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正公輕財好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是堅持理論引導,增強政治素質。我們以提素質、促發展為目標,狠抓團員青年的政治學習,嚴格堅持政治學習制度,將選編好的政治學習內容發到每個青年職工手中,每周組織青年職工進行一次政治學習;每月結合工作實際組織召開一次青年職工座談會。我們還堅持實施“三個一”學習法:每季度進行一次青年職工思想分析,每半年進行一次時事政治、政治理論知識競賽,每年開展一次讀書學習的演講比賽。團員青年還約定每年的“5.4”青年節為重溫入團誓詞和青年文明號公約日,提醒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記團員責任和青年文明號使命,勤奮工作,保障安全,服務社會。
二是依托書架建設,提升文化水平。我們以“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為指導思想,在集體中建立了“三好書架”,通過制定《圖書借閱制度》、《圖書管理制度》,籌建《青年職工讀書檔案》,完善配書、管書、用書三個環節,搭建了青年職工學習交流舞臺,大興“講學提素”之風,并通過成立各類學習小組,強化讀書效果。其中,“宣傳報道小組”通過業余時間創辦《富通信息》,提高了青年職工的寫作技能;“自學考試小組”自成立以來,先后有潘嵩、曾翠花等4名青年職工考取了大專、本科學歷,曾翠花還取得了中級預算員資格證書;“練功比武小組”也為段培養了一批技術尖兵,營造了讀書育人的氛圍,增強了青年文明號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是開展技術練兵,夯實業務基礎。我們把提高業務技能作為建設“學習型”青年文明號的有力手段,廣泛開展練兵活動。為提高青年職工的積極性,我們推出了“案例制”練功比武模式:即把職工練功的課堂搬到現場,面對國外進口的熱熔斑馬劃線車和引進的先進劃線施工工藝,組織全體職工進行現車分析、現車“解剖”、現車演練,迅速掀起了學技練兵新熱潮。二、管理為本,創新理念,建設“自控型”青年文明號對于交通設施施工一線來說,“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的最終落腳點是要體現在優質、高效、安全、文明的工作成效上。近年來,按照____提出的“自控型”集體建設的工作重點,我們結合生產實際,在建設“自控型”青年文明號方面動腦筋、出實招,趟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創建新路子。
一是樹旗幟,弘揚“富通”精神。我們長年奮戰在人煙稀少的公路上,在工作實踐中不斷追求爭創“四個一流”的工作目標,叫響““突擊奉獻比貢獻、樹立品牌創精品”的口號,全面加強青年突擊隊管理,規范各種圖表、職責、制度,做到施工現場有“三牌一圖兩旗”,即:工程名稱牌、安全生產紀律宣傳牌、爭創“青年文明號”宣傳牌、施工總平面圖、青年突擊隊旗和團旗,使“青年文明號”創建工作向科學化、制度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在“上行”精神的不斷提升中,我們提出了“立足本崗,自我監控”的工作理念,并把其運用到“自控型”集體建設中,促使青年職工在工作中嚴格執行工程施工操作規范,保質保量高標準的完成施工任務。二是明職責,強化基礎管理。根據上級團組織制定的“青年文明號”管理辦法等規定,我們結合實際,制定出了具有特色、便于操作、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共青團文明號”行為規范》,堅持日督促、月檢查、季考評,強化集體自身建設,加強對“青年文明號”的管理。在工作中,青年文明號號長李緒龍創造了工作“五化”標準:單位管理制度化,行為規范軍事化,服裝工具統一化,作業過程標準化,環境衛生優美化;推出了“六個一樣”承諾:冬天夏天一個樣,白天夜晚一個樣,雨天晴天一個樣,有檢查組與無檢查組一個樣,要求與不要求一個樣,領導在與領導不在一個樣。幾年來,職工出勤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在上級主管部門標準化作業的檢查中多次獲得好評。三是選載體,引入全新理念。