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情緒反反復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職場欺負;人際沖突;反生產行為;情緒智力
中圖分類號:C9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12)05-0001-08
1、文獻綜述與問題提出
近年來,員工在工作場所中的偷懶、缺勤、偷竊等反生產行為(Counterproduetive work Behavior,以下簡稱CWB),已成為組織行為管理的一項嚴峻挑戰。CWB不僅具有“非”生產性,而且具有“反生產”性,在網絡時代,這類行為更趨便捷、隱蔽和常態,其破壞性增加,監管難度加大。探究導致CWB的組織和個體原因,是管理與降低這類不良行為的重要前提和科學基礎。已有的CWB研究,無論是早期經典的“挫折一攻擊”理論,還是近幾年在該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壓力源-情緒”模型側重點雖各有不同,但共識之一,則是認為個體的“情緒”是導致CWB的重要內部心理機制,而各種形形的壓力源(包括欺負、人際沖突等),則影響著不良情緒的產生,在這一過程中,個體人格(特別是與情緒相關的人格特質)直接影響著壓力源作用下的情緒發展和疏解等,從而在各種CWB的產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壓力源的多樣性以及CWB的多維性,關于不同種類與維度的工作壓力源與各類不同的CWB之間的關系,目前的研究仍十分粗略。此外,CWB研究的一個更為突出的不足在于,個體變量的考察較為局限,主要集中于“大五”人格。因此,關于CWB影響因素的考察,不僅需要細化源于組織內部的工作壓力源變量,而且在拓展已有個體變量的基礎上,需要考察個體變量與組織情境變量對CWB的交互效應。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擬分別考察工作場所的欺負和人際沖突對CWB的影響,同時考察情緒智力在上述關系中的調節效應。
1.1 欺負及其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
過去近20年來,職場欺負(Workplace Bull—ying)問題引起了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日益關注。鑒于它對員工身心健康的危害,國際勞工組織已在2006年明確將其列為一種重要的職場暴力。各位學者普遍承認,職場欺負具有持續與重復性、不平等性和消極性。本研究將職場欺負定義為:在工作場所中,境遇不利方感知到的,來自于一個或多個境遇優勢方的,長期、持續的威脅、冒犯和打壓等一系列帶有敵意的故意行為。縱觀職場欺負的研究,大致可分為發生率調研、應對過程考察、前因與后果變量探究等若干方面。關于遭受欺負之后個體的反應,迄今的研究為數不多。這類研究大多關注了受害者的情感與認知反應,主要表現為對個體身心健康的危害,包括對個體壓力、心理痛苦、創傷后應激障礙等的影響。對行為反應的研究則少之又少。個體對欺負的應對是多種多樣的。然而,由于欺負的應對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僅有的幾項研究中,有的發現了四種針對欺負的應對反應:尋求幫助、回避、據理力爭和不作為;有的則分為自我懷疑、消極應對、忽略欺負和問題解決四種。其實,一種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受到欺負之后除了上述反應之外,組織中的員工很可能作出一些危害組織利益的反生產行為。總體看來,在欺負的“后果”研究中,目前存在重個體心理健康,輕組織后果的傾向,而在組織后果中,又存在重“經濟”后果,輕“行為”后果的不足。由于缺乏職場欺負與CWB關系的直接研究,更沒有二者問關系的細化研究,如欺負中的哪種成分更容易導致哪種類型的CWB,目前知之甚少。鑒于缺乏細致的研究提供的依據,在管理“欺負”和“CWB”方面,學術界給予實踐的指導就非常有限。因此,關于職場欺負和反生產行為之間的關系,本研究擬進行進一步的考察并提出:
假設1職場欺負總體上能夠顯著預測個體的各類反生產行為水平(假設1a);不同維度的職場欺負對各類反生產行為的預測作用不同(假設1b)。
1.2 人際沖突及其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
組織中個體之間的相互依賴性決定了沖突的不可避免性,它影響著組織中個體、群體之問彼此的互動關系和產出績效。根據沖突的內容可將人際沖突劃分為“任務沖突”和“關系沖突”。任務沖突聚焦于工作任務本身,是指成員之間對于所執行任務的內容、目標以及工作流程存在爭論或觀點與意見的分歧;關系沖突則聚焦于人際關系,指團體內部成員之間存在人際上的不合。縱觀已有組織沖突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組織中的這兩類沖突,甚至簡單地將“任務沖突”對應于“認知沖突”;“關系沖突”對應于“情感沖突”。多數研究認為,任務沖突有助于增進團隊決策質量,而關系沖突則對決策質量有害無益。然而,若干實證研究卻發現了這兩類沖突之間存在著正相關。Barki等分析指出,任務沖突和關系沖突之問的正相關源于對沖突維度的過度簡單劃分與測量,這兩類沖突都應該包括認知、情緒與行為三種要素,即意見分歧(認知沖突)、消極情緒與行為干涉,他們將人際沖突界定為發生在相互依賴的雙方之間的一種動態過程,是當雙方感知到相互意見分歧且目標的實現受阻,從而產生負面情緒的過程。本研究認同這一綜合了認知、行為和情感要素的人際沖突定義,并將這一定義作為本研究測量和考察的基礎。
