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鳶尾草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草原的波濤起伏中,草原牛和草原羊正在一邊吃草一邊聊天。
他們說話間,忽然聽到天空中傳來巨大的“嗡嗡”聲,抬頭一看,一片“烏云”正從天空的一端快速移動到他們的頭頂。從“烏云”里劈里啪啦地掉了一些東西落在了他們的頭頂上。草原牛睜大牛眼一看,大叫一聲:“不好,是蝗蟲來了!快去找治蝗專家劉芳博士!”
億萬只蝗蟲仿佛戰斗機群一樣從天空俯沖下來。
“蝗蟲有什么好怕的,看我的!”草原羊邊說邊快速吃草,一會兒功夫就在草地上吃出了幾個大字:愛護草原光榮,損害草原可恥。
蝗蟲看到了這幾個大字,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哈哈,草原上的牛羊真是大傻冒,憑一句話能嚇退我們嗎?”有一只蝗蟲笑得甚至忘了飛,“啪”地一聲摔到草地上成照片了。
“看到了吧?怎么樣,我的招數管用吧!蝗蟲都嚇得掉到地上了!”草原羊得意地說。
“只掉下來一只蝗蟲,管什么用啊?”草原牛并不服氣,“天哪!你快看吶!”他們看到那只摔成照片的蝗蟲像電影里的機器人一樣躬腰伸臂站了起來,鉆到草叢里開始大吃特吃。草原牛嚇得大哭起來:“媽呀!這可怎么辦呢?蝗蟲把草吃光了,我們吃什么呀?沒準會餓死!”
“那我以后就不吃草了,改喝牛奶!”草原羊臨危不懼。
“行,那我就吃手抓羊肉!”草原牛被她的話逗笑了。
此時,劉芳博士正和她的妹妹劉香用QQ聊天呢!由于想家,正哭鼻子。聽到帳篷外傳來的嘈雜聲,劉芳博士急忙跑了出來。看到天空中的蝗蟲雪花一樣從天而降。她趕緊打電話,調了一架農用飛機過來。
蝗蟲正洋洋得意,在草原上大塊朵頤的時候,飛機仙女散花般把殺蟲劑從天上撒了下來。所有的蝗蟲當即伸腿蹬足、一命嗚呼了。草原牛和草原羊高興地跳起了舞……
誰也沒有想到,蝗蟲死前已經把蟲卵下到了土地里,草原的危機依然沒有解除。
第二年,草長鶯飛的時候,蝗蟲
“土行孫”一樣從土里鉆了出來,對草原再次發起攻擊。更可怕的是,蝗蟲的外國親戚“飛蝗”也趕來趁火打劫,“飛蝗”一次可飛行上百公里,飛到哪里吃到哪里。
面對著當地蝗蟲和“飛蝗”的里外夾擊,劉芳博士皺起了眉頭。她知道,從飛機上噴灑殺蟲劑治標不治本,對地里的蟲卵和飛行能力極強的“飛蝗”幾乎難以起到任何作用。
她把自己的苦惱通過QQ告訴了妹妹劉香。
劉香是個機靈鬼:“姐,我有一個好辦法。我馬上去你那兒,你看我的吧!”
