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去年的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第二天,每戶人家都收到了小鳥寄來的信,信中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人類:
你們好,我知道你們為了自己的方便和生活迫不得已才砍掉了樹,把他們造成一盒盒金美的火柴或一張張雪白的紙……但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這樣只伐樹不種樹將來會怎么樣!要我來告訴你們一一一地球上沒有一顆樹,到時候如果天一下大雨,聲音如野獸咆哮般的洪水將把你們淹死,幾天不下雨呢?強烈的沙塵暴又會讓你們睜不開眼睛,更可怕的是頻頻發生的大地震會損壞地球上的一切……!如果你們還不行動起來難道你們真的希望世界上的一切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都離你們而去,最后我們人類也會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你們肯定不想吧!那就保護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吧,如果你們需要樹木的話,那就請你們每砍一棵樹就種下一些樹苗,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吧!
知識與技能——理解文章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品味詞句,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通過多角度的對話,體會童話中所蘊含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人文理念。
過程與方法——學會多元交流、多向對話。掌握把課文讀通、讀懂、讀中悟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小鳥與大樹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二、教學準備
大樹和小鳥圖片,搜集樹木帶給人類的好處;投影儀。
三、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師:(出示多媒體畫面)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樹木茂盛,空氣清新,一只可愛的小鳥站在大樹上正用清脆婉轉的嗓子為一棵大樹唱歌呢。大樹呢,搖曳著她那茂盛的枝條,入迷地聆聽著,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畫面啊!那么今天,我們也把小鳥和大樹請到了課堂上,讓我們一起來品味這個美麗而傷感的故事。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師: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疑問,你想說點什么?
3 品讀課文,傾心對話。讓我們走進課文,繼續深入地讀書。也許你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你的感受,還能引起大家的共鳴。課文中是怎樣形容大樹和小鳥的關系?(好朋友)出現了幾次?你能把這些句子找出來嗎?
說一說在生活中你有這樣的好朋友嗎?好到什么程度?用一個詞概括一下。(形影不離、如膠似漆,形同姐妹、親如兄弟),有這樣的朋友,讓人感覺幸福,那么如果你們要是分別時,你會怎么樣?(難過、舍不得、盼望再見面、想念、傷心、難舍難分)
小結:正因為大樹和小鳥天天在一起,所以分手時難舍難分,因此它們有一個美麗的約定——明年春天再相聚。
4 朗讀課文,體會情感。漫長的冬天終于過去了,萬紫千紅的春天又來了,鳥兒興沖沖地回來,它這樣急匆匆地回來干什么呢?(找好朋友大樹)它找到了嗎?春天又來了,鳥的確又回來了,可是它只看到了孤零零的樹根,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小鳥尋找大樹的有關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一)讀中感悟,體會鳥的真情
1 指導朗讀第一次對話。(把握第一次對話依依惜別、難舍難分及小鳥保證時的堅決與肯定)師:第二年,小鳥終于回來了,但小鳥卻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讀出驚訝的語氣。出示:春天又來了。鳥兒又飛回樹林里,找她的好朋友樹來了。可是,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里。)師:假如你是此時此刻的小鳥,你是什么樣的心情?(急切尋找大樹,想知道大樹的下落)
2 指導讀第二次對話。第一次尋找沒有結果,小鳥繼續尋找。
3 指導朗讀第三次對話。樹不見了,小鳥到處尋找。(出示三次對話。學生找伙伴讀一讀)指名讀——師生評議——想象小鳥尋找過程中的心情——再讀(小鳥尋找大樹時的三次說話應是一次比一次更焦急。而樹根、大門、小姑娘的語言因為身份不同,朗讀時應有所區別,樹根是同情、傷感的,大門對這樣的事情司空見慣了,語氣比較平淡,小姑娘的聲音應是稚嫩的)。
(二)拓展想象,體會樹的真情
