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李白將進酒

李白將進酒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李白將進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李白將進酒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將進酒》;豪放風格;時代文化;流派文化

項目名稱:浙江師范大學課程實踐教學項目成果(編號:201129)。

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著名詠酒詩篇《將進酒》,作為具有濃厚探究意義的文學作品,其在文學風格上的審美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學風格是文體的最高范疇和最高體現(xiàn),是作家長期匠心獨運的結(jié)晶。也正因為如此,讀者往往憑著作品的語言特色,就可以辨別出是誰的作品,把握不同作家作品的風格特點。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歌語言特色十分鮮明,在遣詞造句上富于奇特的想象,超長的夸張,高度的虛擬,在語言節(jié)奏和旋律上則奔瀉急促、迸發(fā)突進、氣勢磅礴,這些都體現(xiàn)了其豪放的風格特色。而《將進酒》,就是其豪放風格的典型代表之一。

一、豪放風格的審美價值

不同的文學風格有不同的什么價值。雄渾剛勁的風格可以壯人胸懷,清新俏麗的風格可以舒人心脾,飄逸疏野的風格可以養(yǎng)人性情,沉著含蓄的風格可以啟人思力。不同的文學風格,給人以不同的審美享受。《將進酒》豪放曠達的風格特色,也有其特定的審美價值。 段志西說:“李白的《將進酒》一詩具有突出的狂放美特征 ,在作品中主要表現(xiàn)為磅礴遒勁的氣勢美 ,熾烈昂揚的激情美 ,和為了強化氣勢美、激情美而運用的奇譎的想象美、大膽的夸張美 ,從而達到了一種亦仙亦野、傲岸不羈的審美奇境。”

細看《將進酒》詩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詩人認為人生雖短暫,但是人活一世,都要盡情把握享受生活每一天。下面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它洋溢著詩人自信開朗、清高脫俗的氣質(zhì)――老天既然讓我來到這個世界,就必定有我的用武之處。即使散盡了千金,也不過是身外之物。只要有才能,這千金還會再回來的。詩句融合著一種對生活自信豁達的態(tài)度――所以,趁著現(xiàn)在大家都有這份閑逸的雅致,就要烹羊宰牛大吃一頓,干掉三百杯酒。三百杯當然是個夸張的數(shù)字,體現(xiàn)了李白不拘泥、瀟灑的特質(zhì),給詩增添了曠達的氛圍。詩人雖然在當時不被重用,但是他并沒有沮喪、一蹶不振,而是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對生活充滿了憧憬,樂觀地享受著人生,體現(xiàn)了其曠達而豪邁的藝術風格。

吳企明曾有這樣一番評價:“詩人想落天外,用兩組排比句發(fā)端,突兀驚人,以雄豪奔放的氣概,不同凡響的藝術構想,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群,抒發(fā)了自己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的無窮感嘆。”《將進酒》詩句開頭兩句“君不見” 運用夸張的手法,第一句突出了黃河奔流時磅礴激昂的氣勢,而黃河水流入大海不再回淌,就好像時光一去不復返,使人讀后既有一種瀟灑脫俗的情懷,又融入了青春易逝、時光如梭的悲嘆。第二句用了較多顏色的詞匯,如“白”、“青”、“雪”等,形象地描繪出一幅年華易老、人生短促的畫面。其中,“朝”和“暮”、“青”和“雪”構成了對比,早上還是一頭烏絲,晚上已是雪色白發(fā),給人視覺的沖擊,更讓人體會到時間的快速流淌。“黃河之水天上來”、“朝如青絲暮成雪”雄渾豪放,表達出時光易逝的強烈感慨。詩中之歌,乃是神來之筆,敘說古往今來,圣賢不足道,榮華不足貴,富貴功名皆成塵土。最后一層六句詩,宕開一筆,寫出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李白反客為主,連連呼出僮兒,將‘五花馬,千金裘’賣掉,換來美酒,與兩位好友開懷痛飲,長醉方休。結(jié)穴處‘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端遙相呼應,總結(jié)全篇,力敵萬鈞。‘萬古愁’,既指人生不得已之‘愁’,又指我材未用之‘愁’。只有醉酒盡歡,才能消除那深邃廣袤的‘萬古’之‘愁’。詩人將這種愁隨美酒瀉出,少了幾分細膩惆悵,多了幾分大氣磅礴。

