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vb語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案例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27-6696-02
當前,社會信息化不斷向縱深發展,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不斷加速。在普通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受到高度重視,結合各專業課程的需求及人才培養的目標,計算機基礎教學繼續不斷完善。作為非計算機專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后續課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一般性規律,具有閱讀程序、理解程序的能力,并能把程序設計方法應用到本專業與相關領域,培養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
Visual Basic由于語法簡單,以其圖形化的界面和事件驅動編程機制大大簡化了程序設計的復雜度,學生容易上手,可以高效開發出標準的Windows應用程序,成為非計算機專業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首選。
在傳統的“vb 程序設計”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以教為主”的講授教學法。信息單向傳輸,學生被動接受,盡管可以讓學生初步接受VB 語言的基本概念、語法結構等基礎知識,卻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編程動手能力,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對一個案例或者一個情景的描述進行思考以掌握基本知識和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或“學教并重”,改變重視教學的結果為重視教學的過程或過程和結果并重。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中的難點,尤其是涉及到程序結構和一些常用算法,運用案例教學法對提高學生興趣和教學效果具有較大的作用。
1 VB案例教學的理論依據和特征
成立于1908年,被譽為商界“西點軍校” 的哈佛商學院之所以能夠培養出眾多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與其獨特的案例教學模式密不可分。
布魯納認為,應該培養學生提出假設、推測等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中心的分析、討論、總結的教學過程。案例教學法符合布魯納教學理論。
現代教育觀是反映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反映當代教育需求的教育觀。現代教學強調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必須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所謂主體性,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主觀能動性。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人類學習知識和積累技能的過程都是“從簡單到復雜, 從形象到邏輯, 從感性到理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學習過程也不僅僅是信息的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2]。
案例教學具有情境性、主體性、互動性、問題性、實踐性五大特征[2-3]。
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身邊案例作為課程學習的切入點,創設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逐步探討所講授的知識,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貫穿在每一次案例中,形成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空間。
為了解決案例內隱或外顯的問題,學生個體或群組自主分析和研究案例資料,不斷地從教學案例中感知、提取信息,進行“交互”。學生個體之間相互爭辯、討論、交流,對問題可以形成更豐富、 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形成問題解決方案。
在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不自覺地得到提高,并親身感受到程序設計的實際價值,提高了學習興趣及程序設計的內在動力,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2 VB案例教學法的框架結構
在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一個案例一般就是一個軟件項目。VB案例教學是師生雙方通過共同實施一個較為完整的軟件項目而進行的[1]。
VB程序設計課程的案例教學應遵循軟件工程學的基本原理和課程教學的基本規律,并將兩者有機結合。區別于一般的零碎實例教學,VB案例教學法將一個較為完整的軟件項目貫穿在VB課程教學中。
作為教學案例的項目被分解為一個個小的子項目,將新的教學內容融入到一個個子項目中。在案例教學中,學生通過一個個子項目的設計和實現,加深了對新概念、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VB案例教學實現了自頂向下、逐步細化的軟件開發過程與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的有機統一。
VB案例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可通過如圖1所示的框架結構進行描述。
VB案例教學以案例項目的分解、子項目的分析、子項目的設計實現和子項目的擴展為軸心,教師的主導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兩翼,對稱平行推進。
3 VB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案例教學有效實施的一個重要的保障就是有大量生動、豐富和新鮮的案例。多元化的案例來源是案例教學成功的基礎,校企合作、校際合作、軟件項目實踐、教師平時的案例積累、教學課題組成員建的交流、師生互動交流等都可成為案例的積累形式。
在案例教學的案例準備階段,教師應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實用型強、易于擴展的VB典型性案例。對于學生自己準備的、反映興趣愛好的個性化案例,教師尤其應加以重視和引導。案例成果可以采用案例數據庫形式存儲。
案例教學開始前,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按3~5人為單位,自主結合進行分組,并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案例小組內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的職責是制定計劃、任務分工、人員組織協調、過程監控、難點攻關、業績考核、文檔管理等。組員接受組長分配的任務,進行資料檢索和任務實施,并進行個體評價和組員互評。按照敏捷軟件開發的方法,每組以兩人為單位,進行結對編程準備,相互學習和互相促進。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通過案例演示,進行案例情景構建,使學生了解項目的背景、實際意義和應用需求,以便達到軟件開發的需求分析效果。案例情景構建通常在案例開始時進行,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
教師通過對案例子項目的分解,將教學案例項目劃分為若干子項目。教師應注意子項目的層次性,把握好難度梯度,子項目通常與教學章節相對應,并與教學大綱的要求有機結合。課程開始前,各案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展開討論,將問題細化,做出子項目分解預案。這種練習開始較為困難,但在下一個案例教學過程中,可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助于學生軟件工程思維的培養。
在課程教學開始時,教師通過對案例子項目的分析暴露出既有知識的局限,繼而自然引出本次課的新的教學內容,確定完成子項目任務所需要的新概念和新知識。案例小組通過子項目分解,明確學習重點,進行子項目任務解決的知識儲備。
關鍵詞 VB語言程序設計 教與學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YANG Yuanhua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Communication, Chongzhou, Sichuan 611230)
Abstract 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is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programming language learning this course contains a lot of grammar, structure, algorithm, and learning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have a certain logic thinking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half computer opera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mod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is not good in this paper, the way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discussed.
