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標槍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少年生長發(fā)育過程具有階段性和不均衡性,身體素質和發(fā)展在不同年齡發(fā)展速度也不同,存在著發(fā)展的敏感期。從實踐中可以看出男生的速度敏感期在7歲―10歲和12歲―14歲,女生在7歲―11歲。并且不同部位的力量發(fā)展敏感期也略有不同。因此,少年標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必須緊緊抓住其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和不同性質力量發(fā)展的敏感期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訓練,促進相關部位力量的速度發(fā)展。
在力量訓練中,標槍運動員應具備的力量分為一般力量、爆發(fā)力量、專項力量和最大力量。由于少年時期的特性,最大力量的練習在少年時期不宜過多。
1、少年標槍運動員基礎力量訓練的方法和手段
少年一般基礎力量訓練中應以各種動力性練習為主,采用各種跑跳練習手段,雙手拉膠帶,拋、投、接實心球,前后拋鉛球,拋甩小重量杠鈴片,輕杠鈴跳、挺、舉練習等手段來全面發(fā)展基礎力量素質。
爆發(fā)力是在短時間內,克服阻力并發(fā)揮出最大力量。標槍運動員的最后用力、器械出手都需要良好的爆發(fā)力。發(fā)展爆發(fā)力,在訓練中主要采用負有適當?shù)闹亓?,在一次性突然快速用力的練習。應以輕器械投擲為主,以動作的快速為前提,不要去追求大力量。它的練習方法主要有:抓舉(高抓、直腿抓、弓箭步抓)發(fā)展腿部力量,全身用力協(xié)調肩部力量,挺舉,高翻杠鈴,負鈴快速蹲起,斜推杠鈴,拋投各種重量的實心球和鉛球,投擲壘球等。
在爆發(fā)力訓練中如何提高力量轉換率是標槍運動員力量訓練的關鍵,在訓練中不可忽視。標槍運動員舉杠鈴練習后緊接對墻投擲輕實心球練習。這些組合練習對實際投擲能力的提高有密切關系,能使提高的力量素質直接轉換到投擲技術動作中去,訓練效果明顯。
專門投擲力量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是掌握和改進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方法有:1、雙手頭上投實心球,重量0.5―1kg,可采用原地投和上步投。要求與正面插槍技術相似,手臂伸直,以胸帶臂擲出。2、單手投壘球、小石子等,可采用原地、上步和助跑投擲。要求與投擲技術相同,使肌肉用力動作傳遞效果更接近于標槍的投擲技術。總之,只有正確的專門投擲練習才是保證所選擇標槍技術的充分體現(xiàn)。
2、協(xié)調綜合力量素質發(fā)展
標槍不僅要求運動員全身力量大、爆發(fā)力強,而且要求具有較好的速度、靈敏、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另一方面,少年正是生長發(fā)育較快的時期,應注意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因此,在這一時期應在重視力量訓練的同時,加強其他身體素質的訓練,在促進少年標槍運動員身體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突出力量素質訓練。
一般耐力訓練往往被投擲運動員所忽略。在訓練中采用較長時間慢跑、球類活動、游戲、小組合力量、各種跳躍訓練來提高投擲運動員的一般耐力。
中學標槍項目基礎訓練訓練方法實效性科學性1前言
中學生正處于少年向青年期過渡。這一時期,是身心全面發(fā)展最佳時期。對學生進行標槍訓練,只有科學合理,才能促進其身心全面發(fā)展及運動成績的提高。
