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夸父追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夸父追日范文第1篇

早期對太陽的研究主要依賴于天文望遠鏡。但由于大氣層的影響,從地面觀測太陽受到很大限制。

航天時代開啟后,發射人造探測器前往太陽附近成為可能。1960年3月11日,美國發射了“先驅者5”號太陽探測器,這是第1個探測太陽的人造飛行器。1962年3月到1975年6月,美國發射了“軌道太陽觀測站”系列探測器,獲得了大量的X射線、伽馬射線和紫外線觀測數據。“阿波羅計劃”結束后,美國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在服役期間,“天空實驗室”拍攝了15000多張太陽照片,發現了日冕洞,也就是太陽表面在x射線波段暗色的區域,這是太陽風的出口。1980年,美國發射了“太陽峰年”(SMM)衛星,發現了日冕質量拋射現象。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后,科技的進步使人們對太陽的探測更加深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尤利西斯”

1990年10月6日,“發現”號航天飛機攜帶“尤利西斯”號探測器升空。與以往的太陽探測器不同,“尤利西斯”號的軌道經過太陽的兩極,主要目的是研究太陽的極區。“尤利西斯”號總重380千克,攜帶有9種探測儀器。1992年8月“尤利西斯”號飛越木星,利用木星引力改變軌道,偏離黃道面轉向了太陽的極區。1994年6月26日,它經過位于黃道面70。的太陽南極上空,看到了人類從未見過的太陽極區景觀。它對太陽極區的磁場、太陽風、日冕等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測量。1995年2月,“尤利西斯”號飛越太陽赤道,同年6月,“尤利西斯”號在飛臨太陽北極上空時又對這一極區從未見過的情況進行了探測。

長壽的太陽觀測衛星

1995年12月2日,美國和歐洲空間局聯合研制的太陽觀測衛星(SOHO,其全稱為“太陽和日球層觀測臺”)發射升空,開始了一次規模空前的太陽探測活動。SOHO總長3.8米,重1850千克,攜帶有太陽大氣遙感儀、太陽風測量儀、太陽震動測量儀等11種探測儀器。sOHO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引力平衡點(第一拉格朗日點)日暈軌道上運行,不受引力干擾,晝夜不停地工作,探測太陽的內部結構、最外層和太陽風的起源與組成。

升空不久,SOHO就捕捉到太陽噴射現象,拍攝到了最清晰的噴射照片。1997年,SOHO又發現太陽表層之下的高溫等離子體。1998年,SOHO發現在太陽上存在巨大的太陽旋風,其大小與地球直徑相當,時速竟高達50萬千米。1999年初,它又發現太陽風來自太陽表面蜂窩狀磁場的邊緣。太陽磁場像繃緊的琴弦一樣,被碰撞時會產生振動,當其振動頻率與周圍呈螺旋狀運動的帶電粒子的頻率相同時,帶電粒子就會得到巨大的離心加速度,從而使太陽風達到驚人的速度。

太陽觀測衛星SOHO原定服役兩年,但成就斐然,不斷有新的發現成果,退役時間也一推再推。SOHO是人類宇宙探測歷史上最成功的杰作之一,它已經為科學界提供了大量有關太陽活動的信息。按照目前的計劃,SOHO將于2009年12月結束光輝的一生。

“起源”號的太空雜技

在以往的探測活動中,探測器只能夠通過獲取太陽的電磁波輻射來對它進行研究,而人們一直期望獲得太陽本身的物質。“起源”號就擔負了這樣的使命。2001年8月,“起源”號從佛羅里達發射升空,達到距離太陽1.48億千米的軌道,繞太陽飛行了兩年半,采集太陽風粒子。“起源”號的軌道遠在地球磁環境之外,可以避免地球磁場對太陽風粒子造成污染。科學家們期望通過采集到的太陽風粒子,能夠探明太陽究竟由哪些成分組成,獲得關于太陽和太陽系形成的重要信息。

