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贊美廬山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復習學過的古詩、體會賞析古詩。懂得賞析古詩的方法。
2.培養朗讀古詩、吟唱古詩、表演古詩、品評古詩、據詩畫圖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及對大自然、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1.收集誦讀、賞析學過的古詩。
2.多媒體課件制作。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多媒體按序出示:“品、評、誦、演、唱、畫、賞詩會”)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好多首古詩。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開展一次品古詩、評古詩、演古詩、誦古詩、唱古詩、畫古詩的賞詩會。
過渡:古代詩人為后人寫出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請看——
(二)品古詩:
1.媒體出示《登雀顴樓》詩圖及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引導學生談談對詩句的理解、體會。
(1)師:誰能說說詩句的意思?
生:想要領略到更遠、更美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層樓。
(2)師:詩句不僅僅告訴我們登高望遠的道理,大家從詩句中還想到些什么或領悟到了什么?
生a:我想到詩人登上鸛雀樓,面對遼闊的景色,覺得自己看得還不夠遠,還想看千里、萬里之外看到視力所能達到的盡頭,而達到這目的的唯一辦法是站到更高的地方去。
生b:我從“欲窮千里目”想到句中包含著詩人許許多多的希望、許許多多的向往,詩人想要達到最高境界;從詩句“更上一層樓”領略到詩人自強不息、奮進不止的精神。
3.小結: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斷努力攀登。
4.誦讀:(范讀——齊讀)
(三)評古詩:
1.媒體出示:磅礴的瀑布聲,直瀉而下的廬山瀑布圖
(1)師:還沒看見瀑布,就先聞其聲,此聲此景,此時此刻,你想用哪一詩句來形容?
(2)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師:媒體出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學生上臺操作電腦據圖評析:
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人李白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夸張的語言,贊美了廬山瀑布從青翠的山壁中間跌落下來。形容水流用“飛”(媒體加點)來表現出廬山的瀑布凌空而出;用“直”(媒體加點)可見山勢很陡。“三千尺”(媒體劃出)更是體現了廬山瀑布的高而長。可是這樣寫詩人還是覺得沒有把廬山瀑布的雄偉寫夠。于是又進一步發揮想象,懷疑是銀河從九天云里落下來的。這里不用“真”(媒體出示)而是用“疑”(媒體加點),給人以恍恍惚惚的感覺,使人覺得好像是真的,又好像是假的,進一步寫出廬山瀑布的雄偉與奇麗。
(5)教師小結:講得太精彩了,廬山瀑布雄偉、壯麗,大家一起來贊頌一番。
(6)誦讀:(范讀——齊讀)
2.媒體出示:黃鸝鳴叫、白鷺上青天的《絕句》圖
(1)師:從這幅生動的畫面中,你想到哪位詩人寫的哪一首詩?
(2)根據學生回答媒體出示:《絕句》一詩詩句內容。
(3)學生上臺操作電腦據圖評析:
我覺得這首詩描寫的景色非常美。詩中描繪了四個畫面: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有山有水色彩豐富、艷麗(媒體出示:b有近有遠、視野開闊)畫面靜中有動、形象活潑(媒體出示:靜中有動、形象活潑):黃鸝歡歌、白鷺直上青天,真是一幅風光秀麗的山水畫。
(4)誦讀:
過渡:為了開展這次賞詩會,我班同學編排了一些節目。瞧,大詩人李白、杜甫也來參加我們的賞詩會啦,大家歡迎。『 1
(四)詩人相會:
甲學生扮演杜甫、乙學生扮演李白相互品評古詩《靜夜思》、《江畔獨步尋花》
乙:李兄,你也來參加賞詩會?
甲:對、對、對,今天真是幸會啊!
乙:幸會,幸會。
甲:杜老弟,剛才同學們都在夸你寫的詩呢!你看——(手指向媒體《絕句》一詩)
乙:哪里,哪里,還是李兄的詩令人贊不絕口呀,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靜夜思》這首詩嗎?
