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神態是指人臉各個部位的動作和變化。神態描寫,就是指描寫人物臉部細微的表情和姿態。出色的神態描寫能折射出人物心理,能讓讀者更直接的感受出文章中人物的情緒波動,凸顯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讓文章中的人物更加形象,讓文章更加生動,同時對表現文章主題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1 找準部位
神態描寫究竟涉及哪些部位?作文中教師只是一味強調要注重神態等細節描寫,學生也不知道具體寫哪個部位?其實神態描寫的有效范圍是人的臉部,通常指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臉頰、胡子等部位。神態專指臉部表情態度,描寫臉部細微動態變化就是神態描寫。
2 抓準特征
神態描寫與肖像描寫不同,肖像描寫的主要目的是讓讀者再現人物形象特點。肖像描寫中也有臉部的描寫,且與神態描寫的范圍相同,但是側重點迥異。肖像描寫中的臉部描寫是人物內心平靜時臉部的本真狀態,相對神態來說是穩定的,是一種靜態下的描寫,描寫時常用表示形體特點的詞語,例如:圓圓的臉蛋,瘦削的臉形等等。
神態是人情感發生變化時面部動態變化的一種狀態,人的情緒有喜怒哀樂等,神態會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變化。例如“柳葉眉”是眉毛靜止時的一種形態特征,屬肖像描寫,而“眉毛上揚,像細細的拱橋”則是人開心時眉毛發生的變化,則是神態描寫。
神態描寫要抓準各部分的特征,例如眼睛是瞪大還是瞇著,眉毛是上揚還是耷拉著,鼻子是開還是合,嘴巴張大還是抿著,臉是緊繃還是露出了小酒窩。只有抓準特征方能顯出“神”韻和“神”味。
一般來說,面部各個器官是一個有機整體,協調一致地表達出同一種情感。當人感到尷尬、有難言之隱或想有所掩飾時,其五官將出現復雜而不和諧的表情。
3 定準方法
3.1 仔細觀察人物神態的細微變化,準確把握住人物神態特征。比如笑,“微笑”是反映發自內心的喜悅;“歪起一個嘴笑”是表示心懷鬼胎,不懷好意;“張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現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現笑得痛快。可見只有觀察清楚各種神態的特點,才能在描寫神態中反映不同的意義。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在同一場合的神態往往是不一樣的。年齡相近,性別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對待同一件事,他們的神態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碰到不同的情況時,他的神態也會不一樣的:高興時“嘴角上泛起一陣漣漪,眼睛笑成了一條縫”;傷心時“鼻子兩翼一掀一掀”;緊張時“不住地喘氣,臉色灰白,雙眉緊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憤怒時“豎起了眉毛,眼珠子瞪得像要彈出來似的”。發愣時“兩眼直呆呆向前望去,木頭一般地站在那里”;哭泣時“亮晶晶的淚珠在他眼睛里滾動,然后,大大的、圓圓的、一顆顆閃閃發亮的淚珠順著他的臉頰滾下來,滴在嘴角上、胸膛上、地上”。
3.2 展開想象和聯想,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人物神態時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人物的神態將刻畫的更加細致,更活靈活現。例如運用比喻描寫人物高興時的神態:眉毛上揚,像細細的拱橋;眼睛瞇著,就像兩條細細的縫;嘴巴咧開了,露出潔白的牙齒,臉紅彤彤的,像三月的桃花;她的臉好象綻開的白蘭花,笑意寫在她的臉上,溢著滿足的愉悅;她聽到這兒,噗哧一聲笑了,就像石子投進池水里,臉上漾著歡樂的波紋;他愉快的笑了,臉上的皺紋宛如一朵盛開的金菊;聽者女兒的敘述,母親的嘴巴像敲開木魚般地笑開了。
3.3 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描寫人物的神態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離開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需要,為寫神態而寫神態。
3.4 要同動作和語言描寫相結合。神態描寫要結合在人物行為或語言敘述中,這樣可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4 用準詞語
1、題目要新穎
2、要有好的開頭和結尾3、作文的內容要充實,要升華主題4、每段之間要抓住題目避免跑題
5、文中要運用好詞好句或成語
6、文中的事例不能太庸俗,要有一定的吸引能力
7、篇末點題。
怎樣寫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寫你的所見、所聞;寫你的親身體會;寫出你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
2、寫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比如,平時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開頭及結尾。以備考試用之。
3、多讀書,用心讀,學會借鑒。好的文章、好詞、好句,學會積累。
4、確立新穎、獨特的文章標題。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堅持寫日記,既能練筆,又積累了素材。