“起源”號也不負眾望,2004年圓滿完成了采集任務。按照計劃,在返回地球進入大氣層之后,“起源”號將展開翼形降落傘,并由好萊塢特技演員駕駛著直升機在空中進行回收,因為著陸的撞擊可能使采集到的粒子樣本受到損壞或者污染。然而“起源”號為期三年的太空之旅卻在最后一刻近乎功虧一簣。2004年9月8日,當“起源”號前衛的碟形返回艙進入稠密大氣層之后,由于傳感器故障,降落傘并不如預想的一樣展開,返回艙過快的墜落速度和不規則的翻滾使最優秀的好萊塢特技演員也束手無策,最后“起源”號以每小時約300千米的速度一頭扎進猶他州的沙漠。還好,搶救工作表明,采集到的太陽風粒子樣本并沒有完全損壞,“起源”號計劃部分取得了成功。

新的階段

2006年9月23日,由美國、英國和日本聯合開發的“太陽-B”探測器在日本鹿兒島成功發射,標志著新一輪太陽探測活動的開始。在今后三年內,“太陽-B”將在距離地面約600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太陽耀斑的形成以及太陽大氣的變化情況。太陽耀斑是太陽表面發生的巨大爆炸,其產生的能量相當于十幾億兆的TNT,如此巨大的能量來源于太陽磁場。當太陽磁場內儲存的能量瞬間釋放時,就產生了太陽耀斑現象。太陽耀斑噴發時,常伴有密集的磁場沖破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和陰暗區域,并在太陽的表面形成一個等離子區,向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和衛星發射出高能粒子,比如質子,這些高能粒子可以在十幾分鐘內飛臨地球,它們會對地球的磁場造成嚴重的影響,干擾航天器的工作,破壞無線電通訊,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災難。目前科學家們對太陽的了解已經相當深入,但仍然不能準確預測災害性的太陽活動。人們期望“太陽-B”能夠將這方面的研究向前推進一大步。

夸父追日范文第2篇

今天,我長大了,學習了地球的公轉與自轉,學習了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多么遙遠,學習了太陽的東升西落,也知道人們要觸摸到太陽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我當初幼稚而天真的想法被科學撲滅了,但無法撲滅的是夸父那永不放棄的情懷。他丟棄那兩點一線的平淡,努力地去追求,追求,盡管累死也不放棄他那個永恒的夢想。

夸父的努力,夸父的自信,夸父的敢做敢言,使我向往,使我崇拜。他的那種特殊的“不自量力”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天空大大方方地藍著,這個下午開啟了我萬里胸懷的豪情,像一把鑰匙。我愛好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像夸父般拼命地去追求,只為尋求那個心中永不褪色的夢。我趴在窗前,望著窗外的碧藍,它令我想笑;天邊堆垛的云,讓我想跑。

我愛好做白日夢,夢見自己的夢想之舟在不斷追求的呼喊聲中駛向彼岸,為自己追求的靈魂戴上成功的光環。于是醒來后又不斷地去追求,不斷地去探索。

我突然驚覺到自己有了夸父的血統!

不知道當初那個被追的太陽是否在長河平原上踏下幾個慌張的腳印?天空以變幻的藍色鋪敘,云以干凈的手法描繪,然后交給我眼睛去印刷,我們都在敘述一個夸父的故事,那個古老卻仍年輕的神話。

夸父追日范文第3篇

每逢元宵節,廈門都會舉辦元宵燈會。在元宵節的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了園博苑看花燈。

大約晚上六點半,我和爸爸到達了園博苑。

過了寫著“2013廈門元宵燈會”的大門,再走一段距離,就能看見一個水池。水池上,有許多活蹦亂跳的“小魚”,還有許多千姿百態的“荷花”。這時,我仿佛看見了活蹦亂跳的小魚,在水池里歡快的嬉戲,荷花為它們遮雨。我們又繼續往前走,走到廣場上,看見了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那樣子,好像要把生機鋪灑大地。我們還在廣場上看見了一位“真人豬八戒”,說白了就是人扮演豬八戒。

我們又走到了“花燈展區”,這里的花燈更多更漂亮,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麒麟送寶”、“美麗思明區”、等。“后羿射日”是神話英雄后羿已射下了幾個太陽,他左手持弓,右手搭箭,準備射太陽,保護百姓平安。“夸父追日”也出自神話故事,這里的夸父正跑過橋,馬上就要追上太陽了。

晚上8點,我和爸爸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我感受到中國人過年時候的氛圍是多么的美好啊!

