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哲理勵志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古詩文哲學道理
錫德尼曾經說過:“哲學是完美的,但‘他只能教導已經充分受過了教育的人。詩作是適合最柔弱的脾胃的食物,詩人就是普通百姓的哲學家。’”
在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古詩文始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也是我們民族語言文字運用的典范。它們內涵豐富,意境高遠,富有哲理,而且語言凝練,瑯瑯上口,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傳承著祖國文化的命脈。讓學生乘著詩文的翅膀,穿梭在政治教學中的哲學中,讓思維在內涵豐富的詩文中由感性認知到理性認識,通過瑯瑯上口進行記憶達到鞏固,然后引導學生綜合地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的哲學道理,從而提高學習哲學的效果,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哲學的興趣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達到一個情感目標的升華,體現了生命化教學的特點。
一、體驗古詩文的誦讀,有利于感知哲學道理
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是一個民族心路歷程的折射,它的認識、教育和審美作用都是其他任何東西無法替代的。
多背誦一點古詩文,有助于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泱泱中華,英才輩出,文學作品燦若星辰,作品中蘊藏著的是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和豐厚的文化。其中像屈原、杜甫、陸游、辛棄疾、文天祥的愛國詩人留下的詩篇無不激勵和鼓舞著每位中華兒女學習他們關注民生、追求真理、熱愛祖國、勇于獻身的優秀品質。讀了朱熹的“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延。嗚呼已矣,是誰之愆?”又有誰不明白珍惜時間的重要?誦了“修母畫荻以教子,誰不稱賢;廉頗負荊以請罪,善能悔過。”又會有誰會認為有錯主動承認是難為情的事呢?每當讀到“浩氣自當有,冰心豈能無”時,也難怪同學們都要把身子挺一挺了。
雖然哲學道理孕育其中,學生還不能準確地去明白其中的全意,但是在誦讀的過程中,卻能讓學生感知一二。例如:在講授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時候,本人在導入新課時就讓學生開始誦讀在小學就熟知的詩——唐代詩人岑參寫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其中有一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說明想象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因為詩人把降雪比作梨花開,同學們開始接觸雖然不能深入的理解,但是他們明白雪是客觀事實的東西,梨花是想象出來的東西。誦讀古詩文的導入不僅讓學生帶著疑問,帶著好奇進入課堂,激發學生對哲學的興趣,還能讓他們初步感知哲學的道理,一舉兩得。
二、把握古詩文的背景,有利于理解哲學的道理
《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認為,文學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時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論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寫作的時代背景,才能客觀地、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并與哲學之理聯系起來,唯有如此,評品才會更有意義、有價值,哲學才能學得更加的深入、透徹。
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將詩文引人哲學教學,學生興趣盎然。現以“認識運動,把握規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本人巧妙的運用了《壇經》記載的一句古語: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學生一聽,都會意的笑了,但是從他們的笑意中我能感覺到他們只是表面的理解,覺得慧能很可笑,你一言他一語地討論:怎么會心動呢?其實他們并沒有結合到哲學的道理中,然后在授課中,通過對《壇經》和作為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慧能的介紹,他們就深入了解他為什么會說這句話,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人的“心”是一種唯心主義。然后引出本課的知識點:運動是事物的固有屬性,脫離了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