6、學會引用名人名言,引用古人的詩詞歌賦,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說服力。
7、好詞好句的用法,好詞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給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華。但要恰到好處,不宜過多,過多會顯得華而不實。
8、學會套用,即變通的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此類文章,是指以寫事為中心,通過對事情的描寫,反映人物思想,社會變化等問題。
1寫清楚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使敘事具有完整性。
寫好記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事情的發展規律,把事情交待清楚。也就是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發生,發展和結果這六大要素。
要想文章內容完整,主題明確,六點中的事情的起因,發展和結果最為重要。
2注意選擇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典型材料。
小學生寫記事作文,一般都是些自己身邊的熟人的平凡小事,那么,就應該越具體越好。生活中的小事很多,要從中選擇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表達文章要求的深刻道理。
進行描寫時,應對事件的起因,人物的行動等進行細節描寫,特別是對文章的重要部分,如事情發展的關鍵時刻和小學記事類作文要點
部分,應該寫得越具體越好。詳細刻畫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
小學寫人類作文要點
1抓住人物特點,對人物外貿描寫做到形神兼備。
只要善于觀察,就會發現每個人的外貌都與別人不同,外貌特點,如容貌,神態,姿態,服飾等,往往反映著人物不同的個性和心理。這些特點的描寫要做到時刻為文章的中心服務,外貌描寫應力求做到符合人物的年齡,身份,經歷和個性,決不能出現“千人一面”的傾向。
2把握人物特點,注意對人物語言的描寫,要做到“言為心聲”。
在生活中,人們的個性,職業,年齡及所出的時間,環境和地位不同,說出的話也不會完全相同。一個人的語言,就是他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因此,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語言描寫,時刻做到“言為心聲”。
1、描寫人物神態的詞
神采奕奕 眉飛色舞 昂首挺胸 驚慌失措 漫不經心
垂頭喪氣 沒精打采 炯炯有神 愁眉苦臉 大驚失色
2、描寫學習的詞
學無止境 學而不厭廢寢忘食爭分奪秒不甘示弱全力以赴真才實學
孜孜不倦 力爭上游好學不倦笨鳥先飛披荊斬棘不學無術聞雞起舞
勤學好問 自強不息 發憤圖強 只爭朝夕
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北宋?王安石 最早描寫春節的詩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北宋?蘇軾
5、描寫夏天的成語和熟語:
烈日炎炎 浮瓜避暑 驕陽如火 皎陽似火 赫赫炎炎 炎炎夏日 炎陽炙人
烈日當空 狂風烈日 火傘高張 吳牛喘月 流金鑠石 五黃六月 浮瓜沉李
夏日炎炎 綠樹成蔭 椅席炙手 熱不可耐 暑氣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陽似火 驕陽似火 火日炙人 火輪高吐 火云如燒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陽酷暑 夏山如碧 夏樹蒼翠 夏水湯湯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熱氣騰騰 鑠石流金 爍石流金 流金鐵石 燋金鐵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吳牛喘月 長天當日 赤時當空 炎天暑月 暑氣蒸人 汗流浹背
渾身出汗 汗流浹背 汗流洽背 遍體生津 流汗浹背 揮汗如雨 揮汗成雨
社會大轉盤(一)責任心
教學內容:社會大轉盤(一)
教學目標:1、學會細處著筆,深度挖掘來描寫社會生活。
2、
培養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心。
教學重點:學會細致描寫社會生活。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感恩之心。
教具準備:無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知識搶答,導入課題。
1、兩個同學在教室里吵起來了,你該怎么辦?
2、在同學家里做客,看到房間里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想摸想看想玩,怎么辦?
3、發現小偷在偷東西,你會怎么辦?
4、向別人借書,不小心弄濕了,怎么辦?
5、一次獨自在教室踢球,踢壞了一塊玻璃,你會怎么辦?
小結:同學們回答得太好了。大家都是生活的小主人,而我們的社會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肩上都扛著一份責任,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責任心在農民的鐮刀下,在司機的方向盤上,責任心在忙碌的雙手和專注的眼睛里,責任心更是在無私奉獻和溫暖的關愛中。今天,讓我們走進社會大轉盤中體會社會責任心!
二、亮點賞析,悟一悟
1、談話導入:丹麥的哥本哈根是一個很干凈的城市,城市的干凈源于每一個人的努力,因為他們都做到路要拾“遺”。
2、欣賞《路要拾“遺”》
思考:
①閱讀文章的開頭,有什么特點?