Key words 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B是通過事件驅動的面向對象可視化編程機制的高級語言。VB主要有三大特點:面向對象可視化,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設計結構化。VB語言設計大致的步驟為建立對象,設置對象屬性,根據功能編寫代碼建立事件過程,運行調試。根據VB的特點和程序設計步驟可知VB實際是一種較為易學易理解的程序設計語言,相對其他的高級語言來講更直觀。高職院校學生基礎較為薄弱,以及教學模式過于死板而造成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現對該課程的教與學從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1 教師的“教”
如何“教”才能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才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程序設計語言的竅門,為今后其他高級語言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讓學生了解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很必要,因此在第一次課上除了要讓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感興趣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清楚學習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能夠在VB的開發環境下解決實際問題,具備較強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開發創新新項目,掌握學習程序設計語言的技巧。
1.1 引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
VB是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的第一種語言類課程。在學生不了解該課程的情況下引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相對來講較為容易。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都不夠自信,VB這門課程一定要給學生易學易用的第一印象,不然學生會產生畏難心理在今后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會有擔心自己學不會的心理。該課程的第一次課要讓學生對VB有一定了解,產生學習興趣,對該課程的學習充滿自信和期待。課程的第一次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引入VB小游戲,操作演示,并抽取其中一兩種游戲告知游戲的玩耍規則,并讓學生試著玩耍。挑選的游戲玩耍時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把游戲放VB開發環境中再運行演示,同時對VB開發小游戲的流程進行簡單的介紹,從而也讓學生對VB的開發環境及設計步驟有了比較直觀的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選取游戲中最簡單的操作功能進行編程和運行演示,給學生易學易懂的感覺,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自信。(3)布置學生課后練習抽取的游戲,在下一次課程時比賽通關。此過程主要是為了學生熟悉游戲規則及玩耍技巧,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后續對游戲的設計和編寫代碼奠定良好的基礎。
1.2 課程教學的整體規劃
第一次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后,在后續的課程講解中,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況,盡量避免學生對該課程產生難學難懂的心理,一旦學生出現抵觸的趨勢,就應對教學進行相應的調整。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后續課程主要以項目驅動法進行教學。主要的教學流程如下:(1)引入實例或游戲,運行實例或者游戲,進行功能分析、操作規則講解,設計流程分析。(2)將實例或游戲按照功能進行分解,從易到難的原則選擇模塊進行分析設計。對每一個模塊需要用到的語法、屬性、方法進行大概的介紹。(3)每一模塊進行模塊分析,算法,設計,編寫程序,運行調試的過程中,詳情講解如何應用對應的語法、屬性、方法,從而完成對應模塊的設計。(4)最后分析各模塊的關系,聯接各模塊,從而完成實例或游戲。(5)布置新的游戲或者實例(與講解的實例或游戲含有相同的語法,屬性,方法),讓學生分組討論,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分析設計出新的實例或者游戲。(6)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進度,適當給予指導,設置懲罰和獎勵來加強學生完成的動力。懲罰和獎勵由學生自己提,以大多數學生贊成的懲獎方式為準。
2 學生如何學習
2.1 基礎較弱的學生如何學習 (下轉第154頁)(上接第133頁)
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從入學后,對所有專業的學習都不感興趣,學習上動力不足,上課聽不進去,注意力無法集中,作業全抄襲以應付教師檢查。常常處于這種狀態的學生,即使偶爾想學習,也很難持久。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并未成熟,仍帶有許多少年時期的痕跡,如幼稚,脆弱,自制力薄弱,依附性強等,加之他們沒有社會閱歷,無法感受到能力的重要性,從而放任自己。對于這部分同學需要教師特別關心和重視,了解學生,多與該類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嘗試的去學習。對于語言類的學習,教師需要特別對待,布置一些簡單的有趣的案例或項目讓這一部分同學去完成,從而建立他們的自信。這類學生更適合理論知識較少,實踐操作更多的教學方式,讓他們處于實踐中去理解基本的語法、結構等理論知識。對于不懂或者無法理解并應用的知識點,先讓學生學會查閱書籍或者在網絡上搜索查詢在實踐中如何應用對應的知識點,并多看該知識點的應用案例,從而理解和應用該知識點完成對應的案例或項目。