比賽時,各競賽項目分類分項進行,似乎沒有關聯(lián),但在訓練中,各項目(或部分項目間)是相互制約,彼此促進的。例如,標槍項目基礎訓練,其需要的柔韌、爆發(fā)力及專項技術,就得大量結合或借鑒其他項目訓練方法或手段。同時,中學時期,學生生理、心里特點決定我們自初中至高中訓練,只能循序漸進,由一般訓練為主,逐漸過渡至專項訓練為主。下面,根據(jù)本人帶訓練的體會及有關文獻資料,對中學標槍基礎訓練進行探究。
2訓練的指導思想和多年規(guī)劃
我們應本著從小培養(yǎng),系統(tǒng)訓練,著眼將來的原則。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將“全面訓練,打好基礎”,作為指導思想,并將訓練安排,劃分為三個階段。
2.1初期階段(初一運動員)
本階段以提高興趣,增強體質,加強思想教育,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為指導思想。并根據(jù)初一學生生理、心里特點,以游戲、球類、輕器械快速鞭打,作為主要練習方法,初步學習擲標槍技術,要求動作規(guī)范化。
2.2基礎階段(初二運動員)
本階段在全面身體訓練基礎上,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和思想覺悟,著重發(fā)展速度、彈跳和快速力量,初步掌握投擲標槍的完整技術。
2.3提高階段(初三、高中運動員)
本階段,重點轉向專項技術訓練。準備期側重提高身體素質水平,內容和手段以發(fā)展力量素質,與提高投擲能力的練習為主?;酒谝詫m椨柧殲橹?,并通過比賽,提高訓練強度,和培養(yǎng)臨場經(jīng)驗。
3全面身體素質訓練要結合專項需要
全面身體訓練,要結合專項需要。由于投擲項目,力量(尤其是速度力量)是根本,故每周應保證兩次以發(fā)展力量為主的訓練,重點突出抓專項速度為主的訓練。
3.1一般力量與專項力量相結合,專項力量與專門投相結合
眾所周知,爆發(fā)力是投擲運動員的靈魂。因此,在進行力量訓練時,我們應把快速力量放在首位??刹捎玫木毩暎弘p手前拋實心球,助跑對墻擲壘球,后拋不同重量的鉛球等。
3.2中學生應注重發(fā)展小肌肉群力量
中學時期,運動員的肌纖維細,力量弱,骨化弱,骨化過程尚未完成,不宜采用大力量練習,以免影響運動員正常發(fā)育。而腰背是上下肢的紐帶,肩肘是標槍運動員最易受傷的部位。因此,要突出對肩、肘、腰三部分小肌群力量訓練??梢圆捎玫木毩暿牵撼指茆徠ɑ騿♀彛?,作肩、肘、腰的環(huán)繞;徒手或負重作腰、背、腹、側肌練習等。
3.3重視跑跳練習
由于標槍完整技術,涉及預先助跑、交叉步等技術環(huán)節(jié),故要重視跑跳練習。跑跳練習,要求輕松、自然、動作正確,以培養(yǎng)下肢快速反應能力。常用的方法:跑和發(fā)展髖靈活性專門練習;持器械做進行超越器械,滿弓動作;各種姿勢跳,跨越欄架;持標槍行進間引槍,持標槍交叉跑等。
3.4力量訓練與其他措施相結合
由于中學階段,學生易興奮,易疲勞,但恢復快,故常年不間斷用中小力量發(fā)展素質,不僅能有效提高力量素質,又不影響運動員正常身心發(fā)育,減少傷害事故,并能提高學生的比賽能力。同時,在進行力量訓練時,除抓柔韌外,還應進行各種球類基本功訓練,這對運動員形成大幅度肌肉用力,大有裨益。
4技術訓練要抓主要問題,才能提高投擲能力
合理技術,是使運動員達到高水平重要因素之一。合理技術掌握和完善,是通過多年較系統(tǒng)訓練才能完成的。中學生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強,在此階段是學習、掌握技術的良好時機。
在專項訓練初期,不要一味追求成績,主要應進行一些誘導性訓練。如反復進行徒手或持標槍的握、持、持槍跑、插槍等專門練習。技術訓練,主要抓銜接與短程技術,特別是最后用力技術。平時訓練要抓住下面兩個環(huán)節(jié):
4.1超越器械要及時
現(xiàn)代標槍,要求運動員最后用力前,下肢超越上肢動作要快,以便最后用力前形成“滿弓”。為此,應注意下面兩點(以右手為例):
