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己亥雜詩的寫作背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如學習《涼州詞》(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首先出示題目,讓學生邊讀邊寫,學生苦思冥想,停頓約兩分鐘,低頭不語,表情仿佛傳遞信息,苦思不得其解。在與學生交流環節,教師給學生評分。學生得分確實不高,六十分左右。指點詩文,搖頭晃腦地讀,一種用激揚語調,一種用悲傷低沉語調,學生通過比較,自然而然地分辨出來。遇到學生碰壁時,聲情并茂放聲吟誦,詩歌表達的情感溢于言表,讓學生大聲讀讀這首詩,入情入境,披情入文,教師適時點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應讀出什么感情?悲傷呢,還是慷慨激昂之情?面對死亡是什么態度呢?“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最后兩句又應讀出什么感情?生答:戰爭慘烈,悲傷、厭惡戰爭之情。
然后讓學生掌握感悟詩詞思想感情的方法:①看題目;②揣摩重點詞句;③作者和注釋(背景)也有啟示;④整篇誦讀。學生大樂,終于找到一把解題的鑰匙。拿到一首詩先讀懂它包含的思想情感,領會中心這是第一步?!稕鲋菰~》題目透露出本詩是寫邊塞生活的,注解里的提示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去解讀詩歌。接著讓學生再反饋訓練一首課外古詩,得到鞏固提高。
二、運用比較法,斟酌細讀
如陶淵明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見”字的妙用,能否換成“看”“望”呢?“見”表示詩人無意識就能把南山美景映入眼簾,表達出詩人辭官歸隱的恬淡、悠然,更進一步表明詩人辭官歸隱、淡泊名利、怡然自樂的高潔超然品格?!对佈分泻鷥簩⒀┍茸鳌叭鳆}空中差可擬”,才女謝道媼云“未若柳絮因風起”。胡兒比喻比較勉強,從“差可擬”看出,底氣不足,缺少詩意。“未若柳絮因風起”意境賦予春天的生機,富有詩情畫意,跟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句異曲同工。謝太傅對兩個孩子的回答“大笑樂”保護孩子的自尊,體現出家庭氣氛的溫馨,以及看到孩子讀書的快樂。
三、細讀關鍵詞句,激起共鳴的浪花
在學習文言文時,不僅要抓住客觀描寫的事物,還要領會詩人的感情及物我交融的程度。從三步來鑒賞:①指出該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或抒情方式。②運用這種手法的作用。③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旨意。應研習其中的寫作技巧:①修辭手法:比喻、對偶、夸張、對比、擬人、雙關等。②描法:A.襯托手法,又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哀襯等;B.側面描寫;C.虛實結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④表現手法:象征、想象、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分析詩詞中加點的詞語和畫線的句子。學生先整體感知詩歌的思想情感。先讓學生摸著石頭過河,答題五花八門。答題不太規范,有的同學把煉字、賞析句子混為一團。應幫助學生梳理出賞析重點詞句的方法:①整體感知詩詞的內容及思想感情;②找出詞句所用的方法(修辭、描寫、煉詞、想象、以動寫靜等);③結合具體語境分析;④最重要的是“向中心靠攏”,回到中心圓點。這樣回答有條理,答題合乎要點,方法得當,學生能很快掌握要點。
如考查學生運用古詩詞的能力,請同學找出下列詩歌中表現教師教學方法好的詩句來:
A.《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B.《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己亥雜詩》(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學生答案五花八門,不少人錯選“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錯誤原因多為不具備現實生活中運用古詩詞的能力。應加強學生審題訓練,抓住題干的信息“教師教學方法好”。而其他是回答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的,不能扣住題目。教學生審清對象、場合及語言環境,讀懂詩詞的原義、比喻義、引申義及后人的習慣用法。
一、導入,在交流中碰撞語言
[情境再現]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本單元第二篇關于馬的課文《鞏乃斯的馬》。
師:一提起馬,你的腦海涌現了哪些詞語?
生1:駿馬、奔跑、力量、自由自在……
生2:萬馬奔騰的畫面,騎馬奔馳的畫面,馬兒仰天長嘶的畫面……
師:確實,馬帶給我們的是一種自由的感覺,一種奔跑的態度。請大家帶著自由的感覺,帶著奔跑的力度,再次讀題。
……
[我的思考]
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新課伊始,教師就創設了一種語言交流的寬松氛圍,直奔課題后,讓學生讀題感知,緊接著調動學生以往的知識經驗,把關于馬的詞語和畫面從記憶儲存中喚醒。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每人都奉獻了一些語言(詞句)。通過交換和碰撞,每人都擁有了很多語言(詞句),同時在兩次讀題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二、字詞教學――在歸類中豐富語言
[情境再現]
師:屏幕上的字,你覺得哪些字可以放在一起學習?
