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典短篇散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吵鬧是人間,沉寂亦是人間出自《人間草木》?!度碎g草木》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度碎g草木》是2009年5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40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的影響。一九四零年開始發表小說。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北京劇協理事,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
(來源:文章屋網 )
一、激發熱情,拉近距離
在引導學生閱讀名著之前,教師應收集相關資料,讓學生知人論世,了解到名著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寫作目的,使其能“親其人而信其書”,知道名著是能給他們啟迪和幫助的,自然會激發興趣,主動閱讀經典。
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做的是讓同學們明白閱讀對他們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對閱讀的興趣。我為學生印發過謝冕先生的《富有的是精神》《讀書人是幸福人》等文章,也為學生播放了一些由名著改變的電影戲劇、百家講壇等視頻,我們還隨時開展一些讀書會等活動。例如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開展活動,在作家誕辰日舉辦他的作品介紹會。除此之外,我們還經常開展讀書交流會等各種活動,讓學生們的思想進行碰撞和交流,感受名著的藝術魅力。
二、分類引導,品讀經典
學校圖書館應對學生全面開放,同時建立班級圖書角,保證學生有書可讀;教師盡量少布置書面作業,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確保學生有充裕的讀書時間。
我們可以把名著按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分類介紹給同學們。
小說是同學們較為喜歡的體裁,在調查中我發現有63%的同學最喜歡讀小說。中短篇的小說如《邊城》《老人與?!罚野才旁谧x書課、自習課上來讀;長篇小說如《復活》《堂吉訶德》,我多安排學生在假期讀,并且制定計劃,讓學生在高一課余時間讀完《三國演義》,在高二課余時間讀完《紅樓夢》,并舉辦相應的知識競賽。
此外,我還把當代的優秀小說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等推薦給學生,這些作品也深受學生們歡迎。我們還曾舉辦了河南作家的專題交流會,引領學生們認識了我們河南作家姚雪垠、二月河、周大新、劉震云、李佩甫、閻連科、劉慶邦、王奎山等,讓同學們認識到文學離我們并不遙遠,激發他們對文學的熱情。
詩歌也是受同學們歡迎的文學體裁,在被調查的同學中,有22%的同學表示最喜歡詩歌。通過與同學們座談得知,同學們最重視詩歌,因為古詩的默寫、賞析是試卷中必考的內容。古代詩歌的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日常教學中常抓不懈的重點。我們不僅在課堂上講解分析詩歌,還要求學生在早讀時間大聲誦讀、自由背誦,并且我校還開發了校本課程《新詩經》,為學生補充了大量經典詩歌。
對于新詩的學習,學生在剛進入高中時就能接觸到徐志摩、戴望舒的詩歌,但我認為重點還是安排在高二年級較好,因為在高二年級,學生們將在《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本中接觸許多經典現代詩歌。我們可為學生們播放中央電視臺《新年新詩會》的視頻。一首首名篇佳作,經過主持人們的深情演繹,再次閃現出熠熠光輝,感動了學生們純真的心靈。我們還可給學生們講解一些詩歌朗誦的技巧,包括聲音基調的把握,節奏的安排等等。那段時間,我們班里掀起了讀詩的熱潮。當然我們還應趁熱打鐵,在班里開展詩歌朗誦會,讓學生們找出自己喜歡的現當代詩歌誦讀。我發現:泰戈爾、普希金、郭沫若等早已進入同學們的視野,汪國真、席慕蓉、海子、舒婷、余光中則是同學們最喜歡的詩人,許多經典的現代詩歌同學們也熟讀成誦。我還鼓勵同學們自己嘗試創作詩歌,那些較好的作品還曾發表在我們的校報《礦砂報》上。
散文是不太受高中生歡迎的文學體裁,因為大多數同學表示散文沒有什么情節,不太吸引人。調查中,只有11%的同學喜歡散文。我為同學們推薦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梁衡的一系列人物傳記式散文、張曉風溫情脈脈的散文,同學們漸漸被散文豐富的內涵、深邃的哲思、纏綿的溫情、優美的文筆所打動。在此基礎上,我又為同學們介紹了朱自清、汪曾祺、林清玄、龍應臺、遲子建、畢淑敏等不同風格的散文家及其作品。當然,同學們之間也互相介紹彼此喜歡的作家,魯迅、韓寒、巴金、冰心、豐子愷等都受到不同同學的喜愛。
三、注重積累,以讀促寫
在引導學生們閱讀名著時,我發現,大部分同學只注意作品的情節和人物,在肯定和鼓勵的同時,我們也引導學生注意作品的語言和構思,讓學生們在讀書時做好筆記,摘抄優美段落,積累寫作素材,學習構思技巧。
記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既能寫下自己的感悟,也能摘抄一些好的句子段落??捎行┩瑢W是有惰性的,因此教師要定期檢查同學們的讀書筆記,以便更好地督促同學們進行閱讀。我們可以分階段舉辦優秀讀書筆記展,可以開展手抄報活動,可以舉辦“讀書伴我成長”的征文比賽,還可以以“名著中的經典語句”“名著中的經典情節”為內容舉辦演講活動。這些都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可以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對解決寫作的材料積累、構思、立意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閱讀名著對寫作教學的促進是勢在必行的。真正做到“讀書破萬卷”,自然會“下筆如有神”。
