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推拿學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針灸推拿學生;臨床實習;準入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1-0221-02
針灸推拿學生畢業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針灸推拿學生由學生身份向針灸推拿醫師身份轉變的過渡階段,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的關鍵環節。因此,提高針灸推拿學生的實習質量是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目前針灸推拿學生進入畢業實習前的學多以理論學習為主,未掌握熟練診療技能,讓這樣的學生接觸患者,在患者身上進行針灸和推拿操作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另外臨床帶教醫生對學生實習目的、掌握程度也不十分明確,通常臨床病例講解過深,而對實習學生應掌握的基本臨床技能訓練有所不足。為了進一步規范臨床實踐行為,強化針灸推拿學生在實習中的學習目標,保障醫療安全,提高實習效果,我院在學校教務處指導下在學校率先試點開展了“針灸推拿學生臨床實習準入機制”的探索,首先對即將進入畢業臨床實習的學生進行針灸推拿技能以及相關醫學基礎知識的培訓及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反饋給每一位學生,使其了解自己的薄弱之處以便在實習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和提高,只有通過考核的學生才能夠進入實習,未通過考核的學生必須進行相關培訓后補考,合格后才能夠進入臨床實習。同時對醫院帶教老師進行分批培訓,使其掌握學生的實際水平,了解帶教要求、流程和講解的內容、講解深度等。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當前關于醫學生教育和醫學生能力的評價特別是動手能力評價,國內外的學者們都做過很多研究,由于各國的國情不同,各地區之間的環境、習俗等差異,就我國各省市標準和水平也各不相同。醫學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維護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是全面提高醫學生的醫學水平和動手能力。如何把關學生后期臨床教學質量,建立一套可行、公正、客觀、規范的醫學生臨床技能考核和評價方法,是我們醫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之一,也是促進醫學后期臨床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現階段由于傳統醫學課程設置的關系,我國大部分醫學生目前還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畢業臨床實習前的技能培訓和考核,部分學生動手能力欠缺,讓沒熟練掌握診療技能的醫學生直接接觸患者或在患者身體上進行診療操作存在嚴重醫療安全隱患,而且由于現階段醫患矛盾突出,患者對醫生的不理解不信任,導致醫學生能夠實際接觸病人并且進行技能操作練習的機會越來越少,嚴重制約了醫學生后期臨床教學的進行。為了達到針灸推拿學生在畢業臨床實習中的學習目標,規范臨床實踐行為,保障醫療安全,提高實習針對性和實習效果,我們開展了“針灸推拿學生臨床實習準入制度”的研究,從源頭把關,率先提高學生基本理論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讓學生更自信地進入臨床面對患者。
二、畢業實習準入制度的構建
我院在學校教務處指導下在學校率先試點開展了“針灸推拿學生臨床實習準入機制”的探索,以2009級針灸推拿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和以前傳統的崗前培訓相比“畢業實習準入制”體現了“二強化”和“兩優化”理念。“二強化”是指一強化了學生的基礎理論,二是強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兩優化”是指一優化了培訓的時間,二優化了培訓的內容。利用課余時間首先邀請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培訓,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體內容見表一。在對學生進行培訓的同時對教學實習醫院的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對學生在臨床應掌握的疾病具體到每個疾病都要求掌握什么,病例講解要求范圍和深度,并要求帶教老師培訓結束后編寫每個科室實習學生學習指南。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將針灸推拿學院2009級針灸推拿學專業本科生100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2組,各50人。實驗組經過培訓后考核,對照組組未進行培訓直接考核。
