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一篇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秋風,掠過了江畔。它用它那略帶寒意的手,輕輕拂過江邊的那棵大樹,希望帶走幾片樹葉,把它們捎往新的世界。
那是一片彎彎的樹葉,緊緊地纏繞著樹干。秋風呼呼地吹,它隨風顫抖著,發出一聲聲無力的。它仿佛在極力掙扎著,卻無法擺脫風的約束。最后,它再也抱不緊樹干了,被秋風牽扯著,離開了樹的懷抱。它慢慢地飄落著,不斷回過頭來,留戀地望著那棵大樹。終于,它落到了江上,劃破了平靜的水面,接著,傳來了一聲重重的嘆息……
彎彎的樹葉漫無目的地在水面上飄蕩,它覺得空氣變得更冷了,不由得縮緊了身體。一種孤獨感涌上了它的心,它實在無法忍受這種離家的滋味。落葉再也忍不住了,埋頭哭了起來……
而這時,它的周圍,突然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音。那似乎是一個小生命在極力掙扎著,正無助地呼喚著。落葉湊近一瞧,那是一只落水的螞蟻在向它呼救著!它連忙張開雙臂,伸出手,讓小螞蟻爬到它身上。小螞蟻掙扎了好一會兒,終于爬上了這艘落葉小船。剛上船,小螞蟻立刻感激地對落葉說:“太謝謝您了!我在江邊玩耍,忽然來了一陣大風,把沙子連我一起卷入江中了!若不是您,我還不知道會怎樣呢!”
這是一片十分善良的樹葉。它關切地對螞蟻說:“先別說那么多了!你的身體還很虛弱,在我這睡一會兒吧!不用擔心,我會向你的家人一樣照顧你的!”
螞蟻睡下了。它睡得那么安詳,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
日落西山,月亮升起來了。這是落葉離家后的第一個夜晚。月光是那么微弱,那么清冷,落葉的思緒,又隨著這月光,飄回了那棵樹上。
它想起了它剛剛抽出嫩芽的時候,樹木媽媽,是那么精心地照料它,總是給予它最多的養分;而它的同伴,也是如此關心它。每當風雨來襲,同伴們總是替他阻擋,以免它受到傷害……它曾經擁有一個如此溫暖的家,而現在,過去的時光如一場夢,匆匆飄過,它就這樣離開了這個溫暖的家庭……想到這兒,落葉不由得閉上了雙眼。等它睜開眼,在它眼前出現的是小螞蟻的身影。小螞蟻早已醒來了。這會兒,小螞蟻正站在落葉小船的邊上,望著那慘淡的月光,望著遠處水天一片。不時,還傳來一陣陣輕輕的嘆氣聲……月兒在天空輕輕地搖晃著,遠處,傳來一陣陣蟬的鳴叫聲。小螞蟻的一聲聲嘆息,充斥著落葉的耳朵。落葉知道,小螞蟻與自己一樣,遠離故鄉;小螞蟻的心中,也同樣憂愁,同樣痛苦。落葉低下了頭,沉思了許久,突然抬起頭來,把手搭在了小螞蟻的肩上,輕聲說:“別傷心了!我理解你想家的心情,放心吧,我一定會送你回家的!”
小螞蟻回過頭來,眼里流露出感激的神色。它凝視著落葉的眼睛許久,眼里仿佛有一種異樣的東西在打轉兒。它緊緊地握著落葉的手,久久舍不得放開……
第二天,落葉開始航行了。小螞蟻坐在小船的最前頭,依舊沉默著,望著波濤滾滾的江面,眼里不知是憂愁,還是憧憬。落葉也默默地前進著,一聲不吭。
突然,小螞蟻發話了。
“落葉,你的家在哪兒?”