通過對古詩文的背景恰當和詳盡的把握,不僅擴展了政治教師的文化知識,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層次,而且,有助于學生對不同類作品思想內涵的恰當定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更準確理解和把握哲學的道理。
三、熟知古詩文的典故,有利于感悟哲學的道理
用典,是古詩文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其主要特點是借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愿望或者情感。典故用得恰當與否,不僅提高自身的素養,使自己顯得典雅風趣、含蓄有致,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哲學的感悟和升華,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提高哲學道理的表達和闡述。例如,運用我國古代有女媧捏土人造人說這個神話故事和西方有上帝先造出一個亞當同時闡述哲學的中的唯心主義;還在講述《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時,引用了“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講述的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英勇善戰卻因文化水平不高而常鬧笑話,后經孫權指教,發憤讀書。魯肅一直以為呂蒙還是像過去一樣,便找機會去為難他,想不到他對答如流,弄得魯肅膛目結舌,呂蒙卻微笑著說了這句話:“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通過這個典故告訴學生在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魯肅一樣的尷尬,告訴學生要想像呂蒙學習,從而讓學生感悟出世界是永恒發展的,人也是不斷變化和發展。
在講授“量變和質變”的時候,借用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講授《矛盾的特殊性》時,借用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后人可以通過詩人當時的所處的環境,當時的心情,對祖國山河的不同描述中,其特殊性,區分出特定的環境,前者是描述遼闊雄渾的北國草原,后者是描述的是風景綺麗的江南景色。這樣一來,學生感受到古詩文的情懷,想象著其內涵和典故,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不僅僅是學到了哲學這一門學科,還在熟知典故的過程中,熟知當時的年代,當時的人物,明白如何寫出會有這個典故,作者如何會有如此高的意境,接著受著古詩文的熏陶,豐富自身的閱歷和積淀學識,體會其中真正的哲學內涵。
西方有一個文學家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長就像是一棵葡萄樹,他的技能、知識就像那一串串的葡萄,而胸懷、情感、意志就是支撐葡萄樹的支架,如果沒有支架,葡萄樹就只能匍匐在地并最終和它的珍貴的果實一起爛掉!我們現在要做的這個工程,就是用古詩文和哲學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們立起這樣—個支架,古詩文以優美凝練的語言、生動新奇的想象、朗朗上口的韻律、動人心魄的情感、深刻入微的哲理,讓我們回味無窮、難以忘懷。通過眼到、嘴到、心到,完成對古詩文的感知——理解——感悟的過程,全面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也真是我們素質教育的體現,真正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參考文獻
[1]汪海洋.古詩鑒賞巧用背景知識【J】閱讀與寫作
1998年6月~7年9月采用內外側切口多枚克氏針內固定治療肱骨髁上骨折例年齡~6歲平均16歲。男18例女1例傷后手術時間5小時~1天平均6天。骨折類型:屈曲型8例伸直型例。均無血管及神經損傷。除常規術前檢查外主要是手術區域準備。本組有8例因在傷后反復復位夾板外固定后患肢腫脹明顯大量水皰形成皮膚糜爛。因此術區準備主要是針對局部水皰的處理。首先拆除外固定患肢腫脹局部采用復春散紗布濕敷抬高患肢一般8小時后腫脹明顯減輕此時可剪掉水皰繼續復春散紗布濕敷待局部干痂后方可進行手術一般需要6~8天。
