賞么??下面就讓我們帶著輕松的心情,走到街道的盡頭,欣賞美麗的海濱景色。播放海濱視頻,請生說說感受。
5、請生自讀1-3自然段,找一找你最喜歡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喜歡的理由。
6、指名說話,并指導讀句。
7、帶著喜歡、高興的心情,再讀1-3段,體會海濱的美麗。
(四)、總結
海濱絢麗多彩,充滿歡聲笑語,這節課我們領略了海濱的美麗與喧鬧,下節課,讓我們一起到小城里輕松漫步,感受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五)、作業
請生畫一畫、寫一寫海濱景色,來表達對海濱的喜愛、贊美。
【教學目標】
1.懂得在什么樣的場合下用多大的聲音和別人交流。
2.養成懂禮貌,遵守公共秩序的好習慣。
3.學會傾聽,增強表達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懂得在不同的場所交流時用不一樣大的聲音。
【教學難點】
明確在不同場所用不同的聲音交流的好處。
【教學準備】
相關教學內容的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說話,是我們和別人交流的最重要的方式方法之一。通過談話,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意圖,自己懂得別人的想法。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聲音有大有小,在什么樣的場合下用多大的聲音,你明白嗎?今天,我們就通過口語交際來明確吧。
二、設置不同場所,進行表達交流。
1.課件出示:閱覽室
師:在閱覽室里,當你和別人交流時,應該怎樣說?
生:老師,請問《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在什么地方?
生:同學,你好!請問這兒有人嗎?
生:同學,不好意思,麻煩你把書包放在邊上吧。我要在這兒看一會兒書,謝謝!
2.師生交流:
在閱覽室和別人交流時,要用多大的聲音呢?
生:因為閱覽室里的人正在安靜地讀書,為了不打擾別人,所以我們和別人交流時要用輕柔的聲音
,說話聲音要輕,要小。
師歸納:是的,在安靜的場所里,如閱覽室、辦公室、醫院病房等說話的聲音要小一些。
3.同桌表演。
設置同桌兩人在閱覽室里如何交流。
4.課件出示:教室里講故事。
師:同學們,在教室里講故事,我們應該用多大的聲音呢?
生:此時,要用大一點兒的聲音,因為大的聲音能讓教室里的每一個同學都能聽到,講故事時,還要加上自己的感情。
在師生交流的基礎上,師歸納:在一些公共場所,需要別人聽清楚自己要說的話時,要用大一點的聲音,這是一種文明禮貌的體現。
三、以小組為單位繼續交流。
1.老師設置以下場所或情景,學生試著交流。
(1)一位小學生到辦公室請教老師問題。
(2)明明到醫院里看望病人。
(3)東東和爸爸到火車站接當兵回來的叔叔。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老師適時指導。
四、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在不同的場所和不同的人進行交流,我們明白了,用多大的聲音既能使事情達到更好的效果,又是文明禮貌的一種體現。讓我們在生活中用上不同的聲音,把每一件事情做得更好吧!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用多大的聲音
有時候要大聲說話
有時候要小聲說話
【教學反思】
示例:口語交際是鍛煉學生和別人交流的一種主要的方法。在本次口語交際中,我先設置了不同的場景,讓學生自由地去說,然后進行歸納“在什么樣的場所有怎樣的聲音”。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酶、碳、析、揭、磁、隕”等9個生字,會寫“謎、攝、磁、御”等12個生字。會寫“揭開、軌道、拍攝、枯萎、稀薄、抵御、滄海一粟”等10個詞語。
2.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哪些科學知識?
3.培養學生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從小養成熱愛科學、熱愛地球、保護環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哪些科學知識?
