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學小報簡單又漂亮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王人美原名王庶熙,祖籍湖南,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是長沙第一師范學校的數學老師,桃李滿天下,在當地名頭尤響。王人美出生于1914年12月,那正是政治動蕩,民心不安的年代,王家跟淵緣甚深,父親曾是的數學老師,當年革命不順時,還到王家避過難。
王人美是父母最小的也是最寵的孩子,哪料,命運多舛,王人美7歲時,母親去逝,12歲時,父親被黃蜂蜇了一下,竟化膿成疾,不治身亡。
由于二哥王人路和三個姐姐都參加過北伐軍,為了躲避的屠殺,二哥帶著人藝和人美逃到了上海,投奔曾經在中華書局的同事黎錦暉。此時的黎錦暉已經在著手興辦歌舞學校了。于是,兄妹三人都跟著黎錦暉學習歌舞藝術,王人美天生一副好嗓子,音樂天賦極佳,頗受黎錦暉的器重,
1928年5月,王人美跟隨黎錦暉組織的中華歌舞團乘船去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馬六甲、雅加達、蘇門答臘等國家和城市表演。王人美憑著出眾的唱功成為了歌舞團的臺柱,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次演出結束,中華歌舞團就解散了,直到第二年,黎錦暉再次重組中華歌舞團,將演出地點改在上海,這時候的王人美演唱技巧已經成熟了,她的聲音清亮甜美,唱腔充滿感情,她的演唱風格,引領了上海灘的流行時尚。
王人美以歌舞入行,卻以演戲成名。1932年聯華影業公司拍《野玫瑰》,編導慧眼識珠,他大膽起用從未拍電影的王人美,《野玫瑰》大獲成功,王人美因此一舉成名,她那潑辣粗獷的性格和表演,使她獲得了“野貓”的美稱。隨后,王人美正式簽約聯華影業公司,成為了職業演員。
王人美演了很多影片,反響都不錯,但最有影響力的要數《漁光曲》,當年《漁光曲》選角一事堪比現在的“紅樓”選秀,導演蔡楚生理想的女主角是有著幾分野性,又不俗氣的漂亮姑娘,當時上海灘一眾女明星中,大多長得婉約貴氣,都是奔著千金小姐和貴夫人的路線走的,導演左挑右選不滿意,直到開拍前,有人試著推薦了王人美,導演一見之下,竟十分滿意,氣質清新脫俗,外形明朗大方,笑容甜美可愛,脾氣里帶著野性,這不正是女一號“小貓”的化身嗎?
在《漁光曲》中,王人美本色出演,大獲成功,電影首映后,立即轟動上海。一夜之間,王人美的清新形象超越了人們傳統觀念中的上海女人的妖艷高貴,而成為平民化美人的代表。經她演唱的主題曲紅遍上海,經久不衰。《漁光曲》是王人美事業的高峰,也是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開始,《漁光曲》于1935年獲蘇聯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榮譽獎,成為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王人美此時算得上功成名就,性格傳統的她開始考慮終身大事了,以她當時的名聲,一般人真是難以匹配,于是,她開始在演藝圈里注意,結果發現了當時的影帝金焰。
金焰是朝鮮人,因避難來到上海,他是苦出身,在電影院賣過票、當過場工、干過苦力,他雖然沒像王人美那樣有著科班出身的底子,但他外型俊朗,身材高大,而且聰明伶俐,表演天賦高,被導演相中后開始拍戲,一出手就不凡,先后主演了同部相當叫好的影片,一舉被評為影帝。
相對金焰,王人美算是后起之秀,金焰比王人美大4歲,更像一位哥哥,他對王人美非常體貼細心,寬容,甚至有些縱容,王人美在家是小妹妹,在中華歌舞團時,又因為老板黎錦暉是哥哥的朋友,受到的照顧自然與常人不同,后來拍電影,又順風順水,她的性格難免有些嬌氣,有些任性,愛耍小孩子脾氣,這些金焰都愉快地接受了,他很疼惜這個可愛的女孩。兩人交往不久后即宣布結婚,婚禮很簡單,樸素,一點不像是影帝的婚禮。婚禮定在除夕夜,那天聯華公司舉辦除舊迎新晚會。王人美和金焰都穿著普通的藍布褂,參加聯歡。當新年的鐘聲響起時,王人美和金焰各自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紅牌,掛在紐扣上。由當眾宣布王人美和金焰結婚。
簡單辦婚禮是金焰的主意,也許是因為他自幼飽嘗艱辛,后又享受榮華,對生活有著不同的體悟,他希望與王人美能夠簡凡地度過人生。
婚禮雖然低調,但還是轟動了上海灘,他們被稱為銀幕情侶,他們的日常生活也如同時下的大明星一樣,成為小報的娛樂談資。
