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熊貓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那里森林茂密,河流喘急,生長著許許多多珍貴的植物,還生活著許許多多的珍稀動物,其中大家經常在動物園看見的大熊貓就生長在這里。
大熊貓是秦嶺最古老的主人。它嘴短、臉圓、體胖,憨態可鞠,長著一副敦厚、溫順的福相,特別招人喜歡。在大熊貓的家族中,其中棕色的和白色的大熊貓是最為珍稀的。
秦嶺是大熊貓最古老的家園。這里還有富貴的金絲猴、高雅的朱?和兇猛的羚牛。它們和大熊貓和睦相處,共享家園的溫馨、浪漫和歡樂。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人類對秦嶺進行了墾荒和砍伐,大片大片的樹木被砍掉了。森林從此就不如以前那樣茂密,大熊貓活動的地盤也越來越小了。
大熊貓的家,從此變成了破碎的“孤島”。大熊貓和它的親戚朋友們失散了。它們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它們需要我們人類的呵護和幫助。
為了保護大熊貓,最近幾年,我們陜西省開展了“建綠色走廊,還大熊貓一個綠色家園”活動。從此,人們停止了對秦嶺的墾荒和砍伐,進行退耕還林、種樹種草,努力為大熊貓再造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大熊貓有了家,就可以在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串親戚、交朋友,還可以找到更多的親人。
為了把大熊貓的故事告訴更多的小朋友,我們最近還參加了“秦嶺——大熊貓家園的故事”少兒繪畫大獎賽活動。我要用自己的畫筆,展開豐富的想象,為可愛的大熊貓設計和建造一個溫暖幸福的家。
在馬邊彝族自治縣境內,有在世界生物學界因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而聞名遐邇的四川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地處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西鄰美姑,南接雷波,總面積3016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2%,是1978年和九寨溝同時經國務院批準的以保護大熊貓及其生態環境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有大熊貓,并且主要分布在四川、陜西、甘肅三個省。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34年來,管理部門和一大批管護人員,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使國寶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受到亞洲及世界生物學界專家學者們的親睞,美國、日本、加拿大、比利時等外國生物學家多次到大風頂考察,中科院動物所、植物所,北大、清化、川大、西華師大等國內知名研究機構都經常安排馬邊大風頂的研究項目,并且出了很多成果,培養了一批專家。
可是,守護著這么一塊瑰麗的寶地,我們馬邊很多人都不了解這方面的情況,我們的學生就更不了解了,就更不用說參與保護了。
為了充分利用好這一珍貴的環保教育基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我們決定于2012年3月啟動開展“走進大風頂”系列活動。
活動目的:開展“走進大風頂”系列活動,是為了充分利用保護區科教資源,培養學生環保意識;通過對大風頂保護區的探究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操;通過參與保護大熊貓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增長見識,增加才干。通過參加活動的學生來影響他們身邊的人,從而喚起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本學年度開展的主題是“走進大風頂,情牽大熊貓”,通過參與認識大熊貓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對大風頂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活動準備:
1、制訂了本學期“走進大風頂,情牽大熊貓”科技實踐活動方案。確定活動開展的時間:2012年3月1日-2012年8月31日,活動參與對象:民建小學五年級三班65名學生。
2、召開學生動員大會。在民建小學多功能教室,通過課件,雷正慧老師向孩子們介紹了大風頂這座自然寶庫的概況,講明了開展此次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學生李根寶帶來的MTV《大風頂之戀》,大風頂那秀麗神奇的風光,更是將孩子們想走進大風頂的激情推向。
3、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上網查閱、圖書室借閱、調查訪問等形式,收集了許多大風頂和熊貓的相關資料,對熊貓的外形、吃、住、繁殖、生長、分布等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
4、學生自愿組合,成立活動小組,選舉組長,為自己的小組取名。如“黑白中隊”、“功夫熊貓隊”、“箭竹中隊”、“熊貓隊”、“走進熊貓生活隊”、“熊貓家族隊”、“歡迎你熊貓隊”、“黑眼圈隊”、“霹靂熊娃隊”、“QQ熊貓隊”、“四眼小隊”……
活動重難點分析:此主題實踐活動周期為三年(2012.3-2015.2),該系列活動主要體現三個層次:走近大風頂(初步了解,調動學生參與保護的熱情)——認識大風頂(加深了解,激發學生參與保護的意識)——走進大風頂(深入了解,激發學生自覺的環保意識)。本次活動是系列活動的第一階段“走近大風頂”,旨在使學生初步了解家鄉的大風頂,調動學生參與保護的熱情。
1、活動主題的確定基于學生所處的區域特點,基于學生實際生活的需求,完全脫離了教材,需要在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開展活動。
2、從學生的安全考慮,學生外出活動受限制,容易導致活動流于形式;
4、活動的開展涉及多部門,需要組織者協調。
活動過程:1、舉辦“大風頂的熊貓”小小故事會。
在學生個人收集資料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專題資料的收集,各小組分工合作,主要對“美名遠揚的馬邊大熊貓”、“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的熊貓棲息地”、“默默無聞的熊貓管護員”等方面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和再創作,在班級開展了“大風頂的熊貓”小小故事會。
在“大風頂的熊貓”小小故事會上,小組隊員分工合作,或主持,或旁白,或負責音樂,或表演。“四只眼”小組已經不是在講熊貓的故事了,他們把熊貓“蘇蘇”在我縣蘇壩鄉被發現救治的經過表演得惟妙惟肖,肖健同學在扮演村民甲,他特別逗,是用馬邊話表演的:“快來看哦,這是啥兒哦?”“我曉得了,這是熊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弄不得的,弄了要犯法。”“快點快點,我去喊鄉干部來哈”,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熊貓家族隊”表演了一個人想販賣熊貓,結果被繩之以法的故事。他們創作了劇本《熊貓》。
《熊貓》劇本:
時間:有一天地點:小山區
人物:熊貓悠悠、熊貓豆豆、熊貓販賣分子鮑力、熊貓販賣分子阿呆、女警察李云李警官、女警察方梓方警官角色分配:熊貓悠悠(吳君燦)、熊貓豆豆(蔣欣宇)、熊貓販賣分子鮑力(宋佳韻)、熊貓販賣分子阿呆(尹杭)、女警察李云李警官(宋瑤)、女警察方梓方警官(康加樂)、旁白彭銳涵。
道具:竹子(真)、灌木叢(假)、灰色望遠鏡(單邊,假)、預防針(假)、小溪(假)、麻袋(真)、木棍(真)(在一個偏遠的小山區,這里陽光明媚,百花盛開,鳥兒的歌聲婉轉動聽。在這個美如畫卷的小山區里,有兩只可愛的小熊貓。)
……
(最后,兩個犯罪分子被繩之以法,豆豆有回到了小山區。這里,就是大風頂自然保護區。)
“熊貓隊”講述了一只熊貓因為食物源減少經歷的種種歷險。
“黑白中隊”還朗誦了自己創作的小詩《大熊貓》:
有個小動物啊,黑眼睛白身體。有著兩只小耳朵,還有一個大肚子。家住馬邊大風頂,馬邊人民愛他們,他們也愛全人民,保護動物靠大家。愛護環境也重要!因為熊貓臨滅絕,所以一起保護他。你們猜猜他是誰,他是國寶大熊貓!