4.1.1助跑進入投擲步超越器械時(投擲步的第三步:交叉步),左腳下地(投擲步的第二步),與右叉前擺(投擲步的第三步:交叉步),要協(xié)調一致,并且,右叉前擺,要做得大而快,右腳落地時腳尖稍內扣接近45°,同時,身體要有意識向后傾斜,為形成“滿弓”創(chuàng)造條件。
4.1.2超越器械結束時,上體要適當留在后面,右腳落地后要不停地蹬轉,同時,右臂外旋、翻肩,以便形成“滿弓”。
4.2左腳要形成良好支撐,右髖要積極前送
右腳蹬地,右髖積極前送,左腳撐地,形成良好支撐,有利于將助跑速度,及下肢、腰、腹力量,通過“滿弓”的渠道,傳遞給上肢,為標槍的出手提供支持。為了使“蹬撐”動作正確形成,可采用單腳快速三、五級跳;徒手或負重,連續(xù)做蹬轉動作等。
本人根據(jù)以上指導學生進行標槍訓練,達到理想的效果。在有機會參加的田徑賽中,多人次獲得冠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標槍名將張連標、李玲蔚、呂會會,不僅標槍項目曾獲亞洲田徑賽冠軍(或破亞洲紀錄),其跑、跳、及球類項目表現(xiàn)也不俗(特別是張連標)。這不能不得益于他們從小的全面基礎訓練。同時,也揭示了利用其它項目的訓練方法、手段,進行標槍訓練的實用性、科學性。
5結語
中學標槍項目基礎訓練,要依照學生生長發(fā)育特點及自然規(guī)律,科學地進行全面身體訓練和專項技術訓練的指導。全面基礎訓練和專項技術指導,是達到高水平的重要一環(huán)。科學訓練必須從運動員的實際出發(fā),采用的訓練手段和方法要切實可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議各中學,進行標槍項目訓練時,應注重基礎,系統(tǒng)訓練,訓練方法手段多樣化,且有針對性。
參考文獻:
\[1\]王壽皖.田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1、發(fā)展青少年運動員專項速度的練習
專項速度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擲標槍成績,因此,專項速度練習應作為青少年標槍運動員專項練習的重點。更要注意速度定量控制,在訓練中對重量負荷及速度負荷進行合理控制,創(chuàng)造最佳訓練方案。不同重量負荷的訓練及方法對力量的速度曲線存在特異性效果。利用較小負荷進行訓練,對專項速度的增長較明顯,負荷量較大,對絕對力量的增長較明顯,對專項速度提高較差,若采用40%―60%專項力量的負荷時,若高速完成,則可使白肌纖維增粗。相反若以慢速完成,則發(fā)展的是紅肌纖維并使之增粗。所以必須確立訓練的重量負荷與速度負荷才能實現(xiàn)訓練。在此基礎上,專項速度的主要訓練方法有:①短距離跑練習:各種短距離的加速跑、計時跑。②半程助跑投壘球或小鐵球練習:模仿最后出手用力的動作,半程和全程助跑投壘球或小鐵球。③各種模仿投球練習:跪撐投球、仰臥投球、拉弓投球。④頭后雙臂屈伸:采用杠鈴片重量為男子10―20kg,女子5―10kg,要求放下屈臂,上臂充分后屈。伸臂時,上臂不要過分下壓,以便伸臂時更接近鞭打。⑤單臂拉舉:重量為男子5―7.2kg,女子為2.5―5kg,要求胸帶大臂向前鞭打,每次以最快速度完成。⑥斜上方推鈴片式杠鈴:此法可計時 5―10s,要求在手臂伸直的條件下,完成次數(shù)越多越好。
2、發(fā)展青少年標槍運動員專項力量的練習
專項力量是指運動員比賽動作技術和戰(zhàn)術所要求的條件下,人體參與運動的肌肉或肌群收縮克服阻力的能力。主要的練習方法有:①手指俯臥撐:運動員與墻壁成45度角站立,兩手手指間相對,空掌心撐于墻壁上,做曲臂俯臥撐。②上肢帶肌肉力量練習:單杠引體向上、懸垂舉腿,掌握高單杠,收腹舉腿折體從杠下后翻,雙杠曲撐起和前后翻肩。③腰腹肌肌肉的練習:各種形式的前、后雙起,前、后屈起,跪跳起、臥跪起。④利用杠鈴的專項練習:肩負輕杠鈴,側向半蹲右側傾,做“蹬插滿弓”練習。右手持片或啞鈴,側向半蹲右側傾,做“蹬插滿弓鞭打”(連做)。雙手各持一小杠鈴片或啞鈴,做上下直臂后振,右臂向后上振時,右肩向右后轉約45度,向前鞭打時掌心向左(連做)。由輕到重,連續(xù)做快挺或臥推,或臥后拉練習,做半蹲跳或全蹲跳,半蹲或全蹲練習。⑤弓箭步抓舉:要求掌握正確動作下快速完成。⑥立定跳遠、跨步跳、交換跳、縱跳、弓箭步跳、持槍跑、持槍節(jié)奏跑、各種跳繩練習等等。
