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五角星的折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多虧我折紙折的比較好,所以折好不在話下。可是剪出了問題,我剪的五角形是兩半的。我又趕忙拿出一張紙,重新折和剛才正好相反的一個五角星。這時媽媽已經在小心翼翼的剪了起來,爸爸正在拆成五角星。我拿起剪刀一剪下去,慌忙一拆。成功了。
可是爸爸比我早一步。我只好無奈宣布:“第一局爸爸勝。”
第二局:看誰剪得最好
我拿了一張紙,小心翼翼的疊的很整齊,對齊了邊后又絞盡腦汁想:怎樣才能更規(guī)整呢?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剪了下去,我展開一看。有點胖,如果在軍帽上繡這么個家伙還不難看死。我又重新折好。我看了看爸爸媽媽:爸爸也正忙著修改,他剪的也很胖,剪下去還是胖;媽媽正在對邊,由于邊不太齊媽媽又重疊了一個。經過了十分鐘的修改。全部完工。
仔細對比一番,我的最好。我高興的喊到:“這一局我是第一。
第三局:看誰剪得最多
我一下撕下來了五張,經過一番手忙腳亂的疊后我用力一剪。爸爸媽媽正在一張一張的疊,顯然沒看見我這種疊法。我胸有成竹,這局比賽第一準是我的。經過十分鐘。我數了數:我的一共是二十四張,爸爸的一共是八張,媽媽的一共是十張。
這次我又是第一。于是我又嚷到:“我是第一。”
第四局:看誰剪得最怪
我思忖了一番,剪出了兩半的、少兩個角的、胖的無以倫比的、瘦的沒法形容的和中間有個大洞的五角形。爸爸剪出了六個角的和一個瘦的沒法形容的中間有個大洞的五角形。媽媽剪出了兩半的、少兩個角的、六個角的,胖的無以倫比的和瘦的沒法形容的五角星。
一、定位課堂教學的原點
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五年級第6課《畫星星》,在教材內容安排上,和第5課《畫正多邊形》都是repeat語句的單次運用,在運用難度上并沒有遞進,只是在廣度上進行了拓展,學生在Logo語言知識的習得上不存在困難;而支撐本課repeat語句運用的基礎:“角數為奇數的正多角星內角和是180°”這一定理,教材只是作為常識簡單陳述,大部分教師在處理這一內容時,也是將之作為常識一帶而過,那么,五年級小學生對這一“常識”到底了解多少呢?筆者在任教的五年級做了調查,結果是:全年級了解這一“常識”的學生寥寥無幾。教師在教學本課時,如果忽視學生這一前在狀態(tài),僅僅直接告知學生,無疑會對學生后面的運用留下疑惑,時間久后,極易與畫正多邊形的公式混淆,產生錯誤,而將這一“常識”作為學生本課探究的起點,既動了腦筋又解了疑惑,效果頗佳。
【片段一】
師:有同學知道五角星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
生:(沉默)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紙五角星,請小組內討論,是否有方法推測?
生:(小組討論,動手嘗試)
師:(巡視,關注小組討論進展,及時點撥)
(3分鐘后,有小組開始舉手要求匯報)
生A:老師,我們小組有發(fā)現:將每個角剪下,銳角向內拼齊后發(fā)現是平角。
生B:老師,我們小組和A組方法不同,我們發(fā)現將每相鄰的3個角向內折,正好可以填滿一個五邊形的內角,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可以求得五邊形的每個內角是108°,這樣的話每個角就是36°,內角和就是180°。
生C:老師,我們組的方法有點讓人頭暈,但也可以求出。
師:哦,這么神奇的方法,請介紹,我們洗耳恭聽。
生C:請大家注意我的鉛筆頭所對的方向,(學生開始沿五角星的邊移動鉛筆,在每個拐角順時針轉動),大半圈、半圈多一點、一圈多一點、一圈半多一點、正好兩圈!我的鉛筆在“走”五角星時一共走了整兩圈,720°,我們知道每次鉛筆轉動的都是五角星的外角,一共5次,每個外角是144°,每個內角就是36°,內角和也是180°。
師:掌聲!太棒了,你們組怎么想到的?