“大風頂的熊貓”小小故事會還邀請了三年級小同學參與,小同學們不但領略了大同學們的風采,還知道了許多大風頂保護區的情況,增加了許多環保知識。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了解、思考,已經對大風頂自然保護區的基本情況有了進一步了解、對大風頂自然保護區熊貓有了更感性的認識,也開始了對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大熊貓的理性思考,增長了孩子們的環保知識,喚起了孩子們參與家鄉環保工作的意識,培養了孩子們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操。
2、開展“大風頂的熊貓”故事宣講活動。
在班級故事會基礎上,推薦了優秀小組和故事員到學校紅領巾廣播站和低年級班級播講,小組隊員回家宣講,擴大活動影響,喚起大家對大風頂熊貓的關注,對大風頂的關注。
3、組織“我是小記者”赴大風頂管理局采訪活動。
①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采訪提綱,準備到大風頂管理局參觀訪問。先各小組討論擬訂本小組要想采訪的問題,然后各小組長碰頭討論,剔除重復的問題,確定本小組采訪的中心問題,分頭做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②2012年6月18日下午,民建小學教科室主任雷正慧和大隊輔導員劉穎老師帶領65名師生來到大風頂管理局開展活動。
大熊貓保護工作,田致祥干了一輩子。“我算過,我做這份工作37年,到退休領了52000元工資。”他說,從28歲起,他的命運就和大熊貓擰在了一起。
1963年,四川在汶川縣臥龍鄉關門溝林區成立臥龍自然保護區,1960年被分配到汶川縣林業局的田致祥,成為這個自然區的第一人。當時,田致祥背著鋪蓋卷一步步走進保護區時,2萬公頃的深山老林,只有他和另外一位當地村民來負責管理。
最詳細的一條就是不打熊貓
“你不曉得有多臟!”剛走進深山的田致祥一時無法適應。幾十個人的通鋪,七八十斤的被子,“翻身都要喊一二三”,而且還是男女同鋪。
由于出身不好,田致祥依然愿意留在保護區。
那時,田致祥并不懂得如何去保護熊貓。而熊貓作為“外交大使”的特殊作用,已經有所體現。1961年,大熊貓“熙熙”被英國倫敦動物園借展,萬人爭睹,直接導致世界自然基金會將大熊貓動人的形象作為該組織的標志。
但對于田致祥來說,保護區的工作就是打界樁,寫標語。每年900元的辦公經費,大都用于購買文具紙張。“并沒有什么具體的規定,最詳細的一條就是不打熊貓。”
1973年,田致祥執筆的一封密信,改變了整個臥龍自然保護區。
1961年,仿照蘇聯模式,四川省批準成立臥龍關森林工業局,開林伐木,而這與汶川縣林業局產生了矛盾。
1973年,田致祥被當時的汶川縣革委會主任叫去,寫出了一封發給中央的告狀信。信中說森工局毀林導致100多只大熊貓被攆跑。
不久,中央工作組即來人調查。田致祥領著他們四處尋找證據,終于在梯子溝發現一片倒塌的竹子,他一口咬定這就是熊貓的窩,而熊貓已經被趕走。“后來我們才知道,那可能是野豬窩,因為熊貓根本不打窩,但當時大家都不懂。”
森工局自然不甘心,“他們坐在辦公室里面好幾天,結果畫出了一張圖。”田致祥說,按照這張圖,方圓十幾萬公頃的深山老林里到處都是熊貓的蹤跡。
最終結果卻出人意料。1975年,國務院將四川汶川縣臥龍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由2萬公頃擴大到20萬公頃,交由四川省直接管理,森工局也被挪到了松潘縣。
田致祥順理成章留在了擴大后的臥龍自然保護區。
熊貓貝貝之死
1980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的到來,在臥龍自然保護區掀起了一場風波。他們是數十年來第一批來到熊貓國度的外國人。
喬治?夏勒是這批外國專家的代表。后來,他寫出了《最后的熊貓》一書,對考察大熊貓的歷程做了詳細描述,對中國的保護工作多有不滿。
田致祥是陪伴這些外國專家的中國代表。此后,在海拔2500多米的大熊貓野外觀察哨“五一棚”,田致祥待了8年。
在田致祥看來,中方代表與西方專家的矛盾,主要在要不要喂養大熊貓這一問題上。熊貓貝貝的故事成為矛盾的典型。
1984年,熊貓貝貝經常到“五一棚”覓食,中國隊員們習慣性地喂養起來,這遭到了外國專家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即便是熊貓餓死在野外,也不應該喂養他們。”田致祥說。
那時,臥龍自然保護區剛剛來了一批大學生,大學生們認為,對大熊貓進行野外觀察非常不便,通過喂養來觀察,沒有什么不對。