手術方法:選擇標準肘關節外側切口長約6cm沿肱骨外髁向上稍偏后側自肱橈肌與肱三頭肌間隙進入骨折端稍許剝離清楚顯露骨折處;于肱骨內髁向上切口長約5cm顯露骨折后直視下行骨折復位每側以枚直徑1.6mm克氏針交叉固定克氏針折彎露在皮外。術后屈肘9石膏托外固定復查X線片9~1天傷口拆線周拆除石膏托逐漸開始肘關節功能練
習術后6~8周拔除克氏針。
結 果
所有病例均達到解剖復位無神經血管損傷。術后個月復查肘關節屈曲功能恢復情況:1例達15°8例達15°另有例達11°。伸直功能恢復情況:15例達°1例達~1°5例達~°。術后6個月復查例屈曲達15°例伸直位到°;另6例達~1°例~15°。按照肘關節活動范圍及攜帶角標準全部病例優良率達到1%。術后傷口無感染。術后個月復查X線片顯示均有大量骨痂生成骨折線模糊顯示骨折愈合良好。術后年有1例獲得隨訪有1例發生肘內翻畸型。
討 論
術中注意事項:①肘內外側切口要避免損傷橈神經及尺神經。②每側以枚直徑克氏針交叉內固定克氏針由骨折遠端斜向近側打入要求打入近側骨皮質。③枚克氏針于骨折遠端進針點距離要求在1cm以上這樣可以避免由于打入克氏針時引起局部再骨折同時可以增加抗骨折固定后的旋轉力。④枚克氏針進針點均應選在肘關節兩側這樣克氏針露在皮膚外面后不影響早期功能練習。⑤克氏針在遠端進針最好不低于內外髁遠端連線盡可能不穿入肱骨遠端骨骺若一定要經過骨骺應選用直徑
軟組織損傷:劉擎國在總結的111例不穩定型髁上骨折的結果顯示是小夾板固定組總優良率9.7%肘內翻6.%張力水皰.9%血管危象7.9%。交叉克氏針組總優良率為95.8%肘內翻.%張力水皰16.7%無血管危象病例。本組優良率達到1%。
肘內翻生:本組采用雙側切開復位手術使骨折完全在直視下進行故骨折復位理想;雙克氏針交叉固定使內固定牢靠避免骨折移位、內側傾斜、塌陷。同時由于手術一次完成較反復手法復位或外固定對組織損傷小。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X線拍片,被確診為下肢骨折。經患者同意,將患者納入研究病例中。按照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為25~61歲,平均(43.67±12.37)歲。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為24~62歲,平均(43.71±12.41)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作比較,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研究方法
給予患者手術治療,并對其進行手術室護理。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配合醫生完成手術。觀察組施行人性化護理,主要包括環境護理、心理護理、隱私護理、舒適護理、病情觀察、術后護理。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SAS焦慮評分、護理滿意度。SAS評分的分值為0~100分,臨界值為50分,分值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焦慮情緒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在SPSS17.0軟件中錄入數據,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x-±s),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為(52.17±6.02)分,護理滿意度為82%(41/50);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為(41.30±5.43)分,護理滿意度為98%(49/50)。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手術后,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有1例患者出現靜脈血栓,經對癥治療后均好轉。
3討論
指骨骨折fracture of phalanges of fingers指骨骨折是手部最常見的骨折,亦稱竹節骨骨折。骨折可發生在近節、中節或末節,可單發或多發,多見于成人。指骨骨折發病率很高,占四肢骨折的首位,以指骨局部腫脹、疼痛、活動痛及壓痛,手指屈伸活動受限等為主要表現的骨折。手部掌指骨骨折很常見,如治療不當,掌骨發生短縮畸形,指骨發生旋轉成角畸形后,影響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復,盡管鋼板和固定器械設計的發展在臨床上取得可喜的成績[1-3],但也存在一定并發癥。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治療的患者32例133處骨折,男67例,女29例;年齡14~58 歲。損傷性質:壓砸傷16例(18處),擠壓傷10例(11處),切割傷6例(8處)。均為新鮮閉合的掌指骨骨折。