3、發(fā)展青少年標槍運動員專項柔韌性的練習
專項柔韌性是完成最大幅度“超越器械”,并使之最長的“工作距離”和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后用力”基礎。練習柔韌性的方法有:①負重韌帶練習:運動員肩負輕杠鈴作前屈起送髖練習,左右轉體,左右側倒,“∞”字繞環(huán)等練習。②轉髖翻肘練習:運動員在做好最后用力的準備姿勢時,由同伴拉住槍尾或以手拉住固定物做蹬地轉髖翻肘滿弓練習。③膠帶練習:用原地投擲姿勢拉膠帶,做“蹬地插腿滿弓鞭打”動作,交叉上步放手鞭打動作。④整體身體練習:直臂前后繞環(huán),負重轉肩、啞鈴頸后快彎舉、負重滿弓、仰臥臂屈伸、引體向上、仰臥直臂下壓并提起等手段是增加肩關節(jié)的力量。負重轉軸,背后牽手拉肩肘多方向曲臂伸、前臂向內繞環(huán)、啞壺鈴做上臂繞環(huán)、平臥啞鈴外旋等手段是增加肘關節(jié)力量。
[關鍵詞]標槍;鞭打;力量
前言
標槍運動是田徑運動項目中技術比較復雜的運動項目之一,合理的擲標槍技術要求運動員全身的力量在協(xié)調發(fā)力的前提下快速將器械擲出,技術、速度和力量的協(xié)調是其成績不斷提高的基礎。標槍運動員的訓練需要以身體素質全面發(fā)展為基礎,僅依靠技術是完全不夠的。沒有很好的身體素質水平,特別是力量素質很難獲得最大的出手速度。
一、研究對象
1.1研究對象: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qū)第三高中標槍運動員
二、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
2.1.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十余篇相關文獻資料找出適合高中生標槍運動員的訓練方案,進而歸納出提高鞭打力量的訓練方法和依據(jù)
2.1.2觀察法
通過觀察1998——2002世界田徑錦標賽的標槍比賽視頻,發(fā)現(xiàn)鞭打技術在標槍運動項目的重要性,運用運動訓練學的相關知識對鞭打技術力量的訓練方法進行了討論分析
三、討論與分析
3.1高中生生理特點
高中生的體態(tài)特征已經(jīng)基本上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其骨骼、肌肉的發(fā)育正處于黃金時期。在速度、力量和耐力方面已經(jīng)接近成年人,在靈敏、協(xié)調和柔韌方面已經(jīng)達到或超過成年人。因此,可以進行較大負荷的力量訓練。
3.2力量訓練的重要性
力量是測定人的身體素質的指標之一,是人體通過肌肉產生收縮或張力來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在標槍項目中,力量是取得優(yōu)異運動成績的主要因素,它既是速度、彈跳、靈敏、柔韌的基礎,也是掌握技術的必要條件:對于技術掌握較好的運動員,發(fā)展力量又是進一步提高運動成績的手段。 如果技術和其它因素相同,誰的力量好誰就取得較好的成績。
3.3鞭打的動作原理
在標槍運動、排球、網(wǎng)球和羽毛球運動項目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 鞭打”這個名詞,要解釋這個原理,只需看一下鞭子的抽打過程。當鞭子被甩開,然后突然靜止時,鞭梢被加速。這是因為整個鞭子的力量傳遞給鞭梢,鞭子中部和底部的彈性纖維收縮,使鞭梢的速度加快。因為鞭子底部僵硬而不易彎曲,鞭根增加的速度持續(xù)傳遞到鞭梢,在與鞭根近似垂直的位置達到最大。
3.4鞭打動作的能量與動量傳遞