2.培訓、考核方法及內容
培訓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推拿學和職業素養共8部分內容,共計用50學時,聘請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專題培訓。
考核分筆試和臨床操作考核兩個環節,筆試采用閉卷考試,時間2小時,滿分100分。綜合試卷內容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和推拿學。臨床操作考核針灸操作、推拿操作和西診的臨床檢體三部分,分值各100分。
對帶教老師進行三期培訓,分別對帶教學生學習情況、在校技能掌握和考核情況進行通報,并對學生在臨床應掌握的疾病具體到每個疾病都要求掌握什么,病例講解要求范圍和深度,并要求帶教老師培訓結束后編寫每個科室實習學生學習指南,里面詳細記錄各個科室要求學生掌握內容及臨床操作標準、流程和注意事項,編輯整理成內部資料,學生進入該科室實習時發給學生,出科考試時以此為依據考核學生臨床能力。
3.問卷調查
進入實習6個月后在實習醫院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帶教老師和實習學生,對學生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準入制能否促使你們復習學過的中醫針灸推拿基礎知識,實習前的培訓和考核是否能夠提高你們的臨床動手能力,經過準入制培訓和考核后在實習中能否適應臨床工作;對帶教老師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你認為經過實習準入制后的學生和往屆學生相比臨床動手能力如何,你認為經過實習準入制后的學生醫學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的如何,你是否愿意帶經歷過實習準入制培訓考核的實習生等內容。
4.統計學分析
將學生考試成績用excel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所有數據經正態分布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樣本均數采用方差分析,以P
四、結果
1.兩組筆試和臨床操作考核成績
考核結果的分析通過上述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四項考試的培訓組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成績,證明培訓是有效的,是可行的,可以切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為檢測實習準入機制的效果,2013年12月在我院的教學實習醫院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針對我院實行實習準入制的2009級針灸推拿本科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帶教老師和實習學生,收到帶教老師有效問卷75份,學生有效問卷95份。調查結果顯示:91.58%的學生表示準入制能促使他們進行基礎知識的重溫,94.74%的學生認為準入制模式更能提高自身臨床技能水平,89.33%的學生表示經過準入制考核后他們在實習中能很自信并一周左右就能適應臨床;88%的帶教老師認為經過實習準入制后的學生和往屆學生相比臨床動手能力更強。84%的臨床帶教老師認為經過實習準入制后的學生醫學理論基礎更扎實,94.66%的帶教老師更愿意帶經歷過實習準入制培訓考核的實習生。調查發現,實行實習準入制是讓實習學生受益、臨床帶教老師滿意的臨床實習保證措施。
五、討論
1.現實意義
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培養應用型、創新型的醫學人才是醫學教育的核心問題,針灸推拿學專業是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專業,我們認為建立畢業實習準入機制有助于讓學生更重視畢業實習,以更好的狀態進入臨床。實習準入機制的培訓和考核,能夠減少學生對于針灸推拿學理論知識的遺忘,強化臨床技能熟悉程度,幫助學生增加信心奠定基礎更好地適應臨床。在現有醫療環境下,實習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才能在臨床實習中得到患者、醫生和帶教老師的信任和認可,才能獲得更多的動手機會,從而進一步提高臨床技能。
2.展望與思考
實習準入制度作為提高針灸推拿學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質量的探索性措施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越來越多的醫學教育者和管理者也開始在關注和思考實習準入制的構建和完善。實習質量的保障將是高等醫學教育工作者保證學生質量的一個關鍵環節,通過本次針灸推拿學生臨床實習準入制度的研究,使高等醫學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了解到其臨床技能掌握的現狀和不足,明確了以后學生畢業實習臨床教學方向和目的,使后期臨床教學更能有的放矢,有效保證了實習質量并保障了醫療安全。
參考文獻:
[1]文紹敦.加強中醫系學生針灸實習的建議[J].甘肅中醫,1991(1).
