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李白談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以其善飲、豪飲而聞名于世。其酒量之大,舉世無雙,曾有“劉伶醉酒,千日不醒”的傳說,可謂中國古代的“醉星”。他任情放縱,飲酒不節(jié),已經(jīng)到了病酒的程度。在他所著的《酒德頌》中,稱酒德的標準是“唯酒是務(wù),焉知其余”。劉伶常常了衣服,著身體在屋中狂飲。有人責備他,他卻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楹稳胛已澲校俊蔽娜四拖矚g寄情山水,劉伶也不例外。他乘車外出時,總是帶著美酒且飲且行,并令仆人拎著鐵鍬跟在后頭。他早就吩咐過,若他飲酒而死,可以就地埋葬無須做“過場”。后來,劉伶果真因酗酒致病,垂危之際,仍然乞求仆人賞給他一杯酒“解渴”,終于在飲酒之后一命嗚呼,留下“劉伶病酒”的笑談。
如果說劉伶是嗜酒如命、受盡酒害的典型的話,陶淵明的嗜酒則留下了另一段佳話。他喜酒愛酒,酒事甚多,飲酒隨意率真自然。在《五柳先生傳》中自敘說:“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
1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做彭澤令時,陶淵明曾命令公田全部種秫稻,妻子堅決反對,請求種(粳),無奈之下,陶淵明命令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并且說:“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宋書?陶潛傳》曾經(jīng)記載:“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過濾)酒,畢,還復(fù)著之。”陶淵明嗜酒,以至用頭巾濾酒,濾后又照舊戴上,留下了“葛巾漉酒”的飲酒典故。李白曾經(jīng)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贊揚了他的率真超脫,點破了他愛酒、嗜酒的特點。
古代文人愛酒、嗜酒,但又常常囊中羞澀,不得不以物質(zhì)酒。據(jù)唐代孟《本事詩》記載:李白初至京師,與賀知章相識,兩人相見恨晚,遂成莫逆之交,賀知章當即邀李白對酒共飲,但不巧沒帶酒錢,于是賀知章便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帶的金龜(當時官員的佩飾物)換酒,與李白開懷暢飲,一醉方休。這就是著名的“金龜換酒”的故事。
古代文人愛酒,大多與愁有關(guān),酒與愁總是相生相隨。文人的天性直而不曲,不善權(quán)變,難免仕途坎坷,最終被政敵拿下,于是他們就悲憤填胸,心中萬般愁,唯有酒解憂。“詩仙”李白一生漫游天下,詩酒逍遙,雖然他常說:“君愛身后名,我愛眼前酒;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甚至被稱為“斗酒詩百篇”,但卻常常是借酒消愁。在不朽詩篇《將進酒》中,他唱出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千古名句。“同銷萬古愁”不僅出語豪邁,更是對酒能解愁功能的贊頌。但他也深知酒后的放縱、麻痹、幻想,只能換來短暫的超越、回避、忘卻現(xiàn)實,真愁難消,酒后愁更愁。《月下獨酌》(其四)中“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便是這一認識的印證。可見,酒并不一定是解愁的良方。
當然,也有借酒裝醉,以達到自己另外目的的。世稱“阮步兵”的阮籍一向以嗜酒、曠達不羈而著稱。本有濟世報國大志的阮籍,在“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晉書?阮籍傳》)的混亂局勢下,“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晉書?阮籍傳》),借酒掩護、借醉逃避,以狂放不羈來保全名節(jié),潔身自好。司馬昭為拉攏阮籍,要與他聯(lián)姻,做兒女親家,就派人到阮籍家提親。阮籍很清楚司馬昭的用意,不想結(jié)這門親,但又不好直接拒絕,于是他就拿出了絕招――“醉酒”。他開始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一連60天,天天如此,那個奉命前來提親的人根本就沒法向他開口。最后,只好回稟司馬昭,司馬昭無可奈何地說,唉,算了,這個醉鬼,由他去吧!酒,成了阮籍的防御工具和對付司馬氏的絕妙手段。
當然,酒喝多了畢竟不是好事,也有一些文人知酒為害,甚而因病戒酒。南宋詞人辛棄疾晚年填寫一首《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的詞。大意是把酒杯叫到跟前,鄭重其事地與酒杯交談:多年來,我把你當作朋友,請你來歌舞合作,使我高興得大醉如泥,結(jié)果你卻毒害我,勸我喝酒實際上是給我灌毒藥;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我的身體已經(jīng)被你傷害,請你趕快離開我,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酒杯聽了這話,連連拜謝,很有禮貌地說,你趕我走,我自當知趣,不過你什么時候需要我,我一定隨叫隨到。辛棄疾知酒為害,填詞責己勸人,可謂用心良苦。
大詩人坡也是著名的酒徒。他飲酒“知名度”雖遠不及李白、賀知章、劉伶等人,但卻頗具“特色”,堪稱酒德的典范。“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等詩詞都足以說明他與酒關(guān)系密切。但是在他謫居惠州后,痔疾復(fù)發(fā),百藥無效,諸醫(yī)束手無策。他有中醫(yī)功底,自己知道病根在酗酒,于是決心戒酒,不久痔疾不藥自愈。后來,他又被貶官到海南,他的弟弟蘇轍趕到雷州置酒席為他送行,沉重的心情本應(yīng)使他痛飲以求解脫,更何況還有手足離情。然而,他婉言謝絕蘇轍的厚意,滴酒不沾,并寫下了“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祀”的詩句,以示戒酒的決心。