在擲標槍超越器械時運動員所做的“背弓”,軀干及整個身體的扭轉,是使肌肉在做投擲動作之前先做退讓性收縮,使進行投擲的肌肉拉伸產生彈性勢能。因此,助跑時身體的動能,在超越器械時轉化為肌肉的彈性勢能,而在鞭打動作中這一部分勢能釋放,增大了肌肉對標槍所做的功,轉化為標槍的動能,增大了標槍的出手初速度。超越器械時肌肉所產生的彈性勢能,能否有效地轉化為標槍的動能,則取決于肌肉由退讓式收縮轉為克制性收縮的轉換時間長短,其時間間隔越短,勢能的利用率越高,標槍所獲得的動能越大。因此,在超越器械動作與鞭打動作之間不應有時間上的延誤。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在鞭打動作中由人和標槍組成的系統(tǒng),在不受外力時,它們的相互作用前后的總動量是保持不變的,若標槍向前運動的動量增加量相當于人體動量的減少量,人體損失的動量越多,標槍受到的作用力也越大,這是人和標槍組成系統(tǒng)的內部動量傳遞關系
3.5鞭打的力量訓練方法
3.5.1速度力量的訓練方法
所謂速度力量指肌肉盡快和盡可能發(fā)揮力量的能力,速度力量取決于肌肉的收縮速度和最大力值。它被認為是標槍項目執(zhí)行功能所必備的能力。標槍項目肌肉用力順序是爆發(fā)式用力,是必須提高的。除遺傳因素外,優(yōu)秀標槍運動員關鍵在于少年時期的培養(yǎng)。主要練習手段如下:
3.5.1.1頭后雙臂屈伸:采用杠鈴片,要求放下屈臂,上臂充分后屈。伸臂時,上臂不要過分膠壓,以便伸臂時更接近于鞭打。
3.5.1.2單臂拉舉:要求胸帶大臂向膠鞭打,每次以最快速度完成。
3.5.1.3斜上方推鈴片式杠鈴:要求在手臂伸直的條件下,完成次數(shù)越多越好。
3.5.1.4弓箭步抓舉:要求掌握正確動作下快速完成。
3.5.2專門投擲力量的訓練方法
專門投擲力量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是發(fā)展運動員的絕對力量和技術為主要目的,是掌握和改進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3.5.2.1引體向上 :動作方法是兩手正握或反握單杠,握距同肩寬,兩腳離地,兩臂伸直,身體懸垂。引體發(fā)力身體向上拉至頭過杠面,然后身體慢慢垂下來成原來姿勢。
3.5.2.2臥推:要求掌握正確動作下,根據(jù)自己的最大力量進行練習。
3.5.2.3雙手頭上投實心球:可采用原地投和上步投。要求與正面插槍技術相似,手臂伸直,以胸帶臂擲出。
3.5.2.4單手投壘球、膠球、輕標槍等,可采用原地,上步和助跑投擲。要求與投擲技術相同。
3.5.2.5帶球對墻鞭打:要求以胸帶臂快速鞭打能力。
類似以上的練習方法還包括:雙手胸前推球、仰臥起投球,投沙袋,雙手球投球等都是發(fā)展投擲能力和速度的練習。使肌肉用力動作傳遞效果更接近于標槍的投擲技術。但應指出的是,隨著運動員的年齡增長,器械的重量也就逐漸的增加,要有足夠的間歇時間,訓練負荷可參考田徑教學訓練大綱??傊?,只有正確的專門投擲練習才是保證所選擇標槍技術的充分體現(xiàn)。
五、結論與建議
結論:
根據(jù)以上的訓練方法,經(jīng)過六周的系統(tǒng)訓練,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qū)第三高中標槍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都有了顯著提高。由此可見,這些訓練方法是具有較大的提高性和實效性。
建議:
(1)高中生標槍運動員的訓練應以發(fā)展快速力量為主。
(2)專門投擲力量的訓練應與技術緊密結合。
(3)高中生標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應遵守循序漸進原則,選擇正確的力量訓練手段,貫穿到整個訓練計劃中。
參考文獻
[1]劉卉.上肢鞭打動作技術原理的生物力學研究[J].體育科學,2004,(11):30-36.