1.2 手術方法
32例均在臂叢麻醉下手術,患者取平臥位,患肢外展于側臺上,在手提式X 線機監視下進行,用直徑為0.8~1.2克氏針從近節指骨兩髁或掌骨頭兩側進針,使兩枚克氏針達骨折端遠側,監視下整復后,將克氏針擊入或鉆入指骨或掌骨基底部。術后隔日換藥,盡可能早地進行患手功能鍛煉,4~6 周拔除內固定。
2 結果
術后隨訪1~2個月,X 線片顯示所有骨折均達到解剖復位或近解剖復位,平均4.5周拔除內固定,除3例3處延遲愈合外,余均正常愈合。3例3處均為近側指間關節伸直稍受限外余均與健側無明顯差別,未出現針道感染,其握力與正常無明顯差異。6例6處伴有局部皮膚及軟組織損傷嚴重,傷口延遲愈合,經換藥后愈合。
3 討論
3.1 掌指骨生理解剖及生物力學特點
掌骨骨髓腔大約為3/5 其全長,在中間較窄,兩側較寬,同兩側干骺端骨外徑擴大及皮質骨變薄相對應,其最狹窄段在全長中點近側約5~10,兩側松質骨的長度大約為1/5 全長。近節指骨髓腔長度同其全長無明顯比例關系,髓腔形狀類似于“喇叭”形,從近端向遠端逐漸縮小。對于近節指骨及第一掌骨骨折采用一根克氏針固定,無抗扭轉能力。盡管鋼板和固定器械設計有很大的進展,掌、指骨骨折在行鋼板固定術后,需廣泛暴露,創傷較大,再次取出時創傷也大,易引起骨折端應力遮擋,并且價格昂貴。且術后仍有并發癥發生,如傷口感染、鋼板外露、螺釘松動、延遲愈合或不愈合等[4-5]。據報道,59例掌指骨骨折采用AO 微型鋼板內固定治療,結果19例發生術后并發癥。而環抱式接骨板具有操作方便、手術時間短、內固定可靠等優點,但手術適應證比較局限,同樣操作時創傷大,需廣泛剝離,易引起肌腱粘連,且取出時困難等缺點[6]。第一掌骨骨折由于其在失去內側韌帶的限制下,受拇長展肌的牽拉,向背外側滑脫,骨折部形成向橈背側成角畸形,同時在拇內收肌的作用下,呈內收畸形,故對新鮮的第一掌骨骨折只要縱行牽引第一掌骨,并同時第一掌骨外展,于第一掌骨基底加壓即可復位。第2~5 掌骨干的骨折在指屈肌腱及手部骨間肌的牽拉作用下,骨折端多向背側成角移位,而橫向移位不明顯,手法整復時將腕關節背伸、手指屈曲,以放松腕伸肌、指屈肌和骨間肌。在縱向的持續牽拉下于掌骨骨折背側向掌側加壓,矯正向背側的成角即可復位。近節指骨骨折由于骨間肌、蚓狀肌的作用,骨折近端呈屈曲位。由于伸肌腱的張力作用,使骨折向掌側成角,成角處抵在屈肌腱上,限制屈肌腱的活動。整復時牽引患指,使骨折端分開,從掌側、背側按壓糾正成角,然后在牽引下逐漸屈曲即可復位。由于掌指骨骨折的有規律移位,從而為閉合復位經皮內固定提供了解剖學基礎。由于髓腔內雙克氏針從內外髁進針,在髓腔內成拱形相連或交叉固定,從而使克氏針呈四點固定,張力相嵌,有效地防止了骨折的側方、前后及旋轉移位,對骨折產生牢固固定,做到骨折治療的開始,也就是患者患肢功能活動的開始,肌肉的收縮運動,促進了局部的血液循環及骨折端的間隙性細微活動,可刺激并加速骨折愈合。二針組合符合掌指骨髓腔的解剖學特點,在手部肌肉收縮時,有利于骨折端的緊密接觸,并在骨折端產生生理性壓力,刺激促進骨折愈合。
3.2 術中注意事項
對于近節指骨及第一掌骨骨折,應采用2 根克氏針行髓內腔內固定,從而避免單根克氏針固定的旋轉問題。對于二~五掌骨骨折,根據骨折部位及類型可先用一根克氏針固定;應注意旋轉畸形,在復位穿針固定時,應注意手指伸直時,指甲平面要互相平行;屈指時,各指尖對準手舟骨結節,尤其在近節指骨打入第一根克氏針時,無旋轉后方可打入第二根克氏針。進針點的選擇:應先在掌指骨髁部的背側進針,此處骨質接近于骨松質,易于進針,且進針時位置容易固定,避免滑移。不應從指骨中央伸肌腱部位及關節側方進針,從而減少降低穿針對于伸指裝置的阻擋作用。克氏針選擇:應保證骨髓腔壁對克氏針有一定抓持力,針太粗,會撐裂骨端;太細,不具有抗旋轉能力。另外,進針深度以穿入該骨基底即可,太短則固定不確切;太長則損傷關節軟骨,影響手指活動。適應證的選擇:一般適用于新鮮的掌骨近節指骨螺旋形、橫形、斜形骨折,且經手法復位可達解剖復位者。對于掌骨陳舊性骨折,單純成角畸形者,麻醉下復位后,仍可閉合內因定。
手術后早期鍛煉和保護性制動之間很難一致,在缺乏統一的嚴格標準情況下,多數手術醫生建議術后至少制動3周,但作者認為:由于克氏針對于伸直裝置的阻擋作用,術后即可行患指功能鍛煉。無需行石膏外固定。待骨折線模糊時,應及早取出克氏針,以利于患肢功能恢復。
3.3 該手術的優點
該方法具有創傷小、無需切開皮膚軟組織、愈合后不留瘢痕,可避免術中對軟組織及軟骨的破壞等優點,可降低肌腱粘連的機會,不影響骨折端的血運,從而加速骨折愈合。固定牢靠,術后即刻功能鍛煉,價格低廉易接受,二次取出方便,住院時間短。
目前更多的病人要求更快更好的恢復手部功能,而微型鋼板螺釘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需要,但不是每個病例都適合此種術式,應綜合分析,量力而行,只要掌握好適應證,規范操作,均能恢復滿意的內固定效果。
參考文獻
[1]勞杰.應用AO 微型不銹鋼板內固定治療手部骨折[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2,19:66-68.