酒給文人帶來了靈氣,文人給酒增添了雅致,圍繞酒展開的文人趣事數(shù)不勝數(shù)。文人與酒聯(lián)袂而行的歷史演進,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特有的一道風景。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7000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1.討論藝術(shù);2.激發(fā)青年人的感想;3.訓(xùn)練傅聰?shù)奈墓P和思想;4.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nèi)容,除了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wù)撍囆g(shù)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shù)家應(yīng)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shù)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shù)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dǎo),對日常生活如何勞逸結(jié)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問題等,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作品還以相當多的篇幅談美術(shù),談音樂作品,談表現(xiàn)技巧、藝術(shù)修養(yǎng)等。
【焦點透視】
1.行云流水般的語言風格。比如在1956年2月29日的信中,傅雷提到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先以演奏莫扎特的曲子為例,然后層層深入,表達了自己對藝術(shù)與愛的理解,探討了藝術(shù)與做人的關(guān)系。在家書中,傅雷秉承了他一貫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用詞極為考究,即使鑲嵌在文中的極個別的外文單詞,也是他用心推敲選用的。
2.侃侃而談中的哲理韻味。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在兒子的生活中既擔當著親人、朋友的角色,同時又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這更多地體現(xiàn)在他的家書里的侃侃而談與諄諄告誡上。為了強化哲理性,他運用了一些比喻,如“我的園丁工作已經(jīng)做了一大半,還有一大半要你自己來做的了。爸爸已經(jīng)進入人生的秋季,許多地方都要逐漸落在你們年輕人的后面”。另外,他還適當?shù)匾玫涔省_@些不僅在傅聰?shù)某砷L過程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也讓千千萬萬的讀者受益匪淺。
【精彩片段】
一、“慈父”心聲(節(jié)選)
今兒一天精神仍未恢復(fù)。人生的關(guān)是過不完的,等到過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分析這兩天來精神的波動,大半是因為:我從來沒愛你像現(xiàn)在這樣愛得深切,而正在這愛得最深切的關(guān)頭,偏偏來了離別!這一關(guān)對我、對你媽媽都是從未有過的考驗。別忘了媽媽之于你不僅僅是一般的母愛,而尤其因為她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為你受的委屈――當然是我的過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guān)頭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緒呢?
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shù)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可是結(jié)果是一回事,當年的事實又是一回事:盡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
賞析
寫信往往是作者最真實情感的流露,毫無夸張溢美之詞。這封書信飽含了一位平凡的父親對即將離別的兒子的萬般不舍之情,其中也深含著傅雷對兒子的歉意。
探究練習
1.請瀏覽這段家書,說說它的主題是什么。
2.這則家書中寫父親精神波動,像噩夢一般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傅雷的兒子,試寫幾句讀了這封信后的感受。
二、“益友”忘年(節(jié)選)
你車上的信寫得很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好信。你說到李、杜的分別,的確如此。寫實正如其他的宗派一樣,有長處也有短處。短處就是雕琢太甚,缺少天然和靈動的韻致。
但杜也有極渾成的詩,例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那首,胸襟意境都與李白相仿佛。還有《夢李白》《天末懷李白》幾首,也是纏綿悱惻,至情至性,非常動人的。但比起蘇、李的離別詩來,似乎還缺少一些渾厚古樸。這是時代使然,無法可想的。漢魏人的胸懷比較更近原始,味道濃,蒼茫一片,千古之下,猶令人緬想不已。杜甫有許多田園詩,雖然受淵明影響,但比較之下,似乎也“隔”(王國維[1]語)了一層。回過來說:寫實可學,羅曼蒂克不可學;故杜可學,李不可學;國人談詩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也是這個緣故。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樣的天縱之才不多,共鳴的人也少。所謂曲高和寡也。同時,積雪的高峰也令人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隨便瞻仰。
注:[1]王國維(1877~1927):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xiàn)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shù)巨子,國學大師。代表作:《人間詞話》。
賞析
當兒子傅聰留學海外后,傅雷與傅聰溝通交流的最好媒介便是書信,傅雷將自己對兒子的拳拳之愛透過真摯感人的文字傳遞給了遠隔重洋的兒子。這封家書,主要寫了父子討論李白、杜甫詩的不同一事,從中我們可以真切感受到一個亦師亦友的慈父形象!