生:“嚇”和“喧”,“挾”和“撒”。
師:大家一下就找到了共同點。這些是同偏旁的字,很容易混淆,我們來給它們再找找兄弟姐妹,給它們組詞。
(學生開始找“口”字旁和提手旁的字,教師用電子白板一一寫出,課堂氣氛輕松熱烈)
師:讀讀寫寫,記住他們。
……
[我的思考]
閱讀教學中的字詞教學環節,是學生習得語言的關鍵性環節。很多教師把時間過多地放在內容的深度開掘和無窮無盡的感悟理解上,忽視了閱讀教學中的字詞教學也是擴大學生語言視野的良好平臺。案例中,教師以“由一個知一類”的意識,不僅通過找同偏旁的字并組詞的手段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更不忘利用鞏固語言的基本手段――讀和寫,加深了學生對新學語言的記憶,體現了教師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度重視。
三、概括――在描述中創生語言
[情境再現]
師:同學們,讓我們統觀全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全文分幾個層次來寫?
生:四個,分別是背景、馬群會聚、馬群消失、感受。
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提煉關鍵詞語,按照這四個層次概括全文大意,能使用自己的語言更好。
[我的思考]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在理清全文思路的基礎上引領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四個層次的內容,有意培養學生對已有的文字材料進行刪減、加工和整理的能力。同時,學生融合自己的語言進入原文的語言材料中,形成了個性化的語言形式。通過交流,這些語言得到了分享。
四、品味――在感悟中浸潤語言
[情境再現]
師:默讀第二、三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生答略)
師:哪個詞是重點詞?(“壯闊”)再次用心研讀,圍繞這個重點詞,作者是怎么寫出壯闊的場面的?
生1:通過描寫馬的神態、動作的一些詞語,比如“前呼后擁、披頭散發、爭先恐后”等。
師:你們能把這些詞語帶進句段里,讀出它們的氣勢嗎?
……
生2:“有的瘋狂向前奔馳,像一隊尖兵,要去踏住那閃電。”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比喻讓形象更生動了。請大家一邊想象尖兵的樣子,一邊大聲讀讀這個句子。
……
師:請選擇自己最喜歡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感受馬群與雷雨搏斗的驚心動魄的場面。
[我的思考]
誦讀、品味、涵泳是閱讀教學中學生習得語言的主要途徑。這個環節,教師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說感受,這是對文本語言的提煉過程,接著抓住重點詞“壯闊”,讓學生深入地品味文本語言。對于四字成語,教師指導學生讀出氣勢;對于比喻句,教師教給學生一邊想象一邊讀的方法。最后全面展開,全體學生通過品味、誦讀、涵泳文本的好詞佳句,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五、練筆――在遷移中活用語言
[情境再現]
師:大家發現了文中運用的比喻修辭手法,還有嗎?
生1:還有擬人的手法,比如“小馬跟著母馬認真而緊張地跑,不再頑皮、撒歡,一下子變得老練了許多”這句。
師:其實比喻中又含有擬人手法。作者運用了描繪神態、動作的四字成語,也運用了一些我們熟悉的修辭手法,是為了寫好什么?
生2:馬群奔跑的樣子。
師:注意,是馬群奔跑,而不是一匹馬在奔跑,這是一個典型的場面描寫,寫出了這個場面的――
生3:壯闊的氣勢。
師:此處場面描寫注意了點與面的結合。既有一匹馬的奔跑神態,也有馬群的整體印象。接下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經歷過的某個場景,比如課外活動的場面、坐公交車時的場面等,運用一些描寫神態、動作、語言的詞語和自己擅長的修辭手法把這個場面再現出來,力求把這個場景寫得生動傳神,讓人如臨其境。
[我的思考]
學習語言最終是為了運用語言,而語言的訓練過程其實就是積累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這一類文本的語言特點,引領學生探尋語言的奧秘,使學生獲得“言”的技巧,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調動“意”的記憶和聯想,使“言”“意”兼得成為可能。
六、作業――在延伸中積淀語言
[情境再現]
師: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了解到中國人之所以喜歡馬,是因為馬代表了一種自由的精神,一種積極的態度,一種昂揚的生命力。你看,“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金戈鐵馬、天馬行空”等成語,還有《馬詩》《己亥雜詩》等關于馬的詩歌,還有關于馬的歌曲《駿馬奔馳保邊疆》《馬兒啊,你慢些走》等,至于與馬有關的繪畫、雕塑也是數不勝數。課下,我們都來搜集一下這些關于馬的成語、詩歌、藝術作品,可以把它們摘錄下來,成為記憶性的知識;也可以給藝術作品寫一段介紹性的文字,盡情抒發對馬的想象。
[我的思考]
四十分鐘的語言積累是遠遠不夠的,聰明的教師總是把學生的視野擴大到課外。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把語言積累的觸角延伸到詞語(成語)、詩、歌曲等記憶性的語言知識系統,還要提倡學生給藝術品配上文字說明和介紹,激發學生的興趣,給予學生習得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自主性。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才是讓學生受益終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