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寶寶早期教育

寶寶早期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寶寶早期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寶寶早期教育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早期教育 發育商 心理保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83

在社會的強大壓力下,從小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已經成為全世界家長努力的目標,其中,孩子的早期教育便成為在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早期教育在是從人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各種早期教育學校的設立也提高了早期教育的質量,并對孩子在成長以至今后的發展做出較好的指導。早期教育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所起的關鍵性意義,是如今社會比較重視的生長環節。我國國務院頒布的2001~2010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中,將發展0~6歲兒童早期教育作為重要的關注點[1]。一些國家也出現提前開始學習讀、寫、算,提前開始正式教育的探討和實驗。本文將通過早期教育的實驗和現況調查資料的分析,來說明早期教育對孩子心理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兒童為2009年出生、進行常規的兒童保健,從出生年開始早期教育。實驗組選取婦產科出生的小兒35例,對其父母開設早期教育講座和多途徑的知識獲取,對照組其父母沒有經過早期教育講座和知識獲取,只進行一般的指導。所選取的對象均為母孕期無特殊疾病,兒童出生無窒息史,孕周>37周,體重正常,無高膽紅素血癥,無顱內出血病史,無營養不良,圍產期均無高危因素。開始早教前70名兒童發育商,身體狀況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方法:①對照組:婦產科室的35名兒童,待出生后情況穩定,均由父母帶回家喂養,父母并沒有經過早期教育的知識灌輸。②實驗組:接受和對照組相同的喂養模式,并對孩子開始早期教育。在新生兒出生后1星期開始,每個月對父母親開始1次早期教育講座,每3個月進行1次訪問調查,必要時進行現場指導。使其更全面地了解新生兒的生理特點走向和行為能力。通過對父母的培訓指導,使其掌握嬰幼兒基礎運動和精細運動的培養方法,培養孩子的行為能力、心理認知能力、學習模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交際能力等。根據各個幼兒的行為發展方向,并提供各種適齡的玩具、畫報,實行家庭適時訓練。

智能測驗:1年后,根據隨訪調查結果,對兩組幼兒的發育狀況進行測評。測定標準參照中國幼兒多元智能量表。評定標準分為5個等級:≤69分為低下,70~84分為偏低,85~114分為正常,115~129分為聰明,≥130分為優秀。

統計學處理:用SPSS18.0軟件進行方差統計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3組幼兒發育商評價統計表由標準分級得出,見表1。

結果顯示,父母經過早期教育講座和知識獲取的實驗組得到更好的效果,對兒童的各方面發展有促進作用。兒童發育商(107.14±6.23)比對照組(95.41±5.73)高,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見,有良好的早期教育,對兒童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適應能力和總發育商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討 論

兒童智力的發展是階梯式的發展,其中,0~3歲是兒童發展過程中最關鍵的時期,0~3歲是一個人的身體發育、智力形成、習慣培養、陶冶情操的重要時期,對他們今后的身心健康影響巨大。最初3年所處的環境,實際上塑造了嬰幼兒的大腦,嬰幼兒的早期經歷的事越有意義,嬰兒的成長過程中,越富有連續性和趣味性,嬰幼兒的大腦神經細胞也就塑造得越精妙,這將影響他一生的學習能力及競爭能力[2]。

寶寶早期教育范文第2篇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532份,回收率為82%。樣本構成見下表。

研究者以自編的《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現狀調查教師問卷》為問卷調查工具。本問卷以封閉式問題為主,結合少量開放式、半封閉式問題,從幼兒園教師對早期閱讀的認識、閱讀材料的投放以及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開展等方面了解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現狀。研究者利用SPSS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此外,研究者同時還對部分幼兒園教師進行訪談,以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對早期閱讀的認識

1.早期閱讀的意義與目的

統計表明,74%的教師認為早期閱讀意義重大,24.4%的教師認為早期閱讀有意義。由此可見,絕大多數教師能較正確認識早期閱讀對幼兒發展的意義,例如,能幫助幼兒建立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聯系,幫助幼兒成為熟練的閱讀者,有助于幼兒的個性與社會性發展等。

我們知道,早期閱讀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兒對書面語言學習的興趣,幫助幼兒掌握早期閱讀的技能技巧以及初步認識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對應關系。統計表明,65.1%的教師認為早期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29.2%的教師認為是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5.7%的教師認為幫助幼兒理解閱讀內容與掌握閱讀技能更重要。調查結果說明,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最受教師關注。