小螞蟻仍舊望著江面。落葉卻嚇了一跳,怔住了。
“我的家呀……我的家,就在這江面上……”
小螞蟻回過頭來,意味深長地打量著落葉精細的紋理,輕輕地問道:“是真的嗎?……嗯……”
小螞蟻沉默了,不再發話。落葉的心中,卻又飄過了一絲憂郁。它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溫暖的家,每每想起這些,它的心中總會飄過一陣陰霾。
寂寞的幾天又過去了。小螞蟻依然沉默,它們之間的對話越來越少,也許是它們的愁緒,占據了它們的腦海,但是它們心中所想的,卻總是一樣的。
船,依然前進著。遠處漸漸出現了重重疊疊的高山,小螞蟻日夜思念著的家,馬上就要到了。
凌晨,船悄悄靠岸了。小螞蟻登上了岸,卻沒有馬上往家走,而是回過頭來,默默凝視著落葉,眼里,流露出一種深深的情。這已經是十幾天來都沒有出現過的事情了。小螞蟻終于發話了。
“落葉,其實我一直知道,你比我更想念自己的家。可是,你再也回不去了。我知道,每天夜里,你都沒有睡好覺,你的思念比我更深。但是,你雖然沒有回到自己的家,你卻為我圓了回家的夢,使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我是多么想做你的家人,永遠陪伴你,給予你快樂,可惜,也許你這輩子的恩情,我很難償還了……”小螞蟻說著,嗚咽了起來……
落葉的眼中,早已涌滿了淚水。但它仍然笑著,緊緊地握著螞蟻的手,對螞蟻說: “這輩子,我恐怕再也回不到我的家了。但是,你的一番話,卻使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感受到了愛。你的一聲感謝,其實是給予了我最大的安慰。有了你,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再有遺憾了!……”
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我在農村插隊。那會兒特別缺老師,高中畢業的我算是“人才”,教育局派車把我從村子直接拉到師范學校培訓了一個月,聽了幾堂老教師的課,就分配到學校教初二語文。
因為剛從農村抽調上來,學校不讓我參加高考,我也不好意思提。一直拖到1978年來了新老師,學校終于同意了。說起來不好意思,我雖說是高中畢業,但真正在教室里聽課的時間并不多,不斷地被拉出去學工、學農、學軍。那兩年,學會了編草袋子、打靶射擊、看圖紙車零件。因為學校經常搞文藝匯演,我順便學了唱京戲、說快板,什么都學了,就是沒學文化。
1979年冬天,我每天下班后在路邊小店買個面包直接去補習班上課,晚上7點~9點。補習班少,人多,記得在借用的大學階梯教室里,好幾百人一起上課,老老小小一起念“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眻雒嫖禐閴延^。我同桌是個上高三的小男生,他不愛學習,上課偷偷看小人書。他媽媽站在門外盯著他,透過玻璃不時用手指著他,那意思是“好好聽課”。我們上幾個小時,她就站幾個小時,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學校高三有個文科班,我很想去聽課,但沒時間。因為我不但是管著50個學生的班主任,還教兩個班語文。作業、作文、測驗壓得我抬不起頭來,廣播操評比、歌詠比賽、衛生大檢查弄得我團團轉。同事小王老師的孩子才一歲,身體很弱老生病,我還得幫她代課。那些日子經常連著上6節課,下午嗓子充血說不了話。
一次全區高考模擬考試,我偷偷得空兒去文科班聽試卷分析。教數學的吳老師已經退休了,因為經驗豐富被請回來帶高考班。
對高考,其實我沒信心。從小就是個智力平平的女孩兒,腦子不靈活,學習成績從沒進過班里前10名。吳老師看我態度挺誠懇,每次練習題都多印一份給我。不好意思總麻煩吳老師,偶爾拿做好的卷子讓他看看,總是紅××一片。他安慰我說:“數學要多做題,題型看多了,怎么變化都沒關系。”
我給自己規定:每天做20道題,背10頁書,記50個英語單詞。為了完成任務,上班騎車背歷史,晚上安靜的時候做題,差不多要熬到后半夜。咬著牙堅持著,究竟做了多少題,實在數不清了。上大學后我才知道,我的數學成績居然是全系第一名,這得感謝吳老師。
高考在7月,最熱的時候??紙鲈诹硪凰鶎W校,早上我騎自行車去。上午11點考完,找個樹陰靠著吃塊面包,喝點水,靜靜心,背下午的科目。晚上找個小飯館隨便吃點,然后找間教室看書,就這么連考三天。
高考后的日子真難受。每天晚上做同一個“估算成績”的夢,總是很差,嚇醒,一身冷汗。分數公布了,與估的差不多,不太好。再接著“熱鍋上煎”般的等待錄取分數線,謝天謝地,高出3 分。
等待的日子茶飯不思,出門走路溜邊兒,“怕熟人問”。發榜那天,我不敢去上班,躲在家里。下午,同事小梅在樓下大聲叫我的名字,聽她的興奮勁兒知道是“好事”。我沖到陽臺上,她手里揮著一張白紙――錄取通知書。
一想起高考就想起小梅那天的樣子、衣服、聲音、表情??上?她剛30歲就得重病走了,今天不能與她分享回憶。
斷裂的橋梁、倒塌的房屋、已是一片廢墟的火車站……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疖嚹险緯r,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
這片廢墟旁坐著一個剛滿兩三歲的小孩,這個孩子叫小壯,那是,他跟爸爸、媽媽和哥哥剛從老家回來,火車上一家人還有說有笑,一幅溫馨的場面,剛出車門,頭上傳來了隆隆的轟炸聲,爸爸拉著哥哥、媽媽抱著小壯,在混亂的人群中擠來擠去,由于人多,爸爸和哥哥走散了,只有媽媽抱著小壯。這時,一塊炸彈殘片向小壯飛來,媽媽為了保護小壯,用自己的身體護信小壯,炸彈殘片正好打在媽媽后腦勺,媽媽倒在血泊中永遠起不來了。
無知的他望著這一切,膽怯了。親人沒了,家也沒了,他要去哪里?誰來照顧他?以后他將怎樣生活?僅僅一顆炸彈和一塊炸彈殘片就毀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為什么?只是為了占領一塊土地嗎?
