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制藥工程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菌目的的藥物有哪些?具體抑菌原理是什么?通過將理論知識與臨床藥物相聯系,使學生真正了解人類很多疾病的發生與體內生物大分子的結構、代謝、信息傳遞與表達等問題密切相關,而很多臨床藥物的研發又是以生化代謝點為藥物靶點的。這樣既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輕松而牢固掌握知識點的同時,亦親身感受到生物化學與臨床醫藥學之間的關系,明白牢固的生化知識是藥物研發、生產乃至銷售環節的必備基礎知識,為將來從事生物制藥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這樣的課堂討論中老師要立足于引導的作用,務必專心傾聽學生的討論,緊跟學生們的思路,合適的時候給出恰當的鼓勵和啟發,這樣可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暢所欲言的熱情,拓寬學生的思維,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教學實踐發現,經過PBL教學法訓練出來的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較強,能夠獨立或借助查閱資料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2],在跟隨老師做科研項目的時候善于思考和發現問題,通常也能夠獨立解決遇到的問題,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對教師來講,不但要求基礎知識牢固,更要緊跟醫藥科學發展前沿,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好的PBL問題,對學生的討論才能給予恰到好處的引導啟發。此外,通過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能很好地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便于老師掌握每個學生的情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2板書與多媒體結合
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生物化學課程在大學二年級上學期開設。此階段專業基礎課程多,知識量大,因此老師的授課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化學課程知識比較龐雜,每節課的信息量非常大,加上課堂教學課時的減少,學生課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消化。因此,如何讓學生高效地掌握每節課所講內容顯得至關重要,而框架式的板書配合多媒體教學可以較好地緩解這個矛盾,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效率。目前,生物化學課程多采用多媒體教學,這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授課效率,使其在有限的時間講解更多的內容,同時可借助插圖和動畫的生動性、直觀性和形象性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6]。我們在現有教材課件的基礎上,利用平時積累的教學素材對課件內容、圖表和動畫進行了完善,使之更加條理清晰、有趣易懂。即使這樣,學生仍反映生物化學課程內容龐雜,在有限的課堂和課外時間內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基于此,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都會運用板書把每章知識點框架式的總結出來,便于學生從宏觀水平理解所學內容,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一目了然,而不是零散的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來記憶。這樣,龐雜的生物化學知識點對學生來說就會簡潔明了不少,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會明顯提高。此外,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和難點,我都會在黑板上寫出關鍵反應的步驟,這會引起學生特別的關注,督促他們做好筆記,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生物化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加深學生對生物化學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其在實踐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我校制藥工程培養方案和學生的就業方向,編寫了適合我校制藥工程專業學生使用的實驗指導手冊。實驗內容包括驗證性的基礎生化實驗和綜合性實驗。此外,我們還開設了設計性實驗,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根據方案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教學安排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他們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在指導學生做生物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根據實驗內容我通常會提出一些與專業有關的小問題,供他們思考。這樣會促使他們邊做實驗邊思考,有利于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7]。為拓寬學生的視野,經學校同意,我們還向學生開放了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結合教師承擔的科研項目,鼓勵學生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導師,跟隨導師做一些研究工作。優秀的學生可申請市教委或學校下達的針對本科生的一些科研項目,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科研實踐工作。這樣的政策在我院實行多年,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每年都會接收多名本科生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立項,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激發了他們對生物醫藥的極大熱情[8]。