2.2 基礎適中的學生如何學習
課程針對大部分學生(基礎適中的學生)安排的項目或者游戲分組完成時各組都將按照基礎較好、基礎一般、基礎較差的進行組合,均勻各組的實力。組內成員必須相互幫助,相互督促,分工協作完成整個項目,在完成后一起梳理整個完成過程,將各自完成的小模塊的分析設計思路和流程分享給該組的其他同學,如果該組有不懂的同學,大家應該一起幫助該同學,給予詳細的講解,讓整個組的同學對項目或者游戲的各個環節都了如指掌,從而使項目或游戲的分析設計流程更清晰明了。
2.3 基礎較好的學生如何學習
對于自覺性比較高,領悟力比較強的同學,建議學生在完成課內項目的同時,再布置新項目讓他們利用課后時間試著去完成,拓展該課程知識的應用學習,這一部分學生需要通過自學,更加熟練應用VB的語法、結構、算法去完成新項目,培養其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所有項目或者游戲的分析設計過程中,教師應一直跟蹤學生實施的進度,適時地給予指導和引導。
3 總結
VB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主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模式進行。整個課程的教學以項目驅動為主線,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今后語言類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林卓然.VB語言程序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語言程序設計 教學改革
計算機程序設計是一種構造性的技術。程序設計教學本身是枯燥、嚴謹的,而且在學習中是很難理解的,學生缺乏相應的知識背景。如果教師在組織程序設計教學中缺乏相應的良好的教學方法,考慮不到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這門課程就會既難學又難教。VB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編程語言,功能強大,應用廣泛,使用窗體和控件設計應用程序界面,采用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相對Delphi,Visual C++來說簡單易學。筆者通過幾年來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現代高職學生的劣勢與優點
當前高職院校的生源一般是達不到普通高校分數線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專、職高的“對口生”,文化基礎較差,學習困難相對較大,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缺乏主動性、自主性。許多學生沒有意識到這是學習的方法問題,因此,學習缺乏興趣,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難以拓展,學習的深度與所能達到的高度受到限制。由于就業的壓力,學習的務實心理,許多學生片面重視實踐操作,而忽視理論的夯實,也使學習的心態變得浮躁,難以堅持。
高職生屬于專科層次,與本科生相比易產生自卑心理。同時由于社會對高職存在偏見,高職生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產生偏差,更加重了他們的自卑感。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不穩定的,具有盲目性的傾向。由于高職教育以技能培養為主,部分學生片面理解為突出技能,忽略理論,學習追求實用,致使理論課的學習情緒低迷,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論問題又感到難以擴展和提高自己。
高職生雖然與普通高校的學生存在差距,但也有自己的優勢:思維活躍愛勞動,愛表現自己“才華”。
二、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所謂教學模式,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論來組織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的集中體現。教學模式的改變必然會觸動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理論等根本性的問題,可見,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比較深層次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要我學”,整體由教師、學生和教材構成,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的特點就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灌輸的對象,是被動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當然,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長期占據教育陣地的統治地位,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然而,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的缺陷日益凸顯: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因此,教學模式的轉化已成為在各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改革的迫切要求。
三、教學改革的實踐
1.教學內容的設計