②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③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體會其妙處
④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有怎樣的感悟?
⑤體會文章題目的含義。
3、小結:作者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切身體會到了路要拾“遺”,在描述的過程中,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及心理描寫,從而感悟到責任心的重要,并抒發了自己的感悟。
三、寫作寶典(通過范文,學生說,教師總結)
1、選取感悟最深的有責任心的故事來寫
2、細處著筆,抒發真情實感。
3、中心明確,思想積極向上。
第二課時
一、輕松一刻(巧答成語)
最差的視力——鼠目寸光
最先進的做飯——無米之炊
最短的季節——一日三秋
最大的手掌——一手遮天
最珍貴的時光——一刻千金
二、我閱讀,我快樂
1、閱讀《成長的腳印》,劃出好詞句,細節描寫,完成課后習題。(十分鐘)
2、體會作者對成長的感悟。
3、一分鐘記憶:將課后“讀中巧學”中的詞句記在腦中。(可以用各小組比賽的形式)
三、拓展訓練營(重點訓練:二十分鐘)
溫馨提示:(要求學生充分思考,討論)
a、根據范文和閱讀訓練,總結寫作范圍;
b、根據寫作寶典,明確寫作重點及中心。
各組學生選代表分類,老師總結:
1、他人有責任心的事例(親眼所見)
a、門衛在下雨積水后,背老人小孩過去
b、鄰居主動打掃樓道
c、老師帶病、帶傷,給學生上課
2、自己有責任心的事例
a、教室的窗戶破了,我主動修理
b、同學吐了,我主動清理污物
3、我為班級獻一策
a、為方便同學看書,號召大家做圖書柜,收集書…….
b、為班級做垃圾回收箱
c、為合理地擺放打掃工具,找了塊橫木,釘在墻上……
小結:看來責任心真的很重要,它不僅是做人的準則,而且是我們行為的規范,讓我們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吧!通過訓練選材,同學們搜索到了他人有責任心的事例,還說了自己有責任心的事。希望同學們抓住細節描寫,寫出內心的感受,突出責任心讓社會更美好的主題。
四、我用妙筆,寫一寫
1、學生討論,自己想寫的題目
2、教師出示參照題目:
《這就是責任》
《這件事,教育了我》
《真想不到》
《班級因我而精彩》
《責任在我心中》
五、比一比收獲
在社會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而我們在寫這類文章的時候要選取典型、新穎、真實的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并寫出自己對生活的感悟。
六、家庭作業:(略)
提示:家庭作業應體現兩點:1、對好詞好句的積累;2、對閱讀習題的訓練。
七、板書設計
社會大轉盤(一)
亮點賞析,悟一悟
開頭:總領全文,倒敘
正文:切身體會路要拾“遺”
納悶——莫名其妙——委屈——解釋——虛心接受
結尾:感悟,點題
中心:責任心讓社會更美好。
寫作寶典:
1、選取感悟最深的有責任心的故事來寫
2、細處著筆,抒發真情實感。
3、中心明確,思想積極向上。
我閱讀,我快樂
《成長的腳印》
1體會作者的感悟
2體會細節描寫。
拓展訓練營
1、他人有責任心的事例(親眼所見)
a、門衛在下雨積水后,背老人小孩過去
b、鄰居主動打掃樓道
c、老師帶病、帶傷,給學生上課
2、自己有責任心的事例
a、教室的窗戶破了,我主動修理
b、同學吐了,我主動清理污物
3、我為班級獻一策
a、為方便同學看書,號召大家做圖書柜,收集書…….
