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流媒體播放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J2ME 設計與分析 播放與控制
1.引言
隨著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3G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手持設備的應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已不滿足于簡單的通話、收發短信等基本功能,而更多的是要求有多媒體應用,能利用手機進行上網沖浪、3D游戲、播放視頻等。
2.J2ME技術介紹
J2ME平臺存在的基礎是設備使用操作系統的多樣性。雖然JAVA的運行速度經常受到指責,但手機平臺的發展已經使得這種缺陷可以忽略,而J2ME適用平臺的多樣性使得J2ME技術成為手機應用開發的首選。它的主要技術優勢在于:有良好的跨平臺能力,實現了write once,run anywhere,有著與J2EE后端的無縫結合能力。因為J2ME是基于Java語言的,所以它天生就具有以下優點:
?動態內容傳輸。新的應用、服務和內容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網絡動態下載。
?安全。類文件校驗、明確定義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和安全組件確保了第三方應用程序的行為是可靠的。不會對設備或者網絡造成損害。
?交叉平臺的兼容性。標準化語言組件和庫意味著由于支持J2ME配置和簡表所帶來的約束使應用和內容可以在不同設備之間靈活地傳輸。
?離線獲取。不用激活網絡連接,應用就可以被使用。這種特點降低了傳輸費用,減輕了可能的網絡故障帶來的影響。
3.系統的設計與分析
3.1目前存在的問題
隨著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手持設備的應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已不滿足于簡單的通話、收發短信等基本功能,而更多的是要求有多媒體應用,能利用手機進行上網沖浪、3D游戲、播放視頻等。移動設備通過網絡觀看視頻將是必備的功能。目前的城市的網絡覆蓋率比較好。
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播放器在設計與實現中存在一些問題:
3.1.1由于多媒體手機在硬件性能上與PC機有著顯著的差異,在多媒體手機上播放的視頻短片的比特率要遠遠低于PC機上的,所以在設計多媒體手機時要受到多媒體手機硬件與操作系統的影響。
3.1.2現在多媒體手機外接的存儲卡容量不是很高,當你在旅行的過程中或者在移動的過程中,因為你的存儲卡的容量有限,所以你只能看少量的影音文件。
3.1.3現在多媒體手機在播放視音頻文件的過程中,如果看到自己喜歡的圖片,無法保存下來,作為永久的珍藏。
3.1.4如何設計一款全新的多媒體播放器,為將來的多媒體移動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3.2對目前系統的改進
本項目是一個關于手機播放器的系統,通過移動終端手機能夠實現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多媒體音頻與視頻的播放,本項目在空間上延伸了基于Internet的網絡服務,在時間上更具有靈活性。本系統只能播放格式為MPEG的視頻文件與格式為WAV的音頻文件,這是由底層的開發包所決定的。
本項目具有以下幾個功能模塊:
3.2.1視頻(主要是MPEG格式)的播放模塊。播放形式主要采用兩種形式:本地播放與網絡播放。本地播放也就是所謂的視頻文件在本地手機存儲器里,直接進行播放,網絡播放主要是視頻文件放在網絡服務器,手機進行調用播放。它在空間上延伸了Internet的網絡服務,在時間上更具有靈活性。
3.2.2音頻(主要是WAV格式)的播放模塊。播放形式主要采用兩種形式:本地播放與網絡播放。運行方式與視頻播放模塊相似。
3.2.3抓圖模塊。在進行播放本地與網絡視頻時,當你認為一個視頻的瞬間你很喜歡,你就可以進行抓圖,把它截取下來。
3.2.4控制模塊。在進行播放音頻與視頻的同時,有一些基本的控制功能,比如播放、停止、暫停、增加音量、減小音量等。
4.播放與控制的設計與實現
它主要是由VideoCanvas繼承Canvas,并有以下幾個方法:VideoCanvas(),initialize(),paint(),time2pix(),open()等。它主要實現的功能是:對播放的視頻或音頻文件進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播放、停止、暫停、增加音量、減小音量等。
以下是主要的代碼:
public class VideoCanvas extends Canvas implements Runnable,PlayerListener,{//在框架中添加videocanvas類的構造函數,初始構造函數,初始化屏幕}
private void initialize(){//添加返回按鈕}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只有播放視頻的時候可以使用全屏}
private int time2pix(long time){//計算時間的字符串格式}
public void open(String url){//分析打開資源的URL}
public void start(){//獲得視頻時間長度}
public void close(){//關閉程序}
public void pause(){//首先判斷player對象是否已經創建了,如果存在player點}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auseApp(){//player正在播放,所以停止它并且釋放資源}
public void run(){//獲得播放視頻所需要的時間}
public void playerUpdate(Player plyr,String evt,Object evtData){//是否播放結束}
private void doSnapshot(){//進行抓圖功能}
protected void pointerPressed(){//更改滑桿上面的小方塊的位置,然后請求重畫屏幕}
public void commandAction(Command c,Displayable s){//控制播放}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tartApp(){//開啟程序}
public void keyPressed(int keyCode){//利用手機里的按鍵進行一些操作}
switch(keyCode){
case Canvas.KEY_NUM4://減小播放速度
case Canvas.KEY_NUM6://增加播放速度
case Canvas.KEY_STAR://減小音量
case Canvas.KEY_NUM0://靜音
case Canvas.KEY_NUM7://向后跳躍,即快退
case Canvas.KEY_NUM5://停止播放
case Canvas.KEY_NUM9://向前跳躍
case Canvas.KEY_NUM2://暫停,播放
case Canvas.KEY_NUM8://全屏,目前不支持
case Canvas.KEY_NUM1://沒有發揮作用
case Canvas.KEY_NUM3://跳過}
5.結語
本文研究的重心在于探討利用流媒體技術使手機播放器中本地與網絡(無線)終端MIDP應用開發技術的解決方法及資源的網絡通信、信息整合問題。本文中深入研究了J2ME體系結構及其平臺下手機程序MIDP的開發技術,詳細分析了本地終端與無線終端和資源的通信解決方法,并構造了一個手機多媒體播放器系統。本文設計與開發了播放與控制,通過該系統,完整說明了MIDP應用程序開發的流程控制、界面設置與流媒體和視頻壓縮技術。本系統還會不斷地改進,實現更廣、更新、更實用的功能,以適應時代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吳一丁.J2ME技術在移動設備上的應用.java研究組織,2005.