婚后,王人美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兩年后,王人美懷孕了,然而就是王人美臨產之際,金焰卻在外地拍戲,幾番去電不歸,王人美只好在家人的陪同下進了醫院,不幸又是難產,費盡了千般痛苦之后,孩子終于出世,一個男嬰,可能是難產導致嬰兒有點缺氧,在醫院治療了幾天才得已恢復。但命運終究沒有放過王人美,幾個月后,孩子因肺炎不治身亡,這對王人美是徹底的摧毀,也由此,她開始在心里恨上了金焰,恨他在孩子出生之時都不曾來瞧一眼,恨他讓自己獨自應付那分娩時的劇痛,恨他對愛事業勝過愛自己和孩子。
爆發后,王人美暫時停止了演藝事業,為了響應抗日熱潮,王人美參加了一個進步劇社,用藝術的形式宣傳抗日,由于沒有了收入,王人美同時又找了一份打字員的工作補貼家用,這一切,看起來很正常,但大男子主義的金焰受不了,他認為女人結婚后就要在家老實呆著,由丈夫來養家糊口,這一次沖突,直接導致了分手。
與金焰分手后,王人美獨居了整整十年,直到1955年,王人美41歲之時,才在媒人的撮合下與著名畫家葉淺予結為連理。
[信息技術教育基礎實用擴展自主
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挑戰,世界各國都把發展信息技術作為新世紀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目標。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這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可見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形勢下,如何在信息技術教育中進行素質教育,是計算機教育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基礎性,實用性、擴展性和自主性四個方面進行考慮。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摘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體現創新精神;有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熟悉和解決實際新問題的方案。
(一)課堂教學的基礎性
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是要讓學生把握最基本的計算機學科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計算機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圍的普及,但是小學生真正有接觸過的,究竟還是少數,所以不能一上來就讓學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詞術語,這會讓學生敬而遠之,也就談不上教學效果了。如在學習運用"畫圖"程序繪畫時,需要設置前景色和背景色,這兩個詞學生不輕易聽懂,我是這樣來說的摘要:"我們畫圖時要用到筆和紙,用電腦畫圖時也一樣,要選好筆(前景)和紙(背景)的顏色……。"又如在介紹文件名時,學生經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擴展名,我用一個很簡單的比喻就可以解決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們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擴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區分各類的文件。"