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且行且珍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Cat’s in the Cradle”的誕生有一個故事。作為一名歌手和慈善家,Harry總是奔波于追尋自己夢想的旅途中。在他的小兒子出生時,他甚至沒能陪在自己妻子的身旁。出于遺憾,他的妻子Sandy依據此事寫了一首詩,而“Cat’s in the Cradle”便是Harry在妻子這首詩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的。整首歌講述了一個父親一味追求事業的成功,而無法留出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成長的故事。孩子出生時,父親喜悅不已,但卻沒有時間在一旁守候,因為他必須為擔負起家庭的責任而奔波;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迫切希望父親能陪自己玩耍,可是忙碌的父親卻難以滿足孩子的要求。父親把團聚的時光定在未來,一直搪塞孩子說:“We’ll get together then. You know we’ll have a good time then.”盡管如此,兒子對父親還是十分崇敬,兒子的嘴里常掛著一句話:“I’m going to be like you, Dad.”時光荏苒,多年之后,父親成了退休在家的“閑人”,而兒子卻成了父親年輕時候的“翻版”——為事業與生活奔波而無暇顧及身邊親人的“大忙人”。父親希望兒子能常回家看看,而兒子卻重復著父親當年的話:“We’ll get together then, Dad. You know we’ll have a good time then.”歷經世事滄桑的父親此刻十分無奈,只能滿含酸楚地感嘆:“He’d grown up just like me. My boy was just like me.”
這首歌真實而直接地反映了事業與家庭之間的平衡問題。當代社會中,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精力大多投入到發展事業和實現自我價值中,人和人之間的溫情逐漸被忽視。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中的人就好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野心勃勃的水手,想要自由漂泊,盼望刺激的旅程。然而,漂泊與刺激并不是人生旅程的全部,人生的旅行需要冒險,同樣需要休憩,親人與親情組成的家庭便是供我們休憩的溫暖港灣。生活這片海洋時而平靜,時而洶涌,但只要有家庭這個溫暖港灣存在,生活中出現再大的風浪我們都不會感到絕望。
1981年,Harry在離家去參加一場會議的時候死于車禍。讓人唏噓不已的是,他將要參加的那次會議的主題便是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從而能夠留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斯人已逝,只留下了這首歌來告誡我們每個人,不要總是將家庭團聚放在未來的日子里。家庭帶給我們的溫情與暖意是上帝賜予我們每個人最好的禮物,我們對之要格外珍惜。正如Harry的妻子Sandy在2009年的一次采訪中所說的那樣:“You have to grab that chance when you have it.”時光不能倒流,別等到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且行且愛,且行且珍惜,愿每個人都默默護佑著身邊至親至愛的家人,相依相偎,相伴一生。
Cat’s in the Cradle
My child arrived just the other day.
He came to the world in the usual way,
But there were planes to catch and bills to pay.
He learned to walk while I was away,
And he was talkin’ ’fore I knew it,
And as he grew, he’d say, “I’m gonna be like you, Dad.
You know I’m gonna be like you.”
And the cat’s in the cradle and the silver spoon,
Little boy blue and the man on the moon.
When you comin’ home, Dad?
I don’t know when, but we’ll get together then.
You know we’ll have a good time then.
My son turned ten just the other day.
He said, “Thanks for the ball, Dad. Come on, let’s play.
Can you teach me to throw?” I said, “Not today.
I got a lot to do.” He said, “That’s ok.”
And he walked away, but his smile never dimmed,
And said, “I’m gonna be like him, yeah.
You know I’m gonna be like him.”
(Refrain )
Well, he came from college just the other day,
So much like a man I just had to say,
“Son, I’m proud of you. Can you sit for a while?”
He shook his head and said with a smile,
“What I’d really like, Dad, is to borrow the car keys.
See you later. Can I have them please?”
And the cat’s in the cradle and the silver spoon.
Little boy blue and the man on the moon.
When you comin’ home, Son?
I don’t know when, but we’ll get together then.
You know we’ll have a good time then.
I’ve long since retired. My son’s moved away.
I called him up just the other day.
I said, “I’d like to see you if you don’t mind.”
He said, “I’d love to, Dad, if I can find the time.
You see my new job’s a hassle and the kids have the flu.
But it’s sure nice talking to you, Dad.
It’s been sure nice talking to you.”
And as I hung up the phone it occurred to me,
He’d grown up just like me.