夸父追日范文第4篇

一、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從思想上動員學生積極參與

教育家程頤曾說:“教人未見意趣,心不樂學。”美術教學追求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廣泛的美術情境中認識美術,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豐富生活,形成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美術教學中,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情感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然而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故事、謎語、兒歌、游戲等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1.以趣味導入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天邊的彩虹》一課,采用謎語的形式引入課題。“雨過天晴掛天上,身材細彎像座橋,讓我仔細數一數,七種顏色真漂亮。”這樣彩虹更加形象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課程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2.創設故事情境,渲染課堂氣氛。

在低年級的美術教學中,用故事串聯教學,能讓學生在故事中輕松學習。如《小兔的奇遇》一課,我講述自編故事:小兔生活在大森林里,一天它去采蘑菇,遇見了一只小刺猬……故事繼續,在講述的過程中不斷發問,拓展學生思路,讓學生參與創編故事,凸顯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并從中得出小兔的奇遇奇在哪?你還安排了哪些奇妙的旅行?引導學生展開聯想,使學生沉浸在小兔奇遇的探索中。創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聯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游戲激趣,樹立探索精神。

在美術教學中,游戲是一種重要的形式,也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好方法。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精神放松,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中獲得知識,學到技能。如教學《色彩的魔術師》時,我任選三原色中的兩種顏色相調和,調出另一種新的顏色,這一變化學生覺得很新鮮,很好玩,興趣頓生,個個躍躍欲試。學生動手嘗試,最后發現了規律,知道了紅加黃變為橙,紅加藍變為紫,黃加藍變為綠,在實踐中得出了結論。這樣的教學有新意,學生覺得新鮮,激發了他們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在不斷嘗試中提高了動手能力。

4.活躍課堂氣氛,深化主題。

“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里唱大戲。媽媽去爸爸去,小寶寶也要去。”在《看大戲》一課,我播放拉大鋸兒歌視頻,把兒歌和戲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導入本課,使原本抽象的戲曲文化貼近學生的生活。聽著看著,學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熟悉的戲曲,比如《女駙馬》、《劉大哥講話理太偏》等,有的還試著唱了起來。這樣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增進了學生對我國戲曲的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指導學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法。

采用這一方法有利于學生積累創作素材,以親身體驗啟發創作靈感,從而把眼睛觀察到的落實到畫筆上,繼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如四年級的《昆蟲與花朵》一課,先讓學生課前到學校的小花園觀察,并且運用寫生的方法加深記憶,課堂上學生的繪畫熱情高漲,紛紛對自己觀察到的事物進行二次創作,畫面栩栩如生。這一做法,讓學生更加熱愛美術創作。

2.重視學生的技法訓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在教學中,把加強技法訓練與教學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進行創作。根據不同的內容,合理運用美術技法,能大大提高作品的欣賞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如:在《下雨了》一課教學中,我利用油畫棒不溶于水的特點,用油畫棒畫出雨中的風景和雨滴,再用水粉顏色渲染背景。這樣一幅雨景便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運用繪畫技術,大大地提高學生創作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繪畫技巧,提高動手能力。

