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院科技發展

醫院科技發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院科技發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院科技發展

醫院科技發展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繼續醫學教育;可持續發展;綜合性醫院;體會

繼續醫學教育(CME )始于上個世紀20-30 年代的歐美國家,50 年代后得到迅速發展。它是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醫學院校基本教育和學歷教育之后,以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終身性、連續性醫學教育制度,目的是使廣大衛生技術人員能快速了解醫學科學的前沿動態,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培養和造就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1,2]。我院作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醫院,始終秉承“科教興院”的宗旨,把繼續醫學教育作為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對綜合性醫院繼續醫學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一定成效。

1 繼續醫學教育存在問題

目前繼續醫學教育雖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也存在較多問題,如:科類結構往往局限于傳統的學科框架格局上,缺少主動適應和應變能力;項目內容反映科學新進展、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不夠;在教學目標上,對培養創新精神,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質重視不夠,同時也缺乏對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及教學方法、效果的系統評價和研究等。總的來說,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數量上較少,層次偏低,有些項目質量不高。部分衛生技術人員的繼續醫學教育意識淡薄,不清楚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的目的、意義和重要性,只是為了片面追求學分。這些想法或做法極大地阻礙了繼續醫學教育事業健康穩定地發展。

2 我院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

我院作為鹽城市最大的高等醫學院校附屬教學醫院,具備較完善的教學設施,豐富的教師資源,承擔臨床、護理、藥學、檢驗、影像等專業的教學與實習,以及科研任務。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這些優勢,開展了各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49項,涵蓋21個專科門類。平均每年開展80 余次院內學術講座,年均受訓人員12 000 余人次,在院內通過衛星接收上海中山遠程教育的學術講座100余個專題,年均受訓人員9 000 余人次,基本可以滿足全院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需求。初步形成了開放式、交互式、多功能的繼續醫學教育環境。

3 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的幾點體會

3.1 領導重視是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關鍵 醫院黨委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只有擁有高新技術和大量的科技人才我們才能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占有一席之地,繼續醫學教育是提高衛生技術人員服務水平的有效途徑。把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組織上給予有力保證,進行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全方位的投入。做到周期有規劃,年度有計劃,年底有總結。醫院專門成立“繼續醫學教育及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領導小組”作為繼續醫學教育的領導機構,由院長親自擔任組長,使繼續醫學教育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管理軌道。醫院領導還親自抓項目實施、組織安排,在執行繼續教育相關管理規定時,院黨委統一思想,敢于較真斗硬,真正落實了繼續教育不合格就一票否決的制度,為繼續教育的順利實施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3.2 規范化管理是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基本保障

根據我院醫、教、研相結合的特點,先后制定和完善了《 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管理辦法及授予標準》 、《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登記辦法》 、《 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申報及舉辦暫行規定》 、《關于專技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的暫行規定》 等規章制度,參照規章制度不斷規范繼教對象及學分獲取、審核、登記等環節,逐步完善繼教工作的過程管理;同時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保證繼教工作有序開展。醫院將每周二、五下午四點半后為繼續醫學教育專用時間,繼續醫學教育合格作為衛生技術人員考核、技術職務評審、聘任和職業注冊的必要條件,在今年的晉職晉級報名工作中,先后3名同志因學分不足沒能參加職稱評審,切實做到了繼續教育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3.3 與科研緊密結合是繼續醫學教育生命力的源泉 繼續醫學教育既可為科研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又是一種有力推進醫學科研成果轉化、推廣和應用的方式[3],是因為科研工作的本質在于創新。因此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如果與科研工作緊密結合,以科研工作為后盾,就可以不斷地使繼續醫學教育的內容得以更新。即通過各種信息手段密切關注與自己相同或相近的他人的科研工作進展,既可以使繼續醫學教育相關內容更加完整,同時在與他人科研成果的比較中,完成對自己的科研成果再一次檢驗、修補、完善與提高,可以使繼續醫學教育內容更加充實可靠[4]。實踐證明繼續醫學教育與科研工作之間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在學科建設中均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全員參與是搞好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多年來,我們在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始終堅持“全員參與、臨床為主、業余為主、自學為主”的基本要求,把全員繼續醫學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注重加強初級人員規范化培訓,完善住院醫師輪轉制度,并將輪轉完成情況同晉升職務、考研、外出參加學術活動掛鉤,極大地調動了初級人員的學習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加強國內外、院內外各學科間橫向與縱向聯系,堅持外派學習,有計劃地選送科室優秀技術骨干外出進修及出國考察,為醫務人員更新知識、開闊眼界、掌握先進繼續醫學教育技術創造條件。對外出學習人員交任務、定目標,實施全程管理,并支持他們回科后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促進醫院發展的動力,真正做到學有所為,學有所用。堅持開展院內學術交流活動,開展醫院管理、經濟管理、專科進展等專題講座;針對醫療工作中經常涉及的難點問題、衛生部、省衛生廳及市衛生局指定的培訓項目,以全院醫務人員為受訓對象舉辦重點傳染病防治策略、法律、急救等知識的系列講座;使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和臨床醫療工作緊密結合,收到很好的效果。