說起來,我們兩個成為那么好的朋友,閨蜜,是我身邊其他朋友萬萬沒想到的。我們兩個的性格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我愛瘋愛鬧,你卻總是安靜又內向。其實那時我也很奇怪我們是這么玩到一起去的。
但不管怎樣原來那么多一起瘋過笑過的朋友里,剩下的也不過就幾個。也真的感謝你還能在我身邊,而我心中最珍惜的人必然有你的一個位子。
我們這么多年的相識中發生的事已經模糊了,可只要旁人給予過往的一點點影子,那已經模糊的身影就能立刻浮現在眼前。那些愉快,那些不愉快。
現在的我,不再像過去一樣小氣,不講理。我也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努力去包容。
現在的我們,也要仍像過去那樣,每天尋找和發現著快樂,無憂無慮。
文/ 林迪慧
近期,有關陶瓷行業的負面新聞迭出:最高法院公布老賴黑名單,33 家陶瓷企業上榜;各地大部分企業停窯潮來臨;山東臨沂24 陶企環保不合格被關停整頓;福建閩清陶瓷企業從252 家減至42 家;市場慘淡,南京瓷磚企業被動降價;6 天時間,連續三家陶企接連陷入倒閉風波……除此之外,國內陶瓷市場疲軟也有目共睹,陶瓷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壓力。這無疑給行業釋放出,“倒閉潮”已由猜想轉變為客觀事實的重要信號。
環保是“劫”
輿論強勢關注的工業廢氣排放,讓政府痛下決心大力整治大氣污染,一直被視為“高污染”行業的建陶行業,又再次輪回到了生死危機的關頭。提及環保,行業人士打了個比喻:環保是懸在建陶行業頭上的一把鋒利的砍刀!
6 月4 日,在又一個“世界環境日”到來的前夕,環保部公布了《2013 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公報顯示,去年74 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僅3 個達標。同日,環保部長周生賢在《人民日報》刊發言論《堅決向污染挑戰》,再次向全國人民展現中央政府鐵腕治污的決心。
一直被視為“高污染”產業的建陶行業,自去年以來就成為了環保部門重點整治對象。
去年以來,國內多個陶瓷產區頒出了“煤改氣”限令,福建產區已在去年完成了改用天然氣的改造,遼寧法庫產區、廣東肇慶產區則把時間定在了今年年底,其他的基本上也定于2015 年年底前完成改造。
而在近段時間內,國內各陶瓷產區相關的環保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福建泉州陶瓷企業遭遇限氣停窯尷尬,生產無法保障,企業叫苦連天;佛山市禪城區也率先其他各區向區內陶瓷企業提出了整治的時間節點,要求企業逐步完成清潔生產改造和污染排放達標治理;因環保狀況未達標,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24 家陶瓷衛浴企業被勒令停業整頓,而今年以來整個羅莊區被勒令整頓的企業數量達到了114 家之多……各大產區系列環保政策“咄咄逼人”。
小企業被關停,中型企業面對整改,改不好也逃避不了關停的命運,大企業也在尋求蛻變。
針對由此帶來的“陣痛”,近期有42 家陶瓷企業“公車上書”要求放寬國家環保部出臺的《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隨后,國家環保部在網上做出公告,同意修改國標,陶企獲得階段性的勝利。
盡管環保部已贊成修改標準,但這并不意味著陶瓷行業躲過一劫。企業不能一味指望國家降低標準,而應加強自身在環保節能方面的“內功”,煤改氣不是一勞永逸,陶瓷企業應繼續主動研發減排新技術,自覺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環保義務。
市場之“軟”
市場之疲軟,尤以陶瓷企業大肆在終端市場做推廣、促銷以拉動產品銷量的現象,凸顯出了行業極不景氣的現狀及供大于求的發展瓶頸;而國外市場“反侵銷”風暴的愈演愈烈,更是讓市場雪上加霜,出口市場“四面夾擊”;無論是陶瓷工業中心佛山,還是江西高安、山東淄博、福建泉州等產區,“賣場門前鞍馬稀”成為各產區普遍現象。
無論是哪個產業,在高速發展階段,存在的問題都容易被掩蓋。如資金實力不強,品牌沒有影響力,產品定位不清晰,企業管理體系不成熟等。在大剛性需求的年代,這些問題,即使嚴重存在于一個企業中,也不影響其賺錢和壯大,更不至于危及企業生存。然而,經濟環境一旦緩慢下來,這些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可直接導致企業倒閉,這并非危言聳聽。