此外,就沖突的實質內容而言,已有的組織沖突研究還要有一個重要的遺漏——過程沖突,它是指關于任務的推進方式、誰該負責什么以及任務的分配方式等方面的沖突。傳統研究中涉及過程沖突的寥寥無幾。基于Barki等的上述研究思想,Lee開發了有關的量表,該量表不僅包括了任務過程沖突,還包含了非任務的組織沖突——是指針對工作任務之外的組織事務而產生的沖突。該量表在該領域中相對最為系統、全面,也是本研究所選用的測量量表。關于人際沖突的后果,已有研究主要關注了它對工作滿意度和任務績效的影響,而它對CWB影響的研究則僅僅初步展開。正如早期將人際沖突分為“任務沖突”和“關系沖突”,帶來了有關人際沖突后果研究的突破一樣,目前這一兩分法已經限制了有關人際沖突與組織績效,特別是與CWB等周邊績效的關系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依據人際沖突的最新研究成果,擬考察不同類別的人際沖突(任務結果沖突、任務過程沖突、關系沖突和非任務組織沖突)對各類反生產行為的影響。基于上述文獻,本研究擬提出:
假設2不同類別的人際沖突對各類反生產行為具有不同的預測作用。
1.3 情緒智力及其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
學術界普遍認為,“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詞是美國心理學家Salovey和Mayer在1990年首次正式提出的。他們提出,情緒智力包含四個維度:自我情緒的評估和表達;他人情緒的評估和識別;自我情緒的調節;運用情緒提升績效。Davies的研究也發現了情緒智力的四個維度:對自己情緒的評價和表達能力;對他人情緒的評價和識別能力,即“察言觀色”的能力;對自身情緒的監控能力;運用情緒的自我激勵能力。不難發現,這一結構理論與Mayer和Salovey的觀點極其相似。他們的研究成果為深入考察情緒智力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情緒智力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心理學、教育學領域,在組織行為領域的相關學術探討與實證研究較為薄弱。為數不多的若干研究主要考察了情緒智力對工作績效,特別是任務績效的影響。關于情緒智力與周邊績效,尤其是與消極的CWB的關系,研究更為缺乏。情緒智力是個體對情感的操作能力,當個體在工作中遭遇到人際沖突或欺負事件時,他們有助于個體轉化對上述工作壓力源的認知角度,改變個體對人際沖突和欺負事件的感知,從而管理不良情緒。情緒智力水平高的個體,更可能強化、延長其積極情緒,弱化和縮短某些消極情緒體驗,從而可能降低由不公平感和消極情緒所引發的CWB。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
假設3情緒智力對“職場欺負一各類CWB”的調節作用顯著。
假設4情緒智力對“人際沖突一各類CWB”的調節作用顯著。
由于與人格相比,情緒智力具有更大的可塑性。考察情緒智力在欺負及人際沖突與CWB關系中的調節作用,不僅可為人員甄選提供科學依據,而且有助于組織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與干預計劃。綜上所述,本研究旨在考察如下四個問題:(1)深入考察職場欺負對CWB的影響,探明職場欺負的不同維度對各類不同CWB的作用;(2)考察不同類別的人際沖突(結果沖突、過程沖突、關系沖突和非任務組織沖突)對各類CWB的影響;(3)考察情緒智力對“職場欺負一各類CWB”的調節作用。(4)考察情緒智力對“人際沖突一各類CWB”的調節作用。
2、研究方法
2.1 調研對象
調查對象來自北京、深圳和東莞的三家公司,一家為IT企業,另兩家為生產制造企業,三個公司的規模均超過3000人。所有調查均分兩次且在現場完成并當場回收。調查采用獨特編碼匹配技術,被。試為匿名,但要求提供身份證號碼后六位或其他便于自己記憶的獨特編碼,以匹配前后兩次問卷的數據。第一輪調研變量為“職場欺負”、“人際沖突”和人口學變量;第二輪調研變量為“情緒智力”和“反生產行為”。第一輪調研回收438份,第二輪回收429份,前后兩次施測間隔兩周至一個月。經逐一核對和匹配,最終共有373人前后兩次問卷匹配成功,匹配率86.9%。調研對象的性別分布:男性157人,占42%,女性216人,占58%。年齡分布為:30歲以下的占33.6%,31~40歲的占35%,41~50歲的占27.7%,51歲以上的占3.7%。職位分布為:中層管理者占29.7%,基層管理者占35.4%,普通員工34.9%。在現公司的平均工作年限為3.97年。
2.2 變量界定及其測量工具
本研究共采用下列四個量表。(1)人際沖突量表。采用Lee修訂的組織中人際沖突量表(ICOS),共63個條目,包含“任務結果沖突”、“任務過程沖突”、“關系沖突”和“非任務組織沖突”四個維度。根據本研究數據的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四因素模型結構擬合程度較好(X2/df=3.67;GFI=0.979;NFI=0.991;CFI=0.984;RMSEA=0.048)。(2)職場欺負量表。選取Einarsen等編制的“負問卷”(NAQ:Negative Acts Questionnaire),本研究選用的中文版問卷是聶光輝2009年修訂的,共包括14個條目,三個維度。根據本研究數據的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三因素模型結構擬合良好(X2/df=4.01;GFI=O.981;NFI=0.994;CFI=0.992;RMSEA=0.055)。(3)反生產行為量表。主要參考Spector和Fox等人開發的CWB量表的基本結構,同時綜合Rotundo和Xie等基于中國本土員工的研究結果,對所有條目歸類、整理,最后形成包含40個項目的問卷。量表包括“財產越軌”、“人際越軌”、“政治越軌”、“生產越軌”四個維度。在本研究中,四因素模型結構擬合程度良好(X2/df=2.86;GFI=0.996;NFI=0.989;CFI=0.987;RMSEA=0.046)。(4)情緒智力量表。選取Wong和Law編制的WLEIS量表,該量表共16個條目,包括四個維度:“自我情緒評估”、“他人情緒評估”、“情緒利用”和“情緒調節”,每個維度均包括4個條目。根據本研究數據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四因素模型結構擬合程度良好(X2/df=3.89;GFI=0.988;NFI=0.993;CFI=0.991;RMSEA=0.051),表明本研究“情緒智力”的測量有效。
