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考察情況

考察情況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考察情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考察情況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況

(一)太倉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太倉市位于江蘇省東南端,面積823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轄7個鎮2個省級開發區。近年來,太倉市發揮緊沿長江和緊靠上海的獨特優勢,做好“以港強市”和“接軌上海”兩篇文章,突出提升開發開放水平、產業發展水平、城市建設水平、環境建設水平和干部隊伍素質,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02年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指數列全國百強縣(市)第九位。2003年完成GDP210億元,人均超過5500美元,分別列江蘇省第七位和第三位;實現財政收入21.6億元,人均4800元,分別列江蘇省第七位和第五位;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08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89元,均居江蘇省第四位。目前,全市累計引進外資企業2126家,投資總額近100億美元,注冊外資50多億美元,其中太倉港口開發區、太倉經濟開發區進駐項目投資55億美元,建成項目投資27億美元,總投資18億美元的玖龍紙業和總投資120億元的環保電廠先后落戶太倉。2003年底,共引進外來民資項目220個,投資總額87.2億元,實際到帳56.8億元,興辦私營企業4146家,注冊資本51.2億元,名列蘇州各縣市第一。形成了石油化工、造紙、能源、再生資源、環保、旅游休閑六大特色產業和歐美、日韓、高新技術三大特色企業群體。同時,高標準實施了沿江、鄰滬433平方公里的規劃編制,2003年成功舉辦了中國太倉首屆鄭和航海節,扎實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致力于事業、服務于人民”主題教育以及建設學習型機關活動,實現了經濟社會的統籌協調發展。

(二)昆山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情況。昆山市東靠上海,西臨蘇州,面積927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2003年全市完成GDP430億元,財政收入66.25億元,進出口總額139.25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元。近年來,昆山市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先后建立了出口加工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等特色園區,其中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GDP、財政收入、實際利用外資均占全市的50%左右,2003年在全國40多個國家級開發區綜合評估中名列第三;全市共批準外資企業3400家,合同利用外資190億美元,實際到帳74億美元,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三大支柱產業,成為國內重要的IT生產基地之一。

(三)薛城區促進農民增收情況。薛城區是山東省的南大門,面積420.5平方公里,轄6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0.8萬。近年來,該區積極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著力破解“三農”問題。2003年,全區新增財政、信貸支農投入1.5億元,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10萬畝,獲國家和省、部級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品牌12個;發展畜牧小區167處、私營養殖場284個,生豬存欄量14萬頭,長毛兔存養量258萬只。先后引資2億多元,新建、擴建了金虹食品、捷利木業、申濟蒜業等農業龍頭企業。目前,全區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5萬人,向區外輸出勞務人員2.3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達7.4萬人,2001年以來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均達6%以上。

(四)浦東區現代農業發展情況。上海市浦東區堅持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1994年規劃建設了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區域面積12.03平方公里,累計投資3億多元,開發面積近4平方公里,入駐企業60多家,每年接待外來人員20-40萬人次。目前,開發區已完成1平方公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形成了種子種苗、設施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物技術、溫室工程安裝制造、休閑觀光科普教育等六大主導產業。先后被批準為首批2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之一、國家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國家級綠色蔬菜溫室栽培標準化示范區,成為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二、幾點啟示

太倉、昆山、薛城、浦東等地加快發展的措施有力,成效顯著,經驗可貴。對于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鑒的重要啟示:

(一)加快區域發展,必須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太倉等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實際上是思想不斷解放的過程。他們每抓住一次發展的機遇,都是以思想解放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發展,在快速發展中解放思想。當前,中央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并針對部分行業投資過熱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這就需要認真做好中央精神和本地實際結合的文章,緊緊抓住發展不放松,在更高層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工作、破解難題,化壓力為動力,變考驗為機遇,促進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二)加快區域發展,必須全方位對外開放,做好開放型經濟的文章。大家在學習考察中普遍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經濟發展的差距主要是開放型經濟的差距,開放型經濟的競爭關鍵是開發區和園區的競爭。太倉、昆山等地經濟的崛起,無不得益于開放型經濟抓得早、干得好、上得快。昆山市建立了以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的一批功能性特色園區,太倉市突出太倉港口開發區、太倉經濟開發區“兩區”開發,引進了一批跨國公司的旗艦型項目和龍頭型企業,建立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帶和聚集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爭取了主動,贏得了優勢。特別是面對當前國家土地、信貸政策調整的新形勢,更要突出園區的龍頭作用和聚集效應,主動承接國際、國內資本的轉移,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資、激活民資,努力實現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區域發展,必須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工業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沒有工業化就沒有現代化。太倉、昆山兩市堅持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植了一批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支柱產業、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走上了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路子。太倉市提出優勢和特色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著力培植石油化工、造紙、能源、再生資源、環保、旅游等六大特色產業,形成了以德資為主的歐美企業群體、以電子信息和汽車配件產業為主的日韓企業群體、以同濟科技園為載體的高新企業群體等三大特色群體。同時,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等第三產業,促進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快速聚集。他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產業聚集、培育產業特色、促進產業升級的經驗,對于我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四)加快區域發展,必須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太倉、浦東、薛城等地的實踐表明,“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必須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跳出農業調整農業、跳出農村發展農村,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建立多元化的農民增收機制。一是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保障農民資產性收入;二是大力發展高效、特色、生態農業,扶持壯大各類農業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鞏固農民生產性收入;三是積極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主攻農民創業性收入;四是建立城鄉統籌就業機制,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五是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擴大農民福利性收入;六是不折不扣地落實農業稅減免等政策,確保農民政策性收入。

考察情況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經傳釋詞》;訓詁;因聲求義

[中圖分類號]G2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6—0078—02

音轉是就整個音節而言,語音發生流轉。聲轉即聲母發生流轉。韻轉即韻部發生流轉。

一、聲轉

在《經傳釋詞》全部的37條聲轉材料中,除雙聲22條外,其余15條都存在聲母之間的流轉關系。雙聲即同紐,指漢字的上古音聲母相同。準雙聲指舌音內部和齒音內部各部之間的關系。旁紐指發音部位相同聲母之間的關系。鄰紐指唇、舌、齒、牙、喉各類之間的關系。