為進一步引導青年職工增強安全“自控”的自覺性,我們深入開展了自控型集體管理活動,幫助職工樹立“立足本崗,自我監控”的工作新理念,在職工中大力營造建設自控型集體的氛圍,凝聚了集體整體“自控”的合力;為提高職工自身的工作自控能力,我們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精心制作了業務技術知識理論百題,組織職工進行日常業務學習;為防范職工“失控”行為,我們推行了質量監督體系,成立了團支部、團小組和青年骨干三級質量控制網絡,聘請團支委、團小 組長、技術尖子為監督員,協助落實“三檢二查”制度,即開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自檢、互檢與督檢;查標準化作業、安全質量隱患。三、誠信為本,弘揚新風,建設“奉獻型”青年文明號倡導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道德風尚是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的主要宗旨。我們以強化青年職工“三德”教育為抓手,大力建設“奉獻型”青年文明號。
一是切實加強道德教育。我們把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作為建設“奉獻型”青年文明號的行動指南。通過推行“四個一”工作法:即每季一書(讀一本書)、每月一歌(學唱一首革命歌曲)、每周一卡(制作發放一張信用寄語卡)、每日一題(背會一道公民道德建設問答題),時刻提醒青年職工做講道德、講文明、講敬業、講奉獻的“青年文明號”成員。集體通過征集崗位格言,教育和引導青年職工“愛國守法、明禮成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培養了青年職工無形的奉獻意識,真正使“青年文明號”成為展現集體青年踐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亮麗風景線。
關鍵詞:墓志;詞語;六朝
中圖分類號:H0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074(2011)05-0132-03
墓志屬我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文獻形式,主要是用來記錄墓主的姓名、籍貫、生平事跡、族系、卒葬時地等。其中的六朝墓志就因其具有材料豐富、時代明確和一定程度的口語性等特點而成為漢語歷史研究詞匯的寶貴語料并受到漢語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視。筆者近來研讀六朝墓志,發現有相當數量的詞語可補《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辭書的闕失,我們茲選釋其中的10條。這些詞語均為諸家所不及,它們或被《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辭書失收,或雖已收釋,但義項缺漏。
一、悼惻
《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1](P1-510)•魏故使持節都督三洲駐軍是驃騎大將軍棟梁周東徐州刺史當州大都督儀同三司兗州刺史臨濟縣開國侯叔孫公墓志之銘》:“帝用悼惻,崇以禮數,贈使持節都督兗州諸軍事本將軍儀同三司兗州刺史,謚曰武恭,禮也。”
按:“悼惻”,乃“悲傷”義。“悼”、“惻”均有“傷痛”義。《廣雅•釋詁二》、《玉篇•心部》并載:“惻,痛也。”《集韻•號韻》、《玉篇•心部》:“悼,傷也。”“悼惻”乃近義連文。其他例如《舊唐書》卷十三本紀第十三《德宗下》:“丁卯,詔:‘君臣之際,義莫重焉,每聞薨殂,良深悼惻。應文武朝臣薨卒者,其月俸、料宜全給,仍更準本官一月俸料,以為賻贈’。”《彭惠安集》卷五“碑銘”《陳康懿公尚書神道碑》:“皇情悼惻,恤典優隆。”《新安文獻志》卷九“書”《復表兄朱元晦編修書》:“矧中表子姻親契分之厚者,其悼惻之情,宜何如耶?”《漢語大詞典》收有近義的“悼愴”,但未收“悼惻”一詞。
二、華邦
《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魏故龍驤將軍平陽檀府君之墓志銘》:“雖帝壤華邦,神州名邑,然北帶長山,盜徒充聚。”