這樣,適當地應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對學生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喜好,而且能達到幫助記憶和理解的目的,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又如在熟悉電腦時,我讓學生學會辨別計算機的四大件(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標),并學會開啟和關閉電腦的步驟,隨后讓學生進入Windows,讓學生操作鼠標,讓他們打開畫圖工具,寫字板工具,甚至進入電腦自帶的游戲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當然要建立在平安的系統保護下),通過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喜好,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低年級的學生對于畫圖都具有濃厚的喜好,在教授完"畫圖"的基本操作后,為了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讓學生按照書上的圖片進行繪畫,而是給學生一個題目或是一樣事物讓學生自己創作、發揮。比如,我讓學生在"畫圖"程序中畫上自己的姓名。因為漢字是象形文字,每個文字的組成都有一定的含義,每個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圖畫。例如摘要:"林"字,是由兩個木字組成的,有的學生把一豎畫成樹干,一橫畫做彎彎樹枝,然后在下面加上兩片樹葉,就成了一個"木"字,復制一下就成了一個"林"字。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也可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從教學實踐中,我們意識到,信息技術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學科的知識,這要求任課教師除了把握本科知識外,還要把握一定的相關學科知識,綜合運用,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把深奧的計算機知識轉化為小學生所能接受的內容。
(二)課堂教學的實用性
大家知道計算機更新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我校的設備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從最初的中華學習機到現在的Pentium3處理器;從無盤工作站到現在的可以單機運行Windows軟件。芯片技術是按每18個月就進步一倍的速度向前發展的,因此,學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機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學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負。即使可以,教學內容要保證學生進入社會后仍適應社會需要,也是極其困難的。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學到一些實際的技能,為他們把握現代化學習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條件。
文字編輯軟件的應用在小學教學中還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漢字的錄入,漢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鍵盤輸入,而是把漢字轉換成字母或者數字表示的代碼,在將代碼送入計算機識別,是一種間接輸入的方法。現在要求小學生背誦某種和小學語文教學規范相悖的漢字編碼規則,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在小學進行漢字輸入的教學,其目的不在學習某種漢字編碼方案,而是學習打字技能,輔助和促進語文教學。所以"智能ABC輸入法"和"全拼輸入法"應是小學生首選的基本輸入法,它可以幫助小學生學習和鞏固漢語拼音,提高識字率。由于拼音輸入法存在不熟悉的字就無法輸入這一缺陷,所以應該輔助以其他的輸入方法,例如"微軟拼音輸入法"中就帶有手寫輸入的功能,可以幫助小學生對不熟悉的字進行輸入。而其他對小學生語文學習可能產生誤導的編碼都應該果斷屏棄。