(一)雙聲

1.幫系雙聲

無,轉語詞也;字或作“亡”,或作“忘”,或作“妄”,或作“毋”。

此例,“無”、“毋”、“亡”明母雙聲。

2.端系雙聲

(1)直,猶特也。“直”、“特”古同聲,故《詩》:“實維我特。”《韓試》作“直”。

(2)能,猶乃也,亦聲相近也。“乃”、“而”聲相近,故“能”訓為“乃”,“亦”訓為“而”。

3.章系雙聲

(1)之,猶諸也。“之”、“諸”一聲之轉。

(2)旜,之也,焉也。“之”、“旜”聲相轉,“旜”、“焉”聲相近。“旜”為“之焉”和聲。

(3)啻,與“翅”同。字亦作“適”。

(4)尚,庶幾也。字或作“上”。

4.精系雙聲

朁,字或作“慘”,或作“憯”。皆詞也。語之轉爾。

5.見系雙聲

宜,助語詞也。字通作“義”。

6.影系雙聲

(1)意并與抑同,字或作“億”,又作“臆”。

(2)“安”、“於”一聲之轉,則助語詞之焉,可讀“於衍反”。

(3)于,猶乎也。字或作“乎”。

(4)《詩·擊鼓》:“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亦爰也。

(5)“用”、“以”一聲之轉。

(6)繇,於也。“繇”、“由”、“猷”古字通。

(二)準雙聲

端章準雙聲

(1)疇,誰也。“疇”、“誰”一聲之轉。

(2)耳矣,猶“已矣”也。“耳”與“已”聲近而義通。

(3)能,猶乃也,亦聲相近也。“乃”、“而”聲相近,故“能”訓為“乃”,亦訓為“而”。

(三)旁紐

1.精系旁紐

(1)朁,曾皆詞也。或言“朁”,或言“曾”,語之轉而。

(2)斯,此也。常語也。

(3)茲,猶斯也。“茲”字亦與“斯”同義。

2.影系旁紐

(1)於,于也。常語也。

(2)用,詞之由也。“由”可訓為“用”,“用”可訓為“由”,一聲之轉也。

(3)欥,字或作“聿”,或作“遹”,或作“曰”,其實一字也。

(4)皇,猶況也。“況”、“皇”古多通用。

(四)鄰紐

影端鄰紐

(1)矣,猶也也。“也”、“矣”一聲之轉。

(2)爰,曰也。“曰”與“欥”同,字或作“聿”。“聿”、“爰”一聲之轉。

(3)有,猶為也。“有”、“為”一聲之轉。

可見,上古聲轉以雙聲和旁紐為主,其余類型則較少。聲母準雙聲、旁紐以發音部位相同為主,鄰紐則以發音部位相領近為主。

二、韻轉

在《經傳釋詞》全部38條韻轉材料中,除疊韻14條外,其余24條都存在韻部之間的流轉關系。疊韻指上古音韻部相同,包括完全同音、同音不同調、同韻不同聲等情況。旁轉指元音相近,韻尾相同的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內部互轉。對轉指主要元音相同而韻尾的發音部位也相同的陰聲韻和陽聲韻、陽聲韻和入聲韻、陰聲韻和入聲韻之間互轉。旁對轉指先旁轉而后對轉。

(一)疊韻

1.陰聲韻

(1)有,猶又也。“有”、“又”古同聲而通用。

(2)斯,此也。常語也。

(3)意并與抑同,字或作“億”,又作“臆”。

(4)伊,維也。字或作“繄”。

(5)於,于也。常語也。

(6)于,猶乎也 。字或作“乎”。

(7)繇,於也。“繇”“由”“猷”古字通。

2.陽聲韻

(1)安,字或作“焉”。“安”、“於”一聲之轉,則助語詞之焉,可讀“語衍反”。

(2)旜、焉聲相近,旜又為“之焉”之和聲。

(3)用字古讀若“庸”,與“從”字為用。

(4)朁,字或作“慘”,或作“憯”。皆詞也。語之轉爾。

(5)皇,猶況也。“況”、“皇”古多通用。

(6)尚,庶幾也。字或作“上”。

3.入聲韻

啻,與“翅”同。字亦作“適”。

此例,“適”、“啻”錫部疊韻。

(二)旁轉

1.陰聲韻旁轉

(1)號,何也。“何”、“胡”、“奚”、“遐”、“侯”、“號”一聲之轉也。

(2)矣,猶也。“也”、“矣”一聲之轉。

(3)如,猶與也。“如”、“與”聲相近,可互訓。

2.陽聲韻旁轉

朁,字或作“曾”,或作“憯”,或作“慘”,皆詞也。語之轉爾。

3.入聲韻旁轉

(1)欥,字或作“聿”,或作“遹”,或作“曰”,其實一字也。

(2)“聿”、“于”一聲之轉,字或作“曰”。

(3)“曷”為“何”,又為“何不”,聲近義通也。

(三)對轉

1.陰陽對轉

無,轉語詞也。字或作“亡”,或作“忘”,或作“妄”,或作“罔”。

此例,“無”、“亡”、“罔” 魚陽對轉。

2.陰入對轉

(1)繇,於也。“繇”、“由”、“猷”古字通。

(2)而,猶若也。若與如古同聲,故“而”訓為“若”,又訓為“如”。

(3)“作”與“徂”聲相近,故二字皆可訓為“及”。

(四)旁對轉

1.陰陽旁對轉

(1)號,何也。“何”、“胡”、“奚”、“遐”、“侯”、“號”、“曷”、“盍”一聲之轉也。

(2)“寧”、“乃”一聲之轉,故“寧”可訓為“乃”,“乃”亦可訓為“寧”。

(3)旜,之也,焉也。“之”、“旜”聲相轉,“旜”、“焉”聲相近。“旜”為“之焉”和聲。

(4)“安”、“於”一聲之轉,則助語詞之焉,可讀“於衍反”。

(5)《詩·擊鼓》:“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亦爰也。

2.陰入旁對轉

(1)或,猶有也。蓋“或”古讀若“域”,“有”字古讀若“以”,二聲相近,故曰“或”之言“有”也。聲義相通,故字亦相通。

(2)號,何也。“何”、“胡”、“奚”、“遐”、“侯”、“號”、“曷”、“盍”一聲之轉也。

3.陽入旁對轉

(1)爰,曰也。“曰”與“欥”同,字或作“聿”。“聿”、“爰”一聲之轉。

(2)號,何也。“何”、“胡”、“奚”、“遐”、“侯”、“號”、“曷”、“盍”一聲之轉也。

考察情況范文第3篇

 

