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雪的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描述教學樓的二字成語有高聳、幽靜、縱橫、聳立、莊嚴、寬敞、雄偉、優美、壯觀、典雅、林立、秀美、別致、堅固、嶄新、光亮、安靜、靜謐、樸素等等。
描述教學樓的四字詞語有:優雅美麗、錯落有致、金碧輝煌、井井有條、栩栩如生、規模宏偉、碧瓦飛檐、光輝璀璨、氣勢雄偉、樸素大方、古樸典雅、設計新穎、煥然一新、樸素淡雅、燈火通明、華麗美觀等等。
(來源:文章屋網 )
2、誨人不倦:意思是教人不感到疲倦,很用心。
3、如沐春風:比喻自己和高人在一起,被教育陶醉的模樣。
4、學富五車:學問很多,才華橫溢。
關鍵詞:林沖;風雪;環境描寫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水滸傳》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許多人在看電視的時候都是在無比緊張中看完這一段的,可以說電視演了多久,觀眾就為林沖著急上火了多久。好在結局他還好好的,才讓人們懸著的心落了下來,也讓人們對他的遭遇欷不已。于是,風雪中的這個“天涯孤客”的形象也深深刻在了人們心中。
下面以高職教材中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為例,談談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在這件事中,風雪和他的住所的環境在其中的作用有著其他任何事物都難以替代的、更大的作用,推動著整個故事的向前發展。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其中,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它有交代背景、襯托人物、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一事件中環境在其中的作用。
先來看他住的地方。林沖剛到草料場時屋子的情況――“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這也算了,還被風吹得“搖振得動”。說明除了破舊以外,還很不結實,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塌了。在林沖去市井買酒回來時,終于,在風和雪的兩面夾擊下,不堪重負,“那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了?!边@樣,林沖連破舊還不結實的住處也沒有了。他不得不另找個地方棲身了。兩次的住所環境的描寫交代了人物活動的背景,點明了事件發生的原因,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即讓林沖有了離開草料場的理由,也讓故事情節的發展順理成章。
再來看“風雪山神廟”中的“風雪”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林沖跟差撥剛到草料場時,文章對天氣的描寫是這樣的:“正是嚴寒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蔽覀兛蠢锩娴倪@幾個詞:嚴冬、朔風漸起、紛紛揚揚。說明天氣很冷,還有北風,雪又下得很大。我們聯系后面對草料場林沖住所情況的描寫,很容易想到那屋子被雪壓塌的概率是不容置疑的。這種情況下,林沖去市井買酒也就順理成章了。第二次對風雪的描寫是在林沖出了草料場去市井途中,“迤邐背著北風而行?!薄澳茄┱碌镁o?!薄板七姟痹~典里在這里的解釋是“緩行貌”,也就是緩慢地行走的意思。可想,風刮得有多大,再加上雪“下得正緊”,天氣有多惡劣,他的草料場的房子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第三次描寫雪是在林沖買了酒出酒店時――“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要注意里面的“越”字了。一個“越”字說明雪比之前下得還要大,那草料場的房子所承受的壓力當然也就隨著增大了,林沖從草料場出來另尋住所,到山神廟的理由也就隨之增大了。這三次對雪的描寫可以說是一次比一次大:第一次是“大”,第二次是“正下得緊”,第三次是“越下得緊”,相當簡潔地寫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況,說明了林沖所處自然環境的惡劣程度越來越深,他的生存環境在一次次地變惡劣,同時也暗合了陸虞侯對他的迫害正在向他步步逼近,而作為主人公的林沖卻全然不知,還在打算著天氣轉晴后如何修繕草屋。這就讓讀者也隨著雪越下越大愈來愈感到緊張。概括地講,也正因為風雪的原因,林沖才會沽酒市井―途中見廟―壓倒草屋―投宿廟中―大石倚門―隔門偷聽,最終殺死陸謙,投奔
梁山。
本文以景物描寫為例,談一談記敘文應該如何進行描寫。
鮮明生動的記敘文中,景物描寫必不可少。適當的景物描寫,不僅對人物性格的彰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能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還能寄托作者的情思。
景物描寫主要包括自然風光描寫和社會風情描寫。自然風光描寫側重表現自然環境和人物活動的場景,包括自然景象、名勝古跡、時令節氣等;社會風情描寫偏重反映社會風氣、風俗人情等。