探究練習
——題記
夜,無月。
當涂的江山,煙霧彌漫,帶著絲絲的冷意,我又來看望他,雖然他從不知道我喜歡這樣看著他——一輪永遠追隨著他的太陽。我躲在煙霧迷云之后,一次來遮蔽我那耀眼的光芒。
他,獨自倚在一只烏船之上,燈燭皆被他打翻。一手執(zhí)著一本詩書,一手拿著酒壺,自顧自的往嘴里倒去……隨后搖晃著身子站了起來,在船上歌舞起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可月、影,你們何在!”聽著他那寄心以明月的思,飲酒掛明月的愁,我不忍,我心痛……
好一會兒,他停了下來,倚在船頭歇息,仍是借酒消愁,卻不知愁上澆愁。
聽著他的念念叨叨,訴說自己一生的辛苦愁悶,笑談自己的豪言壯志,抒發(fā)自己的柔情似水,卻又想要與那天公試比高!一江一船,一人一日,不同的情,別樣的心,相似的傷意漸漸彌漫開來……透過層層的烏云,我看見他那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狼狽模樣,有著千言萬語,我卻不言,他也不聽,終究還是心軟了啊……
避開身前的烏云,灑下淡淡一片‘月光’,投影與江上,江面如一面明鏡,倒映出一輪若隱若現(xiàn)的……‘月’。
看見他那驚訝的神情,忽而轉(zhuǎn)為濃烈的狂喜,“撲通!”他縱身跳將于水中,口中念念有詞,“月兒別怕,李白我這就來救你上天宮……”看著他為自己的身影而追溯,心里卻是多了一份……哀傷。似是在就意料到的,可為何還是止不住一顆痛了的心?只是可惜了一代詩仙,卻也……嫉妒了當世明月。也許,太陽終究是太陽……
那一夜,獨為他化為了一輪明月,照亮了半個夜空,不知是否照亮了他的心……多么想在最后一刻說出,“李白,我……是一輪太陽。”
長江、黃河……奔流的是中國文明的精髓。幾千年的詩意,就在這水邊延伸。
(一)
長江走過,割開一卷秀麗的三峽,大地把江水深深擁在懷里,這里就多了幾分浪漫,浪漫得猶如峽間山霧的迷鰲!叭瘴疲何杏輳耗海秈ㄖ隆蔽紫可衽宓拿潰斡袷橇私飭耍覽齙萌萌瞬欠葜耄乙擦私猓康撓拿潰芍泄昀寺奈兜潰謁媧Υ溆牡鬧謝胖萆喜歡弦鴯裁鷲竦矗鴰叵臁:罄吹牟苤蒼諑逅擼慘魎興鬧械納衽廊耍覽齙穆逕襠砣縝岷瑁誆ü怍賊緣暮用媯傲璨ㄎ⒉劍尥嗌盡!彼白砹骶餿笥裱眨俏賜攏粲睦肌!鋇閉媸薔賴募訝耍殘硎欽饃剿懶耍勻簧雒覽齙墓媚錮礎(chǔ)6未室踩緙訝說耐褡氯幔蛭忻廊耍蛭姓饃剿淶睦寺
劉禹錫的竹枝間,浪漫之極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花紅易衰似無意,流水無限似濃愁”,就是在三峽中寫成。而我每每提起“竹枝詞”三個字,總想到一個峽中而生的絕代佳人,抱著琵琶,手里撫著一束柔美的竹枝,同她本身一樣嬌美。
(二)
是她,王昭君。
她帶著三峽的秀美,走進了千里荒涼的北方。
她一定見過黃河,當她看到這條從天而來大河時,她又想到了什么?