VB程序設計的內容與大多數程序設計教材一樣,首先介紹對象及其屬性、數據類型、函數、方法和事件等一系列比較抽象難懂的概念,然后介紹程序的建立和運行,接下來介紹程序結構:順序、選擇、循環、數組,最后是一些數據庫的應用。從知識的邏輯結構體系來看,這樣安排無可非議,但從認知規律角度考慮,毫無知識背景的學生一開始就學習這些難懂、抽象的概念,不僅會增加他們理解這些概念的難度,更會挫傷他們學習編程的積極性。教師應遵循教育規律,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差異,從各個方面創造機會,以便學生能夠根據課程及本人實際情況來親自操作。事實上,學生只有在不斷的動手操作中才能學好VB課程,這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根本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拋開原先以課本知識的邏輯結構體系為順序組織課堂的教學模式,先不講基本概念,而是化整為零,以案例教學為主,任務驅動實施教學。在前期的備課時,教師將所有理論知識安排在一個個具體實例中,每個實例互相聯系層層深入。在授課時,教師引出實例并和學生一起探討案例所涉及的知識點,通過分析來共同完成實例的制作,并總結所涉及的知識點。每次授課都預留一段時間,在學生完成案例的基礎上,增加難度,舉一反三,這一步需要學生自行動手操作,而且需要學生和教師密切配合。如果有一堂課學生沒有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課后又沒有及時進行復習,那么可能就影響他下一次上課的效果,如此往復,這門課程學習起來就非常吃力。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會不由自主地變被動為主動,即“我要學”,從真正意義上達到教學改革的目的。
2.實驗環節的加強
課上得再好,學生上課效果再好,最終都要轉化為實際的操作能力,所以實驗課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與創新能力。很多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度沒有正常授課高,缺乏主動性與創造性,大多只是對書中的例子依樣畫葫蘆,只求運行出結果就萬事大吉。筆者在教學改革中實驗課也進行了重新設置,所有實驗項目都對課本中的實例進行了改變,并增加了新的任務。學生根據課堂知識進行現場操作,獨立完成。而且每次實驗的內容都與后續的考試相關,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考核模式的改變
在正常授課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并經常把學生中好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活躍課堂氣氛。
過去的VB考核,通常是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相加,并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考核應該體現學習主體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探索能力。所以筆者將整個考核改為以過程性考核為主,按百分制來計算,平時表現為10分,過程考核為60分,期末考核為30分。平時表現主要是指學生的課堂紀律、課堂表現、討論問題的參與度。過程性考核在整個考核環節中分值最高,任務最重。考試的內容是對平時的練習和實驗進行整合,并增加難度,學生在測試時覺得題目曾經做過,但又不太一樣,測試后就會更加重視平時的課堂學習和實驗訓練,使學習過程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整個授課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測試,采用上機考試,給出試題,一人一機,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考試內容,操作完畢后保存,教師評閱學生成績,這種考試方式既體現了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性,又檢驗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職業資格是勞動準入的重要依據,國家社會勞動保障部提出:“要積極推進勞動預備制和勞動準入制教育培訓的實施。”我校在計算機專業就推行了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VB程序員認證。學生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和有針對性的練習,一方面可以達到勞動準入制要求的相關知識和技術能力,獲得就業的敲門磚,另一方面可以更進一步掌握控件屬性、方法、事件的具體運用和小型應用程序的編寫、調試方法,提升綜合知識應用能力。
在高職教育中,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性人才是教師的使命,因此教師需要在授課中不斷完善,研究教學方法和經驗,加強學術交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層次,提高教學能力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譚浩強等.Visual Basic程序設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寧常鑫,孫達辰.高職VB教學改革的探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4.
關鍵詞:VB;基礎教學;建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07)17-31455-02
Research of VB Teaching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GAO Jing,WANG Li-gu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ilin 132022,China)
Abstract:VB is one of high school's computer instruction, it fits various development of MIS.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apply of Constructivism ideas, and analyses the means in course of VB teaching.