全班同學:齊聲背誦《靜夜思》
乙:詩句寫得多好啊,寂靜的夜晚,月光照射到床前,一片銀白色,還以為是秋霜降落到床前,抬起頭來,向天空中望去,看到碧空中一輪明月,不知不覺低下頭來思念故鄉。這首詩勾起了多少身在他鄉的游子對家鄉的思念呀!
甲:慚愧,慚愧,比起杜老弟的《江畔獨步尋花》那就遜色羅!同學們,你們會背嗎?
全班同學:齊聲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甲:詩句描繪的意境是多么優美啊!黃四娘家繁花盛開、戲蝶飛舞、黃鶯高歌、有靜有動、有聲有色,令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真是妙筆生輝、栩栩如生啊!
乙:過獎了,過獎了,咱們還是下去吧,別耽誤了同學們開賞詩會。
甲:好,好。
過渡:古代詩人斟字酌句,創作的詩篇獨具匠心,古詩太美了,真不愧為我國歷史悠久的燦爛文化,真想誦讀一番。我班---------同學為大家帶來了一首古詩《舟夜書所見》,大家歡迎。
(五)誦古詩:
1.配樂朗誦《舟夜書所見》
a.-------同學獨誦
b.-------同學解釋古詩(喜愛這首詩的原因)
這首詩描繪了這樣一個優美的意境: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靜悄悄的,一盞漁燈在河面上閃現。那盞漁燈的光亮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一陣微風吹來,河面上漾起了層層細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無數顆星星在河面上閃現。美極了!
c.齊聲誦讀
過渡: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兩首詩(媒體出示:《游園不值》、《草》詩圖及詩句)
2.配樂朗誦《游園不值》、《草》
過渡:古詩能誦,也能演。我班四位同學自編自演了古詩小品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請看——
(六)古詩小品劇:
1.古詩小品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學生甲(解說):一天中午,姐弟倆正在家里吃午飯,小弟弟大口大口地吃著。
學生乙(弟弟):(動作:大口大口吃,胡亂地攪)呸!真難吃!
學生丙(姐姐):弟弟,你看,桌上、桌下、你的衣服上全是米飯。
乙:不用你管!(動作:用力橫抹桌面、拍衣服、抖衣角)
甲:這時,爸爸走了過來。
學生丁(爸爸):孩子,這樣吃飯太浪費糧食了,糧食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俗話說“一粒糧食一滴汗。”要愛惜呀!
丙:爸爸,你說的對,我學過一首詩叫《鋤禾》,讓我講給弟弟聽一聽。(操作電腦媒體出示:《鋤禾》詩圖及詩句)
丁:好。
丙:朗誦詩句。
乙:(動作:點頭)
丁:你講得真好。
乙:爸爸,我錯了。
全班同學:齊唱《鋤禾》
2.表演唱《鋤禾》,學生伴奏。
過渡:同學們深深地被小品劇感染,情不自禁唱起了歌。下面我們一起唱一下上學期所教的古詩《宿建德江》(媒體出示:《宿建德江》歌曲)
(七)唱古詩
1.古詩合唱《宿建德江》。
2.配唱《靜夜思》。(媒體出示:《靜夜思》歌詞)
3.延伸:課外練唱《春曉》。
過渡:同學們,領悟詩的意境,唱得有腔有調,很有韻味,古詩確實太美了,老師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美妙的畫面,真所謂“詩中有畫”呀。下面,大家根據自己喜愛的古詩,畫古詩簡筆畫。
(八)畫古詩:(播放音樂)
1.小組自由繪畫自己喜愛的詩歌。
2.學生板演
3.學生作品實物投影,學生自評自析,他評他析。
(九)小結:(學生談感受)
關鍵詞:唐詩;大學生;人文精神
一、歌詠祖國山河,可以讓大學生熱愛自然、感悟人生
唐朝的很多古詩中,都對祖國的自然景觀進行了描述與贊美。很多著名的詩人云游四方,寫下了歌頌祖國大好山河的著名詩篇。像李白身處廬山時寫下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其中一句“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將我們帶到那山川中,身臨其境那絕美的景色,而一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更讓我們看到了這山的壯闊,在此等美景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描寫山川的詩句中,廣為流傳的莫過于杜甫的《望岳》了,全詩可謂是帶領我們完整、全面地欣賞了泰山的壯麗、神奇美景,使我們在泰山的巍峨與秀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同的詩篇中對同一自然景觀的描寫也會有所不同,在孟浩然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我們看到的是洞庭湖湖水澎湃肆意的一面――“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而在劉禹錫的《望洞庭湖》中,我們卻感受到了洞庭湖寧靜、飄渺、朦朧的另一面――“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同樣的,李白與杜甫在面對江河時,也發出了不同的感概:《將進酒》中的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黃河奔流而來的壯闊之景,更讓我們感受到李白灑脫的氣質與情操;而在《登高》中,杜甫看到的卻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同樣壯闊的江河之景,卻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詩中所流露出的淡淡悲涼。