3、結果
3,1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
我們首先對主要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檢驗與相關分析。結果發現,人際沖突、職場欺負、情緒智力、各類CWB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在0.83~0.89之間,說明測量具有較高的信度。此外發現,性別、年齡和職位三個人口學變量,均至少與某一種CWB相關顯著,故下文分析時,將全部控制這三個人口學變量。此外發現,職場欺負、人際沖突、情緒智力至少與某一種CWB顯著相關,這一結果為下文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前提。
3.2 職場欺負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及情緒智力的調節效應分析
3.2.1 職場欺負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
控制性別、年齡與職位,首先將欺負總體作為預測變量,分別對五種CWB進行回歸分析,結果發現,“欺負”總體對財產越軌、生產越軌等各類CWB的預測作用均顯著(β為0.18~0.40;P為0.05~0.000;AR2為0.08~0.21),支持了假設1a。控制上述三種人口學變量,同時將“欺負”的三個維度“人身攻擊”、“社會排斥”和“工作壓制”作為自變量,分別進行它們對各類CWB的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在“欺負”的三個維度中,只有“工作壓制”進入回歸方程(β為0.17~0.45;P為0.05~0.000;R2為0.08~0.25),“人身攻擊”和“社會排斥”的預測效應均不顯著。在五個回歸方程中,工作壓制對“政治越軌”的回歸系數最大(β為O.45;R2=0.25),對“生產越軌”的回歸系數最小(β為0.17;R2=0.08),支持了假設1b。
3.2.2 情緒智力對“職場欺負/工作壓制反生產行為”的調節效應
鑒于“職場欺負”的三個維度同時作為預測變量時,只有“工作壓制”進入了回歸方程,接下來,我們將考察情緒智力的各維度對“職場欺負”總體以及“工作壓制”作用于各類CWB的調節效應。為了控制人口學變量,回歸分析的第一步(M1),預測變量為年齡、性別和職位,回歸方法選擇“進入”(Enter);第二步(M2),預測變量為“工作壓制”或總體“職場欺負”;第三步(M3),預測變量為情緒智力的各個不同維度;第四步(M4),預測變量為去中心化后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兩個預測變量的乘積。除第一步外,其余三步的回歸方法均選擇“逐步回歸”(Stepwise)。結果發現,“情緒利用”對各類CWB及總體CWB的直接效應均顯著(參見表1的M3)。其次,“情緒利用”對“職場欺負”作用于“財產越軌”(β=-0.23)、“政治越軌”(β=-0.14)以及總體CWB(β=-0.16)的調節效應均顯著或非常顯著(參見表1的M4)。此外還發現,“情緒利用”對“工作壓制”作用于“財產越軌”(β=-0.25;P
對“情緒利用”調節效應的深入分析發現,“情緒利用”水平較低者,職場欺負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較大,隨著職場欺負水平的上升,財產越軌、政治越軌和總體CWB均表現出明顯的升高趨勢,但對高“情緒利用”者,反生產行為較為穩定,當職場欺負升高時,財產越軌、政治越軌和總體CWB均未有明顯波動。情緒利用對“工作壓制一反生產行為”調節效應的趨勢與它對總體職場欺負效應的調節類似。
對“情緒調節”調節效應的考察發現(參見表2的M4),“情緒調節”對“工作壓制”作用于“財產越軌”(β=-0.25)、“人際越軌”(β=-0.22)、“政治越軌”(β=-0.21)以及總體CWB(β=-0.17)的調節效應均非常顯著。其調節趨勢也類似于“情緒利用”。該結果也進一步支持了假設3。
3.3 人際沖突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及情緒智力的調節效應分析
3.3.1 人際沖突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
控制性別、年齡與職位,同時將四種人際沖突——“任務結果沖突”、“任務過程沖突”、“關系沖突”和“非任務組織沖突”作為自變量,分別進行它們對五種CWB的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只有兩類人際沖突的預測效應顯著:“關系沖突”對財產越軌(β=-0.36;P
3.3.2 情緒智力對“人際沖突反生產行為”的調節效應
考察情緒智力的各維度對“關系沖突”或“任務過程沖突”作用于其相應種類CWB的調節效應,結果發現,“自我情緒評估”和“他人情緒評估”的調節效應均不顯著;“情緒調節”和“情緒利用”則對部分變量具有顯著的調節效應,部分支持了假設4。具體而言,“情緒調節”對“關系沖突”作用于“財產越軌”(β=-0.16;P
4、討論
