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法制小報資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復發性翼狀胬肉;角膜緣干細胞;移植
[中圖分類號]R77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1-0046-02
Analysis on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limbal stem cel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pterygium
MAI Wei-hu,CHEN Yun-fei,XING Qiu,HUANG Xiao-bo,ZHENG Yun-yan,ZHANG Man-pi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Haikou, Haikou 570208,Hai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imbal stem cel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pterygium. Methods32 cases (32 eyes) of recurrent pterygium were treated with limbal stem cel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ResultsA follow-up visit taken for a period of 6 months to 2 years showed that no recurrence was found in 31 eyes and all eyes were raised in eyesight and improved in appearance. Only one case out of 32 eyes (3.1%) recurred. Conclusions Limbal stem cel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is a simple and ideal surgical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recurrent pterygium.
Key words:recurrent pterygium;limbal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
翼狀胬肉是眼科一種常見的眼表疾病。除影響美觀外,還引起眼部刺激癥狀,且因胬肉直接長入角膜瞳孔區而導致視力下降,嚴重的復發性翼狀胬肉可引起眼球粘連、眼球運動受限等并發癥[1]。翼狀胬肉小而靜止時一般不需治療,但應盡可能減少風沙、陽光等刺激。胬肉進行性發展,侵及瞳孔區,可以進行手術治療,但有一定的復發率。單純切除術后復發率高30%~70%[2]。近些年來,角膜緣干細胞的研究及在治療眼表疾病中的應用,引起了眼科界的普遍重視,根據干細胞理論設計的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的手術也相繼開展起來。2005~2009年來我院就治患者,32例(32眼)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用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所有32例(32眼)均系2005~2009年在我院就治患者,本32例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38~62歲,平均48.6歲,均為鼻側復發性翼狀胬肉病例。術后復發時間為2月~8年,所有復發性翼狀胬肉侵入角膜組織3mm以上。
1.2手術方法
1.2.1切除病變組織胬肉:術眼表面麻醉后,置入開瞼器,先用2%利多卡因注射于胬肉體部的結膜下浸潤麻醉,在10 倍手術顯微鏡下按常規方法切除翼狀胬肉及結膜下增生組織,在離角鞏緣處清除殘留粘連組織及筋膜,分離粘連部分要注意角膜的厚度及形成的瘢痕,暴露出透明角膜及光滑鞏膜創面,灼燒止血,勿損傷鞏膜或眼外肌。
1.2.2取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片:于術眼上方位近角膜緣處結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0.2ml行浸潤麻醉,按摩結膜使之平整,取角、結膜緣交界處上皮組織,其寬度約2~3mm,長度視翼狀胬肉切除后對角結膜緣創面暴露區范圍而定,一般5~8mm,切除一塊以角膜緣為基底的帶角膜緣上皮層的角結膜皮瓣呈近似長方形。
1.2.3移植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片:剪下的自體角結膜皮瓣平鋪在創面上,角膜緣側與創面的角鞏緣相接,用10-0尼龍線縫合固定角結膜皮瓣于病變區的角鞏膜緣暴露處,縫合深度以角膜或鞏膜厚度的1/3為宜, 共4~5針。其余創面區鞏膜處予以暴露,取材處無需處理。