鼓舞、指導學生大膽、靈活地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新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運用工具體現自我價值,我還結合一些節日進行電腦賀卡的設計。在圖文混合排版技術、豐富多彩的電腦繪圖、強大的功能和簡單的操作下,優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層出不窮。把優秀的作品打印給學生本人,還有利于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喜好。有的學生還利用課余時間制作小報,更多的同學則學會了運用電腦作為寫作、閱讀、熟悉世界的工具,為自己快速、高效的學習增添一個新的途徑。
在Windows環境下大多數軟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記事本"和"畫圖"程序的區別在于"畫圖"程序多一個工具箱和一個顏料盒,當把這工具箱和顏料盒隱藏起來后,就和"記事本"一模一樣了。當學生看到這樣的演示后,不但可以輕易地把握"畫圖",還可以舉一反三,達到知識的遷移,為以后學習其他軟件打下基礎,提高學習的能力,這也正是信息技術教育追求的目標。
因此,我認為,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注重解決實際新問題的教學,為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創造條件。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因此實用性應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課堂教學的擴展性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還要注重知識的擴展性,雖然主體是基礎教育,但是計算機也是一門活動課程。一些對計算機知識具有濃厚喜好的同學,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電腦。而簡單的程序設計語言是小學生初步熟悉計算機世界奧秘的重要途徑。
Logo語言的設計者之一的基爾代爾教授,在開發程序的想法是摘要:希望Logo語言能帶給小朋友們嚴密的計算思維和有趣的學習體驗。Logo語言既是一種程序,也是一種玩具,它能用直觀的運動來體現編程的結果,讓我們在游戲中進行思索,在趣味中學習。在歐美等國家Logo語言在小學計算機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為,Logo語言可以讓學生把握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這對于一些喜歡數學的同學來說,Logo語言對其綜合的思維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從程序設計的角度看,學習簡單的程序設計語言可以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高級程序鋪設道路。因此,我們在教學Logo語言時要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以學習一種"玩具"為出發點,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和特長。我校的電腦喜好小組,在完成基礎教育的前提下,根據自愿的原則,吸收部分對電腦有濃厚喜好的同學,進行Logo語言教學的試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四)課堂教學的自主性
小學信息技術課50%以上的時間是上機操作,而在操作過程中,幾乎大部分同學都會碰到這樣哪樣不同的新問題,非凡是在剛開始上機操作的時候,幾乎人人都喊老師我的計算機怎么怎么了,教師根本忙不過來,也就挫傷了未能輔導到的學生的積極性。個別同學對計算機的把握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有的同學都會用Photoshop處理圖片;制作Flas設計;甚至可以制作個人網頁,難道我們還要讓他們來學習"畫圖"程序嗎?而個別同學碰到新問題都不敢問老師,結果讓也時間白白浪費了。
問題是我們愿不愿意給自己機會去嘗試;即使嘗試了,又會用怎樣的方式、多大的熱情、何等的創意去完成;最后,又收獲了怎樣的成果,得到何等的發現,增加多大的鼓勵和推動力。
