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英語學案

英語學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學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英語學案

英語學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目的 設計思路 預習指導

“學案導學”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結合英語學科特點,以及不同的課型,英語學科學案在環節設計上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從課型上英語學案主要分為新授與復習課兩種類型,其中新授課又可分為聽說課和讀寫課兩類。英語學案主要包括學習目標、重難點、預習引領、學習過程、知識歸納、學以致用、鞏固提高、作業設置等幾個環節。下面就學案導學中的“預習導航”設計淺談自己的教學認識。

“預習引領”就是“溫故知新”,教師在課前必須先將學案準備好,一般是由備課組全體組員根據不同的課型和教學目的集體備課、討論、研究,并于課前提前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預習。

預習要達到三個目的:

1、復習鞏固上節課知識;2、為本節課作知識鋪墊;3、引入新課。在處理這一環節時,要緊緊圍繞這三個目標。引入新課就是引導自學:學生運用教師下發的學案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學案中要提出預習的目標、內容、方法、速度和應達到的要求。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先進行獨立地學習,教師可指導學生查字典或查閱教學參考書,培養學生多種渠道獲取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設計思路:

1、樹立“先學后教”理念,學案要以“學”為中心去預設,主要解決學什么、怎樣學的問題。

2、教師在設計本部分內容時,要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學生的認識經驗去感知教材,用學生的思維去研究教材,充分考慮學生自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維問題。

3、導學問題的設計,不是把課本所學知識變成問題然后簡單羅列,而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力,設計成不同層次的問題。

問題的設計和問題的形式靈活多樣,可以是問題式、簡答式、分析式、探究式等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4、前期要努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是保證學生課前預習的前提。利用學案導學,教學的重心前移,課上新知識的學習時間縮短了,課后學生復習一遍學案,寫好學后記,就可進入下一節的預習,從而做到一步主動、步步主動。

預習指導:

分為“預習準備”、“自我預習”、“預習檢查”等,這一步是導學案實施的關鍵,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主陣地,是為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不僅知道預習,還要知道預習什么,更要獲得怎樣預習的技能,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提高課堂學習的針對性和效率。

1、預習準備。本部分主要是導學一個單元的重點語法,采用導學的形式,要求學生先觀察,再完成結論部分。結論部分要把要點設空,引導學生看書思考,難點輔導,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學生通過觀察,探究自學難點,突破重點。教師將學案精心編寫好后,于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在學案的指導下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自主的預習:帶著學案上的問題看書,標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以及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帶著問題走進課堂,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有意識地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同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培訓,做到先預習后聽課、先做題后評講、先歸納后點撥,總之是“先學后教”。要讓學生動起來,動是基礎,但要動得有序、科學、高效、有學科特色,遵循“認識——思考——行為——習慣”的順序逐步培養,使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2、自我預習。此部分要求學生自學課本內容,要求聽磁帶,自讀單詞,自讀課文,翻譯重點句子。例如要求在文中劃出新單詞,聽錄音或標出音標試讀等淺顯性材料,準備課堂活動的資料等。

英語學案范文第2篇

一、英語學案設計存在的四大問題

(一)缺乏課型特點

在設計英語學案過程中存在的一大問題是過分追求形式的整齊劃一。拋棄學科特色或同一學科中不同課型的差異性,完全按照統一模式設計,這樣缺乏課型特點,也不利于教師設計學案時發揮創造性,束縛了手腳。

(二)缺乏自主探究

英語學案設計的一個誤區就是把學案完全等同于練習題。學案設計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鞏固習題,它對于檢測學生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效率是非常顯著的,但是把兩者等同起來,這樣會使學案失去其重要的“導學”功能。

(三)缺乏整體思路

英語學案設計中易出現的另一個問題是只關注微觀的學案設計,缺乏整體性。目前對于學案設計的探討更多地局限于課時學案。設計學案時,既沒有單元意識、年級意識,更沒有把初中整個階段作為整體來考慮的意識。