2.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內涵

早期閱讀教育活動旨在豐富幼兒的前閱讀、前識字和前書寫經驗。〔1〕前閱讀經驗包括翻閱、制作圖書,了解圖書畫面、文字與口語三者的對應關系等。前識字經驗包括初步了解文字的功能、作用,初步了解漢字的構成方法等。前書寫經驗包括初步認識漢字的基本結構,初步認識漢字的書寫特點和工具,初步了解漢字書寫的基本方式等。〔2〕有關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內涵,99.2%的教師認為“早期閱讀是指學習翻閱、制作圖書,了解圖書畫面、文字與口語三者的對應關系”;39.8%的教師認為“早期閱讀是指初步了解文字的功能、作用,初步了解漢字的構成方法”;27.5%的教師認為“早期閱讀是指初步認識漢字的基本結構,初步認識漢字的書寫特點和工具,初步了解漢字書寫的基本方式”。調查表明,有兩成以上的教師對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內涵有較完整的認識,知道早期閱讀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幼兒積累前閱讀、前識字、前書寫三方面經驗。訪談發現,仍有部分教師將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等同于具有小學化傾向的識字與書寫活動,還有一些教師則一味回避識字活動,強調“幼兒園不應教幼兒認字”。

(二)閱讀材料的投放

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能力的發展離不開合適的閱讀材料。早期閱讀材料可以分為靜態材料和動態材料兩大類。靜態材料主要包括圖書、圖片、標志等。本調查主要了解圖書投放情況,從中分析教師對早期閱讀的認識和態度。

1.圖書主要來源

調查發現,班內圖書主要來源有二,一是幼兒園集體購買(占76.8%),二是幼兒自帶(占17.3%)。另外,還有自制圖書(占4.5%)和其他來源圖書(占1.4%)。

從購買的渠道看,從多到少依次是實體書店購買(占75.5%)、網上書店購買(占45.6%)、郵局訂閱(占35.6%)、其他(占1.4%)。由此可見,幼兒園投放的圖書絕大部分是從正規渠道購買的,圖書質量比較有保障。

2.圖書數量

班級圖書總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兒對圖書的需求水平和教師對早期閱讀的重視程度。閱讀材料充足,每位幼兒都能人手一本,對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有很大幫助。統計結果表明,班級圖書數量“大于40本”的占68.6%,“30~40本”的占15.6%,“20~30本”的占14.3%,“小于20本”的占1.5%,可見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對班級圖書數量的保有量問題是比較重視的,基本能保證幼兒人手一本。不過,在訪談中發現,有些圖書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幼兒對部分圖書并不感興趣。

3.圖書更換頻率

統計表明,“每學期”更換一次圖書的班級占42.1%,“每月”更換一次的班級占47.4%,“每周”更換一次的班級占8.6%,“從不更換”的班級占1.9%。這說明教師基本能做到定期更換班級閱讀區內的圖書,但較難做到每周更換。訪談了解到,因為日常工作很繁重,所以大多數教師只能做到每月或每學期更換一次班級閱讀區內的圖書。

4.圖書選擇因素

從幼兒的角度看,圖書選擇的因素應當包含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閱讀水平、生活經驗、性別差異等五個方面。〔3〕統計表明,42.5%的教師會首先考慮圖書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35.7%的教師會首先考慮幼兒的興趣愛好,17.6%的教師會首先考慮幼兒的閱讀水平,4.2%的教師會首先考慮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性別差異。這說明大部分教師會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出發對圖書進行價值判斷。

從圖書本身的角度看,圖書選擇的因素包括圖書的內容、畫面與色彩、圖文比例、造型、價格等五個方面。統計表明,54.2%的教師首先考慮的是圖書的內容,21.8%的教師注重的是畫面與色彩,9.4%的教師考慮的是圖文比例,9.2%的教師考慮的是價格,5.4%的教師考慮的是造型。由此可見,多數教師更在意的是圖書本身的內容等內在因素,而非造型等外在因素。

(三)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開展

1.組織形式

教師開展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無外乎集體閱讀活動和閱讀區閱讀活動兩種。統計表明,59.9%的教師會經常開展集體閱讀活動,37.3%的教師會偶爾開展集體閱讀活動;89.5%的教師會經常開展閱讀區閱讀活動。不過訪談發現,教師對閱讀區閱讀活動的指導較少,往往認為“只要幼兒在看書就夠了”。