[2]陳宏.AO 微型鈦板內固定治療手部骨折[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4,20(4):211-212.
[3]宮云霞,等.應用環抱式接骨板內固定治療手部骨折[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3,19(2):80.
[4]徐守成,等.掌指骨骨折微型鋼板內固定術致骨不連及畸形愈合的原因分析[J].中國實用手外科學雜志,2001,15(1):16-17.
近年來,隨著交通和礦區事故的頻發,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明顯增多,造成持久疼痛、 胸廓畸形、 胸壁浮動、 血氣胸、 肺挫傷導致呼吸困難甚至休克。適宜的內固定是肋骨骨折減輕疼痛、 減少并發癥、 恢復肺功能的有效方法。我科從 2004 年 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西脈記憶合金肋骨環抱式固定器(蘭州西脈醫療器械廠生產)治療60例肋骨骨折患者,效果滿意。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本組共 60 例 ,男 40 例 ,女 20 例;年齡 18~54歲。其中右側 34例 ,左側 26 例。肋骨骨折最少 2處 ,最多雙側肋骨骨折 6 根。合并血胸 25例、 血氣胸 15 例、 肺挫傷 20例、,同時伴有鎖骨骨折 3例、 胸骨骨折 2 例、 肩胛骨骨折5例、 骨盆骨折 5 例、 腰椎及四肢骨折 2 例。術前均經胸部X線及 CT檢查 ,明確肋骨骨折部位及移位情況。
1. 2 方法:全組 60 例共手術切開固定 ,前肋取平臥位 ,側后肋取健側臥位 ,患者均在氣管內插管下全身麻醉。如合并胸腔臟器損傷 ,均采用后外側第 6、 7 肋床切口 ,處理完胸腔臟器損傷后再固定切口附近肋骨;如單純肋骨骨折 ,一般在肋骨骨折中心處取 7~10 cm 切口 ,顯露骨折斷端后 ,剝離其周骨膜約 2. 5~3. 0 cm ,縫扎肋間血管 ,清除骨折端軟組織及髓腔凝血塊 ,并剪咬修整斷端;解剖復位滿意后 ,測量肋骨橫徑 ,取相應型號(12 mm、 14 mm、 16 mm)的記憶合金肋骨環抱器(圖 1)置于 0~5 ℃ 冰鹽水中浸泡 5~8 min ,用撐開器分別將齒臂緩慢撐開 ,使其開口稍大于肋骨橫徑 ,然后將其置于骨折斷端 ,使之與肋骨緊密接觸 ,局部置 45~50 ℃ 熱鹽水 ,接骨器自動收緊 ,緊緊環抱骨折端。依次固定其它肋骨后 ,檢查環抱器是否牢固 ,有無松脫或骨折復位不良、 移位。15 例患者多段骨折后一根肋骨固定兩處 ,同時有前肋及側后肋骨折時 ,先固定側后肋 ,改平臥位后再固定前肋。術中發現胸膜破損者常規留置胸腔引流管作閉式引流。
2 結果
2. 1 臨床結果:全組無切口感染或骨折端移位。術后胸廓塌陷均得到滿意矯治 ,胸壁浮動消失 ,呼吸狀況明顯改善 ,呼吸痛立即緩解 ,僅殘留切口痛;傷口 Ⅰ期愈合 ,1 周后開始下地 ,無肺部感染、 膿胸及肺不張等并發癥發生。術后 3周~2個月 ,胸部 X線片檢查示:骨折端對位良好、 有少量骨性骨痂形成、 內固定牢固(圖 2 , ) ;患者恢復良好 ,痊愈出院。
