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星羅棋布造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浩如煙海,漢語成語,拼音是 hào rú yān hǎi ,偏正式 ;作謂語、定語; 只用于形容書籍、文獻多等。切忌用于形容其他事物的繁多。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浩如煙海的相關造句,供大家參考。
一、浩如煙海成語解釋浩:廣大;煙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圖書等極為豐富。隋·釋真觀《夢賦》:“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難尋,非生非滅,非色非心,浩如滄海,郁如鄧林?!?/p>
二、浩如煙海成語近義詞不計其數 [ bù jìqí shù ]
無法計算數目,形容極多。
漫山遍野 [ mànshān biàn yě ]
遍布山野,形容很多:羊群~,到處都是。
星羅棋布 [ xīngluó qí bù ]
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盤上的棋子一樣散布著。形容數量多,分布廣。清劉獻廷《廣陽雜記》:“長湖口漁罾,數百里星羅棋布,更是一重境界?!绷_:羅列。布:分布。
不可勝數 [ bù kěshèng shǔ ]
數不過來。形容多。勝:盡。
汗牛充棟 [ hànniú chōng dòng ]
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币馑际遣貢鴺O多,存放時能充滿整個屋宇,外運時能累得牛流汗。后以“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充:裝滿。棟:房屋。
三、浩如煙海成語造句1、她鉆進浩如煙海的書籍里,如魚兒進入了大海,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2、中國歷代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
3、北京圖書館的各種書籍浩如煙海,數不勝數。
4、要從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找到那篇文章很不容易。
5、老師對同學說,世上之學問浩如煙海,是學之不盡的。
6、看到這浩如煙海的書籍,他的頭都昏了。
7、圖書館里的藏書浩如煙海,你需要什么資料,都能找得到,查得出。
8、從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中搜集地震的資料,有如沙里淘金,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9、我國的各種典籍浩如煙海。
10、中國的典籍浩如煙海,其中難免偽訛衍脫、附會誤傳,以致魯魚亥豕,所在多有。
11、這完全是件新工作,差不多要白手起家,得自己向那浩如煙海的書籍里掏沙揀金去。
12、我國典籍,浩如煙海,更仆難數。
13、中國的古籍浩如煙海,更仆難數。
14、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浩如煙海的訴訟法學著作中,學者們論述得最多的就是證明責任.
15、中國古代醫學書籍浩如煙海,其數量之多、影響之大、貢獻之巨堪稱中國文化瑰寶。
16、從而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也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碑帖。
17、有關免責的判例法浩如煙海,此處只能論述幾個有說明性的問題。
18、人類進入21世紀以后,科技、文化日新月異,各種各樣的知識浩如煙海。
19、在這浩如煙海的教義的基礎上我們編撰了這個系列的主題書。
20、因特網給每個人提供了浩如煙海的信息。
21、軟件將從浩如煙海的數據中尋找基因特異的配型。
22、但畢竟崆峒派武功博大精深,浩如煙海。
23、看著面前一排排浩如煙海的藏書,秦飛滿頭黑線。
1、翻來覆去都沒有逸出家天下國家要求的范疇,而思想也奇跡般地成為通往家天下國家的終南捷徑。
2、在以學堂取代科舉的選士制度下,法政教育因其獨特的培養目標被世人視為入仕的終南捷徑,法政學科因此成為求學者的首選科目。
3、讀書遵依主從次序,方可避免由終南捷徑而墮入旁門左道。
4、指望命題改革一步到位的終南捷徑和包你滿意則無異于對命題者的苛求,而一味贊揚也無補于命題改革的順利推進和完善。
5、歷史不會改變,千百年來,多少人探索著用人的規律及自我發展的終南捷徑。
6、璇宮飯店位于武漢市中心繁華的江漢路步行街,是步行街上唯一的星級三星級飯店,周圍的景點娛樂場所大型建筑物商場學校醫院星羅棋布舉不勝舉,下榻璇宮飯店,您既可盡享至誠入微的服務,也是您獲取商機,步入都市之根的終南捷徑!
7、就培養方式而言,情感教育的滲透無疑是終南捷徑。
8、吾愿留學歸國諸君,稍稍留意于社會事業,而勿以考試為終南捷徑,作金馬門避世之想,則國事或尚有望乎!
9、基于此,我們在進行小說教學時教會學生準確地把握小說人物的心理活動,對教學定會不無裨益,有時甚至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成為一條解讀小說的終南捷徑。
10、而學術風氣則尤其萎靡不振,「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故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
11、不如因省區已具有聯邦之跡象,因勢利導,由單一國一變而復合國,從聯省自治這條路,來求和平的統一,我看到反是一個終南捷徑哩!