本研究也調查了在集體閱讀活動中師幼共讀和幼兒自主閱讀的情況。師幼共讀是指教師與幼兒一起閱讀一本圖書。幼兒自主閱讀是指幼兒人手一本圖書閱讀。統計表明,經常使用師幼共讀這一策略的教師占85.4%,偶爾使用的占12.6%,不使用的占2%。由此可見, 在集體閱讀活動中,師幼共讀是教師比較常用的策略,教師一般會結合提問、講解等方式與幼兒一起閱讀一本圖書。統計表明,64.9%的教師在師幼共讀時會根據圖書的畫面內容適當增加或刪減文字內容,而35.1%的教師會完全照著文字內容朗讀。訪談發現,大部分教師認為根據畫面來豐富語言內容更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圖書。

訪談發現,由于很多幼兒園很難做到幼兒人手一本相同的圖書,所以在集體閱讀活動中讓幼兒自主閱讀的機會并不是特別多。當然,部分教師忽視自主閱讀對幼兒的發展價值也是原因之一。

2.教學方法

集體閱讀活動中,教師除了會采用一般集體教學活動通用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討論法、提問法、表演法、游戲法等外,還會采用圖書制作法。在集體閱讀活動中,有的教師會與幼兒合作制作圖書,以期通過認識、理解、制作、排序和裝訂圖書的過程幫助幼兒學習和掌握閱讀技能,豐富幼兒的前閱讀和前書寫經驗。統計表明,在集體閱讀活動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依次為:講述法、提問法、討論法、游戲法、表演法、圖書制作法。有56.2%的教師經常采用其中的1~3種方法,有7.3%的教師會輪換采用這6種方法。這說明雖然有部分教師在組織集體閱讀活動時能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但依然有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沒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早期閱讀教育活動。

關于圖書制作法的使用情況,統計表明,75.6%的教師在集體閱讀活動中會偶爾使用這一方法,16.6%的教師會經常使用,7.8%的教師基本不使用。61.7%的教師會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圖書制作,17.4%的教師會讓幼兒分頭完成各自的任務,再集體裝訂。訪談了解到,因為圖書制作所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制作的周期較長,且教師的前期準備工作較繁瑣,所以大部分教師只會偶爾使用這一方法。

3.教學輔助設備

統計表明,多數教師會在集體閱讀活動中采用現代化的教學輔助設備,如計算機、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VCD機、DVD機等。54.5%的教師經常使用這些教學輔助設備,43.2%的教師偶爾使用,2.3%的教師基本不使用。現實中許多教師會以多媒體課件代替圖書開展集體閱讀活動,認為在集體閱讀活動中借助多媒體設備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當然,幼兒園經費有限,無法做到幼兒人手一本相同的圖書也是重要原因。

三、討論及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認識

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活動在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能力等方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師大多比較重視早期閱讀對幼兒發展的意義,但是部分教師對早期閱讀的認識并不全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1.明確早期閱讀的目的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由此可見,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幼兒對書面語言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起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對應關系,初步掌握閱讀技能。讓幼兒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幫助幼兒為成為熟練閱讀者作準備,這正是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

2.早期閱讀不等同于機械識字,也不拒絕識字

有許多教師分不清“早期閱讀”與“早期識字”的區別,有些教師將早期閱讀等同于機械識字,導致了早期閱讀的“小學化”傾向。事實上,早期閱讀旨在幫助幼兒積累前閱讀、前識字、前書寫經驗,它重在幫助幼兒開闊眼界,促進幼兒語言、思維、想象能力的提高,進而促進幼兒認知、情感和社會化能力的發展。早期閱讀的內容和形式非常豐富,可以是文字材料、圖形、標志、標記等內容,可以通過閱讀、識字、書寫和制作等形式展開。

訪談發現,許多教師在實踐中回避識字活動。其實,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早期閱讀是在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之間架設橋梁,一味回避識字是不正確的。供幼兒早期閱讀的圖書不同于成人閱讀的圖書,它主要是以大量圖片和少量文字構成的圖書。教師可以借此幫助幼兒建立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對應關系,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文字,熟悉文字,為其到學齡期真正開始識字作準備。

(二)選擇與投放適宜的閱讀材料

訪談發現,多數教師已經充分認識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但對閱讀材料的選擇與投放仍存在許多誤區。如幼兒園雖有一定數量的圖書,但部分圖書的質量仍有待提高;有的班級圖書一學期甚至更長時間才更換一次,等等。選擇與投放適宜的閱讀材料,對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的開展是至關重要的。

