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世界姐妹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下班后,山本惠子邀我一起到她家吃飯,我推辭不過只好點頭同意。因為山本惠子的家距離學校比較遠,我們只能乘坐地鐵前往。當時正值下班高峰,地鐵里早已是人滿為患,我只好擠進去牢牢抓住身邊的扶手。大概過了半分鐘,我身邊的一位老者站了起來,示意我坐下,我頓時受寵若驚,自己年紀輕輕,怎能勞煩老人讓座?謙讓了許久,他還是一個勁地鞠躬并說“請坐,請坐”,我怕對方誤會,只有恭敬不如從命了。下地鐵后,我抑制不住心中的疑惑,問山本惠子那位老人為什么偏偏給我讓座。山本惠子微微一笑,用手指了指我衣服上的校徽,說:“因為看到你的職業是教師,那位老先生才給你讓座的。”
第一次到別人家吃飯,無論如何也應該買些禮品。山本惠子沒有拒絕我的請求,她告訴我前面不遠處有一家“教師商店”,只要能證明自己是教師,所有商品都會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只有教師才能有這種待遇嗎?”我好奇地問。山本惠子點點頭,說:“日本民眾最尊敬的人就是教師,商販們把教師光顧自己的生意看作是一種榮耀。”
山本惠子告訴我,在日本的教育財政預算中,教師工資所占的比例最大,目前大約占到80%。其中,日本政府積極鼓勵高學歷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早在1985年日本政府就規定,大專畢業生去幼兒園任教,起始月薪162100日元;去小學和初中任教164700日元;去高中任教164500日元;去大學任教153500日元。而如果是獲得了學士學位甚至是博士學位的話,去基礎學校任教的月薪是去高等學校任教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教師待遇在全國任何學校都是一樣的,城市與農村,最南與最北都沒有差別,即使經常搞輪換制,老師們也沒有任何怨言。而且所有的教師都是政府公務員待遇,中小學教師不評職稱,一經當上教師,就是終身制。沒有級別,只有資格新老之別。日本中小學的教師與學生都不評任何先進與等級,大家從學生到教師都一視同仁。正因為如此優越的條件,因此日本中小學教師入門的門檻很嚴。中小學的公立教師,需要取得相應教師資格證,并參加由自治體組織的考試,考試競爭異常激烈,無論是哪個地區的招考錄取比例都超過10比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日本中小學教師不合格率很高,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在已經完全改觀。據1990年日本人事院統計,日本中小學教師中,大學畢業的占94%;高中教師中,大學畢業的占88.6%,碩士、博士畢業的占10%。中小學師資隊伍素質的提高,有力地保證了日本科技的發展。
我們生怕江邊人多沒有地方坐,一大早,也就5點鐘吧,就冒著涼涼的晨風出發了。哎,我們還是去晚了一點點,松花江邊已經人山人海,一條長長的人墻堵在我們眼前,啥也看不著了。我們走呀走呀,找呀找呀,走了很久,找了好久,老爸跟人說了很多感謝話,才終于在人海中擠了一個地方,讓我和好朋友朱星宇坐下。
哈哈,這里真是熱鬧啊!兩架直升機,驕傲地揮著翅膀,沿著松花江在天上轟隆隆地飛過來飛過去,活像兩只大大的蜻蜓;美麗的江鷗,在寬闊的松花江上,一會兒飛起來,一會兒落下去,好像在向人們宣告,這是它們的地盤,不許來占領;一條條的三角帆船在江面快速滑過,一艘艘摩托快艇在表演水上舞蹈,它們又轉圈又蹦跳的,激起浪花朵朵,真是太酷了……
賽龍舟快開始了,快活的江水已經做好了準備,它們讓龍舟騎在自己的背上來進行比賽。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陣陣鼓聲響起,果然是賽龍舟開始了,隨著鼓聲,“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三條長長的龍舟,滿滿的一排排賽手,他們穿著紅紅的彩衣,一彎腰一彎腰,整齊用力地劃著大槳,龍舟在水上像一條條機靈的海豚在穿梭,像一條條飛起來的飛魚,呼呼向前、向前,岸上的人們飛舞著節日彩旗,大聲呼喊著“加油、加油、加油、加油”,三條龍舟從江上游了出發,飛快地從眼前沖了過去,幾條江船擋住了,看不見了,讓它們爭奪冠軍去吧,這是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一會兒就賽完了,結束了!哎,龍舟太少了。
“走吧,我們去坐江船,上太陽島!”老爸說。于是,我們乘坐江船到江對面,再坐旅游觀光車,四處游玩,哈哈,我們還去江里游泳了呢!