在唐詩中,學生可以進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的幽靜世界,也可以到達“隱隱飛橋隔野煙,桃花盡日隨流水”(張旭《桃花溪》)的世外桃源。唐詩中展現的自然美景數不勝數,大學生在這些作品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自然景色的豐富多彩,從熱愛自然上升到熱愛生活、熱愛生命,豐富與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二、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可以激發大學生追求理想
唐朝的很多詩人都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感,他們遠大的理想與抱負都可以在很多詩句中找到。像孟浩然在《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中,一句“端居恥圣明”就表達出了自己想要干出一番豐功偉業、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的迫切愿望。而李白的一句“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月兆樓餞別校書叔云》)、杜牧的一句“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君齋獨酌》)、杜甫所表達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都無不體現出他們期待在祖國建設中有所作為的澎湃心情。唐代很多詩篇中都有濃厚的英雄主義情懷,這些詩人不僅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更有保家衛國、振國興邦的高度責任感。即使面對挫折,他們也有著足夠的信心繼續披荊斬棘,像李白的《行路難》中那句“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傳遞出的是強大的信念與力量。而正是諸如此類的詩句,能讓大學生得到無盡的啟示,懂得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永遠積極、樂觀地去面對生活、戰勝困難,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愛國精神,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感。
三、精湛的藝術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審美意識
任何一種文學作品的學習,都能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藝術技巧,提高審美情趣。而唐詩中蘊含的美學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更能調動起學生的感官,豐富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懂得運用思維、聯想、記憶、情感等,去領悟詩中的意境,鑒賞其獨特的美。例如:在《鹿柴》中,王維給我們展現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的幽靜深山之美;在《春曉》中,孟浩然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道出了對春的感概。唐詩所體現出的藝術效果是豐富多彩的,每一首唐詩,都代表著詩人獨特的心境,都蘊含著文學作品獨有的魅力。大學生在唐詩所營造的藝術氛圍中,更能感悟到藝術的精美絕倫,凈化自己的心靈。可以說,通過學習唐詩,學生的個人修養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唐詩不僅能調動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創新力;另一方面,在唐詩哲學韻味的感染與熏陶下,學生的審美觀、人生觀等都能得到完善。
總之,大學生學好唐詩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因此,教師在唐詩教學過程中應該審時度勢,加大創新力度,積極運用科學、高效、獨特的教學模式。唐詩教學要關注文本作者的情懷,要挖掘文本的人文內涵,對文本進行充分鑒賞,以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鄭寶江.淺吟輕唱古詩詞[J].生命世界,2008,(09).