三、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宇宙生命之謎,培養學生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從小養成熱愛科學、熱愛地球、保護環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搜集有關銀河系、太陽系、火星、生命科學等方面的知識。
2.制作有銀河系、太陽系、火星圖片的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1.閱讀《小學生十萬個為什么》,了解與宇宙之謎相關的知識。
2.查找宇宙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賞圖片,引入新課
1.導入:(出示星球圖)同學們,浩瀚的宇宙一望無際,它往往給予人們神秘的色彩,面對廣闊,美麗而又深邃的宇宙空間,奇妙的宇宙中有什么吸引人的秘密呢?宇宙中
,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宇宙生命之謎》一課,走進這神秘的宇宙。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呈現,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1.出示課文配樂朗讀的音頻,學生看書聽讀課文。
2.出示自讀要求,指導學生再讀課文,學習字詞。
(1)一邊讀一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準確,不理解的詞語做出標記。
(2)把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并標上自然段序號。
(3)小組合作識記生字:①朗讀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詞語:
生命之謎
尚未找到
厭氧菌
傾角 揭開
斑點 干燥 沙漠 磁場 抵御
因素
海盜
培養
(2)指名讀詞語,強調個別字的讀音:“尚”是翹舌音;“傾”是后鼻音,讀qīnɡ;“揭”讀jiē;
“磁場”的“磁”讀cí;“干燥”的“燥”讀zào;“因素”的素讀sù。
(3)形近字辨析。
①迷 謎
②御 銜
③揭 渴 喝
④燥 澡 躁
(4)屏幕出示下面的詞語,學生查字典后交流理解詞語的意思。
滄海一粟 傾角 揭開 磁場 抵御
(5)提示學生書寫注意事項。
“傾”字的第四畫是“豎提”。
“揭”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最后一筆是“豎折”。
設計意圖:生字詞教學在高年級依然是重點,但通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可以通過自學解決字詞的學習。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
,對一些較難的字只需從字音、字形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
(1)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課文部分自然段旁邊的小字是什么內容,為什么要標注在旁邊呢?
2.小組合作,交流上述問題。
3.小結:課文一共有10個自然段。按照“總—分”的構段方式,向我們講述了科學家探索宇宙生命的歷程。課文旁邊空白處的小字就是批注。那么,為什么在課文部分自然段旁邊進行批注呢?下節課我們再繼續研究。
設計意圖:“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是第三學段關于閱讀中學習目標的表述,本環節為課文劃分層次,理清文章的層次脈絡,正是訓練學生這一閱讀能力的體現,同時為下一步的深入閱讀做好了必要的鋪墊。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查找和宇宙生命相關的資料,讀一讀。
設計意圖:布置學生課外搜集和宇宙生命相關的資料,進行拓展閱讀,這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引導質疑
1.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古時候起,人們對太空,對宇宙就充滿了探索的欲望。那么,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讓我們繼續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探索這個秘密吧!
2.引導質疑:請同學們看畫面再次聽讀課文,聽讀課文后,面對課題,你們有哪些疑問呢?請大家說一說。
3.學生自由質疑,老師進行歸納。屏幕出示質疑的問題:
(1)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2)科學家是怎么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呢?
(3)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設計意圖:承接上節課的問題,點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簡單明了,節省了課堂的學習時間。
二、借助批注,了解閱讀方法
過渡:同學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大家質疑得很精彩。讓我們繼續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有目的的閱讀。
1.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旁邊的批注,看看這些批注都是對應哪個自然段的,批注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學生匯報,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有目的的閱讀”學習本課,借助批注明確目標,選擇閱讀方式。