師:從同學們剛才的朗讀表演中,我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小鳥對大樹的關心,小鳥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飛越千山萬水,找尋著大樹,但大樹這時已永遠無法看到小鳥了。那么大樹在他被伐木人無情地砍倒之前是否也在思念著小鳥呢?(學生暢所欲言,從中體會大樹的情感,體會二者的友情)
通過體驗、演讀,更有助于全面把握課文的思想內涵。因為友情的建立是需要雙方共同付出的。
(三)升華情感,體會朋友間的真情
1 師:同學們,小鳥飛走了,帶著淡淡的傷感飛走了,但她給大樹留下了歌聲,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人世間最寶貴的誠信。讀完這個感人的故事,同學們一定又加深了對故事的體會。用一兩句話寫下自己最深的感受。
(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提煉自己的感受,允許學生有多元的理解。)
大樹和小鳥的友情如此深厚。為了曾經的諾言。小鳥歷盡千辛。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大樹的毀滅呢?是人類的亂砍濫伐還是人們的環保意識太差?教師應及時評價,進一步引導。
師小結:同學們的發言令人感慨萬千。這篇美麗而略有些傷感的課文,帶給我們無盡的想象與思考,讓我們感受了世間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間許多令人傷感的遺憾。真誠地希望世間的友情都能如此真摯,如此真誠:也希望地球上的人們都能愛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生活得越來越健康。
一、活動案例實錄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
2.引導幼兒懂得誠信,知道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小鳥的圖片一張。
2.沒有小鳥的教學掛圖四幅。
【活動過程】
1.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故事,激發幼兒傾聽的欲望。
(1)出示小鳥的圖片,請幼兒說說小鳥的好朋友都有誰?
(2)今天小鳥給小朋友帶來了它和它的好朋友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完整講述故事《去年的樹》。
提問:(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2)故事里都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請幼兒觀看教學掛圖分段欣賞故事。
(1)出示掛圖一,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2)出示掛圖二,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3)出示掛圖三,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4)出示掛圖四,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4.討論:
(1)你喜歡小鳥嗎?為什么?
a.請幼兒自由講講為什么喜歡小鳥?
b.教師小結:小鳥很講誠信,答應的事情一定做到。
(2)小鳥找不到大樹的心情怎樣?說明小鳥和大樹的感情怎樣?
小結:小鳥和大樹有著深厚的感情,找不到大樹很傷心很著急。
(3)如何不讓小鳥和大樹分開?我們如何愛護環境。
小結:愛護環境,不亂砍樹木,少用一次性紙巾、一次性筷子等。
5.讓我們一起幫小鳥去找個新大樹朋友吧。
活動結束。
二、案例診斷分析
1.活動目標表述主體不一致,目標把握不到位。
在教學活動中,常見的目標表述方式有兩種:教師作為行為主體,用教師做的事加以表述,如:“使幼兒……”,“啟發幼兒……”,“引導幼兒……”;幼兒作為行為主體,用幼兒的行為變化加以表述,如:“會……”,“體驗……”,“感受……”。在同一活動中,表述的方式不統一是不恰當的。一般來說,活動目標的表述,以幼兒作為行為主體,表述其行為變化較合適。從以上明顯可以看出,目標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是以幼兒作為行為主體的,而目標2“引導幼兒懂得誠信,知道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和目標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出現“引導幼兒”和“激發幼兒”這兩個行為動詞均是用教師所做的事情表述目標的,可見目標1和目標2、3的行為主體是不統一的,目標2、3的行為主體改為幼兒比較合適。因此,筆者認為活動目標可以改為:目標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目標2“懂得講信用,答應人家的事情要做到”;目標3“萌發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2.活動材料表述不夠清晰,不能不目了然。
一般活動準備包括物質準備(或材料準備)、經驗準備和情境創設三方面內容,但是不是說每次活動都必須考慮三方面,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安排活動準備。此次活動需要的材料比較簡單,沒有過多的材料,但是無論材料是多是少,均應該表述清晰,讓人一目了然。比如本次活動的活動準備就顯得表述模糊,不夠清晰,且活動準備不夠豐富。以上的“小鳥的圖片一張”和“沒有小鳥的教學掛圖四幅”均應歸類為物質準備(或材料準備)。此外,因為開頭是以談話“小鳥的好朋友都有誰?”進行導入的,所以小朋友應該掌握“好朋友”的概念是什么,筆者認為應該添加一個經驗準備“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3.活動設計不合理,內容過于空泛不生動。