1.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

教師不僅需要對適合幼兒閱讀的材料有比較全面、科學的認識,而且教師本人也要愛閱讀、會閱讀,從而為幼兒選擇他們既感興趣又對其健康發展有益的閱讀材料。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既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興趣愛好以及閱讀水平、性別差異等,又要關注閱讀材料本身的內容和質量,不要盲目跟風,要選擇性價比較高的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的內容應兼具知識性與情感性。早期閱讀能有效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教師選擇閱讀材料時不僅要考慮借助閱讀提升幼兒的認知水平,更應考慮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美好情感。因此,閱讀材料要突出審美性,以給幼兒帶來美的熏陶。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可以適當考慮圖畫風格的多樣性,以便讓幼兒在水粉畫、水彩畫、剪紙畫、水墨畫等不同風格的閱讀材料中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2.投放形式多樣的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類型應當多樣,無論是作品題材還是制作材料,都不可過于單一。例如,教師應當在閱讀區投放常規圖書,也可以投放口袋書、連頁圖書、活頁圖書、特別造型圖書、操作練習書(供涂色、粘貼用)等形式多樣的圖書。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制作照片書、繪畫書、立體書等,制作完成后放在閱讀區供幼兒翻閱。此外,生活中的很多材料,如地圖、門票、廣告紙、說明書等,也都可以投放到閱讀區,供幼兒自主閱讀。

閱讀材料的定期更新也很重要。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閱讀興趣定期更換圖書,這樣既能持續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又可為幼兒的持續、深入閱讀創造條件。

(三)重視閱讀區的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

閱讀區是設置在幼兒園活動室中供幼兒自主閱讀圖書的專門區域。閱讀區的環境創設除了有利于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外,更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適宜的閱讀區,投放豐富的閱讀材料,并及時給予幼兒適宜的閱讀活動指導。例如,教師可以在閱讀區與幼兒坐在一起閱讀,可以各看各的,通過教師的認真閱讀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又如,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閱讀行為和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以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四)有效開展集體早期閱讀教育活動

開展集體早期閱讀教育活動,要注重前閱讀、前識字與前書寫活動的相互滲透,前識字和前書寫活動的目標可以在閱讀活動中實現。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閱讀圖書,與幼兒討論圖書中相應符號的意義,并歸納圖書主題,圍繞圖書主題進行相關擴展活動。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分析符號的含義,討論符號的特征和用處等,也可以開展與書寫有關的操作性游戲。

教師還可以將師幼共讀和自主閱讀相結合。在集體閱讀活動中,建議教師采用幼兒自主閱讀在前,師幼共讀在后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先熟悉閱讀內容,教師借此了解幼兒的已有閱讀水平。當然,也可以采用師幼共讀在前,幼兒自主閱讀在后的活動形式。師幼共讀在前,有為后續的幼兒自主閱讀搭建鷹架的作用。教師可以提示閱讀的重難點,組織幼兒精讀、細讀重點畫面,引導幼兒深入觀察,深入閱讀。教師還可以請幼兒自主閱讀圖書的前半部分,或師幼共讀前半部分,然后請幼兒預測、推論后續故事的發展,并引導幼兒在后續的自主閱讀中探究、驗證,以進一步體會閱讀的快樂。

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教育質量。除了使用常用的提問法、講述法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圖書制作法和游戲法等,以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在充分閱讀圖書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與圖書內容相關的表演游戲、猜謎游戲、拼字游戲等,或組織幼兒自制圖書。自制圖書的種類可以多樣化,如大圖書、口袋書、連頁圖書、活頁圖書、樹葉書等。教師可以將幼兒制作的圖書布置成“圖書展”,邀請其他班級幼兒來參觀、分享,還可以將幼兒制作的圖書內容通過情景表演、講故事等形式表現出來,以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當然,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幫助幼兒充分理解閱讀材料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