適用于評估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各個臨床學科中視障學生的臨床技能掌握情況及畢業考核,也適用于目標參照性考試,如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以評估視障學生在畢業前是否達到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資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實際的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組織與實施
1.成立考核評價小組
由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臨床技能培訓骨干教師組成考核小組,負責組建考核題庫、制定評分標準、標準化病人培訓、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考核實施及總結。
2.建立考核試題庫
考試內容在考察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基礎性的同時,也要重點突出。因此,試題庫的建立既要結合特殊教育實際,還要參照視障學生畢業后從事推拿行業所要取得的職業資格(即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大綱)的要求。試題庫中包含傷科、內科、婦科、兒科四門中醫學科的常見病臨床技能測試。
3.標準化病人培訓
標準化病人是指那些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準確表現病人的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中標準化病人的應用,既可以解決教學資源緊缺的問題,還能夠克服傳統考評方式缺乏公平的缺點,使視障考生在面對標準化病人中進行考核,提高了評估結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還能夠為視障學生模擬一個醫患之間面對面交流的平臺。教師通過前期對視障學生進行相關學科醫學知識授課后,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前對視障學生統一進行如何作為一名“標準化病人”,即標準化病人的職責與要求及在考試中表演技巧的培訓。培訓結束后對全體視障學生進行標準化病人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參加下一階段的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考生本人即要模擬盲人醫療按摩師作為考生參加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又有機會作為標準化病人,這是與其他醫學院校的選取低年級學生或在社會上招募有醫學愛好的的人士作為標準化病人的重要區別。其優點體現為:視障學生在作為標準化病人之前勢必要對疾病的病史、臨床表現中的癥狀、體征等相關知識有準確的認識及掌握,通過作為合格標準化病人的培訓與練習,有利于視障學生對所學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內化。有了充當標準化病人的經歷也有利于視障學生在臨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為中心進行醫療服務。
4.符合特殊教育實際的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考站設置
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共分為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第一站(標準化病人站):問診,重點測試視障學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點、內容四個方面。考試時間10分鐘,滿分10分。第二站(標準化病人站):體格檢查,重點測試視障學生體格檢查的合理運用能力,包括檢查的內容、順序、方法三個方面。考試時間10分鐘,滿分30分。第三站(非標準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筆試及問答的形式重點測試視障學生中醫辨證施治能力及臨床思維方法是否科學有效,包括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分型、治則、治法等。考試時間10分鐘,滿分30分。第四站(標準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點測試視障學生治療方法的選擇及實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療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療手法。考試時間20分鐘。滿分30分。考官根據視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況按照得分要點進行打分。
5.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實施結束后的總結
在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每次實施完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后,參與考評的教師組織學生馬上進行總結。通過考生及標準化病人的自我總結及教師針對視障學生在考核過程中的優、缺點的歸納總結及點評有利于視障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改正,以達到提高臨床技能的目的。
三、結語
關鍵詞:信息技術采納;網絡學習;應用與推廣
中圖分類號:G4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4-256-01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人們的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正在產生著巨大的改變。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對于實現終身學習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我國對于網絡學習的研究中,重點對于網絡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的使用以及相關的網絡學習理論的建設進行了探討,同時采用思辨的研究視角對網絡學習這一行為進行解釋。在我國現有的教育中,計算機教育已經在一程度上促進了現代教育的發展,利用計算機進行網絡學習不僅能夠顯著的改善教學效果,加快教學進度,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
一、網絡學習的特點
1、學習過程具有非線性的特點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通常采用教師主導,學生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的方式,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教師規定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環節進行學習。這些環節在學習中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實施。學生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學習,學習過程具有非線性的特點,主要是由學生的學習特點決定的。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需要,采用自身的學習方法將學習資源進行有效組合。網絡學習過程中的非線性的特點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即時性和隨機性緊密結合,符合學生學習中行為產生的特點。