5月15日至17日,本人帶隊一行6人到  省 、 進行了學習考察。考察組圍繞“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深入當地企業了解有關情況,親身感受到當地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也體會到  兩地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的態勢。本次學習考察活動收獲很大、感觸頗深,對于完成好市委主要領導同志安排的“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調研課題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習考察活動行程

考察組5月15日下午1點從  出發,于當天下午7點30分抵達  ,入住當地酒店。16日,考察組考察了當地企業,主要有  、  。在現場考察之后,與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座談交流。

16日下午4點30分離開 ,前往 ,于下午6點30分抵達 并入住當地酒店。17日,考察組考察了當地企業,主要有 、 。在現場考察之后,也與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座談交流。17日下午1點30分離開 ,于當晚8點左右返回 。

二、學習考察活動紀律

考察組一行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要求開展活動,考察期間沒有接受過當地的超標準接待,行程中交通、食宿等各方面均按標準執行。考察組全體成員都認真參與了學習考察活動,沒有擅自離隊和其他違紀情況。

三、學習考察活動成果

本次學習考察活動是為完成好市委主要領導同志交由市政協開展的調研課題安排進行的。通過在宿遷市、徐州市座談考察當地企業,較深入地了解了當地在企業管理、品牌建設、科技創新、改革發展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做法;通過當地政協也搜集到了當地政府扶持企業發展、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有關文件資料。

考察組在學習考察活動結束后進行了座談交流,總結了學習考察的收獲和體會,特別圍繞如何結合學習考察情況更好地完成“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調研課題進行了總結討論,為撰寫調研課題報告進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確了重點。目前,調研課題報告正在起草過程中,將于月底前定稿并報送市委。

考察情況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況

(一)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市位于江蘇省東南端,面積823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轄7個鎮2個省級開發區。近年來,市發揮緊沿長江和緊靠上海的獨特優勢,做好“以港強市”和“接軌上海”兩篇文章,突出提升開發開放水平、產業發展水平、城市建設水平、環境建設水平和干部隊伍素質,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年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指數列全國百強縣(市)第九位。年完成GDP210億元,人均超過5500美元,分別列江蘇省第七位和第三位;實現財政收入21.6億元,人均4800元,分別列江蘇省第七位和第五位;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08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89元,均居江蘇省第四位。目前,全市累計引進外資企業2126家,投資總額近100億美元,注冊外資50多億美元,其口開發區、經濟開發區進駐項目投資55億美元,建成項目投資27億美元,總投資18億美元的玖龍紙業和總投資120億元的環保電廠先后落戶。年底,共引進外來民資項目220個,投資總額87.2億元,實際到帳56.8億元,興辦私營企業4146家,注冊資本51.2億元,名列蘇州各縣市第一。形成了石油化工、造紙、能源、再生資源、環保、旅游休閑六大特色產業和歐美、日韓、高新技術三大特色企業群體。同時,高標準實施了沿江、鄰滬433平方公里的規劃編制,年成功舉辦了中國首屆鄭和航海節,扎實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致力于事業、服務于人民”主題教育以及建設學習型機關活動,實現了經濟社會的統籌協調發展。

(二)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情況。市東靠上海,西臨蘇州,面積927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年全市完成GDP430億元,財政收入66.25億元,進出口總額139.25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元。近年來,市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先后建立了出口加工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等特色園區,其中經濟技術開發區GDP、財政收入、實際利用外資均占全市的50%左右,年在全國40多個國家級開發區綜合評估中名列第三;全市共批準外資企業3400家,合同利用外資190億美元,實際到帳74億美元,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三大支柱產業,成為國內重要的IT生產基地之一。

(三)區促進農民增收情況。區是山東省的南大門,面積420.5平方公里,轄6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0.8萬。近年來,該區積極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著力破解“三農”問題。年,全區新增財政、信貸支農投入1.5億元,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10萬畝,獲國家和省、部級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品牌12個;發展畜牧小區167處、私營養殖場284個,生豬存欄量14萬頭,長毛兔存養量258萬只。先后引資2億多元,新建、擴建了金虹食品、捷利木業、申濟蒜業等農業龍頭企業。目前,全區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5萬人,向區外輸出勞務人員2.3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達7.4萬人,年以來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均達6%以上。

