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礦石化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礦石樣品的準確性,按規(guī)程取樣或縮分后,粉磨是礦石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按要求,1000g-500g 礦石經粉磨機粉磨后,要全部通過 180 目的篩網,然后按縮分網絡法取每份不少 100g 的樣品多份,送化驗室分析和備用。但由于現有設備裝備技術水平不高,有相當一部分廠礦是用人工拖錘研磨來完成。磨完一個樣需要 25 分鐘左右,而且磨樣過程要分小量,經幾次磨篩才能完成,同時工作過程產生的粉塵較多,如抽塵風機配備不當和操作人員不按規(guī)程操作,就會造成樣品偏高影響產品質量的準確度。
2、礦粉全部通過 180目篩的原因
各類公司生產的鐵礦石主要為赤鐵礦和磁鐵礦,摩氏硬度均為5.5-6,與脈石礦物雙透石的摩氏硬度相同。而與赤鐵礦、磁鐵礦和雙透石共生的石英和石榴子石摩氏硬度均為7,比赤鐵礦、磁鐵礦及雙透石大,相對較難磨。可見,在礦石粉磨加工過程中,游離態(tài)的赤鐵礦、磁鐵礦及雙透石先易破碎而通過180目篩網,而被石英、石榴子石等有害物質包圍著的赤鐵礦、磁鐵礦就較難磨,其因雜質含量多而鐵品位逐漸降低,并要經多次粉磨后才能通過180目的篩網。另外,這兩種有害物質是不能被鹽酸直接分解的,檢驗分析全樣時必須加入NaF,因為NaF在鹽酸環(huán)境中先發(fā)生下列反應:產生的氫氟酸(HF)把分解,分離出鐵離子,這樣分析全鐵才是比較可靠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只以第1、第2 段粉磨后的質量就代表全樣的含鐵品位是不可靠的,因為把低品位的礦粉拋棄后,會使整個樣品鐵品位偏高。所以,粉磨后要求全部礦粉要通過 180 目篩網,混勻后送化驗室分析才能保證樣品地準確性。
3、采掘(剝)工程質量控制及測量驗收標準設計
(1)礦山一切工程和生產的成品、半成品,均須通過測量人員進行驗收。
(2)未經驗收的作業(yè)量,不得作為統(tǒng)計數據上報。
(3)測量人員對驗收的結果負全責,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4)驗收結果以書面報表、報告為準,并經單位負責人審核簽字、蓋章后,方為有效。
(5)采準平巷驗收
①先檢查平巷導線點及中線、腰線是否完好,坑道中心偏差以測設中心為準,向左右偏差超過允許限度(±0.2m),連續(xù)達 3m 以上,即為不合格。
②坑道坡度偏差用腰線來控制,采準巷道、切割巷道為±0.3m。連續(xù)達 5m 以上,即為不合格。
③檢查斷面規(guī)格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寬、高均為±0.2m。
④坑道進度數字以米為單位,取至厘米。
(6)硐室驗收
①小井允許偏差±0.3m,平硐允許偏差±0.2m。超過允許偏差的,限期整改。
②藥室必須按設計施工,不允許小于設計,藥室超設計部分在+0.2m 以內,按實測報量。只要一個藥室不合格,整個硐室不報量,按測量通知單整改合格后方可報量。
③未掘完的硐室當月不報量。
④因礦體破碎不能繼續(xù)掘鑿且已掘部分不能使用的硐室,必須經生產指揮中心安全辦、生產計劃部門現場確認后,按實測報量。
(7)深孔驗收
①設計排面位置與實際排面位置,不得超過±0.2m,超出允許誤差,則為不合格孔。
②設計角度與孔實際角度允許偏差≤3°,角度偏差在 3°-4°按 50%報量。4°以上則視為廢品。
③單孔深度允許誤差±0.5m,超出允許誤差,則為不合格孔。超出設計的孔,按設計孔深報量。小于設計的透孔按實測報量。超出設計的透孔,則視為廢孔。
4、嚴格掌握礦石的分析化驗方法
鐵礦石中各種成分的分析化驗有多種方法,目前用的最多,最為簡單的是光度分析法。這種方法是采用化學試劑將鐵礦石樣品溶解,應用化學分析的方法測量其吸光度,經過數據轉換后直接輸出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具有快速、準確,可靠的優(yōu)點。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4.1母液的制取
