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國慶記事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06年10月1日晴
今天是國慶節,我和爸爸、媽媽、奶奶、姑姑去康莊生態園玩。那里有踩高橋、劃旱船、扭秧歌,我們還參觀了豆腐坊、酒坊、咸菜坊,我們在酒坊里聞到好大一股酒糟味,嗆得我趕快出來。在秋千那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蕩秋千,爸爸把我和媽媽推得很高很高,我感覺就像飛起來一樣。還有許多民間藝術,我看到了一個老奶奶在織布,一個老奶奶在紡線,還有剪紙、制作風箏,我還嘗了那里的小吃,還看到許多家畜,有兔子、鴨、鵝、雞等,我還和駱駝照了個像。有許多的農民伯伯趕著驢車,拉著游人參觀,我覺得很好玩,也很稀罕,這些東西在城市里根本見不著。
今天是我過得最快樂的一天!
鄭重聲明:本文系作者獨家授權,版權歸作者及作文庫所有,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今天,我們去市級合練了。
凌晨4點,睡眼惺忪的我,從“溫暖的小窩”爬了出來,去學校發車去天安門廣場參加市級合練。
一路上,我看見沒有幾輛汽車在路上行駛,只有接我們去合練的大巴車,打著雙閃向各個學校駛去。商店也沒有幾家是開著的,只有麥當勞、肯德基的燈是亮著的。肯德基的工作人員還沒開始營業,正在準備食物。
到了學校,我卻發現門是被車堵著的。媽媽摁了好幾次喇叭,結果有個交警走過來讓我下車。原來,是因為我們學校有國慶任務而了。
發車了,我發現我們所走的路段是一路綠燈,并且沒有幾輛汽車駛過,有的話,也只是大巴車、警車和車號為“京WJxxxx”的車。原來,又是交警叔叔在幫我們。
在整個英國文學史中,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女性文學作家,她們通過自己的作品,用女性特有的細膩的情感和細致的描寫,向世界宣告著她們自己的思想。她們的作品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她們的思想也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許多的女性文學作品都表達了女性作者本人對婚姻與愛情的態度和看法。尼采在 《快樂的科學》中說:“愛情這個簡單字眼,對男女實際上表示兩種不同的意思。女人對愛情的理解是十分清楚的:這不僅是奉獻.而且是整個身心的奉獻,毫無保留地、不顧一切地。她的愛所具有的這種無條件使愛成為信仰,她唯一擁有的信仰。”正是女性對愛情的這種全身心的投入使女性文學在文學史中對婚姻更有獨特的見解,對英國文學史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部女性作品中看到其對愛情與婚姻的理解和態度。
一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與《愛瑪》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與《愛瑪》中的小說情節與人物行為都縈繞在婚姻這一中心議題。中國愛情文學的女性多是扮演救助者的角色,或用金錢,或用武力,幫助才高八斗而手無縛雞之力的男性獲取榮華富貴;而西方愛情文學中的女性多走一條灰姑娘的道路,為英俊、勇敢的王子救助而獲得幸福。
小說展示了在當時社會,婚姻并非意味著男女間無法控制的熱情,而是雙方與社會間的契約產物。無論是《傲慢與偏見》中的女主人公簡和伊麗莎白還是《愛瑪》中的女主人公愛瑪都全然融入其社會現實,依循社會規則。由于明白婚姻關系可提供階級提升與經濟改善的機會,選擇時財力與社會地位就成為決定結婚對象的相關條件。為了達成結婚的目的,女性擅于把自己轉化成商品,展示其外貌與才藝,利用其女性特質來贏得婚姻伴侶。作品中的物質環境是塑造女性婚姻意識的決定因素。事實上,在簡·奧斯汀的作品中婚姻,就當時的大部分女性而言,成為一個階級交換與經濟交流的市場。
然而奧斯汀眼中真正懂得愛情婚姻的女性是擁有美德的。女性的美德不是對社會規范的盲目遵從,而是一種穩重和平衡。奧氏作品中的年輕婦女同樣也因美德而獲得幸福。作者最喜愛的人物伊麗莎白·貝內特最終上嫁貴族。奧斯汀眼中的幸福并不完全等同于財富的擁有,而主要是一種充滿愉悅的人生。這種愉悅的源泉是維系人與人的感情紐帶和真愛。而這種真愛才是愛情與婚姻的最高境界。
奧斯汀的女性人物在面臨婚姻伴侶的抉擇時往往呈現對婚姻無意識的不安。這表明,奧斯汀對這些女性的愛情與婚姻觀是持懷疑態度的,她并不認同當時女性把婚姻作為晉升上層社會和貴族階級的階梯而犧牲純真的愛情的做法。同時,對那些把物質置于婚姻首位的女性的幸福,奧斯汀也向讀者暗示了她的憂慮。在當今社會,也有不少女性只重視婚姻中的物質財富,而棄心靈情感的溝通于不顧。奧斯汀的憂慮也值得我們去借鑒和思考。
二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
《簡·愛》是19世紀英國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作品講述了一個堅強的女性成長的過程,故事的結局是簡·愛最終獲得了財富和愛情。