2、學習過程的自主性
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具有和傳統學習過程相同的特點,即都是在外在環境的刺激下形成的,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所扮演的較色卻產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在傳統的學習中,學生所受到的刺激主要來自于括教師、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而在網絡環境中學生受到的刺激則來自于計算機,通過網絡進行資源的交換和學習。學生的學習行為因此產生了轉變,學生能夠對學習環境進行自主控制,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人類進行學習的本質所在,學習是學生進行個體完善的行為實踐。
3、學習互動的生成性
網絡環境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匿名性的特點,這就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表達和深度交互的有利條件。學生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學習能夠有效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焦慮感和約束感,為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同時也能夠促進非預期性互動的形成,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二、網絡學習的應用和推廣
1、平臺選型
在進行平臺的選擇時對國內外的網絡學習平臺進行綜合比較和考察,對于平臺建設的過程中使用到的技術和平臺的功能、實用性進行了分析,對于教師的使用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建立起了具有良好使用功能的平臺。平臺的選擇要能夠滿足全面的使用功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良好的幫助、易于操作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平臺進行積極的利用,為后期學習效果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2、試點應用
在建立起了網絡平臺后,要在各教學活動中進行試點應用,同時要對能夠使用的教師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試用過程中,要積極爭取各使用教師的意見,對網絡進行不斷的改進,為之后的大范圍的應用提供有力的條件。對于一些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的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帶頭模范作用,將網絡學習進行大力推廣。
3、使用擴展
在平臺的使用和推廣過程中,將學科建設和網絡學習進行有效結合,加強網絡在學習中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網絡在學習中只是用于對課程進行展示,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任務和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結合,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4、課程建設
在網絡學習的推廣過程中采用激勵的方式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措施。將網絡學習作為學校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通過其建設水平對學校的課程建設作出準確的評價。利用網絡學習對于學校的課程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的過程中對教學資源的利用程度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是課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中的各個學科要利用課程建設制定出符合自身課程特點的網絡教學和學習模式。
5、支持服務
在進行網絡學習的推廣過程中,需要加大對于教師的培訓力度,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促使教師能夠掌握住正確的教學方法和信息技術的操作、使用方法。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建立起完善的支持服務。首先是為教師提供教育技術的培訓機會,為教師的網絡教學提供更加有效的建議。其次,根據學校中的教學實際情況對教師進行培訓,以基本的教學應用為基礎,切實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最后,為教師提供全面的使用支持。在教師遇到教學難題時要進行及時的解決,保證教師使用網絡教學的效果。
三、結束語
在現代的教育方式中,網絡教育雖然并沒有得到全面的實施,成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但已經在教育過程中呈現出主流的發展趨勢,學習不僅僅可以在校園內,同時也可以采用虛擬的學習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網絡學習對于現代人類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將會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主要動力。對網絡學習進行進一步的推廣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料。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將對網絡學習進行更加全面的探討,從而促進網絡教育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 巖.基于TRA和TAM的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模型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09(11):58-62.
【關鍵詞】信息技術 針灸 推拿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38-02
針灸推拿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簡、便、效、廉的特點,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繁衍與健康做出了卓越貢獻。傳統的針灸推拿教學模式,往往以板書和幻燈講解為主,配合經絡掛圖、針灸銅人等輔助教學。由于中醫名詞如陰陽、經絡、腧穴等基本概念較為抽象,較難理解和記憶;經絡分布、循行、走向、腧穴定位等,只能依靠平面掛圖或針灸銅人講解,不夠直觀形象,因而教學效果欠佳。
隨著醫學教學模式的轉變,以及現代教學技術的不斷成熟,信息技術在醫學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針灸推拿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實現信息技術與中醫藥教學的有效融合是針灸推拿教學中需要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1]。