縱觀通篇,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傳達出來的大氣磅礴的氣勢美,熾烈的激情美和新奇想象和夸張美。

二、豪放風格與時代文化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時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時代氣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學風格必然要滲入時代文化的因素,表現(xiàn)出時代性。李白詩歌的豪放的浪漫主義風格,也與其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李白一生經(jīng)歷了唐朝武后、中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六位帝王,且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隱居和求仙學道的生活中度過的。這種生活培養(yǎng)了他對自由的熱愛,對精神解放的追求,以及不愿受世俗羈絆的性格。他傲岸豪邁又蔑視世俗榮華、向往自由。因此,李白的一生是積極奮發(fā)的一生,同時又是坎坷潦倒的一生。

李白所處的時代可以說是盛唐,經(jīng)濟繁榮,國富民強,因此他少了杜甫憂國憂民、沉郁頓挫的風格,多了豪放豁達、浪漫理想的特點。《將進酒》這首“勸酒歌”, 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當時他與友人岑勛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穎陽山居為客,三人曾登高飲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詩人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語)之際,于是《將進酒》以自由昂奮的炬火烘映出詩人那昂揚的生命。悲嘆雖然不免,但悲觀不是李白的性格。詩人雖然感到青春易逝,功業(yè)未成,自悲自嘆,但另一方面又覺得來日方長,此生大有可為,故又自解,因而“在蕓蕓眾生前行的旅途中留下這一首超越憂傷的千古名曲”。《將進酒》中,詩人所展現(xiàn)出來的悲憤激昂的人生態(tài)度和豪放不羈的藝術風格與其所處的時代互相輝映、互相映照,體現(xiàn)了詩歌的豪放風格與特定時代的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三、豪放風格與流派文化

包裹在個人風格外面的,還有流派文化層。流派是一個伸縮性頗大的概念。嚴格地說,并不是每個作家都主動參加過一個明確的流派,但寬泛地說,又可以把大部分作家納入已有的、相關的風格類型,從而認為某某作家屬于某某流派。流派風格的多樣化,往往是文學繁榮的一個重要標志。唐代詩歌極其繁榮,很大程度上與流派紛呈關系密切,如初唐形成宮體詩派,盛唐出現(xiàn)王孟詩派和高岑詩派,中唐形成新樂府派等。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diào)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xiàn)的主觀抒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比如,《將進酒》中一開始就運用了兩個氣勢磅礴的“君不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詩人在詩中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采、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韻致的原因所在。

《將進酒》作為李白的浪漫主義特征的代表之一,屬于以豪放飄逸風格為主導的詩派,其綻放出“豪而悲、豪而狂、豪而怒”的獨特浪漫主義風格,使詩歌具有無比神奇的藝術魅力。雖然在文學史上,并沒有明確定義李詩的流派文化。但詩人獨特鮮明的文學藝術風格,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形成了以豪放風格為主導的流派文化。《將進酒》展現(xiàn)了詩人李白的獨特藝術風格,以及其非凡的氣概和生命的激昂。作為一個文學意義濃厚的文學作品,其豪放飄逸的文學風格具有特定的深刻的審美價值。其風格與時代文化和流派文化的密切聯(lián)系,也展示了這部文學作品的深遠的探究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文晶.試論李白《將進酒》一詩的氣勢狂放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26).

[2]高建山.一曲生命昂揚的歌――李白《將進酒》品讀[J].現(xiàn)代語文,2005(11).

[3]馬華.從《將進酒》看李白的積極浪漫主義特色[J].中學教學參考,2010(16).

[4]吳企明.唐詩鑒賞[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

李白將進酒范文第2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蒸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錢少?