[2]李良標,呂秋平.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1.
[3]孫慶杰.田徑(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5-250.
[4]劉宇.人體多關節(jié)運動肌肉控制功能的生物力學分析[M].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9
[5]宋廣林,閔凡亭.對標槍最后用力的再認識[J].體育學刊, 2004,(5):122-124
[6]曲淑華.對我國擲標槍后備人才最后用力投擲技術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5):692-696
課例描述:
一、對比導入
1. 同學們,在《微笑著承受一切》一文中,我們認識了怎樣的桑蘭?(板書:堅強樂觀)
2. 文中有一段講桑蘭接受康復治療是這么寫的?誰來讀一讀,師出示:
每天上午和下午,醫(yī)生都要給桑蘭進行兩個小時的康復治療,從手部一直推拿到腳部。桑蘭總是一邊忍著劇痛配合醫(yī)生,一邊輕輕哼著自由體操的樂曲。主治醫(yī)生拉格納森感動地說:“這個小姑娘用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給所有的癱瘓患者做出了榜樣?!?/p>
3. 指名朗讀。
4. 你覺得這段話寫得怎么樣?(生交流:簡短,概括……)
5. 看著這兩句話,讓老師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還有誰是忍著劇痛接受治療的?(生交流:)
6. 師出示:
手術臺上,一向從容鎮(zhèn)定的沃克醫(yī)生額頭上汗涔涔的,雙手有些顫抖?!耙侨滩蛔?,你可以哼叫?!彼嬖V病人。
病人一聲不哼。他雙手緊緊攥住身下的白墊單,手臂上青筋暴起,嶄新的白墊單居然被他抓破了。
手術做完了,沃克醫(yī)生擦著汗走過來,由衷地說:“年輕人,我真擔心你會暈過去?!?/p>
病人臉色蒼白,勉強一笑,說:“我一直在數(shù)你的刀數(shù)?!?/p>
沃克醫(yī)生嚇了一跳,有些不相信:“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驚呆了,失聲嚷道:“?。∧闶且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如果你是一位軍人,那么你就是一個‘軍神’!”