夏洛蒂·勃朗特筆下的簡愛迥于以往的女性形象。她以對平等地位的渴求與反抗精神的強烈被視為傳統女性的叛逆者。她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她也使后來者看到了女性是有靈魂,有思想的,看到除了愛情,女性還有著更高層次的追求。夏洛蒂·勃朗特身為女人,比男作家更能深入女性生活的里層,更了解女性的意志、愿望、情感等各方面的要求以及她們的弱點,她更清楚女性要的是什么。所以,她筆下的簡愛比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更真實,更能打動女性讀者的心。同時,她借助簡愛詮釋了自己對女性在愛情與婚姻中應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并試圖把自己的理解灌輸到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腦中。
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性格決定了簡愛的愛情方向。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對我而言,如無愛情則無婚姻可言,黛安徒將自己的一生托付給視自己為工具的男人,你說是不是荒謬絕頂?”。這就是簡愛的婚姻觀,也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婚姻觀,這與當時門當戶對的婚姻觀恰成對比。
夏洛蒂·勃朗特所塑造的簡愛表現了知識女性在精神、情感方面的不同于傳統女性的新的思考和追求。簡愛的成功對于普通女性不啻一道福音,它鼓舞著以后的女性,尤其是那些既無地位財產,也無出眾容貌的普通知識女性勇敢地面對現實,勇敢的尋找愛情、追求幸福的婚姻。簡愛強調男女應當平等,女人也應有施展才能和抱負的自由和權利,可謂開啟了現代女權運動的新聲,在人生的閱歷上,她更主張婦女應該廣泛地體驗人生。因此,她的愛情表現出不同的色彩格調和意義。
生:我去了黃山,大家都知道“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生:我去了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啊。
生:我去了西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生:我哪里也沒去,就在家――不過,看到新聞里介紹,處處人滿為患、處處擁堵,我覺得還是家里好。
生:游玩回來,家長讓我寫游記,我覺得這是最難寫的一類作文。因為隨著游程的行進,耳聞目睹的情景不勝枚舉,很難將材料組織得當,往往一寫,就成了流水賬。
師:看來,有必要說說如何將自己的游程清清楚楚、有詳有略地記敘。
生:我看,重點是“如何避免將游記寫成景點介紹”。
師:最讓大家頭疼的是旅游涉及的時間長、景點多,如何才能寫得不像流水賬,又有自己的特點?這里,首先是“舍”。只有學會舍棄,才能有重點地描寫。景點太多,一一贅述很難做到詳細、具體。只有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寫出特點,寫清游歷的情況。例如,你到云南旅游,一路走來,昆明的石林、大理的洱海、麗江的古城,還有玉龍雪山,處處皆景。你必須忍痛割愛,選擇其中的一個作為寫作的重點,其他最多用一兩句話帶過。只有這樣你才能把游歷的情況說清楚。
師:我看,還要注意一個“短”字。這個“短”,不是指篇幅短,而是指文章涉及到的時間跨度要短。不要從咱們出發開始寫,一直寫到全天的游程結束,甚至包括回去吃飯洗澡睡覺。這樣會無端生出很多枝節,煩擾了寫作的思路。就從你到達這個景點寫起,寫到景點游覽結束。時間的集中會有助于你更好地組織材料,突出景點的特色。
生:那就是,仔細地回憶自己的游歷、經歷,從里面靜心“選”。
生:就是找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來說?
師:是的。就是一個“真”字。這一點同學們最容易忽略,卻最能體現寫作水平。很多人以為寫游記就是把景點的情況告訴別人。其實不然。游記,就是游歷的記錄,更強調了自己獨特的游覽感受。游覽同一個地方,大人和孩子的感受會不同,男生和女生游覽的感覺也有差異。
生:怎樣將自己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呢?我覺得,就是將自己游覽過程中的“發現”寫出來。這些發現可以是“摸一摸”“聞一聞”“聽一聽”“找一找”,甚至是“猜一猜”,也就是把你游覽時的所見、所做、所聞、所思寫下來。
生:游記最忌諱的就是通篇景物描寫,使自己的活動出現在游覽的過程中,那才是屬于你自己的游覽經歷。
師:回憶中要抓住“趣”。旅游之所以能吸引人,首先就是有趣味。那么,你的游記也要把你在游歷過程中感受到的趣味表達出來。這種“趣味”的內涵很廣:可以是放肆的玩耍,可以是悠閑的漫步,可以是滑稽的場面,亦可以是別樣的風俗……只要是你覺得有意思的就不妨多寫兩筆,將自己的快樂和大家分享!
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何游記,對于景點的環境描寫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要寫得細致生動!
【微博】
國慶聚會:我們知道游記可以分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記游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老師,孩子們最喜歡寫哪種游記?寫作重點是什么呢?
