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白雪公主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從讀了白雪公主這本書,我發現了主人公白雪公主經歷過得艱難。
白雪公主雖然是個公主,可是天下沒有哪個孩子沒有母親的。讀到前五句,我為白雪公主打抱不平,白雪公主是個公主比別人家的孩子要尊貴好幾倍,可是她沒有母親,她太可憐了,雖然她最后有了幸福,可是誰知道這公主的背后經歷了多少災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想白雪公主學習,學習她那永不害怕的決心!
江蘇宿遷宿城區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實驗小學三年級:臧婷
<<灰姑娘>>讀后感
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格林童話>>,里面有好幾個小故事,有<<灰姑娘>>,<<白雪公主>>,<<三根羽毛>>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灰姑娘>>,讓我來講一下故事的大概內容:從前有一個小姑娘,長得非常美麗,父親很有錢,有一個繼母,繼母帶來了兩個姐姐,長得很漂亮但心很壞,小姑娘被安排在廚房住,每天天不亮就得起來挑水,做飯,洗衣服,晚上她卻只能睡在灶火旁的灰堆里,所以人們都叫她灰姑娘.有一次,國王給王子選新娘,要舉行一次大舞會,請全國的漂亮姑娘參加.灰姑娘的兩個姐姐也被邀請了,灰姑娘也想去,但是她的繼母千方百計的想盡各種辦法刁難她,讓她不能去,由于灰姑娘心地善良,平時老是幫助各種小動物,現在小動物們出紛紛趕來幫助她,灰姑娘終于闖過了難關.王子和灰姑娘終于舉行了婚禮,兩個壞姐姐分別被鴿子啄瞎了眼睛,壞心腸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表并不重要,主要是心地善良,心地善良比美更重要,我們要向灰姑娘學習!
一、故事引路,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小學生對課外閱讀具有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以一種積極的熱情投入到課外閱讀中來。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很多的手段與方法,但最為主要的是要根據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他們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具體的方法可以采取故事引路。
例如,為了引導低年級的學生閱讀《格林童話》,教學時,我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幾千年前,有一座城堡,里面住著一位美麗的公主,她就是白雪公主。因為她長得很漂亮,所以她的繼母很想害死她。為了逃離王后的迫害,她逃到了森林里,但是可惡的王后并沒有停止對白雪公主的追殺,白雪公主最后有沒有逃離王后的魔爪,在森林里又遇到了什么呢?小朋友們,你們想知道嗎?這樣,以故事引路就有效地激發了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然后再給他們推薦《格林童話》,他們自然能夠在課后迫不及待地去看這本書。
可見,小學生對于故事是十分感興趣的,在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如果能夠以故事引路,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因為故事能夠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創設故事情境,調動學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結果的情感,從而推動學生主動閱讀。當然,故事引路僅僅是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的一種形式,在教學中,還有其他很多方法,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課外閱讀內容設置不同的激趣方式。
二、教給方法,養成閱讀習慣
一個人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高效閱讀的重要條件。小學生的自制能力比較差,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不容易自控,并且掌握的閱讀方法也比較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培養小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呢?教師在指導時教給他們正確的閱讀方法很重要。
首先,要教會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外讀物的概況。現在,很多小學生拿到一本課外書,往往不知道從何下手,總是喜歡翻到哪里看哪里,這樣的閱讀肯定是低效的。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拿到一本書,首先要看這一本書的目錄,從目錄入手整體把握這一本書的基本概況,這樣,學生就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課外讀物的基本內容。
第二,要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技巧。課外閱讀和課文中的閱讀不同,一個最大的特點是課外閱讀的篇目與內容比較長,因此,教會學生根據不同的書目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很重要。如對于一般性的讀物,學生只需學會略讀,掌握故事的大概即可。對于有意義的優秀讀物,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三段式閱讀法,第一遍粗讀,把握故事大概;第二步精讀,細細品味故事,品讀文字,并做好閱讀筆記;第三步,學生在精讀后,還可以第三遍、第四遍地讀,對于好的文章,百讀不厭,每讀一遍,都能從中獲得一定的收獲。這樣,就能夠促進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使他們終身受益。
