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本教育理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內驅力是改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根本.怎樣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是值得物理教師研究的問題.情境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重大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情境導入,幫助學生深化知識,使學生帶著興趣與疑問進入課堂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強化生活情境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特性,創(chuàng)設有趣、新奇,并且與生活直接相關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相關問題的解答,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價值與意義.例如,在講“大氣壓強”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生活實例,利用自動喂水器、高壓鍋、打氣筒等,讓學生感受到相關概念與規(guī)律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探索大氣壓的欲望.為了深化學習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常見物品,如一個軟管與兩個水瓶進行模擬演示,并提問:將盛滿水的水瓶放在高處,將空瓶放在低端,怎樣才能讓水自高處流向低處?此時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fā),認為可以通過導管進行引流.這樣可行嗎?先讓幾個學生嘗試,其他同學在一旁觀察,然后分析成功的原因.當軟管進入水后,因為內部氣壓是0,沒有外部大氣壓,此時液體就能利用大氣壓進行倒流.又如,在講“杠桿”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某天,同學們駕車去旅行,路過某山路時,發(fā)現路前有一塊大石頭,將道路阻擋,此時車輛很難正常通行,而這條路又是必經之路,該怎么辦?此時學生會想:大家一起搬動.新問題隨之出現,怎樣搬?要求學生轉動大腦進行思考,此時課堂不僅是學習的過程,更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有的學生想到用一根棍子將石頭撬開,從而過渡到杠桿內容,并且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杠桿原理與相關知識點上.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教師通過情境預設的形式,將學生熟悉的相關問題變成形象、生動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從生活中提出并發(fā)現問題.參與問題情境的同時,幫助學生建成直觀的形式,促進知識鏈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將問題貫穿到學習中,在精心設問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問題為重點的教學,是以問題為重點,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提出各種問題,促進學生發(fā)展.例如,在講“浮力”時,教師可以提問:你們坐過船嗎?對于輪船,你們有什么建議與疑問?思考后,學生有以下疑問:將鐵塊放在水中會下沉,為何以鐵塊為原材料的輪船不會下沉?輪船是實心還是空心?為何貨物越多船越下沉?輪船能像汽車一樣行駛在水面嗎?針對學生的提問,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學生聚精會神聆聽的同時,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提高了學習成果.
二、因材施教,改善合作學習效果
初中物理學習是一項動態(tài)的過程.為了讓課堂更加有致,必須促進師生整合,在雙向交流的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內容設計,對相關內容進行延伸與剖析.在課堂設計過程中,先明確師生分工,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例如,在講“摩擦力”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習資源,帶領學生分析摩擦力,摩擦力方向與產生的條件,完成教學任務.在此期間,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實踐,利用實驗解決問題.如,引導學生用力壓住桌面,手掌靜止,然后用手掌向前用力,以方便手掌滑動;讓兩根手指模仿人體走路的姿勢,以感受摩擦力.