科學利用教學輔助設備,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目前教學輔助設備已經被廣泛運用到集體閱讀活動之中,很多教師會運用多媒體課件代替圖書開展早期閱讀教育活動。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視覺和聽覺符號將直觀生動的畫面展示給幼兒,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特別是那些幼兒不太理解的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放大、定格,有助于幼兒的觀察與思考,從而更好地加以理解。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集體閱讀活動中過度使用多媒體課件,甚至是用多媒體課件代替圖書開展早期閱讀活動,事實上剝奪了幼兒自主翻閱圖書的機會。親手翻閱圖書,有助于幼兒了解圖書的基本結構。幼兒可以借此知道每本書都有封面、內頁和封底等;掌握逐頁翻閱的技巧,知道圖書是一頁一頁組成的,圖畫故事要一幅接一幅按順序去看;要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閱讀圖書,等等。因此,教學輔助設備的使用應掌握好度,以免剝奪幼兒自主翻閱圖書的機會。考慮到同一本圖書大部分時候難以做到幼兒人手一本,在集體閱讀教學活動結束后,可將這本圖書再投放到閱讀區,供幼兒繼續自主輪流閱讀,以加深幼兒的閱讀理解。

參考文獻:

〔1〕張明紅.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25.

寶寶早期教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乳腺癌;早期保乳治療;改良根治術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統計[1],發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通常發生在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見[2]的惡性腫瘤之一。本文主要探討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療與改良根治術臨床療效,為提高乳腺癌的治療水平提供科學依據。現將臨床觀察體會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單純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于2002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醫院住院收治的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療(觀察組)的患者96例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對照組)102例為調查對象,年齡在31~54歲之間,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療患者平均年齡40.62±12.10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平均年齡41.15±12.06歲。

1.2研究內容及方法:

1.2.1 問卷調查:以單獨調查方式,采用統一選項式問卷調查表,主要包括: 社會人口學資料、生活飲食情況、疾病史等。

1.2.2臨床表現

1.2.2.1 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雖然在部尚未能夠觸摸到明確的腫塊,但常有局部不適感,特別是絕經后的女性,有時會感到一側輕度疼痛不適,或一側肩背部發沉、酸脹不適,甚至牽及該側的上臂。

1.2.2.2早期內可觸及蠶豆大小的腫塊,較硬,可活動。

1.2.2.3 乳腺外形改變,可見腫塊處皮膚隆起,有的局部皮膚呈橘皮狀,甚至水腫、變色、濕疹樣改變等。

1.2.3輔助檢查

1.2.3.1乳腺鉬靶攝片乳腺鉬靶攝片是一種無創傷的方法,采用Siemens-ElemaAB 型乳腺X線機。

1.2.3.2活組織病理檢查方法從腫塊或可疑組織中切取部分組織進行檢查。

1.2.3.3超聲顯像超聲顯像屬無損傷性,一般B超作為乳腺增生檢查的首先檢查方式。

1.3手術方式手術治療仍為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總的發展趨勢是盡量減少手術破壞,在設備條件允許下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盡力保留外形,無論選用何種術式都必須嚴格掌握以根治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為輔的原則。

1.3.1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療切口沿乳暈邊沿與皮膚交界即正面外下、外上、內上限切開皮膚、皮下組織,保留正面內下限皮膚與乳暈的連接,然后以7、3兩點為起點.平行向內下方向切開,至胸骨旁,兩平行線寬3.5 cm,長5~7cm。切口深度與乳暈線切口深度一致,沿切口與皮下組織剝離至胸骨旁,保留皮膚全層,下方視情況可適當保留一些皮下脂肪組織,然后行乳腺癌灶切除根治術。

1.3.2 改良根治術可采用橫月牙形、縱梭狀切口,切口應距腫瘤邊緣3 cm以上。游離皮瓣切開皮膚后,游離的范圍同Halsted根治術。自下內開始向上外將乳腺連同其深面的胸大肌筋膜一并分離.直至胸大肌外緣下。將翻起的乳腺向外拉緊,將胸大、小肌向內牽拉。沿胸大肌外緣與乳腺組織分界處縱向切開,暴露胸大、小肌間的脂肪及淋巴組織,將其全部清除。

2結果

所有病例均獲隨訪,時間 2~5 年,平均45個月。隨訪內容包括生存率、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情況以及生活質量等。保乳組中無局部復發病例,6例死于心腦血管等疾患,3年生存率為 95.2%,5年生存率為86.1%,6例出現肺部轉移灶,2例出現骨髂轉移,轉移率為7.2%;對照組中胸壁復發3例,復發率為 1.7%,2例死于其他疾病,3年生存率為96.1%,5年生存率為89.4% ,遠處轉移(肺、脊柱、肋骨)2例,轉移率為4.6%。兩組中3年及5年生存率、遠處轉移率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保乳組 96例中,4例因放療出現乳腺皮膚色素沉著,1例局部因瘢痕攣縮致凹陷,其余患者外形豐滿、對稱。本組患者手術滿意率98.3%,療效較好。