(四)缺乏文化滲透

雖然英語學案設計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訓練是非常到位的,從音標到單詞,從詞組到句型、語法,以及聽說讀寫四項技能都面面俱到;但是卻普遍缺乏文化及人文知識的滲透。而學習一種語言,除了學習語言本身之外,還有學習語言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

二、英語學案設計的四點改進措施

(一)英語學案設計強調“突出課型”

在英語教學中,有很多種類的課型,如聽說課、閱讀課、寫作課,它們有著不同的教學重點,承載著不同的微觀功能,課型的多樣化也決定了學案設計的多樣化。

總的來說,課型的學案設計應該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立足學科特點,根據不同年級的學情、不同的教學任務來設計。切不能忽視了學科中不同課型的差異性,搞形式主義或一刀切,應當充分鼓勵教師發揮創造性,設計各種形式的活動或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英語學案設計要求“導學性強”

所謂導學,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案則是學生通往自主學習的橋梁,學生可以根據老師設計的學案,自己查閱教材學習,也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見解,師生共同研究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習慣,滿足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

初中英語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的學習動機和培養濃厚的興趣,這些都是在主觀心理因素上下工夫。其次,在知識技能的培養上也應該扎實打好音標關、單詞關、語法關,為學生授之以漁。學案導學正是基于這種理念下的有益實踐,這種充分發揮能動性、自覺性的主動學習,具有促進主體成長和發展的長遠價值與意義。

具體而言,如何使英語學案起到導學的作用,學案的設計必須具備“易學、趣味、漸進、實用”四個特征。首先,內容的難易程度應該是在學生的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過難或過易的任務都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其次,內容接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力求生動有趣,如英語小故事、幽默的文章或是英文歌曲等。再次,所選材料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由感性到理性,適合學習者自學,初一年級打好音標關,初二年級建立起語法體系對于學生自學英語是兩大有力保障。最后,實用性應該體現在選材上,如選擇與考試類型一致的練習題有助于提高學生考試能力,同時選擇學生能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的語言素材增強實用性。

(三)英語學案設計貫穿“整體思路”

眾所周之,教案的設計分為宏觀教案和微觀教案。前者是針對整個學期、學年甚至是初中階段的設計,如學期或學年教學計劃等;而后者的關注點是單元或者是課時,可以是一兩周課程的設計或者是45分鐘課堂的設計。從設計者看,前者多是由教授同一年級同一課程的教師共同設計;后者是由獨立的教師個體設計。

學案的設計也應該有宏觀和微觀意識,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宏觀學案的設計應該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學生考慮自身學習能力等實際情況,確立學習目標并擬定符合自己的學習方案。微觀學案則應當基于宏觀學案來設計,宏觀學案也應該在課時發展過程中逐漸得以修正。在初中階段英語學案的內容選擇上,應樹立起整體意識。

(四)英語學案設計體現“文化滲透”

英語教學中,應樹立文化意識,應在傳授語言的同時同步傳授文化知識。這樣做的好處是:文化知識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了解,語言則因賦予了文化內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英語學習也旨在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其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十分必要。

英語學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就是以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能夠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師生間的合作,共同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只重書本、只看成績的教育模式,它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意識及創新能力。

一、英語教學的現狀

1、學生都是被動的參與學習

現今的高中英語教學,大多是教師在講臺上占用課堂大部分的時間,將英語的語言知識講解給學生們聽,而學生們則被動的用背、記、練、聽的方式來吸收老師課上講解的知識,學生們只是被動的記住老師所講的,成為了知識的灌輸對象,沒有任何的主動意識去對英語知識進行探究,這樣不但教學效率低下,長此以往,也使學生養成了思維的惰性和被動學習的意識。