[2]黃寶雄.流媒體技術.中國多媒體視訊,2005.
[3]劉雄武.移動流媒體技術及其應用發展方向.CSDN,2005.0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075013);電子科技大學青年科技基金資助項目(TX0706)。
作者簡介:李曉峰(1963-), 男, 四川成都人,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多媒體圖像傳輸、無線通信系統; 劉洪盛(1966-), 男,吉林吉林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信號處理、多媒體傳輸; 任通菊(1964-), 女,四川成都人, 碩士, 主要研究方向:通信技術。
文章編號:1001-9081(2011)07-1956-03doi:10.3724/SP.J.1087.2011.01956
(電子科技大學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成都 611731)
(; ; )
摘 要:為了應對H.264可伸縮視頻編碼(SVC)應用中網絡特性的波動,提出了一種預測播放中斷與緩沖區溢出風險進行及早調節的自適應媒體播放(AMP)算法。該算法估算網絡流量與視頻圖像組(GOP)結構中各幀長度用于風險預測,通過K步調節過程實現良好的調節平滑性與速度,并利用SVC的可伸縮性盡量減少溢出帶來的質量損失。仿真結果表明,該算法在抑制播放中斷、處理緩沖區溢出與抖動性能等方面,優于現行的平滑AMP與常規AMP算法。
關鍵詞:自適應媒體播放;可伸縮視頻編碼;視頻流;多媒體通信
中圖分類號:TN919.8文獻標志碼:A
Adaptive media playout algorithm for H.264 scalable video streaming
LI Xiao-feng, LIU Hong-sheng, RENG Tong-ju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China)
Abstract: To cope with the vari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in scalable video streaming, a new Adaptive Media Playout (AMP) algorithm was proposed which predicates the risk of playout outage and buffer overflow and adjusts the frame rate in advance. The algorithm estimated the throughput of network and the lengths of frames in the video’s GOP structure for risk predication, realized adjustments in K steps for good smoothness and speed, and reduced quality loss of the video by exploiting the scalability of SVC strea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utperforms the existing smooth and conventional AMP algorithms in outage suppressing, overflow processing and jitter performance.
Key words: Adaptive Media Playout (AMP); Scalable Video Coding (SVC); video streaming;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0 引言
視頻壓縮與網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各種視頻流媒體的廣泛應用,典型的例子如:數字視頻廣播、視頻點播、可視會議與網絡視頻等。視頻序列以流的形式傳輸時,先到達終端的部分數據立即被解碼播放,讓用戶及時收看內容,而不必等待全部數據接收完畢。但是,網絡的傳輸特性是時變的,端到端的數據速率與時延總不穩定。通過網絡傳輸的視頻數據包在到達收端時可能發生突發的延遲,甚至出現短期中斷。為此,收端必須使用接收緩沖區應付傳輸特性的變化。緩沖區太小難于應付網絡變化,太大會引入過多的時延并耗費存儲資源。如何有效利用接收緩沖區提高視頻傳輸可靠性是人們研究的熱點之一。
自適應媒體播放(Adaptive Media Playout,AMP)技術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運用AMP技術,終端根據接收緩沖區的狀況調整媒體播放速率。當網絡流量低時,緩沖區存量減少,終端適量減慢播放速率,從而降低數據消耗,減少播放中斷風險。研究表明: 在基本不影響用戶感受的條件下,音視頻流的播放速率可以變化約±25%[1]。調節音頻流的速度時需要通過特殊的信號處理保持音調等聲音特征的穩定,而調節視頻流的速度可簡單地通過改變幀間間隔來實現。本文只討論視頻流的相關問題。