享受節日是件挺好的事
劉揚
成都世紀城假日酒店總經理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精神娛樂層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于是更多的從前不被在意的節日如今開始受到重視。以前也許我們只過幾個重大的節日,比如春節、國慶節。但現在,每個月都有這樣那樣的節日被人們提起。而且西方節日比如情人節、圣誕節我們會過,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中秋節我們更是要過,近幾年還派生出中國的情人節——七夕。我覺得人們有越來越多的閑暇關注、享受這些節日,是一件挺好的事情。世紀城假日酒店也會非常重視這個節日,適時推出相應的服務。不過(七夕)那天我估計很難有私人時間,那會是酒店比較忙的日子。
更貼心的服務帶給家庭不一樣的浪漫
段曉艷
仁和春天百貨市場推廣部高級主管
仁和春天一直主打的就是服務。除了常規的七夕情人節促銷,我們今年主要是希望在服務上為顧客帶來更溫馨的感受。會員到店,我們會提供陪同購物、免費送貨、挑選禮品等服務。因為考慮到很多顧客,尤其是男性顧客,可能不太擅長挑選給另一半的禮物,那么我們的客服也會根據顧客的需求給出建議。如果是夫妻到店,我們也會以更好的服務帶給他們不一樣的購物體驗,讓他們享受到尊貴的服務體驗,過一個更溫馨的七夕節。
來王府井感受唯美時光
游菲
成都王府井百貨營銷策劃部經理
為了讓消費者能夠度過一個浪漫的七夕節,我們為大家準備了很多活動和禮品。比如你可以來王府井為心愛的人挑選一份值得紀念的禮物,我們準備了經典的香氛、精致的腕表,還有各類服裝、珠寶、手包等供消費者購買,送給心愛的TA。同時,我們在七夕節還準備了活動,包括單身下午茶的相親派對和穿越愛情活動。穿越愛情活動中,工作人員將帶你穿越不同年代的老情歌,為你演繹影視劇中的經典情侶,給七夕節帶來不同的感受。豐富多彩的活動和促銷,只是希望大家能夠感受這個七夕最唯美的浪漫時光。
珠寶界來客
學會日常生活中愛的表達
宋曉
四川琢玉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們公司一般會留下顧客信息,對于他們的生日、結婚周年/10年/20年都會有記錄,在生日的時候會給顧客送去蛋糕和鮮花,而對于結婚周年/10年/20年這種重大節點,我們會貼心地寄去該季流行珠寶目錄供選擇,還會送去精美禮品。反而情人節和七夕節這種節日我們并沒有推出特別的活動吸引顧客。大概現在過情人節和七夕節的年輕人要多一點,而我們留下顧客信息的年長夫妻還沒有過情人節和七夕節的習慣和需求。所以讓更多夫妻來過七夕節,還有待媒體多渲染節日氣氛,教給大家日常生活中愛的表達。
買件玉石首飾作禮物
解永順
成都銀豐堂寶玉總經理
上門買玉石的以女顧客居多,她們會買玉石首飾作為給自己的禮物。但很少有男顧客來買首飾給太太做禮物的,更不用說七夕節禮物了。希望有更多男士意識到在七夕節送件禮物給妻子是件很浪漫的事。
七夕節應該被更加重視
姜茜
蒂爵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企劃經理
我們為七夕設置了很多活動。專為七夕節推出的新品光聽名字就非常唯美浪漫,適合七夕這個浪漫的節日,像“唯愛”“汐言”“星語”“依晴”。除了新品上市和優惠贈券活動,我們還專門拿出一枚名字是“牽掛一生”的吊墜設置了“尋寶”環節。所有這一切都代表了我們對七夕節的重視。
餐飲界來客
為每對夫婦設計浪漫
唐嵐
摘要:民族文化傳播是建立民族傳播學的重要內容,研究民族文化傳播中的文化傳播現象和規律對于建立中國的民族傳播學意義重大。從文化傳播的角度,把民俗節日視為民族文化傳播的文本,運用當代傳播學的知識分析民俗節日中的文化傳播媒介及其特性,在分析眾多民俗節日的基礎上,把民俗節日文化傳播中的傳播媒介分為音樂歌舞符號群、物體語言符號群和民俗文化傳播中的終極媒介—人,希望有助于民族文化信息傳播規律的把握和民族傳播學的建構。
民俗節日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獨特的、普遍的人類文化行為。世界范圍內,民俗節日蔚然大觀,精彩紛呈,可謂無國不節、無族不節、無日不節。中國民族眾多、文明燦爛,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絢麗多姿。論文百事通民俗節日,作為一種民俗事象,是“一年當中的種種傳承線路形成的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動時間,以開展有特定主題的約定俗成的社會活動日”。