(四)區現代農業發展情況。上海市區堅持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1994年規劃建設了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區域面積12.03平方公里,累計投資3億多元,開發面積近4平方公里,入駐企業60多家,每年接待外來人員20-40萬人次。目前,開發區已完成1平方公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形成了種子種苗、設施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物技術、溫室工程安裝制造、休閑觀光科普教育等六大主導產業。先后被批準為首批2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之一、國家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國家級綠色蔬菜溫室栽培標準化示范區,成為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二、幾點啟示

各地加快發展的措施有力,成效顯著,經驗可貴。對于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鑒的重要啟示:

(一)加快區域發展,必須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等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實際上是思想不斷解放的過程。他們每抓住一次發展的機遇,都是以思想解放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發展,在快速發展中解放思想。當前,中央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并針對部分行業投資過熱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這就需要認真做好中央精神和本地實際結合的文章,緊緊抓住發展不放松,在更高層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工作、破解難題,化壓力為動力,變考驗為機遇,促進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二)加快區域發展,必須全方位對外開放,做好開放型經濟的文章。大家在學習考察中普遍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經濟發展的差距主要是開放型經濟的差距,開放型經濟的競爭關鍵是開發區和園區的競爭。、等地經濟的崛起,無不得益于開放型經濟抓得早、干得好、上得快。市建立了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的一批功能性特色園區,市突出港口開發區、經濟開發區“兩區”開發,引進了一批跨國公司的旗艦型項目和龍頭型企業,建立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帶和聚集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爭取了主動,贏得了優勢。特別是面對當前國家土地、信貸政策調整的新形勢,更要突出園區的龍頭作用和聚集效應,主動承接國際、國內資本的轉移,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資、激活民資,努力實現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區域發展,必須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工業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沒有工業化就沒有現代化。、兩市堅持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植了一批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支柱產業、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走上了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路子。市提出優勢和特色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著力培植石油化工、造紙、能源、再生資源、環保、旅游等六大特色產業,形成了以德資為主的歐美企業群體、以電子信息和汽車配件產業為主的日韓企業群體、以同濟科技園為載體的高新企業群體等三大特色群體。同時,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等第三產業,促進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快速聚集。他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產業聚集、培育產業特色、促進產業升級的經驗,對于我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四)加快區域發展,必須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等地的實踐表明,“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必須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跳出農業調整農業、跳出農村發展農村,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建立多元化的農民增收機制。一是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保障農民資產性收入;二是大力發展高效、特色、生態農業,扶持壯大各類農業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鞏固農民生產性收入;三是積極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主攻農民創業性收入;四是建立城鄉統籌就業機制,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五是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擴大農民福利性收入;六是不折不扣地落實農業稅減免等政策,確保農民政策性收入。

考察情況范文第5篇

一、高度重視,周密部署迎檢工作廣安辦下發通知對年安全工作進行檢查,我鎮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安全生產迎檢工作領導小組,由安辦牽頭,鎮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對照督查檢查內容,認真進行了清理。

今年我鎮的安全生產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安監局的業務指導下,在各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鎮上下共同努力,堅持以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七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國家、省和的安全生產工作總體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構建和諧繁榮的四川經濟強市”奮斗目標,扎實深入開展各項活動,以預防為主,加強監管,落實責任為重點,深化“三項行動”和“三項建設”,有效遏制了較大及以上事故的發生,實現了安全生產總體形勢穩定向好的目標,為我鎮災后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安全發展環境。

二、實現安全發展的主要措施今年,我鎮認真按照市安委會、安監局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這條主線,以預防為主,加強監管,落實責任為重點,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預防為主,強化安全生產源頭管理。