文獻[1-3]主要研究了基于緩沖區數據量實施調節的AMP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設置調節門限,當緩沖區數據量低于門限時,增大播放視頻的幀間間隔s(s>1)倍,以降低緩沖區下溢出的概率。這類方法中要根據應用合理地選擇門限。文獻[4-6]探討了以最佳視頻質量為目標,通過動態設置門限降低緩沖區中斷概率與起始等待時間的方法。其中文獻[5]以無線視頻流的應用為背景提出了緩沖區下溢出的統計模型,通過動態建立模型參數來計算最佳門限。文獻[6]采用馬爾可夫模型研究中斷間隔、啟動預時延、視頻質量與無線網絡信道狀況彼此之間的關系,進而求出優化的AMP策略。文獻[7]對發端的數據包調度策略與收端的播放速度進行聯合優化,并將視頻內容特征納入考慮,通過復雜的貪婪算法進行求解。文獻[8]采用G/G/1/∞與G/G/1/N統計模型對接收緩沖區進行建模,推導了多種主要參數公式,提出了最佳視頻質量函數,并通過復雜的優化算法解出最佳策略。上述動態門限與統計模型等方法常常用到復雜的算法。文獻[9]不同于常規的門限調節方式,提出了一種基于緩沖區變化幅度的調節方法,結合較長的調節進程實現了十分平滑的調節。但這種方法有時調節速度過于平緩,造成跟蹤信道變化的速度不夠。
近年來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一種能適應異構網絡與終端特性的有效方法――可伸縮視頻編碼(Scalable Video Coding,SVC)[10]。不同于常規的H.264,SVC編碼器生成的比特流由一個基礎層(Base Layer,BL)與多個增強層(Enhancement Layer,EL)構成,在空間、時間與質量方面具有可伸縮性。
本文針對SVC碼流的傳輸應用,提出了一種通過預測接收緩沖區的上下溢出風險,進行平滑調節的方法。預測中基于SVC的圖像組(Grope Of Pictures,GOP)結構中不同幀的長度估算提高預測準確性,并在溢出處理中利用SVC的可伸縮性來避免BL丟失,減少質量損失。
1 系統模型與典型算法
SVC視頻流傳輸系統如圖1所示。它包括源端、差錯信道與用戶端。視頻源與流媒體服務器按固定的標稱幀率Rf(相應的標稱幀間間隔記為Tf 0)發送以H.264可伸縮壓縮編碼的NAL數據包,經信道傳輸到用戶終端,存入接收緩沖區中。播放器基于AMP策略按間隔Tf(t)從緩沖區中提取數據,播放畫面。這里t為系統時間,采用離散值(時隙長為δ)。記s(t)為t時刻后播放畫面的時間基準,n(t)是t時隙中播放器應從緩沖區中提取的幀數,有
s(t) (1)
與 n(t)「[δ-s(t-1)]/Tf(t)S(2)
式中「S為取整數運算。
圖1 SVC視頻流傳輸系統
傳輸系統采用自動重傳請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策略,如果出現傳輸錯誤,收端通過反饋信道發送重傳請求。本文參照文獻[1]的方法作合理的簡化,假定系統允許足夠次數的重傳,保證進入緩沖區的數據包都是正確的與嚴格按順序到達的。在這種情況下,網絡的錯誤與丟包可以等效為數據速率的下降。記網絡端到端的原始數據率為R0,當前丟包率為Pe(j),則等效的數據率為R(t)R0[1-Pe(j)],其中, j為當前信道狀態。不同狀態的信道具有不同的丟包率。本文采用Gilbert-Eilliott的兩狀態馬爾可夫丟包模型。信道在好狀態與壞狀態下以不同的概率隨機丟包。壞信道對應信道出現突發錯誤時的情況,而突發長度對應信道處于壞狀態的平均滯留時間。記信道狀態為j∈{g,b},g與b分別指好狀態與壞狀態。兩狀態的平均滯留時間分別記為Tg與Tb,相應的丟包概率記為pgPe(g)與pbPe(b)。
視頻流中每幀對應的字節數各不相同,而且可以相差很大,比如,I幀與B幀可能相差十倍以上,因此,不宜采用文獻[9]的觀點取各幀字節長度一樣并對應于單個數據包。本文將區別不同幀的長度,幀長信息從NAL包頭參數求取。設緩沖區尺寸為B0字節,可容納的平均幀數大約為L。數據存入緩沖區時以數據包為單位,而播出時以幀為單位。分別記B1(字節)為緩沖區的上溢出警戒線、L0(幀)為下溢出警戒線;ML/2為起始等待幀數。并記t時刻緩沖區的數據量為b(t),包含的完整幀數為l(t)。緩沖區結構如圖2所示。
播放過程中,如果t時刻出現l(t)
圖2 接收緩沖區結構示意圖
常規AMP算法[1]的基本規則為:
Tf(t) (3)
平滑AMP算法[9] 的基本規則為:
1)如果l(t)-lR(t)>τ則發出調節請求(lR(t)為動態參考點,τ為某常數),計算調節期長度如下:
TC-ln-1(4)
其中:T 0f與T1f分別是當前與目標間隔,T1f通過輸入數據速率估算;C稱為調節量,如下計算(以l(t)向下波動為例):
C (5)
2)在調節期中,
Tf(t)T0f+(T1f-T0f)(t-t0)/T(6)
其中t0是調節期的起始時刻。
3)在非調節期中,保持Tf(t)Tf(t-1)。
平滑AMP算法只檢查緩沖區中幀數的波動,而不需直接對數據量設定門限,該算法通過調節期使調節過程十分平滑。但其調節幅度沒有控制,有時遠大于±25%的范圍,使收視感覺不好。而且,其調節過程有時過于緩慢,來不及應付信道變化。
2 基于預測的自適應播放算法
本文提出的AMP方案對網絡流量與視頻參數進行估算,并基于這兩項估算預測緩沖區的溢出與播放中斷風險。具體策略如下。
1)收端統計當前時隙中的接收數據包及其字節量,記當前接收字節量為x(t)。估算信道流量為
R^ (t)λcR^ (t-1)+(1-λc)x(t)(7)
其中λc為正常數,0≤λc≤1。
由接收數據包分析NAL包頭,重組視頻幀,記成功重組的完整幀長度為y(t),其在GOP中的幀編號為i1,2,…,Ngop(其中,整數Ngop為SVC的GOP長度)。記視頻幀長度為{fi(t),i1,2,…,Ngop},并如下估算,
fi(t)λvfi(t-1)+(1-λv)y(t)(8)
其中λv為正常數,0≤λv≤1。
2)預測未來K幀期間的風險(K為常數)。
a)播出中斷風險:計算lKnl(KR^ (t),i),其中i是當前接收幀的GOP編號;nl(z,i)給出從編號i開始用z字節可組裝的完整視頻幀數。