劉香開著一輛大卡車來了,車箱里裝滿了雞。
姐妹倆把群雞散養在草原上,雞果然大吃特吃起蝗蟲來,不一會兒就把一片草地的蝗蟲吃光了。蝗蟲開始四下逃竄。劉芳和劉香各騎一頭牛,開始在草原上尋覓蝗蟲的蹤影,一旦發現哪里有大量的蝗蟲,就把雞群趕到哪里。可恨的是,有時,她們發現一片草地有蝗蟲,剛把雞趕過去,沒想到早被一群草原鳥吃光了。更讓她們沮喪的是,由于草原溫度低,雞開始大量地死亡,一個星期后,所有的雞都被凍死了。用雞消滅蝗蟲的辦法徹底失敗了。
“雞怕冷,鳥為什么不怕冷呢?”妹妹劉香的話一下子提醒了劉芳博士。為什么不用鳥來消滅蝗蟲呢?她和妹妹開始觀察這種專吃蝗蟲的草原鳥。發現這是一種候鳥,窩搭在草原上的亂石堆里,由于鳥窩過于簡陋,經不起風吹雨打,很多幼鳥沒有長大就夭折了。所以鳥群的數量并不多,難以對龐大的蝗蟲群構成威脅。
“我們可以為他們搭建更多更好的鳥窩,以此來吸引更多的鳥到草原棲息。”姐妹倆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這個辦法。
說干就干,她倆發動草原上的牛羊一起動手,為鳥筑巢。鳥的別墅群很快就建好了。
來年春天,劉芳博士和劉香帶著激動不安的心情期待著草原鳥的光臨。來了,草原鳥呼朋引伴,千千萬萬只草原鳥飛來了。看著這壯觀的場景,姐妹倆相視一笑。
當本地蝗蟲和“飛蝗”再次襲擊草原的時候,草原鳥凌空飛起,迎接來犯之敵。遮火蔽日黑面包一樣的蝗蟲群瞬間就被吃光了。太陽重新露出了笑臉。
第二天一大早,記者來到美麗的金銀灘大草原。朝遠處望,綠油油的草原上,靜靜地流淌著一條河,而藍天白云便恰如其分地映射在這澄澈的河水中,像一幅畫卷呈現在記者眼前。青海省96%的區域是牧區,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是一個典型的農牧結合省份。青海省草原面積5.47億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4.74億畝。2011年國家對青海等省份實施草原生態補獎政策以來,青海省落實草原禁牧面積2.45億畝、草畜平衡面積2.29億畝、牧草良種補貼330萬畝、生產資料綜合補貼17.2萬戶,核減超載牲畜570萬羊單位,已累計兌現補獎資金58.41億元,全省76.53萬戶牧民享受了補獎政策,聘用上崗村級草原生態管護員9489名。
補獎標準:差別化對待
在青海省海北州,作為遠道而來的客人,為表示尊敬,當地人們向記者獻上了潔白的哈達。海北州擁有禁牧草場1180萬畝,草畜平衡2700萬畝。通過宣傳、教育、示范、帶動,牧民自覺實行國家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海北州農牧局局長游海洪告訴記者,海北州禁牧區平均每畝草原補貼10塊錢。補貼后人均收入700塊錢,算到牧戶上大約為2000塊錢左右。
針對這一點,青海省農牧廳廳長張黃元告訴記者,國家下達青海省的天然草原禁牧面積為2.45億畝,測算補助標準為每畝每年補助6元。由于牧區草原類型多樣、不同地區間人均占有草原資源量以及不同草原的載畜能力差異大,如果按照6塊錢補貼的話,最高一戶牧民可以拿到60多萬元補助,最低一戶卻只能拿100多元。為體現政策的公平、公正,根據國家實施指導意見規定,青海省采取了差別化補助的方式。
這種差別化補助方式,綜合考慮各地人口數量、人均承包草原面積、收入差異及減畜壓力等因素,確定了各地的禁牧補助標準,測算確定了四個禁牧補助測算標準,即果洛州和玉樹州為5元/畝、海南州和海北州10元/畝,黃南州為14元/畝,海西州為3元/畝。具體實施中“封頂保底”,其標準由各州結合實際研究確定,并報省落實草原生態補獎政策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同意后實施,避免出現因補助額度過高“壘大戶”和因補助太低影響牧民生產、生活的現象。政策施行后,一戶牧民最高能拿到18萬元,最低2000多元。
考慮到禁牧區以外的2.29億畝草畜平衡區草原生產力差異不大的情況,草畜平衡獎勵統一按照國家標準即每畝每年獎勵1.5元。牧民生產性補貼標準,包括兩項,其中牧草良種補貼按照直補牧民或項目管理方式補貼,對一年生牧草采取直補牧民方式補貼,每年每畝補貼20元,補貼面積為150萬畝;對多年生牧草補貼采取項目管理方式補貼,每畝補貼25元,每年補貼60萬畝,5年補貼300萬畝,確保5年牧草良種補貼面積穩定在450萬畝;牧民生產資料綜合補貼標準為每戶每年500元。
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考慮到草原的可持續發展,牧民很歡迎這個政策,牧民最擔心的是草原政策的延續性。
牧民聲音:后續產業需跟進
為了解牧民對草原政策的看法和實施情況,記者來到海晏縣青海湖鄉達玉日秀村,采訪了當地的牧戶。記者趕到時,恰逢當地村委會開會。該村黨支部書記尼瑪才仁告訴記者,村里有牧戶151戶,共538口牧民,全部享受補獎政策。