徑需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翻譯研究者鄭海凌說文學翻譯是審美的翻譯,主要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文學翻譯再現(xiàn)原作的藝術形象,即生動具體的生活畫面;另一方面指譯者使用的藝術手段(譯語)具有形象性,這樣的解釋讓本文作者覺得其實譯者就像作畫者,對著原作就像面對要描摹的對象,翻譯就像一個作畫的過程,先要仔細地觀察和理解對象,然后用生動而不失真的筆摹繪出對象,也就是說,譯者必須把原詩的形象和圖畫用目的語翻譯成自己的形象和圖畫,這樣才能保持詩文的美,這也許是詩難以翻譯的原因之一吧。

以上是朱春生將李白的詩《將進酒》譯成的英文。中文古詩里的文字的表達力之強往往會導致在翻譯的時候很難達到語言的精練或者詩體形式的保存,所以有時候為了達到形式上的美,不得不在意義上有較大的改動,或者為了意思的完整而放棄形式上的對等,(有時候人們索性把詩譯為散文的例子) 這也許是中文古詩難譯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詩體的形式上看,朱春生先生的《將進酒》譯文總體上從格式上遵循了原文的風格,行數(shù)總體上基本對等,字數(shù)也基本相當。(原詩一共25行,譯文27行。原文上節(jié)和下節(jié)都是88個漢字,譯文上節(jié)100單詞下節(jié)98個單詞)保持了詩體的簡潔的形式,意義表達十分精煉。

從語義角度來看,首先,詩題《將進酒》譯為cheers保留了原文進酒的意味,更將文中透露出的李白雖懷才不遇卻樂觀通達的情懷也點明,因為cheers在英文里是敬酒用語,也有精神振作之意。這樣的翻譯不僅在語義表層上作到了完整無誤,在深層意義上也達到了不同尋常的對等效果。用 pouring from和rushing into 將原文描述江水奔流的氣勢形象而生動地放置在讀者的眼前,真的是原文用形象和圖畫說話的精確再現(xiàn)。Mirror is saddened by the grey hair用被動語態(tài)和轉(zhuǎn)喻將對鏡悲嘆的不得志者的悲哀轉(zhuǎn)托在鏡子上,悲者,人情也,這里將鏡子也譯活了,似乎人與鏡同悲,是對原詩的超越,修辭的應用也使譯文達到了與原詩一樣用字精練的效果。“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抒發(fā)了李白懷才不遇而流露出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其實也抒發(fā)了李白這位酒圣的豪放之情。譯文Ah,let’s enjoy ourselves while we can——啊,讓我們在我們能夠盡情享受生活的時候及時的享受。“啊”字的應用承接了前文,其實是把上文作為下文的原因來解釋的,如果沒有這個關鍵的 “Ah” 那么下文的let’s enjoy ourselves while we can 就可以看作是我們應該珍惜生命好好享受生活的一種純積極的呼聲了,那么目的語讀者將很難看到詩人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 “天生我才必有用” 譯者用 “必非無故”——not for nothing——的曲言法,貌似低調(diào)其實雙重否定的語氣之強決不亞于李白原文。“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譯文用I long to dwell in drunkenness,and never wake up to a sober world. 將李白對自己的才華充滿信心而不能施展抱負,就只有在酒醉中尋找解脫的心情翻譯得淋漓盡致。詩的結(jié)束的翻譯用了 end the endless worry 譯 “共銷萬古愁” 可謂是又一次創(chuàng)造性的翻譯。

原詩雖不時流露李白懷才不遇的感喟,但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譯文的不足之一,在作者看來就是用cheers譯“將進酒”只能說是表達了 “干杯”這層意思,把語用意譯出來了,可酒本身的無限內(nèi)涵卻未能表達,因為少了個 “酒”字,丟失了李白大詩人對酒的特別的情懷,也使詩文少了些許豪邁。也可以說是失去了和李白相關聯(lián)的酒文化. 因為李白愛酒,有杜甫《飲中八仙歌》為證——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還有更多的典故也是李白和酒的淵源。 也正因為酒,李白比他同時代的詩人更為豪放更為浪漫。原詩里頭的酒字雖然只出現(xiàn)了兩次,可第一次是標題里——《將進酒》是漢樂府《短蕭饒歌》舊題——第一眼就看到酒字就能讓人想起李白的豪邁,而第二次是在第一節(jié)的最后,是一口氣喝上三百杯后 “將進酒,杯莫停。” 此時在少許牢騷過后,那種舉杯暢飲的情形使詩人豪氣沖天的意象生動地刻畫出來。其二,譯者在譯 “陳王舊時宴平樂……”這一典故時采取的純意譯,在注解中也為未加以標注,可以算作是一處不負責任的翻譯。以上片言是作者在賞完《將進酒》英譯文后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參考文獻】