2、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由于知識大多都是有老師直接講解的,學生都是通過老師來學習的,所以課后的許多學生不懂得該如何進行自主的學習,盡管課后老師也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來自主完成,但是,一旦遇到困難,學生卻不知該從何入手,只能等著老師在課上的講解,所以取得的效果并不好。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1)認知發展理論

它認為,兒童的認知過程首先是在其腦中,憑借直覺形成的一些概念,這些原始的概念組成了思維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通過對其的綜合加工后產生新的概念,并構件新的結構,這種過程是不斷進行的,這也是兒童認知結構形成的方式。

(2)發現學習理論

它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地過程,教育過程中的教師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從個人的角度來體驗和對待外部世界。發展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了解原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新情況發展的探索態度,通過作出假設、推測關系,通過自己的能力來解決新問題的態度;發現,指的是通過自己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

(3)最近發展區理論

它認為,教學要考慮到學生已達到的水平,并且要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兒童的發展一般有兩種水平,一是在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的幫助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二是現有的發展水平,這二者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

2、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在現行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要求:課堂教學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打破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幫助學生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3、有意義學習理論

該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應該是一個被動接收的過程,它應該是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對于新知識,學生既擁有對原有知識的結構,又擁有對新知識的順應及同化的思維,因此,學生學習應能夠做到自主探究與學習。

三、英語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就是指:通過學案,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先自學,老師過后再教,最后由老師和學生一同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通常,英語學案導學教學的模式為:引導先學、課堂交流研討、課內訓練鞏固、課后拓展延伸、課后反思。

1、引導先學

它就是指教師要根據當前學習的內容,對學生提出學習的重點、學習的目標,學生根據學案,通過查找資料、利用書籍等方法對教材進行自學,對 遇到的難點,可以記錄下來在課堂中進行討論。

2、課堂交流

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把遇到的難題、解決難題的方法思路、收集的資料進行全班的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可以大膽的發表個人的見解,談談對英語學習的體會,提出心中的疑問等通過交流,可以使學生了解到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法,活躍他們的思維,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3、課內訓練鞏固

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如何,需要一個檢驗的過程。課內訓練鞏固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檢驗機會,使他們在實踐中強化對知識的掌握。訓練開展的形式有很多種,例如:老師準備材料進行搶答比賽,學生們自主命題進行互測等。

結束語:

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不但可以充分的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還可以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可以幫助學生在老師的指導過程中,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深入探討的學習習慣,更快更好的掌握學習英語的技巧和策略,逐步的提高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Brown,H.D.語言學習與語言教學的原則(英文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 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英語學案范文第4篇

關鍵詞:新課改;英語;“學案”教學

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學生為本,即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的最終成效不是教師教了什么,而是學生學了什么,對學生的素質產生了什么影響來衡量,所以課堂教學理所當然地要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多年來,教師習慣了“我講你聽”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傳遞大多是單向的,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上學生只是機械地聽、記,是消極的,被動的適應者,沒能激發學生強烈求知欲。

幾年來,筆者一直努力探索和研究,發現利用“學案教學法”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筆者認為學案教學法充分體現了“研究性學習”課程改革的靈魂——探索性,也體現了現今世界外語教學的潮流——創新學習。

學案教學法是一種以學案為依托,極力倡導主體(學生)先行,并體現教師的主導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學案是“學案教學法”得以實施的基礎,它的功能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確保學生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落實,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為師生“互動——探究”提供課堂時空。

因此,我們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為目的,將學案教學導入在數學教學中。

在具體操作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認識學案教學法:

一、設計學案,落實新課程目標

學案教學的關鍵是設計科學實用的學案。

學案不同于教案。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開啟學生智慧,調動學生積極性,發展學生知識和能力。學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它能讓學生知道老師的授課目標、意圖,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它改變了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英語教學中“學案”的設計

英語教學中如何設計學案,從而達到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明確課標要求,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從促進主動建構這一角度來設計學習方案,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學案設計遵循的基本原則:

1.主導性原則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主導”地位思考設計學案。學案是教師教、學生學的行之有效的可行性方案。教師課前精心準備,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內容、基本問題都反映到學案上;課上積極施教,設疑啟發,組織討論,精講點撥,練習鞏固,及時反饋,講評到位。

2.主體性原則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知識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案設計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主體精神;必須充分信任學生,敢于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確立他們的主體地位;必須充分依靠學生,注重讓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一系列學習活動,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必須一切為了學生,千方百計營造學生主動發展的氛圍和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學案有所提高,有所發展,有所收獲。?