今年大約40歲的尖本才讓是該村的一名普通牧戶,他家擁有4口人。尖本才讓家現在養80余頭牦牛。減畜之前,除了養這些牦牛外,還養200余頭羊。按照一只羊400元算,2年出欄可收入8萬元,差不多一年毛收入4萬元。那么減畜之后,這4萬元的空缺如何彌補呢?尖本才讓說,目前他家里擁有草原1900畝,國家草畜平衡補貼為2500元,還有500元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共補貼3000余元。2011年,村里專門成立收購牛羊的合作社,社員30余人,尖本才讓通過入股,年末有分紅收入。除此之外,村里還建立乳制品加工廠。尖本才讓還可以通過銷售牛奶增加一些收入。
在草原政策實施的過程中,村支部書記尼瑪才仁告訴記者,草原政策使一部分勞動力轉移出來,這樣便要求后續產業同時能夠帶動勞動力就業,例如設施養殖業、飼料加工業等。他坦言:“給實物比給錢好!牧民現在實實在在的需求,如固欄、草料、滅鼠、畜棚等方面需要被關注,而現在后續產業這塊主要是資金支持力度不夠。”
據了解,為有效解決補獎政策實施帶來的富余勞動力就業和牧民增收問題,積極發展后續產業,拓寬增收渠道,青海省當地近年來已逐步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后續產業配套政策。引導和鼓勵農牧民自主創業和轉產轉業,努力提高農牧民的組織化程度,扶持生態畜牧業、采集加工業、家庭種養業發展,吸納更多農牧民轉移就業。就實際情況而言,青海省后續產業發展還比較滯后,轉移就業難度大。大部分牧民技能欠缺。目前,青海省正加緊培育現代新型職業農牧民。
畜牧產業: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收
青海省盛產牦牛和藏羊。那么,實施草原生態補獎機制以來,草原上牛羊供給有何變化呢?張黃元告訴記者,存欄數并沒有減少,而是處于略增態勢。雖然青海省草地畜牧業3年減了570萬個羊單位,但由于環湖和農區畜牧業是在增加的,所以總體數量沒變,只是結構上發生一些變化。
據記者了解,在加強天然禁牧減畜、積極推行草畜平衡制度的同時,為實現“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收”的目標,青海省各地積極開展草原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人工飼草料基地,積極推行規模化舍飼、半舍飼養殖,2014年規模養殖場達到2000多處(其中已認定的900多處),牲畜飼養量達到325萬羊單位,促進了畜牧業生產發展,畜產品產量穩步增加,據統計,2013年全省草食畜肉產量達到24.77萬噸,奶產量達到36.17萬噸,分別比2011年增加13.12%和12.6%。
農區養殖大戶、規模化養殖場與牧區建立西繁東育關系,減輕了牧區天然草原的壓力。牧區牛羊三四月份產羔,四五月份草場返青,期間牛羊一直放牧到9月份枯黃期,之后將牛羊集中到冬季草場,搞舍飼、育肥養殖。湟源縣日月鄉大石頭村養殖戶陳生財,依托飼草種植,與果洛州瑪多縣多家牧戶建立西繁東育關系,開展舍飼育肥。每年從瑪多地區調購300多頭毛牛, 3000多只羊進行舍飼育肥,并在他的帶動下,周邊40戶農民與牧區建立西繁東育關系,開展舍飼養殖。
青海省當地將飼草種植與規模養殖有機結合,飼草產業發展支撐牛羊養殖。青海夏華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志慶告訴記者,該公司成功種植了高原青燕麥飼草和牦牛設施規模化養殖,示范引領帶動了海晏縣畜牧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周邊農牧民種植飼草的面積不斷擴大,加快了從傳統草原放養向設施養殖業轉變的進程。隨著飼草料產業發展,西寧、海東2市6縣的牲畜存欄和出欄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安縣飼草種植面積從2010年的3.7萬畝增加到今年的14.5萬畝,種草面積增加了4倍。草食畜的飼養量從2010年的9.82萬頭增加到今年的14.93萬頭,草食畜增加了5.11萬頭。此外,青海農區畜牧業采用旱作地膜覆蓋種植玉米,支持規模養殖場,而養殖場牛羊糞還田,可促進玉米生長,使畜牧業處于循環發展過程。草畜聯動、農牧結合已成為當地發展畜牧業的典型模式。
今年8月22日在青海西寧舉辦的全國農業援青合作對接活動暨青藏高原生態畜牧業發展論壇上,農業部同意在青海設立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