4總結歸納,突出重點
生物化學課程知識點非常多,以重要的知識點為中心進行總結歸納既可幫助學生抓住重點,凝煉內容,提高其學習效率。如講授完遺傳信息傳遞及其調節相關內容后,從模板、原料、產物、合成方向、合成方式及參與反應有關的酶等方面列表比較復制、轉錄、翻譯和逆轉錄的異同點。物質代謝調控部分,生化反應式太多,且各代謝途徑相互交叉,學生學習起來往往感覺無從下手。講授完該部分內容后總結歸納三羧酸循環、磷酸戊糖循環、檸檬酸-丙酮酸循環、鳥氨酸循環等代謝過程的相互聯系和生理意義,使這部分內容更加清晰易學,利于溝通各部分知識點間的相互關系并引導學生系統地整理、掌握所學知識。筆者多年的教學效果顯示總結歸納可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總結歸納的意義在于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便于理解記憶,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可有效克服傳統平鋪直敘講授方式帶來的枯燥乏味,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另外,為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在每次上課開始簡短地回顧上次課的內容,然后開始講述新內容,注意內容的自然過渡,每次課結束前將本節課的內容串聯一遍,這樣更益于學生鞏固新學的內容。
5結語
[關鍵詞] 制藥工程專業;特色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 R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1(a)-0128-04
我國制藥工程專業經過近18年建設,逐漸走向成熟。目前全國已有200多所高校設立制藥工程本科專業,顯示出盎然生機[1]。由于制藥工程專業是將藥學與工程學連接的橋梁,不僅要求學生有深厚的藥學知識,還要具備工程化應用能力[2]。因此在課程體系中要兼顧藥學和工程學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然而由于各種高校的背景不同,學科強弱不同,側重點不同,導致制藥工程專業強弱優勢差異顯著[3-5]。如理工類高校化工學科強,在工程實戰能力培養上具有優勢,但藥學較弱;相反,藥學類和生物類高校,在基礎學科和藥學方面較強,但工程能力較弱[6-8]。為了形成一致的專業培養目標,國家教育部委托制藥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起草了《制藥工程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師配備等方面做出了規定[9]。這對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然而為了適合社會的發展和個性化人才需求增強的趨勢,制藥工程專業人才需要不同的特色,才能夠在社會競爭上立于不敗之地[10]。為此,我們在滿足國家標準的基本框架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制藥工程專業的特色課程培養體系,并進行了多年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可為其他高校制藥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
1 課程體系
制藥工程本科專業課程涵蓋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各課程可按功能區塊劃分,基礎課可以分為三個功能區塊:化學基礎、藥學基礎和工程學基礎;專業課可分為兩個功能區塊:藥學和工程學專業課;實踐課則可劃分為四個功能區塊:基礎實驗、專業實驗、設計實驗和生產實踐。以上是制藥工程專業的一般課程體系[11-12],與國外的制藥工程課程設置基本一致[13]。但是為了彰顯特色,我們在功能區塊中增加了特色課程模塊。見圖1。基礎課的特色區塊包括世界性課程和討論性課程;專業課的特色區塊包括前沿性和研究性課程;實踐課的特色區塊包括創新實踐課程和創業教育課程。使我校的制藥工程課程體系有別于其他高校,更有利于突出學生培養的優勢。
2 特色課程目標和內容
2.1 世界性課程
制藥工程專業國外已有多年的歷史,開展世界性課程,目的是將我校本專業課與國際接軌,更好地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14-15]。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16]。我們同時開設了雙語教學、全英教學和世界名企講座。所謂雙語教學,即采用英文版的教材和講義,但課堂講學時仍采用中文講解,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世界文化,而利用母語能較快地領會知識的重點,便于快速地學習,實現速度與知識雙贏。我們開設的雙語教學課程有流體力學與傳熱、傳質與分離工程、生物化學和藥物化學等專業基礎性課程。雙語教學因其知識難點較多,比較適合于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但是雙語教學難免受到母語的影響,對于外語聽說能力沒有幫助,而全英教學,即采用英文版的教材和講義,課堂講學時也用英文講解,可全面提高學生的讀、聽、說能力。我們開設了有機化學全英教學和計算機類課程的全英教學,適合于基礎課程的教學。世界名企講座則采用全英授課方式,邀請世界著名的制藥企業或化工企業給學生開展專題講座,不僅要求學生用英語聽、讀、寫作專業知識,還要與國外制藥企業進行交流,增強互動性和學習的主動性。目前我們專門開設了“道達爾”世界名企講座課程,邀請了世界500強企業如道達爾公司、巴斯夫公司、寶潔公司、陶氏化學等,圍繞化學化工和制藥的安全性開展講座,取得了良好效果。
2.2 討論性課程
該課程包括新生研討課和專題研討課。新生研討課是針對低年級學生,結合目前國際上和社會的熱點問題如生命健康、能源危機、經濟問題等展開討論,目的是讓學生關注社會,認識到本專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增強學生對專業的關注和興趣。專題研討課則針對中、高年級學生,結合專業領域探討本專業不同方面的熱點和研究進展,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出一些學科發展的建設性意見。
2.3 研究性課程
隨著各學科的快速發展,制藥工程學科也在隨之發展,所以課程設置要迎合學科發展[17]。研究性課程就是將各先進的科研方向和成果傳播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緊跟W科發展的步伐。我們為此設置了學科前沿講座,邀請各領域的尖端科學家主講,效果顯著。該課程包括10個左右的講座,圍繞藥物開發趨勢、天然藥物的分離技術、新型藥物的制備技術、催化劑的研究應用、綠色化學品的生產工藝、碳的循環利用、清潔生產技術等展示學科前沿。