李白將進酒范文第3篇

1、《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屬漢樂府《鼓吹曲·鐃歌》舊題。題目意譯即“勸酒歌”。

2、后來《將進酒》指唐代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創(chuàng)作的古體詩。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xiàn)非常成熟。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李白將進酒范文第4篇

關鍵詞:李白;詩;酒;感情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18-0004-01

一、引言

“李白斗酒詩百篇”,李白的詩和酒是分不開的。“酒”這一意象在李白詩中的蘊含的情感類型頗多,本文以《金陵酒肆留別》《月下獨酌》《行路難》《將進酒》四首詩為例,嘗試分析李白詩中“酒”所含有的個體生活之情與家國事業(yè)之情。

二、個體生活之情

(一)超越江水的朋友之情

《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在暮春時節(jié),李白要離開金陵了,一大堆朋友來送他,或許李白會有些許的不舍,但因離別而帶來的傷感必然是淺淡的。更多的是濃濃的感動,是朋友們的濃情厚意。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柳絮是沒有味道的,但是酒是香的,酒香四溢時,誰又敢斷定“柳花”不香呢?此景為美景,此酒為甜酒。“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送別的話題是永遠也寫不倦的,深情話別,依依不舍,唯有盡情飲酒。“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這是抒情,滿滿的情誼溢滿了長江,既有友人們對李白的不舍,更有李白對友人的謝意。

“多情自古傷留別”,一般來說,送別詩難免帶些有因不舍而產(chǎn)生的傷情,可是在這首詩中,只感受到了不舍、感動、幸福,并沒有感受到消極的情緒。這首詩中的酒杯杯甜美!

擁有此種超越江水的朋友之情,實為大幸!

(二)需要借月亮和影子來驅(qū)逐的孤獨之情

《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首句就奠定了孤苦寂寞的感情基調(diào)。“花間一壺酒”,花是美好的,情是上揚的,假使下句描寫的是二人或是多人一起“互酌”、“對飲”、“相親”,無疑是一種樂景;事實則不然,“獨酌無相親”!“獨”字讓花間美酒變成了月下苦酒。經(jīng)過“花間”與“獨酌”的陪襯,“酒”便成了寂寞的載體。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多么堅強的臆想!此時的李白已經(jīng)醉了。無奈是境況,同種境況下,不同的人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同在月光之下,李煜“無言獨上西樓”,蘇軾則“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而李白,則邊喝酒變瘋瘋癲癲地和月亮、影子做朋友。同樣是寂寞的人,李煜無語,也不能語;蘇軾則是想著千里之外的墳堆。如果李白會羨慕蘇軾至少還有個墳堆可想,那他可能也會嘲笑李煜不能像自己那樣找月亮來玩。因此,在我看來,三人相比,李白的寂寞程度居中。我相信李白找月亮玩必定是醉了之后的事,所以李白比李煜多了酒,就多了倆暫時的玩伴。這算是借酒消愁的變體吧。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永結(jié)”,實在是再好不過了;“邈云漢”,看來“永結(jié)”只是醉話罷了。

需要借月亮和影子來驅(qū)逐的孤獨之情,實在不幸!

三、家國事業(yè)之情

(一)迷茫而堅定的希望之情

《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初次接觸此詩,不加細讀,以為最后兩句詩和前面的詩句不協(xié)調(diào),不合理;細細品讀之,方覺實在是渾然一體,合情合理。

面對理想,面對未來。初始階段,“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迷茫是難免的。第二個階段,“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在為了理想奮斗的路上,困難重重是必然的。第三個階段,“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歷盡各種困苦,仍然不放棄,總想著終有一天自己是可以實現(xiàn)理想的。第四階段,“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盡管不會放棄,但是仍然忍不住慨嘆奮斗之難!第五階段,“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無論有多難,一定會成功的!概括一下就是:茫然――難――不愿放棄――真難啊――但終究會成功的。這就是我們很常見的一種心理活動。哪個年輕人不迷茫?對未來感到迷茫,而現(xiàn)實是殘酷的――無路可走啊(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生活中總是有各種難,尤其是那些影響到未來的問題,必須去克服它,可克服起來又是那么得難,甚至在短時間內(nèi)根本就拿它沒一點辦法。可是呢,沒有誰會主動放棄自己的未來,所以還是忍不住去幻想未來。無奈現(xiàn)實是冷酷的,面對著當前是不能解決的各種難題,除了無奈,就是發(fā)愁了。但是“我終究會成功的啊”,這是一種年輕人特有心理。無論是多么的沒有希望,這種心理保證了年輕人或許會抱怨、或許會傷心、或許會生氣、或許倍感失落,但是,不會絕望。再怎么沒有希望,都不會絕望。看似奇怪的心理,卻就這么真實地存在著。無論遭受多么大的毀滅性打擊,年輕人總有一種幻想,也可以說是一種僥幸心理,總覺得自己怎么會真正的失敗呢?只不過是成功還未來臨罷了。