3.活動性原則

學案設計要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創設豐富的、有內涵的背景,開展多樣有創意的活動,引導、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勤于動腦、動手,也可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答問題。通過積極有效的活動,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同學視野、撞擊創新火花、提高學生能力。

4.創新性原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學案設計要體現創新精神,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勇敢求知,求新求異。

5.問題性原則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學案教學與問題設計的科學、新穎、靈活、恰當,富于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時代性是學案設計追求的重要目標。

6.民主性原則

推行學案教學法,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而是學習活動的經紀人,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引路人,討論問題的平等參與者,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者,教學相長過程的直接受益人。

7.層次性原則

一個年級、一個班級的同學,基礎和水平會參差不齊。學案設計要從學生、班級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這是分層教學的客觀要求。教學實踐中,要設計出既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任務,又盡可能滿足有余力同學的需要,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激勵性。

三、實施“學案”教學取得的初步效果

實施英語“學案”教學一年多,可以說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的變化大。通過使用學案,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學習,而是主動地參與,積極性很高。在知識體系的構建上,學科能力的培養上,知識的落實上,學案發揮了一定作用。

2.教師素質的提高

以“實施學案教學為抓手,深化新課改”這一探索,教師的觀念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課堂不再沉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隨時可見。真正地將課堂交給了學生。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可謂是教學相長。

3.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實施“學案”教學中,由于增加了知識容量和學生思維量,講練結合,正確處理了學生“減負”與增效的矛盾,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和學習能力,使英語教學有條不紊,提高了整個課堂教學效率,很好地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四、實施“學案”教學需注意和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1.“學案”的設計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講求課堂的時效性,切莫流于形式。

2.“學案”的運用要與教學管理掛鉤

3.對教師和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

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有三:用好、填好、留好。“學案”作為課上的學習材料,學習的依據和指導,要高效完成,做到“人人動腦,人人動手,全員行動”。學生要認真填寫,并且要保存好,作為復習材料。

對教師的要求:要恰到好處地用好,不做無用功,再忙再累也要及時檢查,并記錄在案。每節下課時收回,有時內容沒完成,下次完成時收回,這樣不給“懶”學生留有偷懶的空間。

從教案到學案的改革,還處于起步階段。教師要組編整套學案工作量大,困難多。學生要借助學案自學也可能不適應。但學案教學法導入了各種有效的方法,容易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激發求知欲。教師要努力讓學生在學案教學模式中體會學習的基本程序,知識的把握技巧,由“觀察模仿階段”進入“自我控制階段”,減少學習盲目性,學會高度概括技巧,簡化學習內容,優化知識能力結構,為學生順利地接受新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

所以,只要我們放開思想,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一步優化學案教學的質量,學案教學法就能在教學實踐中散發出閃亮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梁再宏.對于外語聽說教學法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河北大學學報,1980(4).