1.建立健全事故防范機制,著力抓好事故防范關鍵環節。一是建立完善了組織協調機制和聯系會議制度,成立了以鎮長為安委會主任、分管副鎮長為副主任,下設辦公室的安全領導小組,每季不少于召一次安全工作專題會議,分析和解決當前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二是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嚴格安全許可制度,嚴把技改和新建項目安全準入關。今年以來,有2家危險化學品企業按照安全生產標準化新建;有1家順創機械正在創建三級安全質量標準化機械制造企業。行政許可方面,9家煙花爆竹生產經營超市和個體戶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逐一進行了核查、培訓和更換新證,確保了經營戶的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在有效期之內。“三同時”方面,對新、改、擴建設工程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及時申報,現有2家企業在申報“三同時”審查驗收,一家危化企業在德陽申報驗收。三是加大企業安全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嚴格落實生產經營各環節的安全管理制度。四是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制度。五是建立完善了各類危險源、事故隱患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六是建立健全了職業危害申報和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督檢查制度,督促企業增設了職業安全健康監督員,指導企業改善作業環境,防范和減少職業危害事故的發生。

2.突出重點,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以道路交通、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冶金機械等行業領域為重點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治理。一是切實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派出所、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門以“道路交通安全大整治行動”為契機,重拳打擊超載、超限、超速、酒后駕駛、疲勞駕駛等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防范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以圍城亭江道路、德什公路、金火路、金洄路等為重點,深入開展了道路交通隱患排查專項整治,投入整改資金3余萬元,在圍城亭江道路、老石亭江大橋增設了安全警示標志標牌等安全設施,同時設點檢查過往“三超”車輛。二是切實加強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安全專項整治。我鎮目前現有9家經營煙花爆竹的經營戶都具有合法的經營手續,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全年共23次專項大檢查,未發現嚴重事故隱患,一般隱患31次,并當場指令其整改落實。四是切實加強建筑施工安全專項整治。以災后重建和招商引資項目為重點,深入開展了資質掛靠、出讓資質、違法轉包分包工程的專項整治和防坍塌、防墜落、防觸電、防機械傷害等方面的安全專項整治。五是深入開展了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以金鈴超市、互惠超市、網吧等人員密集場所為重點,開展了消防安全專項檢查。六是切實加強了機械行業(企業)等的專項整治。以順創機械、瑞豐路面為重點,深入開展了反“三違”,防灼傷、防墜落、防觸電、防機械傷害等方面的安全專項整治,對瑞豐高罐頂處防護欄損壞進行維修。。

(二)突出加強監管,強化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執法力度。

1.加強監督檢查。鎮安辦、派出所、交通、建設、質監等部門按照國家、省和市的決策部署,根據各自職責切實加強了所屬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力度。堅持專項檢查和經常性檢查相結合,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等行為。我鎮在市安辦、安監局的指導下認真開展了轄區企業的安全監督檢查。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引導企業職工積極參與企業安全監督與管理,鼓勵群眾舉報各類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1-8月無群眾舉報。

2.嚴格監察執法。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執法工作的組織領導,按照“行業管理、屬地管轄”原則,鎮安辦和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在道路交通、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冶金機械、高毒粉塵、建筑施工、人員密集場所、旅游、特種設備等10個重點行業領域開展了安全生產專項執法行動。派出所、交通等部門開展了營運車輛聯合執法檢查,共出動檢查車輛80臺次,檢查營運車輛300輛次,共查處各類道路交通違法案件10件,教育處理10人次,罰款處罰人次。鎮安辦重點開展了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機械冶金、高毒粉塵執法行動,共監察執法生產經營單位93起,開展執法檢查8次,發出隱患整改指令2份,查處事故隱患92條,完成隱患整改92條,責令停產停業0起。建設部門重點開展了防高處墜落、防物體打擊、防邊坡垮塌、防觸電、防機械傷害和反“三違”等六個方面專項執法檢查,共檢查施工單位5個,查出安全隱患12余條,發出整改通知書2份,其中限期整改2份,停工整改2份。安辦、派出所和街道重點開展了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建筑的安全專項執法檢查,檢查單位(場所)16個,查出火災隱患3處,發出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3份。鎮分管質監部門重點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是否辦理特種設備注冊登記手續,特種設備是否按期檢測檢驗,操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等方面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共檢查特種設備8家,在檢查中發現安全隱患2起,發出監察指令書1份,特種設備隱患整改率達100%。通過各職能部門的嚴格執法檢查,進一步規范了我鎮安全生產法治秩序,為全鎮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突出落實責任,嚴格目標管理,強化安全監管。

1.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了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各生產經營單位對照《四川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規定》的要求,建立健全了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大力推進安全隱患自檢自查自改工作。二是完善了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投入保障機制。各生產經營單位按相關規定足額提取安全費用,做到了專款專用。三是完善了企業自律的內在動力機制。安辦、質監、環保、工商、派出所、公安消防等部門針對不同行業領域企業,充分運用法律的、經濟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激發企業“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內在動力。