3.5 全面質量控制是提高繼續教育質量的關鍵 醫院每年約開展180 次左右的繼續教育活動,這給廣大醫護人員較大的選擇空間,也對授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講授者必須選準切入點,及時了解和跟蹤國內外醫學科技的最新動態,不斷進行內容更新,注重授課藝術和效果。與此同時,醫院還根據授課效果有側重、有目的地安排授課教員,以期促進授課質量的穩步提高。

4 探索繼續醫學教育發展新思路

4.1 繼續醫學教育面臨的挑戰 重新認識繼續醫學教育已刻不容緩,傳統的觀點認為,繼續醫學教育是一種教育活動,它運用適當的資料,采取適當的方法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人們往往認為,只要它的信息有價值、講得生動、環境舒適,那就很成功。但實際上它常常對醫療實踐不起作用。新的觀念認為,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應當遵循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它是方便學習的手段。繼續醫學教育應當系統地、有目的地為醫務工作者改進工作提供便利[5]。今后我們將一如既往,加強繼續醫學教育,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為科教興院、科教興醫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4.2 完善軟硬設施環境,搭建現代繼續教育平臺 積極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著手抓好網站建設,不斷提升醫院網絡教學的水平。醫院PACS 、LIS 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電子醫學知識管理平臺及計算機考試系統的啟用為遠程教育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使更多的衛生技術人員能夠就近、方便地參加和學習相關的衛生技術知識。體現了“按需學習”的教育理念,合理解決了工作、學習矛盾,并為學習者提供了極大的選擇空間[6]。但其質量和收效尚需進一步研究,因此,在實踐中,要在強化硬件設施平臺建設的同時,特別注重軟件管理的水平提高,通過系統完善、軟件研發、功能拓展等方面的建設,切實提高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的質量和管理水平。

4.3 重視學分管理 在繼續醫學教育開展上,仍然存在重學分獲得、輕過程學習的現象。醫院要通過激勵引導、懲戒規范等措施,促使衛生技術人員不斷增強學習現代醫學的自覺性。強化繼續教育項目的學分管理,嚴格學分授予,規范學分管理;要加大醫院繼續教育管理規定的執行力度,規范流程管理,增強各類人員參與繼續教育的主動性。

4.4 豐富內容,活躍繼續醫學教育學習氛圍

舉辦繼續醫學教育,必須在內容和方法具有較強的新穎性和吸引力,這樣才能有效地吸引各類人員參與繼續教育[7]。因此,需要我們在項目計劃前,進行深入調查,在內容選擇和編排上,將新的醫學概念和研究成果、臨床實踐與培訓需求有機地緊密結合。

續續醫學教育的開展促進了醫院醫療、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為醫院的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十一五”期間是繼續醫學教育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培養優秀創新人才的重要時期。繼續醫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增強緊迫感、貴任感和使命感,適應衛生事業發展的總目標.進一步提高整體素質,適應醫院衛生事業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郭海濤,陳自強,彭霞,等. 綜合性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的實踐與思考.重慶醫學,2007,36(2):116-118.

[2] 孫慶毅.繼續醫學教育與學習型醫院.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9):553-554.

[3] Robert D Fox .Nancy I Bnnett learning and change :Implicatlons for contlnulng medlcal educatlon.BMJ,2000 , 7 ( 316 ) : 466-468.

[4] 于湘友,韓中華,張敏,等. 再接再勵開創繼續醫學教育新局面. 繼續醫學教育,2006,20(35):18-21.

[5] Hams Asbloern Holm . Quallty issues in continulng medcal education .BMJ , 1998 , 21 ( 316 ) : 621-624.