1.2.4術后處理:術畢,在下方球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2萬U+地塞米松2.5萬U混合液,用眼墊遮蓋術眼,第二天起點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日三次,使用1周,10~14天后拆除角結膜皮瓣縫線。
2結果
觀察32眼復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患者,經過術后6月~2年追蹤、觀察及研究。結果表明:1眼術后復發,復發率為3.1%,大大低于單純行翼狀胬肉切除的復發率(30%~70%)。所有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后角膜透明度和視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細胞移植片愈合穩定,亦未見感染及并發癥,無排拆反應。
3討論
3.1翼狀胬肉是一種向角膜表面生長的結膜相連的纖維血管樣組織,常發生于鼻側的瞼裂區。翼狀胬肉的存在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引起角膜散光導致視力下降,如果胬肉遮蓋軸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力[3]。
3.2 目前翼狀胬肉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切除為主,藥物治療很難奏效。翼狀胬肉切除常會加速成纖維細胞的增生,術后復發率較高達30%~70%。復發是由于角膜表面結膜下殘留的翼狀胬肉組織以及鞏膜表面新生血管侵人角膜、鞏膜創面所致[4]。Shirmer等首次對角膜緣干細胞進行了組織學定位,結果顯示上方及下方的干細胞分布相對較多。干細胞具有細胞更新和組織再生功能,局部受損可影響結膜的轉化而發生異常。角膜緣干細胞是角膜上皮再生的來源和結膜與角膜之間的柵欄與屏障,能阻止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侵入角膜[5]。角膜緣干細胞缺乏或功能下降可使角膜緣屏障功能破壞,致使結膜組織長入和新生血管形成。瞼裂部的角膜緣組織由于長期暴露于日光及風沙中等因素,致局部抗原成分改變而誘發局部變態反應,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白細胞浸潤,阻礙了干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調節,角膜緣屏障功能下降,促使結膜組織和新生血管長入角膜,形成翼狀胬肉[6]。因此翼狀胬肉被認為是一種局限性角膜緣缺陷癥[7]。Shimazaki等研究認為,翼狀胬肉特別是復發性胬肉的治療仍然十分棘手,因為多次手術引起的結膜囊穹窿部狹窄、瞼球粘連、緣部反復的手術騷擾等因素造成治療效果不佳。為了解決胬肉術后復發性的難題,就需要抑制結膜下纖維組織再生和重建角膜緣部的屏障功能,而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對恢復角膜緣的屏障功能幫助很大[5]。
3.3 手術取材均取自患者的患眼上方帶角膜緣干細胞的結膜,實踐證明翼狀胬肉患者患眼上方角膜緣結膜足夠移植的需要,對術眼無損傷,取材處傷口術后恢復良好,是可取的方法。手術操作以在手術顯微鏡下操作為宜。手術取材角膜緣結膜植片時,應盡可能薄只需單層的結膜上皮層(不帶筋膜組織) ,除角膜緣干細胞外,連同部分結膜上皮使取材及移植縫合操作更容易,并未影響手術效果。植片大小要適度,應用10-0 尼龍線間斷縫合應固定在淺層鞏膜上。與植床縫合后不應有張力,縫合的創緣要緊密平整。術中要絕對保證植片的角膜緣側與創面的角鞏緣相接并且上皮面向上。
3.4 采用本術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不但能為病變區角膜緣提供健康的干細胞來源,使角膜恢復正常透明性,還可為病變區的結膜和鞏膜組織提供正常的上皮干細胞,從而阻止異常結膜源性組織增生,防止翼狀胬肉復發。手術取材方便,植片宜成活,因自體移植片不會出現排斥反應。手術簡便、安全,且能有效降低復發率,并恢復良好的生理外觀,是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簡便而理想的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孫秉基,徐錦堂.角膜病的理論基礎與臨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4:435.
[2]Nowell JF.Beta irradiation of pterygiun after excision[J].Br J Ophthalmology,1992,99:841-842.
[3]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2-103.
[4]董仰曾.術中應用絲裂霉素治療翼狀簧肉的臨床觀察,臨床醫學[J].2002,8(22):32.
[5]鄭霄,趙剛平,梁先軍,等.翼狀胬肉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與羊膜移植的比較[J].國際眼科雜志,2005,5(1):193.
[6]Dua Hs,Azuara BA.Limb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ornal stem cell Deficiency[J].Br J Ophthalmol,2000,84:273.