而在喬治?夏勒的敘述中,這些大學生的到來簡直就是場災難――貝貝被他們訓練成以攻擊為方法索討食物,他們花在喂養貝貝上的時間比工作還多,而觀察棚則被貝貝占領,無法使用。
外國專家與這些大學生的矛盾,引來了中央工作組。中央工作組處理了一些人,指示“一切以外國專家為主”。
遵照外國專家的意見,“五一棚”不再給貝貝食物,并且對貝貝進行驅趕,“每次都要抬到幾十公里以外。”田致祥說,外國專家希望這樣能使它重新在老家做一頭野生熊貓。
1985年4月18日,貝貝在距“五一棚”不遠處死亡,死因結論是:成年熊貓,可能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死亡時消瘦現象已非常嚴重。無法確定有其他致死原因。
田致祥至今仍覺得,不應該不管貝貝。但他并不反對外國專家的意見,“他們有他們的方法,可能也對。”
竹子開花造成熊貓瀕危是個誤解
“竹子開花噦喂,躺在媽媽的懷里數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首歌。這是上世紀80年代為了拯救瀕臨滅絕的國寶熊貓而作的。當時,不僅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曾掀起“拯救大熊貓”的熱潮。
從1982年開始,賴炳輝擔任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1983年,剛剛分到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大學生首次發現箭竹開花,逐級上報,引起了特別的重視。“當時的四川省委書記帶著所有的地委書記來臥龍考察,省長也帶著所有的行署專員來到臥龍。”賴炳輝說。
隨后,場面越來越大,香港知名富商、歌唱家,都來臥龍進行捐助。美日英德等國家都有人到臥龍。再加上世界幾大通訊社的報道,臥龍的名氣越來越大。
這種密集宣傳的力度成效顯著,全世界都在為大熊貓挨餓而紛紛解囊。1984年,聯合國糧食組織啟動了快速行動項目,無償支援88.7萬美元,大部分都用于修路和造林。
但實情似乎并沒有那么嚴重。據當時參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項目的熊貓研究專家潘文石實地考察和分析,海拔2600米以上的冷箭竹還有20%沒有開花,2600米以下的拐棍竹則沒有開花,熊貓每年連吃帶毀只消耗箭竹的2%,怎么會導致熊貓餓死?說竹子大面積開花造成熊貓瀕危,是一個誤解。
喬治?夏勒在其《最后的熊貓》一書中也闡述了相同的觀點――找不到挨餓的熊貓。
不過,“誤解”也讓更多的人關注大熊貓的生存狀況。到了90年代,更多保護大熊貓棲息地的措施開始生效。
“國禮”時代結束
現在野生熊貓還有多少?沒有人能說清楚。1974年,林業部和四川省政府曾經組成調查隊,對臥龍自然保護區的熊貓數量進行過普查,對外公布的數字是140只。
“那個時候,你走100米就能看到熊貓的糞便,就有熊貓的痕跡。”田致祥說,現在,這種痕跡越來越少,甚至走一天都發現不了。而人工繁育大熊貓的“野放”狀況極為不理想,“野放了幾只都死了”。
“熊貓的命運與國家的外交契合很深。但對熊貓的保護,很多人卻是什么都不懂。”原臥龍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周守德說。那時,只有對單一物種的保護,沒有整個生態系統保護的概念。直到1983年之后,隨著科學家的介入,對大熊貓的保護才步入正軌。
記得在電視上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站在蔚藍的海邊。大海一望無際,孩子們在它面前顯得是那么渺校然而孩子們卻認真的拿出一包包紙巾,天真的想把海水吸干。因為在海的那邊,是臺灣。這則廣告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讓我心里久久難以平靜。使我突然想起如今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大陸向臺灣贈送大熊貓”活動。
如今,熊貓寶寶16號和19號已經準備送往臺灣。我相信,在它們踏上征程的那一剎那,它們定在心中立下誓言:要讓世界更和平。它們將滿載大陸人民的希望與熱情,在臺灣人民的期待中飛過一望無際的海水,飛向那個期盼已久的美麗家園。它們將再一次向世界訴說母子之間的深厚情誼,再一次證明無論分離多遠終究相逢的誓言。
記得第一次知道大熊貓是在電視中。那時,當稚氣未脫的我看到電視上那個戴著黑眼鏡,身著黑白配式的禮服,胖乎乎的家伙時,不免因它的樣子吃了一驚。后來,聽媽媽說,這家伙叫大熊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以后的日子里,每當我從電視中,雜志上看到它的身影,聽到它的消息,就一直懷著好奇的心情去一點點接近它,了解它,探究它。在我心中,大熊貓總是給我一種特殊的感覺,不帶有任何污穢,溫文爾雅,憨態可掬,向世界播撒著無限的愛。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夠親眼見到大熊貓。