有些第一次我們是被迫去做的,即使不成功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愛因斯坦的第一次小學生手工課作品,是必須完成國學校作業,他做的那只歪歪扭扭的小板凳是笨拙、失敗的第一次。人們通常用這個故事來贊美永不放棄的堅持精神,因為愛因斯坦很努力地去做第二、第三個小板凳,而且也逐漸有了進步。但是換一個角度我們又可以理解為:以愛因斯坦那樣的高智商,原來也有不能完成的任務,他并不適合做一個木匠或者其他擁有一副好手藝的能工巧匠。他擅長的事情不在做手工,如果他強逼自己執拗地去做自己并不擅長的事情,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個平凡的工匠,少了一個偉大的數學家――然而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的人不知道為什么要強迫自己一輩子做不擅長的事情。
有些第一次是我們無意間的靈感沖動,看上去異想天開不切實際,卻常常蘊藏天才的思想。達?芬奇喜歡看鳥兒在天空飛翔,經過仔細觀察做出了他的第一個飛行器。他還沉迷于研究鏡子,秘密研制他的第一臺天文望遠鏡。可是他所生活的時代并不支持他的想法,許多無聊的人甚至趁機攻擊和誣陷他,說他是一個邪惡的巫師,在搞邪惡的巫術。最后教皇下了禁令,達?芬奇不得不放棄他那些領先了同時代所有人的偉大發明,直到幾百年后人們才明白,被他們扼殺在搖籃里的是多么神奇而驚人的作品――然而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的人害怕怪異的想法,拼命把自己塞在像制服一樣統一的社會標準里。
每個第一次都象征無限可能,發現我們的優勢和劣處,了解真正的自己。
第一次表現得好或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因此發現了怎樣的自己,這個發現對我們來說將是無比珍貴的人生跳板,將會送我們到更精彩美妙的地方去。
更妙的是, 生之中,我們將有無數的、只要愿意就會有的第一次……
報告一下大家用在“面子”上的東西哦――因為是女孩子,所以一定要有“BEAUTY初體驗臭美第一次”的調查樣本――
女生第一次使用化妝品的小報告
Sweetie/色彩地帶的唇彩,高一。因為是Twlns代言的,感覺水水的,一點也不粘不掛絲,贊!Vean/第一次用的是強生的寶寶霜,大概是小學三年級。當時是冬天,臉上很粗糙,媽媽帶我去超市的時候就順便去了化妝品專柜看看。我看中了這個,質感很好,掂在手里有點沉。奶白色,粉粉的,可愛得不行。當時還覺得蠻貴的,不舍得買,可是媽媽對我的選擇很滿意,可能是怕我硬買些成人用的吧。幸好當時選的是強生,到現在我都沒有脂肪粒,在女生里很少見。
Cherry/初中時候,珊拉娜的,去痘痘的,還注明是:輕度患者。只記得是一個小套裝,里面是什么就不清楚了……愛笑的哈哈妹/我在超市里買的曼秀雷敦潤唇膏,檸檬味的(貌似是的),大概初二的時候。我冬天嘴唇干裂就要用,效果還不錯。
Knut/搽臉的,我小時候用的是凡士林,小學三年級。俺娘讓俺用的,很好聞的,不刺鼻的,奶色的,看到就想吃的。Randy/我第一次買潤唇膏是在初那會兒,那是我自己買的,以前都是媽媽買的,是雅芳的產品。因為有親戚做這個產品嘛,其實感覺也不是太好啦。雖然這樣,我還是一直用這個牌子,估計今年要再另選了。估計雅芳的產品不適合我,用那些洗面奶之類的還會過敏,暈暈的。Jin/ZA的粉餅,高三,去年10月份剛開始用。因為朋友的推薦,說這個牌子用得比較好,價格方面也可以接受,而且學生用這個牌子粉餅的很多。
紫心風靈/妮維雅的唇膏,高一。看它順眼,不算很貴,很好用,主要由于秋季嘴唇易干裂,才想起來用的。
Summer/大概高中的時候吧,素兒的面貼膜。由于頻繁使用電腦,額頭處出油發痘很嚴重,就想補救下。以前聽廣播感覺素兒的產品還不錯,還問了身邊使用素兒的同學,反映良好。我就去買了素兒的控油祛痘面貼膜。敷完以后感覺很清涼,皮膚也很清爽光滑。
鐲子/第一次用香水,DIOR的,大一的時候。我覺得香水是很能象征愛情的東西,有前味、中味、后味,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感受。它是持久的,一小滴甚至可以延續半個月的幽香;然而同時,它又是易逝的,很容易被一些污濁的東西掩蓋。好的香水,就如同純潔美好的愛情吧。
貝貝/今年夏天。因為要軍訓,為了防止皮膚曬傷,買了丁家宜美白防曬霜和曬后修護精華。感覺防護效果還不錯,不刺激皮膚,清涼保濕舒爽不油膩,但是美白效果沒有體現出來。
懶懶/小學時候買的指甲油,為了臭美下就買了,紅色的,牌子好像是Red earth。
CC/美寶蓮的唇彩和亮亮的護甲油,大一。潤唇膏好像高中時候父母就有幫著買,第一次自己想到要買化妝品是去年國慶,因為大學了,也不怕被父母說不務正業,跟小姨去買了,感覺用著還不錯。
第一次遭遇假鈔