2.4 創新實踐課程
由于制藥工程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因此實踐課程顯得尤其重要[18]。但是傳統實踐需要學生現場操作,具有時空局限性,而我們采用了創新實踐課程,即利用先進技術仿真模擬和工程設計。采用仿真技術[19],學生如入實景,可隨時操控,突破了時空限制,其實踐技能得到大幅度拓展。
2.5 創業教育課程
隨著就業市場競爭的加劇,傳統的就業領域如藥品生產、質量檢驗等崗位飽和度增大,出現了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20]。這就迫使學校教育要迎合社會發展和市場的需求,做必要的調整。目前新興市場如電子商務、軟件開發、藥品服務等對人才的需求增長顯著,同時自主創業成為突破傳統就業領域的新的潮流[21]。為了讓學生能夠適應新興市場的變化,并能夠自主創業,我們開設了 “產業模式與創業”課程。該創業教育課程通過產業結構、市場營銷、事業規劃等方面的教學,及時把握行業和市場變化,引導學生突破單純的就業途徑,更好地通過創業實現自我價值。
3 特色課程教學方法
上述特色課程因屬于不同的功能區塊,需針對學生的不同階段、不同特點,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教學上采用相匹配的方法,將會事半功倍。為此,我們采用了層次化教學、小班化教學和精英化教學,取得了顯著效果。
3.1 層次化教學
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學生由思想尚未成熟的新生逐漸升級到具有獨立見解、知識豐富的畢業生,其間經歷了多個層次的飛躍[22]。在尚未接觸到專業課時,即在大學一年級,設置世界性課程、新生研討課,學生不局限于專業知識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拓寬思維,利用學科交叉實現創新。在大學二、三年級,學生逐漸開始學習專業知識,則可穿插設置學科前沿講座、專題研討課以及創新實踐課程,豐富和深化專業知識。大學四年級時,學生比較關注就業和創新,此時設置創業教育課程更為合適。
3.2 小班化教學
隨著大學生職業成熟度加強,同年級學生逐漸分化為不同目標群。可分為計劃就業群、計劃出國深造群、計劃讀研群[23]。因此自大學二年級開始,可根據學生的目標分小班教學。對于畢業即就業的分為一個班級,強化創業教育,即將該課程時數增加;而對于繼續深造的分為另一班級,強化專題研究課程的教學。
3.3 精英化教學
為了讓學生步入社會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我們開展了卓越工程師計劃,并與國外認證機構聯合,學生通過培訓,取得相應資質,可獲得國際認可,實現跨國互認。另外,與國外高校開展合作教學,通過學分互認,提升學生的國際化能力。在創新人才培養上,我們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設立了“創新班”,其目標就是繼續深造。通過以上三種精英化教學,為社會培養高級制藥工程專業人才。
3.4 個性化教學
對于大多數課堂教學一般采用統一的集體教學模式,但研究性課程和創新實踐性課程,需要學生提出研究性、設計性方案,并能夠實施獲得創新性成果,因此采用集體的教學方法則不能實現學生獨立創新能力的提高[24]。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所以研究設計的內容、策略和方法要因人而異,適合學生自身興趣和能力。我們在這些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了個性化教學方法,即實行導師指導制,由指導教師對其所指導的學生進行興趣和能力的評估,然后提出可選擇性的研究設計方案,由學生獨立完成,并由指導教師評價。這種個性化教學,可使每位學生在研究性和創新實踐課程學習中能得到良好的鍛煉,提高其創新能力。
3.5 動態教學
大多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均有設定的教學時數、固定的場所及相應的考試題目,但是對于創業教育課程則不同,不可能在短暫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就可以學會創業,也沒有一種即時評價的方法和固定的考試題目[25]。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中獲得啟迪,再通過探索逐漸形成創業的思路,并最終獲得實施才能夠達到目的。因此需要一種無時間、場所固定的動態指導方式。我們采用了這種動態教學方式進行創業課程教學,由學生提出創業思路和實施方案,指導教師對其整個過程進行跟蹤。不以創業成功與否,而以創業過程作為評價依據。這樣教會學生的是創業方法,而不一定是結果。
4 特色課程教學評價
由于特色課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論和實踐課程,因此不能單純采用一種考試方式來評價學生情況。為了客觀評價特色課程教學效果,我們針對不同特色課程采用了不同的評價方法,每一門課程包含了3種評測方式和三方面內容。測評方式包括卷面測試、平時表現和問卷調查,測評內容包括基本知識掌握和綜合運用程度、課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創新性評價。其測試內容見表1。
經過近3年特色課程的教學評價,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綜合運用程度和創新能力有大幅提升,“創新班”98%的學生均取得各門“良好”以上成績。計劃就業班和計劃深造班分別在相應的特色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90%取得了“良好”以上成績。表明特色課程的教學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5 Y論
在符合國家制藥工程專業教學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我們通過特色課程的設立,并分層次、分班級和精英化培育,并采用個體化和動態教學,成就了本專業特色。具體表現在學生的國際化水平、研究設計水平、創業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高。這符合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目標,有利于本專業學生的競爭力,因此有很強的推廣價值,對工程專業特色化教學有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華,胡國勤,梁政勇,等.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4):24-26.