3 討論

乳腺癌是一種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乳腺癌在乳腺內可以是多中心的,因而,對乳腺癌的治療應強調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局部的擴大范圍切除對腫瘤的治療并無益處,還會帶來更多的并發癥[3]。

保乳手術即部分切除術主要有象限切除、腫瘤單純切除和腫瘤擴大切除術舊。保乳手術的目的是既要保持滿意的乳腺外觀,又要在控制局部復發和生存率方面與根治性全乳切除取得一樣的效果;同時術后放、化療又可降低局部復發率,所以應嚴格掌握保乳手術指征。乳腺癌的改良根治術保留了胸大肌或同時保留胸小肌,對腋窩淋巴結的廓清與一般根治術同樣進行。

隨著早期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通過新輔助化療降期來提高保乳手術的比例。同時放療設備和技術的改進,以及綜合治療的應用。相信保乳手術終將逐步取代改良根治術而成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術式,使乳腺癌治療更加人性化、個體化。

參考文獻

[1]董偉,劉友富,張加滿.等.乳腺癌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KDR的表達夏其意義[J].浙江臨床醫學,2007,9(1):5-6.

寶寶早期教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膠質母細胞瘤;運動功能;語言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1(b)-0135-04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ovement function and language function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YANG Ying1 JIN Mila1 HAN Sheng2

1.Operating Room,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ovement function and language function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80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treated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re. One month after nursing, the postoperative movement function, languag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movement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Results Ther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 > 0.05).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and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croup, 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r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 > 0.05).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and 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Ther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life quality scal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 > 0.05).The life quality scal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Applying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vement function and language fun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Glioblastoma; Movement function; Language function

據調查資料顯示,膠質母細胞瘤作為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占全部顱內原發性腫瘤中的45%~55%,以20~50歲作為發病的高峰期,易導致患者死亡;目前在治療時將手術作為首選,術后配合常規放化療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2]。但有研究報道指出,膠質母細胞瘤在顱內呈現出浸潤性生長,通常與周圍正常組織無明顯的分界線,在實施手術治療時可能對血管及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傷,對患者的運動及語言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3-4]。因此,在術后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策至關重要。現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納入及排除標準:符合2007年由WHO制訂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標準[5],術后具有清楚意識,哥斯拉昏迷評分(GCS)≥15分,能夠正常溝通與交流;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意識障礙者、精神類疾病者、過敏性疾病者、肝腎功能障礙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6~55歲,平均年齡(46.3±2.5)歲;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g27~52歲,平均年齡(48.2±2.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患者均已簽署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術后用藥指導、觀察并記錄各項生理指標、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個體情況評價。護理人員在手術結束后1周內對患者的個體病情給予分析與評價,包括患者年齡、發病時間、手術切除瘤體情況、家庭背景等,并將制訂的早期康復護理對策介紹給患者及其家屬,加強患者語言功能以及運動功能的康復訓練,并做適當調整。②語言功能干預。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口腔操(鼓腮、彈舌、叩齒等動作,每個動作5~10次)、發音訓練(連續復述單詞,當患者能夠準確發音后,可將3個音節連接在一起發音,每日重復訓練5~10次,直到可以流利發音為止)、口語訓練(訓練重點放為日常生活用語,例如你好、再見、吃飯等,練習時從簡單的詞語開始,后逐漸過渡到復雜的語句)、識別訓練(使用圖片、實物、書籍及報紙等方法強化患者的識別能力,并要求患者將所識別的字詞大聲閱讀,每日進行30 min)等。③運動功能干預。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首先在病床上進行適當的上肢運動,隨著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與家屬共同幫助患者進行下床、坐下、站立等動作,給予站起與坐下訓練、站位平衡訓練以及日常行走訓練等,并在進行運動功能干預期間對患者的肢體給予適當的按摩、被動運動、翻身訓練以及橋式訓練等,每日1次,每次30 min。兩組患者均連續護理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連續護理1個月后的運動功能、語言功能及生活質量。