4.1 職場欺負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欺負”總體對財產越軌、生產越軌等各類CWB的預測作用均顯著。欺負行為形形,可能只是帶有攻擊意味的目光注視或身體姿態,也可能是敵意的行為或造謠中傷等,但無論是有意甚至是無意的欺負行為,都可能導致被欺負者產生羞辱、憤怒、痛苦等消極情緒體驗,從而可能使其通過各種CWB來宣泄內心情緒。本研究還發現,“欺負”的三個維度同時進行回歸分析時,只有“工作壓制”的效應顯著,“人身攻擊”和“社會排斥”的預測效應均不顯著。而這三個維度中,只有“工作壓制”的實施者是員工的上司,這一發現提示我們,上司的欺負行為,比來自同事或其他人的欺負行為,對CWB的影響更為顯著。此前,雖有研究發現,欺負與離職意向顯著關聯,但均是以欺負總分作為預測變量,針對性和對現實的指導意義不足。本研究則將其進一步聚焦到“上司”。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已有研究發現,被報告的欺負事件中,75%是由上級實施的,結合本研究的結果,源于上司的欺負行為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因為它最可能引發各類CWB。
本研究的結果也說明,楊國樞等發現的中國人的高“權力距離”所導致的敢怒不敢言,僅僅是表象的一個側面,其另一側面,則可能是“不敢言,卻敢行”,即隱秘地做出“反生產行為”。這是一種頗具中國特色的心理與行為,可謂“口服心不服”、口服“行”不服。當面順從,背后則可能以“反生產行為”予以宣泄,管理者對此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當然,就本研究發現而言,減少組織中的“欺負”,尤其是上司發起的欺負,才是降低CWB之本。
4.2 人際沖突對反生產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將人際沖突分為四個維度:任務結果沖突、任務過程沖突、關系沖突和非任務組織沖突。同時將四種人際沖突作為自變量,分別進行它們對五種CWB的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只有兩類人際沖突的預測效應顯著:“關系沖突”對財產越軌、政治越軌和總體CWB預測作用非常顯著;“任務過程沖突”則對人際越軌和生產越軌具有非常顯著的預測力。這一發現提示我們,管理者要重點關注“關系沖突”和“任務過程沖突”。關系沖突是指人格沖突或與他人的情緒沖突。任務過程沖突是指關于任務應如何完成,權責和資源如何分配以及執行任務程序上的沖突。個體在組織中人際交往的對象和層次多種多樣,關系沖突和任務過程沖突都難免引發員工的不滿、怨憤等消極情緒,特別是上下級之間的沖突,或許出于職位差距的原因,當事員工未必會公然對抗,但卻可能以隱秘的方式宣泄不滿,表現出財產越軌、政治越軌、人際越軌和生產越軌等。因此,管理者要特別關注組織內部的關系沖突和任務過程沖突,做好溝通工作,及時調解,以避免由人際沖突間接導致的各類CWB。
4.3 情緒智力的調節作用分析
本研究發現,情緒智力的兩個重要維度——“情緒利用”和“情緒調節”對“職場欺負”和“人際沖突”作用于多組CWB的調節效應均顯著。根據已有研究,消極情緒很可能是導致CWB的重要心理機制。無論是職場欺負還是人際沖突,均可通過消極情緒導致各類CWB,而情緒智力則可通過作用于個體的情緒產生與情緒管理過程,從而調節職場欺負和人際沖突對CWB的影響。情緒智力反映了個體的一般智力與情緒交界處的狀況,它是個體的認知能力與認知加工過程中,情緒發揮作用的程度以及情緒被認知管理與掌控的程度。情緒智力不僅代表了個體有效溝通的能力,而且還包含著促進兩個或多個個體之間有效人際互動的能力。當個體遭遇到人際沖突或是職場欺負時,情緒智力高者懂得如何盡快轉換與調整自身的情緒狀態,掌控與駕馭好自己的情緒。面對職場欺負與人際沖突,他們的言談舉止依然得體,不會被消極情緒所掌控。此外,經典的認知資源分配理論也從另一視角為情緒智力的調節作用提供了支持。認知資源分配理論指出,高水平的情緒狀態(如激憤、生氣)將顯著降低個體從事當前活動的認知資源,并將導致個體的決策水平與溝通效能下降。情緒智力本身就包涵著個體根據環境變化,適應性地“接通”與“斷開”某種情緒的能力。高情商者在遭遇到職場欺負或人際沖突時,能夠適應性地調整情緒,從而降低消極情緒及其不良后果,減少CWB的發生。
4.4 管理啟示與建議
本研究發現,職場欺負、人際沖突都可能引發員工的CWB,給組織利益造成危害。根據這一發現,需切實管理好“職場欺負”和“人際沖突”問題,以減少導致員工CWB的誘因。具體而言,本研究對管理實踐有如下五點啟示與建議。
首先,應努力營造“反欺負”的組織文化。研究表明,如果組織容忍某些欺負行為,則不僅會向“欺負者”傳遞出接納的錯誤信息,而且將使欺負行為日益常規化,甚至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為了培養和建設“反欺負”的組織文化,組織必須制訂一些公開、明確的“反欺負”政策,用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語言,清楚地列出欺負行為的各種具體表現形式,指定專門的部門和人員受理“被欺負”員工的申訴事件。不僅如此,要在多種場合廣為宣傳、倡導“平等”、“尊重”、“反欺負”的理念。對于已經存在的、持續性的“欺負”行為,要酌情調停、干預,甚至嚴懲欺負者。對欺負行為聽之任之的結果,必然是縱容、變向鼓勵,其危害不可低估。
其次,管理者必須轉變獨斷專行的領導風格,培養民主型或魅力型領導方式。本研究發現,來自上司的工作壓制對下屬的CWB具有顯著的誘發作用。“壓制”型領導表面上看,雖然下屬或許當時言聽計從,上級指令得到了執行,但被“壓服”的下屬,很可能口服心不服,從而以反生產行為的形式來“抗議”,只不過這一對抗方式相對隱蔽,容易逃避處罰。對于日益成為勞動力大軍主流的新生代員工而言,他們平等、尊重、獨立的需求較強,獨斷專行的“壓服”式領導將可能導致其激烈的反抗,給組織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