擁有迷茫而堅定的希望之情,便是年輕!

(二)不再希望的無望之情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肆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儒家研究如何做人,道家熱衷如何成仙。如果說《行路難》人氣十足,那這篇《將進酒》就帶有濃濃的仙氣了。年輕人恐怕是不愿意成仙的,而更熱衷于做一個成功的人;當年輕不再,《將進酒》里帶有的那種僥幸心理消失之后,部分人會成仙,無奈地成仙。

《將進酒》里的李白便是酒中之仙,對年輕時的夢想不能實現(xiàn)的這一現(xiàn)實,李白已經(jīng)承認了,已經(jīng)打心底承認了。故而少了那份執(zhí)著,更多的是一種灑脫:對夢想的灑脫、對夢想的不能實現(xiàn)的灑脫、對因夢想的不能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悲憤的灑脫。灑脫與悲憤不矛盾。也正是由于對悲憤的灑脫,這首詩的悲憤之情的流露就顯得特別自然,沒有主觀上的對悲憤的壓抑,也沒有刻意的夸張,就是那么自然。

年輕人總是無法做到如此灑脫的,總是牽絆多多,最大的牽絆莫過于自己的夢想。所以,此種灑脫是有代價的――夢想已逝、年輕不再。這樣滿含無奈悲憤的灑脫與糾結(jié)發(fā)愁的牽絆相比,看似灑脫,實則是更深層的無望!

不再擁有希望,可嘆可悲!

李白將進酒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 詩詞教學 教法創(chuàng)新

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高考中對詩詞鑒賞也有考查。因此,大多教師都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為了考試而去教學古詩詞,使詩詞學習成為學生的負擔,使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到詩詞之美。其實,古詩詞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或美麗、或壯闊的浪花,短短幾行詩句中蘊藏著詩人巧妙的智慧和真摯的感情。教師應當與古為新,讓學生去體會詩詞中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情感,讓詩詞課堂富有生活氣息。

一、歌詞導入,曲徑通幽

學生們大多都喜歡聽歌,如果找到與課本上的古詩詞有聯(lián)系的現(xiàn)代歌曲,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發(fā)地去尋找聯(lián)系,比較區(qū)別,從而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古詩詞之美。

以選修課本唐詩宋詞選讀中《將進酒》一詩的教學為例。這首詩作于李白長安放還之后,表達了他懷才不遇的悲嘆,又體現(xiàn)了他通達樂觀的情懷。深沉的思想內(nèi)容和成熟的藝術表現(xiàn)使這首詩成為千百年來爭相傳誦的經(jīng)典,時至今日,仍有一些歌手在這首詩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我首先讓學生預習這首詩,然后在課堂上播放了宋祖英、羅大佑和燕池的《將進酒》。雖都名為《將進酒》,但羅大佑的根據(jù)此詩改編了歌詞,宋祖英和燕池的《將進酒》對歌詞幾乎沒有改動,只是加上了不同的配樂。我讓學生仔細聽這三首歌,分析哪一首表達出了他們心中的《將進酒》。學生分析,宋祖英的《將進酒》大氣磅礴,吟唱中又能讓人感受到些許傷情,既有豪邁,又有悲嘆,還原了她心中的《將進酒》;但是燕池的《將進酒》曲調(diào)單一,過于憂郁,不太好。但又有學生分析,這首歌曲調(diào)看似單一,實則有遞進。前幾句低沉的唱法也能表現(xiàn)李白對r光流逝的無奈,每句唱法都體現(xiàn)了詩的內(nèi)涵。還有學生分析羅大佑的《將進酒》,這首歌很有年代感,開頭也寫了黃河,但側(cè)重描寫的是愛情,和李白的格局差太多,但最后的“今宵有酒今宵醉”也頗為豪邁瀟灑。我在綜合點評學生見解之后,帶領他們對這首詩進行了細致的分析。通過這樣的聯(lián)系比較,學生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也展開了更多的思考。