按:“華邦”,指中原、中國。“華邦”一詞,亦見于《四庫全書》所收文獻中,例如《懷星堂集》卷二“騷賦”《一江賦》:“洽八荒兼三才而共濟,束一統之華邦,信矣!”《敬軒文集》卷十八“記”《邵陽縣重修廟學記》:“今去圣人僅二千年,不問海內外華邦蠻區愚夫小子皆能道吾夫子之號而起尊信之心。”《漢語大詞典》收有同義的“華域”,但漏載“華邦”一詞。
三、玄碑
《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2](P1-629)•元榮宗墓志》:“勒銘幽宇,揚志玄碑。”
按:“玄碑”,謂墓碑。《玉篇•玄部》:“玄,黑色也。”故“玄”含有“黑色”之義,因此而引申為與陰間相關之事物。其他例如《唐代墓志匯編上[3](P1-130)•大周故太原王公墓志銘》:“故以玄碑勒隧,題盛德之方存;翠碣橫埏,與長年而不朽。”“玄碑”一詞,《漢語大詞典》未見收載。
四、英邁
《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大魏故介休縣令李明府墓志》:“君勇決英邁,識量淹遠,風猷意業,有可稱者。”
按:“英邁”,謂才智出眾,神采超逸。《資治通鑒•陳紀八》“阿恒之任,宜在宗英”胡三省注:“才過人曰英。”“英邁”一詞,唐墓志也有使用,如《唐代墓志匯編上•唐韓府法曹參軍息蘭陵蕭君之志》:“曾祖鳳,朝散大夫林州長史襲梁郡公,器局夷簡,風神英邁,士元之顯職,嗣休征之茂官。”“英邁”一詞,還常用于后世史書,如《舊唐書》列傳第六十七:“寧私謂所親曰:‘圣上聰明英邁,從善如轉規,但為盧杞所惑至此爾’。”《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傳第四十:“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九,舉進士。”《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傳第五十四:“清臣天資英邁,遇事敢行,奏對無所屈。”《宋史》卷四百二十七列傳第一百八十六:“雍高明英邁,迥出千古,而坦夷渾厚,不見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與交久,益尊信之。”《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趙孟》:“孟才氣英邁,神采煥發,如神仙中人,世祖顧之喜,使坐右丞葉李上。”《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子寧英邁不群,十八年,以貢士廷試對策,力言:‘天之生材有限,陛下忍以區區小故,縱無窮之誅,何以為治?’”皆其例。《漢語大詞典》未收“英邁”。
五、竹馬
《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韓暨墓志》:“齠齔之年,竹馬之歲,皎然卓異,有別儕伍。”《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魏故鎮遠將軍前軍將軍贈冠軍將軍正平太守元君之墓志銘》:“君稟三珠之氣,承八桂之余風,馨香發于竹馬之年,令問播于紈綺之歲。”《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魏故使持節鎮北將軍都督建兗華三州諸軍事華州刺史平縣開國伯赫連公墓志銘》:“孝友廉貞之志,茂于竹馬。”
按:“竹馬”,謂童年。唐墓志用例繁富,如《唐代墓志匯編上•唐故上柱國王君墓志銘》:“明感竹馬之歲,有異諸童;強仕之年,志逾其友。”《唐代墓志匯編續集[4](P1-117)•張士高,本望南陽,相州林慮縣人也》:“濟之以禮,不假蒲鞭之盛;示之以,無違竹馬之契。”《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周故郭公墓志文并序》:“粵若竹馬騰規,結義期于齔歲;黃效祉,金榮錫孝之年。”《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周故郭公墓志文》:“竹馬騰聲,仙舟降祉,劍虹芬,綬化夾素。”《唐代墓志匯編上•大唐永徽三年王君墓志》:“齊之以禮,豈假蒲鞭之威;示之以信,無違竹馬之契。” 《唐代墓志匯編上•張士高本望南陽相州林慮縣人》:“齊之以禮,不假蒲鞭之以禮,示之以信,無違竹馬之契。”