[2] 顏雪明,肖新明,譚倪.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45-48.
[3] 顏雪明,肖新榮,譚倪.制藥工程專業建設實踐與發展[J].藥學教育,2011,27(4):26-28.
[4] 張蘭,尹艷麗,胡元森.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制藥工程專業建設的思索[J].知識窗:教師版,2016(1):70-71.
[5] 金堅,許正宏,邱麗穎.改革制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創新人才培養平臺[J].2009,6(34):102-104.
[6] 高志剛,王世盛,宋其玲,等.制藥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藥學教育,2016,32(1):18-21.
[7] 駱健美,羅學剛,郭艷,等.制藥工程專業建設和發展的總結[J].藥學教育,2012,28(5):17-20.
[8] 張振凌,蔡寶昌.中藥制藥工程專業建設特色與發展思路[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8):1672-1673.
[9] 教育部制藥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藥工程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S].2015.12.
[10] 韓永萍,葛喜珍,劉紅梅,等.產業導向下的制藥工程專業特色建設[J].藥學教育,2014,30(2):10-12.
[11] 姚日生,張洪斌,徐紅梅,等.制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2(3):39-41.
[12] 江漢美,葉代望,張銳,等.制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析[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2):117-118.
[13] Harry H,Helen B. Learning outcomes and program-level evaluation in a four-year undergraduate pharmacy curriculum [J]. Am J Pharm Educ,2007,71(5):90.
[14] 王憲齡,田圣志,曹明卓,等.高等醫藥院校制藥工程專業應強化學生工程素質培養[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9):222.
[15] Wang N,Li M,Xue-Gang Luo XG,et al.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J]. Creative Education,2012,3(S):80-82.
[16] Firoz A,Rashid S,Roger LB,et 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21st century [C]. 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 1754, 020002(2016),18-20 December 2015,Dhaka,Bangladesh.
[17] 余劍輝,劉昭文,吳龍火.制藥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的研究[J].大學教育,2014(11):67-68.
[18] 趙宏,張宇,劉鳳華,等.制藥工程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J].藥學教育,2011,27(6):37-38,62.
[19] 崔英賢,陳新梅,林桂濤,等. GMP模擬車間在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J].藥學研究,2016,35(9):553-555.
[20] 呂征,王志鵬,蘇娜娜,等.大學生校園創業教育的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16(19):229-230.
[21] 劉穎.大學生自主創業需求下高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研究[J].太教育,2016(7):253-254.
[22] 閻國華.工科大學生創新素質的提升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12.
[23] 白娟,王京芳.大學生畢業去向選擇的調查[J].大學教育,2014(6):107-109.
[24] Sehoole C,Rizvi F.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global challenges, regional impacts and national responses [J].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2012,3(1):1-15.