據有關部門公布的“2014 年上半年陶瓷產業景氣指數”顯示,5 個月來該指數一路下滑,最低跌至97.10 點,直至6 月份才有觸底回暖跡象。從佛山陶瓷價格指數來看,1-6 月份佛山交易的共70 多種代表品指數中則顯示連續3 個月下跌的產品達到40 多種,成交量環比跌幅12.12%,相比去年上半年銷售保持50% 的增長,今年上半年的增長幅度持續下降;從全國陶瓷產品的銷量上看,2014 年上半年陶瓷行業總體銷售額相比去年則下降了將近10 個點。
在供過于求的形勢下,陶瓷產品的利潤率越來越低。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 年1-4月全國陶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9.54%。其中,4 月份完成利潤總額16.82 億元,同比增長12.89%,增速環比下降16.65 個百分點,為前4 個月單月最低值。
國內市場低迷,出口市場何意?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3 月我國陶瓷磚出口量、出口額同比增速大幅下滑,雙雙跌落至負增長,其中出口量累計2.14 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44%;出口金額15.38 億美元,同比下降4.34%。國內市場供過于求產能過剩,利潤持續降低;國外市場出口受阻,整個行業的供需狀況進一步失衡。
隨著中國經濟在國際社會的提升,西方國家針對中國經濟地位而開展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有增無減,陶瓷行業也未能幸免。據記者調查了解,僅以佛山產區為例,今年上半年共遭遇6 起反傾銷摩擦案件,比2013 年同期增長20%,涉案金額1.4 億美元,涉案企業達279 家,其中涉案產品和企業主要是建筑陶瓷等具有傳統出口優勢的建材產品和企業。
另一方面,“綠色建筑潮”勢必加重修材市場疲軟。
限購之“痛”
此前,由于出口市場“四面夾擊”,曾被視為“印鈔機”的陶瓷行業迅速淪為微利行業,高利潤的房地產業成為不少企業的新目標。據悉,約七成佛山大型陶企涉足房地產。
然而,層層加碼的樓市調控政策,讓陶企的“地產夢”破碎。這里可用一句話概括之:房地產市場興則陶瓷行業市場興;房地產市場衰則陶瓷行業市場衰。
據國家統計局的“2014 年1-6 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顯示,與去年樓市的“高歌猛進”迥然不同,2014 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降價范圍和幅度進一步擴大,住宅銷售上半年呈量價增速雙降態勢,數據顯示,1-6 月份,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42487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8%,相比去年全年的17.5%下滑25.3 個百分點;住宅銷售額25632 億元,同比下降9.2%,降幅與去年全年增長26.3% 相比,下滑35.8 個百分點。相比較去年,今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出現了銷量大幅度下降的趨勢,甚至在一些二三線城市房地產銷量下降幅度達30% 以上,某些城市即便價格一路下調依然無人問津,顯然,對于陶瓷廠而言,他們可吃的“肉”越來越少。
突圍之“困”
始于2008 年金融危機的市場疲軟延續至今,讓陶瓷企業倍感融資之急。合資、并購、上市,近年來,陶瓷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尋求突圍的模式頻現。
從最初的大魚吃小魚,到如今為整合資源做大企業的橫向并購、為構筑全新競爭優勢和產品鏈條的跨界合并、為謀求國際化發展與經營的跨國并購等。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與發展,且采用直接并購方式,可加速做大做強的進程。
一些一、二流品牌企業在市場削弱的情況下擴大生產線,形成“寡頭化”發展趨勢,比如,目前佛山排名前列的幾家陶瓷企業,如新明珠、東鵬、鷹牌、宏宇等,他們動輒四五十億的銷售收入,這不是一般小企業可以媲美的。
企業如何自救
在當前內憂外患的情勢下,企業需要重新思索,下一步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 解決當前困境的方法有哪些?