【關鍵詞】 保守療法;功能性子宮出血;米非司酮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指由于卵巢功能失調而引起的子宮出血,是常見婦科疾病,簡稱“功血”。常表現為月經周期失去正常規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陰道流血等。機體內外任何因素影響了丘腦下-垂體-卵巢軸任何部位的調節功能,均可導致月經失調。一般分為無排卵型和排卵型兩大類。無排卵型多見,占功血的大部分,常發生在絕經期或青春期。有排卵功血常發生在生育年齡,周期性出血,縮短月經周期、延長經期、血量多或經前后淋漓出血,常發生在產后、流產后,與內分泌功能未能恢復正常有關[1]。本文通過保守療法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效果滿意,分析并評價了其臨床應用價值,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為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66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隨機的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資料如下:實驗組:一共33例患者,年齡均在26-49周歲,平均年齡35±2.8歲,4個月以內病史者有10例,4-6個月者有11例,在6個月以上者12例;經期血量增多患者14例,月經紊亂患者有10例,經期延長患者9例。對照組:共33例患者,年齡均在24-50歲,患者平均年齡為34±3.1歲,患病4個月以內者有12例,患病4-6月者有12例,患病6個月以上者9例,經期血量增多患者有12例,月經紊亂患者10例,經期延長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經過B超,血常規,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網織細胞計數,肝功和宮腔鏡病理檢查,所有患者排除子宮內膜癌,均無盆腔炎、陰道炎和宮頸炎等婦科疾病,比較發現,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等資料基本一致,無統計學差異,所以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于33例住院患者入院后每晚服米非司酮片12.5mg,若流血量不減,加至每晚25mg,待患者流血量減少至停止后改為4.5mg每天。
1.2.2 實驗組 對33例住院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化瘀止血湯,其主要成分為:川芎5克、白芍10克、仙鶴草30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血見愁20克。
1.3 治療效果評價 顯效:患者在治療期間沒有出血,治療后月經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在治療期間沒有異常出現,治療后出血減少。無效:患者治療后病情沒有改善,出血情況沒有減少甚至增加。
1.4 統計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2 結 果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3.39%,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8.78%,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均變薄,實驗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小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 論
功能性子宮出血是最常見的婦科病之一,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卵巢功能不斷衰退,雌激素分泌水平逐漸降低。宮能性子宮出血是受雌激素控制的,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使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發生幾率增大。排卵受阻卵巢不能產生孕激素,雌激素的產生量也不同,當孕激素的分泌量減少,子宮內膜便會出血,且出血后血管不易恢復,出血量增加,引起功能性子宮出血。
子宮出血量的多少及出血時間的長短與內膜厚度、壞死面積及是否同步生長有關。所以,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必須要考慮到子宮內膜修復等問題。
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后臨床效果的比較,發現通過服用米非司酮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方法有效,實驗組在服用米非司酮的基礎上,加服中藥化瘀止血湯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有效,通過比較發現,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在服用米非司酮基礎上再服用化瘀止血湯治療有效率更高,使子宮內膜厚度減小,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2]。
引起青春期和更年期無排卵型功血的原因不同,青春期功血多是因為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發育不成熟或延遲所致。引起排卵型功血的原因有4種:①黃體功能不足,黃體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黃體過早衰退,導致子宮內膜變化。②子宮內膜脫落不全,子宮內膜過早脫落。③子宮內膜修復延長。因雌激素分泌不足,致子宮內膜不能如期修復再生,延長經期。④排卵期出血。當雌激素分泌恢復時,修復內膜止血[3]。
本次探究通過臨床試驗證明,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治療應以止血、恢復月經周期和促進排卵為原則,調整周期和促進排卵是防止功能性子宮出血復發的關鍵。圍絕經期患者止血后以調整周期、減少經量為原則,激素治療前要配合診斷性刮宮。
綜上所述,化瘀止血湯加上米非司酮對于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效果較好,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同時能調節患者的激素趨于正常水平,子宮內膜厚度變薄,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歐陽曉霞.米非司酮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96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3):59-60.
[關鍵詞] 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阿卡波糖;初發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3(c)-0059-03
Effect of serum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 level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arbose in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GAN Meishe1 ZHOU Fengyan1 ZHENG Cheng2 HE Mingjie3
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Baise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ise 53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Andriat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China; 3.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ti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ise 53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rum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 (SDF-1) level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arbose in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64 cases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from June 2013 to December 2015 i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Baise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50 mg Acarbose, 3 times a day and lasted for 6 months.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SDF-1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median 155.86 pg/mL was used as the cut-off value. The patient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high SDF-1 group (21 cases) and low SDF-1 group (43 cases). The effects of SDF-1 levels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Acarbos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low SDF-1 group was 97.6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igh SDF-1 group (80.95%) (P < 0.05).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lower SDF-1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igh SDF-1 group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creatinine and urea nitrogen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Clinical efficacy of Acarbose is much better in the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low level of SDF-1.