第三,可根據個體人格特征,有的放矢地管理“欺負”。研究發現,獨立性、外傾性、情緒穩定性較低者,易遭受欺負。對自我提升不自信,逃避傾向較高者,也易受欺負,而具有嫉妒和敵意的個體,則傾向于欺負。因此,一方面,在人才選拔中,要考慮到上述人格特征的影響。可將科學的人格測驗引入員工甄選中,要淘汰那些具有高憤怒特質、高報復傾向、充滿敵意的求職者。此外,還可通過無領導小組討論等情境模擬的方式,觀察求職者在模擬沖突環境中的反應和情緒控制能力,淘汰有欺負傾向者。另一方面,要對具備“易受欺負”和“易欺負”兩類不同人格特征的個體分類關注和管理。
第四,組織應酌情“干預”員工間的人際沖突。人際沖突特別是“關系沖突”,雖然部分地屬于員工間的“私事”,但若雙方的緊張情緒阻礙了問題解決,雙方互存誤解或成見而溝通不暢,或者彼此的攻擊(如指責、謾罵等)不斷重復出現,或者雙方存在實質上不可調和的利益沖突時,組織都應及時出面干預。組織作為第三方介入員工雙方之間的關系時,要秉承公正的原則,與雙方當事人充分溝通,要對沖突展開詳實的調查與了解,逐步贏得信任,曉明利害,以促進關系沖突的化解。
第五,應將情緒智力作為人才甄選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改變在招聘中學歷、智力和技能一統天下的傳統局面。另外,對于現有員工,可通過培訓和團隊建設活動等方式,設計一些與情緒智力有關的活動和課程,在一定時期內,讓員工接受這種定期的活動課程,以提高員工自我覺察和覺察他人情緒的能力、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并能促進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的相互體察、情緒覺知和情緒表達,從而最終達到增進和諧、降低CWB,提高組織整體績效的目的。
【關鍵詞】 甲亢131I治療; 心理衛生; 精神壓力; 復發率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1-0123-03
doi:11.14033/ki.cfmr.2016.11.070
甲亢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調節紊亂疾病,本病的發病與患者心理有著很大的關系。患者的社會心理學因素也與疾病的發展、預后、復發有著緊密的聯系。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社會壓力也在不斷升高,負擔越來越大,導致甲亢發生率越來越高,且逐漸趨于年輕化[1]。為進一步調查甲亢患者的心理狀況,筆者所在醫院選擇了2012年
6月-2014年6月49例進行131I治療的甲亢患者,對甲亢131I治療患者的心理衛生狀況進行調查,分析患者病因,并對疾病反復發作的原因進行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49例甲亢131I治療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齡(46.7±18.8)歲,平均病程(2.4±1.7)年,其中首次發病35例,復發1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過FT3、FT4、TSH檢驗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亢進,并進行相關治療。
1.2 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人格評分量表(EPQ)對患者進行測試,所有量表均由患者責任醫師發放,并由醫師進行回收,根據患者量表測評結果對其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同時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調查患者疾病復發狀況,同時再次調查疾病復發患者的癥狀自評量表和人格評分量表,并與疾病未復發的患者進行比較。
1.3 評價指標
癥狀自評量表: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焦慮、抑郁、人際敏感、敵意、恐怖偏執化、精神病、附加項目10個維度,共90個題目,每道題目最低分為1分,最高分為5分,總分為90~450分,分數越低患者狀況越好。分數超過160分者或陽性題目(題目分數超過2分,視為陽性)超過43個的患者需要進行處理。人格評分量表:包括精神質、內外向、神經質、掩飾傾向四個維度。精神質分數高表示患者存在孤獨、冷漠、難以適應環境的狀況;內外向分數高的患者性格外向,分數低則性格內向;神經質分數高的患者存在焦慮、擔憂情緒,對外界刺激反應激烈;掩飾傾向分數>60分的視為問卷可信度低。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患者治療后疾病復況
49例患者治療后有27例患者疾病復發,占55.1%。
2.2 疾病復發患者與未復發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3 兩組患者癥狀自評量表評分
疾病復發組患者癥狀自評量表總分平均為(143.6±41.6)分,明顯高于未復發組,患者陽性項目、陽性項目平均分均高于未復發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4 兩組患者人格評分量表結果比較