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民俗節日它實質上是某一民俗群體以某一社會主題為內容,在特定時間舉行的、以民俗群體成員為主要對象的民族文化傳播活動。本文把民族民俗節日視作一個文化傳播文本,從傳播學的視角考察民族民俗節日中的傳播媒介及其特性,期許有助于把握民俗節日民族文化信息傳播的規律。
一、民族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媒介觀
傳播學意義上的媒介觀認為媒介指的是使信息在空間上移動、在時間上得以保存的載體。它由物質實體、符號和信息三個合要素構成,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這其中,符號是最為重要的要素。表征事物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態的信息,只有被我們用符號序列表達出來,才能成為被傳播的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傳播行為包含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將信息表達出來,另一方面是對符號序列進行解讀。而不論是信息的表達還是信息的接受,都離不開符號系統。符號就是人類用以表達和解釋意義的信息的形式。
對于符號的認識和界定,學者們有種種不同的看法,其中,以下三種具有代表性。第一種看法將符號看作意義和形式的統一體,認為符號兼具意義和形式兩個要素。此種觀點著眼于符號的內部構成,將符號看作意義和形式的合成物,有助于人們把握符號的內在特點,并有利于符號意義的分析;第二種觀點將符號看作意義的外在形式,認為符號只是所指物的一個代表。此種觀點將符號系統看作一種形式系統,強調符號的指示作用,主要強調符號的外部功能,有助于把符號和其他非符號實體區分開來,對符號的劃界很有幫助。第三種看法是符號學先驅皮爾士對符號學所作的闡釋。皮爾士對符號的定義是:“一個符號或者說象征是某人用來從某一方面或關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種東西”。他把符號分為三個構成要素:代表事物的對象,符號的指示對象和對符號的解釋。
筆者認為,作為民族文化符號的符號應該滿足以下條件:第一,符號應該是意義與形式的統一體。第二,符號應該是特定指示對象的代表物。第三,這種代表關系應該得到某一民族、群體、團體、社區的普遍承認,成為某一社會區域的既定習慣。一般而言,前兩個條件已經是符號成立的充分條件,但在民族文化傳播領域內,民族文化符號還必須滿足第三個條件。民族文化符號必須得到了特定民族群體的普遍認同,成為特定民族群體普遍使用的、特定指示對象的、表達某一民族文化意義的代表物。
二、民俗節日文化傳播媒介分析
2.1民俗節日文化傳播中的音樂歌舞符號
群音樂歌舞是許多民俗節日中常見的內容,也是民俗節日民族文化信息傳播中非常重要的媒介。音樂歌舞符號群中的符號主要有樂器、歌曲唱詞、舞蹈動作等。
民族樂器是民族藝術傳播的主要的物體語言符號。對于有音樂歌舞的民俗節日,民族樂器是不可缺少的“道具”,也是民族藝術、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我國民族眾多,各個少數民族也有自己民族特色濃郁的民族樂器,如漢族的二胡、二弦、項吶、琵琶,彝族的葫蘆笙,哈薩克族的冬不拉,苗、瑤、侗族的蘆笙等等。彝族的葫蘆笙是“踏歌”、“打歌”和《葫蘆笙舞》的主要伴奏樂器。聚居在金沙江畔的彝族人民,每逢春節拜年、迎送賓客、嘗新米、舉行開秧門儀式、喜慶婚嫁或男女戀愛等場合,都要吹奏葫蘆笙,所奏的樂曲也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迎親調》、《送親調》、《串姑娘調》、《過山調》、《放羊調》、《趕街調》、《過年調》、《擺飯調》等等。
民族歌曲唱詞中包含著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大理白族“繞三靈”中演唱的大本曲是演唱長篇故事的曲子。據大理州文化局的統計,大本曲的傳統曲目總數有148個,包括能見到本子的傳統唱本82本,還有歷史上曾經有過但已失傳的唱本曲目66個。傳統曲目的題材內容,一是移植改編自漢族地方戲曲故事,如《柳蔭記》、《天仙配》、《鍘美記》等。二是取材于白族自己的歷史、生活及民間故事的創作。其中以《磨坊記》等為上乘之作。還有許多近年出現的表現新題材、新生活、新人物的創作曲目,如《翻身記》、《白毛女》、《望夫云》、《活雷鋒》、《八十年代新蒼洱》等。