關鍵詞:吉首大學;制藥工程;中藥資源學;教學
高等學校開設中藥資源學的目的在于,調查中藥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及動態規律;根據中醫藥理論,進行中藥新藥開發、道地藥材規范化種植,合理開發中藥資源,為制藥工業的發展提供藥材原料。在“寬口徑專業教育”成為新世紀人才培養模式的今天,吉首大學制藥工程專業開設中藥資源學課程,是培養制藥人才的需要,也是發展區域經濟、建設資源型社會、提高欠發達地區普通高等教育水平的需要。本文就開設中藥資源學課程的必要性、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做有益探討。
一、開設的必要性――發展地方經濟
吉首大學地處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的武陵山區,該地區植物資源豐富,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植物原料、中藥材和果品基地。藥用植物有273科、1020屬、2461種,約占全國藥用植物總數的22%,占全省藥用植物總量的67%。據測算,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蘊藏量達400多萬噸。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是中國藥材公司直接聯系的野生藥材收購點和藥材種植主要基地之一,是本科生、研究生進行天然藥物綠色高效提制、天然藥物有效成分篩選、天然藥物成分分離與分析、天然藥物修飾與縱深開發、高值終端產品原料開發的物質基礎。
近五年來,吉首大學在植物開發加工應用方面,以湘西獼猴桃、杜仲、花椒、盾葉薯蕷、倍子倍花等藥用植物與農林產品為突破口,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在藥物研究方面已申報專利40余項,針對藥用植物成分進行結構修飾,在藥物化學相關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同時,還通過校企合作平臺開發出“果王素”、金雪康杜仲膠囊、天之驕青花椒精華素膠囊、薯蕷皂素、雙烯、花椒油、倍花單寧酸等產品,“果王素”成為國家名牌產品。這些項目的推廣和產業化,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有效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我校制藥工程學科的迅速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
二、開設的內容――教學內容的選擇
圍繞理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論介紹中藥資源調查和質量評價、地理分布、化學成分、開發利用、資源的保護更新等問題,以增強學生有關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的意識、理念。中藥資源學的基本理論包括:中藥資源的調查與評價;我國中藥資源種類、分布,了解我國中藥資源的種類,重點了解民間藥和民族藥的地位、特點以及在中藥資源開發中的利用地位,了解我國地道藥材的概念與含義、形成原因以及對現代中藥開發研究的意義,同時要了解我國各地區的地道藥材資源,了解其特點以及新的資源開發前景,牢記通過GAP認證的產地與藥材。介紹中藥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使學生了解我國藥材的一級開發、二級開發和三級開發的含義,同時要了解擴大和尋找中藥資源產量的途徑和方法。介紹中藥資源保護、更新與可持續利用,使學生了解我國中藥資源保護與管理的現狀和意義,同時要了解擴中藥資源更新的意義、分類、方法及基本措施,了解中藥資源的再生性,尋找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方法與途徑。
分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有關資源科學知識、技能、技巧的專業教育。每章先概說,主要入藥部位的不同藥用植物的生藥名、來源與植物學特征、成分與功效、資源開發與保護等,然后簡單介紹代表藥物的藥性、功效與應用。
三、培養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
利用藥理學、生物化學和天然藥物化學等相關知識,建立相互交叉的制藥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資源開發利用意識以及利用天然藥物開發新的藥物的專業技能,為湘西及周邊地區培養優秀的制藥工程方面的人才。
由于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在教學過程中應密切聯系武陵山片區的中藥資源優勢,加強實地調研環節,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根據吉首大學的實際情況,結合湘西地區的特點和人才要求,擬定合理的調研項目。改善教學手段,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豐富的“中藥資源”,以及湘西地區的藥物資源,培養藥物開發方面的人才。
建設規劃方面,與我校的對口支援學校――中山大學、中南大學或湖南師范大學聯系,采用課程進修的形式培養師資。初步把握教材的編排體系,學習、體會進修學校教師處理教材的方法與技巧,搞清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領會和推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根據吉首大學的實際情況,結合湘西地區的特點和武陵山片區中藥材多的特點,合理增加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張紅瑞,周艷,高致明,李志敏.公選課《中藥資源學》教學分析[J].醫藥教育,2012(2).