復發組患者精神質、內外向、神經質分數均高于未復發組,兩組患者掩飾傾向分數均低于60分,但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甲亢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紊亂疾病,患者常常存在心理應激反應,因此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2]。若患者長時間受到精神刺激,則會增加患者疾病發生或復發概率。對患者來說,強烈的刺激會導致患者免疫功能失調,因此,導致體質發生改變。此外,社會適應能力差的患者,也會長時間出現壓抑癥狀,嚴重影響患者健康[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來自家庭、社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使人們承擔了更大的負擔,同時也對人們的心理情緒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加之疾病的影響,患者更容易出現不良的心理狀況[4]。對于社會關系緊張、駕馭能力差的人群來說,長期的心理壓力也會誘發不良的負面心理,嚴重時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在我國傳統醫學認為,本病病因主要為情志內傷、喜怒不節、憂思過度。精神壓力是導致甲亢發生的主要因素,加之患者對疾病認識程度較低,導致病情反反復復,不易治愈[5-6]。131I治療非常簡便,安全性非常高,且患者治愈率較高,因此在臨床中的使用率非常高[7-8]。雖然131I治療效果非常理想,但在治療技術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術后瘢痕發生率較高,影響皮膚外觀美觀度,因此患者容易產生擔憂、抗拒等心理。且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也會由于疾病的痛苦而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緒,影響患者治療效果。部分患者在治療后由于精神因素的影響導致疾病反反復復無法治愈,因此,單純的131I治療在近年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筆者所在醫院調查結果中顯示:49例患者治療后有27例患者疾病復發,占55.1%。患者疾病復發率非常高,說明了患者在治療過程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影響疾病的控制。在調查中發現,多數患者均存在各種各樣的社會影響因素,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精神壓力。患者不僅對疾病有所擔憂,同時也會對疾病給患者生活、工作帶來的影響而產生擔憂,可見精神壓力在本病中的影響作用之大。
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后發現:疾病復發組患者癥狀自評量表總分平均為(143.6±41.6)分,明顯高于未復發組,患者陽性項目、陽性項目平均分均高于未復發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對筆者所在醫院綜合情況進行總結后,筆者認為應該對患者輔助心理治療。在患者治療過程中,要對所有患者的性別、職業、年齡、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進行收集,了解患者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根據不同的認知層面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和心理干預。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引導患者吐露心聲,說出心中的煩悶,適當的傾訴能夠幫助患者排解心中的不快,同時能夠尋找患者不良情緒發生的根源,從根本上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緒。
總的來說,甲亢131I治療患者通常存在不良的心理情緒,而不良的心理情緒也是影響患者疾病治療、轉歸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臨床中,醫護人員不僅要對患者疾病進行治療,同時還要對其心理狀況進行干預,進一步促進疾病康復,降低疾病復發率。
參考文獻
[1]王征,馮憑.不同個性甲亢患者心理衛生狀況調查研究[J].天津醫藥,2010,38(6):516-518.
[2]夏春梅,黃瀾,劉倩,等.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心理健康與沖動性、攻擊性人格關系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9):628-630.
[3]于志梅,王冬梅,王恂,等.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心理健康與沖動性人格關系研究[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4,48(4):314-317.
[4]聶潔萍.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調查及心理護[J].吉林醫學,2011,32(17):3576-3577.
[5]安榮,代藝.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療甲狀腺疾病時對醫護人員的損傷及防護田[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8):573-574.