三、提高思維可視化,拓展探究領域
關鍵詞:生本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必要性;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實踐活動
生本教育是由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郭思樂教授全力倡導和推廣的一種教育模式。它區(qū)別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更加強調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這就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充足的理論支撐和實踐經驗。下面,我就先對生本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以應用的必要性進行簡單的闡述。
一、生本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以應用的必要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边@就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的角色問題等進行轉變。而且,如今新課改更加強調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從而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這表明新課程開始由原來的注重知識的傳授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轉變,而且基于新課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這一觀點,它與生本教學“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的理念完全吻合,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生本教育勢在必行。
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所以,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特別重要。創(chuàng)新,既是學習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初中語文課堂較為顯著的特點之一。而生本教育,恰好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新平臺,給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了馳騁的空間,使學生由原來被動性地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荧@取知識,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習慣的養(yǎng)成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所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呼喚著我們的語文教育要走向生本。
新課程教育改革對教師本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新思想、新觀念,因此,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以“開放”為主的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就應運而生?!伴_放性”教學理念具體表現在教學目標的開放、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組織形式的開放以及教學課堂的開放,它對提高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和教學水平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自身的發(fā)展也需要我們進行生本教育。
以上僅是我個人對生本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應用必要性的簡單的陳述,當然還有更多其他的原因促使我們樹立生本教育理念,在這里由于時間和篇幅的關系我不能一一詳細地列舉出來,這需要廣大教師去進行親身實踐和探索,以對生本教育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
二、生本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以貫徹和實施的具體策略
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來保證生本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以真正貫徹和實施呢,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我的看法。
1.更新教學理念,促使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進行轉變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教師總是強行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點的灌輸,把學生當做儲存知識的容器,自己一人在講臺上興致勃勃地講,學生則在講臺下稀里糊涂地聽,這種傳統守舊的授課方式往往導致我們的課堂氣氛變得異常沉悶,雖然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激情澎湃,繪聲繪色,但是學生在下面則表現得若無其事,課堂效果也可想而知。導致這種教學局面發(fā)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因此無論教師自己一人在講臺上唱的獨角戲有多精彩,學生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一節(jié)課下來,既浪費了寶貴的上課時間,又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要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把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由“主體者”變?yōu)椤爸笇д摺?,視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所涉及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來進行,讓學生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促使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進行轉變,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
比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時,因為這篇文章主要以作者回憶自己當年一件往事為主線,來表達自己對父親的無限懷念以及父子之間那種感人至深、相愛相憐的感情。于是,我一改過去由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的課堂模式,在講課之前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經常會為我們做一些我們不經意的細節(jié),而且從來不要求回報。下面,就請你們回憶一下父母為你做過讓你們感動不已而且至今不能忘懷的事情,一會兒請大家輪流說一下?!睂W生明顯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開始低頭沉思,發(fā)言時也顯得異常踴躍,他們的學習熱情仿佛在這種強烈的情境中爆發(fā)了,在經過一番激情熱烈的討論之后,我們開始了這篇課文的學習,這節(jié)課學生明顯比以前更加投入了,在正式講解這篇課文時,學生也能做到入情入境了。這種教學方式,既做到了讓學生參與課堂,使生本教育理念得以真正體現,同時也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轉變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學課堂,視學生自身的活動為課堂的主要形式。而且,新一輪教學改革要求我們在教學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共同合作,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合作競爭式的教學方式,這是生本教育課堂主要教學形式之一,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語文課堂上適時開展合作競爭式教學。在此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設置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先生的《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我就采用了合作競爭的教學方式,以使生本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得到有效運用。在給學生講解完這篇課文后,我把全班學生分為四人一組,并向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課文選取了哪些材料?這些材料具體表現出了母親身上的哪些優(yōu)秀品質;課文是如何將這么多的材料有條不紊地組織成一個整體的;課文用了什么樣的敘事方法?這種敘事方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給學生十五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完畢后每組派出一位代表進行總結陳述,看看哪一組回答得好。一聽到要比賽,學生馬上進入了競爭的狀態(tài),和自己所在組的組員開始了熱烈的討論,課堂頓時也變得沸騰起來。學生在進行總結陳述時,也明顯對自己的答案進行了大膽嘗試和創(chuàng)新,這樣,學生在競爭中既深化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這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課堂,才是能使學生獲得充分發(fā)展的生本教育課堂。