民族舞蹈動作也是民族文化信息的重要符號。白族“繞三靈”中的白族舞蹈豐富多彩,主要為花柳曲舞、霸王鞭舞、金錢鼓舞和雙飛燕舞四種。花柳曲舞是各村“繞三靈”隊伍引導男女(巫現)唱花柳曲時所舞,有專門的舞步;霸王鞭舞是大理白族地區常見的一種集體舞蹈形式,人數少則十人以下,多則數十人,上百人。其舞步、隊形變化多樣,有“打四腳”、“二龍搶寶”、“五梅花”、“金雞打架”等數十種,基本動作是“腳勾腳”、“心合心”、“背靠背”等,成為白族舞蹈最基本的舞蹈詞匯,其實質是人類部落內不加區別的關系和群婚制原始遺風的遺存,是對男女交靖動作的象征和模擬。
2.2民俗節日文化傳播中的物體語言符號群
傳播學視野中的物體語言符號是人類生產生活中所使用的物體,如生產工具、衣服、飾物、家具等等,他們往往傳遞出使用者的某些信息,具有符號的意指作用。物體語言符號是民俗節日文化傳播活動中十分重要的一類媒介。作為民俗節日活動的主體—民眾的服飾、使用的工具等等都會傳達出特定民族文化信息,成為特定民族文化信息傳播的媒介。
大理白族“繞三靈”活動中,人們穿上獨特的民族服飾,在太陽穴處貼上太陽膏,在手持楊柳枝和牛尾的老人組成的前導的帶領下,吹吹打打、載歌載舞,一路歡歌,繞過佛都崇圣寺、神都“慶洞”本主廟和“仙都”洱河神祠。幾乎所有參加“繞三靈”的人都要在太陽穴處貼太陽膏,是太陽的代表物和太陽字樣的象征物。直接表達了參加“繞三靈”的白族人民對太陽神力的頂禮膜拜和祈求風調雨順的強烈愿望。同時,“太陽與人類的性器官一樣被評為是地上繁殖力最大的象征”。在白語里,太陽被稱為,也被稱為,兩者在語音符號上是一致的。太陽膏實質上是在家庭起源的歷史過程中,人類部落內不加區別的關系和群婚制原始遺風的遺存。古代的“繞三靈”,當人們來到桑林谷,當夜幕降臨之后,參加活動的人們都會到林蔭深處進行不加區別的,以實現自己的祈愿。因而,太陽膏實質上是象征著“繞三靈”活動本質的重要符碼之一。
繞三靈隊伍的前導手持的柳樹枝,是古代“社”祭文化的遺存,是各村“社樹”的象征,是各村土地和本主神的代表物。同樣由他們手持的牛尾蚊帚,是農耕文明的象征,傳達出人們對農耕文明時期“牛”這一重要生產工具的崇敬心情。在“社”的神樹上懸掛的“葫蘆”,表達了人們對生殖和生產豐收的祈望,它“通過比喻的手法將以上種種擬借轉化綜合,圓滿地完成了‘繞山林’是產生于母系氏族社會,以女陰—女神崇拜為中心,以求子嗣為目的,以野合為現實手段,以桑林舞為現實手段的補充這樣一個層壘式堆積的歷史主題。
這樣的物體語言符號還有很多,比如端午期間歷代沿襲用彩色或五色的線、縷、索作為象征驅邪辟妖節物的“端午索”。“端午索”品種繁多、形制各異,它曾經作為端午節重要的吉祥象征物而存在于中國大部分地區,堪稱中國絲索手工藝飾品的一大瑰寶。“端午索并不局囿于狹義的物質層面,而是女性性別表達的象征載體,是一種極具性別修辭意味的符號形式。端午索上‘書寫著’女性自身角色的期待,寄托著女性對夫妻、尊長、子女等和諧關系的渴盼,模塑著女性的社會化的角色形象。在社會勞動分工的背景下,端午索這種節物形式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女性表述的創造性、開拓性、承襲性及其流變性的特點”。
2.3人—民俗節日文化傳播的終極媒介
現代傳播學的建立,得力于人類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現代傳播媒介—報刊、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的相繼出現使得人類社會的信息傳遞越來越快捷、便利,人們對于世界的感知也更加遙遠和快速。在各種傳播媒介構筑的傳播網絡中,世界逐漸地聯接成了一個“地球村”,麥克盧漢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大膽而新奇的概念正逐漸變成現實。然而,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社會前所未有地面臨著由此而帶來的文化危機,世界范圍內,許多民族文化正面臨著文化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使它們瀕臨衰滅;文化發展的單一化,對現實漠不關心、極端自我內化、心理上封閉的容器人的出現,給我們的文化肌體和社會肌體帶來諸多問題。人們開始懷念人類從前“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和“最是小姑歌焚調,聲聲唱人有情天”的詩意場面和情懷。今天,如此詩意的場面也只有在一些民族地區的民俗節日上才可以看到。