稱試樣100mg于150ml的錐型瓶中,加入20ml鹽酸(HCL),1g氟化銨(NH4F)低溫加熱溶解,稍等,再加入1g氟化銨繼續(xù)加熱溶解完畢,加水稀至100ml,此為母液。
4.2分析步驟
分取10~20ml母液于50ml量瓶中,加入5ml抗壞血酸(Ti﹤0.1時,分取20ml母液,加10ml抗壞血酸)搖勻,或加草酸(量同抗壞血酸)。加入6.0ml變色酸(參比中不加),用水定容。于530nm(510nm)處,1~2cm比色杯,所制參比作參比,測其含量。
5、解決策略
(1)加強質量基本知識和質量責任心教育,進一步提高全員質量意識,準確掌握和理解相關質量管理制度,做到質量管理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切實落實“截止品位和出礦總量控制”相結合的出礦管理制度,確保質量指標的均衡穩(wěn)定和回采率穩(wěn)中有升。
(2)強化采場質量監(jiān)督管理,現場管理以穿與穿之間的配礦為重點,對沿脈、穿口收尾、巖石夾層及切割等重點部位實施重點跟蹤監(jiān)控,力保采區(qū)溜井的質量穩(wěn)定。
(3)認真落實周配礦計劃。進一步強化中段運輸配礦管理工作,運輸作業(yè)班組要隨時掌握各溜井的礦石質量狀況,克服一味地追求產量而不重視質量的思想,保證運輸礦石質量的均衡、穩(wěn)定。
(4)強化采掘工程作業(yè)人員的質量意識,使采準工程質量、深孔工程質量、開拓工程質量進一步提高。加強測量管理,做到工程質量檢查、服務指導及時到位,杜絕采準超計劃帶巖現象的發(fā)生。
1交叉巷道的實現
對于有岔口的巷道,最好的方法可以采用布爾運算將其融合。實體間的交、差、并等操作稱為體布爾算法(BooleanOperation),它是實體造型系統(tǒng)中帶有侵入、交錯關系的實體最基本的操作之一,也是各種空間分析的基礎[6]。布爾算法基本都是以正則集合理論為基礎,同時結合求交計算來實現。使用布爾運算對巷道進行無縫拼接其實就是對巷道所有的已剖分好的三角面片進行求交運算,這樣就可以將巷道實體間的布爾運算轉換為三角面片之間的布爾運算,因此,巷道實體間的布爾運算實際上就可以看作是巷道表面三角形間的布爾運算[7]。在布爾算法運算過程中,將一些“無用”的三角形剔除,另外將那些會產生交線的點要加入到新的體中,從而完成對曲面的重構。但此方法實現起來比較復雜,所以本研究中仍然采用貝塞爾插值來實現交叉巷道的三維建模。對于2條相交巷道,若在骨架圖上直接加載巷道段,則平面的效果圖如圖4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虛線為巷道中心線,加載巷段后可以看到2條巷道段有相交重疊的部分,并且直接加載的巷道有棱棱角角,不是太逼真,針對此種情況,首先應該求出巷道相交段的交線,裁減掉相交部分,然后離散交線上面的點并采用貝賽爾曲面生成圓滑曲面。算法實現步驟如下:①基于中心線加載直巷道段,經過兩次矩陣乘法將兩段巷道放在同一個坐標系下;②根據相應的方程計算求出巷道的交線;③將相交巷道沿交線斷開,根據交線上的點使用Bezier曲面將對應部分連接,最終形成圓滑的巷道段。
2實現流程
本次仿真實驗是在鄭州大學的虛擬現實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實驗室的PC機上開發(fā)實現的,實驗的硬件平臺為Intel(R)3.00GHz,顯卡信息為GeForce6600GT,內存大小為1.49GB。軟件使用的是面向對象開發(fā)工具VisualC++6.0,在WindowsXP操作系統(tǒng)環(huán)境下,使用OpenGL圖形庫,屏幕的分辨率是1280×1024像素。實現流程如圖5所示。
