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術后飲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飲食護理
飲食原則:①手術后早期:胃切除后2周內,飲食采用“循序漸進,少量多餐”的試餐原則。②手術后期:主要是防止傾倒綜合征的發生。隨著患者的恢復,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的種類,患者應從術后的流食、半流食逐步轉為飲食或普通膳食,并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增多花樣,提高患者的食欲,有助于患者的康復。③在以后可視患者的具體情況逐漸增加膳食的質和量,應堅持在消化和吸收的情況下,補充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其他營養素的原則,既要補充營養以恢復患者的健康,又不能在提供飲食的進程中有創傷胃腸的負擔。
飲食指導方式:①個別指導:患者入院時對化療飲食知識了解甚少,責任護士采取一對一個案指導方式為主,發放飲食營養宣教小冊子,冊子的內容:飲食與營養、飲食與疾病;介紹基本的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并具體到每類的代表食物。②集中輔導:每周定時利用1~2個小時,將所有患者集中到一起進行1次飲食輔導,同時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如講解后提問,患者自己設計食譜,并對其營養成分進行分析等多種宣教手段,指導內容要循序漸進,有計劃性,并在患者之間相互介紹經驗,相互學習的方法鞏固所學內容。
化療前、中、后的飲食護理:①了解患者的進食情況,提供患者喜食食品,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可利用音樂療法、行為放松療法來分散注意力。對消化道有刺激性的藥物盡量選擇在飯后或腸溶性的膠囊服用,對化療反應較重宜安排在睡前服藥以免影響進食2。可遵遺囑在化療前0.5~1小時和化療后4~6小時應用鎮吐劑3。②化療過程中嚴重惡心嘔吐,需大量補充水分。可采用新鮮的果汁、米湯、藕粉等流質食物,應避免易引起胃腸道發酵脹氣的食物,如牛奶、豆漿、甜飲料等,并盡量減少蔗糖的攝入。嘔吐腹痛劇烈者應禁食,由靜脈補充營養。③輕度惡心嘔吐者,可采用易消化、無刺激性的半流質飲食,如大米粥、瘦豬肉末粥、蒸蛋羹、面片湯、煮龍須面等并可適量的選用饅頭干、面包干等,如腹瀉嚴重禁用牛奶。④化療結束后無惡心嘔吐,康復期應少食多餐,1天進餐4~5次,以減輕胃的負擔,逐漸從化療過程中的低脂少渣的半流質過度至軟飯。患者自我癥狀消失后,可逐漸轉入普通飯。⑤做好口腔護理,尤其對有口腔炎和潰瘍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減少細菌的繁殖。禁飲酒、咖啡及濃茶,禁飲各類產氣飲料,如汽水等,禁用芥末、胡椒、咖喱粉、辣椒等辛辣調味品,并應戒煙。⑥烹飪方式:煮、燴、燉等烹調方式,少用油煎、油炸等烹調方式,禁食腌、熏、臘的大塊魚或肉。
出院指導:向患者解釋目前吻合口情況,提醒并警告患者要控制強烈的食欲,避免進食過量,影響吻合口愈合。
由于患者術后胃的生理功能減弱,患者出院時要特別向患者及家屬交代,平時應忌食生冷粗硬和過熱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嚴禁飲烈性酒、濃茶、高濃度飲料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過油及過粗糙的食物。食物質地應細軟易消化,不宜食用粗雜糖,粗纖維含量多的蔬菜,辛辣刺激以及產氣食物,6~7餐/日,干稀分食,進食量一般以自己的感覺為主,若有飽感,腹脹等情況,則應停止進食。術后6~8個月內逐漸恢復為每天3餐,保持大便通暢和生活規律化,定期測體重和復查。
參考文獻
1王惠芳.胃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7,21(5):1354-1355.