[Key words]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 Acarbose;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Clinical efficacy
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總數已超過1.77億例,其中我國的發病數高居第三位[1-2]。阿卡波糖是一種新型口服降糖藥,具有顯著抑制餐后血糖的作用[3-5]。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SDF-1)是一種新發現的趨化因子,被發現與糖尿病的多種并發癥緊密相關[6]。然而,SDF-1水平是否影響阿卡波糖對初發2型糖尿病的治療效果目前尚不清楚。故本研究擬以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SDF-1水平對初發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診治的64例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41~70歲,平均(53.61±5.83)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制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7],且初次診斷2型糖尿病;②心、肺、肝、腎功能均無明顯異常,糖化血紅蛋白(HbA1c)基線值為7.5%~9.0%;體質指數在20~24 kg/m2;③依從性好,愿意按時服藥及復診;④近8周內血壓控制平穩,飲食、運動較規律,且無影響精神或情緒的重大生活事件發生。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患者或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癥;②伴有嚴重感染,罹患呼吸、消化、循環系統基礎疾病或有精神障礙、神經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治療過程中不參照規定服藥,自行服用其他降糖藥物或調整用藥劑量;⑤治療過程中失訪者;⑥對阿卡波糖使用有禁忌證者。研究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者血清SDF-1水平范圍114.19~324.52 pg/mL,平均(194.54±62.81)pg/mL。以SDF-1測定中位數155.86 pg/mL為分界值,將患者分為高SDF-1組(21例)和低SDF-1組(43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口服阿卡波糖(華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分公司,生產批號132402)50 mg,每日3次;服藥期間每2周檢測一次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每8周測定1次HbA1c的變化量,療程持續6個月。
1.3 療效評估
所有患者臨床總體療效依據HbA1c水平[8]判定,①顯效:HbA1c下降≥1%;②有效:HbA1c下降0.3%~1%;③無效:HbA1c下降
1.4 SDF-1水平檢測
治療前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SDF-1的變化水平,試劑盒購自于上海研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編號P90122 Hu01,檢測過程由專業檢驗人員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完成。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Student-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低SDF-1組總有效率高于高SDF-1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血糖、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較
低SDF-1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顯低于高SDF-1組(P < 0.05);兩組肌酐、尿素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糖、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較(x±s)
3 討論
2型糖尿病在我國是僅次于惡性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死因[9-10]。當前,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磺酰脲類、胰島素增敏劑等藥物進行治療[11-13]。其中,阿卡波糖就是一種新型的α糖苷酶抑制劑,能夠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A1c水平[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阿卡波糖治療后,兩組患者僅5例o效,治療總體有效率達92.18%,與既往報道結論基本一致[16]。同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癥狀,充分提示阿卡波糖對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安全性良好。
SDF-1是一種由骨髓基質細胞釋放的新型細胞趨化因子[17]。目前已有眾多研究顯示,SDF-1可廣泛參與新生血管形成、慢性炎癥和氧化應激等多種病理生理過程[18-19]。而且,研究發現,SDF-1水平還與糖尿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并發癥緊密相關[20-21],提示SDF-1可能參與調節糖尿病的形成和預后。本研究以血清SDF-1的中位數為臨界值,將患者分為高、低SDF-1組,結果顯示,低SDF-1組患者的總體有效率為97.67%,顯著高于高SDF-1組的80.95%,表明SDF-1水平越低,阿卡波糖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越佳。研究結果還發現,阿卡波糖良好的臨床效果并不受年齡、性別、體重指數、是否吸煙和飲酒等因素的影響,提示SDF-1具有指示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的潛在作用。本研究還進一步觀察了不同SDF-1水平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影響,結果顯示,低SDF-1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均明顯低于高SDF-1組,充分證實了阿卡波糖的療效。但研究結果卻發現,SDF-1水平對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無顯著影響,這可能與SDF-1主要作用靶點在腸道而對腎臟功能并無明顯干預效應有關[22]。
C上所述,低水平SDF-1的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阿卡波糖治療的效果更為良好。但由于研究納入的樣本量有限,觀察周期較短,且未考慮其他使用藥物對阿卡波糖療效的影響,故研究結論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亟待后續多中心臨床試驗或基礎研究加以論證。
[參考文獻]
[1] Group IDFGD. Global guideline for type 2 diabetes-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J]. Diabetes Res Clin Pr,2014,104(1):1-52.
[2] Association AD. The prevention or delay of type 2 diabetes [J]. Diabetes Care,2015,38(Suppl 1):742-749.
[3] Yang W,Liu J,Shan Z,et al. Acarbose compared with metformin as initi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an open-label,non-inferiority randomised trial [J]. Lancet Diabetes Endo,2014,2(1):46-55.
[4] 牟敏.阿卡波糖、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類似物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的短期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2):112-114.
[5] 高紅彥.阿卡波糖干預治療糖耐量異常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4):120-122.