為了許多家庭不再被破壞,讓我們呼吁:停止戰爭,和平萬歲!
故鄉:福建三明市寧化縣
寧化人鬼叔中從2008年開始,搜尋拍攝客家民俗農事和傳統工藝,先后完成的《玉扣紙》、《老族譜》、《礱谷紀》等三部紀錄片,分別記錄了手工造紙、雕版木活字手工制譜和釘土礱這三項瀕臨失傳的老手藝,也詮釋著他對于鄉村的解讀與記憶。2009年,《玉扣紙》入圍第6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2010年《老族譜》入選第7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而《礱谷紀》更是在2011年被知名的“栗憲庭電影基金”收藏,入選第8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十佳紀錄片。
2007年,某個午后。鬼叔中坐在窗前喝茶,順手拿起一本書翻閱。這是一本由人類學家、法國遠東學院勞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主編的關于寧化宗教、經濟與民俗的書籍。書里系統地概括了寧化縣的文化、民藝與風俗,讓從小就在這里長大的鬼叔中第一次對這個縣城有了陌生的感覺。當時他的身份是一個詩人,在福建省內小有名氣,也曾獨立創辦過一本叫《放棄》的詩歌民刊。
這種陌生的感覺讓他決定做點什么。并不需要提前完善的準備條件,確定了內心追屬,接下來的一切就順理成章地自然發生。
第一次,鬼叔中決定跟蹤拍攝玉扣紙的手工生產過程。這是離他記憶里最接近寧化鄉土的點。小時候鄉里曾有過20多家的造紙廠,在被忽視的時間里逐漸消失殆盡。他四處托人打聽,終于找到了最后在影片里呈現出的土紙寮。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每天與造紙工人住在一起,拍攝玉扣紙的生產過程,包括每一道竹的加工過程,撈紙漿、焙紙,他保持敏銳的視覺,向這項傳統工藝的內部張望,并以影像的姿態使之永久存活。
怎么也無法繞開對民俗美感的追憶。民俗對他而言,與其說有什么值得玩味的美,倒不如說是某種對于記憶的挽留和生命的審視。他老家的祠堂里,陳列著一本《甯氏八修族譜》,當1992年的時候,鬼叔中在祠堂里看見師傅制作這份族譜的場景,就對木活字印刷以及一整套的儀規產生好奇。
2009年,鬼叔中在一次田野調查中偶遇同樣鉆研修譜工作的邱志強。他拍攝邱師傅工作的流程場景,了解越多,越覺得民藝的消失多么惋惜,“老手藝人都感嘆沒有年輕人想學了,因為學了也沒市場。這個時代傳統文化的格局被打破了,文化的脈絡仿佛被突然切斷了。”
《礱谷紀》一片記錄的,則是農業工具土礱。礱谷機原來是很日常的東西,家家戶戶都有,但是后面就沒有人再使用,也就沒有人學釘礱了。這一紀錄片,“記錄的可能是最后一臺土礱的制作”。
去年,鬼叔中、孔德林、楊韜,3個寧化人,一位紀錄片導演,一位畫家,一位先鋒設計師,合作了《清明?忘》,也是關注鄉村、傳統、民藝。鬼叔中用紀錄片的形式記錄工藝、傳統的流程,孔德林更為隨意地做一些繪畫創作,楊韜則希望,把鬼叔中鏡頭下的那些好東西,最終通過設計,使之功能發生變化,與現代生活產生關聯,比如將鬼叔中片中所述寧化玉扣紙,作為包裝元素,用來包裝普洱茶和一些食物。
幾年來,鬼叔中幾乎去遍了寧化鎮的所有鄉村。他在客廳貼著一張大大的寧化縣地圖,對每個村落的民間信仰進行挖掘。他相信,民間信仰是了解一個村落民俗最直接的通道。2012年,鬼叔中針對各種民間流行的“迷信”,拍出了《羅盤經》,生動地呈現出客家民間的底層信仰和生活習俗。口語中的客家方言,亦被字母還原成為古雅的漢語。
對他來說,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與人分享,而選擇紀錄片的方式,就是故鄉帶給世界的一個口信。
海峽旅游
×鬼叔中
海峽旅游:現在想起故鄉寧化,印象最深的童年記憶是怎樣的?