活動過程一般分為以下三個部分:活動開始(或導入部分)、活動進行(中心環節)和活動結束。其中活動進行部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核心部分和中心環節,在語言活動中,尤其是故事活動中,更應該循序漸進,各環節層層遞進。在第一環節通過談話教師導入故事之后,第二環節教師通過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認真傾聽故事,知道故事的名字和里面的人物,大概了解講了什么事情,但幼兒仍然不能理解故事的具體內容。接下來第三環節“請幼兒觀看教學掛圖分段欣賞故事”,通過掛圖可以具體直觀地幫助幼兒更深刻地了解故事的每一段內容,教師可一邊操作掛圖一邊講述故事。因此筆者認為可以把原案例的第三環節改為“邊操作掛圖邊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內容”。第四環節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集中自由討論交流,可以圍繞小鳥和樹的友誼,也可以圍繞小鳥講信用的品質,還可以圍繞愛護樹木和珍惜環境等方面自由討論,無論從哪個角度,教師都應該充分讓幼兒自由表達想法并大膽說出理由。
此外,從原教案的活動過程內容可以看出,活動過程的內容比較簡單,不夠具體生動,而且教師在原案例中沒有具體呈現師幼互動,而是以肯定陳述的語言表達出來,筆者認為這也是案例存在的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三、活動方案修訂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感知小鳥與大樹的真摯情感。
2.萌發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小鳥的圖片一張,沒有小鳥的教學掛圖四幅等。
經驗準備: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活動過程】
1.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故事,激發幼兒傾聽的欲望。
(1)出示小鳥的圖片,通過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
師: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想看:小鳥的好朋友都有誰?
(2)教師正式導入主題。
師:(小結)原來小鳥的好朋友有這么多,有天空、白云、森林,對了,還有樹。
2.完整講述故事《去年的樹》。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有關小鳥和好朋友“樹”的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去年的樹。下面,老師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一下。
教師講完故事后提問。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師:故事里都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邊操作掛圖邊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掛圖一,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小鳥和樹為什么是好朋友?你從哪里聽出來的?分別的時候它們說了什么?
(2)出示掛圖二,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春天來了,小鳥為什么要回來?
師:小鳥回來了之后找到樹了嗎?看到了誰?
師:樹樁告訴小鳥樹到哪里去了?小鳥聽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3)出示掛圖三,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小鳥來到了山谷,看到了誰?找到了大樹嗎?
師:工廠的大門告訴小鳥大樹變成了什么?小鳥聽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4)出示掛圖四,請幼兒觀察并和老師一起講述。
師:小鳥來到了村子里,看到了誰?找到火柴了嗎?
師:小女孩告訴了小鳥什么?最后小鳥找到大樹了嗎?大樹變成了什么?
師:看到火光小鳥心情怎么樣?小鳥做了什么事情?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一邊看著掛圖,一邊聽老師再講一遍這個故事。(教師邊操作掛圖邊講述故事)
5.集中自由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并請幼兒自由表達想法,并大膽說出理由。
(1)師:小鳥每次找不到大樹的心情怎么樣?說明小鳥和大樹的感情怎么樣?
師:(小結)小鳥和樹是好朋友,它們感情很好,小鳥找不到大樹時很傷心很著急。
(2)師:你喜歡小鳥嗎?為什么?
師:(小結)小鳥很講誠信,答應了好朋友“樹”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
(3)師:那么小朋友想想看,怎樣才能不讓小鳥和大樹分開?