“你過獎了?!辈∪溯p聲回答。
7. 同樣是接受治療,自己對比讀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8. 學生交流。(第二個片段更為具體,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
二、學習方法,表達交流
1. 恰當生動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可以使人物顯得立體鮮活,可以充分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所以我們在描寫人物時,一定要結合多種描寫方法。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就是把桑蘭接受康復治療的過程寫具體,把桑蘭這種堅強樂觀的精神寫鮮活。
2. 自己讀讀《“軍神”》一文中描寫接受手術的片段,看看哪些內容對我們今天的學習有幫助。
3. 學生交流。
(1)語言描寫:①“要是忍不住,你可以哼叫。”(醫(yī)生安慰患者)②“啊!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如果你是一位軍人,那么,你就是一個‘軍神’!”(醫(yī)生贊揚患者)③想想還有哪些談話內容。(詢問病情,治療指令……)④桑蘭:應答,安慰醫(yī)生,談自己的理想。
(2)動作描寫:①病人一聲不哼。他雙手緊緊攥住身下的白墊單,手臂上青筋暴起,嶄新的白墊單居然被他抓破了。(忍受劇痛時的動作)②哼歌。(板書)
(3)神態(tài)描寫:①病人臉色蒼白,勉強一笑。(患者疼痛時的神態(tài))②體現(xiàn)樂觀一面。(樂觀)
(4)除此之外,段落二提示語表達的形式我們也可以借鑒。學生交流對話中出現(xiàn)的幾種形式:①“要是忍不住,你可以哼叫?!彼嬖V病人。(提示語在后)②病人臉色蒼白,勉強一笑,說:“我一直在數(shù)你的刀數(shù)。”(提示語在前)③“七十二刀?!保]有提示語)④補充提示語在中間的形式。
4. 結合板書提示,展開合理想象,自己試著說說桑蘭接受康復治療的過程。
5. 指名交流。(2名)
6. 小組分角色表演。
三、寫作練習
1. 把小組中演的內容自己說一說。
2. 結合多種描寫把醫(yī)生為桑蘭治療的過程詳細寫出來。
開頭:一天上午,醫(yī)生來為桑蘭做康復治療……
3. 請兩位同學進行交流。
4. 學生進行評價。
5. 老師進行評價和總結。
分析反思:
這節(jié)課體現(xiàn)了“基于閱讀的表達”理念,表達訓練涉及了兩節(jié)課的內容――《“軍神”》、《微笑著承受一切》。從課例的教學設計到教學實踐,我也一直在做總結與反思:
(一)熟悉教材文本
“基于閱讀的表達”強調了閱讀在表達訓練中的重要性,即表達的內容來源于文本的閱讀,所以學生對教材文本的熟悉是最基本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預習及自學方面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朗讀課文、熟讀課文乃至背誦課文的習慣,讓學生在課前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在自學指導課上,教師需要加強對課文重點段落的朗讀指導,輔助學生感悟文章詞句的精彩以及文章內容所反映出的思想感情,做到教材文本的內化。
《“軍神”》一文中,與沃克醫(yī)生的對話描寫得非常精彩,字里行間體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三年級教學時,我就通過分角色朗讀,小組表演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加深課文印象,許多學生甚至能夠熟練地背誦這些段落。所以在上《微笑著承受一切》表達實踐課時,我僅僅對《“軍神”》一文稍作回顧,學生便能清晰地回憶起相關內容,并在表達訓練時加以運用。
(二)契合課程內容
表達訓練不是簡單地設置題目讓學生進行說話或寫作練習,缺乏訓練目標和方法指導的表達訓練不僅是無效的,而且會對學生的表達能力產生不利影響。教師要明確表達訓練的目的,按照制定的課程內容來進行表達訓練的設計。
課程內容是依照課文的特點來制定的,《微笑著承受一切》的課程內容為描寫的方法,是對前階段學習的表達方式進行復習鞏固,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表達實踐課時,我將訓練點定位為復習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針對這篇課文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比較零散的特點,我選取其中的一個片段――桑蘭接受康復治療進行擴充練習,學生對這樣的情境是比較陌生的,表達存在一定的難度。而《“軍神”》一文中,接受手術治療的片段與桑蘭接受康復治療的片段情境相似,精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也為學生的表達提供了參考。
(三)發(fā)揮引導作用
“基于閱讀的表達”為學生提供了現(xiàn)成的表達內容,讓學生便于表達的同時,也將部分學生引入誤區(qū),即不假思索地原文照抄。生搬硬套的結果就是說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文字不符合情境,不合邏輯,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教會學生在參考借鑒時適度挖掘,有所取舍,反復推敲,不能停留于表面文字,還要密切結合情境。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將兩個片段進行對比朗讀,通過交流分析,提煉可以直接引用的部分――病人忍受疼痛時的動作描寫,可以間接引用的部分――醫(yī)生在治療過程中的神態(tài),病人接受治療時的神態(tài),醫(yī)生安慰、贊揚的語言描寫,及語言描寫的幾種提示語形式。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學生在表達時就會注意到需要對原有文字進行適當?shù)丶庸ぬ幚聿拍芗右岳谩?/p>
(四)開展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