3.利用情景再現的形式,創設情境,增強感受,啟發創作。

《夸父追日》一課主要的學習活動是讓學生了解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并根據夸父追日的故事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利用泥塑的形式,生動地塑造夸父追日的形象。上課伊始,請出夸父的扮演者生動再現夸父追日的情景。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探討夸父的各種動作,并用手中課前準備好的鐵絲人物框架模仿夸父的動作。通過小組合作,分析、研討、探究等方式嘗試泥塑人物。課堂中引入情景劇的形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提供動手參與機會,提高學習興趣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創造學習氛圍和環境,提供更多的動手參與機會。

1.小組合作交流,可以有效地取長補短,讓學生在互動中增長知識。

通過切身體驗與小組交流,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更好地發揮群體互補的優勢,使學習變得更有效率,更富有創造性。這樣不僅能提升人格和張揚個性,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協作精神,增強學習效果。

夸父追日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夸父 悲劇 精神 審美

在漫長的蠻荒的遠古時期,古人在面對未知與惡劣的外在環境時,總以或崇拜、或畏懼的心理來解釋所有的自然現象。這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由于當時人類自身的弱小,他們常常以幻想的方式塑造或神化一些英雄人物,來表達戰勝自然險阻的愿望。在中國遠古神話中有這樣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夸父。《山海經.海外北經》記錄了夸父的故事:“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桃)林。”【1】(p136)據考證,夸父是一個族名,而這則神話中的夸父是一個夸父族人。對于夸父追日原因及意義的研究,前人已有不同的看法,但究竟是為何因還沒有一種令人十分信服的說法。本文將不細究夸父逐日這則神話所反映的本原,而是僅從審美與文化的角度來探究夸父行為的悲劇形象及其精神困于自然現實的無奈,所體現出來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一、 英雄之悲劇美

《山海經》是戰國時人對于流傳已久的神話傳說的記載,也是收集記錄古代神話最多的一部神話古籍。在生產力極為低下原始時期,古人面對一些未知的自然現象,或恐慌、或敬畏。通過閱讀神話故事,我們可以發現原始先民對于自然現象、世界的產生、宇宙的形成等問題已經有了自己原始而樸素的感受和領悟。在強大未知的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十分弱小,求得生存,這對于先民來說是最基本的要求。先民為了生存不僅要躲過洪水、戰爭、猛獸等的襲擊,還要不斷的制造工具用以狩獵,克服來自外界的生存挑戰。神化的英雄人物的產生也是基于此。在那個時代,原始的先民需要有這樣的英雄,以振奮與自然對抗的決心和信心。“造神,既是中華先人面對盲目自然力的壓迫、深感其自身力量之渺小與脆弱、因而不得不把暫時為人所無力把握的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幻化為巨大的神靈偶像。”【2】(p7)

《山海經》中的神話人物命運往往是悲劇性的。他們往往是為了對抗自然困境以保護人類的生存,以自身弱小的力量來對抗強大的外界勢力。如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等,都反映了人類為生存敢與強大的天、神來對抗,這是一種不畏強勢的抗爭精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英雄群像和悲劇情結,傳達出了先民們向死亡抗爭的積極精神和無畏態度,一直激勵著歷代人民堅韌而不絕望地向自然威力發起了挑戰。”【3】(p12)

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夸父被認為是自不量力:“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誠然,夸父是一個失敗的英雄,在當時先民不可能了解更多先進的自然科學和地理知識,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力量極其的弱小,也許是為了生存或者是某種祭神活動等使夸父有了這樣的行為。所以不能將其理解為愚蠢或自不量力。夸父用盡全力地去突破自身限制的束縛,大步流星的奔向太陽。這時的夸父由于連續的奔波造成的疲倦以及遭受太陽的炙烤,“渴欲得飲”,不可避免的悲劇即將發生了。夸父將河渭的水都喝光了,繼而“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不是死于放棄理想、停止追逐,而是死于饑渴,死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悲劇的結局往往是生命形式的變形“【4】(p22)那種奔騰的喜悅至此已化為深深的無奈與遺憾。但是最終依然困于缺水,缺乏自然外物的支撐,他失敗的倒下了。來自于自然外物的束縛正是夸父失敗的原因。