[6] Derakhshan R,Arababadi MK,Ahmadi Z,et al. Increased circulating levels of SDF-1(CXCL12)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re correlated to disease state but are unrelated to polymorphism of the SDF-1β gene in the Iranian population [J]. Inflammation,2012,35(3):900-904.
[7] Gabir MM,Hanson RL,Dabelea D,et al. The 1997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riteria for hyperglycemia in the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diabetes [J]. Diabetes Care,2000,23(8):1108-1112.
[8] D′Emden MC,Shaw JE,Jones GR,et al. Use of glycated haemoglobin(HbA1c)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J]. Med J Australi,2015,203(2):89-90.
[9] Xu Y,Wang L,He J,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 [J]. JAMA,2013,310(9):948-959.
[10] Li MZ,Su L,Liang BY,et al. Trends in 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mainland china from 1979 to 2012 [J]. Int J Endo,2013,2013(4):753150.
[11] Asche C,Lafleur J,Conner C. A review of diabetes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and economic outcomes [J]. Clin Ther,2011,33(1):74-109.
[12] Ratner RE,Sathasivam A.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prediabetes [J]. Med Clin N Am,2011,95(2):385-395.
[13] Pratley RE. The early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J]. Am J Med,2013,126(9):2-9.
[14] Wang JS,Huang CN,Hung YJ,et al. Acarbose plus metformin fixed-dose combination outperforms acarbose mono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 [J]. Diabetes Res Clin Pr,2013,102(1):16-24.
[15] Hanefeld M,Schaper F. Acarbose:oral antidiabetes drug with additional cardiovascular benefits [J]. Exp Rev Cardiovasc Ther,2014,6(2):153-163.
[16] Hu R,Li Y,Lv Q,et al. Acarbose monotherapy and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 in eastern and western prediabetes:an ethnicity-specific Meta-analysis [J]. Clin Ther,2015,37(8):1798-1812.
[17] Yousry S,Shahin G,Demerdash DE,et al. SDF-1(CXCL12)polymorphisms in Egyptia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a pilot study [J]. Comp Clin Pathol,2015,24(6):1535-1540.
[18] Cai Y,Li X,Wang YS,et al. Hyperglycemia promotes vasculogenesis in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diabetic mice by stimulating VEGF and SDF-1 expression i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 [J]. Exp Eye Res,2014, 123(4):87-96.
[19] Olekson MA,Faulknor R,Bandekar A,et al. SDF-1 liposomes promote sustained cell proliferation in mouse diabetic wounds [J]. Wound Repair Regen,2015,23(5):711-723.
[20] Fadini GP,Albiero M,Seeger F,et al. Stem cell compartmentalization in diabetes and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reveals the role of DPP-4 in diabetic stem cell mobilopathy [J]. Basic Res Cardiol,2013,108(1):1164.
[21] Zhao Y,Tan Y,Xi S,et al. A novel mechanism by which SDF-1β protects cardiac cells from palmitate-induc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apoptosis via CXCR7 and AMPK/p38 MAPK-mediated interleukin-6 generation [J]. Diabetes,2013,62(7):2545.
[關鍵詞]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胰島素強化;胰島β細胞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a)-0116-03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一種亞型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細胞功能出現障礙引發的疾病[1],多發生于老年人群,其臨床癥狀與2型糖尿病較為相似,但其發病機制明顯不同。臨床治療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多以胰島素強化治療為主,效果顯著[2]。該研究特選取50例老年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和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對比兩種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的臨床療效,以探討胰島素強化方法治療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0年1月―2015年6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隨機選取50例老年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和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分別將其設置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中,男女比值為24:26,年齡分布于61~8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5.17±8.32)歲;觀察組中,男女比值為25:25,年齡分布于62~88歲,平均年齡為(75.21±8.63)歲。兩組就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參照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患者出現糖尿病癥狀;任意時間的血糖超過11.1 mmol/L;空腹血糖值超過7.0 mmol/L。如患者滿足以上3條中的任意2條,即可被確診為糖尿病。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診斷標準[4]:患者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疾病發作時患者年齡>15歲;發病后半年內未出現酮癥;BMI指數不超過23 kg/m2;連續3個月以上的血漿谷氨酸脫羧酶抗體檢測為陽性。