Key words:VB; Basic teaching;Constructivism
1 引言
信息社會,計算機在各行各業中得到普遍應用。計算機基礎課是高校普遍開設的課程,程序設計基礎是其中之一,而且學生必須參加省級和全國計算機水平考試,獲得相應等級證書,以證明其計算機能力和水平。
VB程序設計是多數高校文科專業開設的一門課程,許多學生覺得計算機程序設計與自己專業關系不大,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因此,對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直接關系到本課程的教學效果。講好VB的第一堂課是整門課程的關鍵所在。
2 VB特點及教學現狀分析
VB課程與C語言相比有很大區別,該課程概念抽象,內容繁雜,實踐性很強,需要記憶的東西較多。
以往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按照教材的知識結構順序展開教學,詳細介紹語句、語法、函數,然后舉例驗證,沒有突出程序設計思想和方法的引導,使學生覺得枯燥,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差。因此, VB教學每一個環節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
3 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在VB中的運用
建構主義提供了一種與傳統的客觀主義不同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由于建構主義學習活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且是真實的,因而學習者就更具有興趣和動機,能夠鼓勵學習者進行批判型思維,能夠更易于提供個體的學習風格。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調整教學:
3.1 調整教學思路,上好第一堂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講授第一堂課時,可以脫離原有教材順序,避開VB中概念、語法、函數的介紹,通過演示與實際生活中密切相關的實例,如:趣味小程序《字體設置》、《抽獎》等,了解VB的功能與作用,對現實學習和生活的幫助,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2 調整師生關系,向雙主體和互動對話關系轉換
3.2.1 雙主體關系
即強調教師傳授知識的主導作用,是學生的合作者,幫促者;也強調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探索者,在學習中起主動作用。師生在和諧協作的基礎上,通過“做中學”使學生的學習技能得以不斷提高。
3.2.2 互動對話關系
“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互動對話教學是一種體現新型師生關系及生生關系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互教互學,教學相長,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研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3.3 采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式
“一體化”教學模式,即: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融合,邊講邊學、邊學邊練,寓教于學、寓教與做,同時將素質教育融于整個人才培養活動中,在邊學邊練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既增強了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也提高了專業能力的培養。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3.1 情境教學法
VB提供了大量的實用控件,在介紹時,以貼近生活的實例為引導,編制簡單的小程序。例如,介紹CheckBox控件和OptionButton控件時,制作一個“08奧運會預測”小程序,既熟悉了二者各自功能和作用,同時又了解了二者區別。
3.3.2 問題教學法
學習VB,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各種方法提出與學習主題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思考程序設計思路并進行結果。例如,設計WINDOWS中的計算器程序,黑白棋小游戲設計等。
3.3.3啟發教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把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貫穿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互銜接,讓學生做到人人都能動手參與,設計心中的作品,在親身實際操作過程中得到啟發和領悟,脫離“唯一模式”思想,鼓勵創新思維和個性發展。
3.3.4教學評價與討論
以學習者為評價中心,注重其學習觀點的生成與建構,重視評價的持續性和實時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隨時記錄學習情況和表現,建立學習檔案,開展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在相互監督、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實施評價。
4 結束語
通過實施以上的教學方法,縮短了傳統理論和實踐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主動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應用中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不但輕松掌握已學知識,切實激發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興趣,而不單是追求分數,而且使自己學會一門技能,并將其應用到今后學習之中。相信,經過不斷的研究和探索,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教學將會具有更廣闊的空間和美好前景。
參考文獻:
[1]馬國光.拋錨式教學法在VB教學中的實踐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06,(6):127-128.
[2]李曉林,趙彤州,等. 文科專業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武漢化工學院學報,2006,28(6):75-77.
[3]滕文惠.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幾點探索[J]. 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06,(2):52-54.
關鍵詞:VB;控件;屬性;事件
一、前言
VB(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語言是一種具有面向對象可視化特點的編程語言,由于其功能強大、語法簡潔,目前,不僅國內高校中開設VB課程,在初中也普遍開設該課程。不過,初中階段的VB課程是屬于選修課程,課程安排在初二,課時為每周一節,課程安排周期長,因此在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上與高校的VB教學存在一定的區別。