1.渲染氣氛?!读纸填^風雪山神廟》對風雪有這么兩句描繪,一是“那雪正下得緊”,二是“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兩個“緊”字,堪稱經典:既寫出了雪確實下得極大、極快,又暗示小人行兇的步伐也在加快,增加了情節的緊張氣氛。可見,合理的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有良好的作用,能起到增強文章感染力的效果。
2.推動情節發展?!读纸填^風雪山神廟》中前面交代:“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闭驗橛辛诉@句描寫,才有了下文的情況:“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卑l展至此,雪又越下越“緊”,才導致“那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了”,于是,林沖被迫趕往山神廟,后來無意中得知敵人的陰謀。寥寥幾句描寫,直接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3.烘托人物心情?!哆叧恰穼懙溃骸皟蓚€新年雖照例可以看到軍營里和各鄉來的獅子龍燈,在小教場迎春,鑼鼓喧闐大熱鬧,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龍耍獅子的鎮筸兵士,還各自著肩膊,往各處去歡迎炮仗煙火……”在這歡樂的節日里,“人人把頸脖縮著,又怕又歡喜”,可是,翠翠即使“也看過這樣的熱鬧”,“卻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過的事情甜而美”。這一切只因為兩年前的端午,少女的情懷被男兒吹開,那天的印象無比美妙。如今,熱鬧是別人的,翠翠什么也沒有,因為他不在。這段環境描寫,便是用熱鬧至極的場景來反襯翠翠的落寞心情。
4.暗示社會環境,表現文章主題?!蹲8!烽_篇寫道:“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野咨某林氐耐碓浦虚g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边@一段人們準備“祝?!钡那榫埃梢燥@示以后中國農村的狀況: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表現文章主題。
1.根據寫作主旨及內容需要,明確描寫內容?!读主煊襁M賈府》中對賈赦住處的描寫是:“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榮府中花園隔斷過來的。進入三層儀門,果見正房廂廡游廊,悉皆小巧別致,不似方才那邊軒峻壯麗,且院中隨處之樹木山石皆在。一時進入正室,早有許多盛妝麗服之姬妾丫鬟迎著……”
隨后,文章又對賈政的住處進行描寫:“儀門內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鉆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抬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
兩人的住處及房間的擺設有如此大的區別,只因為他們在秉性與喜好上有巨大的差異:賈赦崇尚享受,對讀書學問、仕途經濟、家族命運、國家政治沒有興趣,故他的院落偏遠,宅中多花草;賈政則是傳統的正面官僚,為人端方清正,嚴守君臣之道和封建宗法制度,于是,對他的房屋的描述,選擇了大富大貴、能彰顯身份地位的物件。兩人還沒有正面出場,讀者卻可以通過恰當的景物描寫來推斷他們的個性差別。
2.抓住景物特征,精確用詞?!蹲8!分杏袑︳斔睦蠣敃康拿鑼懀骸拔一氐剿氖宓臅坷飼r,瓦楞上已經雪白,房里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已經脫落”的對聯尚在桌上,說明魯四老爺是個附庸風雅之人;“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則是對他一個極大的諷刺,因為恰恰是魯四老爺強烈的宗法思想和禮教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幾處描寫,用詞精確,突出了景物特點,彰顯了人物性格。
3.確定觀察點,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描寫。
①定景定點。如茅盾《白楊禮贊》中對白楊樹的描寫:“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②定景換點。如余秋雨《坡突圍》中對赤壁的描寫:“這便是黃州赤壁。赭紅色的陡峭石坡直逼著浩蕩東去的大江,坡上有險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蕩槳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間就有了氣勢……”
③移步換景。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中對登山的描寫:“我們來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連穿過三座石坊: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和天階。水聲落在我們后面,雄偉的紅門把山擋住。走出長門洞,豁然開朗,山又到了我們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進虎山水庫的中溪陪我們,一直陪到二天門?!?/p>
