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梨花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爸,我回來了。”隨著我的聲音,我走進了家門。我看見爸爸一個人在那里搬東西,我上去幫忙,而爸爸卻不讓我幫,催促著我去屋寫作業,我拗不過他,只好回屋寫作業了。我在屋中看著在外面忙碌的父親,心中有種想哭的感覺。我轉過身去,看見屋后面那顆梨花樹開滿了花。梨花又開了,這是我不得不想起過去的種種。
那是,我們一家三口人快樂的生活在一個小山村里,盡管生活不富裕但是我們非常快樂,每天都有說有笑。父母也都很疼我。我還清楚的記得,那年,我剛四歲,母親帶我去城鎮趕集,當時的我對什么都很新鮮,左看看右瞧瞧,十分高興。我們很快買完了需要的東西,高高興興的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一個和我一樣大小的孩子高興的吃著手里的“大棉花”,我也很想吃,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吃那個,我想吃。”可是,當時那個地方看不見一個賣那種“大棉花”的人。我被媽媽帶回家了,但是我卻在一直哭鬧。到了晚上,媽媽端著一碗糖水來給我喝,說:“兒子,這就是那個“大棉花”的味道。”我高興極了,一口氣喝下去,那是甜甜的味道,我心中也出現了一種甜甜的滋味,我當時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現在我知道了,那是親情的滋味。
可是,這一切被一個無情的事實打破了。那天,我被帶到了一個大房子里,看見很多人,媽媽躺在一張床上,我快步的跑向媽媽,我看看媽媽笑了。媽媽笑著對我說:“兒子,媽媽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你要乖乖的,要好好學習,照顧好爸爸,不要讓爸爸他辛苦,要聽爸爸的話。”我看見媽媽眼中有淚花。我說:“媽媽,你怎么哭啦,你要去哪里?什么時候回來啊?怎么不帶上我啊。”媽媽說:“我要去很遠的地方,不能帶你去,嗯……,等到咱們家后面那棵梨花樹開花的時候我就回來了。”我高興地說:“媽媽,我等你,那你快點回來哦,我還要吃“大棉花。”我被帶出去了。最后,我和爸爸回家了,媽媽沒回來。梨花樹開花了,我問爸爸:“媽媽怎么還不回來。”爸爸沒有說話,只是拿著臉盆出去啦。我依然坐在樹下等,我等了很多年。媽媽,你知道嗎?我想你,我真想你。每天我在夢中都會夢到你對我笑,可是,醒來什么都沒有了。漸漸的長大,我也明白了很多事,媽媽不會回來了。但是,在梨花開的時候,我依然在樹下等,這算是我心靈上的寄托吧!
又是那年梨花開,媽媽沒有離開我。我清楚地記的那“大棉花”的味道。那是媽媽的味道,那是親情的味道。
莘縣一中高一:白洪博
2、“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如下: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
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濕了羅幕,穿上狐裘不感覺到溫暖,織錦做成的被子也覺得單薄。
連將軍和都護都拉不開弓,都覺得鐵衣太寒冷,難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云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
在軍中主帥所居的營帳里擺設酒宴,給回去的客人餞行,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
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
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
“爸,我回來了。”隨著我的聲音,我走進了家門。我看見爸爸一個人在那里搬東西,我上去幫忙,而爸爸卻不讓我幫,催促著我去屋寫作業,我拗不過他,只好回屋寫作業了。我在屋中看著在外面忙碌的父親,心中有種想哭的感覺。我轉過身去,看見屋后面那顆梨花樹開滿了花。梨花又開了,這是我不得不想起過去的種種。
那是,我們一家三口人快樂的生活在一個小山村里,盡管生活不富裕但是我們非常快樂,每天都有說有笑。父母也都很疼我。我還清楚的記得,那年,我剛四歲,母親帶我去城鎮趕集,當時的我對什么都很新鮮,左看看右瞧瞧,十分高興。我們很快買完了需要的東西,高高興興的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一個和我一樣大小的孩子高興的吃著手里的“大棉花”,我也很想吃,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吃那個,我想吃。”可是,當時那個地方看不見一個賣那種“大棉花”的人。我被媽媽帶回家了,但是我卻在一直哭鬧。到了晚上,媽媽端著一碗糖水來給我喝,說:“兒子,這就是那個“大棉花”的味道。”我高興極了,一口氣喝下去,那是甜甜的味道,我心中也出現了一種甜甜的滋味,我當時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現在我知道了,那是親情的滋味。
可是,這一切被一個無情的事實打破了。那天,我被帶到了一個大房子里,看見很多人,媽媽躺在一張床上,我快步的跑向媽媽,我看看媽媽笑了。媽媽笑著對我說:“兒子,媽媽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你要乖乖的,要好好學習,照顧好爸爸,不要讓爸爸他辛苦,要聽爸爸的話。”我看見媽媽眼中有淚花。我說:“媽媽,你怎么哭啦,你要去哪里?什么時候回來啊?怎么不帶上我啊。”媽媽說:“我要去很遠的地方,不能帶你去,嗯……,等到咱們家后面那棵梨花樹開花的時候我就回來了。”我高興地說:“媽媽,我等你,那你快點回來哦,我還要吃“大棉花。”我被帶出去了。最后,我和爸爸回家了,媽媽沒回來。梨花樹開花了,我問爸爸:“媽媽怎么還不回來。”爸爸沒有說話,只是拿著臉盆出去啦。我依然坐在樹下等,我等了很多年。媽媽,你知道嗎?我想你,我真想你。每天我在夢中都會夢到你對我笑,可是,醒來什么都沒有了。漸漸的長大,我也明白了很多事,媽媽不會回來了。但是,在梨花開的時候,我依然在樹下等,這算是我心靈上的寄托吧!