德國學者恩斯特?卡西爾在他著名的著作《人論》中獨樹一幟地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來取代把人定義為理性的動物。他說,“對于理解人類文化生活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來說,理性是個很不充分的名稱。但是,所有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號形式。因此,我們應當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animalsym-bolicum)來取代把人定義為理性的動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指明人的獨特之處,也才能理解對人開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在卡西爾看來,符號是“人的本性的提示”,是人的本質屬性之所在。
傳播活動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它與人類社會相伴相隨。從人類誕生之初到如今,不管傳播技術如何發展進步,但具有社會意義的傳播行為都是以人為基礎的。人類在發明符號、運用符號創造文化的過程中,傳播行為和傳播活動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文化本身是傳播建構的產物。因而,把作為符號的創造者、使用者、傳承者的人類稱為符號的第一媒介、終極媒介是順理成章、言之有理的。
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曾一度繁榮的資源型城市,于資源枯竭之后,在困境中掙扎的案例不勝枚舉。
北京房山區南窖鄉,煤炭開采曾一度是區域經濟的主導。雖然資源并末枯竭,但生態涵養發展的功能定位,南窖的煤炭開采也因不合大勢而“被枯竭”。
“被枯竭”的南窖伺去何從?事實上,資源枯竭或“被枯竭”后,無非確三個結果:一是就地消亡,就像美國的很多鬼城;二是整體遷移,像陜西的銅川縣城;三是轉型發展,這是我們最愿意看到的結果。南窖重生,關鍵就在于轉型。
南窖鄉經過五年的探索,在替代產業中尋找到了轉型出路。得益于此,昔日煤域以綠色新山鄉重新煥發生機。
浴火重生
北京全市小煤礦關閉始于2005年,彼時的南窖鄉同樣處于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功能定位,決定了南窖必須“因地制宜,因坡制宜、因溝制宜”,尋找到一條煤炭開采之后的復興之路。
南窖鄉黨委書記孫建華告訴記者,仔細分析之下,除煤炭資源外,平均海拔為754.9米的南窖鄉,其實還有諸多自然優勢:林木總面積達4057.8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自然環境優美獨特;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約12℃、降水量約650-700毫米,有各種果樹30余萬株,物產極其豐富;此外,由于此前過度依賴單一的煤炭開采,民風民俗和歷史遺跡得以完好保存。
和諸多資源轉型區域一樣,農業和旅游被自然而然地推到了發展的前臺。結合豐富的農業物產資源,“農游結合”成為南窖產業轉型的路徑選擇。幾年下來,南窖已初步形成了以99桃王、京棗39、黃嘴杏和良鄉板栗等為代表,特色種植基地匯聚成的特色農業產業群。特別是花港村大作山的文章,山頂種桃,山腰栽茶、山洞育蘑菇、山溝種板栗,林下養柴雞,利用山洞廢棄菌棒和雞糞便,加工后形成有機肥培育山上的大桃;利用山坡中草藥茶根喂養山下的柴雞,增加雞蛋藥用價值,形成了高山立體循環農業的發展模式,為在全區、全市推廣發展高山立體現代農業提供了寶貴經驗。
形成于明朝初期的南窖鄉,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歷來就有文化之鄉的美譽。特別是水峪村作為全鄉發展民俗旅游業的龍頭,依托著明清時期保存至今的100多套、600余問古民居和已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認證為“石碾收藏世界之最”的128石碾,以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成功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國慶群眾聯歡演出的古中幡,為南窖鄉發展民俗旅游業創造了先決條件。