【關鍵詞】復習背誦古詩 分析構成 設計練習 讀寫誦相結合
古詩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文以載道,背下精選的經典古詩文,等于擁有了打開華夏寶庫的鑰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背誦古詩文對學生來說好處多多,背誦古詩不應該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可是當我接手六年級時,大多數學生把以前學的課內要背誦都忘了,更不要說課外的了。可是古詩還被列入了畢業考試內容。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學生更快地記住呢?而傳統的古詩復習背誦方法是“講講、抄抄、默默”。這種機械重復、死記硬背的復習方法高耗低效,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多種語文能力的發展。當時,我覺得改進方法勢在必行。古詩的復習應通過多種切實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通過復習,是學生對古詩理解更深刻,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下是我和孩子們在一起探索出來的幾種有效的復習背誦古詩方法,寫下來共大家參考。
一、 分析構成,進行橫向聯系
小語教材所選古詩,有的含有數字,有的含有動植物名稱,有的含有名勝古跡等。在復習中,應針對古詩構成的特點,引導學生回憶類似的古詩,提高復習的效率,如在學到杜甫的《絕句》時,引導學生分析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而得知其中含有描寫顏色的詞“黃、白、翠、青”,然后讓學生再找出含有顏色描寫的詩句。學生很容易找到“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等詩句。
再如讓學生根據“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一句詩中含有名勝的特點,聯想到“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詩句。
這種練習,給學生以引導和啟發,促使學生舉一反三,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
二、 歸類比較,進行縱向聯系
對同一詩人的詩進行歸類比較,如《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贈汪倫》三首詩都是唐朝詩人李白所作。詩的內容不同,情感不同,但表現手法一致,都運用了夸張的寫法:“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極言山寺之高;“飛流直下三千尺”, 極言瀑布之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極言情誼之深。通過比較,可以欣賞到詩人李白作品的特點:想象奇幻瑰麗,善于使用夸張,生動地表情達意,突出事物的特點。
有些古詩出自不同詩人之手,但立意相同。如《詠柳》、《宿新市徐公店》和《游園不值》。這三首詩都是歌詠春天的,但表現角度不同:《詠柳》借贊美柳樹歌頌春天;《宿新市徐公店》借兒童的活動來襯托春天;《游園不值》借一枝出墻的紅杏來表現春天。教師在指導學生學會這種分析、理解詩句的方法以后,學生會想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和李白的《靜夜思》,領悟到同一情感可借助不同事物或從不同角度來表達。
三、設計綜合練習,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古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在復習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改寫練習,把詩句中的情境描述出來。如讓學生把《村居》改寫為記敘文。學生通過想象,把早春二月農村田園風光描寫出來;把兒童放風箏時動作、神態、語言都寫具體。
古詩復習中,適當指導學生改寫,不但能使學生對古詩理解更深刻,而且與命題作文相比,它有內容可寫,有語言可用,能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 讀寫誦相結合,省時省事省力
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唯有詩詞久經千年不朽。詩詞是平平仄仄詞語中的凝練,詩人寫詩能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一方面描寫了美麗的大好河山,一方面也體現了詩人命運及國家的興衰。然而中央廣播電視臺有這樣一檔節目,以廣泛的題目,激烈的比拼,精彩的解讀等等形式將詩詞呈現在觀眾面前,這就是“中國詩詞大會”。
“中國詩詞大會”從2016年到2020年共播出了五季,春節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這個節目以打擂臺賽的方式進行,選手則是從全國各地不分年齡、不分職業、不分種族的選擇100人組成百人團,然后又從中分成少兒團、青年團、百行團和家庭團參加比賽。現場在百人團中選擇四位答題最快的選手參賽,參賽選手要參加個人追逐賽、飛花令中來選出一位最優秀的選手和擂主進行比拼。這檔節目的出題也是多樣化的,如:嘉賓現場作畫,根據圖片猜詩句,以出土文物的圖片,讓你判斷其朝代和相關的詩句等等,一系列不只是靠你對詩詞的死記硬背來答題,而是要理解詩句了解詩人的朝代背景等才能對答如流......