令ΔlKlK+l(t)-K-L0。若ΔlK
ΔTf-2ΔlKTf(t)/[(K+ΔlK)(K+ΔlK+1)](9)
若Tf(t)+K×ΔTf>1.25,改用ΔTf[1.25-Tf(t)]/K1,其中:
K1「+S(10)
b) 緩沖區溢出風險:計算lKnl(b(t)+KR^ (t)-B0,i),其中i是當前播放幀的GOP編號。
令ΔlKlK-K。若ΔlK>0,則存在溢出風險。這時啟動調節,以ΔlK代入式(9)計算參數ΔTf。若Tf(t)+K×ΔTf
K1「+S(11)
3)在K步調節期中,Tf(t)Tf(t-1)+ΔTf ;在非調節期中,保持Tf(t)Tf(t-1) 。
算法中,計算nl(z,i)時利用{fi(t)}可以準確估算幀數;式(9)按K步平滑調節原則計算間隔增量;而式(10)與(11)是為了確保在±25%的調節范圍內完成平滑調節。當到達數據量超過緩沖區容量,本文基于SVC的可伸縮性進行如下處理:由緩沖區中的NAL包頭提取SVC空間、時間與質量層次編號D、T與Q,如下計算該NAL包的重要性,
SI (12)
其中,a,b,c∈(0,1)為權系數;β是使SI的范圍為0至1的歸一化因子。在緩沖區中依次刪除SI最小的數據包,直到緩沖區能夠容納新到達的數據包為止。由于基礎層(BL)的數據量比總的數據量小許多,通過這樣的處理可以完全避免BL的丟失,而且,刪除的數據包對應的質量損失是最小的。
3 仿真結果及分析
仿真實驗采用四個長約10min的視頻測試序列,它們由標準序列經重復生成。相應的標準序列分別是:Mobile、Football、Foreman與Bus,基本長度為256、288、288與144,重復次數為72、64、64與128。視頻編解碼采用聯合可伸縮視頻模型(JSVM)參考軟件7.10版本,幀率為30fps,輸出碼流為單一的空間分辨率,含一個基礎層與三個增強層。設定GOP=8,Intra=16,基礎層量化參數QP=36。
信道采用兩狀態馬爾可夫丟包模型。主要參數為:Tg18.5s,Tb1.5s,pg0.01與pb0.80。網絡原始數據率R0設定為視頻流平均碼率的1.5倍。系統時隙取為1/30s。緩沖區大小B0為128B的倍數,相當于約5s時間(L150)。令B10.75B0與L036。
為了評估本文所提方案的性能,本算法與常規AMP[1]、平滑AMP算法[9]與“25%約束的平滑AMP算法”相比較?!?5%約束的平滑AMP算法”指幀間隔調節范圍限制在±25%以內的平滑AMP算法方案,通過限制便于在可接受的變速條件下進行比較。三種參考算法以及本文算法分別簡記為AMP、SAMP(Smooth AMP)、SAMP25與PAMP(Predicative AMP)。SAMP算法中取τ7,PAMP算法中取K49。性能指標為:播出中斷次數、幀間隔的歸一化范圍(Tf/Tf 0)、相對抖動dTf,以及溢出造成的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損失與BL丟失計數。相對抖動dTf可以衡量調節的平滑度,定義為(設序列總幀數為n)
dTf∑ni2Tf(t)-Tf(t-1)/Tf 0×100%(13)
表1給出了四種算法針對各測試序列的仿真實驗結果,所有數據為運行100次的平均值??梢钥吹剑罕疚乃惴ㄅcSAMP的播出中斷次數基本一樣(大約0.6次),都明顯優于常規AMP算法;調節平滑程度也比常規AMP好許多。本文算法的幀間隔變化幅度控制在±25%以內,而SAMP的變化幅度可能超過600%,后者的視覺感受會明顯降低。SAMP調節較緩慢,如果對其調節幅度進行約束,從SAMP25的數據可見,SAMP的中斷次數會明顯上升。
表1 四種算法的性能參數對比
另一方面,SAMP算法依靠大幅度的調節使其溢出概率與BL丟失概率較低。本文PAMP算法采用基于SVC可伸縮性的溢出處理,避免了BL丟失,有效減少了視頻質量損失。這種溢出處理方法同樣適用于其他幾種算法。表2給出了PAMP算法中溢出處理前后的數據比較,還給出了AMP與SAMP25的相應數據。可見,幾種算法經過處理后BL不再丟失,這對于視頻的收視質量有很好的改善。溢出處理無助于播出中斷與調節范圍的控制,所以,本文算法比其他算法在綜合性能上有明顯的優勢。
表2 啟用基于SVC的溢出處理前后比較
4 結語
面對網絡傳輸特性與流量的波動,自適應媒體播放技術是有效利用接收緩沖區保障用戶視覺感受的一項重要技術。本文為SVC視頻流提出一種預測播放中斷與緩沖區溢出風險進行及早調節的AMP方法,通過對SVC視頻數據GOP結構中各種幀長度的估算,使風險預測更加準確。通過K步調節過程使幀間隔的調節既比較平滑又有良好的速度;適度的調節范圍使視頻播放的主觀感受保持良好;而基于SVC可伸縮性的溢出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溢出帶來的質量損失。仿真實驗表明,本方法相對于現行的平滑AMP與常規AMP算法在抑制播放中斷、維持用戶視覺感受、處理緩沖區溢出與控制調節的平滑度等方面有較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KALMAN M, STEINBACH E, GIROD B. Adaptive media playout for low-delay streaming over error-prone channel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2004, 14(6): 841-851.
[2] STEINBACH E, FARBER N, GIROD B. Adptive playout for low latency video streaming[C]//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New York:IEEE, 2001:962-965.