3.借助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從而使他們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得到提高。”因此,在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意識之后,我們就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具體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比如,在閱讀教學中,主要通過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學中,則注重學生思考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傊覀兛梢越柚鞣N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語文知識獲得發(fā)展,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學生在這種生本教學理念下,會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和方式,要想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得到成功應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并不是僅靠我們一朝一夕之功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們?yōu)榇烁冻銎D辛的努力和探索,以制訂出適合學生、并能為學生所接受的體現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學策略,從而使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變得精彩紛呈,活力四射。以上僅是我個人對生本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在此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沈小玲.生本語文:教學主流價值的確認和追求.作家出版社,2012.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與特征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級管理就是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是確立學生在管理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以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一切管理活動。其特征如下:①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教育的本體。班級管理就是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氛圍。②高度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是生本教育的最基本的本質和原則。③全面依靠學生。班級中的主體是學生,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做好班級的每一項工作,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不用事必躬親。全面依靠學生自己的能力是生本教育的最好方法。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教育,開放的教育需要開放的教師。教師都應具備發(fā)現并贊美學生身上與眾不同的閃光點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做真實的自己,而不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強壓之下變成“別人”。老師要做到欣賞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讓所有學生都能享受到班主任的溫暖與關愛,由此搭建起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為班級的發(fā)展增添生機與活力。
2.建立良好的生本文化
生本文化是生本教育的劑、加油站。良好的生本文化能使每一位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充滿憧憬,樂于學習,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和責任感。健康向上的生本文化能激發(fā)班級成員的進取精神,弘揚班級正氣,使班級生本管理的效能最大化。生本文化屬于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它是班級精神文化的體現,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溝通、交流的基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級文化建設,對促進班級管理的良好局面有很大幫助。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必須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結合班級實際。不同的班級特點不同,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來進行。二是全面地依靠學生。只有充分地發(fā)動學生,全面地依靠學生,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讓學生實現自主管理
(1)師生共同制訂可行的班級管理制度,強化學生的班級責任感、主人翁意識。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級管理思想是以民主、科學為基礎的,那么在制訂班級管理制度時,應采取師生共同商討的方式來完成。不但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學生主人翁意識的培養(yǎng),進而增強他們的班級責任感,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培養(yǎng)班干部隊伍,強化班級管理核心。
班委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力量。采取民主選舉的方式組建班級委員會,通過民主選舉,學生體驗到行使好個人權利的重要意義,班級主人翁的意識和責任感也得到加強。提升班委的責任心,更好地促進班委隊伍的建設。在時機成熟時,積極實行班委輪換制,促使更多的同學都有機會得到鍛煉。
(3)班級工作,人人有責。
班級管理工作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也不僅僅是班委的事情,而是班級每一個成員的責任。班會中,首先是班委成員總結上周班級各方面情況,充分地培養(yǎng)學生自我約束能力,然后安排一定的時間,就某議題(如“班級成績如何總體提高”“課上同學應積極響應老師”等),讓全班學生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引發(fā)他們自主管理的興趣。
(4)制訂個性化的評價制度,深化班級管理。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對于學生的評價往往以其學習成績?yōu)橹鳎雎粤藢W生的人格、行為發(fā)展等,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學生的發(fā)展過程為評價基礎,肯定學生的進步,從而使評價成為激勵學生進步的“武器”,促使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三、結束語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要充分貫徹和落實“生本教育”觀,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第一位,強調讓學生主動地學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與拓展,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課堂為主陣地,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把課堂變成學生激揚生命的舞臺,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合作,教會學生探究,使學生會聽、會講、會評,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下面談談對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預設目標,讓課堂在動態(tài)中生成
課堂教學是需要學生親歷的活動.怎樣設計,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思考本節(jié)課的內容在整個章節(jié)中所處的地位及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設計教學目標.結合目標把學生要學習的內容以問題串的形式出現,嚴謹要有梯度.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本節(jié)內容.當然,設計的目標包含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生動有效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樂學
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致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所以,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樂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特點,挖掘學生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設計的問題情境力求形式新穎,教師提出的問題,應以生活實際為背景,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激勵學生去學習、探究、尋找答案.
例如,在講“全等三角形ASA判定公理”時,為了讓學生明白“如果兩個三角形滿足兩角及其夾邊相等就能夠使兩個三角形全等”,我拿出事先準備的一個三角形的紙板,故意撕去一角,學生都很驚訝,我拿著這兩塊殘片,問:如果它是一塊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破了,現在要去配一塊與它原來一模一樣的玻璃,想想看,怎么辦?是否需要兩塊都帶去?若不需要,需要帶哪一塊去?學生馬上討論起來.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思維,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快樂學習.