二、初中VB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時少,課程安排周期長
初中信息技術是副科,特別是初二,課程被壓縮到只有每周一節,有時由于各種活動或課務調整,周期會更長,那么在教學上必定受到很大的影響。上第二節課時,第一節的內容大部分學生往往已遺忘了。
2.學生沒有任何編程基礎
大部分學生在小學接觸過LOGO語言,還有極少學生參加興趣班學過PASCAL編程,但都沒接觸過可視化開發,對程序設計沒有任何基礎,這使得VB教學的開展存在一定的難度。
3.評價方式的缺乏
由于VB教學在初中教學中的特殊性,其評價方式也應存在一定的差異,應對學生VB程序設計基礎知識的學習及掌握、學習能力、綜合編程能力等進行考核。無論是筆試還是上機考試,只采用常規評價方式不一定適合初中VB課程教學。
三、初中VB課程的教學策略
1.采用愉快教學,從游戲中入門
第一堂課,由于是學生第一次接觸VB,如果一開始就講概念,講算法,那么接下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減弱,所以,第一堂課,教師可準備幾個用VB開發的游戲,且包含了代碼,通過屏幕廣播向學生演示游戲,學生的注意力會立刻被吸引,當向學生說出:“這是用VB開發的游戲”時,通過他們驚訝的眼神和躍躍欲試的樣子,就知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標已經達到了。同時,教師對某個小游戲的界面和代碼給學生做簡要的介紹,讓他們明白游戲開發原來如此。通過這樣的手段,可使學生提高學習編程的興趣。同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從設計界面入手,掌握常規控件
可視化的編程為所見即所得,對程序界面的設計比代碼的編寫、算法的實現簡單,初二學生很容易掌握,也不容易忘記,通過從設計界面入手,學生很快掌握了常用控件的作用、常用屬性的作用等。在評價中,對窗口的設計應作為比重比較大的部分,這樣,學生的成績有了不少的基本分,對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的作用。
3.編寫簡單程序,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初中VB教學的周期性長,復雜的程序和算法不適合在初二教學,在課堂中就算講清楚了,一周后學生就會遺忘。因此,在教學中應避免復雜的程序,而應選擇在半小時內就能編寫出的簡單程序。涉及的算法也應簡單,如教師講解“求圓面積”的程序,學生可模仿編寫“求長方形面積”的程序;教師講解“求圓周長”的程序,學生可模仿編寫“求長方形周長”的程序……簡單的任務學生很容易完成,學生有了成就感,對基本控件的掌握程度也越高。
4.用簡單例子解決難點
VB程序設計中,事件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在界面設計時很容易理解控件屬性的概念和作用,但是事件的概念卻很難理解,那么可以采用這樣的例子:在一個窗口上放多個命令按鈕,每個命令按鈕對應一種事件,如按鈕1對應單擊事件、按鈕2對應雙擊事件、按鈕3對應……每個事件里用MsgBox彈出對話框,對話框內容為“這是某某事件”,將這樣的例子發給學生,邊講解邊讓學生自己運行看效果,這樣做,有助于學生對整個事件的理解。
For-Next 循環語句也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很多教材采用求1~100的整數相加的例子,這個例子學生很容易聽懂,但是當要求發生改變時,絕大多數學生難以獨立完成,所以,教師在講解完這個例子后,必須講一些變形的例子,如,求1~100間奇數或偶數相加的例子;求1~100間所有能被3整除的數的例子……只有為學生反復地舉例,啟發學生舉一反三,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并掌握。
模塊的調用在書本里的很多例子中都有體現,部分例子對初中生來說比較復雜,教師可以把部分代碼封裝到模塊里,同時改寫例子,這樣例子的代碼就變得簡潔,學生的編寫量也輕松多了。教師甚至可以提供些具有游戲性的模塊,學生在調用后能簡單游戲,比如提供自動算24點的模塊、拼圖的模塊等等,這樣很容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分段編寫,分段解釋,適當注釋
教師通過屏幕廣播向學生演示例子時,代碼需要分段編寫,分段解釋,并加上適當的注釋,每段的容量不能過大,之后學生模仿編寫,之后再切換到教師操作。教師切莫一氣講完,然后讓學生模仿編寫,那樣,講到后面的內容時,前面的內容學生可能已經遺忘了。新的知識點、關鍵的代碼需要加上注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6.在錯誤中提高,在錯誤中收獲
學習程序設計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糾正,不斷成長的經歷,學生開發程序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奇怪的錯誤。比如最常見的是字母打錯,如:Label1,很多學生不分l(字母)和1(數字),還有需要空格的地方不空,不需要空格的地方亂空,這是屬于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那么,當這樣的錯誤發生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找,絕大部分學生學會通過調試來定位錯誤后,編寫程序的準確率提高很快。另外,在代碼編寫時對屬性賦值,很多學生會把屬性名稱寫錯,但在屬性前都有“.”,要善用“.”,在打了“.”后的彈出列表框里選擇需要的屬性,這樣能減少出錯的可能,也能提高編寫的速度。
7.合理的評價方式、互動的評價體系
由于初中VB是選修課且周課時才一節,學生對VB只要求了解基本的知識,了解基本的控件、屬性、事件,基本的語句結構,而非全面掌握VB知識,所以對于學生VB成績的評價不能用考試的方式去對待,也不能用高校的要求去考核,期末成績盡量采用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成績的方式來衡量,而平時成績即為每次課上模仿老師完成的例子,這部分的成績占50%,而期末考試內容可采取上機操作,給出多個簡單需求的題目,學生任意選擇完成,完成得多則加分,這樣的考查能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順利通過,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編程打下鋪墊。
四、結束語
VB作為一門重要的編程語言,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應從愉快教學入門,從界面設計入手,采用符合初中生認知規律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遠光.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實用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07.
[2]陳蘋.程序設計Visual Basic[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10.
[3]孫秀.VB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師專學報,2005(4).
[4]蔣正炎.基于高職環境下VB語言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J].考試周刊,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