在學校附近的米粉店吃米粉,付賬時從錢包里抽出一張20元的紙幣,小姑娘服務生接過一看,說:“這張不對,不能收。”我懵了,沒反應過來什么意思,傻傻地說:“不可能的,不可能的……”小姑娘遞給我,說:“這張明顯不對。”我終于清醒過來,把包翻了個底朝天才找到足夠的硬幣給她。然后我在凳子上坐了會兒,心里翻江倒海。
我哪兒還記得是誰找給我的啊!放了一個多月沒舍得用的一張“大鈔”居然是假的,這么倒霉的事怎么、就輪到我頭上了呢?我拿起那張“紙”仔細端詳起來,為什么我看不出來呢?或許我應該拿它去買轉角處那家的手抓餅,賣餅的大嬸眼神不太好,可能像我一樣發現不了,要不就用在公交車站那個賣烤玉米的外地人身上,3塊錢一個,還能找給我17元呢。我東想西想準備給這張看著就生氣的廢紙找個下家,心里像壓了塊石頭。我知道自己是在助紂為虐,幫助它繼續流通下去,可是我自己也是受害者,不是么?為什么就該是我呢?不爭氣的熱氣涌進我的眼里,我覺得一陣悲哀。
我想無論如何我還定得找到組織。推開銀行門跟警衛說我要驗鈔的時候大概他也有點傻了,用求證的眼神看著我說:“驗出來是假的可是要沒收的。”我感激他的好心,跟他說我想知道該怎么做。他帶我來到柜臺前的驗鈔機前,把那張紙送進去,“嘟”的響了一聲,他說:“你看,是假的。”我說我想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他看了看我,然后敲了柜臺的玻璃窗,坐在后面的柜臺工作人員接過那張紙,又說了一句:“假的,要沒收的。”我這才知道好心的警邊剛剛又給了我一次機會,窮人都是好人啊,
他大概是同情我,假錢好歹也是錢啊。可是我第一次不想妥協,至少我想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做法。
柜臺人員花了十分鐘教我怎么辨別20元紙幣的真假。他很有耐心,以至于我很懷疑在此之前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做此等傻事。排在后面的人有點不耐煩,小聲嘀咕著“假鈔見得多了”,仿佛有點埋怨我沒事找事不可理喻耽誤他們的是間。是啊,我就是傻。轉頭要離開柜臺,工作人員喊住了我:“我要給你開張證明。”
接過那張證明的時候,我像是在經歷一個小而沉重的儀式。我能做到的就是這么多,可能一點用都沒有吧,不過人有時候還是想做一點不損人利己問心無愧的事。
第一次家訪
當班長不稀奇,當了班長還要負責家訪?這可是我平生難得的唯一一次經歷。作為班長,我可是堪稱保姆級的,像是帶人去吃飯啦,從管教所領人回來上課啦,幫人把染色的頭發洗回黑色等等。我只能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體膚……終于有一天,老師連家訪的事情都交給我了。
下午走進第一家,我同桌的家。看見他一個人在“喝”中飯――三碗不同的湯。見他父親不在,就教育了下他不要吃飯老是漏嘴,吃一半掉一半的,就趕往下一家。是坐我前排的小女孩,她有個哥哥是弱智,據說就是這樣才會有她。直到我出了門才想起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稱贊她哥哥很懂事上了。
第三家也是住在同一個弄堂的,我還沒到就見她跑了出來,說是跟媽媽吵架了,她媽媽非要拉她去弄堂理發店剪頭發,她一氣之下剪壞了媽媽新買的牛仔褲就沖出家門了。我還想:不是把藍頭發染回黑色了嗎?怎么還吵?看她臉還紅紅的,大概被打了,先勸她一起回了家。剛說了下最近的學習情況,嘴倔的她又和媽媽吵了起來,架是越吵越大,最后竟相互拉扯了起來。我第一次深刻地體會到女生火起來也是很恐怖的,兩人完全拋棄了母女的身份,就像兩個小女生因為一點點意見不合就推推搡搡,大聲嚷嚷得面紅耳赤,更有甚者,還扇起耳光來。我平生吵架的經驗已經很少了,勸架的本事更是zero(零),還是這么可怕的一種,我真想一走了之,跟門外的人說我不認識這家人。想想不能再讓她們打下去了,只能勉強擠進她們雙手的來回空隙里,好不容易讓她們分開了。好在她媽媽還算明理,她大概只是情急之下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管教女兒。我以自己的名譽向她媽媽保證會做好監督工作,調停了好一陣子才敢放心離開。
最后一家的爸爸也是火爆脾氣,我還在斟酌用什么詞匯的時候,他爸爸已經罵了起來。我那可憐的同學,本來就站在樓梯口那種危險的地方,又被他老爸吼得怕了,一個不小心就滾下樓梯,結果家訪就在手忙腳亂送他去醫院治療骨折當中結束了。
事后想想,那次的家訪好像根本沒有達到目的嘛,家訪不就應該類似告狀,將學生的種種“惡行”告知家長么?最后只搞得我驚慌失措,現在想來還心有余悸,我再也不要家訪了!