2.1加載巷道段將巷道分成3個部分來模擬:直巷道、彎曲巷道、交叉巷道。(1)直巷道。對直巷道來說,其實最基本的就是巷道剖面的模擬,前面根據選用特征點的方法來生成巷道剖面,這里就不再贅述。下面就給出實現巷道剖面拱頂的主要實現代碼,對于拱頂,采取的就是細分法,實現時其實就是一個循環(huán)。實驗的線框效果圖如圖6所示。(2)彎曲巷道。對彎曲巷道來說,前面也已經說過,實現采用貝塞爾曲線插值的算法來實現,在用程序實現時,需要使用求值器。OpenGL中提供了一維求值器和二維求值器,但由于兩者很相似,而一維求值器更易于描述,所以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一維求值器。貝賽爾曲線是單向量的向量值函數。(3)交叉巷道。交叉巷道采取的方法前面已經詳細的描述,這里就不再贅述,實驗的效果圖,分別是使用Bezier曲線完成的y形岔口和普通岔口,效果如圖8所示。使用Bezier曲面完成的交叉巷道拼接的效果圖如圖9所示。(4)變徑處理。剖面大小不同的巷道也是將對應特征點連接起來形成巷道段,對于形狀不同的則使用最小對角線進行判斷后再將相應的特征點相連,如圖10所示。
2.2貼圖處理紋理貼圖允許將一幅格式為BMP的圖像映射到一個不規(guī)則多邊形的表面,并把整個三維圖形畫成單個多邊形。紋理貼圖能保證當這個多邊形進行變化或者渲染時,映射到多邊形表面的圖像也能夠表現出正確的行為[5]。紋理貼圖的用處很廣,可以模擬植被,也可以用做墻紙,利用紋理使多邊形看上去像是自然界的物質,如大理石、木材等。紋理貼圖時還有一個問題要注意。在紋理生成時,經常使用的點取樣方法會導致圖形的嚴重走樣。走樣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是問題減小到不明顯。目前減輕走樣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適當加密取樣之后再進行紋理濾波,另一種是先對紋理進行低通濾波后再采樣。部分巷道紋理貼圖后的效果如圖11所示。
3實驗結果
實現巷道模擬后,為了使仿真效果更逼真,又對實現結果添加了光照和材質,尤其是材質方面,使用不同的貼圖可以實現不同類型的巷道,但在紋理貼圖中,會出現圖像走樣現象,就是圖像會顯示為鋸齒狀或臺階狀。在OpenGL中采取提高分辨率的方法來實現反走樣,并在實現過程中采取連續(xù)對單一面片貼紋理的辦法實現巷道的逼真模擬。除了模擬巷道外,還添加了交互功能,用戶可以使用鼠標來平移巷道,還可以對想觀察的巷道放大縮小。本研究項目主要實現了巷道三維模型的仿真,圖12是整體巷道的部分效果圖。
4結語
關鍵詞: 圍巖蝕變;礦物特征;蔡家坪鉛鋅礦床;江西上饒
Abstract: the jiangxi shangrao CaiGuPing pb-zn deposit is a newly discovered pb-zn deposit, deposit output in Jurassic zhangping formation, mainly from a vein fu in grinding ShiJianZao pull the miscellaneous sandstone and flow lines of chondrules rock interface and fractures nearby. Wall-rock alteration types have LuNi petrochemical, chloride, kaolin change, carbonic acid salinization, LuNi petrochemical and chloride and mineralization close relationship. Each ore-bearing horizon noise of debris near the sandstone siz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trend of coarse bottom-up,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inding ShiJianZao pull. The copper deposit types for low temperature) metal sulfide ore deposits. In the above was given based on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prospecting.