【關鍵詞】質疑能力 教學策略 語文課堂
語文課堂質疑能力的培養,無疑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的素質教育打下基礎,同時也為自身的成長提供了保障。“創新必先有疑,質疑方能創新。”課堂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從解決問題到提出并解決問題,這樣教學才能獲得成功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初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質疑的方法和策略:
一、創造氛圍,敢“疑”人先
茫茫書海,知識無窮,學生怎會無疑可問呢?只不過歷來講究師道尊嚴,教師享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即使有“疑”,可能也被嚇到九霄云外去了。因此,要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創設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至關重要。
首先,教師要降低學生提出的問題的期望值,以寬厚的胸懷容納每一個幼稚無理的問題。當學生提出一些有質量的問題時,教師不僅組織討論,而且張貼示范。對學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問題,教師不能橫加指責,一定要持寬容態度,要允許學生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歡迎質疑。學生畢竟認知基礎較低,閱歷有限,對于閱讀材料的主旨等不太可能一上來就能準確把握,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允許膚淺,允許不完整,甚至允許錯誤,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另外,教師對學生質疑中出現的偏離教學主旨,或錯誤的提問,要合理引導,不能一棍子打死,在予以正確點拔的同時要肯定其敢于提出問題的勇氣、意識。在這樣寬松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沒有心理上的壓抑,沒有形式上的拘束,容易讓更多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質疑。
其次,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教學態度做到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去除師道尊嚴帶來的居高臨下的威嚴之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以親切的微笑迎接每一個提問,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為每一個敢問不會問,會問不敢問的同學解除后顧之憂。
請看特級教師錢夢龍的教學片段:
師:有的同學提出來冬天象征黑暗是不是呢?
生:不是的。當時時間正是冬天。
生:我認為是的。寒冬過去,春天就要到來。(笑)
師:這個想象很有詩意,很有道理。
生:不過我認為作者在這里還是要渲染一種荒涼、蕭索、冷落的氣氛。如果不是這樣寫而是寫故鄉鳥語花香,行嗎?
生:老師,我認為鳥語花香也可以。這要寫人物心情的不高興就可以了,而且這一襯托,效果就會更強烈。
師:對,對!你比老師高明。(大笑)這種手法叫反襯。
這是富有個性的對話,用葉瀾教授的話來說,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
二、尋找關鍵語句,指導學生質疑
學起于疑,思源于疑。疑就是問題。問題是思維的火花,學生在閱讀中能發現和提出問題,是獨立思考的表現。教師要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就要引導學生能在文章看似平常,實有深意的文字中質疑,也就是找尋文章關鍵詞句。關鍵的詞語是指記敘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詞語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詞。這些詞語是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點,表現人物品質的;說明文中最能說明事物特征的詞語及一般文章中與中心有關的用得好的詞語。關鍵性語句是指包括最能體現文本中心和作者寫作意圖的語句;最能體現人物思想品質的語句;蘊含哲理、含義深邃、耐人尋味的議論性抒情性語句;妙用各種修辭、描寫方法的語句;概括性強的段落首括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或前后文內容結構相照應的語句等等。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默讀、朗讀、聽讀等各種方式,快速捕捉關鍵詞句并作圈點勾畫,同時從以下角度加以質疑問難:所圈點勾畫的詞、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要用這個詞句?能否刪去或用別的詞句替代,理由是什么?它在文章的結構上、內容表達上、語言運用上有何作用?圈點的詞句與文中哪一個詞句相互照應?這些詞句表現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
如魯迅的《孔乙己》,文中多次出現了“笑”,這個“笑”實際上是作者精心構思的“文眼”。抓住這個關鍵字設疑提問,就可以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發掘文中所蘊含的深意。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笑”字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孔乙己的可笑之處?周圍的人為什么都譏笑孔乙己?孔乙己在譏笑中悲慘死去,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是什么?我們讀了《孔乙己》非但笑不出來,反而還有隱隱作痛的感覺,這是為什么?這些問題處處問道點子上,個個能激起思維的波瀾。“笑”的問題研究透了,學生對全文也就讀透了。
三、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質疑
學生如果能經常質疑,他的求知欲就會加強,質疑的興趣會更濃,就會出現自主質疑的局面。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讓他們在解決新問題中再次提出實際的問題。
如教《愚公移山》,就可以這樣導入:我們常常用一個成語來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并且這個成語在格式上與“精衛填海”相似,這個成語就是――愚公移山。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愚公為什么要移山?愚公憑什么說可以移走大山?愚公又是怎樣移走大山的?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的行為?假如你是愚公,你會怎么做?諸如此類的帶有趣味性的問題,既可以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很快地把學生導入到探究的情境中來。很顯然,學生們為了發現問題,開動腦筋思考,挖空心思的找疑點,為深入理解這篇文章作了鋪墊,我也及時的表揚了這些同學。
教學時,我結合學生們愚公的認識,圍繞“我們從哪兒可以看出愚公的決心和勤勞?”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勾勾畫畫,寫寫議議,來釋疑解難,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悟也就水到渠成。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積極思維,通過讓學生課前預習質疑,教學中挖掘教材,激疑、引思,使得文章的重難點體現的淋漓盡致。課后學生的發展性質疑、探尋,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也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教師只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之花就會慢慢綻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