生C:在學習畫正方形時,老師您請了我們組的黃欣沿著正方形地板走了一圈,我們就想是不是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推算呢?
一個看似頗難的問題,在孩子們的集體智慧下,竟然找出了3種不同的方法完美解決了,也使這一知識點真正變成了親手驗證過的“常識”,在后面的運用中沒有一名學生將公式中的180°混淆為360°。
二、尋找課堂教學的生長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就其天性來講,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發(fā)現者”。自由和探索是兒童的天性和本義,教育就應順應這種天性,堅守這一本義,引導并促進他們進一步去探索和發(fā)現。千萬莫用一味的強制灌輸、簡單“告訴”和機械重復,傷害了他們自由和探索的天性。
【片段二】
師:剛剛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驗證了五角星的內角和是180°,其他的多角星呢?可能會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
生:可能還是180°/360°/……
師:看來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時間關系,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虛擬實驗室――多角星的秘密”,請打開自己探究。
生:(打開軟件,自主探究)
生D:還是180°
生:同意/同意/對,180°
師:看來大家一致同意,來個小競賽:各小組依次完成7、9、11、13角星。
生:(迅速完成)
師:大家完成的真棒,能大膽推測一下正多角星的公式嗎?
生E:repeat角數[fd 邊長 rt 180-180/角數]
師:我們集體驗證一下。
生:23角星,對!/15角星,對!/19角星,對!
生F:老師,8角星,不能完成!
師:(廣播該生屏幕)我們一起來看這個不完美的8角星,會是什么原因呢?來看公式,可能是哪個參數不正確?
生:(短暫沉默)應該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最有可能的是旋轉角度不對。
師:不錯,能發(fā)現問題不容易,能找到問題發(fā)生的原因更不簡單,看來我們暫時要在剛剛推導的公式前加上“奇數”2字了,偶數正多角星的公式將是我們新的挑戰(zhàn)!
從推測到枚舉歸納,再從驗證到破除定勢,一切都在孩子們自己的探究中完成了,課堂真正成為了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那些美麗的圖景和意外的通道隨時都有可能被發(fā)現,而墨守成規(guī)與毫無激情都統(tǒng)統(tǒng)被拋棄。這一切只有從兒童出發(fā),讓兒童的天性和探索者的精神在教師引導下得到保護、得到發(fā)展,讓知識“活”在兒童自主的探究和體驗之中,讓課堂教學找到新的生長點。
三、善待課堂教學的差異點
馬克斯?范梅南說:“看待兒童其實是看待可能性。看待一個正在成長過程中的人。”處在學習過程中的兒童,同樣有無限的可能性,教師的職責就在于觀察兒童,發(fā)現兒童發(fā)展的種種可能性,幫助他們找到發(fā)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其間,教師對兒童的評判需要謹慎,允許兒童有不同的發(fā)展可能,有時甚至需要耐心等待,給他走彎路的機會,通過對比,使他一步步到達最佳目標。
【片段三】
師:請大家把書本翻到23頁,觀察書上的這個組合圖形,誰來分析一下,怎么畫這個圖形?