1.3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給予患者門冬氨酸胰島素(商品名:諾和銳;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00124;規格:3 mL:300IU×1支/盒),初始劑量為每天0.5 U/kg,分別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糖尿病分型,在原有的胰島素用量上考慮是否增加使用劑量,每次增加劑量幅度為10%,增加的劑量均勻分配在每天3餐前皮下注射。
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肘靜脈血進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C肽檢測;給予患者75 g葡萄糖溶液口服,2 h后再次采集患者的肘靜脈血,檢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C肽。血糖檢測方法為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方法為高壓液相色譜法,胰島素和C肽均采取放射免疫法檢測。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空腹胰島素(FIns)、餐后2 h胰島素( h Ins)、空腹C肽(CP0)、餐后2 h C肽(CP2)以及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HOMA-β)。HOMA-β=(胰島素水平×空腹血糖值)/22.5×100%,正常人的HOMA-β值為100%,HOMA-β指數越高,說明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越好[5]。
1.5 統計方法
在SPSS 17.0統計學軟件中錄入數據,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為(x±s),進行t檢驗。當P
2 結果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胰島素、餐后2 h胰島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但觀察組患者的胰島素、C肽以及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較之對照組均明顯更低(P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x±s)
注:與治療前相比,*P
3 討論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飲食結構逐漸發生改變,加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屬于1型糖尿病的一種,是一種亞型1型糖尿病,其發病人數在糖尿病的總發病人數中所占比例約為10%~15%。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臨床癥狀與2型糖尿病較為相似,均表現為機體內糖代謝紊亂,且均多發生于老年人群,但二者的發病機制并不相同。2型糖尿病是由于機體對胰島素的抵抗力增高而引發的血糖代謝紊亂,患者的胰島素分泌較為正常[6];而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主要是由于T淋巴免疫細胞功能出現障礙引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胰島素β細胞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進而引發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并累及心臟、腎、血管、神經等多個器官和系統[7],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臨床上應積極研究和探討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目前,臨床治療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以血糖控制、改善胰島素β細胞分泌功能為主,多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胰島素強化治療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的新型治療方法,通過對患者進行全天連續胰島素泵入,從而使患者的血糖能夠有效維持穩定水平[8]。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早期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尚未十分嚴重,早期給予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島素β分泌功能,減輕機體內胰島素β細胞的負擔,延緩胰島素β細胞的損傷進展[9]。該研究為了探討胰島素強化治療對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療效和對胰島素β細胞功能的影響,特對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進行研究的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在治療結束后其血糖水平均得到改善,其胰島素分泌增多,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得到改善;C肽水平能夠反映胰島功能,治療后患者的C肽水平也顯著提高。但在與2型糖尿病患者的指標進行對比時,發現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C肽水平以及胰島β細胞指數均較低,這主要和疾病自身的發病機制有關[10]。
綜上所述,給予老年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 Maioli M, Pes GM, Delitala G, et al. Number of autoantibodies and HLA genotype, more than high titers of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utoantibodies, predict insulin dependence in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of adults[J].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2010,163(4):541-549.
[2] Andersen M K, Hrknen T, Forsblom C, et al. Zinc transporter type 8 autoantibodies (ZnT8A): Prevalence and phenotypic associations in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onset type 1 diabetes[J].Autoimmunity,2013,46(4):251-258.
[3] 龐伯健,常艷華.胰島素強化方法治療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療效及其對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5):4247-4249.
[4] 陳飛,陳月云,劉瑤,等.口服降糖藥對比兩種預混胰島素治療對LADA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影響的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7):523-525.
[5] 閆淑芳,袁慧娟.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LADA的療效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8):42-43,44.
[6] 鄭燕,楊淑芳.甘精胰島素聯合阿卡波糖與門冬胰島素30治療68例LADA的臨床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0,39(23):3244-3245.
[7] 林南生.胰島素強化治療老年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療效及對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3):3609-3611.
[8] Sameer D Salem, Riyadh Saif-Ali, Sekaran Muniandy, et al. Comparison of Adul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R) in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Versus IR in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negative Diabetes[J].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ine, Singapore,2014,43(2):107-112.
[9] 琚楓,符茂雄.胰島素強化治療對老年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島B細胞功能影響研究[J].實用老年醫學,2011, 25(5):420-422,426.