師:我們要怎么樣才能保護大樹,愛護環境呢?
學完了《去年的樹》這一課,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春天到了,天氣變暖和了,鳥兒們從很遠的地方飛回來,給樹唱歌。可是樹不見了。殘忍的人們用斧子把樹砍到,做成火柴賣掉,點燃了燈火。于是,鳥兒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者燈火看了一會,就飛走了。這時候鳥兒是多么的難過呀!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要保護動物,可是,大量的砍伐樹木讓許多動物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家園!可是殘忍的人們和冷漠的大門卻認為:不就是一棵樹嗎!有什么了不起的!設想一下:假如人們是鳥兒,看著自己的好朋友被砍到,心里會是多么的難過啊?
伐木人砍伐樹木時,不妨想一想:一棵樹再怎們說也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個生命!人們和樹是平等的!
月貴族版本:《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神曲”,是2003年雪村獨創的音樂評書《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沒有人宣傳,沒有人推廣,更沒有人炒作,雪村幾乎一夜成名。
“老張開車去東北/撞了/肇事司機耍流氓/跑了/多虧一個東北人/送到醫院縫五針/好了/老張請他吃頓飯/喝得少了他不干/他說/俺們那嘎都是東北人……”由于曲調和歌詞都極為有趣,唱起來簡單上口,這首歌在“網蟲”中迅速普及。
21世紀初,互聯網在中國興起,能夠接觸網絡并成為“網蟲”的通常是社會精英階層,這一“神曲”引發了網絡上的FLASH動畫風潮,于是FLASH動畫又反哺“神曲”,推動了“神曲”在全國范圍內的迅速蔓延。從創作者到推動者,前者是帶著北大光環的高材生,后者是IT達人,可以說,《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是一首不折不扣的“貴族神曲”。
草根版本:《老鼠愛大米》
2004年,楊臣剛創作的《老鼠愛大米》,創下互聯網同一首歌在同一時期獲得一億人(次)點擊的紀錄,單曲月下載量600萬次的紀錄至今未被打破。這首歌首次被冠以“神曲”之名,“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的歌詞,其通俗程度空前絕后。
這一時期,大多數人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尚不高,多數人還在網吧里徘徊于QQ、論壇和博客之間,彼時一系列以FLASH動畫為載體的音樂作品盛行。同時,傳統唱片業受到了新興數字革命的沖擊,依托網絡的MP3等數字音樂產業發展壯大。以《老鼠愛大米》為代表的草根創作找到了平臺,不用再仰仗財大氣粗的唱片公司。
大媽版本:《最炫民族風》《江南Style》
2009年伊始,P凰傳奇樂隊開辟了“神曲”界的新疆土,完成了從草根到傳奇的華麗轉身。《荷塘月色》的濃厚中國風韻讓不少聽眾喜聞樂見,聚會K歌時《最炫民族風》引發的大合唱將氣氛推向。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什么樣的節奏是最呀最搖擺/什么樣的歌聲才是最開懷……”看到這些歌詞,多數人會不由自主地哼唱出來。《最炫民族風》音樂節奏感強,四分音符一拍,與廣播體操的口號類似,很容易找到節奏。與《最炫民族風》相似曲風的《江南Style》,有著朗朗上口的曲調和人人能模仿的簡單舞步,令人驚訝的是,其韓語歌詞不但沒有給其在英語國家的迅猛傳播造成阻礙,反倒成為這首歌極富魅力的部分。突然之間,電視里,廣場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哼著一樣的曲調。
《最炫民族風》《江南Style》,還有《愛情買賣》《倍兒爽》,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和手機等現代媒介,借助廣場舞大媽們的傳播獨領。
“大數據”版本:《小蘋果》
不管是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刷屏,還是廣場上響起的喇叭,都在佐證《小蘋果》已經占領了新一代“神曲”霸主的寶座。參考“數托邦”工作室的分析數據,《小蘋果》的受眾中78.27%為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