《唐代墓志匯編上•唐故游擊將軍高望府果毅府君墓志銘》:“公以狼精下降,德散樊星,岳靈上結,光流甫;軍習勇,稟銳氣于天資,竹馬許成,括純精于冥授。”《唐代墓志匯編上•唐故衡州刺史長樂公夫人墓志銘》:“洎乎舟泛影,竹馬流芳,茂族相暉,風猷疊照,義飛載籍,無俟詳焉。”《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先君之碑》:“祖諱信,齠齔之歲,手足絕秦;竹馬之年,辭堪說楚。”《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大周故劉君夫人墓志銘》:“曾祖粲,國朝散夫人,聚米齠年之日,戲戈竹馬之年,早附龍鱗,攀斯鳳翼。”《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唐故左領軍衛翊衛高府君墓志銘》:“謝四目幼,條竹馬之年;虎班始分,必有成鱗之。”《漢語大詞典》收載有【竹馬】條,其下共列二義項:①兒童游戲時當馬騎的竹竿。后用為稱頌地方官吏之典。②即薅馬。南方農村耘稻時所用的一種農具。“竹馬”此義項,《漢語大詞典》漏收。
六、衿懷
《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高猛妻元瑛墓志》:“司空文公,衿懷萬頃,墻宇千仞,清徽紫譽,標映一時,乃以選尚焉。” 《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田德元墓志》:“從容上席,剖決如流,優游勝曹,衿懷多暇。”
按:“衿”通“襟”。《諸子平議•列子•黃帝》“涕泣沾衾”俞樾按:“衾當作衿,即襟字也。”趙岐《孟子題辭》“六藝之喉衿也”焦循正義:“衿與襟通”。故“衿懷”乃“襟懷,懷抱”義。“衿懷”一詞,亦見于唐墓志,如《唐代墓志匯編上•唐故處士志銘》:“想榮辱相間,得失成憂,交戰衿懷,追符斯可。” 傳世文獻也有用例,如《冊府元龜》卷八百七十五《總錄部•訟冤》第四:“自少及長,忠孝為心,入朝出牧,清明流譽,衿懷放暢,風神爽發,實廊廟之瑚璉,社稷之楨干。”《玉臺新詠》卷二《張華情詩五首》:“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衿懷擁虛景,輕衾覆空床。”《南史》卷八十列傳第七十:“然輕財好施,凡所周贍,毫厘必均。訥于語言,而衿懷信實,臨川人皆德之。”“衿懷”一詞,《大詞典》漏載,但收有【衿抱】,釋義為“襟懷,懷抱。” “衿懷”與“衿抱”為異形同構同義詞。
七、泉宇
《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大魏高祖九嬪趙充華墓志》:“敬刊玄瑤,演述泉宇。”《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皇內司諱光墓志》:“匈路開肇,泉宇納殃,酸哉粉結,嗚呼悲傷。”
按:“泉宇”猶“泉室”,謂“墓穴;墓室”。《潘岳〈哀永逝文〉》“想孤魂兮眷舊宇”呂延濟注:“宇,室也。”“泉”有“泉下”之義,古人用來指人死后之所在。故“泉宇”一詞于墓志中可用以指稱“墓室”。唐代墓志也有用例,如《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唐故趙郡李處士墓志銘》:“泉宇杳杳,松門寂寂。”“泉宇”一詞,《大詞典》漏收。
八、騰輝
《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大魏元宗正夫人司馬氏志銘》:“終遠兄弟,來嬪王族,發響素庭,騰輝華屋。”
按:“騰輝”,謂閃耀光輝。用以喻指傳揚美名或美名傳揚。唐代墓志沿用,如《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大唐故桂州建陵縣令騎都尉胡君墓志銘》:“故得騰暉令范,昭縑緗者也。”《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大唐故光州定城縣令柳君墓志銘并序》:“金鏘郁,藉甚一時,璧潤蘭芳,騰輝萬古。”《唐代墓志匯編上•大唐故朝散郎守內寺伯飛騎尉成府君墓志銘》:“惟公質邁楚英,孕圓流而蕩照;名高趙彥,潤方折以騰輝。”《唐代墓志匯編下[5](P1301)•唐故淮南進奉使檢校尚書工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緋魚袋會稽駱公墓志銘》:“后子孫散居浙江之東西郡縣,南朝六代,代有英奇,峻節令名,文儒碩秀,家牒史冊,耀彩騰輝,美蔭清資,英規令望。”“騰輝”一詞,《大詞典》已收,釋義為“閃耀光輝”,此乃其本義,“傳揚美名或美名傳揚”是其比喻義,該義為《大詞典》所失載,當補。且《大詞典》始引例為唐•寒山《詩》之二三:“光影騰輝照心地,無有一法當現前。”時間亦晚。