關鍵詞 高職 生物制藥工藝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9-0009-02
生物制藥工藝是一門涉及生物學、醫學、生物技術、化學、工程學和藥學等學科基本原理的綜合性應用技術學科。通過學習本門課程應掌握各類生物藥物制造的工藝技術基礎理論、原理、工藝過程和制劑技術及其質量控制;各類生物藥物的來源、結構、性質與臨床用途。因此,生物制藥工藝是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并在生物制藥相關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覆蓋內容頗廣,對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具有相當的難度。筆者通過二輪的教學實踐,深感要使學生很好地掌握這門課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并突出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特色,在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和方法上有許多要改革和探索的地方,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討論。
一、準確定位課程,明確課程目標
生物制藥工藝是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主干課程,討論的重點是各類生物藥物的原料來源及其生物學特性、活性物質的結構、性質、制備原理、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生物藥物生產的中下游技能。因此,本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從事生物藥物生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產品性能特征,完成在藥物制備過程中的生物轉化任務,或能分析工藝技術文件,正確使用相關儀器設備,對制備產品的質量進行初步控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為發展各專門化方向的職業能力奠定基礎。根據此培養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課程標準,要與本科院校的大綱有區別,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突出職業特色。
二、針對職業崗位,協調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
生物制藥工藝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和生物藥物的質量管理與控制;第二部分為抗生素藥物;第三部分為生化藥品;第四部分為生物制品。考慮到各部分的難度不同,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工作出路,同時兼顧其他課程知識點的重復,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同時避免與其他課程的重復。教學內容的選取原則是針對職業崗位,適應生物制藥行業企業發展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打破傳統的以理論為基礎的課程體系,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根據生物制藥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前后課程的銜接、技術領域或崗位(群)任職的要求,并結合相關的生物制藥生產企業用人標準來選取內容,兼顧理論和技能,既要注重支撐培養學生崗位職業技能的理論教學內容,更要注重學生技能培養的實踐性教學內容,同時注意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
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在教學內容上作了一些嘗試性的改革。例如:第二部分抗生素重點講解青霉素,包括其結構性質、生產工藝及影響發酵產率的因素,而其他三類抗生素采取課堂提問與討論、課堂練習與教師講解相結合的方式交替進行,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學習效果不錯。對于第八章現代生物技術在抗生素工業中的應用,采取學生課后自學的方式,不占用課堂時間,因為本章內容是一些較前沿的知識,對于培養研究型人才的本科院校需要大力關注,而對于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對高深的前沿知識只需了解即可,所以在本章節的處理上采用了課后自學的方式,有興趣的基礎好一些的同學可以去學習。整本教材涉及發酵方面的知識盡量少講,側重在下游技術與工藝,因為同時開設了一門發酵工程的課程,在發酵工藝方面有很多相同的知識點,所以為避免重復,本課程講授的重點放在下游生物制藥技術。
三、選用合適的教材,加強教材建設
我們曾使用過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齊香君主編的《現代生物制藥工藝學》教材。該教材為使學生對生物藥物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第一次嘗試將抗生素、生化藥品、生物制品放在一個系統中介紹,這是跟其他版教材不同的地方,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同時也注重反映現代生物制藥工藝的新成果和新進展。教材的編排結構清晰,工藝典型,每一類藥物舉出代表性的例子,重點較突出。應該說作為一本本科生的教材使用是不錯的。但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在高職高專院校生物制藥專業使用此本教材,并不是最合適的。首先,教材內容偏多。我們的理論課時是48學時,在此學時內要講完全書的內容,并讓學生理解透徹是有難度的。其次,教材部分內容偏深,學生難以理解。比如,第八章現代生物技術在抗生素工業中的應用,第十九章單克隆抗體等章節,理論較深奧,知識比較前沿,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來說也沒有必要。再次,典型工藝中,關鍵工序的基本原理沒有講解,對于本科院校學生來說理論基本功扎實,自學能力強,理解起來沒有太大問題;但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來講,由于他們的培養定位不同,一些基礎課程的理論學得不深不扎實,有的甚至沒有學過,因此很多工藝原理理解不透,實踐時出了問題也沒辦法分析和解決,同時由于不懂,學習興趣和熱情銳減,極不利于教學。如果每一步都進行詳細地講解,課時又不夠,影響整個教學進度。
鑒于以上原因,迫切需要一本適合高職高專教學目標和特色的生物制藥工藝教材。教材要求理論知識易于理解夠用為度,注重實踐知識,緊密結合現代生物制藥的發展趨勢,側重典型藥物的工藝流程和關鍵工序、生產中的影響因素的探討,不涉及高深的理論知識和上游技術。目前,我們課程組已經組織老師自編了教材,將作為校內教材試用,并在使用過程中修訂完善。
四、創新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
《生物制藥工藝》屬于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技術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應緊緊圍繞典型生物藥物的制備過程。因此,在教學模式設計上,應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針對生物藥物實際工作崗位群進行設計,根據工作任務的難易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對于較簡單的任務如“MS培養基的配制及滅菌”,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對于比較復雜的任務如“谷氨酸的制備”,設計“項目導向”教學模式。后續的專周實訓中,適當穿插“崗位模擬”形式授課。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教、學、做”的有機融合,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