三、精心設計探究活動,讓課堂“活”起來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建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生本課堂中活動的形式是課后預習思考,課上合作學習.在設計題目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特點,題目要簡單開放,并與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有密切的聯系,這有利于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也有利于學生自行思考解題的思路方案,還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渠道解決問題, 充分體現生本的理念:“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
與實際生活有聯系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把實際生活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讓學生探究.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表達出其獨特的思維,要適時表揚和鼓勵,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使他們在解決問題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驚喜,從而讓課堂“活”起來.
四、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特點之一.在新課程背景下,建議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分組時,教師必須兼顧優(yōu)、差生搭配,合理分組,分清每個成員職責,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在教學中,需要分組討論時,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學案進行交流討論.教師要巡回指導,注意關注那些差生,及時引導和鼓勵,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來,也可以適時地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討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互相協作和探究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參與,一種“親歷”.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應學會傾聽、質疑、組織、總結.
五、更新教學評價方式,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一)教學方針
讓每一個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主動學習,能夠好奇,能夠參與到學習環(huán)節(jié)當中,變成課堂上的主體。生本教育的生態(tài)課堂教學模式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由開放地獨立自主地學習,在課堂學習生活過程中學會感悟,體味生活,在與知識的"相遇"中,使知識融入生命。
(二)團隊意識
由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差異,并在知識的積累量上有所不同,針對這種差異可以讓學生組成團隊,由教師根據學生的性格、學習成績來分配學生,在根本上將每個學生的成績都能有所提升,好的學生能夠鞏固知識,學習不好的學生能夠學到知識,并能使學生在課堂中通過交流獲得更多的信息。
(三)全面性原則
初中生物教育的面向群體應該是整個課堂,不能出現出小灶情況,根據每一學生的學習成績狀況,制定出相應的課前預習、課堂流程、課后作業(yè),讓全部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無縫隙的教學任務當中。通過讓學生學會批判,學會面對自己的弱點,審視自己的錯誤,從而更加從容地面對自己現在所處以至將來的環(huán)境,并在大環(huán)境下擁有質疑性的思維能力來一步步發(fā)展自己;學會以客觀的眼光看待外界事物和面臨的問題,學生要學會能夠公正、理智地分析問題,并在一件事物的發(fā)展走向上得到一個客觀的認識;可持續(xù)發(fā)展觀所表現的特殊性是讓學生能夠明白,并且了解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文明都對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不同的作用;讓學生在自身的場和對外界事物的接受過程中,有機地將人的成長、社會進步、科學自然環(huán)境結合起來,做到全面的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意義的吸收行為;在學生擁有相應的意識的同時,還要在身上確實的落實到行為上,這不僅僅是一種策略,一種走向,更是一種精神。以上可以總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觀教育的核心思想———真實、動態(tài)、全面、客觀、和諧、行動。相信以可持續(xù)發(fā)展觀作為教育的方針和走向,能夠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力的素質型人才。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服務終身發(fā)展
生本教育的理念核心是要高度重視學生,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結合學生的天性開展教學。將這樣的理念滲透到生物課堂的教學中,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以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作為開展教學的重點。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閱讀課文,觀察標本,觀看視頻資料等,都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比如,在執(zhí)教"探索生命的方法"時,我做了這樣的課堂設計:1.導入:給學生展示圖片腐爛的肉中有許多蛆蟲。提出問題:看到這些蛆蟲,你想了解什么?2.讓學生大膽猜想:蛆蟲是怎么生成的?3.教師引導,學生自由回答。4.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教師引導:把兩塊等重的牛肉分別放在兩個大小一致的玻璃碗內,一只碗口,一只蓋上紗布。5.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要想實驗成功,還需要做哪些工作?這樣設計關注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設計生物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有效促進了學生自身知識資源的開發(fā)和充分的運用。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