1.加強以圍欄和牧區水利為重點的草原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草原圍欄、牧區水利、牲畜棚圈、飼草飼料儲備等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加強飼草飼料基地、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建設,增強牧草供給能力。
2.加快退化草原治理。縣級以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按照因地制宜、標本兼治的原則,采取生物、工程和農藝等措施加快退化草原治理。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治理退化草原。當前要突出抓好西部地區退化草原的治理,逐步恢復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能力。
3.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做好草原防災減災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防火條例》,加強草原火災的預防和撲救工作,改善防撲火手段;
4.要組織劃定草原防火責任區,確定草原防火責任單位,建立草原防火責任制度;重點草原防火區的草原防火工作,實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和部門、單位領導負責制;
1、 在材料相同的情況下,蒙古包做成圓形的是因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積,因為當周長一定時,所有圖形中圓的面積最大,圓柱形具有最大的支撐力,再者能防止外來的傷害;
2、 蒙古包為天穹式,呈圓形,木架外邊用白羊毛氈覆蓋。因為它是圓形的,所以立在草原上,大風雪中阻力小,再大的地震中也不會變形,頂上又不積雨雪,寒氣不易侵入,是非常安全的住所;
3、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
4、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
(來源:文章屋網 )
小劉于2002 年8月被A公司錄用,并與A公司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勞動合同。2003 年3月A公司更名為B公司,A公司同時注銷,法人資格終止。雖然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仍然是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B公司成立后,卻未與小劉變更勞動合同。2003 年10月,B公司的小劉突然不辭而別,前往C公司工作。這一舉動使B公司在管理上十分被動。B公司一氣之下,將小劉訴至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要求小劉賠償違約金50000 元,并追究C公司的連帶賠償責任。但仲裁庭的仲裁結果是:駁回B公司全部的申訴請求。
用人單位與職工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職工違反服務期約定,違約跳槽,職工本應承擔違約責任,但為何仲裁庭卻駁回用人單位全部的申訴請求,裁決用人單位敗訴?
解答分析
在庭審過程中,B公司出示的勞動合同依然是A公司與小劉所簽訂的勞動合同。仲裁委員會認為,正是由于B公司在公司法人與法定代表人的認識上的不明確,致使其在變更公司名稱后未能與職工及時變更勞動合同,造成了勞動合同書上甲方與實際用人單位名稱不符。在公司法人變更的情況下這份勞動合同當然不能成為雙方新勞動關系權利義務的合法有效合同。由于B公司未與小劉變更勞動合同,原勞動合同對雙方建立的勞動關系并不具有約束力,故全部駁回了B公司的申訴請求。
仲裁委員會這樣的裁決是正確的。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意思協商一致的結果,其上記載的內容既包括雙方的權利,也包括雙方的義務。合同一方主體變更了,就意味著合同上的權利義務發生了轉移。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權利義務發生轉移的,須經另一方當事人同意。本案中,勞動合同一方主體A公司變更為B公司,但原先A公司與小劉間的勞動合同并沒有進行任何變更,因此,A公司與小劉間的勞動合同對于B公司而言并沒有法律效力。
問題2:沒約定違約金也要賠單位培訓費嗎?