又是那年梨花開,媽媽沒有離開我。我清楚地記的那“大棉花”的味道。那是媽媽的味道,那是親情的味道。
莘縣一中高一:白洪博
2015年4-6月――迷茫期
記得首次接觸“課程游戲化”是2015年3月份,健康幼兒園邀我園合作申報共建園,說實話當時不明白課程游戲化的意思,心理一點底氣都沒有就委婉拒絕了。后來在5月份按市局要求加入課程游戲化群,看到一些立體的活動,其中影響最大的要屬安吉游戲,以及來自于方方面面人士觀安吉游戲后的感受,還有來自項目園的圖片。許多幼兒園去安吉參觀學習,回來后仿制了安吉梯子、添置輪胎。此時我們心中蒙上一層霧團:課程游戲化就是指戶外冒險游戲嗎?實施課程游戲化就是要有梯子、輪胎嗎?由于辦園條件我們添置不起梯子、買不起輪胎,是不是就不能開展課程游戲化呢?
2015年7-12月――學習期
一晃就到了暑期,課程游戲化群里熱火朝天。我們就動員老師們加群學習,安心面對。感悟到課程游戲化傳輸的是一種理念,是去小學化的手段,深入推進游戲的方式,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相輔相成。細細研讀虞永平教授的關于課程游戲化的文章,我們認識到課程游戲化是要讓幼兒一日活動充滿游戲精神,那也絕不是添幾個梯子、制幾組花樣輪胎那樣簡單。在暑假中,我將游戲化群中相關理論學習的內容全部下載打包,發到我們幼兒園的交流群中,要求大家自行下載學習,并布置本學期讀書筆記全部圍繞“課程游戲化”來寫。
結合專家搭建的六個實施支架,本學期開學來的第一周業務學習,就帶領老師們學習六個支架,并商討如何與市局資源評比、開發區活動、我園的特色展示巧妙結合,落實課程游戲化精神。
2015年9-12月――實踐期
一晃就到了9月,開學了,我們就圍繞六個支架定期開展實踐研討,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結合平時的教學,開展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集體教學活動的研討。
集體教學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結合農村家長的心理特點,我們每天安排了兩節集體教學活動。為了實現自主游戲,我們的集體活動和游戲時間也在實踐中不斷地調整。9月15日上午安排一節集體活動和室內區域游戲,下午安排一節集體活動和戶外游戲,發現下午的時間短,戶外游戲時間得不到保證,而且剛午睡起來后的孩子精神不飽滿,集體教學活動質量不高。國慶節后就調整為上午兩節集體活動,下午為室內區域游戲和戶外游戲,又發現限制時間的游戲難以滿足孩子游戲的意愿、實現自主,游戲情節和游戲水平難以展開與提升,孩子的游戲顯得匆忙、不盡興。經過大家的討論,11月我們開始實施下午彈性作息時間的管理,根據各班孩子的活動情況來自行確定游戲時間的長短,和下午吃點心的時間。
那么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集體教學活動該如何組織呢?實施課程游戲化,讓有些老師似乎淡化了集體教學活動,更看重于戶外游戲。通過學習發現課程游戲化是一種游戲理念,而不是一種方法。比如小班綜合活動“炒小菜”豐富了孩子娃娃家的游戲經驗,體驗涂鴉的快樂;中班的數學活動“看電影”以游戲的手段讓孩子學維分類的方法;大班利用家長資源,增強了集體教學的趣味性,開展與區角游戲相關聯的活動。本學期我們在集體活動中落實課程游戲化精神探索的三個方面:與區角的滲透、課程實施中游戲化的手段、開發家長資源結合區角拓展課程內容,集體教學中的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得到很好的落實。
2.改變秧田式的桌椅布局,開展區域活動。