1現代信息技術在針灸推拿教學中的優勢
1.1信息多源,形象生動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可顯、可動、可視、可聽的功能,計算機的人機交互方式、網絡特性、超文本特性等特點,我們可以把針灸推拿教學中大量枯燥、難懂的文字和抽象的基礎理論及操作技能等由靜態變成動態,由抽象變成具體,使學生的思維清晰,學習時一目了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于現代信息技術本身而言,其在教學中具有下列特點:
(1)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多媒體計算機形成的一種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與以往的傳統教學相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十分重要。
(3)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的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腦的聯想思維方式,用網狀結構非線性地組織管理信息的一種技術,而計算機網絡特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發展的協作式學習。將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2寓教于樂,教學相長
課堂教學是學生在短時間內直接獲得大量信息的主要渠道。在針灸推拿教學中,教師應是信息海洋的導航者,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教師首先應通過其人格魅力及富有情趣的講解,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達到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的效果。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針灸推拿教學中,實行多媒體教學,以其形象直觀、視聽結合、信息新穎、情節有趣、生動豐富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刺激腦的思維和記憶,將理論聯系實際,改變傳統呆板、單一的教學模式,寓教于樂。
以多媒體技術取代教學,只是對著做好的多媒體課件或網絡課件照本宣科,不注重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就會使學生由好奇轉而產生疲倦或厭學,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是對教學資源的浪費。《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由此可見,教與學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學"因"教"而日進,"教"因"學"而益深。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在講臺上應適當使用肢體語言來提示、交流教學信息,調動課堂氣氛。如在講解經絡循行時,教師應在多媒體上演示經絡循行動畫的同時,從形體及語言上同步講解經絡循行原文,并對一些中醫術語加以解釋。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原文的理解,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1.3翻轉課堂,自主學習
"翻轉課堂"也稱顛倒課堂,它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是對傳統課堂的顛覆性改變,改變了從前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的呆滯的模式[2]。在此模式下,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為學習者構建出個性化協作式的學習環境,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3]。針灸推拿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理論較為抽象,如經脈的循行、腧穴的定位、針刺和推拿的手法等,因此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實踐性對學習針灸推拿至關重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用優質的教學資源,構建針灸推拿教學的"翻轉課堂",對學生而言具有諸多優勢,具體如下:
(1)轉變學生角色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研究的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關注。針灸推拿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在以多媒體及網絡技術的為核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角色充分的轉變了,學生在網絡資源里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在課堂中又能充分的與老師和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擴展和深化了知識,還調動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由被動變主動,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角[4]。
(2)訓練思維方式
利用多媒體非線性結構的信息表示方式,以問題驅動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啟發學生思維導向及發散性思維,促使其走向高級思維,并與針灸推拿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結合。通過大量臨床病案分析的任務驅動,可引導學生對其病因、病機、治則、治法、辨證取穴、配穴的理論基礎及當前最新研究動態的綜合、分析、提煉和概括,從而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3)培養自主學習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是學生通過教學資源庫、多媒體課件、專業教學網站或相關網站的查找,自己動手歸納并寫出研究成果的自主研究性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針灸推拿理論相關的問題開展研究。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問題的答案,而在于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協助制定研究課題,指導研究方式,并逐漸將問題引向深入。
(4)提倡協作式學習
學生可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借助專題學習論壇,聊天室(Chat Room),電子布告欄(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等工具平臺,通過留言提出問題,發表個人觀點,與同伴、專家及其他讀者交流合作。這樣便于多種觀點的碰撞與交流,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同一小組(或同一班級)的同學對某一復雜問題獲得多方面的(正、反兩方面及其他方面)的認識,最終形成一個全面、深入、正確的討論結果。這對于了解事物的復雜性和培養發散思維益處良多。除此以外,協作學習還能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為以后臨床工作的有效協作和臨床病案討論打好基礎。