民俗旅游也因此被南窖鄉視為推動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朝陽產業,并借助“農游結合”成功塑造了三張“名片”。即:生態休閑度假游,打造生態名片{田園觀光采摘游,打造綠色名片;民俗文化體驗游,打造文化名片。
在奧運之年的2008年,南窖鄉的工業發展再次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能力展示舞臺。利用房山區域內豐富的煤矸石廢棄資源,北京市第一個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也是全市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新能源煤矸石加工廠在南窖鄉建成投產。這一項目年可處理煤矸石25萬噸,生產瀝青混凝土基料20萬噸,實現年收入1200萬元。
“煤矸石加工廠不僅盤活利用了原鄉辦水泥廠的閑置場地,而且這個生態循環項目,還可有效地減少煤矸石對大氣和水源的污染,又可騰退出大量的土地用于生態環境建設,可謂一舉多得。”孫建華說。
與此同時,中窖村的板栗加工廠、山泉水廠,生物質燃料加工廠等一系列綠色環保的新項目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孕育而生。
一個集特色種植、綠色養殖,環保企業、民俗旅游業等多維一體的溝域經濟發展模式,讓這片山村再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規劃世界城市后花園
礦井及周邊建筑可改作采礦記憶館,向過去的工業遺產致敬;原來送煤的滑道,可以改作滑梯,讓游客快速抵達由裝煤區改建的雕塑花園,廢棄的礦井將改建成酒窖和世界上第一個地下礦井廳……經芬蘭薩米寧規劃公司的專家巧妙“設計”,昔日的“煤炭之多”搖身一變成了“燕山綠谷、豐饒之角”,這也是全市7條溝域規劃國際招標之后,真正由國際企業中標,并率先于全市其他溝域的規劃方案。
“’燕山綠谷、豐饒之角’概括了南窖鄉的地理位置、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饒多樣的物產。”孫建華介紹說,“‘角’與‘窖’諧音,南窖是北京一角,形狀似角,盛產花果。希臘神話里的‘豐饒之角’(Hom ofPlenty)盛滿香花蔬果,跟中國神話中的聚寶盆相似,能自動充滿,永遠取之不竭,是全球皆知的、富饒的象征。這個歷史典故用于南窖,不僅形象鮮明,更能讓各國游客初步接觸后便可記住南窖和南窖特產。”
根據規劃,總面積40平方公里的南窖溝域,將打破原來以村為單位的行政管理界限,規劃以景區,N個景點為支撐的三大功能分區:農耕文化體驗區,觀光采摘區和戶外運動區。
未來的南窖溝域內部將采用公共交通系統,用以生物氣體為動力的迷你巴士連通各村、當地的景點和綜合停車場。在停車場、迷你巴士站和各景點附近都設有山地自行車租賃點,通過網絡對租賃實現統一管理,游客可在一處租借,而在另一處歸還,實現不同公共交通工具之間的自由轉換和靈活組合。
此外,考慮到水、能源和廢棄物管理的可持續發展,雨水和污水經過處理后,將用來灌溉農作物。經過廢棄物管理中心處理后的垃圾,將用作發電、生成生物氣體和熱水供應。
“這個規劃,從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傳統文化、產業定位四個方面,充分挖掘了南窖溝域經濟的文化價值,統籌了溝域內各種資源,兼顧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同時還有很強的國際化理念。”房山區副區長馬麗英如此評價。
規劃的亮點更讓人無限向往:如水峪古道將改作步行商業街,兩側建筑經過整修,單側設零售店鋪,餐館和咖啡館,另一側擺放座椅,便于游客休息。響譽中外的水峪女子中幡隊,將在一座輕型結構、自由開合的訓練館內為的蝣客盡情表演。夜晚,在整個街道的彩燈渲染之下,將成為“寧靜山村的不夜城”,并以此再現600年古商道的繁華喧囂……
1911年建成的用于高空運煤的“房山高線”是我國第一條以蒸汽機械為動力的空中索道纜車,在中國乃至亞洲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依托這段歷史,將在此建造一套纜車和滑道系統,實現南窖與周口店景區的雙向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