Keywords: wall-rock alteration; Mineral features; CaiGuPing pb-zn deposit; Jiangxi shangrao
中圖分類號:P6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菜家坪鉛鋅礦床位于贛東北境內,贛東北地區(qū)是我國銅-鉛-鋅礦資源的重要產地之一,解剖菜家坪礦床有助于深化對區(qū)域礦床的成因認識和同類礦床的勘查找礦工作。對該區(qū)大型礦床(德興銅礦、冷水坑鉛-鋅-銀礦等)的成因認識已有較成熟的觀點,但多數中小型礦床的成因認識還存在較多爭議,如對菜家坪鉛鋅礦床的成因認識就有‘斑巖型’、‘構造蝕變巖型’及‘爆破角礫巖型’等觀點。文章從圍巖蝕變及礦化特征、礦物特征等方面對該礦床進行了研究,從微觀和宏觀相結合的角度出發(fā),初步探討了礦床成因,用以指導該區(qū)今后的找礦工作。[[第一作者簡介] 路永嚴 (1982-),男,地質助理工程師, 主要從事地質礦產勘查工作,E-mail: 。]
礦區(qū)地質背景
構造
蔡家坪鉛鋅礦床位于揚子與華南板塊拼接帶南側,華南板塊的北東緣,北武夷山銅多金屬成礦亞帶東段。區(qū)內有冷水坑特大型鉛鋅銀礦、永平大型銅硫鎢多金屬礦床等十幾處鉛鋅銀多金屬礦床,成礦地質條件極為有利。
區(qū)域構造上受北東向河源―邵武―廣豐基底大斷裂和東西向華南、揚子板塊拼接帶的萍鄉(xiāng)―廣豐超殼斷裂控制[1]。
區(qū)內斷裂構造較發(fā)育,主要為北東向、北北東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四組(圖1)。其中北北東向、北東向是重要的控礦構造。蔡家坪鉛鋅礦區(qū)北東向斷裂控制了礦化帶及球粒流紋巖東延,其產生的次一級北西向張扭性構造,是礦液沉淀的儲礦構造[ 羅國輝,張永忠,劉消清,等.焦塘礦田簡介.2006年.]。
地層
中元古薊縣系周潭巖組組成褶皺基底,蓋層主要是石炭系上統(tǒng)、二疊系、三疊系下―中統(tǒng)、中上侏羅統(tǒng)、白堊系及第四系,其中中、上侏羅統(tǒng)碎屑巖及陸相火山巖為礦田主要的賦礦圍巖[2]。
巖漿巖
礦區(qū)內巖漿活動頻繁,形成了廣泛分布的燕山期酸性、中酸入巖和火山巖[3]。
礦床地質
礦體特征
礦區(qū)已圈出鉛鋅礦化帶7條(圖2),均見工業(yè)礦體。呈北西-南東向平行分布,傾向北東,礦化強度隨深度變化而變化,礦體厚度變化不一,平均約3~5m。延伸長約300~1600m,主要金屬礦物為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黃鐵礦及自然銀等。
圖 1蔡家坪礦區(qū)構造綱要圖(引自焦塘礦田簡介,
2006,略有修改)
圖 2蔡家坪礦區(qū)地質簡圖(引自羅國輝等,
2006,略有修改)
圍巖類型
球粒流紋巖;球粒結構,斑晶為石英、長石。基質為霏細結構,穿插有方解石脈,沿裂隙可見有金屬礦物分布。
雜砂巖;碎屑結構,碎屑為石英、長石、云母等,云母解理縫多彎曲變形,有擠壓拉長變形的痕跡,具綠泥石化。填隙物為凝灰質,有金屬礦物分布于其中。
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花崗結構,主要由石英、長石、黑云母等組成。
球粒流紋巖和雜砂巖以層狀互層狀分布,在每個含礦層位的旋回中,巖石碎屑粒度都有上粗下細的趨勢。
圍巖蝕變特征
圍巖蝕變類型有綠泥石化、硅化、高嶺土化、碳酸鹽化等,綠泥石化和硅化與成礦關系密切。綠泥石化主要發(fā)育于巖石裂隙中,多以脈狀綠泥石充填在礦物或巖屑間隙中。硅化多出現在雜砂巖和球粒流紋巖中,以石英細脈出現。高嶺土化在較淺層位發(fā)育,但蝕變程度不強。碳酸鹽化主要為后期充填形成的方解石脈。
從圍巖結構和礦物蝕變程度等信息大致可以看出,礦區(qū)圍巖蝕變期次可大致劃分為高嶺土化硅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
礦化及礦物特征
礦化特征
礦化類型主要為鉛鋅礦化,次為黃鐵礦化、磁鐵礦化和黃銅礦化。金屬礦物主要為方鉛礦、閃鋅礦和黃鐵礦等,其中方鉛礦和閃鋅礦常相伴而生。礦化在巖性界面附近(球粒流紋巖和雜砂巖界面附近)較為強烈,在圍巖界面附近的裂隙中可見有塊狀鉛鋅礦分布。
從整個礦區(qū)剖面對比分析可知,礦化有從地表向深部逐漸增強的趨勢,這可能與深部黑云母二長花崗巖體的侵入有關。
礦物特征
蝕變礦物特征