在痔瘡手術進行前后的一段時間內,為了配合手術順利進行,并促進術后傷口恢復,需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合理安排。
術前飲食護理:手術前一天進食少渣飲食,如面條、稀飯等;手術當日進流質飲食,如蛋湯、米湯、稀飯等。不宜進食牛奶及含油脂較多的湯汁,以盡量使患者在術后1~2天內不排便,利于傷口愈合。
術后飲食護理:術后第一天進食流質食物,第2~3天可進普食。為了保持大便通暢和營養補償,可指導患者多吃新鮮果蔬,如香蕉、菠菜、魚湯等易消化少脂食物,但不能飽餐,并鼓勵患者按時排便。術后5~7天正值切口處線頭脫落期,囑病人少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精、細、軟為主,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蒜、牛羊肉等,以免排便次數過多或過硬導致切口繼發出血、感染,影響傷口愈合。
術后3日尚無便意者:指導病人適當增加一些含植物油脂的食物,如芝麻、肉湯等,也可晚上睡前用開水沖服少量麻油或蜂蜜,經上述食療后,一般能排出大便。若仍不能排出,可用開塞露小灌腸。若術后出現腹瀉,可指導病人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飲食衛生,禁食生冷;并可飲濃茶,以利小便而使大便成形,必要時可用止瀉藥。
徐女士剛剛做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后第二天,她就可以下床活動了,手術很成功。想想以前膽囊炎發作時疼痛難耐、輾轉反側的情形,徐女士為自己擺脫了這般煩惱而感到慶幸,以前愛吃而又不敢吃的食物,從現在起又可以大吃了。可是,營養醫生卻告誡她,膽囊雖然切除了,但這并不意味著飲食可以毫無顧忌的、放肆地大吃大喝。
近年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廣泛開展,這種手術方式并發癥少、效果確切,是目前治療良性膽囊疾病(膽囊炎、膽囊結石)最合適的手術方法。手術切除膽囊后,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恢復,可以獲得自身的調節代償,即通過膽管的代償性擴張,維持機體的基本生理功能。
但是,膽囊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對膽汁進入腸道具有調節功能。一旦膽囊切除,其調節膽汁排泄的功能就不復存在了,膽道的生理完整性和功能協調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雖然人體內有較強的代償能力,但是消化和吸收功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容易產生消化功能紊亂,如脂肪瀉、維生素吸收不良綜合征等。還有,膽石癥患者雖然通過手術將結石去除,但并沒有改變產生結石的脂質代謝紊亂,而這種代謝紊亂還容易導致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等。因此,膽囊切除以后,更應該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搭配,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繼續保持低熱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原則。概括地說,應該抓好以下七個環節。
1. 控制熱量減體重
控制進食總量,每餐應七、八分飽(特別是晚餐),保持體重在理想范圍內。超重、肥胖患者應該減肥。
2. 減少脂肪和膽固醇
講究葷素合理結合,盡量減少食物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膽囊切除后,因缺乏足量濃縮膽汁,若過量攝入脂肪和膽固醇,會引起消化功能紊亂,重者出現脂性腹瀉,導致營養不良。平時,提倡用植物油,避免攝入動物油,盡量少食濃肉湯、濃雞湯、濃魚湯等食物。減少攝入脂肪含量高的堅果類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大杏仁、開心果等。嚴格限制動物內臟、蛋黃、魷魚、沙丁魚、動物腦、魚卵、蟹黃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每周最多吃3~4只雞蛋。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饑餓,盡量做到少量多餐。
3. 優質蛋白要補充
補充充足的蛋白質,有利于修復因膽囊炎和膽石癥引起的肝細胞損傷,可以選擇以魚、蝦、禽、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等為主的低脂肪優質蛋白質。
4. 蔬菜水果保健康
每天蔬菜攝入量應大于500克,水果至少有2種。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代謝紊亂,利于康復。蔬菜、水果還富含膳食纖維,可減少膽固醇形成,減少脂肪和糖的吸收,從而起到減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
5. 粗糧有益多選用
多食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麥、蕎麥等粗糧,以促進膽汁排泄。
6. 煙酒辛辣需戒除