悲劇性是屬于美學范疇的。神話中的悲劇精神是英雄人物不滿足于現實,不畏懼自然神力,以自身弱小的能力、堅定的意志、冷峻的情感向自然神力提出挑戰以突破人生困境的精神。在美學范疇中,悲劇性的產生往往是由于悲劇人物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為實現理想而進行的努力與外在力量產生矛盾沖突并不可避免的失敗了,從而引起人們悲痛、激奮的情感體驗。夸父的悲劇在于他逐日的個人行為與自然運行規律形成了一種對立與沖突。這種矛盾是無法調節的。夸父積極勇敢探索的結果只能是失敗。他的犧牲是必然的。夸父追日付出了巨大的體力,耗費了很多精力,他在艱巨的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來自現實的打擊。饑渴,這一現實的困難與偉大的理想產生了巨大的矛盾沖突,夸父飲于河、渭,又北飲大澤,還未到達目的地時他轟然倒在了追逐太陽的路上。這一壯舉體現了人類與現實困難斗爭的偉大實踐力量。袁珂先生認為夸父是在“追求光明“,并且“夸父的犧牲遺留給人的不是悲哀的印象而是振奮的感情。”【5】(p152)因此這種實踐力量帶給讀者的除了對于夸父悲劇的遺憾還有一種昂揚的審美感受。所以不得不說夸父的這一形象同樣是崇高的。崇高是指在外在形式上顯示出實踐的艱巨過程和斗爭痕跡,從而訴諸心理情感的昂揚。夸父的形象是極其壯美的,在氣勢上是非常雄偉豪壯的,他的體力和肚量驚人,并同現實的艱難做了超越與征服的努力,顯示出偉大的實踐力量。所以可以說夸父的實踐斗爭是崇高的,而不可避免的失敗確實悲劇性的。

二、失敗中的偉大

在探索自然規律與挑戰個人能力極限的過程中,他沒有絲毫的畏懼和猶豫。夸父輸給了自然力量,但他的這種實踐行為給讀者帶來的并不是挫敗感,失落感,而是一種激勵人心的力量。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當夸父融入太陽的光環時,夸父的光輝形象已然豎立在讀者心中了,給人以奔騰的喜悅和亢奮的激情。夸父的偉大在于他以自己的行動為自己的理想進行了追趕太陽的實踐。當夸父不懼艱險、不以萬里,以一種雄偉的氣勢、強健的力量追趕太陽并融入太陽的光暈中時,他的形象是如此耀眼炫目,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和鼓舞,和敬畏的審美體驗。夸父的行為體現了原始先民對于未知的自然現象的探索意識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在人類弱小的童年時期在面對自然威脅時不正是需要這種探索的心理需求嗎?

“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夸父因連續的追趕和奔跑以及來自太陽的炙烤,造成了體力的下降,急需飲水。夸父竟然一口喝干了河、渭之水,居然還沒喝夠,繼而去北飲大澤。這是一種多么雄偉的肚量,這種氣吞山河的氣勢給人以震撼和敬畏。夸父最終“未至,道渴而死”,犧牲在了“渴欲得飲”的路上。夸父的這種為實現宏愿不惜犧牲自我的精神正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勇于探索、不懼艱險的民族精神。“為達到自己的目標,抱定一種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的精神,表現出了一種凌厲無前的頑強意志和壯烈崇高的人格魅力,而這恰恰是華夏先民所推崇的生命價值觀:生命意義的價值永遠高于生命本身。”【6】(p213)