我是一名技術人員,現服務于一國有企業,與該企業簽訂有勞動合同。前兩年公司因發展需要,于去年及今年對本人進行了兩次培訓,并簽了培訓協議,服務期為十年,該協議中未約定違約金但寫明要賠償公司的損失。培訓并非我個人要求。現公司由于管理不善,日漸衰落,本人也覺得不能更好地發揮所長,我想到外企去再創一番事業。如今我與企業的勞動合同已將近期滿,但培訓協議還有八年服務期。我能夠合法地離開嗎?另外,兩次培訓公司的花費只是五六千元,而我也為企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如果賠償能離開,大約要賠多少呢?
解答分析
你只需提前30天通知公司即可合法的離開,但應根據你和單位雙方簽訂的培訓協議給予公司一定的補償。培訓協議是你們雙方意思的反映,是合法有效的。你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是違反雙方培訓協議約定的,需要承擔違約責任。賠償標準應按《勞動部辦公廳關于試用期內解除勞動合同處理依據問題的復函》第三條規定。在你為公司服務的時間內,單位對你進行了兩次培訓,第一次培訓你已經為單位服務了兩年,而第二次培訓你只為單位服務一年,根據上述規定,你給予單位的賠償應該根據遞減的原則,分別按每次培訓后的實際服務期占十年服務期的比例乘以該次的培訓費用計算補償的培訓費用,然后再相加。即可計算出你應該賠償公司的補償金。
相關法律規范
《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規定:"按照《勞動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需征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三十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但由于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有關約定而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由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勞動部辦公廳關于試用期內解除勞動合同處理依據問題的復函》第三條規定:"關于解除勞動合同涉及的培訓費用問題:用人單位出資(指有支付貨幣憑證的情況)對職工進行各類技術培訓,職工提出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如果在試用期內,則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支付該項培訓費用。如果試用期滿,在合同期內,則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支付該項培訓費用,具體支付方法是:約定服務期的,按服務期等分出資金額,以職工已履行的服務期限遞減支付;沒約定服務期的,按勞動合同期等分出資金額,以職工已履行的合同期限遞減支付;沒有約定合同期的,按5年服務期等分出資金額,以職工已履行的服務期限遞減支付;雙方對遞減計算方式已有約定的,從其約定。如果合同期滿,職工要求終止合同,則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支付該項培訓費用。……。"
問題3:辦戶口算不算出資招用,要付違約金嗎?
我是今年七月份畢業和一家上海公司簽了三年勞動合同,違約金25000. 按照《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的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對由用人單位出資招用、培訓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勞動者的服務期作出約定",這是不是說不符合上述規定而約定的服務期無效呢?是不是可以隨時和公司終止合同嗎? 另外公司幫我解決了戶口算不算出資招用?
解答分析
1、你是2003年7月簽訂的合同,肯定能適用《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的規定。你引出的是第十四條的規定。由于該條例是2002年5月1日起實施的,因此,在實踐上,凡是在這個日期之后簽訂的勞動合同,如果沒有出資招用、培訓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情況的,即使約定了違約金,對違約的員工也是無效的。但是須注意:不是服務期無效,而是違約金的約定無效!