生G:可以畫一條豎線,再畫一個五角星,然后再后退,右轉,繼續(xù)畫。
生H:可以將豎線和五角星看做一個整體,命令寫一行,這樣可以畫得簡便。
生I:我覺得可以分成兩塊:是4個五角星和一個十字。
師:OK!請每個同學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這一圖形。
生:(嘗試完成)
師:請大家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并說說經驗和遇到的問題。
生H:我先來,我早就畫完了,我將畫豎線、五角星、后退及右轉的命令寫在一行,這樣我只需寫一遍,其他的命令只需按回車就能得到,非常便捷。
生G:我也完成了,就是我的命令行數比較多,不太簡便。
生I:我還沒能完成,原來的設想,先畫一個十字,再畫4個五角星,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小海龜總是來來回回走重復的路線,有錯誤時,很難找到修改的地方,有點亂。
師:三種不同的解決途徑,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思維方式,H同學整體模塊化的思維比較清晰,完成起來也比較快,其他兩位同學的自我分析也很到位,這種有規(guī)律的組合圖形,最好能找到重復的最大公約結構,模塊化完成。
制作步驟:
1、用彩色皺紋紙疊在一起后,剪出多層圓形,并在圓形皺紋紙的邊緣剪出鋸齒。
2、把剪好的圓形皺紋紙折出“米”字形,然后沿著折痕剪出花瓣,注意不要完全剪開。
3、把花瓣卷一卷,揉一揉再展開,把花瓣弄皺些。
4、把綠色皺紋紙剪成長條、小葉子形狀以及大一點的長方塊,并在長方塊上剪出鋸齒(做花萼)。
5、先把一個花瓣用雙面膠固定在鐵絲頂端,再把花瓣一個一個穿在鐵絲上。
6、用長條狀的綠色皺紋紙把下面的鐵絲纏繞起來成為“花莖”。
7、把剪好的“花萼”粘在花的底部,將“葉子”交錯粘在“花莖”上。
制作材料:
彩色皺紋紙、鐵絲、雙面膠、手工剪刀
作品展示:看,一朵充滿愛心的康乃馨就做好了!怎么樣?拿著自己親手制作的康乃馨,把它送給最親愛的媽媽比買來的真花更可貴,意義更大吧!
繪畫材料:白紙、黑色勾線筆、油畫棒。
制作步驟:
1、先畫個半圓。
2、給它加上鋸齒形的邊,就是一片花瓣。
3、在這片花瓣旁邊再畫幾片花瓣。
4、畫上花托、花莖和葉。
5、給花涂上漸變的粉色
6、用綠色涂花托和葉子,一枝美麗的康乃馨畫好了。
7、再畫幾枝,變成一束,送給媽媽吧!
制作材料:泡泡泥、鐵絲、剪刀。
制作步驟:
1、將一小塊紅色泥捏在鐵絲頭做花蕊。
2、團圓壓成薄片
3、用鐵絲壓花紋。
4、用剪刀帶邊上剪六瓣。
5、將剪好的第一層花瓣穿過鐵絲,直至花蕊處。
6、用剪刀修剪花瓣。
7、穿第二片花瓣。制作方法同二到六步驟。
8、穿第三片花瓣。制作方法同二到六步驟。
9、取兩小塊綠泥搓成小水滴狀壓扁,做花葉。
10、貼第一片葉子。
11、貼第二片葉子。
12、完成。
作品展示:瞧,我們的康乃馨做好了,多么鮮活逼真!把它送給整日辛勤勞作的媽媽們,她們一定很開心!
制作材料:色彩鮮艷的塑料袋(質地要柔軟)、剪刀、膠帶、細塑料管(或吸管)、綠色彩紙。
制作步驟:
1、將塑料袋裁減戍邊長5厘米左右的正方形。
2、采用折五角星的方法折疊并剪出五角星(弧線要小)。
3、在五角星的邊緣剪出小細齒。
4、塑料袋較蒲,每朵花需制作8至10片花瓣。
5、在花瓣中心扎一小孔,串到細塑料管上,而后用同色的塑料小條纏在細管頂端作花心。
6、用綠色卡紙做花萼。
7、將花萼固定在花瓣底下。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 焦慮; 耳穴貼壓; 五音療法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xiety effects of the joint pentameter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8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were assess anxiety symptoms by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40 case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taken god door, heart, sympathetic, and subcortical pressure, at the same time joint pentameter.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two period of treatment.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S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xiety;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Pentameter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d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心肌發(fā)生嚴重持久的缺血導致局部壞死,以持續(xù)而劇烈的胸痛為特征,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病情兇險。由于AMI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與心理狀況密切相關,AMI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1]。有調查顯示,患者在急性期出現精神心理異常者高達75.9%,其中焦慮是最常見的心理反應[2]。