[6] Brunero S,Lamont S,Coates M.Areview of empatliy education innursing[J].Nurs lnquiry,2010,17(1):65-74.
[7]司靜鴻.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研究[J].中外醫療,2014,33(30):172-174.
1、晚上睡不著,給我閨蜜打電話,接的人卻是我男朋友。
2、你步步緊逼讓我如何是好
3、莪們這個年齡,有愛卻沒有未來。
4、從前的期待都已變成了如今的無奈,過去的美好注定了要成為現在傷害
5、微笑,有時候是一種沒有說出口的傷痛。
6、縱然軌跡交匯卻在轉瞬間無處尋
7、期許了,不變的,卻都已改變。
8、交錯的線,距離終究越來越遠。
9、寂寞渙散著我們的幸福。
10、也許努力了,也未必有結果。
11、習慣會漸漸養成,也可以漸漸被改變。
12、即使再精明再瀟灑,我始終是你眼里的傻瓜。
13、始終被你打敗,只因迷戀你的溫柔…
14、愛情總是猜得到開頭,猜不到結局。
15、我們可以一起看海,卻不能手牽手看海。
16、幸福跟我兩小無猜,卻又一直一直有緣無分。
17、生活就是這樣,由不得你。
18、左轉,右轉,直行都是生活,就像環形跑道,終點亦是起點。
19、愛與被愛,明也爭,暗亦斗,我只好偏安一隅。
20、醉酒思紅塵依舊留不住。
21、反反復復的徘徊,也奈何不了思念。
22、輝煌之時人敬仰,落難之時潑水涼。
23、你的眼神,在我內心還是這么深刻。
24、你可以活在一個沒有我的世界,可我卻活在一個只有你的天空。
25、拿起一張蒼白的紙,用白色的蠟筆拼命地涂抹;繪到最后才發現,這也過是一場自己與自己徒勞的角逐。
26、很多人不需要再見,因為只是路過而已。遺忘就是我們給彼此最好的紀念。
27、世界上最優質的防腐劑,也無法讓青春和愛永遠不朽。
28、攥寫青春的疼痛,誰又躲的過浮華亂世。
29、記憶的消退比蝸牛爬的速度還慢。
30、為了忘記,我們反而記住了。
31、一開始你愛我最后你放棄我。
32、也許離開是你和我之間最好的一種解脫。
33、我畢竟不是人民幣,做不到人見人愛。
34、我總被自己的情緒糾結的死去活來。
35、太多的無奈,我們都無法去詮釋。
36、愛情是一種記號,也是一條單行道,總是想要的很多,得到的嫌太少。
37、我努力的控制不去碰那傷口。
38、有些說不出的陌生,蕩然而存。
晨晨的“四怕”
一怕燙也許是被稀飯或湯燙過,只要說燙,晨晨就不會隨意用手抓飯菜了。掌握了她這一“弱點”,當她伸手在桌上抓菜的時候我就有百試不爽的“法寶”了。小家伙也是善于總結和模仿的。于是她開始喜歡上自己用勺子吃飯,一口一口,當我提醒她燙時,她就自己撅起小嘴吹吹。樣子可愛極了!
二怕辣我喜歡吃辣的,小家伙卻對辣很敏感。有時我覺得不是很辣,喂她到嘴里后,她露出的表情可就豐富起來了,皺眉、癟嘴、咋吧著嘴巴,可笑又可愛,又讓人心疼不已。知道了女兒怕辣的程度,給她的飯菜里就不加辣味了。
三怕蟲子也許是被蚊子咬怕了,只要說有蟲子她就害怕。她喜歡光腳、光屁股,不愿穿衣服,但天氣冷了會著涼的,這時只要說“不穿鞋子和衣服有蟲子咬”,一般都能奏效。有時看到地上的爬蟲,她就會激動地用手指著蟲子發出尖叫聲,連連后退。蟲子成了晨晨心目中一個嚴重厭惡的對象了。這似乎有點怕過頭了,我和晨晨爸爸正在想辦法讓晨晨不那么懼怕小蟲子。
四怕臟小家伙很早就知道愛干凈了。有時小手弄臟了,她就會不再碰任何東西,即使我抱著她,她也不會把小手放在我身上,一直張開著,直到給她洗干凈為止。在外面把手弄臟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屁顛屁顛地跑到衛生間,在水盆里自己洗手,像模像樣的。
總之,掌握了晨晨的這“四怕”,并靈活地運用,還真解決了不少問題。
晨晨的“四喜”
一喜歡喝奶晨晨15個月了,每天仍然堅持早、中、晚各喝一次配方奶。“爸爸給你配奶了”是她最喜歡聽到的聲音,一聽見這句話,她就高興地手舞足蹈起來,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縫。“晨晨,你在什么地方喝奶?”小家伙立即迫不及待地來到床上,把小枕頭拿到她喜歡的地方,乖乖地躺下,調整到一個舒服的姿勢,自己抱著奶瓶,一口氣喝完210ml。喝完奶,她可就又來了精神,開始下一輪的淘氣和折騰……
二喜歡玩球我給晨晨買了好幾個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球,她可喜歡了,她會抱著球在各個房間里竄來竄去.玩得不亦樂乎。她還喜歡氣球,超市門口有個賣氣球的地方,每次路過那里她都會興奮地指著氣球,嘴里“嘰嘰咕咕”地說個不停。每次氣球爆炸了,她都會顯出一副非常失落和沮喪的樣子,這種情緒要持續好久才能調整過來。小小年紀還挺多愁善感的嘛。