運動功能采用運動功能狀態積分(Fugl-Meye)量表評分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評價:①Fugl-Meye量表檢查項目包括無支撐座位、健側伸展防護反應、患側伸展防護、支持站立、無支持站立、健側單足站立及患側單足站立,得分越高說明運動功能越好[6]。②Barthel指數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小便、上廁所等項目,得分越高說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強[7]。③語言功能采用我院自制的語言功能評價量表評價:將語量50~100字/min,說話略費力,可復述長句評為輕度語言功能障礙;將語量小于50字/min,僅可復述某些單詞及短句,但不能復述長句評為中度語言功能障礙;將僅能夠復述部分的字、詞語評為重度語言功能障礙。④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74)評價,量表中包括角色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8]。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ugl-Meye量表評分及Barthel指數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相比,Fugl-Meye量表評分及Barthel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Fugl-Meye量表評分及Barthel指數較高,其中觀察組護理后升高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語言功能比較

兩組護理前語言功能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語言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觀察組護理后改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較高,其中觀察組護理后升高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膠質母細胞瘤作為臨床上一類較為常見的顱內原發性腫瘤,大量臨床資料顯示該病的局部復發率以及病死率均較高,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病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一般情況下,膠質母細胞瘤的中位生存期通常在1年左右,即使部分仍處于早期發病的患者,也無法獲得理想的遠期生存率[9-10]。有研究報道指出,對于手術治療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在術后給予積極有效的護理對策至關重要,原因是部分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在術后多因疾病本身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同時還可能因手術過程中侵入性操作對患者的語言功能及運動功能造成影響,降低了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11-12]。已有臨床研究資料顯示,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在實施手術切除時不僅需盡量將腫瘤部位切除,避免因腫瘤殘留而引起復發,同時也應注意保護腫瘤周圍部位及組織,尤其是額下回的后部等重要部位,且在術后需配合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以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13-14]。

在本次研究中所應用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將“早期”作為重要的護理時間點,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將語言及運動功能的恢復作為重點,其中語言功能的恢復從口腔操、發音訓練、口語訓練、識別訓練等多種途徑進行,而運動功能則是從上下肢功能訓練、不同訓練等方面完成,更加全面細致,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Fugl-Meye量表評分及Barthel指數較高,觀察組升高更加顯著,兩組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語言功能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改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相比于常規護理將患者術后的運動功能及語言功能作為護理的重點,通過給予全面精細的護理方法,從而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語言及運動功能,且易于被患者接受,與劉燕舞等[17]研究報道基本一致。對比生活質量時可見,兩組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較高,觀察組升高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努力的條件下,最大程度的促進維持并恢復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術后生活質量[18-20]。

綜上所述,對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提高\動功能及語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有限,且僅對近期患者的語言及運動功能進行評價,未能進行長期隨訪,可通過進一步研究不斷完善護理服務,以促進提高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燁,劉耀華.舒適護理在顯微手術治療額葉膠質瘤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7):123-124.

[2] 朱凌云,黃慧,湯麗萍.熒光導航下腦膠質瘤切除術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7):618-619.

[3] 王娟,趙瑞霞,云海麗.額葉膠質瘤顯微手術圍術期護理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2015,18(16):34-35.

[4] 張運香.額葉膠質瘤顯微手術8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4):234-235.

[5] 劉勇,路名芝,范思斯.簡介2007年中樞神經系統腫瘤WHO分類(第四版)[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8,26(6):649-650.

[6] 畢勝,紀樹榮,顧越,等.運動功能狀態量表效度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2):114-116.

[7] 李奎成,唐丹,劉曉艷,等.國內Barthel指數和改良Barthel指數應用的回顧性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8):123-124.

[8] 劉婷婕,陳坤.生活質量量表在生活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6,10(26):113-116.

[9] 陶曉薇,毛其芬.槲皮素對人膠質母細胞瘤T98G凋亡及HSP27蛋白表達的干預作用[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5):436-437.

[10] 占加元.惡性腦膠質瘤綜合治療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6):123-124.

[11] 任琳,任學芳,郎黎薇,等.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膠質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6):123-124.

[12] 樊慶榮,王恩任,張列,等.顯微手術治療腦膠質瘤的臨床療效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4):234-235.

[13] 李方明,聶青,趙文銳.CHO PET功能顯像:腦膠質瘤診斷和優化放化療[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1, 10(2):154-155.

[14] 姜洋.額葉膠質瘤術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方法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336-337.

[15] 包婺安,胡福安.尼妥珠單抗治療高分級膠質瘤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3):179-180.

[16] 于淑平.人性化服務在腦膠質瘤護理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1,23(9):1802-1803.

[17] 劉燕舞,黃健.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對提高膠質瘤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 19(3):141-142.

[18] 徐世英.系統的規范化護理對腦膠質瘤手術患者臨床療效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2):77-78.