2.全面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強化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

一是嚴格落實企業法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確保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訓等措施落實到位。二是嚴格落實村(居)安全監管責任,成立村居安全協管隊伍。進一步強化村(居)安全生產村(居)主任負責制,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責任制,重點抓好村(居)、企事業單位安全責任制的落實。三是嚴格落實部門安全監管職責。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依法對所監管、主管的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實施監督管理,切實把安全監管工作落實到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四是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年初,鎮政府與各村(居)、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安全生產工作目標責任書,把安全生產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單位,嚴格定期通報和考核獎懲制度。

(四)加強宣傳教育和隊伍建設,提高各類人員安全素質。

1.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宣教活動的開展,成立了以鎮長任組長的安全生產宣教活動領導小組,鎮安辦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全鎮安全生產宣教活動工作。精心組織、細化措施、創新形勢,扎實深入地開展了以“安全發展、重在落實”為主題的第10個安全生產月活動。一是扎實開展了安全生產“咨詢日”活動,二是深入基層開展了安全宣傳“五進”活動,三是組織開展了“安康杯”、“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活動。

2.深入開展安全教育培訓。進一步規范了安全教育培訓工作,開展了鎮村干部、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農民工的培訓。今年共舉辦各類安全生產專題培訓班8期,參訓企業達10余家,培訓各類人員400余人次,安全宣傳日在火廟街設點進行專題宣教活動,發放宣傳資料600余份。

4.切實加強安全監管隊伍自身建設。為進一步推動安全監察執法工作,平時安全分管領導和安全執法工作人員加強了監察執法業務知識的學習。同時,積極參加市上組織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和履職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安監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

(五)加強安全基礎工作,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1.保障安全生產投入。鎮政府堅持把公共安全投入納入財政預算,保障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技術推廣、宣傳教育、安全監管所需經費。根據國家、省、市的有關規定,督促高危行業和相關生產經營單位,按規定標準提取安全生產費用,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逐步加大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保障安全生產信息暢通,同時要求各村(居)、各生產經營企業要組建好一支救援隊伍,一旦出現事故拉得出。

2.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年初鎮政府調整充實了鎮安委會成員單位,修定了《金輪鎮安全生產應急預案》。認真開展鄉鎮(園區)安全監管規范化創建工作,并積極探索安全社區、安全文明村的創建,將柳虹村作為安全監管規范化創建試點,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工作,其他各村居正在創建中。同時,在企業大力推廣“白國周班組管理法”,推進班組安全基礎建設,建立嚴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體系和工作標準,使安全生產工作常態化、規范化、標準化。督促企業一線員工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杜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行為,進一步夯實了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基礎。

4.加強應急能力建設。

一是切實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各村(居)、企事業單位均成立了應急管理工作機構,修訂完善了應急救援預案,明確了工作目標,分解落實了工作任務,切實做到了有機構管事,有專人辦事,有網絡體系。二是夯實工作基礎,全方位做好基層應急管理工作。鎮政府建立了以“預防為主、應急與預防并重”的預測預警機制。建立健全了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切實加強了村(居)、鄉鎮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和協調配合。建立健全了應急管理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責任制落到實處。各單位還因地制宜開展了應急管理知識培訓,充分運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做好各類應急培訓工作。同時,結合“安全生產月”應急演練周活動,在金輪橋加油站積極開展了群眾參與、企業主管觀摩應急預案演練,取得了較好的演練效果。

(六)加強協作聯動,著力推進安全生產綜合治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静县| 美姑县| 福泉市| 麻城市| 镇原县| 海盐县| 乌海市| 广南县| 襄垣县| 黄梅县| 蕲春县| 唐河县| 碌曲县| 龙口市| 通海县| 昌吉市| 康马县| 白水县| 广西| 牡丹江市| 上思县| 庄浪县| 祁连县| 盐源县| 东明县| 雷州市| 南宁市| 井研县| 陆良县| 双流县| 来宾市| 汕尾市| 溧水县| 友谊县| 营口市| 尚义县| 鸡泽县| 连南| 舞阳县| 兖州市|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