切除膽囊的患者,一定要戒煙戒酒,因為吸煙酗酒都會加重肝臟負擔。少食辛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如洋蔥、蒜、姜、辣椒、胡椒、咖喱等。
關鍵詞:食道癌;術后;飲食護理
食道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是由于食管黏膜上皮或腺體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國是世界上食道癌高發期區之一。患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多于女。全球每年死于食道癌的病人大約有30萬。食道癌以胸中斷食道癌較為多見。下段次之,上段較少,賁門部腺癌可向上延伸累及食管下段,絕大多數為鱗狀上皮癌,其次是腺癌。大體分型有髓質型、潰瘍型、蕈傘型、縮窄型、及腔內型,其中以髓質型最為多見,轉移途徑為淋巴和血行轉移。食道癌的病因至今上不安全清楚。有飲食、環境、遺傳等相關因素。長期食用過熱、過硬及粗糙的食物遺跡吸煙飲酒等,刺激損傷食管黏膜,可能與食道癌的發生有關。我國食道癌高發地區主要在華北及河南地區,主要集中在太行山附近。該地區的居民喜歡的食品種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例如自制的酸菜等,此類食物可誘發食道癌。另一方面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食道癌高發區的土壤中缺乏鉬等微量元素,鉬是硝酸鹽還原酶的成分,可降低植物中的硝酸鹽的含量,缺鉬會導致農作物中的硝酸鹽含量增高。由此食物對于誘發食道癌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噎梗和吞咽困難、停滯感和異物感。食道癌與其他腫瘤不同,不是食欲差,而是吞咽困難、不能進食,造成機體的消耗。食道癌病可能人會出現消瘦、貧血及低蛋白血癥、脫水等一系列體征。由于吞咽困難和手術后的禁食導致機體營養攝入不足,同時放化療期間病人抵抗力低下易感染。飲食與心理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的飲食可調節患者的心情,增進飲食,通過合理的飲食調理,可以使患者在治療的前、中、后期,使自己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完成治療周期。由此食道癌病人加強營養及飲食護理治療非常必要。因此外科術后的護理對于疾病的恢復、減少并發癥、減輕痛苦起著重要作用,其中飲食護理在食道癌病人手術后是一項極重要的護理內容。
一、飲食護理
食道癌病人多由于長期進食不暢、食欲不振導致營養攝入不足,體質每況愈下,所以食道癌病人手術后的膳食治療就顯得更為重要。合理的膳食是獲得足夠營養素的自然途徑,而合理的營養能 增強病人的體質。
1.1.食道癌手術后病人飲食要平衡高營養飲食
要維持正常的營養水平,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平衡膳食。要求 病人進食高熱量、優質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魚類、奶類、 香菇等,還應多食新鮮蔬菜,以綠葉蔬菜為好。同時要保證
高營養飲食。是指具有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高無機鹽的 飲食。高蛋白飲食主要是給病人補充各種必需的氨基酸。氨基酸的 平衡可抑制腫瘤的發展,所以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尤其是優 質蛋白質。蛋白質分為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植物蛋白以豆類食品 為主,動物蛋白以蛋類和奶類為主,如豆腐、豆芽、雞蛋、牛奶等。
1.2.食道癌手術后病人的食物要新鮮,易消化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食脂制食品,不食煙熏、油炸的魚和肉,不吸煙,不吃刺激性食品。 如酸梅湯、鮮情汁、山植汁、果汁、面條湯、新鮮小米粥等有助消化。
1.3.食道癌手術后病人要根據癥狀選擇飲食 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厭油膩等,可食用一些助消化的酸性食物,如山楂糕,紅果醬等。另外有時患者胃內容物易返流,睡覺時要注意保持頭高腳低,并且睡前2小時不能進食,以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到口腔,進入氣管或肺內,進而造成生命危險。宜食開胃降膩的清淡食物,忌食重 油肥膩食物 ; 食道癌手術后多因傷及氣血而致全身乏力、四肢酸 軟、食欲不振、自汗,應以益氣養血為主,可食用、人參茶、桂圓、銀耳湯等。
1.4.食道癌手術后病人應多食抗癌成分的食物。食道癌病人手術后多食有抗癌成分的食物,食道癌患者應多吃含有抗癌作用的微量元素食物,如大蒜、香菇、玉米、 海藻、海帶、紫菜、蛤、海魚、蛋黃、豆類、全麥面、堅果、南瓜、 大白菜、大頭菜和動物的肝、腎以及人參、構祀、山藥、靈芝等。
1.5.放化療期間病人應注意機體的整體恢復情況,增強營養的同時應注意其它器官的康復與強健功能。
2.心理護理