(1)第一個批注在第1自然段的旁邊,告訴我們瀏覽了這一段后,發現它對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沒有幫助。
(2)第二個批注在第2自然段的旁邊,提示我們“每個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語句,閱讀時要注意找出來”。
(3)第三個批注在第3自然段的旁邊,告訴我們這一段對解決問題很重要,畫出關鍵詞可以幫助理清生命存在的條件。
(4)第四個批注在第4自然段的旁邊,提示我們閱讀這段時要注意提取關鍵信息。
(5)第五個批注在第5自然段的旁邊,提示我們這段關于火星的內容很重要。
(6)第六個批注在第8自然段的旁邊,提示我們近年來科學家對火星的研究可能有了新的發現,課文信息可能不準確,需要我們再查一下資料。
3.小結:這幾處批注給了我們幾種閱讀的方法。第一,閱讀時可以進行精讀,勾畫主要段落、語句、關鍵詞。第二,閱讀時可以略讀,就是快速瀏覽或進行跳讀。第三,閱讀時,對閱讀信息不準確的內容,要查找相關資料再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本單元訓練的重點,更好地學會閱讀技巧。能夠有的放矢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三、探究問題,交流閱讀策略
過渡:同學們,下面大家就分組合作學習。請選擇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根據批注提示,采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進行研讀課文。
1.學生根據提出的三個問題,任選一個問題,分組后進行閱讀學習。
2.學生分組匯報。(按提出問題的順序進行匯報)教師說明匯報要求:先說明你們組研討的是哪個問題,再說根據批注提示,采用了哪種閱讀方法,最后說說研讀的結果。
預設:
第一組:
我們組研討了“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我們根據批注提示,快速瀏覽了課文,得出結論,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謎。
在快速瀏覽課文時,我們還結合批注提示,采用快速瀏覽的方式,學習了第4自然段,提取了關鍵信息,并借助段首段尾的關鍵句,知道木星、土星等這些星球上是不存在生命的。
我們還通過跳讀,從課文的第10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謎。
師:原來你們組在閱讀課文時,有的段落和想要了解的問題沒有關系,就大致瀏覽了一下,或者跳過去不讀,不錯的方法喲。
第二組:
我們組研討了“科學家是怎么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呢”這個問題,我們重點閱讀了第3自然段。根據批注提示,進行細讀,勾畫出了關鍵詞。
我們反復讀這個自然段,得出結論。天體上要有生命存在,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二是必要的水分,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三是適當成分的大氣;四是要有足夠的光和熱,為生命系統提供能源。
師:你們組的同學很聰明,原來你們在研讀學習時,和問題相關的內容會細讀,必要時會多讀幾遍,而且你們找到了天體上要有生命存在必須具備的四個條件,挺好的。還有哪個組的同學也研討了“科學家是怎么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呢”這個問題?
第三組:
我們組也研討了“科學家是怎么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呢”這個問題。
我們結合批注提示,仔細閱讀了第5~7自然段。我們了解到火星和地球有許多相似點,有可能存在生命,但科學家們經過近距離觀測發現:(1)所謂的“運河”,原來是一連串的暗環形山和暗的斑點。火星表面上所謂顏色的四季變化,是風把火星表面上的塵土吹來吹去引起的顏色明暗變化。(2)火星非常干燥,在它的大氣中雖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極少;大氣層非常稀薄,氧氣含量極少;表面溫度很低;沒有磁場;沒有臭氧層,不能抵御紫外線和各種宇宙線的照射。又得出結論:在火星上生命難以存在。
師:第三組同學和第二組同學探究的問題一樣,但是所選取的閱讀內容卻不同,第三組同學,你們究竟得出了什么結論?
生:老師,我們通過閱讀發現,火星和地球有許多相似點,有可能存在生命。可經過近距離觀測發現,在火星上生命又難以存在。
師:讓你們這么一說,我也疑惑了。那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我們人類能否移居火星上生活呢?
第四組:
生:老師,我們第四組正好研討了“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這個問題。
師:哦,那快說說你們探究的結論吧!
生:我們組快速閱讀了第8、9自然段,結合批注提示,又查了一下資料,速讀后發現科學家的探測只證明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但科學家通過對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隕石的分析,發現隕石上存在有機分子,所以今日,科學家仍然相信“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師:有的信息可能是不準確的,需要再讀讀相關資料加以判斷。你們這組同學真聰明。
3.小結:
同學們,剛才大家的分組研討,有目的的閱讀學習,歸納總結得很好。這個閱讀結論說明了目前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對我們人類來說還是個謎呀!