醫院科技發展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藥劑科;管理

藥劑科是醫院的一個綜合性的職能科室,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醫院藥品的供應并負責調劑、配制制劑、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監督檢查藥品質量,因而工作性質既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術性, 又具有很強的經營管理性。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藥品的管理模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藥劑科必須從單純的藥品供應保障向藥學服務的綜合性多學科方向發展 。本文將對藥劑科在新形勢下的戰略地位及如何加強其管理及自身發展進行簡要論述。

1 新形勢下藥劑科的戰略地位

1.1 藥品管理法賦予了藥劑科重要的職責 《藥品管理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辦法》賦予了藥劑科以下重要職責:①要認真貫徹藥品法規,根據醫院臨床與科研、教學需要購、銷合格藥品、把好質量關;②開發、研制新的制劑,加強制劑室建設;③承擔新藥臨床研究,參加藥品評價;④考察所用藥品的質量、療效積極開展藥檢工作,建立和健全藥品監控和質量檢查制度,防止不合格藥品用于患者,開展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定期向衛生行政部門和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⑤ 嚴格特殊藥品的供應與管理,防止濫用與流失;⑥開展臨床藥學研究,如血藥濃度監測,與醫師合作進行合理用藥探討,推廣用藥個體化,聯合用藥與藥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臨床給藥方案設計等;⑦協助醫師處理藥物中毒急救工作,通過對毒物的分析,加速診斷和合理選用藥物,或為中毒急救提供有關資料和信息;⑧嚴格審核、評估、調配處方,認真執行處方點評制度促進合理用藥等。因此,藥劑科已由生產、供應、調配、管理型逐步擴展到藥學研究、教學訓練、藥品質控、藥品監督、情報信息、合理用藥等多方位管理職能,并成為醫院藥政管理的職能機構。

1.2 醫院的轉型要求藥劑科有新的發展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加上外資以及民營醫院的產生,醫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競爭,并因而正經歷著重大的歷史轉型。作為醫院重要職能部門的藥劑科也必須順應醫院的發展要求,而不斷調整和改善,否則的話,將阻礙醫院的進一步發展。藥劑人員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主動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活動,開展合理用藥咨詢,在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藥學保健服務中,謀求自身發展;藥劑科的服務模式也應轉變為“以人為本的,以為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藥學服務為宗旨”的模式;同時藥劑科還應加強科學管理,轉變觀念,樹立市場意識引入竟爭機制,推行優質、高效、低耗的管理,科主任和全科骨干要向技術經濟管理型過度,以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 加強藥劑科質量管理的建議

如前述,藥劑科在醫院的發展中已經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藥劑科科學規范的管理就顯得尤其的重要,以下將就如何管理好藥劑科提幾點建議。

2.1 重視藥品質量 提供好質量的藥品是藥劑科最基本的職責,因此藥劑科應把對藥品質量的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對藥品質量的把關包括采購、驗收和保管這些過程。醫院在衛生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建立藥品采購監督委員會、藥品遴選專家和藥事委員會,對臨床使用的藥品從集中招標網上,以公開、公平、公正、誠信交易的原則,既要考慮滿足臨床用藥需要,又要考慮到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質優價廉的品種并選擇有實力誠信、證照齊全的經銷商,同時應與經銷商簽訂質量保證協議書,明確經銷商所承擔的法律責任。藥品入庫時,還要對購進的藥品進行質檢驗收,嚴把藥品入庫檢驗關。需檢查藥品的合格證、藥品標簽或說明書、藥品外包裝、批準文號、批號、有效期、注冊商標、外觀等,對沒有批準文號、生產批號、有效期的藥品及質量有疑問的藥品,堅決不入庫。已經入庫的藥品,要加強庫房管理,為藥品提供良好的庫房儲存條件,保證庫房的溫度、濕度、通風性能達標。要配置防潮、防火及冷凍設施,保障各種藥品有與之相適應的儲存環境,以保持質量穩定,保證藥品安全、有效。品和的使用及儲存應符合《品和管理條例》的要求。

2.2 開展藥品的電子化管理 藥品的電子化管理是實現醫院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的必然趨勢,是現代化醫院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與技術支撐環境。實現藥品的電子化管理,可以合理、全面、準確地以藥品編碼體系為基礎,記錄藥品從入庫到出庫到各藥房及各個科室的整個藥品流通中各個環節所發生的事件,隨時提供藥庫的庫存、藥品流向和消耗的全面管理,能根據現有庫存,藥品效期情況,提供采購計劃或應暫停采購的信息。目前的多數藥庫管理系統還能提供全面的藥品會計功能,包括藥品采購申請、藥品出入庫、藥庫盤點、藥品調撥、藥庫藥品進銷存賬管理、藥品報損出庫以及藥品調價預處理、有效期示警等。藥品采用電子化管理,比以往的人工管理效率高很多,因此每個醫院的藥劑科均應加強這方面的建設,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適應醫院發展的需要。