2、單位為你解決了戶口問題,這能不能算出資招用的行為呢?我認為,關鍵是解決戶口問題是否有出資行為。在該案中,公司是否為你出錢辦了戶口?如果出了錢,那設立違約金是可以的,25000元在我所接觸的案例中還不算"奇高".如果沒有出錢,那設立違約金是沒有道理的,你完全可以拒絕。
從出資招用的定義可以看出,其首要特征是出資。當然這個出資也是有范圍的。一些企業在這樣的案子上抗辯:我們為了招人做廣告了呢,這也算出資吧;我們為了招人還特設了專人呢,這人的工資算出資吧……聽到這樣的抗辯不禁令人啞然失笑。如果這樣也算是出資招用,那就違背《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這一規定的本意了。顯然,《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是不贊成對員工設立違約金的,這從該條例的立法方式上可以看出。之所以這樣偏向勞動者,是因為從以往的矛盾來看,違約金往往成為企業遏制員工的手段之一,特別是到后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迫使員工簽訂違約金,違約金基本變成了勞資雙方不平等地位的象征,影響了社會穩定。所以制訂條例時,上海市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并不鼓勵違約金的設立。但是有些企業,尤其是外資企業,由于受到了國外企業員工成長思想的影響,對員工的培養往往花費頗多。為了防止一些員工受了好處就跳槽,所以用列舉的方式規定了3種情況是可以設立違約金的。
所以,所謂的出資招用,一般不是一項所有員工能夠享受到的待遇,這是一個根本的理論基礎。此外出資行為,意味著企業為了招用員工要有真金實銀出去才行。在我們勞動法實踐中,為了招收外地員工而出錢辦戶口是符合上述條件的,應該可以作為設立違約金的理由!
問題4:服務期是對員工單方面約束?
我有以下的問題:
1)公司引進人才辦理戶口,是否有出錢和不出錢之分?
2)我所在的單位是國企,我請問國企引進人才是否要出錢?國企有什么特權嗎?
3)單位與我約定的是五年的合同,其中服務期是3年,請問什么是服務期?按照公司人事的解釋,服務期是對員工單方面的約束,而不對企業形成約束,請問這樣合理嗎?
解答分析
1、對于前兩個問題,其實關鍵不在于引進人才是否有出錢不出錢之分,而是到了法庭上單位是否可以拿出證據證明自己確實為引進員工而花費了必要的費用。通常來說,辦理手續總是要一些費用的,只是費用的多少而已。以上海市辦理人才引進的情況來看,基本都在2000元上下。
2、對于第3個問題,人事部門的解釋不能說完全對,但也有些道理。首先,服務期是指員工因接收單位給予的特殊待遇而承諾必須為單位服務的年限。《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對由用人單位出資招用、培訓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勞動者的服務期作出約定。"條例中列舉的三種可以設立服務期的情況都是單位為員工付出一定的財物,而且是特殊待遇,不是普遍員工都享有的待遇。其次,《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十七條將違反服務期約定作為勞動者應支付違約金的一種情形。這兩個條款串起來告訴我們:用人單位出資招用、培訓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時就可以在與員工的勞動合同中設立違約金條款。 之所以會這樣規定,是因為在這些情況下,單位為員工付出了與眾不同的人力、物力,如果這時員工得了好處就撒手而去,另謀高就,對于單位是極其不公平的,這樣單位就會吝嗇付出,相反對于員工的成長也沒有好處,形成惡性循環。保護了單位的這些做法后的權益,等于保護員工自己的權益! 所以,服務期的規定主要是保護單位的利益而設的。可以說,服務期是賦予企業的一種權利,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既是權利又是義務。可見單位有權選擇是否要求繼續履行服務期,這是權利的體現。
在本案中的合同比較特殊。你的服務期比合同期短,也就是說是服務期比合同期先2年結束,這樣的話,只要注意不要在服務期內離職,以免發生違約金問題,如果單位要單方面解除其勞動合同的話,則要遵守相關勞動法規定了。
問題5:調至子公司后還要遵守原來的服務期協議嗎?
我是一家集團公司的員工,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今年2月,公司為我進行了培訓,并簽訂了服務期協議,約定服務期為5年,到2008年3月止,否則需要支付違約金30000元。2003年8月,公司將我調至集團下的一子公司,但未簽訂任何勞動合同,而我的四金也是由該子公司為我繳納的,該子公司是集團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由于該子公司管理混亂,今年11月,我向一家跨國公司應聘并被錄用,但新公司要求我下周即來上班,現在我想提出辭職申請,請問:我能夠立即走人嗎?需要支付違約金嗎?
解答分析
你可以隨時提出辭職,而不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單位,并且你也不需要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