概括而言,技術改造成為了企業的唯一出路,在政府推出的“限改令”中,天然氣成為推行清潔能源生產的首選;然而,改用天然氣卻會大大提高陶瓷企業的生產成本。
企業生產、工人工資成本的急劇上升、營銷推廣需要的巨額費用等都在吞噬著企業的利潤空間。綜觀行業態勢, 每個企業都明白現在成本增加是陶企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 但是又要必須去解決它,解決好了, 企業進入長期的良好的發展;解決不好, 可能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在市場經濟下的企業只有自己去選擇策略去應對,至于是對,是錯,是生是死,是強是弱,經過市場的浪潮檢驗后就知道了。
拓展產品功能,擴大產品應用范疇并提升其附加值。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自己的設計師團隊,沒有資金更新設備,那么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食物被分流,最終只能被淘汰出局。企業需要借助設計從中突圍出來,積蓄設計力量占據行業領導地位。
在今天這種形式下,陶瓷企業要運行,必須環保達標,如果不達標,就等同為醉駕,被禁止上路,這道“欄桿”下來以后,陶瓷企業自查自糾,更新設備,努力達標,改變以前“野蠻排放”習慣,就顯得非常迫切。
此外,在銀行貸款方面,陶瓷企業之間“馬太效應”凸顯,銀行貸款就像一個變壓器,對于一些優質企業,中國的銀行就是這樣:哭著喊著追著趕著企業屁股后面放貸,使本來就已肥得流油的大企業拿著錢更新設備、購買能力方面更加強大;而嗷嗷待哺的中小企業哭著喊著追著趕著銀行屁股后面求貸,銀行卻祭出種種準入門檻絆得中小企業鬼哭狼嚎坐以待“幣”!
最典型的的是前段時間各方媒體報道的許多陶瓷廠往往是正常運作的,但是因為銀行貸款到期,供應商正常支付停止,工人工資不能按時發放,導致“內亂”,企業在營銷上創建的渠道受到損害,產品無法進行正常生產。
最后,陶瓷行業面臨的其他壓力還有企業老板個人的決策方面,決策的對錯往往與企業老板的個人修養、社會經驗、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有關,當企業陷入亞健康的狀況的時候,如何讓情況變得不更加糟糕,如何停止企業的下墜而回到上升通道,這時候老板及其團隊都顯得非常重要。而現在能看到的情勢是中國民眾在焦慮中觀望, 很多老板則在想法“跑路”。在環境整治的成本、后果分擔上,企業和民眾相互承受著此消彼長的份額,企業不肉痛,民眾就要面臨“會呼吸的痛”( 大氣污染)、“會吞吐的痛”( 水污染)。
可以說,環保整治是否得力,一個重要的觀測指標就是,作為主要污染物排放源的工廠企業是麻木不仁還是痛覺靈敏。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微信活躍用戶數量增幅達到驚人的1104%,從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微信用戶的增長率穩定在1098.8%。在亞太地區主要國家,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微信牢牢占據通信類應用用戶增長率首位。
微信的迅猛發展,使得其用戶數量在去年順利突破6億人。依托龐大的用戶群,也為品牌企業利用微信平臺探索各種贏利模式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在青島芳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常勝看來,微信營銷的市場才剛剛打開。
微信商機
“現在,許多人也許不會時時刻刻都盯著電腦,但大多數人卻是無時無刻離不開手機。”在常勝看來,微信的推出,大大加強了許多人對手機的粘性。
的確,用微信分享生活狀態、同朋友交流、獲取資訊、甚至聯絡工作,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微信顯然已經深入到許多消費者的生活之中。因此,如果企業能借力微信平臺將自己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將對品牌未來的發展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而微信本身的特性,顯然也非常適合品牌宣傳及電商發展。
“現在許多人幾乎一有時間就習慣性地刷新朋友圈,而在朋友圈里銷售東西的小商家也越來越多,他們利用的就是微信熟人圈子的特性。”廣東盛世商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張海崢告訴記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東西,大家往往會心有疑慮,但是對于身邊朋友推薦的東西,消費者往往會有較高的信任和接受度。
在越來越多的小商家開始利用朋友圈投入到微信電商的陣營之時,不少品牌企業顯然也不愿放棄這一商機。
“許多品牌企業都有自己的微信公共賬戶,除了日常產品信息及促銷活動的更新之外,賬戶下方也設有產品購買的鏈接入口。”常勝告訴記者,目前直接在微信銷售產品的企業還不是很多,“這主要是因為騰訊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弱化微信營銷的功能,在對微信的發展策略上走得一直比較謹慎。”