[19] 白紅民,王偉民,梁樹杰,等,腦功能區膠質瘤的現代手術策略[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8(5):245-248.

寶寶早期教育范文第5篇

關鍵詞:年齡;關鍵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5-266-01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雖然孩子都在接受教育,這教育的質量可就大相徑庭了,正像大學中既有哈佛牛津、北大清華等名牌學府,也有不計其數的雜牌學校;既有知識淵博的知名教授,也有誤人子弟的江湖術士一樣。

一、做孩子的朋友,去愛護他們

正常的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會憑借自己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去看、去聽、去聞、去模仿、去記憶,只要家長不把他圈起來,孩子學習的沖動我們攔都攔不住。兩個月的寶寶就會轉動頭和眼睛跟蹤走動的人,不到半歲的寶寶聽到聲音就會找尋聲源,一歲的寶寶看電視你若關掉他就鬧,兩歲的寶寶最喜歡幫媽媽掃地洗碗……孩子每時每刻都在調動自己的智慧吸收新知識,這也是早期教育。

可是這么小的孩子卻又那么多的東西要教,家長如何下手呢?首先就要了解和掌握兒童發展的規律,現代兒童心理學眾多的研究讓我們對寶寶有了更豐富和深刻的理解,這里面有一些是家長容易認識的,比如運動能力的發展是從上到下,所以先教抬頭,然后翻身、坐、爬、站,熟練后再聯系走、跑、跳,但如果倒過來先走先爬然后再學坐,就違反了規律,就會令孩子的發展出現問題。動手、語言、認知、交往等等能力的發展也都各自的規律,家長應該用心學習并按照規律辦事。

寶寶另外的一些能力相對比較抽象,它們更像一種素質,比如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素質對孩子的發展同樣發揮著重要的和長期的影響,其中的規律對非專業人士來說,掌握起來相對較難一些,這時就體現育嬰師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作用了,同時家長也可以多在一起切磋交流,必要時可以經常向專家請教,以免影響孩子發展。

二、尊重個體差異,實施區分教育

早期教育除了遵循共同規律,還要特別重視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也就是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活動量高、運動能力強,有的則耳聰嘴巧天生的語言大師,他們的“教材”和教育方法就不能互相照搬。動作能力強的應注意動中求靜,先進帶動后進促進能力全面發展;語言能力強的則可以更多通過交流和提示的辦法引導寶寶向前發展。

奧地利習性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勞倫斯最早發現了印制現象。他觀察到出生后幾個小時的小雞、小鴨會追隨它們第一次見到的移動物體,無論那是母雞、母鴨還是勞倫斯本人,但如果生后最初的1―2天沒有遇到追隨對象,它們就喪失了這個能力,再也不會去追隨誰了。勞倫斯據此提出了“關鍵期”的概念。人類幼兒同樣存在類似的關鍵期現象,也就是很多能力必須在特定時期得到環境幫助而獲得發展,錯過了這個時期就會影響發展的水平,甚至失去發展的可能。

所以掌握幼兒發展的“關鍵期”充分利用這個“關鍵期”對幼兒進行必要的教育至關重要。但是相對于教什么,怎么教是更深的學問。教材是死的,老師是活的,就像送孩子上學一樣,同樣的一套教材,家長總是千方百計的讓孩子上好學校找好老師,因為糧食出高徒。作寶寶早期教育的良師,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始終走在寶寶前面,提前一步引導他充分發展。教寶寶最重要是提前一步,提前得太多會讓寶寶感到壓力,甚至造成傷害。始終走在寶寶前面,不斷地激發孩子的潛能,就能讓他獲得充分的發展。

2.一定要用引導的方式而不是灌輸的方法。早期教育既是教能力,更是培養素質,引導的方式可以發揮孩子的主動性,讓他真正提升本領,而灌輸則只是提供了一些智力素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鹿县| 乳山市| 广德县| 沐川县| 上饶市| 昌都县| 汉沽区| 老河口市| 黑河市| 内乡县| 开封市| 太谷县| 衡南县| 河津市| 荔波县| 凤山市| 涡阳县| 浦城县| 襄樊市| 新蔡县| 祁阳县| 泸州市| 涟源市| 磐安县| 盖州市| 东丰县| 凌源市| 根河市| 通州区| 博客| 维西| 泽库县| 开远市| 浦县| 新乡县| 姜堰市| 平山县| 三亚市| 卓资县| 徐闻县| 和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