2.3 開展臨床藥學研究 臨床藥學是近年來醫、藥結合的新興學科,它的主要任務是藥師深入臨床與醫師密切合作,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方案設計與實施,協助臨床醫師選藥與合理用藥,維護患者不受或減少與用藥有關的損害,提高臨床藥物治療水平。隨著醫學的進步和醫院的發展,醫院藥劑科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管理藥品的部門,藥劑科還應該引進并培養高素質的藥學人才,開展廣泛的臨床藥學研究,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科學依據。就目前而言,應著重開展的臨床藥學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導致的最大危害就是細菌耐藥性的產生,而新藥開發的速度是遠遠趕不上細菌耐藥性的產生速度,過多的耐藥性細菌產生又會使人們重新面對病原微生物束手無策,傳染性疾病再次會在人類病因譜中名列榜首。因此,藥學人員應監測本院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使用種類、抗生素聯用以及病原體送檢等情況,根據監測的情況分析本醫院抗生素應用是否合理,并及時向臨床醫生通報。②開展血藥濃度監測。合理的給藥方案與給藥劑量是保證臨床治療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用量不足便達不到治療目的,而長期盲目用藥不但會造成藥品浪費而且會造成中毒。尤其是一些神經精神系統方面的藥物,如抗癲癇藥卡馬西平等,安全劑量范圍窄,個體對藥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差別又較大,醫師僅憑經驗以常規劑量用藥難以有效控制癲癇發作,有必要對其進行血藥濃度監測,保證用藥安全、合理、有效。而今后開展血藥濃度監測的藥品范圍也應進一步加大,實現用藥的個體化;③開展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監測。ADR是指合格的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況下出現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現代藥物治療學的發展,不僅要治好疾病,而且要防止可能或潛在的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要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藥,首先必須對某藥可能發生的ADR譜有明確的認識。藥品使用過程中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是臨床藥學的一項重要工作。醫院藥劑科要結合臨床開展臨床藥學研究,協助醫生制定合理給藥方案,力求達到提高療效,降低毒副反應,確保用藥安全有效。《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的實施標志著我國的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開始走向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醫院藥學工作人員應認真貫徹和執行該辦法,并及時上報和分析監測數據。

2.4 重視窗口服務 當今醫院之間面臨的競爭不僅是醫院技術的競爭,也是服務水平和服務特色的競爭。藥劑科作為一個提供窗口服務的科室,應該以患者為中心,提供以人為本的服務。在窗口直接接觸患者的藥劑人員應規范服務語言,講究服務的藝術性,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及語速,要讓患者感到親切柔和及心情舒暢。目前,在廣大人群中已經形成了“大病去醫院,小病去藥房”的局面,為適應這一已形成的形勢,藥劑科應成立咨詢臺,由執業藥師負責接受患者的咨詢,這樣,患者可以直接從藥房購買到一些自己需要的非處方藥,以減少患者掛號、開處方排隊等現象,在方便患者的同時也可以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 結語

伴隨著社會進步,醫藥衛生領域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醫院的藥劑科也必須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和管理一體化的重要職能部門。因此藥劑科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在科學規范管理好藥品的同時,更要開展臨床藥學研究,并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以適應醫院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潘廷玉.計算機網絡在我院藥劑科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06,7(l0):104.106.

2 劉衛衛,王爽,王小虹.我國醫院藥劑科發展方向.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6,12(12):1695.

醫院科技發展范文第3篇

一、總體要求

重點為“五查五看”:一查思想發動情況,看參學率是否有保證;二查學習培訓情況,看學習任務有沒有完成;三查調查研究情況,看調研報告是否真實實在;四查邊學邊改,看是否解決了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具體問題;五查組織領導情況,對沒有完成的或者完成得不夠好的工作進行及時補課。

二、主要內容

(一)看理論學習是否在科學發展實踐中得到了深化,是否促進了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一是查看“兩本書”的學習是否真正到位,學習筆記、心得體會是否按要求完成,參學率是否達到100%。

二是查看破除了哪些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樹立了哪些科學發展新理念,科學發展意識是否得到了明顯增強。

三是查看理論聯系實際、是否促進了醫院工作,是否緊貼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的創建等中心工作,廣大黨員干部對促進醫院科學發展的問題是否形成了共識。

(二)看解決突出問題是否取得了實效。

一是查看分析檢查報告中所列問題是否符合醫院實際,是否真正引起了高度重視,是否正在解決和改進中。

二是查看分析檢查報告是否真正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群眾意愿、符合醫院實際,思路清不清、責任明不明、落實好不好,特別是對限時解決和近期解決的突出問題,要一件一件地看結果、看進展、看群眾滿意不滿意。