黃河一身豪氣,黃濤一瀉千里,聲如雷鳴,最為豪邁。還是引用劉禹錫的詩罷:“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豪放浪漫之氣不亞于李白。
李白以豪邁為底調(diào),極盡浪漫之吟誦。“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見到了黃河的風急浪高,更助長了心中豪氣。
我沒有考究過王維路過黃河的具位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不盡的黃沙,伴著滾滾而來的不盡天上水,在大地上寫出不盡的蒼涼。
我不知道在這些文豪之前的五昭君,是否因為見到這大地上的景象而心有觸動,不盡的荒涼,還承受無數(shù)鐵蹄的打磨的中原以北,就是這樣。歷來的詩中就多了一悲愴,多了一些牽掛、思鄉(xiāng),多了一些男兒血氣。
本來,五昭君就是為了改變一些現(xiàn)狀,穿過了漠北的風塵。豪邁隨處都有的,遍布九州,就是巫峽的水,也在月夜號叫。
(三)
我想不用再去想一想五岳,想一想其他的地方。就幾條大河,也能給我們無數(shù)的回響。
一片詩意的土地……因為她的美麗。
她承載了我們的生活,更承載了我們的文化。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她。
前段時間聽過一場教授的演講,大談愛國主義,他不講,我心里也明了。
我有我的原因,我有我的方式,我愛這土地。
想起一首我很喜歡的詩,很能代表我的感覺,是艾青老先生寫的,寫在一個愛國的時代: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輪林間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都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的靈魂在詩意的土地流浪,想繼續(xù)吟出飛揚的詩……
(四)
又去了嘉陵江邊,磁器口。
建文帝來過,匆匆地來,又匆匆地走了,丟下滿目青山。
這里繁華得很,繁華得讓人失落,失落掉心中最后一點神秘感。走在人堆里,幾步就一個外國人的影子晃過,嘉陵江上有些迷迷的霧,像建文帝臨走時迷惘的眼神。
建文帝迷惘的是江山去處,而這霧迷離著什么?
鬧得很,鬧得無法讓后人能好好品味一下前人留下的遺產(chǎn),文化中商業(yè)的比重,似乎要吞沒余下的部分。
讀書為什么,在詩意沒落的年代?
千年詩意的中國,連一個小小的諾貝爾文學獎都不曾有人拿過。我們應(yīng)該輕輕地拿一個回來,這樣富有詩意的山河,這樣沉淀著的文化,不要失落在黑色的眼睛中。
我開始出發(fā),向著那個理想的方向,更希望更多的人,一起走,雖然會很艱難,雖然還很遙遠。
到處是節(jié)日的氣派?
為什么今天的校園,
到處都披紅掛彩?
為什么今天的學生,
個個都這樣愉快?
為什么此刻的老師,
人人都如此開懷?
啊,今天是教師的節(jié)日,
尊師重教的旋律響徹神州四海;
啊,今天是園丁的良辰,
熱烈的祝賀是我們滿腔的情懷。
老師,你們是人民的園丁,
你們是學生的表率。
對事業(yè),你們不倦地追求,
對學生,你們充滿了摯愛。
你們用汗水,
換來了祖國花兒盛開;
你們用的智慧,
迎來了一個尊重知識的年代。
為教育事業(yè)漚心瀝血,
你們理應(yīng)披紅掛彩;
為培養(yǎng)祖國新的一代,
你們早該坐上知識的主席臺。
什么“知識有罪”,
什么“九儒十丐”,
這些發(fā)霉的思想,
早該拋到九霄云外。
什么“教書匠”的嘆息,
什么“孩子王”的悲哀,
這些陳腐的觀念,
已經(jīng)被歷史淘汰。
沒有園丁的澆灌,
神州大地哪會有多彩的世界?
沒有教師的辛勞,
我們怎能夠暢游知識的大海?
沒有老師的教誨,
就沒有我們光明的未來;
沒有老師的栽培,
就沒有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一代。
上課時,你給我們,
講莎士比亞,講杜甫李白;
下課后,你和我們,
談?wù)娴淖非螅劽赖纳省?/p>
我們記得住,
你備課時的孜孜神態(tài);
我們忘不了,
你談心時的懇懇心懷。
你們的大腦是知識的湖泊,
你們的心靈是愛的大海,
你們的眸子是明亮的燈塔,
你們的銀發(fā)被粉筆染白。
啊,老師,你們一生清貧,
卻始終不改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
啊,老師,你們兩袖清風,
卻在造就著祖國富強的未來。
今天,我寫不出優(yōu)美的詩句,
只能請你們聽聽我心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