直到有一次,因為參加比賽的關系,我在媽媽陪伴下來到了四川。由于組委會的安排,我們有一下午的休息時間。因此,我興高采烈的拉著媽媽去了四川臥龍大熊貓保護區。因為我希望在那里,可以見到大熊貓。當我第一眼看到活生生的大熊貓出現在我眼前,就被它那可愛的樣子深深的吸引住了。從那一刻起我就感覺到,在我面前的這個可愛的生靈將成為聯系兩岸同胞的紐帶,在和平的史冊上留下光輝的一筆。
我在電腦上還瀏覽到一個關于大熊貓的故事,我感動極了。講的是在深夜,一只饑腸轆轆的大熊貓向人類救援。這時,人們并沒有把它趕走,而是拿出豐盛的食物來招待它。在它吃飽喝足之后,默默地看著它挪動著那笨拙而可愛的身軀在視線中一點點模糊,不見。這使我不禁想到:對于這個可愛的生靈,對于這個大自然中的一員,人們用善良的心接受了它們,并用心去愛著它們。
jī xuě dì zhì yán shí páo ɡēn
táo zǒu zhōnɡ shí cōnɡ mínɡ jì xù
jià qián ɡuānɡ huá bō li pò suì
shuǐ tǒnɡ ɡē bo jué dìnɡ xī shǎo
二、 讀一讀,連一連。( 6 分)
cán kuì bō hén hé ǎi kǎo yā dào qiàn nónɡ mò
烤鴨 道歉 波痕 濃墨 慚愧 和藹
三、 組成詞語( 18 )分
拱( ) 紅( ) 驕( )
哄( ) 虹( ) 橋( )
陳( ) 嶺( ) 兄( )
陣( ) 鈴( ) 呆( )
報( ) ( ) ( )
評( ) ( ) ( )
四、 照樣子寫詞語。(5分)
大大大小小 高 慌
許 明 冷
五、 填上合適的詞。(9分)
一( )詩 一( )隊員 一( )云
一( )燈 一( )厚書 一( )水
一( )紙 一( )樹葉 一( )刀
六、 照樣子,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組詞語(12)
例:口喝(喝水)鳴(鳴叫)
刂 ( ) ( ) 宀 ( ) ( )扌 ( ) ( ) 蟲 ( ) ( )
七、 照樣子寫句子用上帶點的詞語(6分)
1.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2.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雨越下越大了。
八、 照樣子寫句子。(8分)
例: 小朋友在花園里做操。
(可愛的)小朋友在(漂亮的)花園里做操 。
1. 同學們排著隊伍出發了。
2.河水里有石子。
九、 看圖寫幾句連續的話 (5分)
什么時間?誰在哪兒干什么?結果怎樣?
十、 按課文內容填空(4)分
望廬山瀑布
日 照 ( )( ) 生 紫 煙,
遙 看 瀑布( )( )( )。
( )( )直下( )( )( ),
疑是( )( )( )( )( )。
十一、 閱讀短文,并回答問題。(16分)
小兔伯尼
有只小兔,名字叫伯尼,長得又聰明又可愛。狠心的狼一心想害死它。
狼讓狐貍來幫忙,說:“你去把小兔騙來。”狐貍找到小兔,一本正經地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狼死了,它再也不會害你了。”
小兔不相信,就走到狼那里,從窗口望去,只見狼躺在床上,眼睛和嘴巴緊閉著,真像死了一樣。
小兔想了想,故意把頭伸進窗口,自言自語地說:“狐貍說狼死了,我看它沒有死,死狼的嘴巴總是張著的。”狼聽見了,馬上把嘴張開來。
小兔知道狼在裝死,就大聲喊道:“牛伯伯,馬叔叔,山羊哥哥,松鼠姐姐,大家快來呀!”狼聽見了,嚇得從床上跳下來,逃跑了。
問題探究:
1 這只小兔的名字叫
2 選擇正確的答案,在括號里畫√。
① 這個故事主要說
狼十分兇狠。()
狐貍會騙人。()
小兔很聰明。()
② 狼嚇得逃了,是因為害怕()
小兔()
馬叔叔()
大伙()
3 小兔是怎樣知道狼在裝死的?
人見人愛的大熊貓
在所有的動物中,大熊貓是最招人喜愛的了。它長著兩個黑眼圈,好像戴著一副墨鏡;走起路來四平八穩,還真有點紳(shēn)士風度呢。
大熊貓是一百多年以前就出現的古老動物,一直存活到現在,所以被人們稱為“活化石”。現在世界上大熊貓的數量已經很少了,而且只生活在我國的四川、陜西和甘肅等地,是我國第一類保護動物,也是世界珍稀動物。
1 大熊貓是( )以前就出現的古老動物,被人們稱為(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