鬼叔中:童年在我的印象里是一個青山綠水的貧乏時代,也是一個單純的幸福時代,就像看伊文思的電影《早春》,大家都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每個人臉上的笑容是從里到外洋溢出來的。
海峽旅游:閩西客家人日常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是什么樣的,對您的成長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鬼叔中:據我觀察,寧化及周邊客家地域的人很注重時令節俗和婚喪嫁娶之儀式,這里的風土風物,包括民俗民藝、民間信仰、鄉村禮儀、飲食文化等等都還保留得比較古樸完整。
我感恩少年時代清貧的鄉村生活給予我的饋贈,童年的鄉村經驗是我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詩人雷平陽說,故鄉我們干嘛一直要回去呢?因為它是有法度,有尊嚴,值得愛的。也許就是這個情結讓我要初心不改地做一個念舊的人、一個傳統農耕文化的擁護者和記錄者。
海峽旅游:第一次萌生出把這些老傳統、老手藝拍成紀錄片是什么時候?為什么有了這樣的想法?
鬼叔中:2007年我接觸到人類學家、法國遠東學院勞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主編的《寧化縣的宗族、經濟與民俗》一書,我發現書中所寫,明明是我自己熟悉的生活經驗,但卻奇怪地覺得有點陌生,我才意識到自己對生活了半輩子的地方如此不了解。于是我開始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跑自己的家鄉,跑勞格文教授書中提到的那些村子。2012年夏天,有幸與勞格文教授在復旦見面,我感謝了他對我的啟發,讓我開始了拍攝收集整理客家風土民俗的工作。
海峽旅游:在持續關注故鄉,回顧傳統之后,您自己的生活、態度有因此產生什么大的變化?
鬼叔中:對生命更加珍惜,對自然更加敬畏,警醒自己不驕不躁,安住內心。
海峽旅游:您覺得傳統生活、習俗、手藝對現代人有什么樣的意義?
鬼叔中:在傳統與現代的沖突中,幾十年來傳統都處于劣勢。但是就像童年記憶對一個人影響至深一樣,傳統就是中國人的童年生活。一個人在漸漸成熟和老去的時候,會慢慢地學習回頭看自己的小時候,才知道自己現在一切的個性、態度與情感,都可以從童年中找到根芽。我相信,傳統習俗和手藝所傳達出來的是一種現代機器化無法代替的溫暖,傳統的回歸和復興會成為一種趨勢。
海峽旅游:對未來有怎樣的計劃?
我的好朋友鄭小楠去加拿大已經有一年多了,每當我想念他的時候,我就會拿出這張相片來看看,當天的事情就仿佛浮現在眼前。這張相片是兩個光著身子,只穿著褲叉的胖娃娃,身后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意境十分優美。
那是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還有鄭小楠一家人,一起去陽江港吃海鮮和游泳。我們來到“十里銀灘”,這里的沙灘、海景非常漂亮,是出了名的旅游景點。一進大門,只見一片望不到頭的大海,白浪翻滾;銀白色的沙灘上,人山人海,有的三兩成群圍坐在一起吃著東西,有的躺著曬太陽,有的在嬉戲。我向爸爸要了一些錢,馬上和鄭小楠跑到旁邊的商店里購買了泳褲換上,還買了一塊沖浪板,兩人連忙坐上去迫不及待地向大海漂去。也許是沖浪板承受不了兩個人的重量,才漂出幾米就突然沉了下去,嚇得我們都大叫起來,幸好我們都會游泳,才不會被大浪卷走。剛剛經歷了一次大浪的考驗,接著一個更大的巨浪又向我們涌來,我們一邊跑一邊叫著拼命地往沙灘上沖,真是狼狽極了。兩個胖娃娃都差不多哭了,沙灘上的大人們卻捧腹大笑。爸爸真機靈,把這又好笑又滑稽的一幕“咔嚓”一聲拍了下來?;叵肽且惶煸诤@餂_浪、游泳、嬉鬧、真是開心極了。
不知是爸爸的照相技術好,還是我們兩個人的姿勢太優美,再加上蔚藍的大海和翻滾的海浪作背景,我倆這張相片還被珠海市永隆公司拿去作展覽呢。所以,當我想念朋友和大海的時候,我會更加珍惜這張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