夸父不懈的堅持讓我們想起了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西西弗斯因為觸怒了天神,被罰到世間受苦。他的任務是每天要把一塊大石頭推向山頂。然而,之后石頭又會自動的滾落山底。所以,前功盡棄,第二天西西弗斯必須得重復前一天的工作。但是他不相信宿命的力量,每天都不懈的做著努力,重復著不可能成功又毫無意義的事情。西西弗斯也是一個失敗者,與夸父相同,不可避免的要面臨失敗。支撐他堅持下去的是他內心中不敗的信念和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并沒有受到懲罰,相反,他得到的是內在精神的充實。他的命運是屬于自己的,內心的強大的毅力就是在告訴世人:天神的懲罰是要給他已永久的挫敗感,但他自己卻從中獲得了力量。西西弗斯在與強大的自然力量進行對抗,基于自身力量的微薄,他的努力、他的激情同夸父一樣都能夠振奮人心。

另外,夸父偉大的地方還在于,他倒下時”棄其杖,化為鄧林”。據清畢沅考證,鄧林即為桃林。《湯子。列問》這樣記載:“夸父棄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里。”這里描寫“鄧林彌廣數里” ,可知桃林之大,夸父的手杖之大,夸父的形體之大。夸父的壯烈的死給人的感受不是憂傷的,他不是悲慘的死去,而是以另一種方式永存在世間,他的精神是不死的。精衛,另一位神話英雄,她也是死于自然力量的強大,死后的她化成了精衛鳥,日復一日的銜石填海,即使死去,她也不忘復仇,以另一種存在形式繼續著與強大自然力量的抗爭。夸父死后化為鄧林,給他人的支持不也是在繼續著對自然的抗爭嗎?這是一種奉獻自身的精神,夸父的血肉之軀化為了一片桃林,為后人繼續追尋夢想提供了休憩止渴的地方,這是一種無私的造福后人的精神和偉大品質。

康德認為:美不僅與對象有著密切的聯系,內在精神也是美的條件之一。“精神是人身上生機勃勃的原則……人們常說,一段話,一部著作,社交中的一位太太等是美的但沒有精神。”【7】(p147)他認為審美的表象能夠激起情感的愉悅。夸父追日并融入太陽光圈的炫目之美確實給予人們美的審美體驗。而夸父追求理想的不懈精神、勇往無前的精神,奉獻精神更是他美的所在。一個人如果光是外在形象方面能給人以審美方面的感受,但沒有內在精神的活力與偉大,那么這個形象是單調的沒有精神的外在軀殼。夸父的探索精神、奉獻精神產生在人類童年時期是極其偉大的是中華傳統文學中非常有價值的一部分。

結 語

總之,夸父作為一個遠古傳說中的神話人物,他勇于探索自然、英勇無畏、利用自身偉大的能量去追尋理想并付諸實踐,追求光明,他光輝的、壯烈的形象、氣吞山河的氣勢是崇高的、壯美的。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后不可避免的失敗了,他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失敗英雄,主體的死亡這是夸父形象的悲劇價值所在。夸父作為神話人物永久的為后人所傳誦,他是古代神話中非常耀眼的一顆明星,更為可貴的是夸父雖然困于束縛,但依然能夠勇往之前、不懈的追求理想,最終不忘奉獻自身,造福后人,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后人永遠記誦與流傳。

參考文獻:

[1]韓格平. 山海經譯注[M]. 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

[2]朱立元. 天人合一――中華審美文化之魂[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3]張文杰.中國古代神話的悲劇性精神[J]. 2003.

[4]岳欣瑩.論中國古代神話的悲劇性因素[J].2009 .

[5]袁珂.古神話選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82.

相關期刊更多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長城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河北省作家協會

收藏拍賣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左市| 安顺市| 曲阳县| 九寨沟县| 玛纳斯县| 鹤峰县| 丰镇市| 尼木县| 上高县| 桂阳县| 玉屏| 新密市| 隆德县| 怀来县| 延寿县| 保靖县| 江口县| 犍为县| 山阳县| 南和县| 邯郸市| 抚宁县| 加查县| 专栏| 襄樊市| 天等县| 如皋市| 永修县| 荥阳市| 双鸭山市| 乐平市| 蚌埠市| 绥滨县| 阿城市| 隆化县| 崇州市| 桂林市| 公安县| 南丰县| 昌吉市|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