4.注意順序。
①空間順序。如劉白羽《長江三日》中對長江美景的描寫:“這時,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繽紛:兩面巨巖,倒影如墨;中間曲曲折折,卻像有一條閃光的道路,上面蕩著細碎的波光,近處山巒,則碧綠如翡翠……”
【關鍵詞】古詩詞 鑒賞途徑 時令 景物 感情
鑒賞古詩詞的前提是讀懂,即能準確解釋詩句,整體感知詩詞的思想內容――明確作者通過所寫的內容(何人、何事、何景、何物),表達了怎樣的觀點態度(某種感情、道理、情趣)。但受閱讀面的限制,學生不可能了解詩人生活、寫作背景,也不可能更多地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心理感受,于是往往不能準確鑒賞古詩詞。這樣說是不是面對一首古詩詞。學生就沒有辦法進行鑒賞?其實不然,完全可以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簡便而快速地鑒賞一首古詩詞。
1.從體現詩詞反映的時令的詞入手
把握詩詞所描寫的時令,對鑒賞詩詞有重要作用。正確把握這些詞語有助于理解詩詞所體現的思想感情。如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p>
這首詩能體現季節或時間的詞有:“宿”“暮”“夜”,通過這些詞,我們可以感知詩人描寫的是:日薄西山,蒼山隱隱,空曠的山野中唯有一座茅屋立于風雪之中。詩人極盡旅途之苦,茅屋雖極其簡陋,但風雪中得入柴門,頓時感到了一股溫暖的氣息,好似回家的思想感情。
2.從體現詩詞描寫的景物特征的詞入手
理解詩詞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無疑有助于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詩人的感情。如王維的《過香積寺》一詩:“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詩人所表現的形象(意象):云峰,木,山,鐘,泉聲,日色;所表現的特點:古,深,咽,冷。
由此可以推斷詩人描寫了去香積寺的一路景致,其特點是“幽靜”。至于整首詩的內容,還必須結合“安禪”“毒龍”這兩個典故加以理解。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觀念。借助對這兩個詞的注解,我們就不難理解,詩人營造了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又用佛教故事――佛法可以制服毒龍來說明世人又何嘗不能遏制心中的“毒龍”――世俗的欲望。
3.從反映詩人的感情傾向的詞入手
在詩詞中,有的詞語直接體現了詩人的感情傾向,在閱讀過程中必須充分把握。我們仍人以劉長卿的詩來說明,《余干旅舍》:“搖落暮天迥,清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在這首詩中,能體現詩人感情傾向的詞有:“迥”“稀”“孤”“閉”“獨”,另外還有直接體現詩人感情的詞:“漁未歸”“鄉心”。只要我們結合標題,就能看出詩人是寄寓余干旅社,因暮秋景色蒼茫,而內心凄清冷寂孤獨,禁不住隱隱的離情鄉思,就在這鄉情正酐時不知從哪里傳來陣陣搗衣的聲音,是在為遠方的親人趕制寒衣吧?這極大程度地表現了詩人滿懷的悲愁痛苦。
這三類詞,在詩詞中的位置應該說是比較明顯的,它們一般都在描寫的景、物或形象的前面。它們的特征也很突出,反映季節的詞有“春”“夏”“秋”“冬”或“霜”“雪”,或者代表一定季節的花、樹、草,如杏花是春末,荷花是夏、和紅葉是秋末等;反映時間的詞有“暮”“月”“夜”“日中”“朝”“夕”等;體現景物特征的詞有“野”“殘”“遠”“傲”“肥”“晴”等;反映詩人的感情傾向的詞“獨”“閑”“孤”“冷”“寒”“喜”等。這些詞語可以單獨表示各自本身表達的意思,也可以共同組合直接表現詩人的感情。
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p>
“霜”表明季節,“月”體現了時間,“切切”“蒼蒼”“絕”“野”“明”“雪”體現了景色特點,而詩人的情感分明也是靠這些詞語來顯露的,由“霜”“切切”“蒼蒼”“絕”等冷色而孤寂的詞語寫出了鄉村秋夜的凄清,同時也可看出詩人孤獨寂寞之情;由“明”“雪”等亮色的詞語寫出了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優美,由此也表現了詩人因驚喜而忘了孤寂的情懷。
鑒賞時只要找到這三類詞語即可,沒有必要非嚴格按照三類詞的表意情形,肢解開鑒賞,而應該遵循“先分后合”的原則,就是先進行分項理解,而后合攏在一起進行整體理解。上文對白居易的《村夜》的鑒賞,就是依照這樣的原則進行的。
當然,在詩歌鑒賞時還會遇到許多不屬于上面三個方面的詞語,而在鑒賞詩歌時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詞,上文的“安禪”“毒龍”若不理解,就無法準確理解《過香積寺》這首詩。諸如伯牙摔琴與知音難覓、孫仲謀與年青有為、賈誼與懷才不遇等直接表現詩人感情的典故,梅花的高潔、杜鵑的悲哀與純潔、東籬的脫俗、白鷺的脫俗不羈、大雁的憂思之情羈旅之情等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在詩歌鑒賞時都必須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