綠泥石;淺綠、淺黃綠色,隨蝕變程度和含鐵量不同其顏色深度亦不同,多數呈鱗片狀集合體。由黑云母蝕變而來的綠泥石類礦物Mg含量較高而Fe含量相對較低(表1),由其他礦物或圍巖基質蝕變而來的綠泥石Mg含量較低而Fe含量相對較高。這表明該區(qū)綠泥石類礦物成分特征受蝕變前礦物種類和熱液成分的雙重影響。該礦區(qū)的綠泥石類礦物主要為蠕綠泥石和少量的鐵鎂綠泥石、鐵綠泥石及輝綠泥石[4-6]。多為含鐵較少的蠕綠泥石(圖3),這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為熱液成因。
表 1 蔡家坪礦區(qū)綠泥石類礦物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測試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學實驗中心電子探針室,2007年,以下表中數據測試單位與之相同。
圖3 綠泥石電子探針分析結果投點圖
Dapluite(鐵綠泥石),Ripidolite(蠕綠泥石),Brunsvigite(鐵鎂綠泥石),Diabantite(輝綠泥石)
硅化石英;無色或灰白色,多呈它形粒狀,有熔蝕,在球粒流紋巖和雜砂巖的裂隙中較發(fā)育,可見有細粒石英細脈分布于裂隙中。
高嶺土化鉀長石;多呈灰褐色、土灰色,板柱狀,鉀長石表面呈渾濁狀,有熔蝕孔,卡斯巴雙晶依稀可見。
方解石;多呈灰白色,粒狀,菱形解理發(fā)育,多呈脈狀產出。
金屬礦物特征
方鉛礦;手標本中為鉛灰色,薄片中不透明,反射光下為純白色,晶體形態(tài)常成八面體,通常為它型粒狀集合體,具三組完全解理,在反射光下可見有黑色三角孔出現。該區(qū)方鉛礦類礦物S、Pb含量與標準化學式(Pb86.60S13.40)基本一致,并有少量的Fe、Cu、Zn、As等混入(表2)。
表 2 蔡家坪礦區(qū)方鉛礦類礦物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閃鋅礦;手標本中為棕灰色,薄片中在透射光下為半透明,反射光下為純灰色,呈細粒狀、板狀,常與方鉛礦伴生。該區(qū)閃鋅礦類礦物Fe、Se含量較低,FeS分子百分含量低于2 %(表3)。
表 3 蔡家坪礦區(qū)閃鋅礦類礦物電子探針分析結果
黃銅礦;手標本中為銅黃色,薄片中不透明,反射光下為黃色,晶體多呈不規(guī)則形狀。
磁鐵礦;礦石手標本中為黑灰色,集合體狀,薄片中為不透明,反射光下為棕色,多呈針柱狀、放射狀,在較深部位出現。該區(qū)磁鐵礦類礦物中含有Ti、Mn,且Ti含量相對較高,可反映其形成溫度較高[8],結合其晶體形態(tài)特征可推測為巖漿巖成因。
蝕變與礦化的關系
礦區(qū)礦化與綠泥石化和硅化密切相關。蝕變與礦化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密切的關系,蝕變強度與礦化強度總體呈正相關,在巖性界面附近及圍巖裂隙中蝕變和礦化均很發(fā)育。
礦床類型及礦床成因初探
礦床類型
礦區(qū)綠泥石類礦物的Fe/Fe+Mg值在0.506~0.930的范圍內。據Eijun ohta and Junkichi yajima(1988)的結論〔大多數熱液成因的綠泥石化學式接近于(FeXMg1-X)5Al2Si3O10(OH)8。當綠泥石類礦物中的Fe/Fe+Mg值X>0.8時,綠泥石是從與圍巖(溫度>450℃)平衡的礦液中形成的,礦液沉淀溫度為200℃;當綠泥石類礦物中的Fe/Fe+Mg值X<0.2時,綠泥石是從與圍巖溫度<80℃)平衡的礦液中形成的,礦液沉淀溫度為200℃ [7]。〕可以推測該礦區(qū)礦床形成溫度不低于200℃,總體上屬于中低溫熱液成因。礦區(qū)閃鋅礦中Fe、Se含量比較低,說明其為中低溫成因[8]。礦區(qū)黃銅礦中的NCu+Fe:Ns =1.01,表明其形成溫度>200℃。另外,該礦區(qū)的黃銅礦往往與黃鐵礦、方鉛礦等共生,這也表明該區(qū)礦床為中低溫熱液礦床。礦區(qū)磁鐵礦的TiO2含量較低,在2.35%~0.34%的范圍內,表明其成因可能為巖漿熱液或接觸交代成因[8]。
綜合上述蝕變礦物和金屬礦物特征,再結合中低溫熱液礦床的特點,初步認為該礦床為中低溫熱液金屬硫化物礦床。
礦床成因初探
礦區(qū)圍巖蝕變以綠泥石化和硅化為主,而賦礦圍巖多為偏酸性的,不能提供綠泥石化所需的Fe、Mg等元素,故推測綠泥石化是由后期巖漿熱液所引起的。
每個含礦層位圍巖的噴發(fā)-沉積旋回都為球粒流紋巖雜砂巖,具磨拉石建造特點。這種磨拉石建造為后期含礦熱液的沉淀提供了良好的容礦空間。