但微信的謹慎并不代表其放棄電商市場。張海崢告訴記者,騰訊在入股京東之后,有意同京東一起打造微信商城,拓展移動客戶端上的電商市場,因此,未來微信肯定會加強在電商部分的投入推廣。
隨著移動電商時代的來臨,茵曼董事長助理徐顯靈認為,這將給品牌企業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機會。“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能有效的將用戶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很多人可能在等車、等人的間隙,就可以用手機瀏覽資訊及上網購物等。”
對此,常勝表示,能否把握住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對品牌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他看來,利用微信平臺進入移動互聯網市場,對企業來講是一次性價比頗高的嘗試。“目前,品牌申請微信公共賬戶的費用相對較低,這也得以使品牌花最小的成本進入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階段。通過微信平臺,品牌方不僅能夠有效進行客戶管理,節省人員開支及溝通成本的費用,同時,品牌方能夠通過微信消息的每日推送,同客戶之間形成更緊密的互動機制。”
但品牌方的微信消息該如何推送,品牌的宣傳信息怎么能讓消費者更好地接受而非引發反感情緒,如何平衡互動和營銷之間的關系,顯然也成為擺在品牌方面前的一個難題。
物極必反
前段時間,有人針對微信做過一份調查,調查顯示,47.3%的人認為微信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32%的人覺得微信讓人失去了個人空間,除了朋友圈的資訊魚龍混雜外,其也逐漸有演變成淘寶網的趨勢。逃離朋友圈,也成為越來越多微信用戶的心聲。
張海崢告訴記者,她在同很多品牌公司的接觸中發現,不少品牌雖然每天堅持在微信推送消息,以及通過微信配合線下渠道做一些促銷活動,但效果都不是非常理想。
的確,利用熟人關系進行營銷的確容易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但如果對營銷的尺度和方式把握不好,便極易引發消費者的負面情緒。因此,品牌企業如何通過推送消息宣傳企業的同時,又不引起粉絲的反感,顯然是一門技術活。
對此,靠線上平臺起家的茵曼顯然對此頗有心得。“其實,各個平臺有自身不同的屬性,品牌方應該根據其特性來進行利用,不能混為一談。”徐顯靈告訴記者,茵曼目前只在電商平臺中做營銷,在微博平臺中做一些促銷活動和宣傳推廣活動,對于微信平臺,茵曼大多情況下都是在分享一些關于慢生活方式的東西,例如一些養生知識、生活技巧以及消費者穿著茵曼服裝在各種生活狀態下的一些心情感悟之類的東西。
徐顯靈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企業在做微信營銷時不能簡單地用流量的購買轉化率來計算,而應該將其拔高到品牌文化推廣的層面上去做。
與此同時,徐顯靈認為,微信平臺除了能實現品牌推廣之外,對于節省企業成本,提升用戶體驗也有很大的幫助。
有體驗有未來
“我很怕顧客一直問客服有沒有貨、這個尺寸他能不能穿、貨發了沒有之類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跟產品本身并沒有太大關聯,對品牌方了解客戶的審美喜好也沒有太大的幫助。但即便一句‘親,在嗎?’這種沒意義的問題,所要消耗的人員成本支出卻非常大,因此,我更希望顧客同客服之間的交流能更加有內涵,能對彼此有所啟發。”徐顯靈說道。
對此,茵曼便在官方微信的下方加入功能性按鈕之后,可以讓顧客可以實時查詢貨品庫存、訂單進度、物流狀況等信息,在提升客戶購物體驗的同時,也極大地節省了品牌方的人員開支。
方便品牌加強客戶管理也是微信平臺對企業意義重大的一項功能。“這也是很多品牌有意將消費流量引入微信客戶端的一個重要原因。”常勝告訴記者,微信能讓品牌方通過對訂閱粉絲的分析了解自己目標受眾的喜好,從而及時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修正。
1、且行且珍惜的上一句是:相離莫相忘
2、且行且珍惜是一個漢語詞匯,指一邊走著,一邊珍惜著。“行”意指人生路上的過程,“珍惜”意指對于過往的態度,需要保持留戀,感激曾經的人與事。出自《辭海》。
3、且行且珍惜是,2014年3月31日,馬伊琍微博回復文章出軌事件,用到的詞語。
4、全文如下:“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網絡大神隨即拼湊出了幾句貌似古詩的句子:“看山思水流,觸景進鄉愁,問君意隨流,綿愁幾時休,念己勿念欲,行己知行義,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其中“相離莫相忘,且行且珍惜”(出自辭海)。意指即使分離也不要忘記我們之間的情誼,既然我們已經有了深厚的情感,就要珍惜我們之間的感情。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