這種焦慮負性情緒直接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與治療效果,使病情加重,康復時間延長,同時還加重了家屬的心理、生活負擔。目前已有研究對患者的焦慮進行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很少采用中醫(yī)護理解決。本研究采用耳穴貼壓聯(lián)合五音療法對AMI患者焦慮情緒進行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0月在本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AMI患者,經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篩選出有焦慮癥狀的患者80例作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首次發(fā)病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有關急性心肌梗死命名及診斷標準;(2)意識清楚,對醫(yī)務人員依從性較好;(3)無嚴重的心、腦、腎、肝臟、內分泌疾病的患者;(4)對耳穴貼壓可以接受,無過敏者;(5)完成SAS量表后,經評估分值>50分者;(6)年齡40~80歲,男女不限;(7)同意參加此項研究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對治療的依從性差,不同意接受研究者;(2)外耳有潰瘍、濕疹等皮膚破損、炎癥者;(3)意識不清、精神失常者;(4)完成SAS量表后,經評估沒有焦慮。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4例,中學24例,大專及以上22例。婚姻狀況:在婚68例,離異、喪偶各6例。將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病情及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治療和健康指導,加強心理護理,給予心理安慰。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耳穴貼壓聯(lián)合五音療法。(1)耳穴貼壓:患者入院后由護士向其講解耳穴貼壓的目的和方法,根據干預的目的和辨證分析結果,確定選取神門、心、交感、皮質下等耳穴。方法:于入選后當天開始耳穴貼壓,用耳棒取耳穴敏感點,并用壓痕作為標記。用75%乙醇酒精棉球對全耳廓消毒,棉球不可過濕,貼壓時以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止血鉗夾取沾有王不留行籽的膠布,對準壓痕貼敷好,用指腹輕輕將貼壓好的穴位壓實,指腹呈順時針方向帶動穴貼處皮膚旋轉,以患者有酸、麻、脹、痛、熱感或微感刺痛為度。囑患者每天定時反復按壓刺激穴位3~5次,每次每穴1~2 min。按壓時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膚,造成感染。若患者不便可由研究者來操作。每次貼壓一側耳穴,隔天更換,兩耳交替。(2)五音治療:根據中醫(yī)整體理論和五音療法理論,采用宮調(DO)式樂曲《春江花月夜》、《閑居吟》、《秋湖月夜》等,囑患者全身放松、閉目養(yǎng)神,音量不超過50分貝,并盡可能保持環(huán)境安靜。五音治療每天上午30 min,晚間30 min。耳穴貼壓、五音治療均1周為一療程,共干預2個療程。
1.3 評價方法 采用華裔教授Zung編制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效果評價[3]。該自評量表分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其中正常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得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干預前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5.631,P
3 討論
耳穴貼壓法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基礎有兩個方面:一是中醫(yī)腑臟經絡理論,《內經》記載:“耳者,宋脈之所聚也。”耳與十二經絡關系最為密切,耳廓雖小,卻是諸經通過、終止、匯合的場所[4]。由于經絡與耳廓關系密切,通過刺激耳穴可引起相應經絡感傳,疏通經脈,調節(jié)臟腑功能,使其功能趨于平衡。二是神經學基礎,耳廓表面分布著豐富的神經、血管、淋巴,是耳穴與五臟六腑、四肢聯(lián)系的重要途徑。利用各種方式刺激耳穴,通過神經體液途徑,改善機體各器官的功能狀態(tài),便可促進疾病痊愈、達到臨床治療作用。本研究選取的耳穴為神門、心、交感、皮質下,其中神門耳穴是調節(jié)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要穴,可調節(jié)大腦皮層的功能,有益氣、養(yǎng)血、鎮(zhèn)靜安神的功效。心主神明,可益氣寧神,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緩解焦慮緊張情緒。皮質下是調節(jié)大腦皮質功能的要穴,用于治療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所致的疾病,如神經衰弱、抑郁、焦慮、情緒不穩(wěn)定等。交感通過對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的調節(jié)作用,起到鎮(zhèn)靜安神效果,主治眩暈、失眠、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以上諸穴合用,可起到運行氣血、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使氣血平衡,經氣通暢,扶正祛邪,改善人體精神狀態(tài)和免疫功能,達到鎮(zhèn)靜安神、調暢氣機、理氣開郁、緩解焦慮的功效。