礦床的物源為巖漿熱液攜帶的成礦物質,礦石礦物多充填在脈石礦物的裂隙中,表明有巖漿熱液后期充填的痕跡。礦區(qū)深部見到了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表明礦區(qū)深部有侵入巖體存在。由于深部巖體的侵入,引起圍巖發(fā)生蝕變,巖漿熱液帶來的熱能和成礦物質,給礦化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結 論
①在每個含礦層位的圍巖巖性界面附近,圍巖具球粒流紋巖雜砂巖的噴發(fā)-沉積旋回,雜砂巖的碎屑粒度都有自下而上變粗的趨勢,具磨拉石建造的特點。
② 礦化與綠泥石化和硅化的強度和廣度呈正相關。
③ 經初步研究,得出該礦床為中低溫熱液金屬硫化物礦床。
④進一步找礦應該注意礦區(qū)西部球粒流紋巖與雜砂巖的界面,那里可能是形成大型礦脈的所在。另外,在球粒流紋巖中還發(fā)現有巖漿成因的針狀磁鐵礦,從薄片鏡下觀察其含量可達10%以上,表明該區(qū)也有形成巖漿型磁鐵礦的可能。
參考文獻:
[1]楊明桂,王昆. 江西省地質構造格架及地殼演化[J].江西地質.1994年,8 (4):239-250.
關鍵詞:礦用物資;閉合管理;市場化
中圖分類號:F416.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1
前言
礦用物資管理過程中,注重追求成本最小化的管理目標,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yè)經濟效益。在進行物資管理時,事后監(jiān)督導致成本較高,不利于礦用物資管理,并且會對企業(yè)發(fā)展帶來較為不利的影響。本文對礦用物資閉合管理模式的探究,注重從市場化角度分析礦用物資如何進行管理,才能夠幫助煤礦企業(yè)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
一、礦用物資市場特征分析
礦用物資在發(fā)展過程中,由于煤礦企業(yè)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導致在進行礦用物資管理過程中,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幫助煤礦企業(yè)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這就需要采取市場化的閉合管理模式。礦用物資在管理過程中,主要涉及到了線控物資、租賃物資、一次性消耗物資等,對這些物資進行管理過程中,需要對管理權的變更問題進行有效考慮,能夠對物資剩余價值進行有效地應用,從而使其發(fā)揮最大效用,幫助煤礦企業(yè)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1]。
二、礦用物資市場化的閉合管理模式發(fā)揮的職能
為了更好地對礦用物資進行管理,需要發(fā)揮閉合管理模式的功能和作用,能夠從礦用物資自身的特點出發(fā),考慮到采取怎樣的管理方法,更好地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目標。
(一)加強現場信息監(jiān)控
在進行礦用物資市場化管理過程中,要注重構建有效地信息管理系統(tǒng),能夠對礦用物資實現現場信息測控的職能[2]。這一過程中,要根據信息指揮中心的統(tǒng)一調度,對線控物資進行普查,明確自身線控物資的實際情況,之后的對物資進行有效地消耗、回收、存儲,并辦理相應的手續(xù)。同時,在對物資進行存儲過程中,要注重構建較為完善的存儲計劃,能夠對物資使用情況進行有效記錄,并做好每日的核算工作,對物資消耗信息進行反饋,保證信息測控發(fā)揮有效功能。
(二)注重對物資的計劃控制
礦用物資市場化的閉合管理模式應用,需要注重對物資進行有效地計劃控制,這是實現物資節(jié)約,提升煤礦企業(yè)經濟效益的關鍵。在發(fā)揮閉合管理模式的計劃控制職能時,要注重建立專門的管理組織機構,能夠根據信息指揮中心的信息,更好地對現場物資進行管理,對庫存實際情況以及物資消耗信息,進行統(tǒng)計,并編制相應的報表,能夠對礦用物資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反饋。同時,物資計劃控制,要注重根據現場信息監(jiān)控中心提供的相關信息,對物資進行回收鑒定,并做好相應的價值評估工作,能夠對物資的報廢情況、涉及到的資金量進行統(tǒng)計,從而實現對物資的有效控制[3]。
(三)把握資金控制職能