三、開展活動,搭建閱讀平臺
讓學生枯燥地進行閱讀必然會使小學生失去閱讀興趣。教師要善于在每個學期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閱讀活動,搭建有效閱讀的平臺,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的閱讀熱情高漲,能夠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成功與快樂。
(1)舉辦讀書匯報會。讀書匯報會能夠有效地反饋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每學期,我都會組織一次讀書匯報會,并且邀請家長參加。在這一天里,學生是十分快樂的,他們積極地布置教室,讓家長圍著一圈坐在教室的四周,孩子們準備詩歌朗誦、話劇等表演活動,活動由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主持,教師發揮指導作用。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得充分表現的機會。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選出優秀的表演者,進行表彰。在活動進行期間,家長的熱情也激發出來了,他們紛紛拍照的、攝像的,將孩子精彩的活動用影像記錄下來。
(2)讀書展覽會。閱讀與習作是不可分割的兩張皮。教學中,可以定期地開展讀書展覽會,在讀書展覽會上,主要是展出學生優秀的讀后感。這一種形式能夠充分讓學生體驗到自己閱讀的成功,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入理解與把握。
(3)讀書故事會。在教學中,我都會在每兩個星期用一節課的時間來舉辦一次讀書故事會。在讀書故事會上,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讀書故事,與同學們分享。這樣的活動,既能推動學生閱讀,逐步培養閱讀的習慣,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膽量。
前不久,我有幸拜讀了周弘老師的《賞識你的孩子》,它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振憾。
周弘老師,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工廠技術員,更是一個飽受磨難的父親。他的女兒周婷婷天生耳聾。就是這個雙耳全聾,被幼兒園老師稱為“啞巴白雪公主”的小女孩,在周弘老師的賞識鼓勵下,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六歲時,認識了兩千多個漢字,進入了普通小學,并連跳兩級;八歲時,背誦了圓周率小數點后一千位,打破了當時吉尼斯世界記錄;16歲成了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這位鍥而不舍的父親,在探索女兒教育方法的過程中,找到了“賞識教育法”這一個教育的瑰寶,并將這一教育理念加以推廣。他從一個普通的工廠技術員,成了一名特殊學校的校長,也成了一名著名的教育專家。
在這本書里,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賞識教育的內涵。周老師用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賞識教育的重要性,把賞識教育歸結為“看得起”,并用“行”和“通”來概括精髓,也就是說要和孩子做到心靈相通,多鼓勵他們,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書中,周弘老師特別強調:教育孩子同“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原理是一個樣。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是天生的教育家。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本能的擁有兩個寶藏,即正確心態:孩子學說話時承認差異——導致差異縮小。孩子學走路時允許失敗——導致不怕失敗。”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也應該保持像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的心態,要相信孩子,時刻給孩子鼓勵,孩子才能豎立自信心,才能最終走向成功。
我特別欣賞周弘老師在文中說的這段話:“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而是從自身尋找原因。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這段話告訴我們,孩子的命運決定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賞識你的孩子》是一部家庭教育名著,更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寶典。這本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學會賞識其實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發現如今農村小學目前閱讀教學存在以下現狀:
(一)閱讀空間封閉