為了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不斷摸索、改進,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分組討論、演示教學、師生角色互換、教師現場點評等,旨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適當引進生物制藥教學仿真軟件,結合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形象生動地將工藝原理以及設備內容結構特點動態展現出來,利用教學仿真軟件與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在工藝教學過程中形成理論知識與形象感受交叉互動,從而使課堂氣氛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強化實踐環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其實驗課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改善教學硬件條件,保證教學質量,應加大對其實驗環節的設備投入。要加強校內實訓設備與環境的建設,大力拓展校外實習基地,使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有機結合起來。實踐課的教學與設置要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并體現生物制藥工藝的特色。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現有的實驗教材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實驗選擇上沒有體現生物制藥工藝學的特色,有些甚至不屬于本課程的實驗,比如碘值的測定,酸價的測定等應是藥物分析課程的實驗更為恰當;二是與生產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生物制藥工藝是一門與大生產密切相關的學科,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學好本門課程是非常必須而且實用的。因此實驗課應盡量與工業大生產結合,模擬工廠大環境,做一些對將來工作有指導作用的實驗。
要教好生物制藥工藝這門課程,教師的素質至關重要,師資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高低。生物制藥工藝涉及的內容多,知識更新快,要上好這門課程就要求教師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寬泛的知識體系,對教師要求較高,因此,師資隊伍建設十分重要。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建議學校成立課程小組。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多,知識面涉及廣泛,每個教師不可能把全部內容都掌握得很好,一人承擔這門課程有相當的難度,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成立課程小組,其中的每個成員都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不少學校已經實行了課程小組的教學形式。實踐證明,學生反饋回來的效果很好,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此外,按照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建議學校有計劃地安排老師下企業學習,利于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結合起來,給學生講有用的知識,避免空洞的理論說教。
以上僅是筆者在二輪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想法,具體實施及成效還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和檢驗。總之,2l世紀是生物技術產業的大發展時期,并由此而拉動該領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大發展,生物制藥行業的發展及就業的需要,都促使我們對現行的《生物制藥工藝》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必須適時進行改革,才能滿足生物制藥行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鄒祥,胡昌華,劉雪梅.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N].微生物學報,2006,33(1):166~168.
關鍵詞: 溫州醫科大學 制藥工程 實踐教學 校企合作
制藥工程是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實踐教學是本專業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能力的必要環節,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保證。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本專業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緊緊把握制藥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契機,聯合浙江格魯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億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和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公司共同建設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以制藥工程實踐教育建設為切入點,將制藥工程實驗技能、專業知識、職業態度與道德、人文素養、溝通技能等訓練相整合,通過建設實踐教學平臺,承擔制藥工程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工作,促進院校聯合培養制藥工程應用人才,推動高校加強實踐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校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就業能力。本文由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思路和具體措施探討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設模式。
一、以促進校企共贏發展為動力,實現多功能、全方位校企合作。
制藥工程實習實踐教學平臺在建設過程中,既應考慮到學校專業實習實踐的需要,又要兼顧醫藥生產企業發展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在實習實踐基地建設中,不僅開展實習實踐教學層面的合作,即學校為企業輸送實習生,而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崗位等方面開展合作,而且要在此基礎上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基地層次的提升,形成各取所需、互利共贏的“多贏”格局。因此,本專業在實踐平臺建設中非常重視依托本學科實驗條件和技術優勢,為合作企業浙江格魯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億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和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公司輸送新技術、新產品,同時與企業開展合作研究,聯合實現科技轉化,聯合申請科研課題,聯合建立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平臺,等等。通過與合作企業的科研互動,使教師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科研實踐的最新成果和大量一手資料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有些科研項目由師生共同承擔課題,使學生在科研實踐中接受鍛煉。