九、緗油
《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楊欽墓志》:“鋪觀篆籀,逖覽緗油,天下貴族,莫上君侯。”《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楊宏墓志》:“陵谷有遷,緗油易朽,勒芳徽于沉石,共天壤而長久。”
按:《說文新附•糸部》:“緗,帛淺黃色也。”《慧琳音義》卷十“緹油”注:“油者,絹油也,古人用以書記事。”“緗”和“油”本是古人用作書寫的材料,故“緗油”可代指書籍。唐墓志也見用例,如《唐代墓志匯編上•大周故文林郎張君故妻宋夫人墓志銘》:“ 爾其簪裾佩玉,軒蓋鳴鐘,式著緗油,無待詳悉。”筆者又遍檢《四庫全書》所收文獻,檢得一例,即《文莊集》卷十七“啟”《賀樞密副使啟》:“遠明識周通緗油,博達于文經。”“緗油”一詞,唐墓志中還可倒序為“油緗”,如《唐代墓志匯編上•唐故涇陽縣令梁君墓志銘》:“前煥緗油,后鐘青史,德音無昧,其在斯乎?”《唐代墓志匯編上•唐故柱國府朝散大夫樂府君墓志銘》:“照備油緗,固可辭略。”《唐代墓志匯編上•大周故陳府君墓志銘》:“八代昌基,奄有龜蒙之野;三君茂范,旋荒虎據之郊,并布在油緗,可得言也。”《唐代墓志匯編上•唐故上柱國李府君墓志銘》:“徽猷遠播,歌頌遙傳,著美油緗,可略言矣。”《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大唐故揚州江楊縣令史君墓志銘》:“斯并勒在油緗,可略而言矣。”《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唐故處士王府君墓志之銘》:“昭備油緗,固可辭略。”“緗油”與“油緗”乃同素逆序同義詞。“緗油”與“油緗”二詞,《大詞典》均未收載,應據補。
十、篆冊
《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齊故樂陵王妃斛律氏墓志銘》:“昔韋平鼎盛,公輔異時,袁楊阜,臺鉉殊世,猶且氤氳篆冊,榮鏡終古。”
按:“篆冊”,指書籍、文冊。《說文•竹部》:“篆,引也。”段玉裁注:“引者,引而著於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而史籀所作曰大篆,既又篆曰小篆。”因古代的書籍、文冊多用篆體字書寫,故名。“篆冊”一詞,唐代墓志也有用例,如《唐代墓志匯編續集•大唐監察御史裴炎故妻劉氏墓志銘》:“或儒或素,且公且侯,莫不照爛縑緗,葳蕤篆冊者也。”《四庫全書》所收文獻中亦見使用,如《文恭集》卷十“表”《代中書樞密院陳乞御制明堂樂章表》:“甘泉故事,開元舊儀,咸著歌辭,具存篆冊。”《大金集禮》卷七“妃”《冊太皇太妃》:“命直學士劉長言撰冊文,禮部侍郎王竟書篆冊。”《浙江通志》卷二十山川十二《石柜山》:“上有方石,狀如柜,舊傳黃帝緘玉版篆冊于此。”“篆冊”一詞,《大詞典》漏收,當補。
參考文獻:
[1] 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2] 羅新,葉煒.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5.
[3] 周紹良,趙超.唐代墓志匯編: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 周紹良,趙超.唐代墓志匯編續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 周紹良,趙超.唐代墓志匯編: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責任編輯:粟世來)Explanations on Words of Tomb Inscriptions in the Six Dynasties
LIU Zhi-sheng
(Chinese Department,Huizhou College,Huizhou,Guangdong 516007,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