最新《徐志摩散文集》讀后感
《雪花的快樂》無疑是一首純詩(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純詩)。在這里,現實的我被徹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場,“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但這是被詩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靈魂穿著的雪花。這是靈性的雪花,人的精靈,他要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過程絲毫不感痛苦、絕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著選擇的自由、熱愛的快樂。雪花“飛揚,飛揚,飛揚”這是多么堅定、歡快和輕松自由的執著,實在是自明和自覺的結果。而這個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園,渾身散發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萬縷柔波的湖泊!她是現代美學時期永恒的幻像。對于詩人徐志摩而言,或許隱含著很深的個人對象因素,但身處其中而加入新世紀曙光找尋,自然是詩人選擇“她”而不是“他”的內驅力。
與閱讀相反,寫作時的詩人或許面對窗外飛揚的雪花熱淚盈眶,或許獨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間。他的靈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F實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當“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樂》,或許可以說,詩的過程本身就是靈魂飛揚的過程?這首詩共四節。與其說這四節韻律鏗鏘的詩具有啟承轉合的章法結構之美,不如說它體現了詩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詩人避開現實藩籬,把一切展開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這首詩定下了柔美、朦朧的格調,使其中的熱烈和自由無不籠罩于淡淡的憂傷的光環里。雪花的旋轉、延宕和最終歸宿完全吻合詩人優美靈魂的自由、堅定和執著。這首詩的韻律是大自然的音籟、靈魂的交響。重復出現的“飛揚,飛揚,飛揚”織出一幅深邃的靈魂圖畫。難道我們還要詩人告訴我們更多東西嗎?
最新《徐志摩散文集》讀后感
今年暑假,有幸拜讀了《徐志摩散文經典》,對他的印象才從最初的浪漫詩人轉變為一個有思想、有個性,而又熱情高漲的、率真誠實的文學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點便是濃郁,人們總以為將紛繁的世界寫簡單是本事,殊不知將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個平平常常的場景寫得繁采到極致也是一種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種能把別人無話可說之事說得天花亂墜,讓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灑灑,花雨繽紛,但更難得的是這些奇艷瑰麗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內心,出自一個"真'字。正如梁實秋所說,徐志摩的散文無論寫什么,永遠都保持一個親熱的態度,沒有教訓和演講的氣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談話,毫不矜持地掏出內心的真話。
這本書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飛》,讀后讓我感覺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親切的談話、聊天一樣,而且他的散文充滿著豐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熱情。 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閑話》中的一段是這樣寫的:
“在這里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著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著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嘗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度過來他帶來一股幽遠的澹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愉快;空氣總是明凈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全部正像畫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的鑒賞。……”