三是查看破解影響和制約醫院科學發展的難題是否引起了重視,是否正在落實。

(三)看領導自身建設是否得到了加強,科學管理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具體要求,一是查看科學領導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是否切實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二是查看在加強科室思想建設,科學決策、科室管理等方面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實,取得了哪些實效。三是查看樹立了哪些新的發展理念,建立健全了哪些新制度,取得了哪些新經驗。

三、時間方法步驟

“回頭看”活動從7月11日開始,到7月19日結束。準備開展“五個一”活動:

(一)廣泛征求意見,認真查找存在不足。(7月11日至7月13)日。

通過問卷函調、發放征求意見表、設立征求意見箱和專線電話等方式,著力查找和把握在干部作風、工作效能、服務水平、醫療質量等方面存在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突出問題。廣泛征求意見,確保了征求意見活動的廣泛性、客觀性和真實性。:

(二)組織好一次座談會(7月13日至7月15日)。

邀請各方面群眾代表、服務對象參加。座談會主要通報前段學習實踐活動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三)組織一次檢查(7月15日至16日)。

由院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對支部進行一次抽查。主要檢查規定動作的完成情況、會議記錄情況和文字材料的撰寫情況等,確保了學習調研階段和分析檢查階段取得切實成效。

(四)召開一次專題會議(7月16日至18日)。

通報“回頭看”情況,在總結成績和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醫院科技發展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科教工作 醫院發展 影響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1縣級醫院科教現狀與問題

1.1科教觀念落后

由于縣級醫院往往處在偏遠地區,醫院思想觀念與管理模式相對陳舊,對正確的、科學的科教觀念認識不足,加之醫院的改革性創新性相對匱乏,醫院的科教工作均屬于行政范疇,而是采取行政程序解決。從現在的發展理論來看,這種科教觀念首先是落后的、錯誤的,而基于此基礎實施的科教工作必然會出現更多的困難,也容易導致醫院管理體系的僵化。

1.2科教模式不健全

無論是大醫院還是小醫院,都應該具備完善的基礎醫療設備、各個學科的建設,以及人才隊伍培養的模式與機制,這就要求醫院在科教工作中可以做到平衡全面的發展,防止顧此失彼現象的發生,但是很多醫院都重醫療輕科教,尤其是縣級醫院由于自身經費有限,更不愿意將有限的經費投入到醫院的科教工作之中。因此,我國很多縣級醫院并沒有建立有效的科教模式,從而導致了科研課題無法正常完成,使醫院的科研課題之間缺乏關聯性,甚至更嚴重者,科學研究被低水平重復。由此可見,縣級醫院如何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教模式,促進醫院的科教工作健康發展勢在必行。

1.3科教能力不足

“救死扶傷”作為醫院的根本,而要完成“救死扶傷”的工作就需要不斷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因此,在重視醫療救治工作的過程中,也應該重視如何通過科教工作不斷地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藝術水平。這對于科教工作人員以及醫務工作人員都是一個嚴格的要求,也正因如此,醫院尤其是基層醫院,更應該提升自己的科教能力,但就現在的縣級醫院情況來看,多數縣級醫院都表現出來科研能力不足的現狀,尤其是人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十分突出。

2強化科教工作,促進醫院發展

2.1更新科教^念

醫院的科教工作制度與流程,與其工作效率密切相關。因此,對于基層醫院尤其是縣級醫院,必須改正落后的科教觀念,在工作中不斷改進與完善科教工作制度,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科教工作體系,促使基層醫院科教工作向著規范化與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在建設規范科教制度的同時,科教工作人員更應該及時地吸收先進的科教工作理念,不斷地向三甲醫院學習,為科教工作的每一項決定提供可靠的依據,全面促進醫院科教工作制度的建設與建設后的可持續發展。

2.2健全科教模式

醫院開展科教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斷的推進醫院綜合實力的發展,這就要求醫院不斷地推動學科建設,因此醫院在健全科教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必須要確立監督與獎懲機制相結合的基本發展理念,從而促進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學科建設水平與科研工作能力,強化臨床實踐工作效果,促進醫院科教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應該加強對科教管理模式運行的管理力度,以便不斷積累相關的管理工作經驗,為醫院的后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構建一套完善的科教人才管理機制,通過吸引、培養等多種方式,將高素質、高能力的醫務工作人員吸引到基層醫院,尤其是區域性的縣級醫院,從而全面提高縣級醫院對周圍鄉鎮居民的輻射能力,實現“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 的治療模式,這要是我們未來“醫共體”發展的目標。