1、我知道,他們并非我愛過或者愛過我的人,他們只是我再不愿意記起的人。
2、不要去反復思考同一個問題,不要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一個人身上,你還有父母,有朋友。
3、不要擔心嫁不出去,更不要因為年紀大了草率結婚,擔心嫁不出去總比擔心老公出軌要離婚,小三搶財產要好。擔心嫁不出去只是擔心而已,心情好了還照樣過原來的日子,老公真要離婚那才是真的麻煩。
4、不要和一個人和他議論同一個圈子里的人,不管你認為他有多么可靠。
5、當他說:“讓我們冷靜一段時間好嗎?”的時候,要冷靜的說好,然后掛掉電話。不要哀求,他不是來征求你的意見的。
6、不要追求什么結果,每個人結果都一樣,就是死亡。
7、欣賞的一類人,可以收縮自如,可高可低,可大可小,充滿彈性,可以不把自己當回事到極致,姿態卻仍然輕松自如,轉過身來,又可以坦然自如安之若素。
8、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但是自己一定要知道,要明白這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其余時間里,要盡量的讓情緒平穩起來。
9、不要把心底的話全掏出來,這些是只屬于你的財富。
10、當你不知道和他說什么的時候,那就什么也不要說,沉默有無限種含義。
11、無論是對是錯,你需要有一個準則,你的行為應該遵循這個準則,并根據現實生活不斷的修正。反反復復優柔寡斷的人,是不可能討人喜歡的。在對錯之間徘徊的人,形象不如從錯到對的人正面。
12、你自以為刻骨銘心的片段,別人早已忘記。
13、如是,愛情永遠是想象比現實美麗。相逢如是。告別也如是。我不太介意。
14、不要去害怕做一件事,不要害怕觸景傷情,不要害怕說錯話,不要害怕想起過去,不要害怕面對未來。
15、不要問自己要做什么選擇,應該問自己從這個選擇后要得到什么結果。
16、我曾經真正的希望,他離開我以后,找一個他所謂心中理想的比我好幾倍的女人好好過吧。但現在想想他過得好不好又跟我有什么關系呢。分開了有誰會稀罕。
17、不要害怕做錯什么,即使錯了,也不必懊惱,人生就是對對錯錯,何況有許多事,回頭看來,對錯已經無所謂了。
18、如果不懂,就說出來,如果懂了,就別說,笑笑即可。
19、有一天,這些都會過去的,想到這結果我就欣慰。再怎么累死人的愛,再怎么累死人的恨,都會過去。失眠,被冤枉,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塞車,太窮了,都會過去。被輕蔑,被迫說謊,被迫承認自己改變不了什么,或者,長得不好看,都會過去。
20、幸好愛情不是一切;可惜一切都不是愛情。
21、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即使是很蠢的話,再蠢也比言而無信好。
22、不要在流眼淚的時候做任何決定,情緒負面的時候說話越少越好。
23、那些跟我有一次關系就消失的男人,他們不愛我,愛的只是我的身體。
24、很多東西是可以挽回的,比如良知,比如體重。但不可挽回的東西更多,譬如舊夢,譬如歲月,譬如對一個人的感覺。
25、我曾經以為自己很愛一個人。如今,我自問:我愛他么?()一點都不愛,甚至說不上愛。
26、一切的煩惱都是自找,因此也只能自己解決,不要找朋友哭訴,找他們去打球。
27、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不過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聰明之人,就在扇子上面略加點染成為一枝桃花;愚拙之人,就守著看一輩子的污血扇子。
28、有多少東西,我們曾經以為會愛一輩子,一輩子的盟約,總是在我們最想擁有對方的時候許下的,那個時侯,我真的這樣想。
29、我只是喜歡這樣一個深情的自己,分手時,我傷心,不是為一段感情傷心,而是心疼自己。活下去真好。活下去,你才會發現,原來我并沒有我所以為的那么愛他。
30、不要后悔,無論怎樣都不要后悔,后悔的情緒比你所做錯的事更加可怕,因為這會摧毀你的自信,自尊以及很有可能讓你去做一件更錯的事。
31、無論發生怎樣的變故,不要打破生活原有的規律,要按時吃飯,按時睡覺。
32、那個人,突然不聯系你了,很正常;那個人,突然又聯系你了,也很正常,這什么也不說明。
33、一定要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追尋一種狀態,一種自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不要害怕什么,這世上可供害怕的事太多了,你是害怕不完的。有事情,就解決,不能解決,那就拉倒。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