我們的教室很小,走廊也很狹窄,根本就難以將學習區域和游戲區域分開。老師已經習慣于秧田式的排放方式,覺得這樣孩子好管理,地面也好打掃。改變教室布局也經過了幾個插曲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首先我們以年級組長的班級為試點,將區域安排在教室的四周,中間放桌椅,形成“包圍式”的擺放方式,發現孩子入座進出很擁擠。后來將室內用柜子隔開多個區域,將桌椅放入區域,形成“散點式”的擺放方式,孩子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孩子早上來了就可以自己選擇坐在哪里玩什么。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時小班一般選擇將坐墊聚集在教室前上課,中班有時將小椅子聚集在教室靠前的空間,大班需要桌子的只要將邊上的區角里桌子拉一下就行。之前我們的操作材料都是混合堆放在靠墻的柜子上的,每次區域活動還要分材料,取放很不方便。改變了布局后,我們老師反映這樣材料分區域歸類有利于孩子清晰的取放材料,區與區有了明顯的劃分,有利于孩子游戲規則的形成。角色游戲小班放在寢室,中大班走廊有一部分,再利用一樓的大活動室作為角色游戲空間,全園共享。
3.結合特色,充分利用綠化地帶,豐富戶外游戲。
我園多年來踐行“生命教育”,游戲如同孩子的生命。之前我們的戶外游戲很單調,只有大型玩具,一些自制器械、拍球、跳繩等。學習課程游戲化,要求我們提供給孩子低結構的游戲材料,更便于孩子自由、自主地創造,達到愉悅精神的游戲目的。我園的特點就是戶外場地小、綠化面積大。我們組織老師商討如何利用綠化地帶開辟游戲區域,土坡、彎道、竹林,就是天然的戰場,因此我們的真人CS游戲場誕生了。但是材料沒處放,又買不起材料架怎么辦?庫存多年的陳舊的電視機柜解決了問題,孩子們把它變為槍支彈藥庫;寬大的草地沒玩具,來,拉個網,踢足球不錯;西南角綠化區有的花草因年紀大了而老去,正好有些空間,幾個輪胎搭個土灶,蓋個草房,戶外娃娃家也挺受歡迎的;樹木之間來個蕩床,自然度假村的享受;附近下水道旁打口井,廢舊木板安裝上塑料管飲料瓶探索水的流動;圍墻上掛上海報紙,來個彩色射擊;平地上的低結構材料來自于家庭,舊地板、奶粉罐、油漆桶、紙管等等滿足了孩子探索的需求;童車家家都有,這個資源不錯,投放一些標記,安全交通村誕生了;農村里竹籃、畚箕、舊勺、篩子丟了多可惜,不正是孩子玩沙的好工具嗎?稻草更不要花錢,金秋時節遍地都是,堆個草山爬一爬,圍個草堆跳一跳,圈個圈圈投籃等等,這樂趣與功能不亞于大型滑梯。我們核算了一下,我們投放的戶外材料與改造費用總共不超過2000元。
4.借早操比賽,研討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早操如何編排。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早操該如何做?是不是自由、自主就是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不愿參與的孩子他還能達到運動量嗎?自由、自主的早操活動中,老師又該如何組織呢?借比賽的東風我們以小班早操為突破口做了嘗試。截取我園特色腰鼓中的中國紅元素編排主題操“我和紅綢玩游戲”,動作靈感來自于孩子平時和舊橫幅玩游戲的場景,以主題和情境展開,相同的主題不一樣的動作,齊中有亂、亂而和諧,自由與自主相互交融,既體現自由、自主,又體現老師適時的指導,與課程游戲化中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不謀而合。
主題早操:我和紅綢玩游戲
①主題性
截取我園“特色腰鼓”文化中的“中國紅”元素,動作靈感來源于孩子和廢舊的橫幅玩游戲,以紅色綢帶貫穿早操的始終,成為早操中多變的引領器械。早操的音樂來源于孩子平時熟悉的童謠,生活化、游戲化的歌詞內容主宰著操節中的主動作,隊形的變化也因音樂、情節的變化而自然體現。
②科學性