[2]韓良.英語教學法綜合運用藝術[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

[3]高天明.二十世紀我國教學方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

英語學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職英語;學案導學“六步法”;實踐;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5-0213-02

一、研究背景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全面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指導方針,以培養應用能力,特別是實用能力為教改主攻方向;突出打好語言基礎與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并重、語言基本技能訓練與培養從事涉外交際能力并重的教學原則”。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面臨的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基礎不扎實,詞匯量小,聽、說、讀、寫能力弱等現狀,一直困擾著高職英語教學。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本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語言教學規律及高職英語教材內容特點,以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為基礎,探索出一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能的方法---學案導學“六步法”教學法。該教學法突破了一些傳統的教學觀念,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對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學生語言意識和語言能力,實現課堂語言教學交際化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把被動接受學習的過程變成主動發現知識,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過程。這是對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革命性變革,打破只用教案教學的常規做法,以學案為載體實施對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指導,將課下與課上相結合,學案與教案相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誘導相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知識技能與能力素質的培養相結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橋”,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1]。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精髓在于“學案”加“導學”。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它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與難點、自學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探索過程的學法指導、學習能力嘗試測試、自我矯正反饋等環節,由師生共同完善。學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師的教學思路的體現,而學案是學生學習思維的體現;學案本身的成分包括教師完成 的部分(導的部分)以及學生完成的部分(探的部分)。導學是指在教師及學案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構建知識結構的過程。其實施過程主要有以下幾步:利用學案,明確目標;依據示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根據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嘗試解疑;教師精講點撥,學生歸納總結;扣標整合,形成網絡;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

“學案導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的優勢在于,第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案導學”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按照教學目標給學生下達任務,學生根據導學案中的任務要求,在逐步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己動腦、動手學習知識的重點和攻破難點,教師則只是指導和輔助學生完成任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種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學案導學”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小組討論、展示等方式,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也能得到鍛煉。學生需要自己動手動腦,與其他同學配合共同完成任務,達到學習目標,這個過程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攻克難關,一起獲取知識,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第三,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案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每個階段的任務。學生不再依賴教師直接灌輸答案,而是自己主動地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親身體會疑惑、思索、探究與收獲的過程,從每次完成任務的喜悅中增加自己的知識,同時也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學習英語的興趣。告別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更加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加濃厚。

然而,“學案導學”模式在實踐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不明確,差生難以學到知識。實際操作中,往往出現小組分工不明確,導致學生的實際小組學習過程與任務設置的要求不符。學生結對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見學習優秀的學生為基礎差的學生代勞,優生常獨立完成兩人結對的任務甚至是全小組任務,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優生認真完成所有任務,知識掌握牢固,而差生并未參與小組學習,最終根本沒有掌握知識點。任務設置的層級遞進不明顯,學生難以把握重難點。

三、學案導學“六步法”教學活動探索

針對“學案導學”模式易出現的以上問題,本文根據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探索出的教學活動“六步”法,通過把任務分配細化,落實到個人以及把任務設置由簡入深,突出重難點來解決。教師在采用“學案導學”這種教學模式時,牢記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在設計導學案時考慮學生的基礎和特點,注意任務設置和時間安排的合理性。通過教師和導學案的正確引導,讓學生獲取知識。這“六步”分別是:出示學案;學生自學與自測;討論交流;精講釋疑;訓練強化;總結提高。整個課堂以項目和任務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參與語言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次課例研究采用鳳凰職教出版的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英語》第三冊Unit5閱讀課Teamwork為教學實例,“六步法”學案導學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體現分述如下。

步驟一:出示學案(5分鐘)

先讓學生從學案上了解他們的學習目標,就像老師有教學目標一樣。

設計依據: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但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帶著學習目標走進課堂,為實現本課的有效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學案的組成部分包括學習目標(Learning aims of this period)、學習重點難點(Key points)、預習任務(Previewing task)、詞匯鞏固練習(Words and expressions)、閱讀練習(Reading tasks)、語言點精講(language points)、討論思考題(Group discussion)、總結及自我評測(summary and evaluation)等部分。

步驟二:學生自學和自學檢測(20分鐘)

帶著學習目標進行預習,預習文章后生詞和詞組完成學案上ExⅡ中的1、2題。

設計依據:有助于在鞏固舊知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體系,將舊有知識納入新的框架中,為完成本課教學任務奠定基礎。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此部分包含通過讓學生自學講義(words and expressions),然后進行自測,包含單詞搭配,用適當的單詞填空完成句子,翻譯句子等,學生在自測活動中一方面加深了對新詞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巧妙避免了因單純講解單詞的枯燥。自測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舉行猜詞游戲(Play the guessing game),學生在歡快而激烈的氛圍中鞏固了單詞基礎。