第一次走夜路
去青島的那輛大客車上,都是比我略小的孩子,他們興趣盎然地講鬼故事調節氣氛時,我拼命堵住耳朵,在車座上來回擺動。待我前座的女生拉了拉我的袖子,我才敢把眼睛擠出一條縫隙來看她,她非常嚴肅地告訴我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姐姐,全車的人都在看著你呢。”我遲疑著放下捂住耳朵的手,車子里少有的安靜,大家都一臉莫測地琢磨著我,連漂亮的導游小姐都笑瞇瞇地看著我……
孩子畢竟是孩子,當三三子進了青島,兩邊路上繁華漂亮的建筑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我松了口氣。可是到了賓館,我才發現事情并不是那么簡單,他們要洗澡了,這個沒有肥皂啦那個沒有牙膏啦,連導游小姐也拜托我去幫他們買。我難堪地擺手,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管教得那么嚴,回家超過六點都要盤問個清楚,我何曾獨自走過夜路呢?導游小姐掏出手機給我,“你是這個團里比較大的孩子啊,讓許婕她們幾個高二的和你一起去吧。”我不好意思拒絕,只好硬著頭皮接過錢和手機。
盡管只拉上了許婕,總也比一個人上街要好。我惴惴不安走在夜幕降臨的街道,穿過一條短短的沒有人的街道,我感覺每一步都像走在我的心尖上,噠噠噠,心跳震耳欲聾。街燈發出慘淡的燈光,有飛蟲繞著光暈亂飛,這現在想來非常安寧的景致,在那時簡直是《午夜兇鈴》的某個特寫鏡頭。許婕湊過來,聲音顫抖地問我:“好像有人在跟著我們?”幾乎沒經過大腦思考,我尖叫了一聲就往前沖,步子亂成一團糟,平衡也控制不了,摔了一跤。我驚恐著爬起來,又很有正義感地回了頭,想看看許婕怎么樣了,結果,我看到了一個十分令人氣憤的情形,許婕也跌落在地,不過估計是笑得抽筋了吧。“你你你你……我……”我激動得舌頭轉了好幾個彎。許婕就跟小兔子似的從地上跳起來,一把挽住了我的臂彎,我的一拳擊在了棉花上,只好悻悻地由著她親密地粘著自己,笑得春風滿面。
到中心地段,人漸漸多起來,有很多老人穿著最普通的背心,在路邊的樹陰下乘涼聊天,蒲扇拿在手里裝模作樣地擺動。青島因為近海,一直部有濕潤和清涼的海風,街道最熱鬧的地方是燒烤店,這里幾乎全部是海產,魷魚和蟹肉在慘淡的燈火下泛著珠寶一樣溫和的光澤。我們沖進超市買了東西,然后又沖出來跑到燒烤店的露天小桌上,點上幾盤小吃,裹著一層辣油,熱乎乎的,我們吃得暢快極了。
和許婕回去的時候真的有點燈火闌珊了,我們歡欣且不舍地在美好的夜晚從青島美麗的街道穿過。導游小姐笑笑地問我如何?我裝作不高興,她急急地解釋:“我真沒有故意鍛煉你的意思,真的沒有。”
這真是蹩腳的解釋,對吧?
第一次,一起來做!
第一次競選班長失敗,以致讀書時候的“官運”一直不好,倒是做了12年、的語文課代表;第一次發表文章,興奮得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我是個天才;第一次去吃KFC,沒有拿到開心兒童樂園套餐的玩具,耿耿于懷了幾星期;第一次被老師罵,漸漸罵習慣了;第一次被爸媽打,家里自然弄得雞飛狗跳;第一次通宵,已經記不起來自己究竟在那個夜晚,做了些什么……
上大學后沒有這樣的“教育”,反而覺得挺懷念的,每一個“第一次”串聯起來,仿佛構成了我們的一部成長史。從上海去北京做交換生的日子里,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而我的室友大部分來自中國農村。每當我拿了稿費,總是會向大家“報告”(請客)一番。有一次,我提議全寢室一起去喝奶綠。室友們對奶茶不陌生,但對奶綠有些不了解。經我一番介紹之后,全寢室出動,人手一杯珍珠奶綠或者胚芽奶綠。她們都覺得非常好喝,而目不斷跟我分享“一杯奶綠”的感覺。
我突然覺得,能夠分享別人的“第一次”,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把我自己喜歡的東西介紹給別人,別人也能夠愛上它,實在太酷了!如果你能夠走進別人的故事,別人也能走入你的故事。生活也許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告訴我們,無論有多偉大的成功,多痛苦的失敗,與人分享,與人共度。人與人,能夠建立某種聯系,維系著友誼、記憶。
Summer同學今年冬天力邀我去玩桌球,那是我第一次玩。用極為不標準的姿勢,體驗著一點也讓我興奮不起來的斯諾克運動。Summer早已久經沙場,教我怎么樣握竿、教我比賽規則。可惜我不是一個好學生,絲毫不能體會到其中樂趣,只覺得站兩個小時,玩一場不會出汗的比賽,買在太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