[3] CHUAN H C, HUANG C Y, CHIANG T. On the buffer dynamics of scalable video streaming over wireless network[C]// Proceedings of IEEE 60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New York:IEEE, 2004:2582-2586.
[4] YANG Y H, LU MENGTING, CHEN H H. Smooth playout control for video streaming over error-prone channels[C]//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media.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6:415-418.
[5] CHUANG H C, HUANG C Y, CHIANG T H. Content-aware adaptive media playout controls for wireless video stream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2007, 9(6):1273-1283.
[6] PARK S, KIM J. An adaptive media playout for intra-media synchronization of networked-video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2008, 19(2):106-120.
[7] LI Y, MARKOPOULOU A, APOSTOLOPOULOS J, et al. Content-aware playout and packet scheduling for video streaming over wireless lin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08, 10(8):885-895.
[8] LUAN T H, CAI L X,SHEN X. Impact of network dynamics on user's video quality: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QoS provis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10,12(1):64-78.
純正的流媒體播放機
縱觀現在的流媒體播放機,它們絕大部分都走多功能的路線。所謂多功能,就是一臺機里面既有流媒體功能,又具備USB Type-B、AES/EBU、光纖和同軸這些數字輸入界面用于連接電腦或者CD/DVD碟機。換句話說,這種器材實質上是一臺多功能的D/A轉換器。而與它們對比起來,Connect的功能就顯得簡單得多了,輸入數字信號方式只能通過網絡環境和讀取外接USB存儲設備來實現,除了這兩種之外就再也沒有第三種方式了。因此,Connect給我的感覺更像Linn的DS流媒體播放機。不過,Connect并不像Linn那樣需要自家的軟件支持才能讀取音樂以及實現播放控制,Connect只需要你所用的播放軟件具備UpNp/DLNA功能,又或者你家里有NAS,那么Connect就能讀取它們所共享的音樂。
另外,Connect還有“純數碼版本”和“帶DAC版本”之分。至于兩者間有什么區別,我相信聰明的讀者們一定會知道。不過,國內的商只會賣“帶DAC版本”的Connect。為什么只賣“帶DAC版本”?大家只要看下去就會找到答案了!
Hi-END級流媒體模塊+發燒級DAC和模擬放大線路
為了深入了解Connect的制作,我打開了它的機箱來觀察。Connect的內部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流媒體接收組件、D/A轉換器、模擬放大線路和供電部分都是獨立的。其中,流媒體接收部分來自奧地利Stream Unlimited公司提供的Stream 700組件。這個組件帶有UPNP/DLNA功能,并預設了非常多的數字廣播電臺,當中包括了Linn公司提供的320kbps高質量網絡電臺,以及我平時最喜歡的Classic FM和Swiss Radio Classical等電臺。Stream 700組件目前有相當多的擁躉,像ARC的Reference DAC、Musical Fidelity M1 CLiC、Acoustic Arts Streamer ES、Atoll Electronique ST200等機型都在使用Stream 700組件。
既然有這么多廠商以Stream 700作為平臺打造流媒體播放器,那么聲音品質的關鍵就在于各自的DAC和模擬放大部分的設計。而Krell為它配上了性能優秀的ESS9018S DAC芯片和質量上乘的低相噪晶振,然后加入全平衡放大線路,最后再對每部分的電路給予獨立的供電線路和特制的低噪聲變壓器,這樣就能提高音質啦!由此也可以得知,“純數碼版本”的Connect就是把這些發燒級的D/A轉換和模擬放大電路通通拿掉,只留下供電線路和Stream 700組件。因此,總體來說還是“帶DAC版本”更具性價比。
音色溫暖結實,低頻厚而不粗暴
讓人感受不到任何的“數碼味”
試聽Connect的時候,我開啟了JRiver Media Center 18的DLNA功能把電腦里面的音樂全部共享出來給Connect播放,而前級和音箱分別是MBL 5010C和Neumann KH120A。首先,Connect的聲音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感受不到任何的“數碼味”。也就是說,Connect的聲音并不是發燒友心目中所認為的“冷冰冰”、“生硬”和“尖銳”等等,反而相比起來會更傾向于“模擬味”。它的音色很溫暖,中頻厚且信息量大,低頻豐滿、豪邁大氣、結實有勁。其實,這種特質的聲音與我所接觸過的Krell CD機是相同的。