2.3提升科教能力

縣醫院科教能力的提升要求必須要改變醫院的人才結構,完善醫院的人才培養機制,還促使醫院可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結構,縣級醫院梯隊結構的人才構成可以根據具體工作人員的年齡、學歷、職稱,以及相關工作經驗進行合理的分配與安排,力求可以將每一位科研與醫務人員的工作潛能發揮到最大,從而全面促進醫院科教能力水平的提升,推動醫院長期穩定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縣級醫院,在醫療市場逐漸開放,醫療市場競爭逐漸增強的基礎上必須要做出的選擇。這些都要求我們加大對我們科教管理的力度,爭取在原創實踐技術開發、綜合素質人才培養、進行重大科學研究以及實踐臨床教學等方面取得具有開創性、突破性的成就,促使醫院能夠向更專業、更全面的方向發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縣級醫院由于長期處于我國醫療體系的保護之下,其科教工作能力相對薄弱,除了一般的醫療幫扶、繼續醫學教育、日常的診療工作以外,根本談不上科研工作。所以,開展該項工作,帶動醫院的發展,讓醫護人員懂得科教興院、懂得常規方法,有目的地進行科教工作,將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必然難以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加大對縣級醫院科教工作的研究力度,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不斷提高我國縣級醫院的科教能力,將科教工作作為醫院發展的加油站,提高醫療質量,讓更多的患者留在縣級醫院,減輕患者對于三甲醫院、省市級上級醫院的壓力,提高縣級醫院在我國醫療體系中發揮的作用,這也是促進醫院能夠更全面、更專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醫院科技發展范文第5篇

轉基因農作物;農作物種子;多元發展

轉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棉花、油菜、玉米四類,主要用于生產動物飼料、煉制植物油、制藥等。其中大豆已被廣泛用于食品生產。1998年,這四種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的99%。其它轉基因作物有煙草、番木瓜、土豆、西紅柿、亞麻、向日葵、香蕉和瓜菜類等。

1.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現狀

中國:1996年,我國開始轉基因抗蟲棉的種植。到2001年,棉花種植面積的30%以上已是轉基因抗蟲棉品種。這期間,轉基因抗蟲棉種子的市場份額常年被美國孟山都公司占據,最高達到90%以上。經過中國農科院等機構的多年努力,如今自主研發的轉基因抗蟲棉已覆蓋國內95%以上的市場份額。

我國對轉基因實施嚴格的標識管理。1996年,農業部頒布《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2001年,國務院頒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1997~2001年底,農業部受理轉基因生物的申請587項,批準環境釋放的有415項,批準商業化生產的有46項,包括6種:轉Bt基因的抗蟲棉,抗黃瓜花葉病毒的番茄,一種晚熟的番茄,抗黃瓜花葉病毒矮牽牛的甜椒,獸用飼料添加劑,微生物農用產品。2009年11月,農業部頒發了兩種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

美國:美國是轉基因作物種植最多的國家,2011年達到6900萬公頃。2005年4月初,美國聯邦政府共批準了10700多件轉基因種植和養殖申請,其中玉米有4968個;大豆843個;土豆747個;棉花724個;西紅柿552個;小麥358個;其余(大麥、水稻、南瓜、木瓜等)2560個。2009年美國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比例,玉米為85%,大豆為91%,棉花為88%。這個比例2011年擴大到88%、94%和90%。

歐盟:由于歐盟成員國眾多,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在一些國家受到反轉基因運動的阻擋。2008年,希臘和匈牙利以MON810轉基因玉米可能破壞環境為由,禁止在兩國種植。歐盟食品安全局隨后對這種玉米進行再次的環境評估,認為希臘和匈牙利的禁令是不合理的。近年來,歐盟對待轉基因的態度已向美國靠近。

1998年,歐盟批準孟山都公司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在歐洲種植申請。如今,該品種在歐洲已廣泛種植。在西班牙,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超過了玉米總種植面積的五分之一。捷克、葡萄牙、波蘭等國也已種植了轉基因玉米。

在歐盟獲得授權的轉基因生物名單中:轉基因玉米有23種、油菜3種、土豆1種、大豆3種、甜菜1種。除了極少數是作飼料或工業用途外,絕大部分都是用于食品。僅2010年,歐盟就有10種轉基因作物拿到了許可。