考慮小班孩子身體發展的階段特點,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運動負荷強度曲線上升、波線進展、曲線下降;動作遵循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四周的動作規律,融入頭部、四肢、軀干等各個身體部位的運動,鍛煉走、跑、跳、爬、鉆等動作技能,體現早操的科學性。
③互動性
由于內容來自于孩子自發的日常游戲、自發的主題、熟悉的音樂、自主的創編、對老師的尊重,孩子參與性更高。整個早操中有老師與孩子的互動、有孩子與孩子間的互動、還有班級與班級的互動,讓早操靈動起來。
④情境性
主題式早操伴隨著一個個情境展開。起初綢帶如同一座房子,雷聲如同會說話的音樂,將孩子自然引入綢帶下,在雨聲中嬉戲;綢帶變成一顆大樹,班班交融,生生互動;綢帶如同海中浪花,自主創編魚兒游動的各種姿態;綢帶像鮮艷的紅地毯吸引幼兒自由爬行;綢帶好似小水溝、小土坑,在過障礙的情境中自由跳躍;最后巧借音樂的親和力,感受大家的溫暖,自主聚攏道具,孩子自然成隊退場。
⑤自主性
遵循小班幼兒“愛游戲、好模仿”的年齡特點,以主題與情境為線索,相同的主題不一樣的動作,齊中有亂、亂而和諧,自由與自主相互交融,既體現自由、自主,又體現出老師適時的引導,與“課程游戲化”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不謀而合。
整個早操活動,有變化有統一,有動態動作有靜態動作,有集中活動又有分散活動。我們戴幼人走在課程改革的前沿,評價早操的標準不再停留在優美、整齊劃一,而是孩子參與早操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否自覺、自愿并帶來快樂。
2016年――暢想
提及七里香,內心往往被芬芳填滿。我視其為童年生活的燦爛霞光,映照得懵懂的記憶一片艷麗,更像生活的周遭激蕩著濃重的花香,連空氣中都布滿新鮮的蜜味,身心如沐浴在用各種鮮花精配的浴池里那樣心神飄然。當推開回憶的門扉,逼入眼簾的是起落的山脈、縱橫交錯的溝壑和蒼翠浸泡的碧野,然后跳入視線的是熟悉的村落——二十多座房舍鑲嵌在七里香圍繞的山窩里,一縷縷炊煙裊裊升騰著,靜態的山水有了靈動的意味,還有那條淙淙不息的小溪,便構成了我童年生活的樸素花園。
那年月,每當田埂邊的水桃花、杏花、蘋果花、梨花賽事式地開罷后,春陽的目光鐘情于蒼翠的山野。在初夏的邊沿,那刺藤上的七里香便被風兒喚醒或是被鳥兒喊醒了,漸漸鉆出綠葉的包裹,將潔白的嘴唇輕輕張開,一朵接著一朵次第綻放。清晨出門,山野會給你一個驚喜,仿佛一夜之間,那神奇的嘴唇滿山皆是,都笑盈盈的,哈著特有的香氣,或許每一張小巧的嘴里都傾訴著對春光的贊美吧!一朵朵組成串,一串串聚成簇,一簇簇圍成堆,一架挨著一架,一坡望著另一坡,整個山上成了潔白的海洋。雪白的波浪隨風涌動,芳香如潮,把山村裝扮得宛如頭上插滿頭飾、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讓人打心眼里憐愛。這時清風徐徐,香氣侵入肺腑,你哪能不沉醉?
轉瞬間十多年的時光不覺而逝,當回過頭來瞧望門前的山坡時,山上卻再也找不到花開如白蝴蝶飛舞般的情景,也嗅不到那種濃郁的芬芳了。雖然,可以找到七里香花,但稀疏得令人頓生遺憾和憐憫。究其原因,或許當初鐮刀和剪刀肆意的傷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無節制的開荒,使農田日益占據七里香的家園,將它們逼到遠離視野的地步。但這能埋怨被貧窮嚇怕了的父老鄉親嗎?他們當初的作為,不也是為了趕走貧窮嗎?
這幾年,我分明看到鄉親們富裕了—— 一座座磚房拔地而起,電視、冰箱等家電拉近了和城市的距離,很令人欣喜。而回顧四野,脈絡依舊的山坡上很難找回童年記憶中的景象。我曾無數次捫心自問:現代文明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僅僅是喜悅嗎?每到七里香花開放的季節,我異常懷念滿山潔白、香味撲鼻的七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