讀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種美的享受,他的表達總是這樣無拘無束。艷麗紛繁。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說: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是獨樹一幟的,與他的新詩一起形成“雙峰并峙“的局面。其實,情感的真摯,態度的親和,題材的寬廣,表達的無拘無束。艷麗紛繁,像詩一樣“濃得化不開“,構成了徐志摩散文的顯著特色。無論是長篇,如《巴黎的鱗爪》和《秋》;還是短篇,如《丑西湖》,莫不如此。至于《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想飛》……等篇,則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中國現代散文的“經典“了……
徐志摩散文選本眾多,這本散文經典是最新的一種,較好的展現了徐志摩各個時期的文采斐然的散文佳作。讀后確實讓人感到:徐志摩以他的文字照亮了社會、照亮了中國文學。
最新《徐志摩散文集》讀后感
讀了這首詩,我特地查了字典,偶然,是一個極為抽象的時間副詞,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結構,充滿情趣哲理,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余味無窮的詞。雖然詩只有十行,但是仍然讓我回味無窮。其中似乎包含了他的一生,他與張幼儀的結合是偶然,與林徽因的戀情是偶然,和陸小曼的風波也是偶然;他學習金融是偶然,傾心康橋是偶然,最后,飛機失事更是偶然。
關鍵詞: 中職語文教學 模塊安排 能力訓練
19世紀初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適者生存”,此觀點不僅適用于生物進化領域,而且適用于其他領域。任何事物當其不能適應新的環境時就會或“毀滅”或“進化”,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指出:“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改革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蹦敲矗新氄Z文教學究竟該如何改革呢?面對紛繁蕪雜的改革模式,筆者認為中職語文必須從學生學習實際、畢業后的工作實際需要及語文課本身為專業課服務的實際出發,以就業為導向,遵循實用、夠用的原則。正是基于這一點,語文教學改革應以模塊教學為主(即以一類文體的教學為一個模塊),以補充材料為輔。所謂的模塊教學主要是教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方法,如比較閱讀法、評價性閱讀、口語表達法、應用文寫作、實用文寫作等,而補充材料主要是提供能提高學生模塊教學綜合能力和水平的實踐范例和擴展閱讀材料。因此,在整個教學改革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兩點。
一、教學模塊的安排
(一)提升應用文寫作的地位
應用文寫作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必不可少的一環,它與日常生活、學習結合得十分緊密。從全球范圍來看,應用文的寫作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中心內容作息化、使用范圍國際化、表達語言“雙語化”、書寫技術現代化。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在當今的語文學習中,我們要打好學生應用文的寫作基礎。
應用文教學的特點決定了應用文教學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乏味性。因此,應努力增強趣味性,根據不同的內容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實際搜集、學習、探究與課內學習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適當增加經典散文的含量
人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思想再深刻,如果沒有恰當的語言表達,那么思想也只能是虛無縹緲的,所以語言積累不可少。而通過對一些經典散文的學習正好能豐富學生的語言。賞析經典散文的過程,就是從中汲取養料的過程,就是凈化靈魂、陶冶情操、培養品德的過程。因此,當代中專生有必要學習一些經典散文。如賞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深深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是對自由、光明的向往,而對荷塘的描寫又蘊含對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的贊美,通過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培養高尚的人格。
(三)加強口語訓練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總要與他人進行交流,口頭語言是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普通話,掌握一定的口語藝術,將會直接影響到人際關系,影響正常的感情交流。我國有一句諺語:“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笨谡Z訓練能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因此,當代中專生在掌握各種知識和本領的同時,必須能言善辯,具備出眾的口才。中專生邁出校門的第一步是應聘,人常說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第一印象正是通過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反映出來的。良好的口才、端莊的儀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長期的口語訓練形成的。所以,當代中專生必須通過演講、辯論、應聘等口語訓練,培養出眾的口才。
(四)開辟名家名作欣賞講座