中醫(y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兩千年前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史記》有云:“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中國傳統(tǒng)的五音療法是根據陰陽五行理論,把宮、商、角、徵、羽五音分別與五行、五臟、五志相對應以調節(jié)身心的音樂療法。臨床研究發(fā)現,通過音樂產生的特定頻率、節(jié)奏,可調節(jié)人體大腦皮質,提高神經和神經體液的興奮性,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轉化為積極情態(tài)。基于這種原理,音樂治療被廣泛用于某些身心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失眠、頭痛、焦慮、憂郁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陸柳雪等[5]指出術后進入ICU的患者聆聽音樂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由中度減為輕度,SAS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AE-NA等[6]的研究結果也表明,音樂干預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水平和緊張狀態(tài),對患者的精神情緒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恢復患者的心理平衡。本研究利用五音配五臟、五臟配五行、五行配五志、五臟相生的道理,采用宮調(DO)式樂曲對AMI患者焦慮情緒進行治療,體現了中醫(yī)辨證施治、身心同治、形神合一的文化治療優(yōu)勢。
在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為(44.57±6.9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2.17±6.1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耳穴貼壓和五音療法是祖國傳統(tǒng)中醫(yī)特色護理技術,操作簡單方便易行,無任何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Huffman J C,Smith F A,Blais M A,et al.Anxiety, independ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s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cardiac complications after acute myo cardial infarction[J].J Psychosomat Res,2008,65(6):537-563.
[2] Ramos I,Fernande P F,Fai I.Predictive factor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nchaemic cardiopathy[J].Eur J Epidemiol,2001,17(8):835-840.
[3]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50-152.
[4]單秋華.耳穴貼壓療法[M].濟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2.
[5]陸柳雪,譚耀坤,陳立新,等.音樂療法對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8:15(6):81-83.
[6] AE-NA Choi,Myeong Soo Lee,Hyun-Ja Lim.Effects of group music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relationship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a pilot study[J].J AVTERN Complem Med,2008,14(5):567-570.
[7]劉小紅.耳穴貼壓對肛腸科圍術期病人焦慮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3):805.
[8]黃家芹.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療法臨床治驗三則[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4):98-99.
一、趣味讀帖,提高學生寫字滿意度