礦用物資市場化閉合管理模式的應用,把握資金控制職能,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一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實際生產情況以及庫存物資情況,對物資的消耗信息進行有效反饋,并能夠及時對物資進行核算,編制月度核算表,對物資的實際消耗進行考核。在對物資進行資金控制時,要保證統(tǒng)計、核算報表的相關信息具有準確性和可靠性,并由信息指揮中心進行檢測和確認后,對其進行報出。
三、閉合管理模式的具體應用分析
閉合管理模式在礦用物資市場化管理過程中的應用,要注重把握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計劃、采購方面入手,對礦用物資的消耗以及轉運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在物資回收和報廢時,能夠對其進行有效地跟蹤管理。利用閉合管理模式應對礦用物資市場化問題時,要注重考慮以下幾點內容:
首先,閉合管理模式是一種逆向思維,在管理過程中,采取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對物資的消耗、閑置以及浪費等相關信息進行傳遞,從而對企業(yè)內部的資源配置情況進行較好的了解。這種管理模式下,要注重對信息指揮中心的構建,能夠保證系統(tǒng)化的管理模式應用,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物資消耗信息進行有效傳導。
其次,在進行控制過程中,要注重對每一個鏈接點的物資消耗情況進行把握,能夠在鏈接過程中,就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對于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則對其進行上報,對造成問題的源頭進行尋找[4]。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應用過程中,注重對存在問題的源頭進行把握,從根本上對問題進行解決。
再次,在進行閉合管理過程中,需要對成本控制和貨幣化轉移問題進行較好地把握,堅持“市場化”的發(fā)展原則,從而更好地保證物資控制管理能夠滿足企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要。閉合管理模式應用過程中,注重幫助煤礦企業(yè)實現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的實現,需要從降低成本這一角度出發(fā)。閉合管理模式的應用,堅持市場化,這就表明該管理模式注重以實現經濟效益為發(fā)展目標,從而使其在礦用物資管理過程中,更好地突出了經濟效益這一發(fā)展原則。
最后,閉合管理模式在應用過程中,注重構建“清晰”和“完善”的管理流程,能夠以全面管理的方式,保證礦用物資得到有效地應用,從而實現礦用物資最優(yōu)化配置目標。閉合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市場化”,注重物資管理結合煤礦企業(yè)自身發(fā)展特點,能夠以降低成本為物資管理目標。這樣一來,在對閉合管理模式應用時,要注重發(fā)揮“跟蹤管理”的特點,對“跟蹤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缺陷進行改進,更好地解決管理問題,提升管理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逆向思維的閉合管理模式,在當下礦用物資管理中發(fā)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這種管理方式更多地關注于礦用物資的成本管理,能夠從成本角度出發(fā),更好地實現礦用物資管理的經濟效益。對此,在利用閉合管理模式過程中,要注重結合煤礦企業(yè)自身發(fā)展情況,能夠對問題的源頭進行把握,更好地實現閉合管理目的,有效降低煤礦企業(yè)物資管理成本,更好地提升其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山東煤炭科技2015年總目次[J].山東煤炭科技,2015,12:217-240.
[2]王金鳳,杜恒波,劉剛.基于核心管理機制的內部控制動態(tài)定位與實現路徑研究[J].審計研究,2015,06:78-84.
[3]譚章祿,劉浩.基于物聯網的煤炭企業(yè)物資供應管理平臺研究與設計[J].中國煤炭,2013,01:78-81+109.