當代著名詩人羅洛在《路漫漫其修遠》一文中這樣說:“我們現在講話、寫文章,用的都是現代漢語。要學好現代漢語,應該多讀一些現當代的優秀文學作品?!币虼?,為了使我們的詞匯更豐富,語言表達更加規范化,在語文教學中應開辟名家名作欣賞講座。如中國的“四大名著”、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家”的作品等,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而且可以為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我國工人的整體文化素質。
(五)留出自選空間
所謂“自選空間”,簡單地說就是指在不影響完成原定的教學計劃的前提下,根據當地或本校的實際情況,給教師留出自由發揮的空間。受學校開設課程的限制,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空間”在語文教學的內容上適當增加地方知識,或講解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其他學科的知識,或根據教學實際、學生需要和專業要求適當增加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教學內容。如旅游專業學生的語文課教學中可增加一些導游方面的科技文,電腦美術專業的語文課教學中則可增加一些美術方面的科技文。這樣既可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又可提高學生閱讀科技文的能力,還可增加語文教材的科技含量,從而把語文課教學真正統一到為專業課服務的方向上來。
二、知識能力的培養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并重,模塊教學內容與相應的能力訓練課相結合。
中職學生不僅應該積累較豐富的知識,更應該學以致用,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從他們上職中的目標方向來看,更應該重視能力的培養。在每一模塊的知識學習結束后,教師應設計相應的能力訓練活動課,如在某一模塊結束后,可以觀看相關的錄像,或閱讀有關的資料,或進行小組討論,或進行實際參觀訪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教材內容的理解水平。如在講解完介紹和應聘的相關知識后,可以在班級或班際之間開展模擬應聘,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為學生就業前的面試做好準備。又如在教學完演講方面知識后,可先安排班內的命題演講和即興演講,然后在全校舉行演講大賽。類似這樣訓練活動的開展才真正體現了能力本位意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現代文學習結束后,可開展基礎知識競賽等,通過此類活動既可鞏固學生學習的知識,又可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語文學習不再是課堂結束就結束,它將引導學生由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由在校閱讀擴展到終身閱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在校學習生涯也是有限的。讓我們真正從實際出發,在有限的時間里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教給他們終身學習的方法。“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學不到”(語),既然不可能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教給學生全面的語文知識,那就讓我們保留一段熱腸,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繼續提高的愿望寄托在今后,留給學生學習的廣闊天地,讓學生今后走上社會后根據需要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職業教育模式創新與規范管理全書.陳至昂.吉林攝影出版社.
第一,本書對中國當代雜文六十年的發展史進行了全景式的梳理。序言《當代雜文六十年》中對中國當代雜文的發展歷程做了科學的歸納和總結,并針對衡量雜文優劣的標準、雜文前后各三十年的發展特點、雜文的美學特征、雜文的分類、雜文成為經典的依據等提出了較為成熟和中肯的判斷。這是編者厚積薄發的結果,這對讀者閱讀《二百家》的雜文起到了引領作用。閱讀這部書,讀者就會對中國六十年的雜文史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和把握,并能集中品讀六十年的雜文精品。這是十分難得的。
第二,本書體現了兼容并包的風格。在本書中,常規雜文約占五分之二,非常規雜文占五分之一,荒誕雜文占五分之一。這部書不僅是雜文簡史,而且是雜文作者寫作的參考范例。這種兼容并包的原則可以鼓勵不同風格的作者進行寫作。這無疑是十分值得贊賞和支持的。拙作《辦公室主任》、《檢查工作的學問》有幸被編入本書中,這是我撰寫的二百余篇機關人物雜文中的代表作。我撰寫的雜文,不少作品發表在《短篇小說》、《小說林》、《短小說》、《小小說》等雜志。我建議,本書序言中提到的“非常規雜文脫胎于散文和隨筆”,可否改為“非常規雜文脫胎于小說、散文、隨筆等”。
第三,本書選編的作品堅持了雜文的高質量標準。每位作者選編一至五篇作品不等??吹贸?編者對每位作者的作品都進行了仔細認真地掂量,應該說,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勞作。因為,每位作者都有大量作品,每位作者的創作風格都不相同,每一位作者及其作品的影響范圍也不一樣。沒有對雜文全局上的準確把握,沒有深厚的鑒賞水平,是難以高標準地完成這項工作的。我們感觸至深的作家和作品幾乎均能從本書中找到。當然,任何選本都不免有遺珠之憾,本書也有補充的余地。但這并不影響這本書的總體價值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