通過“中國詩詞大會”,我也漸漸體會到了詩詞之美,詩人以詩抒情:高興得意之時會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醉酒豪邁之時會寫“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詩人一心想殺敵報國之時會吟出“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詩人感嘆生命太短之時會寫,“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詩人在贊美大好河山之時會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們在閱讀詩詞時會感同身受,從而深受啟發。
這一季中,選手們年齡上至90歲,下至6歲。他們千里迢迢來到北京參加比賽。在眾多選手當中,我最喜歡彭敏,他前幾季離冠軍只有一步之遙。為此,他懊惱了很長時間,但他憑借自己對詩詞的熱愛,從詩詞中真正感悟到鼓舞人心的力量,終于在總決賽他以大量的詩詞儲備量和對詩詞的深度理解,終于獲得了成功,成為第五季的冠軍。
讓我們通過中國詩詞大會,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長江后浪推前浪”讓我們把中華悠久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
前幾年,電視上突然出現了《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等好幾個詩詞類節目,也出現了一批如陳更、武亦姝、彭敏等熱愛詩詞的才子才女們。跟著節目看了不少期,心里涌動著的對詩詞的情感也噴薄而出。
一直以為,中國詩詞是美學史上一大奇跡,無論是《詩經》中的古樸純真,還是《楚辭》中浪漫唯美,抑或是《唐詩宋詞》中的飄逸豪邁,都將我們對文字的審美推向了一個頂峰;同時,中國詩詞也充滿了哲學性的思考,《詩經》中“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至今仍為我們所用,給我們以警示和啟發;屈原的《天問》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圣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此句來自百度);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陸游的“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等,從不同的人生角度看問題,給后來人以不盡的啟迪。這些詩篇作品都融入了作者自身的人生體驗和思想感情,凝結成智慧之光,可誦可思,讀起來厚重而令人感動。
一、借“流水”表思鄉之情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長江東流,碧水含情。“江入大荒流”寫出了詩人極目遠眺,江水奔騰萬里,直達荒漠遼遠的原野的情景。境界高遠,青春勃發,朝氣逼人。這是借流水寫思鄉之情。詩人對家鄉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依依難舍。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萬里相送,意味深長,境界高遠,藝術感染力強烈。又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營造出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雖是凄涼落寞、流落他鄉,但小橋流水人家讓人感到幽雅閑致,家鄉的美好景象時時浮于腦際。游子漂泊天涯,迎著凄涼的秋風,信步漫游,愁腸百織,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思鄉之情,與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借“流水”寫友愛之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寫詩人佇立江岸,極目遠眺朋友乘一葉孤舟,漸行漸遠在水天相接的遠方。詩人將一片深切濃厚的牽掛、思念之情托付給綿綿東流不盡的長江之水,詩人將深摯的思友情懷帶給遠方的朋友。這比今天打個電話、發個郵件要浪漫得多,感染力也更強,意境深遠,令人回味無窮。又如歐陽修《踏莎行》中的“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詩人以春水喻離愁,景愈佳而愁愈深,借春水之綿長,狀離愁之無盡,語淺淡而情有致,離愁無盡在于友情之深,刻骨銘心,堪稱佳作。
三、狀熱愛平凡生活的性情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春暖花開、江暖鴨嬉,寥寥幾筆,勾勒出早春江景的如詩如畫。尤其令人叫絕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詩人將鴨子人格化,寫它像人一樣知寒知暖,喜愛春天,熱愛生活。富有情趣、美妙傳神! 讓人感嘆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語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詩句描繪的景象一片祥和安寧,且意趣盎然,流露出詩人熱愛生活的情懷,為人們喜愛而傳誦至今。
四、借流水表達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詩人遠觀大海,看到日月星光任由大海自由吐納,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以日月在大海面前之“小”襯托出詩人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自信樂觀氣度之“大”,情景交融而境界雄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該詩句寫黃河之水,勢不可當,具有一種驚心動魄的力量。
“日照香火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展現出一種神奇雄壯的美,可看出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贊美。
五、抒人生的壯志豪情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大詩人李白與叔李云宴飲謝眺樓,興趣高雅不凡,雄心勃發飛動,豪情神馳宇宙,壯志凌云摘月,這樣一種豪邁的興致、神奇的想象,今天依然讓人嘆為觀止。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句意境開闊博大,詞人感慨隱約深沉。筆墨凌云健舉,包舉有力,將浩蕩江流與千古人事并收筆下。千古風流人物既被大浪淘盡,則一己之微豈不可悲?
六、嘆家國悲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江河之大莫過于長江,春天冰融雪消,江河的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蕩不息。一江春水東流,前浪后浪層層疊疊,猶如新愁壓舊愁,無休無止。李煜的愁不是纏綿的愛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傾覆的家國之恨,因之用氣勢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為恰當,有一種與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