【關鍵詞】 煤礦 經營 崗位個體
1 實施崗位經營個體市場化考核的目的
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節(jié)支降耗,通過基層區(qū)隊材料費用節(jié)支的累積,實現全礦經營指標的增盈。
2 基本原則
根據配件費用、發(fā)生原因的差異,確定責任范圍及考核辦法。根據費用發(fā)生的形式、崗位性質、責任大小、關聯程度確定聯責比例,采取商品出售的方式將可控費用細化到各班組、崗位及個人,以噸煤消耗定額為預支計劃,以每日購買數量為考核依據,節(jié)支獎勵、超支考核。
3 具體操作流程
3.1 區(qū)隊成本控制
一是月度計劃:由各班組班長根據次月工作量預算及地質條件的綜合預測,制定次月材料計劃,確保材料計劃貼合實際,該計劃經分管副職、區(qū)長兩道關口審核、刪減不必要的投入,杜絕材料閑置浪費,最終由材料員匯總經區(qū)長簽字后提交月度材料計劃。
二是日常材料計劃:工區(qū)設立內部材料計劃單,各班組根據實際需求填寫內部材料計劃,(一般就是質量班長、機電班長)經分管副職及區(qū)長審批簽字后由材料員提交日計劃。日常材料提交前,必須核對月度計劃及現場備用材料核對,已列入月度計劃及現場無備用材料的方可領用,否則不允許計劃使用。內部材料計劃必須一式三份(區(qū)長、材料員、存根各一份),保證材料計劃數量與實際到位數量吻合,避免出現丟失浪費。凡是未經區(qū)長簽字所領用的材料一律由相關人員承擔。(計劃了沒有使用的,要對做計劃的班長進行考核追究處罰)
3.2 崗位成本控制
3.2.1 根據費用發(fā)生的形式、金額大小,將材料劃分為小型配件、常用配件及大型配件,采取商品出售的方式將可控費用細化到各班組、崗位及個人
一是常用配件:常用配件屬于正常磨損消耗,根據各崗位的責任關聯程度確定關聯比例,發(fā)生的費用根據比例進行分攤。因特殊條件或個人操作不當造成配件損壞、丟失而產生費用的,考核至責任人。因檢修不到位或易損、易丟件未采取強化補救措施而導致損壞或丟失的,考核至設備包機人,并聯責責任班長。
二是大型配件:大型配件因產生費用多,落實個人無法承擔,故大型配件損壞的,區(qū)隊采取分析定性、界定責任的方式落實考核,并相應扣除班組節(jié)數。
3.2.2 為便于落實班組實際材料費用,避免出現誤考核的現象,工區(qū)制定配件消耗責任界定,該責任界定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直觀性配件:可直接驗收驗收的配件,如煤機刀、刮板等,為避免現場出現磨損延誤更換現象,由機電區(qū)長制定易損配件更換標準,崗位施工人員負責匯報、盯班管理人員及驗收員負責驗收、公證,屬當班更換的費用正常落實該班組,屬前一個班次應更換而未更換的,雙倍落實到該班組。
二是隱蔽性配件:存在于設備內部,如軸承等無法觀察、驗收,該部分配件損壞后按照大型配件落實到損壞配件的班組及相關責任人。
3.2.3 材料使用程序
計劃材料到位后由材料員填寫臺賬裝車下井材料到位后小隊隊長及工具房當班負責人填寫臺賬員工持領料單領取材料發(fā)料工發(fā)放物料后填寫臺賬驗收員或發(fā)料工憑領料單核對料場剩余物料并填寫當班材料消耗臺賬驗收員根據單價計算當班材料消耗費用每班材料領取單上交辦事員辦事員計算當班實際產量并根據定額落實費用(獎勵或考核)最后上報區(qū)務中心與工資掛鉤。
3.2.4 材料考核程序
(1)定額分解。根據礦定各項材料的定額(噸煤單價),區(qū)隊降低10%的定額做為預控費用,防止月度材料費超支。并將剩余的90%做為新定額分解至各班組,其中生產班占新定額的60%、機電班組占40%,并要求各班組消耗材料必須不低于新定額的60%,經檢查因節(jié)約材料造成安全隱患的,每次扣除單價的5%。定額根據當月實際產量完成情況進行修改,超計劃完成的提高定額,產量未完成時降低定額。
(2)分配說明。
①預支計劃:當班實際產量乘以噸煤定額為預計計劃。(當班產量按照實際生產節(jié)數進行計算)
②計算方式:
當班產量=實際生產節(jié)數×(噸/節(jié))
預支計劃=噸煤定額×當班產量(噸)
③預支計劃根據當班材料消耗情況,按照優(yōu)先使用人員考核的方式落實費用(即該項材料使用人員優(yōu)先獎懲)。無材料支出的項目根據崗位區(qū)域進行分配獎勵。
④干零活人員與所有人員平均費用進行聯責,節(jié)超按個人吃分比例兌現。
⑤各班組長自行分配與相關區(qū)域施工對子掛鉤,承擔費用節(jié)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