聽魯賓斯坦演繹的《肖邦七首波蘭舞曲》,以及博列特的《Jorge Bolet plays Lizst》這兩張鋼琴專輯時,Connect可以讓我感受到豐滿龐大的鋼琴音像,而且音場的寬度和深度都很大,尤其是鋼琴的低音區部分是穩健的、扎實的,琴腔的低頻共鳴感真的非常強烈,讓我能感受到鋼琴那種厚重而充滿雄偉感的形態。而聽帕瓦羅蒂、卡拉斯等歌唱家演唱的作品時,Connect可以表現出中正剛陽且有能量感的人聲。像重播帕瓦羅蒂演唱的《女人善變》、《祝酒歌》這兩首歌曲時,人聲的穿透力相當犀利,高亢而有力量,其能量的充沛程度可謂源源不絕,而且聲音也干凈利落,很能放得開,可以用自由奔放來形容。
玩過Krell器材的音響迷都知道Krell非常擅長重播交響樂,這一點我也是非常認同的。不論是它的訊源和放大器,都具備強勁的動態和爆發力,Connect其實也具有這樣的特點。當重播RR公司制作的《骷髏之舞》和《馬捷帕》這兩首交響樂時,爆起來顯得雄渾有力,沖擊十足,讓人有一種精神爽利、振奮人心的感覺。
試聽Connect后所引發的遺憾
激發我對音響系統的升級欲望
看到這樣的標題,我想肯定會有人問我:這么高檔的一臺流媒體播放能讓我有什么遺憾呢?其實,我覺得遺憾的并非是Connect本身,而是我的音箱。畢竟Neumann KH120A的低音單元只有5英寸,在面對Connect這類型以厚重大氣、雄渾有勁的聲音為主,而且爆棚能力強的訊源時,KH120A的物理極限就會抑制了Connect的完全發揮。同時,也無法滿足我在欣賞交響樂時對磅礴氣勢和雄偉音場的追求。所以我在想,如果我為它配上原廠頂級的KH870有源低音音箱,或者退而求其次,哪怕是低一級的KH810,甚至是換一對口徑更大、功率更強的三分頻有源音箱,它們都能讓我聽到更完整的鋼琴聲音,以及規模磅礴的交響樂。又或者說,Connect是要告訴我應該把音響系統升級一下了。
作為評論者和音響迷雙重身份的我,很認同“玩音響就是不斷追求的過程”這句話。在追求過程中,要不斷地升級音響系統,讓重播效果更趨向于完美。就以我為例,我的下一步就是要追求磅礴的氣勢和音場,感受一下“大音箱”重播交響樂時的澎湃能量和威武的動態。但實現目標之前,還是需要好好工作,多努力賺錢才行?。?/p>
關鍵詞:流媒體廣告;優勢;瓶頸;第一視頻廣告聯盟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10)-01-0047-002
一、流媒體廣告概念及背景分析
流媒體的出現對于互聯網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诹髅襟w技術優勢應運而生的流媒體廣告,同樣是一座有待挖掘開采的礦藏。作為廣告界的“后起之秀”,流媒體廣告具有傳統媒介形態廣告無法匹敵的天然優勢,特別是在最近幾年,伴隨著家用寬帶的普及、網民數量的激增以及流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流媒體廣告已躋身為互聯網廣告中最常見的表現方式,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媒介廣告形態。
1.流媒體廣告的定義
流媒體廣告的出現依托流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而流媒體技術從1995年Real Networks公司的首次“牛刀小試”到如今實現社會化、規模化的領域覆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集報紙、廣播、電視優勢于一體:圖文并茂,聲色兼備,并能夠以“流”的方式實現“邊傳邊看”的“實時傳播”,成為“互聯網世界的電視機” 。流媒體廣告的原理是“通過編寫流媒體的同步多媒體集成語言,將播放的廣告時間、次數、播出形式等參數設定為與播出內容相關,從而實現流式傳播” 。流媒體廣告的載體就是流媒體技術集音頻、視頻以及圖文于一體的傳播信息的載體。
2.流媒體廣告的分類
按照廣告所傳達的內容來說,流媒體廣告可劃分為靜態廣告和動態廣告。靜態廣告指的圖文結合或使用高品質動畫的廣告形式,相對于過去網絡橫幅廣告的單一形式,采用流媒體動畫形式的廣告更具美感。動態廣告可分為音頻流媒體廣告和視頻流媒體廣告兩種表現形式。這兩種形式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廣播廣告和電視廣告的一種網絡再現,因此收聽和收看效果都可以和傳統媒體抗衡。
按照插播的方式來看,流媒體廣告還可以劃分為流中廣告和媒體播放器廣告。流中廣告是指廣告商利用流媒體技術將一段音頻或視頻插播于流媒體節目中。作為一種貼片廣告,網民在觀看流媒體節目中自然而然地接收到廣告的信息。這種表現手法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實現了傳播效能的疊加提升,傳達效果遠遠超過普通媒體的影響力度。媒體播放器廣告是打開媒體播放器時依附于網頁存在使類似于網絡Banner網絡廣告的一種形式。大多數媒體播放器包含一個或多個可以顯示各種可視內容的窗口,這就為廣告信息提供了傳播的載體。
3.流媒體廣告的發展背景
流媒體時代的開端起于1995年第一個流媒體播放器的推出,但當時由于窄帶互聯網的帶寬限制,網絡無法承受大容量的信息傳輸,因此承載視頻、音頻信息的流媒體廣告不僅自身優勢無法凸顯,其傳送效果、到達范圍也大打折扣。在2000年后,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升級,高速寬帶的普及,ADSL迅速占領市場,寬帶時代宣布到來。而與之息息相關的流媒體廣告也隨之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此外,在我國,互聯網的普及率已達到22.9%,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范圍內,最大規模的網民群體為我國流體廣告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受眾保證。3G手機在國內正逐漸盛行,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流媒體也為流媒體廣告的發展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流媒體廣告的優勢特征
1.豐富的傳播內容