巴西:2011年,巴西轉基因作物面積比2010年增加了20%,達到3030萬公頃僅次于美國。當年,國內大豆總產量中有83%為轉基因作物,玉米總產量中轉基因比重為65%,棉花為39%。

國際農業生物工程應用技術采辦管理局主席克里夫·詹姆斯表示,巴西轉基因市場快速擴張的一大原因是政府加快了對轉基因作物新品種的審批速度,從6年前的平均耗時40個月縮短至現在的18個月。2010年,巴西國家生物安全技術委員會就批準了6個新的轉基因品種。

印度:在印度種植的90%以上的棉花是轉基因品種,2011年轉基因抗蟲棉花種植面積達到950萬公頃,2010年為940萬公頃。印度棉花研究中心稱,調查顯示,抗蟲棉花在保護作物免遭蟲害侵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殺蟲劑用量從2001年的46%下降到2006年的26%,2009~2010年更下降到21%,農民廣泛擁護抗蟲棉的使用。

日本:2010年,日本從美國進口了1434.3萬噸玉米、234.7萬噸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轉基因品種。但之前的情形是:2006年8月,日本禁止進口美國轉基因大米。這種否定態度曾經影響日本的食品加工業。當時幾乎所有的釀酒商停止使用轉基因產品釀造啤酒;部分豆腐生產企業開始使用非轉基因原料,并標注“沒有使用轉基因大豆”的字樣。

日本政府對轉基因作物實行嚴格管理,早在2001年4月1日,日本農林水產省就正式頒布實施了《轉基因食品標識法》,對轉基因食品如何標識有詳細的說明。比如由轉基因大豆做的豆腐,必須做轉基因標識,但由轉基因作物加工來的醬油、色拉油,就無需標識。

2.轉基因農作物的科學爭議

1993年,第一種轉基因西紅柿獲準在美國市場銷售。世界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連年擴大,1996年為170萬公頃,1998年3000萬公頃,到2002年已擴大到5870萬公頃,2006年突破1億公頃,2007年達到1.143億公頃,2011年達到1.6億公頃。但針對轉基因作物的爭議卻始終不斷,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兩方面問題上。

食品安全爭議。轉基因反對者認為:外源基因及其制造的蛋白質可能對人體有害,產生過敏反應;轉基因食品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微量營養素及抗營養因子的變化,可能會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使其營養結構失衡;轉基因有害性是長期積累的過程,十幾年食用史不足以證明其無害等等。

轉基因支持者的回應:抗蟲基因制造的抗蟲蛋白只對鱗翅目昆蟲有毒,但對人無毒。對于已經發現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蛋白質,可以禁止將其基因作為外源基因。如:1994年1月,美國先鋒公司發現,巴西堅果中的2Salbumin蛋白可能是一種過敏原,于是這種基因轉入大豆的實驗也隨即停止。另外,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可使轉入的基因制造的蛋白質不出現在作物的食用部分。如:我國正在研發的轉基因水稻的抗蟲基因只在莖葉中發揮作用,在種子的胚乳中幾乎不發揮作用。

一些宣稱轉基因食品對實驗動物有害的研究結果,其實驗設計都存在問題。例如1998年,英國科學家阿帕得·普斯泰稱,用轉雪花蓮凝集素基因的馬鈴薯喂食的大鼠體重和器官重量嚴重減輕,免疫系統受到破壞。此后的評審報告指出普斯泰的實驗存在缺陷,且喂食的轉基因馬鈴薯由其本人培養,不可能上市。該實驗不能證明轉基因馬鈴薯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對轉基因安全的指責,同樣適用于傳統選育的品種。常規或雜交育種同樣會把未知基因帶入傳統作物品種中,也會產生具有危害的食品成分。“現在沒危害,不代表將來沒危害”,實際上可以指責一切食品。要證明某種食品未來一定沒有副作用,是不可能的。絕對安全是不存在的。其實,小麥和雜交水稻都存在異感毒化,種子均含有有毒成分,對特殊人群有過敏反應。小麥秸稈浸泡后的浸出液甚至被用于田間雜草防治。

環境安全爭議。轉基因反對者的擔憂:轉基因作物可能本身會成為雜草;轉基因作物的親緣野生種會成為雜草或超級雜草;轉基因作物可能產生新的病毒疾病;轉基因作物對非目標生物會產生危害;轉基因作物會破壞生物多樣性等。