郭老師回復國慶聚會:眼下中小學生主要寫的是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抒情型游記和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寫景型游記。“游”要清清楚楚,“記”需有特色。
一、誘感,點燃寫作熱情
多媒體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在渲染氣氛、創設環境、再現情景等方面具有傳統媒體不可替代的優勢。它的內容可以源于學生們的親身經歷和平時的耳聞目睹,或展現優美的畫面,或展示感人的瞬間,或展現活動的過程,這樣極易喚醒學生的情感,打開記憶的閥門,產生不吐不快的表達需要。如:寫“愛心”話題,結合學校開展的“獻給老師的愛”、“我為媽媽過生日”等活動,利用圖片、視頻資料,制作合成多媒體課件,再現父母、老師關愛的場面,以及同學們活動的鏡頭。真實的場景能喚醒學生的情感,會躍躍欲試,而此時讓學生靜心思考:你看了以上片段有什么感受?你最想說的是什么?自由選題,自主寫作。《媽媽,我愛你》、《老師,我對你說》、《我為媽媽過生日》……學生有感而發,寫來水到渠成。
二、強化觀察,豐富學生表象
觀察是學生獲取事物信息的重要渠道。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生動的畫面、斑斕的色彩、逼真的聲音,給學生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
1、有利于整體觀察。小學生的觀察不善于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不善于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特點,常常出現以偏概全的現象。如:寫《參觀文游臺》、《國慶節見聞》等題材的作文,學生往往是見人不見物或者是見物不見人。圖片、視頻資料無一不是以最佳的視角真實的再現了生活的場景,用它們采集制作而成的多媒體課件,運用快放、慢放、定格播放的功能,對指導學生全面、整體的觀察是十分有效的。
2、有利于局部觀察。小學生觀察中的最大問題是粗枝大葉,抓不住重點和特點。如果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從不同角度對觀察對象加以展示,有利于學生養成定向觀察的習慣,發現事物的特征和細節。如:描寫《荷花池》,學生通過現場觀察獲得了許多感性的認識,但是都比較凌亂,瑣碎。用媒體播放的形式,按荷塘全景――荷花――荷葉――蜻蜓、青蛙、蜜蜂的順序,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一遍,特別是對荷花、荷葉等荷塘局部景物,用定格、放大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學生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已有的感知體驗也會變得更加清晰、形象,描寫起來會更細致、具體,達到“有血有肉”的境界。
3、有利于過程觀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學生寫記事、活動類文章的特點,運用媒體制作成精彩片段回放的形式,讓學生回顧活動、游戲或者生活的精彩片段記住重點內容;再進行快速回放,把握事情的主線,同時產生一些平時觀察中不易獲得的理性的思考。
三、再現情境,開拓想象空間
寫作離不開想象,想象可以使文章內容更充實、更生動感人。想象又是以已有表象為基礎的。多媒體的具體形象性、強大的情景創設功能、動態演繹功能,在積累表象、發展想象能力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1、利用單幅圖片,擴展想象。采用“留白”的形式,可以留頭、留尾、留中間,分別提供相應的場景或圖片。通過豐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畫面,優美的音樂來有效的烘托氣氛,創設環境。學生邊聽邊看邊想,引發他們的聯想開拓他們的作文思路,一步一步深入想象該事物的來龍去脈、人物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如改寫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提供畫面:黃鶴樓上李白把酒向孟浩然,話外音《送別》。看著畫面,受著音樂的感染,學生的聯想展開了:為什么送別?怎樣送別?李白怎么想、怎么說?孟浩然怎么想、說、做的?很容易就能寫出來。
2、利用多幅圖片或場景,組合想象。可以提供完整的幾幅畫面或者故事的幾個場景,然后由學生揣摩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以及故事發展的經過。這種練習可以由學生自由組合圖片,不同的組合也就構成了不同的故事情節。如提供四幅圖:一位先生、一群在街上散步的人、一朵云、一所房子,讓學生自由組合圖片,想象故事的情節。然后進行動畫演示,使故事的情節更加清晰、具體。
四、優化評改,提升講評效果
評改是作文訓練的重要環節,它能指導和幫助學生分析、運用寫作素材,找出作文的優缺點,從而不斷提高作文的質量。
一是作中評改。學生寫完一段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學邊聽邊記下修改意見,然后組織交流。這時,教師再從用詞、煉句、主題等方面進行評改,“現炒現買”。學生易懂易記,便于對照修改。
二是作后評改。可以用充足的時間,挑選好、中、差不同的習作,制成多媒體幻燈片,在電子閱覽室供師生共同評改,評改中,同學間可以相互辯駁、相互討論,也可以調閱其他同學的評改。再進行媒體同步朗讀,只要文從字順、感情自然真實,一般都能獲得同學的好評。這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作文評改中,使學生分析、運用寫作素材的能力得到增強,同時享受了習作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