如同前文提到的,流媒體廣告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彌補了傳統互聯網只能表現文字和圖片的缺陷,音頻、視頻、圖像等多媒體的交互極大地豐富了流媒體廣告的內容,強烈的感官沖擊大大提升了廣告的傳播效果。根據Millward Brown Interactive Report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測試者在觀看流媒體廣告后對品牌的記憶度是非流媒體形式160%以上,而流媒體廣告的點擊率是普通標題廣告的5倍以上 。
2.實時的傳播速度
流媒體廣告的傳播以網絡為平臺,避免了時空限制,流式技術的傳輸還使得流媒體廣告實現了邊下載邊播放的“實時播放”,從而大大地節約了傳播時間,提升了傳播速度。
3.交互性強的雙向傳播
流媒體廣告不同于傳統廣告“推送式”的傳播方式,其交互性的特征使得廣告由單向的信息傳播變為一種雙向的互動傳播。PPSTREAM作為國內P2P流媒體視頻網站的代表,充分利用流媒體這一優勢,其用戶在觀看廣告時可根據自己需要按需選擇廣告,并可通過點擊獲取相關商品信息的官網鏈接,另一方面廣告主也可以隨時獲得受眾的反饋信息以獲得目標受眾的一手資料。
4.針對性強的有效傳播
在市場細分的時代,傳播的重點已由“廣播”過渡為“窄播”。衡量信息傳播的是否有效的標準,不只在于受眾的數量,更在于受眾的“質量”--目標受眾的到達率。流媒體廣告所獨有的流媒體技術可以建立與受眾相關的數據庫,將受眾分門別類,針對不同的廣告類別,對目標受眾進行篩選發送。這樣既避免了無效的注意力,同時也抵消了受眾對于廣告的排斥心理,使廣告所傳達的信息更容易被受眾接受。對于廣告主而言,流媒體廣告更體現了“分眾”傳播、精準營銷的理念。
5.準確的受眾數據統計
這個特點主要針對于廣告主而言。利用傳統媒體做廣告,單一的發行量數字沒辦法準確地統計出廣告信息的有效到達率,而在互聯網中,通過系統對訪客流量的精確核查可以統計出一個廣告被多少受眾看過,以及這些受眾的基本信息(如瀏覽時間、地域分布等)。這就為廣告主制定廣告策略、評估廣告效果提供了客觀準確的依據。
三、制約流媒體廣告發展的瓶頸
首先,流媒體廣告認可度和信賴度與傳統媒體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根據艾瑞網2008年的一項調查,現階段,我國流媒體廣告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產品、消費品及服務行業,這三類廣告占所有網絡廣告總額的75%以上。流媒體廣告結構的單一化一方面是因為廣告主對流媒體廣告的認可度、信賴度不高;另一方面也突顯出流媒體廣告市場的拓展工作不到位,缺乏對潛在的廣告主深入挖掘的現實。流媒體廣告以目前來看,還無法歸并為主流媒介廣告的行列。
其次,流媒體廣告混亂尚需規范。流媒體廣告從大的類別劃分,從屬于網絡廣告。目前在我國,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管理,網絡廣告業的經營方式比較混亂,大多數的網絡廣告公司是附屬于傳統廣告公司之下的,因而不能提供較為專業的流媒體廣告服務。專業項目的缺失不僅限制了流媒體廣告策劃和創意水平的提高,也鉗制了流媒體廣告理念和經營模式的創新。
第三,流媒體廣告經營機構缺乏成熟的第三方認證。廣告監測是評估廣告效果的必要手段。權威、客觀的第三方監測報告,能夠為廣告主和廣告商提供有價值的數據參考。在國外,有專門的網絡公司從事第三方監測工作。比如Google旗下的DoubleClick公司,利用其強大的專業優勢,資深的數據分析工具,為網站提供第三方的網絡數據監控報告。但在我國,對流媒體廣告進行測評的大多是網站自身。由于缺乏第三方的認證,網站提供的數據權威性、客觀性遭到質疑,偽造訪問量、隨意定價現象普遍,從而造成網絡廣告市場競爭的混亂。
此外,流媒體廣告從屬于網絡廣告業,屬規模性產業。只有當廣告終端到達一定數量、覆蓋一定規模后,市場才能開始啟動,產品營銷才能順利開展。而目前的殘酷現實是,流媒體網站大多還處于“燒錢”階段,盈利模式仍在探索,流媒體廣告收入雖然逐年增加但相對于前期巨額投入來說只能算作杯水車薪。
四、流媒體廣告發展的藍海戰略--整合優勢資源 搭建聯盟平臺
流媒體廣告業在我國雖然起步晚,但其競爭勢頭卻愈演愈烈。在行業中當大多數企業利用定價策略在“紅?!敝衅礆r,少數的企業采用“藍?!睉鹦g,規避競爭,改變傳統的盈利模式,獲得規模收益。其中,第一視頻聯盟網站便是采取藍海戰術整合現有資源,通過搭建平臺獲得成功的典型。
不同于傳統的以流媒體節目內容為支撐的視頻網站,第一視頻在2005年創立之初創造性地提出了“視頻網絡聯盟的概念”。所謂的“第一視頻聯盟”實際上是一種基于網絡流媒體技術開發的網絡廣告模式 。聯盟類似于一種流媒體廣告交易的平臺。一方面,它向各類網站開放,不論企業網站還是個人主頁,申請加入后,在不添加任何設備的前提下,通過在自己的網站懸掛第一視頻播放器(流媒體播放終端),實時播放第一視頻廣告的網絡視頻廣告,網戰的所有者便根據點擊率分享廣告收入。另一方面,第一視頻聯盟開辟了廣告自助投放平臺。借由平臺,廣告主可以對廣告投放方式、投放區域和投放數量自主選擇,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廣告套餐形式,從而使得廣告的投放更加靈活、方便,更加“有的放矢”。
此外,第一視頻聯盟克服了流媒體廣告缺乏第三方監測的弊端。廣告效果的相關測評數據由尼爾森進行監播,Double Click進行技術支持,真正實現了網絡視頻廣告定點、定向、定時的精準投放和海量覆蓋。截止到2009年6月,第一視頻聯播網每天頁面瀏覽量超過1.5億,流媒體播放終端達6000萬,成為國內首家開始盈利的視頻網站。
通過聯盟聚沙成塔、雙惠雙贏的創新模式,第一視頻網如日中天。它不僅規避了傳統流媒體視頻網站的諸多風險,更為重要的是,第一視頻運用整合的手段,實現了媒體由做內容到做平臺的一種轉變,這無疑對于我國流媒體廣告業的發展具有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馮廣超 .《數字媒體概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年,185頁
[2]張麗. 《流媒體技術大全》[M]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24頁