安全工作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校園安全保衛工作,對于切實加強保障國家財產和師生生命安全、確保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正常運轉具有重要的意義。本學年以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我校以上級精神為指導,以確保師生平安為目的,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切實抓好學校創安、普法、防溺水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領導重視,是做好“創安”工作的保證
我校領導歷來重視“創安”工作,把它納入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做到創安工作與學校黨政、事務、教育教學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評比、同總結。切實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治安一票否決權”,成立了以熊大祥校長為組長、楊世胤副校長為副組長、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創安領導小組,形成了“校長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各班設立督查隊、安全員。
二.制度健全,是做好“創安”工作的基礎
制度是搞好工作的保證明。我校因地制宜,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安全保衛制度。建立重大傷亡事故報告、春秋游等大型活動的審批、層層簽定責任狀等制度。而且,我校治安秩序良好,實現了“五個無”。即:無政治案件,無重大刑事案件,無火災事故,無重大交通事故,無重大干擾事件。
三.宣傳到位,是做好“創安”工作的前提。
我們根據各個時期中心工作和上級的有關文件、會議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交通、防溺水、消防、防汛、防震、反恐、防空襲等的宣傳教育活動,逐步增強師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識以及安全防范意識,開創“創安”新局面。具體活動如下:
1.充分利用星期一升旗儀式、星期五假日安全教育、班會和學科教學,組織師生學習新《義務教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各種法律,深刻領會制定和實施這些法律的重要意義,準確理解這些法律。開學初我校開展開學上好第一節安全課活動,各班均能認真貫徹,并上交了教案。
2.積極懸掛安全宣傳橫幅和標語,通過宣傳櫥窗、墻報板報、小報、廣播等形式途徑進行廣泛宣傳,全面掀起創建的。積極組織教師學習文件精神,營造創安的良好氛圍。利用標語、德育專欄、安全教育專欄、黑板報、手抄報,對學生開展防火、遵守交規、防電、防盜、防被拐被騙、防溺水、防意外事故、防傳染病及法制知識宣傳、教育,認真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自感受,接受教育、提高意識、增長知識、形成技能。
3.我校還通俗形象地對學生進行了關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防被盜被拐賣被詐騙、防意外事故、網絡犯罪及與學生聯系緊密的法律法制知識宣傳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講話,增強了我校學生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守法用法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使學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約束、自我保護能力,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
4.每周堅持升國旗和國旗下講話,學校領導和老師經常利用國旗下講話進行安全教育,班主任時常利用星期五假日安全教育、晨會和班隊會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5.及時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重視子女的安全教育。結合安全教育主題和節假日,向家長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并通過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傳遞信息,使家長充分了解我校創安的具體活動,提醒家長們在家里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組織中高年級的學生開展進營業性網吧的危害性的專題討論,揭示其危害性,教育學生不進入網吧、游戲機房、舞廳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場所。
6.加強了教師值日和保安值崗力度,維護校園清潔,保護學生安全。針對學校面臨交通要道的實際,學校配足值日值周教師配合校保安在校門口維持秩序,值日值周教師在送走最后一位學生后方可離開。同時勸阻非法設攤者離開,教育學生不買小攤小店內的不潔食品和飲料,防止食物中毒。只要學校放學時間有變動,學校都及時地通知家長。
7.經常性地進行治安防范檢查和安全隱患排查,即查即治,不留隱患。在貫徹《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內容時擴展學生法律知識。對學生進行防交通安全事故、防火災、防中毒,防煤氣中毒、防盜、防觸電、防敲詐勒索等教育,下發了安全教育的相關資料,出刊了安全的黑板報和小報,各班積極開展了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班隊活動,通過學校向學生宣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8.結合世界各地曾經有過的臺風災害,對學生進行災害前、災害中、災害后的安全教育。
9.做好節假日的安全教育。發放各種關于節假日、雙休日的《致家長的一封信》告誡學生雙休日、“五一”小長假和暑假更應該注意防溺水事故的發生,發動學生互相監督,鼓勵學生舉報學生私自下水游泳的人和事。當查清學生私自下水游泳時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記錄教育情況),及時聯系學生家長協助教育,確保學生安全。
10.進行防火疏散演練、防地震疏散演練、防空防災疏散演練、防汛疏散演練等各種演練活動。結合本校實際,進一步強化我校師生在和平時期的憂患意識,提高廣大師生應對各種應急突發事件的能力,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從容應對各種災情的發生,最大限度的保護廣大師生的人身安全。
通過一學年的創安工作,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還存在許多不足,今后,我們將在上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支持下,不斷改進工作,完善措施,將創安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創建良好的平安環境、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