傳統的教學方式,閱讀教學仍以分析講解為主,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聽課,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不能突出學生為主體的特點。上閱讀教學可只是為了應付了事。上起課來,照搬教參,對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認識不深;語文基礎知識缺乏系統、有效的訓練;不會指導學生正確閱讀;不善于使用現代教學手段。
(二)閱讀興趣的淡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閱讀興趣才會有閱讀的欲望。然而老師忽視了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傳統的教學讓學生被迫接受知識,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養,學生與文章不能達到產生共鳴。因此,學生學習語文毫無興趣可言。教師對文章的關鍵詞不加以引導和理解,學生在閱讀時也就不能表達出對文章的情感。讀起來,平鋪直敘,干巴巴,一點趣味都沒有。這樣也就極大降低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日益淡化。
(三)缺少閱讀方法指導
教師為了取得統一的“高標準”,重分析輕閱讀,重深度輕寬度,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詞句段的分析上,課堂上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讀書感悟,冷落的學生自主讀書的積極性。當前的閱讀教學方式,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是可以裝很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可以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老師的方法就是照搬書本教學,而沒有教給學生一個好的閱讀方法,缺少閱讀方法的指導。
(四)閱讀總量偏少
由于現在小學條件限制,學生的閱讀總量較少,甚至是嚴重不足,造成了學生的閱讀面狹窄。學校圖書館新圖書數量較少,品種較單一,而且由于管理的需要,圖書館開放時間有限,不能向全體學生開放,學生的閱讀機會也就減少。幾本教科書和作文選就是學生的全部讀物。很顯然,在這樣的條件限制下,是完全不能滿足學生們強烈的求知欲的。從而造成了學生閱讀面狹窄,閱讀量少的現狀。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1,從課堂教學入手,以故事為“誘餌”激趣。
在教學《別問這是為什么》一課時,我沒有急于講解課文內容,而是先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故事聲情并茂地讀了一遍,把學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來,了解主人公的悲慘遭遇,進而理解課文內容。下課后,學生們紛紛帶著對小女孩命運的深切焦慮,主動到圖書室借《安徒生童話集》閱讀。看到同學們一個個積極的樣子,我非常高興,我的目的達到預期效果。漸漸地,我又發現再到圖書館借書,多數學生都在借閱《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寓言故事》等。提起“白雪公主”、“丑小鴨”、“拇指姑娘”等人物形象時,他們個個情緒激動,興趣高昂,都想一吐為快。下課了,學生們都到講臺上來翻書。……在這樣的教學中,崇尚書、熱愛書的“火苗”逐漸在孩子們心田中燃起熊熊大火。
2、以評選優秀讀書筆記、手抄報為契機,引導學生閱讀。
在閱讀之余,我鼓勵學生記讀書筆記和辦手抄報,并在一定的階段內進行班內評比和展覽。這樣,學生從無目的看書,變成有目的讀書,并且做到邊讀邊思考,并將有用可積累詞、句記錄下來,并配以合適插圖,還可以在讀報過程中將感興趣內容剪下來,制成手抄報。這些手抄報都是自編、自寫、自畫,而且緊扣形勢,報紙可稱五花八門,“新芽報”、“兒童報”、“神王報”等等。孩子們在讀讀、記記、畫畫過程中,培養了興趣、審美情趣,我還教給學生怎樣寫讀后感,提倡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讀書記筆記習慣。
3、創設良好讀書氛圍,促進讀書活動的開展。
我不但鼓勵學生到校圖書館看書,還把班里圖書角也充分利用起來。學生們捐到班里來的圖書都要夾進自制書卡,并且每人為自己設計一個精美的書證,安排兩位學生專門負責圖書角的整理與借閱工作。一批圖書看完了,再換一批新書。有效地利用學生家里的藏書資源,讓圖書角“流動”起來,讓知識變的新鮮。隨著學生的年齡增大,我還以活動課為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例如:“故事會”、“課本劇表演”、“朗誦大賽”等。
4、培養學生靜心閱讀的習慣
注重培養靜心閱讀,邊讀邊思的良好閱讀習慣,啟發學生提問質疑的意識。靜心讀書的習慣應堅持培養,同時提出進一步的閱讀要求――邊讀邊思,啟發學生提問質疑的意識。提問質疑應有方法的指導,如:讀文前可以根據課題設疑,讀文時可以對不理解的詞句提問,可以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課文的有關內 容質疑……另外,教師應努力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打消學生的顧慮,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讀文中的真實問題。
5、搭建展示舞臺,激勵學生主動閱讀課外讀物。
搭建展示舞臺,激勵學生主動閱讀課外讀物。進入第二學期,學生已認識了近千個的生字,基本掌握了拼音,在課外閱讀上有了一定的嘗試,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教師應趁熱打鐵,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課外閱讀收獲的舞臺,從而激勵學生保持主動閱讀的積極性。如:經常開展班際故事演講會、詩歌朗誦會、美文欣賞會、課本劇表演等活動,并與家長開放日活動相結合,讓學生體驗閱讀的樂趣,讓家長看到孩子的成長,分享孩子的快樂。促進多方交流、提高、發展。這類活動均與成績評價相結合,以激勵為目的,使學生提高興趣、保持熱情。