2. 2 隨訪結果 :本組患者均獲得 12~18 個月隨訪。55例術后 3 個月復查胸部 X線片 ,骨折均無再次移位 ,無環抱器松脫 ,亦無因胸痛口服止痛藥者。術后 6 個月復查胸部 X線片全部骨性愈合 ,有 7 例恢復正常工作。
3 討論
以往肋骨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療 ,如傳統的胸帶固定、 布巾鉗重力牽引。傳統肋骨骨折固定方法有: 呼吸內固定法、 胸壁外牽引固定術、 克氏針肋骨內固定術、 鋼板內固定術等[1]。呼吸內固定法的氣管切開率、 肺部感染率、 氣壓傷發生率及 I CU 停留時間均較手術固定者高 2 ~ 5倍, 傷死率增加 3 5~ 5倍。胸壁外牽引固定術患者不能下床活動, 肺部感染、 褥瘡形成等并發癥也增加, 愈合后胸壁畸形明顯。克氏針肋骨內固定術、 鋼板內固定術, 較易出現固定不充分, 尤其是斜形骨折,且術后需再次手術拆除。行環抱式肋骨接骨器肋骨骨折內固定術手術操作簡單, 固定作用牢固可靠,效果甚佳, 未發現有松脫偏位等現象, 不需要再次手術取出[2]。行環抱式肋骨接骨器肋骨斷端復位、 內固定術后, 患者胸壁反常呼吸消失, 胸壁疼痛明顯緩解, 重建胸廓外形, 恢復胸膜腔負壓, 極大程度改善了肺功能, 患者可咳嗽、 排痰, 避免了肋骨骨折并發癥, 如肋骨斷端刺傷臨近組織器官、 肺部感染、 肺活量減少、 褥瘡形成等的發生。為獲得預期臨床療效, 筆者得出行環抱式肋骨接骨器肋骨斷端復位、 內固定術應注意以下問題。
3.1 術前病例選擇 : 多根多處肋骨骨折、 多根單處骨折骨折數 6根及以上、 斷端明顯移位、 斷端尖銳可能傷及臨近重要器官或合并開放性血氣胸、 創口污染不嚴重者。若肋骨骨折數少、 斷端無明顯移位,刺傷臨近組織器官可能性小, 對肺功能影響小, 傳統對癥處理即可, 無需手術。
3.2 術前處理: 行胸片及胸部 CT檢查,兩者結合定位肋骨骨折及了解斷端移位情況,了解血胸、 氣胸情況,需急診手術患者處理完胸內臟器損傷后行環抱式肋骨接骨器肋骨斷端復位、 內固定術。不需急診手術患者酌情考慮是否置胸管引流, 2 d后復查胸片了解血胸、 氣胸變化情況, 若病情穩定,則可行環抱式肋骨接骨器肋骨斷端復位、 內固定術。若患者血胸、 氣胸情況未穩定而行手術, 則術后可能需再次開胸或胸腔鏡下行血胸、 氣胸手術, 給患者帶來痛苦, 也可能致手術失敗。
3.3 術中處理: 術中仔細探查有無胸膜破裂, 若裂口不能嚴密縫合, 置胸管引流, 避免術后胸腔積液、 積氣及皮下氣腫。肋骨骨折斷端解剖復位、 接骨器根據斷端處肋骨形狀塑形, 避免術后接骨器移位。
總之, 環抱式肋骨接骨器肋骨斷端復位、 內固定術治療多根多處肋骨骨折、 多根單處骨折合并開放性血氣胸、 斷端明顯移位、 斷端尖銳可能傷及臨近重要, 器官患者療效好, 手術安全, 明顯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孫玉鶚. 胸外科手術學.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4 : 516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