12、于是,一些商標所有人把馳名商標司法認定當作獲得馳名商標的終南捷徑。
13、借此認識了幾位當道,又結交了幾家富賈豪商,自以為終南捷徑,即在此小小酒館之中,因此十分高興。
14、他隱居九華山并非尋求入仕的終南捷徑,而是心灰意冷之后的決斷。
15、此外,日本的成功和強盛對當時的中國有極大的誘惑力,由此,不能不使他們覺得日本模式是一條終南捷徑。
關鍵詞:魯迅故居 景點介紹標志牌文本 日語翻譯 文化異同
一、引言
紹興是一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是世界文豪魯迅先生的故里;且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并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和200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筆者發現,在魯迅故居景區內的標志牌上已出現了英、日、韓等多國語言。仔細審視日語翻譯,就會發現,雖然標志牌上的漢語詞的日譯直接沿用漢字有積極的一面,但過分使用,妨礙了翻譯目標的實現。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紹興魯迅故居內景點的日語翻譯進行探討與研究。
二、景點介紹標志牌文本的翻譯方法與技巧
筆者之所以選取紹興魯迅故居內幾個主要景點的景點介紹標志牌文本為研究對象,是因為標志牌長期豎立在景區內,目標讀者為游客,影響力較大。下面選取若干標志牌文本,分析說明紹興魯迅故居內景點的日語翻譯策略。
(一)直接沿用漢字
漢語文化詞的日譯,譯者往往沿用日文中的漢字來直接表述。日譯過程中沿用漢字的方法,源于中日兩國在語言文字和文化上的歷史淵源。例如,“小堂前”直接譯為“小堂前”,“注意安全”直接譯為“安全注意”,“三味書屋”直接譯為“三味書屋”,“百草園”直接譯為“百草園”等等。
直接沿用漢字的譯法能否實現原文與譯文間信息上的對等,能否獲得日本游客的理解,受日本游客的漢字能力和漢文水平所影響。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一種“不譯之譯”,并不是所有的漢語詞都適用這個方法,只有當日本語言文化中有類似甚至相同的事物,或者日本人基于自身語言文化去理解異文化中的類似事物時,才可實現信息上的對等翻譯。
(二)沿用漢字的基礎上增添解釋性文字
許多時候,翻譯漢語文化詞需要在沿用漢字的基礎上添加解釋性文字。例如:
(1)座樓為五間樓屋,前有廊,后有披,較為寬敞,是周家的主要生活宅區。其中位于座樓中間的小堂前是周家平時會客的場所。
譯文:座樓は五間からなる高層の建物で、前部に廊下、後部に軒下のある広いもので、周家のおもな生活するところでした。真ん中にある小堂前という部屋は、周家の人々がふだんお客を接待したり、祖先を祀ったりしていた場所でした。
(2)壽家臺門系清代建筑,是魯迅塾師壽鏡吾家人世居之地,由門斗、廳堂、座樓、平屋與廂房等組成。其中東廂房為三味書屋,壽鏡吾在此設館教書。
譯文:壽家臺門は清時代の建築で、魯迅の塾の師である壽鏡吾一家が代々住んでいた住居です。門外の小屋、大広間、座樓、平屋、脇部屋などからなります。そのなかでは東の脇部屋が三味書屋で、壽鏡吾はここで教室を設けて學問を教えていました。
(3)紹興舊時耕讀之風盛行,私塾星羅棋布,三味書屋即為其中之一。今特辟“三余書屋”場景演示,使觀眾體味魯迅當年讀書情景。
譯文:紹興はかつて學問がとても盛んであったため、私塾がたくさんありましたが、三味書屋はそれらの一つです?,F在「三余書屋の復活して見せるのは、當時魯迅の勉強生活を體験してもらうためです。
例(1)中,原文沒有提到小堂前還是用來祭祀祖先的地方,譯者卻在日語中添加了這一內容。筆者認為,進行文化詞的日語翻譯時,是否需要在沿用漢字的基礎上添加解釋性文字,需要根據兩點進行判斷:一是翻譯目的,即是否需要日本游客了解該文化詞的文化內涵;二是該文化詞承載的文化內涵是否屬于通過解釋說明后日本人就可以理解的異文化。若文化詞并不重要或者通過解說后日本人仍然難以理解,則可以考慮適當刪減。
(三)適當刪減
適當刪減主要是為了順應目的語文化的標準和規范,在保持原文和譯文主要信息對等的前提下,實現文體功能的對等。
三、景點介紹標志牌文本翻譯中出現錯誤的原因
(一)理解錯誤。例如,“魯迅筆下風情園”譯成“魯迅筆下風情園”,筆者認為不太妥當。很多情況下,這個漢字可能在日文中也有,但其意思是完全不同的,這就需要翻譯人員認真仔細核對才行。又如,“魯迅祖居”譯成“魯迅の祖父母の家”,在這里,“祖居”是指周家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并不只包括祖父母。再如,“閨房”譯成“女の子の部屋”,在日語中本來就有“閨房”這個詞,在日本人看來并不需要翻譯成“女子的房間”。
(二)印刷錯誤。印刷人員在印刷時沒有認真做好核對工作,造成日文的詞形、詞義產生了歧義。
(三)思維定勢。很多日本游客在看到景點的日文翻譯時第一直覺就是這不是日本人寫的。其原因是,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十分容易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遣詞造句,從而無法判斷這樣寫出來的日語是否地道。
四、糾正錯誤的有效途徑
(一)提高認識,制定統一細則
隨著紹興市的國際化發展進程的加快,準確、合理、規范地日譯景點中的標志牌文本是當前必須盡快解決的一大問題。因此,政府部門應當制定日文翻譯細則。如果像《漢英公示語詞典》那樣,中日之間也有一部專門針對公示語的規范性字典或詞典,就會避免許多麻煩。
(二)掌握對象國的文化與風俗習慣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進行中日文翻譯時,必須考慮到中日兩國的文化,掌握對象國的文化與習俗,翻譯時才能做到“信、達、雅”。景點介紹標志牌上的相關外文介紹是面向外國游客的第一窗口,如果這些譯名、譯文完全按照中文的習慣,將會給外國游客造成困擾。因此,翻譯人員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日語水平。
五、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紹興魯迅故居內景點介紹標志牌文本的日語翻譯問題。筆者認為,翻譯時應充分考慮中日兩國的文化異同,除直接使用對應的日語漢字外,還應綜合運用增添解釋性文字、適當刪減等翻譯方法。另外,本文研究的語料主要來自個體景點文本,若是建立中日對譯的旅游文本平行語料庫,就有望將量的研究與質的分析結合起來,從而獲得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郭建中.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2]高寧,杜勤.新編漢日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王秀文.日本語言、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4]何燕.試論外宣與旅游翻譯中的改寫[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