步驟三:討論交流(20分鐘)

讓學生快速閱讀文章,對學案ExⅡ中的3所給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并給出答案。

設計依據:閱讀技巧的訓練,培養學生學會運用閱讀策略,如預測、推理文章的內容、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略讀、找讀、和跳讀等。

此部分以任務教學為主要手段,針對快速閱讀和細節閱讀兩項目標設計了不同的任務,它們是:Task1(任務1): Where is the text probably taken from? (回答問題) ;Task2(任務2):Listen and Think(聽錄音并思考)―― 1). What does “team” mean? 2).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good team players? 3). What kind of roles are needed in a team?

接下來是討論交流環節,讓學生通過兩人討論找出每個段落的中心句,然后根據中心句找到不同的問題。(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and then put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3 on P.74 into the blanksin the passage. )

緊接著是小組合作討論,分組分工完成任務――朗讀并翻譯每個段落。

此部分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提出任務引導學生由個體到團體合作,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獨自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下個環節教師的講解做好充分的鋪墊工作,有助于學生隨堂消化知識。

步驟四: 精講釋疑(20分鐘)

老師講解學生不能正確理解的生詞,服務行業術語,句型和有難度的句子。再讓學生完成學案的練習,及時鞏固。設計依據:主體是學生,老師只起到解惑的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重點知識。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

本部分主要是教師講解語言點(Language points),修正學生在之前自學過程中的理解誤差,進一步鞏固強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步驟五:訓練強化(10分鐘)

根據老師給以設定的情景,把閱讀知識轉化為練習。

設計依據:主要為學生樹立“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學習觀念,從而實現本課教學難點的突破。

本環節主要圍繞一個話題:How to make teamwork success? 來讓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把所學內容真正內化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步驟六:總結提高(15分鐘)

總結學生利用學案自學的情況,總結鞏固本課的重點內容,并針對學生訓練中出現的問題,給以點評。設計依據:有利于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收獲與提高,從而使本課教學目標得以全面實現。

本部分設計兩個活動:首先讓學生用所給單詞和句型總結全文(Make a summary of the text.),然后通過完成調查問卷①來進行自測自己是否具有團隊精神。

四、結論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和“六步法”教學貫穿運用于本次課堂,使得課堂教學環環緊扣,符合學生學習心理及語言習得規律,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習成果、提高綜合英語素質有一定的幫助,有利于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收獲與提高,從而使本課教學目標得以全面實現。設計導學案時就應注意所有任務要由簡入深,體現出所學知識的梯度。教師必須全過程參與,對學生活動進行監督和指導。將任務細化之后,每位學生能更加明確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當然,若每堂課都嚴格按照以上六個步驟而不加取舍的話,時間有可能成為突出問題。應根據教學目標,因課文的重難點進行適當取舍或壓縮,課前精心設計教案及學案,課堂組織靈活機智,會把此教學法應用得更好。

參考文獻:

[1]范增民.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03.

[2]“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研究報告[N].中國教育報,1999-05-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潭县| 友谊县| 岳普湖县| 贵阳市| 营口市| 鄂州市| 遂昌县| 林芝县| 承德县| 怀远县| 肇东市| 安远县| 阳东县| 青神县| 陕西省| 马公市| 陈巴尔虎旗| 石台县| 文登市| 吉安县| 长海县| 苏尼特左旗| 安徽省| 宁武县| 临汾市| 海淀区| 伊通| 商南县| 皋兰县| 惠来县| 秭归县| 昌邑市| 卢湾区| 原平市| 青海省| 修武县| 敖汉旗| 兴义市| 乐至县| 招远市|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