2現代信息技術在針灸推拿教學上的應用展望
社會的信息化是必然的趨勢,各行各業多在用信息技術來改變自身,針灸推拿教學也不例外,應該與時俱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其在針灸推拿教學中的優勢。當前已有學者運用信息技術開展針灸推拿的教學探索,如宋氏[5]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設計虛擬針灸銅人,輔助經絡腧穴教學;余氏[6]將學位的文本資料、圖片、動畫和視頻整合,利用Authorware軟件設計學位手術解剖的多媒體課件,以輔助教學;張氏[7]將穴位解剖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設計穴位層次測評系統,輔助考評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當然,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針灸推拿教學的創新必將越發坦蕩,其創新之路如下:
(1)通過超文本鏈接,互相滲透,舉一反三。如講述足三里腧穴定位、解剖、主治和操作時,可以鏈接到歸屬足陽明胃經及循行、古代主治、刺灸方法、現代研究。反之,講足陽明胃經循行時,可以鏈接到足三里的相關信息。
(2)建立應用數據庫,方便信息檢索。收集古今針灸名家常用針灸配穴,推拿手法及現代研究,并且可以隨時充實數據庫內容。通過數據庫,可以方便查詢到相應的資料,使學習效率提高。
(3)利用軟硬件技術,建立針灸推拿實訓平臺。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虛擬針灸銅人,輔助學生完成針灸操作技能訓練;利用傳感器、微電子技術及仿生技術,建立推拿實訓平臺,學生可在平臺上鍛煉各類手法,系統將自動記錄推拿的力道、速率等。
3結語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8]。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針灸推拿教學實踐中,必將打破傳統中醫藥課堂教學封閉的時空格局,使課堂以一種更開放、更民主、更個性化的姿態步入人們的視野。
參考文獻:
[1]張忠志,馬野,馬峰峻. 淺談針灸教學改革[J]. 黑龍江醫藥科學,2007,05(1):31
[2]張渝江. 翻轉課堂變革[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118-121
[3]張金磊, 王穎, 張寶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遠程教育模式,2012,4(11):46-47
[4]董輝. 翻轉課堂研究及思考[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5(1):124-125
[5]宋小芳,趙滿旭. 針灸教學中虛擬現實的應用[J]. 實用醫技雜志,2007,14:1944-1945
[6]余安勝,張建華. 穴位手術解剖學多媒體研究[J]. 中國局解手術學雜志,2001,03:299-300
【關鍵詞】八段錦;盲校;推拿;體質
多年來,南京市盲人學校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的從事推拿行業,開設了練功課程。為了能夠更好的證明傳統功法――八段錦的練習能夠有效的改善和促進學生的體質發展,從而促進推拿專業的教學質量,本文通過盲校推拿中專學生不同訓練量(分別為一次30和50分鐘的練習時間)的八段錦功法練習進行研究,觀察學生身體機能(肺活量和BMI指數)的改變與訓練量的關系。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南京市盲人學校針灸推拿專業的中專學生為研究對象,要求無下列情況:①營養不良者,②體重超重者,③乙肝等肝病患者,④活動性肺結核患者,⑤心臟病患者,⑥高血壓患者,⑦哮喘患者等。
納入標準:要求男性學生:年齡19~23歲,身高165~185cm,體質量50~75kg。 女性學生:年齡19~23歲,身高155~175cm,體質量43~63kg
符合此條件要求的學生:當中隨機挑取樣本40人,男女比例 1:1每組20人,男女各10人,要求實驗者在練習期間統一按照學校正常飲食,不參加其他運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實驗方法
第一組每天下午4:20至4:50進行三十分鐘的八段錦練習,第二組每天下午4:20至5:10進行五十分鐘的八段錦練習。
1.3測定指標和觀測方法
測定身體機能指標的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BMI指數。
訓練之前,訓練四個月后各進行一次身體機能測試,收集整理各項數據。對于中途未按要求訓練的,最終未進行身體測試或測試當天身體有嚴重不適的按脫落數據處理,最終四組共獲得36份有效數據。
1.4統計方法
所有實驗數據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處理,以均值±標準差(M ±SD) 表示,對同組自身前后同一檢測指標作配對t檢驗。
2 結果統計
3 討論與分析
3.1 肺功能的改善
每天練習30分鐘連續四個月,無論男生組還是女生組,BMI及肺活量都沒有顯著性差異(P>0.5),但是肺活量體重指數都有相應的提高,女生組出現高度顯著性差異(P
3.2 BMI與運動時間的關系
BMI(Body Mass Index)即身體質量指數,是與體內脂肪總量密切相關的指標,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由于BMI計算的是身體脂肪的比例,所以在測量身體因超重而面臨心臟病、高血壓等風險上,比單純的以體重來認定,更具準確性。
根據研究內容的需要,本實驗中希望通過BMI指數判斷人體肥瘦程度。30分鐘和50分鐘兩個練習組中,訓練30分鐘的男女生練習者四個月后BMI指數改變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50分鐘的練習者BMI指數出現下降,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P>0.01),體質指數(BMI kg/m2)是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90年公布的評價人體胖瘦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主要反映營養、人體充實程度[3],因此對于BMI指數在正常范圍(18~24)內的人來說,練習30分中的八段錦即可通過減少體脂來維持健康,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生。而對于BMI較大的人來說,堅持每天50分鐘八段錦的練習,長期下來不僅體脂會減少,身體形態上也會有一定的改變,起到塑身的效果。
4 結論與展望
通過對盲校推拿專業學生的研究,我們發現長期練習八段錦無論30分鐘還是50分鐘均可以提高學生的肺功能與有氧能力,而后者更能顯著提高肺活量,我們推測其結論同樣適用于體弱的學生群體,因此對于體弱的學生群體我們建議可根據身體狀況在不致疲勞的狀態下進行短時間(如30分鐘)的訓練,即可到達效果,而體質健康的學生可延長運動時間,以更好的提高心肺功能。
表格數據顯示,長期的八段錦訓練可以減少體脂重量,對于BMI指數在正常范圍內的人群來說30分鐘的訓練量即可起到效果,以達到對心血管疾病等的預防等作用,但是對于體型偏胖的人群,建議延長運動時間(如50分鐘),這樣在保證身體素質可以得到改善的同時,亦可修飾身體形態,以適應社會潮流,具有很好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岳文雨. 大學生體成分和體質健康相關性的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8,28(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