術后由于患者刀口疼痛,胃腸減壓,長時間不能正常進食等使患者產生恐懼緊張心理。有些具有強烈的食欲,迫不及待的想進食,我們應向向患者解釋目前身體情況,提醒并警告患者要控制強烈的食欲,避免進食過量,影響身體康復。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和治療要有正確的認識,開導并幫助病人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營養物質雖可通過給藥等方法補充, 但機體對于營養物質吸收的最佳途徑, 還是通過胃腸道的吸收為宜[8]。骨折患者應提供充足的營養, 以利于膠原組織的生成及鈣的沉積, 促進骨質形成。選用高蛋白、高熱量膳食, 如動物肉類、豆類, 這些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高且質優, 保證機體新陳代謝和創傷后組織修復的蛋白供給。供給充足的維生素C, 以利于膠原的形成, 促進組織的修復。蔬菜水果是膳食中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適量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 減輕腹脹, 防止便秘, 粗糧、豆類、葉菜類纖維素的含量較高。鈣是骨折愈合不可缺少的成分, 膳食鈣在腸道中吸收很不完全, 約有70% ~ 80%不被吸收而從糞中排出, 食物中的鈣的來源以奶及其制品最好, 不但含量豐富, 而且吸收率高。骨折患者最好每天飲用牛奶。在補鈣的同時, 應補充維生素D, 以助鈣的吸收, 食物中以乳制品、蛋類及海鮮魚類含維生素D較多。
骨折愈合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在各個階段應根據營養物質的需求情況提供合理的飲食。在血腫炎癥機化期, 由于患者疼痛、生活規律及生活習慣的改變而不同程度的影響了患者的食欲;臥床使其胃腸功能抑制, 蠕動減慢, 導致患者腹脹、便秘, 最終影響患者進食;骨折斷端及周圍血管破裂出血, 滲出較多, 應給予高蛋白、粗纖維、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原始骨痂形成期, 成骨的過程要形成橋梁骨痂、外骨痂和內骨痂, 這個過程一般需要4~8周, 需要成骨細胞、軟骨細胞的增生、鈣化而完成。患者局部腫脹基本消退、疼痛明顯減輕, 而且心理穩定, 適應了臥床的生活, 胃腸功能基本恢復, 食欲有所增加, 要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粗纖維富含鈣、磷的食物。
骨板形成塑形期,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漸增粗, 且排列逐漸規則和致密, 骨折部位形成骨性連接, 這一過程約需8~12周。要給予鈣、磷含量高且營養豐富的飲食。
在骨折患者的飲食過程中, 還應注意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及口味, 隨時進行動態調整[9], 糾正某些患者在飲食習慣上的偏食或偏見, 以達到患者營養的全面需求, 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楊奎芳, 李英淑, 金彩霞, 等. 86例骨折病人營養需求的臨床護理觀察.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2, 33(1):120-121.
[2] Hallstrm I, Elander G, Rooke L. Pain and nutrition as experienced b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J Clin Nurs, 2000, 9(4):639-46.
[3] Carlsson P, Tidermark J, Ponzer S, et al. Food habits and appetite of elderly women at the time of a femoral neck fracture and after nutritional and anabolic support. J Hum Nutr Diet, 2005, 18(2): 117-120.
[4] 榮衛平, 王麗, 嚴寧艷, 等. 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護理及并發癥預防. 西南軍醫, 2009, 11(3): 544-545.
[5] 王莉, 張文青, 孟捷. 腸內營養支持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效果觀察. 中國當代醫藥, 2012, 19(11): 191-192.
[6] Bisgaard T, Kehlet H. Early oral feeding after elective abdominal surgery--what are the issues? Nutrition, 2002, 18(11-12):944-948.
[7] Sullivan DH, Nelson CL, Klimberg VS, et al. Night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of 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 a pilot study. J Am Coll Nutr, 2004,23(6): 683- 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