【關鍵詞】流媒體;網絡教學;實時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教學中,利用流媒體技術的實時性強的特點解決視頻、音頻協調同步播放的問題,借助流媒體技術在網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實現網絡課堂的在線點播核心模塊,使網絡課堂更加完善,豐富網絡教學手段和內容,使教師的課件和教學錄像等資源被充分的利用,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校園網中流媒體技術應用分析
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我校學生數量逐年增加,隨之帶來的結果就是教師隊伍的發展跟不上學生數量的增長,現在我校70%的一線教師均為35歲以下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足,高職稱的優秀中醫藥專家的課堂教學無法面向全校學生,因此網絡課堂教學系統中除了基本的文字交互、文件交互外,還增加了對數據傳輸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在線點播模塊,讓更多學生分享優秀教師課堂教學,使得優秀教師的課件、教學錄像等資源被充分的利用,以實現教學資源優化管理和利用,方便學生學習,從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我校校園網網絡結構是以太網,千兆主干網,百兆到桌面,網絡出口總帶寬為1000兆。在并不高的帶寬上要為近8000個網絡節點提供包括Web服務、郵件服務、辦公自動化服務、教務管理服務、精品課程服務、檔案管理服務等多種服務,因此在這樣的網絡上使用教學視頻文件下載后播放的方式不能滿足視頻點播模塊的應用需求,視頻下載時,一方面對客戶端的存儲需求比較大,另外還存在播放啟動延時高的問題,同時由于網絡帶寬的限制(學生區3Mbps下行帶寬),下載一個300兆左右的教學視頻常常要花數分鐘乃至數小時,即使使用多線程下載技術,由于多線程下載技術是使用多個連接分別下載軟件不同部分,在校園網內進行資源下載時只能提高邏輯帶寬,實際帶寬并沒有本質變化,局域網內多用戶同時使用多線程并不能有效提高數據傳輸速度。
基于校園網的網絡課堂教學輔助系統主要是用來進行學校規模的視頻點播的常規性應用,其目的就是輔助網絡課堂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直觀性和生動性,登錄網絡課堂后,無論多媒體電教室、普通教室、會議場所、學生宿舍等任何一個連通校園網的地方都可以方便地實現在線點播,在網絡課堂的實際應用中,學生經常在不同時間、不同機器上觀看同一視頻文件,這樣文件的下載到公用的客戶端計算機上就沒有意義。分析以上使用要求和我校網絡具體情況,使用邊下載邊播放的流媒體技術設計在線點播模塊非常合適。
2、基于Windows Media Service總體技術方案設計
目前比較流行的流媒體技術有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system系列、微軟公司的Windows Media和Apple公司的QuickTime系列等產品,三種流行的流媒體技術比較如表1所示。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雖然Windows Media的功能和性能不是最好的,用戶數量也不具有絕對的優勢,但是使用Windows Media提供的流媒體系統方案,價格低廉的優點非常突出,我校網絡課堂中在線點播模塊的同時訪問用戶數量一般不會超過100人,屬于小規模流媒體視頻應用,使用Windows Media技術能夠滿足需求。
在線點播模塊由三部分構成:媒體服務器(Windows Media Server)、客戶端媒體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媒體文件制作工具(包括媒體編碼器Windows Media Encoder、ASF文件制作工具Media author和ASF文件管理工具Media Index),其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3、在線點播模塊具體設計
在線點播模塊是采用Web方式的視頻點播,登錄進入網絡課堂的學生可以通過點擊頁面上的視頻播放超鏈接,實現播放視頻節目。在這一過程中,客戶端瀏覽器獲取了超鏈接中的URL,通過URL機制向流媒體服務器請求視頻節目,并調用本地媒體播放器來接受和播放視頻節目。
登錄后的網絡課堂頁面包含用戶可點播的教學視頻的超鏈接,可以響應用戶的點播需求,采用流媒體技術響應播放視頻節目需求,向客戶端傳送視頻節目,并保障教學視頻的實時傳送。系統主要流程是響應用戶點播要求,并實時傳送用戶點播的媒體文件,視頻點播的系統流程是:學生通過瀏覽器向Web服務器發出請求視頻節目的信息(如節目名稱、編號、介紹、主講教師、教學視頻節目路徑等),Web服務器響應用戶的請求到數據庫中檢索這些并將這些信息返回給客戶端瀏覽器,瀏覽器根據返回的教學視頻的路徑后,向流媒體服務器發出請求,流媒體服務器獲取傳送過來的節目請求,檢查該請求是否正確,若正確,即向發出請求的客戶端傳送點播的教學視頻文件,最后瀏覽器調用媒體播放軟件接收并播放教學視頻文件。
1)流媒體服務器配置
流媒體服務器使用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自帶組件Windows Media Services 9.0為系統提供流媒體服務。在流媒體服務器端添加好Windows Media Services 9.0和相應組件后,啟動Windows Media Server服務即可向客戶端提供流媒體服務。Windows Media Services采用最新壓縮技術,能夠提供最高質量的音頻、視頻的播放效果,它可以在500Kbps碼率上實現DVD的畫質效果,更關鍵的是他在窄帶上也能夠提供家用錄像的畫質。
2)數據庫結構設計
點播系統中學生可點播的視頻鏈接信息需要使用數據庫存儲,點播模塊中主要使用視頻信息表記錄視頻基本信息,其結構如圖2所示。
一條典型的記錄如表2所示。
3)客戶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