讀帖是寫好字的前提。在寫字教學指導中,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而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觀察能力是有限的。于是我把讀帖分為兩步:一是觀察記住字形,二是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在引導學生記住字形時他們對故事、圖片感興趣,因此我采用趣味讀帖的方法。例如:一年級上冊學到了“鳥”字和“馬”字,在書寫時許多孩子會在“馬”字上面多加一撇。這就是讀帖不仔細所造成的。我在教學“馬”字時就出示了圖片,并與“鳥”字進行了對比。讓學生觀察,引導孩子說出“鳥”字上面的“撇”其實就是鳥的尖尖的小嘴巴,而“馬”則沒有尖嘴巴。另一個易錯的地方是“馬”字的第一筆“橫折”會錯寫成“橫折鉤”。此處,我則先問學生還有哪個地方不一樣,激發(fā)學生讀帖的興趣。對于這樣帶有挑戰(zhàn)的題目,學生樂于表達。此時,我再強調,小鳥脖子處是短毛,馬的毛則要長很多,順很多,要把馬頭的綜毛寫好。
為了把字寫美觀,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擺放也是很重要的。我抓住了老師范寫,學生書空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提醒。在提醒的過程中我也注重學生興趣的保護。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識字1》時,里面有一個“七”字,第一筆是橫,但是與其他幾個字的橫又不一樣。我在范寫時提醒大家“七的這一橫呀,很調皮。它坐上了蹺蹺板,你發(fā)現哪里和蹺蹺板像了嗎?”學生很快就發(fā)現了,左邊低,右邊高的現象。
這樣有趣的讀帖,讓學生的漢字書寫變得不再枯燥。使觀察字形變得有趣生動。
二、強化“雙姿”,提高學生寫字的準確度
寫字教學中的老大難問題就是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這也是寫字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但是這個教學重點貫穿在整個寫字教學過程,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因此,我采用了多管齊下的方法:
1.教師檢查,拍照展示
低年級的學生寫字的時間大多在學校里,語文課的時候,我總在學生自己寫字時,拍下“雙姿”正確的學生身影,并打印出來貼在學習園地里。為了讓學生能夠保持住良好的姿勢,我采用表揚累積制,表揚滿十次了,就可以拍照展示。而學生呢,總是希望能夠被老師表揚,所以寫字時都腰背挺直,極力調整自己的握筆姿勢,。
2.同桌互查,互幫互學
對于不是上語文課的時候,我采用了“互幫互學”的方法,讓同桌之間相互督促,相互提醒。只要姿勢正確同桌可以給對方畫一個“五角星”。學生都喜歡“管”別人,我滿足了他們這樣的心理,但是他又處在被管理的位置,時時督促同學的時候,也是時時被同學督促著。大家互幫互學,共同寫好漢字。
3.家長檢查,督促提高
雖然低年級的學生學校沒有布置回家作業(yè),但是家長還是會自己給孩子布置一些作業(yè),幫助孩子的學習。為了使家長能夠更好的配合,我在新生家長會上便強調孩子寫字時“雙姿”正確的重要性,并把正確的姿勢展示,還將正確“雙姿”的圖片上傳至班級的群內,以便家長在家督促孩子保持姿勢,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我這樣的做法也受到了不少家長的歡迎和配合。
三、評價激趣,保持學生寫字的新鮮度
1.教師評價
在教學中,我對學生的作業(yè)會進行畫星星的方式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我主要抓的是兩本作業(yè):一本是《習字冊》,一本是抄寫本。對于《習字冊》,在課堂上完成,學生的態(tài)度普遍認真寫。因此,每學完一個單元我會讓學生將自己的習字冊再次翻看一下。數一數自己本單元的字得了多少五角星,然后評出單元的“寫字之星”,除此以外還會評出若干優(yōu)勝獎和進步獎。“寫字之星”的作業(yè)會被復印后張貼展示。得獎的學生會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這樣的鼓勵方式學生很受刺激,寫字的態(tài)度認真多了,寫字的質量高得多了。
對于抄寫本,主要就是抄寫新學的生字和詞語的本子。讓學生利用自習課和回家的時間自己完成。此時,大多數孩子為了多玩一會,就會把字寫得“龍飛鳳舞”了。為了讓學生能夠對寫字多用點心,我采用的方法是展示法,開展“比一比,誰的作業(yè)星最多”的活動,每天批改好的作業(yè)都會在班級的公告欄中的名單中畫上“星”,這樣一來,也使寫好字的活動變得時時都在進行,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學生評價
平時,我們在教學中常常采用的是老師批改。我在抄寫本上設置了學生自評,開展了“我來當評委”的活動。活動要求是學生可以用“小黑點”的方式在自己認為可以得星的的字下面做上標記。等交給老師后由老師批改,若符合得“星”的標準,那么就畫一個五角星,不符的不做標記,并圈出可以修改之處。為了讓學生將“好字”的標準了然于心,我會不定期的將學生自評的作品進行展示。讓大家一起來評價交流。有時則是在小組間進行作品交流,讓學生在相互的比較中學習別人的長處。學生都有好勝心,我發(fā)現我們個別寫字潦草的同學為了不在交流中丟臉,會很努力的寫字,他們的字也工整多了。經過這樣的自評和互評,學生們可以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也能夠展現自己,大大培養(yǎng)了學生寫好字的自信心。
四、優(yōu)化氛圍,營造學生寫字的舒適度
聽課的時候,常常看到展示的老師會在學生寫字的時候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感覺身心舒暢,因此,我也效仿了這一做法。
我發(fā)現從我開始播放音樂后,學生能夠更快的靜下來投入到寫字中來。舒緩的音樂可以讓學生的心情平靜,消除疲勞,驅散情緒上的煩躁。曾經一位老師說道:古人焚香彈琴,春天樂揮毫,要的就是一種意境。而學生寫字看來氛圍也是十分的重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