轉基因支持者的回應:轉基因作物是否危害其它無害的非目標野生生物,須通過野外實驗來確定。1999年,美國康奈爾大學洛希等人在實驗室中發現轉基因抗蟲玉米的花粉可以毒死帝王蝶的幼蟲。但其他科學者指出,在野外,帝王蝶幼蟲以馬利筋為食,并不吃玉米花粉,而且玉米花粉大而重,在空氣中擴散不遠,離玉米田稍遠的地方就很少有玉米花粉散落,轉基因玉米花粉在野外毒死帝王蝶是很難發生的。

2001年2月,英國政府環境顧問“英國自然”提交的一份報告,特意描述了1995年就開始在加拿大種植的轉基因油菜的“超級雜草”威脅,稱這種雜草化油菜在加拿大的草原農田里已非常普遍,它抗三種除草劑,很難鏟除,通過傳粉污染同類物種。但這是個極小的概率事件,更何況對它并不是毫無辦法,該雜志有故意夸大之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例真正意義上的“超級雜草”事件得到確認。2001年,一位美國生態學家聲稱在墨西哥的普通玉米品種中發現了一段轉基因玉米的DNA序列,認為這意味著普通玉米遭到了轉基因玉米基因的污染。但經過調查,這一序列實際上為普通玉米所固有,只是被誤判。

只要不在野生近緣種的分布區種植轉基因作物,(例如不在野生稻的分布區種植轉基因水稻),導致野生遺傳資源損失的情況就不會發生。

轉基因作物會使害蟲等產生抗性,降低抗蟲等效果,最終達不到減少農藥使用的目的。但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多種技術手段避免。比如,在抗蟲轉基因作物的田間套種不抗蟲的普通品種,就可以“稀釋”掉害蟲的抗性基因,使具有抗性的害蟲的出現頻率大為減少。此外,抗蟲基因也是在不斷發現之中的,即使一個已有的抗蟲基因完全失效,還可以再轉入其他的抗蟲基因。事實上,傳統選育的抗蟲品種也存在類似問題。

3.科技創新與多元發展

大豆之殤。我國有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大豆資源,本可以在轉基因大豆領域取得先機,但現實是因為始終未開展轉基因大豆的研發,更沒有進行轉基因大豆產業化種植。當美國轉基因大豆以優質(轉基因大豆含油量21%,我國東北大豆18%)、價廉(轉基因大豆比東北大豆便宜20%)的態勢進入中國市場時,我國本土大豆,尤其是東北大豆招架不住,敗下陣來。2009年開始,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數量劇增,當年進口1640萬噸,2010年2000萬噸,2011年2100萬噸。越來越多的榨油廠愿意買美國轉基因大豆,我國本土的大豆市場份額,已被嚴重擠占,我國東北大豆的傳統種植遭受打擊,面積嚴重萎縮。

現實之選。在美國轉基因食品相當普遍,70%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轉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紅柿、木瓜等,都是美國家庭餐桌上的家常便飯。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食品標簽指南,食品標注或不標注“轉基因”由食品公司自愿決定。這種法令的頒布,從某種意義上也反映出美國公眾對待轉基因相對包容的態度。盡管歐盟包括俄羅斯及日本等國,對轉基因一直存疑甚至完全否定,但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近幾年歐盟對轉基因作物的態度有與美國接近的趨勢。

我國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問題的解決,最終是要依靠科技進步來完成,是不可能回到原始的全天然狀態上去。對轉基因需要多一份了解,多一點寬容,給它多一點時間來證明自己的安全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概念是相對于特定人群的高端需求提出的,它的提出,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另外,也同樣面臨食品安全和環境的問題。轉基因技術與傳統技術本是一脈相承,其本質都是通過獲得優良基因進行遺傳改良。而轉基因技術的優勢在于,所轉移的基因不受生物個體間親緣關系的限制,所操作和轉移的是經過明確定義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現可準確預期。美國孟山都公司,正是精確定位了“高產、優質、抗病”基因在我國野生大豆基因序列中的位置,才使其轉基因大豆商品化進展神速,加之“國家”與“公司”雙重利益機制的驅動,美國轉基因大豆幾乎壟斷了國際市場。如今,我國40%以上進口大豆來自美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泊头市| 满洲里市| 潼关县| 田阳县| 洛阳市| 姚安县| 三门县| 紫阳县| 长治县| 沿河| 太仓市| 普格县| 宕昌县| 双流县| 绥德县| 明水县| 金湖县| 岱山县| 尉氏县| 安泽县| 交口县| 泸水县| 安丘市| 界首市| 泗洪县| 集贤县| 古交市| 定边县| 鲁山县| 柏乡县| 和硕县| 波密县| 南部县| 陆河县| 连江县| 拜城县| 习水县| 江永县| 海安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