4.總結:從同學們美好的暢想中,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我們會找到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利用高度發達的科技改造環境相近的其他星球,使人類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
設計意圖:圍繞“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話題,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批注,讀相關語段,從重點句入手,通過補充的課外資料,找到理論和事實依據,得到了科學的結論。讓學生懂得如何圍繞自己的閱讀任務,采取有效的、有針對性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
四、拓展延伸,激發體會情感
剛才大家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因為閱讀的目的不同,我們關注的內容、采用的閱讀方法也不同。我們體會到采用恰當的閱讀方法,能提高閱讀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請結合本單元的閱讀要求,課后采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閱讀《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少兒科普百科全書》,在閱讀中去探索宇宙,揭開宇宙的秘密吧!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借助課外閱讀,鞏固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并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科學的力量,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麻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生字詞,能準確的寫出生字詞,同時能流暢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對文章分層次來理解文章的敘述順序,并達到通過對文章敘述順序的理解記憶復述課文的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能理解麻雀飛下來保護幼子的原因,能理解作者對母愛的贊美和敬佩,并能說說自己對于母愛的感悟,或關于母愛的故事。
教學重點
文章中生字詞的字形字義、文章中一些描寫性詞語的作用、文章敘述的順序。
教學難點
麻雀不能“安然站在樹上”的原因。
教學方法
講授、小組合作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課件出示:麻雀圖片。
師:同學們認識它嗎?學生回答后,師簡介:在鳥類中,麻雀是一種很常見的數量很多的小鳥,它們沒有漂亮的外表,沒有好聽的叫聲,甚至不被人們關注,因為人們對它們太熟悉了。但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筆下的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拯救自己的幼兒,是那么富有靈氣,誰不愿意親近它呢?今天我們就來感受這個平凡的小動物不平凡的形象。
2.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麻雀和獵狗相比,誰是強者,誰是弱者?但今天學習了俄國著名作家屠格列夫所寫的《麻雀》這篇文章后,你可能會改變剛才做出的判斷。
二、感悟全文,體驗母愛
師:這篇文章講了小麻雀老麻雀獵狗之間發生的一件事,下面我們回到課文中細細的品味一番。
1.感悟小麻雀的幼小。
師: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把能表現小麻雀特點的語句,或者是關鍵性的詞語畫出來。
學生獨自思考勾畫,教師巡視。
師:誰先來匯報一下你的學習成果?
(學生匯報,師出示: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的拍打著小翅膀。它的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
師:女孩子來讀寫小麻雀的句子。
師:這句話從哪幾方面來對小麻雀進行具體描寫?
師:這種具體描寫事物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樣做能使我們描寫的事物形象生動。
師:小麻雀為什么會掉下來?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學生回答。(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白樺樹。說明是風太大把小麻雀刮下來的)
師:這是一處景物描寫,寫出了小麻雀掉下來的真正原因。
師:如果此時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在你面前出現,你會怎樣做?
(學生回答)指導朗讀。弱小無依的麻雀多可憐呀,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名讀)
2.體驗老麻雀的勇敢,愛子心切。
導語:但是可憐的小麻雀會遇到危險了。一只獵狗慢慢地靠近了它。
放《命運》音樂,師范讀第四自然段。出示描寫了獵狗的句子。
生讀:獵狗慢慢地走進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師:讀了這句話,你看出了什么?
生:這句話可以看出獵狗很兇猛。
師:從哪些詞語看出來?
生:我是從一些動詞中看出來的:走近
嗅了嗅
張開
露出
師:在這危急的時刻,樹上的老麻雀出現了。請你們來默讀第四自然段把有關的句子畫出來。
重點交流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學生讀。
“像一塊石頭似的……”是什么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這是一個比喻句說明老麻雀飛下來的速度非常快,果斷勇敢)
師:扎煞是一個怎樣的動作呢?觀察課文插圖。
師:扎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羽毛豎起來。
師:絕望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對某種事物完全失去了信心)
師:既然是這樣了,為什么老麻雀還要飛下來?
(學生回答:它要保護小麻雀)
師:從老麻雀的尖叫中你好像聽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孩子別怕,我來保護你)
3.感受母愛的力量
師:力量的懸殊使老麻雀緊張得渾身發抖,但有一個信念是不變的,哪怕是犧牲自己,哪怕只能延續小麻雀一分鐘的生命,作為媽媽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好,我們來讀讀第五自然段。
學生讀第五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句話:可是它不能安然的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師:談談你明白了什么?
生回答。(我明白了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深深愛)
師:母愛的力量是巨大的。獵狗只好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了。
三、感情升華,體驗母愛。
師:世界上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有母愛,母愛是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那么在你成長中母親作過那些事情使你至今難忘?請你們閉上眼睛回想回想。
(學生匯報)老師送給你一句話:回報好媽媽的愛,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師:老麻雀的親子之情,感動了你,也感動了我,同樣也感動了作者。作者有什么表現?我們一起來讀讀。
學生齊讀第六自然度。
四、課堂總結
1.師:由于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他不畏兇殘的獵狗,勇敢地飛下來準備與獵狗搏斗,獵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這告訴我們什么呢?
2.結論: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正是這種強大的愛,嚇住了獵狗;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感動了“我”。
五、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