二、集句訓練,引導創(chuàng)作

對聯(lián)大概可以分為自撰聯(lián)和集句聯(lián)。集句聯(lián)是從古詩詞甚至成語中選取合適的句子或者詞,按照對聯(lián)的要求重新組成的聯(lián)句。它難度不高,又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懷和品質(zhì),還給了學生發(fā)揮的空間,貼近學生的生活。

以高中語文必修四中《虞美人》一詞教學為例。這是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死前夕所作之詞,以問起,以答結(jié),是一曲生命的哀歌。我提示學生,其中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可以與其他詞中某句話組成集句聯(lián)。一學生回答道:“這是一句問,可以找一句答,那么辛棄疾的那句‘卻道天涼好個秋’正好可以和它組成一對。”雖然對仗不完全工整,但跨越朝代的組合,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以選修課本唐詩宋詞選讀中《無題》的教學為例。這是李商隱以女性口吻所作抒寫戀情的詩,這里面有一句令人動容,“相見時難別亦難”,班內(nèi)有一學生在學此詩時也找到了從含義上可以與這句詩相對的一句,即“一別西風又一年”。這句詩出自《紅樓夢》中一句詩,可見該生有一定的課外閱讀量。雖然學生可以寫出集句聯(lián),但是對仗都不太工整,所以我給他們展示了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比如,“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等等,與他們一同進行鑒賞,并分析可以怎樣用在作文中。

讓學生從對集句聯(lián)的創(chuàng)作和鑒賞中,增進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既貼近生活,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三、互文拓展,升華認知

雖然古詩詞的學習對于高中生來說十分重要,但是在蘇教版的五本必修課本中,古詩詞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古文和現(xiàn)代文數(shù)量較多。教師可以從這些文章入手,互文拓展,升華學生的認知。

例如高中語文必修五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專題歌頌的是人之間的偉大情感,有如泣如訴的親情,有執(zhí)子之手的愛情,也有舊日時光中的友情,來自古人,也來自現(xiàn)代人,來自中國人,也來自外國人,這些美好真摯的感情跨越了時間和空間,逐一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讓我們感動,不由自主地吟出“此情可待成追憶”這首出自李商隱的《錦瑟》中的經(jīng)典詩句。在這個專題的教學中,我重點讓學生們感受了這些豐富、高尚的感情,體味了“此情可待成追憶”這句詩的含義,學生指出,對于這些文章的作者來說,那些美好的年代和事都只能留在記憶中了,這也啟示著我們,把握和珍惜當前的美好真摯的感情,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開始悲嘆惋惜。

古詩詞或許過于深奧,或許過于抽象,但是與其他一些文章結(jié)合起來學習,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句句詩,是這些文章的升華和概括,也讓看似距離我們生活很遙遠的詩句,顯得貼近生活起來,這都得益于互文拓展。

杜甫曾說過,“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古詩詞雖短小,卻字字珠璣,是先輩們流傳下來的瑰寶。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吸收、再創(chuàng)造,可以通過歌詞導入、集句訓練、互文拓展等方式,與古為新,使古詩詞學習充滿生活氣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收獲啟迪。

【參考文獻】

[1] 姜有榮.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 語文天地,2015(4).

[2] 宮萬兵. 高中語文詩詞教學淺議[J]. 學周刊,2016(2).

相關期刊更多

李白學刊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中國李白研究會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四川省教育廳

唐代文學研究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顺县| 崇明县| 丁青县| 五家渠市| 伊宁市| 黄山市| 增城市| 温州市| 海丰县| 疏附县| 东光县| 云霄县| 邓州市| 宕昌县| 边坝县| 夏津县| 青川县| 天柱县| 昭苏县| 四会市| 昆明市| 昌宁县| 柞水县| 平凉市| 车致| 梨树县| 通州市| 朝阳市| 东台市| 本溪市| 高邑县| 涿州市| 石棉县| 秭归县| 宜黄县| 浦东新区| 彰化县| 屯昌县| 宜阳县| 罗源县|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