二、以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為途徑,實現校企協同開展實踐教學。
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包括,第一,創新企業參與實踐教學的形式,改變以往停留在實踐教學層面合作的局面,建立合作企業參與學生培養方案制訂、教學參與、實踐參與、就業參與的全程參與合作模式。第二,創新實踐教學的目標設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實踐教學貫穿本科四年全過程,每一年根據學習的層次和知識要求安排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四年的實踐教學階段呈遞進關系;基地可以滿足見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實習過程,實現學生從業務能力、管理能力到創新能力的遞進式實踐教學目標。第三,通過實踐教學平臺,吸引走在醫藥產業第一線的管理者、工程師進入專業教學隊伍中,建立富有特色的“雙師資”教學隊伍。
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我們做了一些突破性的嘗試。早在2005年,溫州醫科大學投資了3000萬,建設了符合GMP標準的生物制藥中試實驗室,購置了生物制藥所需的分子克隆、發酵純化及質量檢測等儀器設備。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在生物制藥中試實驗室學習基因工程藥物分子克隆、菌種篩選、微生物培養、分離純化、細胞活性檢測等經典實驗。在學生具備一定專業實驗基礎和專業理論的基礎上,我們在課程設計上增加了為期一周的企業實訓。在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的產業平臺即浙江格魯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帶教老師會為學生安排參觀GMP生產車間、參觀企業研發部門、檢驗部門和倉儲部門。同時,結合專業課程中學習的儀器設備及廠房設計等知識現場為學生講解設備原理及GMP廠房設計要求等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學生實習階段,我們根據學生的職業取向,安排學生去學校附屬醫院、校辦企業、營銷公司及合作企業等進行為期半年的專業實習。學校校辦企業浙江格魯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藥學院本科生實習基地之一,在這里,學生被安排在生產、檢驗、質控、研發、倉儲物流等各部門進行流轉。通過流轉,學生充分了解基因工程藥物制造的各個環節,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非常受用人單位的歡迎,進入工作崗位很快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
三、以建設綜合性基地為支撐,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藥學院充分利用學院的產業平臺,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企業,在企業的實習和實訓中培養動手能力與動腦能力,更好地加深對專業課程的理解。藥學院目前擁有的自主創辦企業有6家,包括校園內的浙江省重點實驗室(獨立法人單位,投資3000萬元)、溫州醫學院生物與天然藥物開發中心有限公司(獨立法人單位,注冊資金100萬)、校園外的瑞安市溫醫沙洲溫莪術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瑞安市溫醫天瑞溫莪術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國家溫莪術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已通過國家GAP認證)、溫州安德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0萬)及作為高端平臺的浙江格魯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
在實踐基地建設中,不斷推進實踐教學基地的廣度和深度,將實習單位從浙江省內逐漸拓展到以浙江為中心的廣州、安徽、福建、上海等省份。結合藥學院的國際合作優勢,將實習單位從內地擴展到港澳乃至境外實習基地;利用基地建設培養生制藥工程應用及創新人才,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機會,并將創新理念和創新實踐經驗帶回學校,在學校形成創新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國際化意識;充分利用部分優質實習單位的國際、國內影響力和管理水平,開展相關研究,最終建立實踐教學的新模式、新機制,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四、通過考試,考查加學分制度,將實驗、實訓和實習納入學生考評體系。
為了讓學生更加重視對自身動手能力的培養,學院將在中試實驗室開設的生物制藥綜合實驗及在格魯斯特開設的企業實訓和企業實習納入教學計劃,設置相應學分,納入學生考評體系。由學院教師主編的生物制藥綜合實驗總計80個學分,學生修完80個學分后要通過筆試和操作兩項考試,兩項考試各占綜合實驗考試分值的50%,兩項考試均合格的學生才能通過此門課程的考試。由學院教師和企業“雙師資”工程師共同帶教的企業實訓為期一周,總計20個學分,實訓課程作為考查課,實訓結束學生要提交考查報告一份并通過實訓開卷考試。為了讓學生全面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藥學院組織學院教師和企業“雙師資”工程師共同編寫《制藥工程實習指導教程》一書,學生在為期三個月的實習階段將在企業的研發部、生產部、檢驗部及物流倉儲部學習生物制藥發酵、純化、檢驗及倉儲物流等相關知識。實習結束,學生要通過企業帶教老師的考核,并提交一份實習報告。
通過改革制藥工程實踐教學模式,2014年制藥工程專業進入浙江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項目,2015年浙江格魯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批浙江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015年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獲得了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上述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我們不僅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學業績,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我們培養出一批實踐能力強,理論知識扎實,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工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閆紅,靳利軍,暴麗萍.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J].大學教育,2015:3.
[2]包之明.基于工作室的實踐教學思考[J].廣西教育(B版),2015:1.
[3]申少華,周虎,曾堅賢,胡忠于,黃念東.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